埭溪镇红旗村开展规划
红旗村行政区划属吴兴区埭溪镇管辖,位于湖州市西南山区,埭溪镇西部10公里,东临正在建设中的老虎潭水库,南临德清莫干山,西接安吉,北通梅峰;坐落于村口的红旗水库显得宁静博大,彰显宽和,农家小楼错落有致,整个村庄镶嵌在群山翠竹之中。全村现有农户751户,总人口2940人,辖南坞、石郎、大城、镇水四个自然村,共32个村民小组。行政区域面积平方公里,现有山林面积22932亩,〔其中:毛竹14611亩,小竹1711亩〕,耕地面积680亩〔其中水田585亩〕,茶、果地839亩。我村2004年至2005年被评为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06年被评为省级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市级卫生先进村,市级生态示范村,顺利完成“先锋工程〞建设,2007年成立红旗社区综合效劳中心,成功创立了市级文明村,市级健康教育示范村,省级绿化示范村,市级文化示范村,“老年星光之家〞,老年电视大学。红旗村党支部先后两次被评为“五好村党组织〞,2007年成立红旗村党总支,下设四个支部。
2021年,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下,在省、市、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我村在已有成绩的根底上继续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利用自身条件做好示范村建设,特成立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创立领导小组,按照“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制订创立方案:
一、生产开展,经济收入是关键
生产开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根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是关键,我村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1、增加农村经济总收入
第一,开展第一产业,建设林间生产道路,成立竹制品专业合作社。我村地处山区,本村拥有竹林面积16322亩,丰富的竹林资源是当地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使收益最大化,我村在原有山林道路的根底上继续投入,再建12公里的林间道路,保障生产便利,降低本钱投入;同时以镇政府所建立的山货市场为契机,以村民自愿参与为主体方案组织成立一个竹制品专业合作社,标准竹产品原材料销售和后期加工销售市场,保障村民的权益,增加村民收入。
第二,提升第二产业,扩大经编行业开展。红旗村经编业是一个以石郎自然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经编生产加工区。在村辖区内根本以大户整经前道生产为主,经编加工户大局部分布在梅峰,道场乡云巢一带。目前,整个红旗村有经编供销大户35家,整经机76台,经编机500余台,高速经编机2台,是红旗村村民创收的重点行业。为加强科学管理,2004年红旗村成立了埭溪经编商会,但是传统的作坊生产模式的缺乏和行业技术开展的飞速对红旗村的经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这一产业在市场上立足是关键,08年我村方案加快生产改革,扩大产业规模,加速技术革新,提高产品档次,增强红旗经编业的市场竞
争力。
第三,开发第三产业,开展旅游经济。利用红旗水库的风光和老虎潭水库建设及周边旅游资源开发的契机加快开展农村旅游经济。积工业、汽车运输业和旅游行业,加快二、三产业的开展,加快农村经济开展。极鼓励兴办以私营为主的农家乐产业,标准本村农家乐市场,提高农家乐效劳质量,防止因盲目兴办造成的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第四,做好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老虎潭水库建设征迁之后局部失地农民,从事低收益的田间生产劳动力,年轻一代的新生劳动力共同组成了红旗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的主体,我村继续以劳动保障效劳站为平台,及时做好就业培训和岗位介绍的效劳工作;合理利用农民信箱和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向村民发布最新生产技术知识;做好困难群众的脱贫工作,采取结对帮扶的方式解决其就业收入问题。
2、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根据红旗村的特殊情况,在依靠原有集体收入来源的根底上开源节流,利用红旗水库边造地复垦工程和林间生产道路的开通,开发集体荒山、荒地,在土地出租上做文章,来增加村集体总体收入,从而提高人均集体可支配收入。
二、生活宽裕,民生惠泽是根本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特征,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关注民生,村民的生活殷实,有声有色有保障是政策制订的最根本目标。
1、继续“三通〞建设
一是通电,创立新农村电气化村之后,使得村内电网结构优化,用电需求满足,供电质量保证,供电效劳优良,用电管理标准;二是通自来水,村内自来水普及率到达100%;三是通信息,成立信息化示范村,宣传普及家用电脑,完善
信号根底设施建设,根本建立村民
号码档案,开通“农民信箱〞。
2、关注弱势群体,提高参保率
