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文化艺术馆坐落于太公湖北岸,齐文化博物院东侧,足球博物馆西侧,由天津华汇建筑设计公司周恺主创设计,钢筋混泥土框架结构,地上4层,建筑面积2万平米,投资1.2亿元。分别由陶瓷、铜器、古钱币、床、牌匾、屏风文化和学术交流等14个展厅23个展区组成。
一楼大厅影壁后依次是福禄寿三星石刻像、明代石雕双耳大方鼎和明代石刻释迦摩尼佛立像、侧卧像,属于穿壁龙纹画像。右侧是石刻展区,前边由河北依曼集团吕丽萍女士捐献的“九龙筑城”,往后正中是明代青石雕释迦摩尼佛座像,佛祖手施禅定印在菩提树下禅思入定,修习成道的姿势,周围是十八罗汉,面容各异,栩栩如生。厅西壁和北壁是齐国历史上名人石刻像。石刻展区后面是明、清陶瓷精品展区。
陶器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等工艺成型后,再经过800
—1000度高温焙烧而成的器物。具有微孔、吸水性,有灰陶、黑陶、白陶、红陶和彩陶。商代就出现了釉陶和初具硬瓷性质的硬釉陶。陶器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崭新的东西,陶器产生距今11700多年的历史。展出了战国时期的直径85cm的大陶瓮、商周时期高70cm的白陶鬲,在明清展区还有明代口径78cm的哥釉缠枝大碗、口径98cm的青花龙凤纹葵口大盘、清代口径53cm的青花人物大缸等等,该展区主要收集自汉代至明清时期为主的陶瓷近1000件等,铜器文化展厅主要收集自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的青铜器100余件。
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青铜时代,在商周奴隶制社会,是贵族代表身份的礼器。商代礼器重酒体制,并日臻完善,周代初礼器沿袭商制,逐渐向重食体制转变,到春秋战国时期将重食体制推向高峰。铜器文化展厅主要展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物和汉代铜镜为主,还有汉代鼎、汉代铜灯、汉代铜炉等珍贵文物。战国“兽耳出戟方壶”、汉代的高110cm,宽80cm的青铜大方鼎、宋代“青铜大方鼎”、汉代“青铜
”、清代的“青铜辇”、“青铜扁钟”等等。
中国的古钱币萌芽于夏、起源于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秦,经历了4000多年的漫长历史。古钱币展厅展出了“中国历代钱币系列”、历代的铜币、圆钱、钱母、次布、一刀平、花钱、大小铜钱、在铜板、元宝、银元和清代的银票,还有民国的纸币。还有战国时的刀币、汉代的布币
和桥币、秦代的各类型的半两钱、元辽清时代的方也钱等。还陈列了各种精美银器分为货币、容器和饰品,数量之多、保存完好、造型别致、纹饰精美,代表了我国银器工艺发展的辉煌历程。另外,还有一个展台展出了出土的原封不动一罐罐罐装装铜钱――钱山。
床文化展厅展出了清代黑檀福寿十二柱龙床等明代、清代、民国时期100余件,牌匾文化展区明清时期200余件,屏风文化展区展出了清代长3.47米、高2.39米黑檀嵌玉云龙大屏风等收集明清风格屏风100余件。
玳瑁是一种生活在热带海底的爬行动物,因寿命长达1500多年且背上有13块状如盾形、分3行做覆互状排列的鳞片,所以又叫十三鳞。在东方人眼中,自古以来就是吉祥长寿、辟邪纳福的祥物。此次展出的200多件玳瑁标本,花纹清晰美丽、色泽柔和明亮,宝所华盛。数量多、保存完好在博物馆中实属罕见。
在四楼展区还有明代的铜观音铜像、清代不同造型的钟表,象牙及制品、犀牛角及制品、造型各异的钟表等。
大顺文化艺术博物馆成为藏品丰富、极具特色的一流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