发挥老年协会、“老年星光之家〞的作用,关心留守家中的老年群体;摸底村内贫困群体,响应结对“三帮扶〞活动,完成脱贫方案;继续做好被征地村民的最低生活补助申报工作,完成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办理,积极宣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高参保率;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宣传力度,保障每个无任何医保的村民能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实惠。
3、完善社区综合效劳中心建设
进一步完善社区综合效劳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一窗口四室五站〞的实用价值,将惠民、利民、便民坚持到底。
三、乡风文明,民风和谐是灵魂
乡风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要让乡风文明起来,必须用社会主义新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让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新文化深入农村千家万户,摒弃农村中存在的不良陋俗习惯,让村民的脑袋也随着口袋一起富起来,共建和谐欣荣的民风:
1、保证学有所教
普及义务教育,保证教育公平,让村内的每个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都能接受正规教育,鼓励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对考上高等院校的学生村内给予一定奖励。开办老年大学,定期开课,形成“活到老,做到老〞的浓厚气氛。
2、提高卫生效劳水平
配合镇医院,对社区医疗效劳站做好监督工作,让其更平安有效的发挥根底医疗效劳点的作用;对本村村民家庭健康档案及时更新,保障信息的时效性;配合做好各类卫生效劳下乡活动,定期更新宣传橱窗的知识海报,做好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
3、保障村内平安
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及时调解村内矛盾纠纷,做好调解记录;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维护辖区治安秩序;抓好平安生产管理工作,杜绝事故隐患;扎实开展平安村创立活动,着力构建和谐红旗。
四、村容整洁,环境宜人是实质
村容整洁,这是从解决农民最急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要让农民得到最根本的实惠:
1、加强根底设施建设
首先是进行小康示范村提升扩面工程,对大城、镇水两个自然村进行村庄整治,完成3公里的道路〔包括进屋道路〕硬化工程,实现整个红旗村道路的硬化。其次,增加村内生活绿化量,方案大城和镇水两个自然村新增绿化面积1500平方米。第三,完成各自然村的亮化工程,在中心村新增路灯7只,石郎、大城、镇水三个自然村新增路灯50只。
2、保护生态环境
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湿地无公害处理;对村内5000米溪涧进行整治清理,并建立长效管理,增强村民环保意识;替换村内已损流动垃圾桶,对卫生盲点增设垃圾桶。
3、保持管理长效机制
对原有清扫员进行考核,聘用认真负责的人员来落实每天的村庄公共场所清扫及垃圾清理、清运工作;继续坚持?卫生公约?、?文明公约?、?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制度?、?环境管理员制度?,做到事事到人,人人管事。
五、管理民主,民主法治是保证
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证,是创造和谐社会的根底。
1、落实基层党建,发挥党员先锋作用
在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改良广阔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创新力,真正到达“让干部受教育,使群众得到实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不断完善〞的目的。继续开展“双带双创〞活动,党员创新创业中心户发挥带头作用,带着更多的群众致富。
2、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
村里财务账务按规定会计核算实行村帐镇代管,同时由村民代表推选出民主理财、监督小组,每月清账理财一次,做到定点公开、逐笔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做到了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村里的政务、事务也实行定期、定点公开,凡涉及农户利益及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按照“一事一议〞要求,实行民主决策,接受村民监督,提高村民满意度。
3、完善制度,创立民主法治村
健全组织建设,营造创立气氛;推广普法教育,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坚持村民自治,公开“三务〞,保障村民权力;做好矛盾调处,促进村内和谐。
通过广阔干部党员和村民的共同努力,相信我村在今年能到达经济社会开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效劳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景象,成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