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篇某村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方案(精编版)
第一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XX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有效、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加快推动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结合X村实际,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村委综合研判,拟定XX村“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XX精神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有效、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围绕县、乡建设目标,努力把XX村建设为“富裕、和谐、文明、宜居”的新农村。
二、目标任务
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品牌强农,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做好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县X部,距X县城25公里。全村面积20平方公里,人均耕地约1.5亩,年人均纯收入8000元。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共380户1140人。XX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50人,X年已实现村摘帽150户脱贫。
四、发展建设原则
1、坚持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原则。新农村建设必须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区域资源特色,突出发展生态产业,形成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2、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实际,紧密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可操作和可持续的特点。坚持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3、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重点,协调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坚持有重点、有突出,确保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4、坚持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原则。在上级政府领导下,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吸引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五、发展规划内容
按照“固基础、强产业、兴新风、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结合X村实际,重点做好“5篇”文章和“6”个实施。
“5篇”文章: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就是一面旗帜”,全面强化村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头羊”作用。
1、强化组织保障。坚持旗帜领航,突出引领作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高举“一面旗帜”。引导根据村情民风、工作亮点进行一字提炼,并展开针对性的系列巩固提升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推广使用当建“E网通”,充分利用“当建+大数据”模式,实现当建工作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
2、强化人才支撑。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
3、发挥“支部先锋”作用,增强当员“存在感”。通过老当员在地方威信,充分发挥其在项目推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协调作用。通过丰富经验,广泛征求其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意见建议,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4.实施“星火培育”计划,增强支部“生命力”。深入调研支部建设情况,结合实际,针对性提出支部建设意见,重点强化从年轻群众、致富带头人等群体中发现培养后备人选,通过青年人才支部或本支部发展相结合方式强化发展培养,强化支部“血液循环”,增强支部生命力。
5、强化村组干部能力培养,通过感情培育、业务培训、考察学习等方式,提高村组干部为民服务意识,增强村组干部凝聚力,强化村组干部责任感、使命感。
(二)夯实基础建设,做好固本强基文章。
聚焦X村水、电、路、网等发展“短板”,巩固现有基础设施成果,按照“建管”结合思路,强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制约生态优势转化和产业发展的重大基础瓶颈和障碍,做好“固本强基”文章。1、X村堰渠项目建设。新修堰渠2900m,其中30*30规格Xm(蜂包堰建设500m,X3组800m,X1组300m,X5组400m),40*50规格900m(X2组泄洪沟400m,X1组泄洪沟500m)。维修堰渠400m,30*30规格(X3组200m,X1组200m)。
2、X村生产便道项目建设。新建3m*0.15m生产便道1公里(X3组),2.5m*0.1m生产便道2公里(X1组)。
3、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建设精品节水灌溉600亩,100立方米压力池4个。
4、X村水窖工程项目建设。新建10立方米水窖80口,200立方米水池9口。
5、生产广场项目建设。硬化600平方米,堡坎50立方米。
6、D级危房改造建设。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实现全域范围内D级危房全改造。
7、“厕所革命”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实现全域范围内传统厕所全改造。
8、X村“明亮”工程项目建设。X村人口聚居集中区安装太阳能路灯100盏。
9、X村“银杏大道”项目建设。沿主干道,规范栽植银杏树5000棵。
10、X村山坪塘项目建设。维修山坪塘5口(X2组),新建500立方米山坪塘1口(X3组)11、X村“民生茶厂”建设。改造X小学基础设施,采取引进技术、市场模式,建设标准化茶厂一处。
12、X村林场公路建设。在现有林场路基础上,铺设3m*0.2m水泥路面6公里。
13、X村风貌塑造工程。沿主干道,规范风貌塑造15000平方米14.“X庄”项目包装建设。将村委会打造为游客接待中心,改扩建接待中心300㎡(将现有村委会进行打造,综合利用);修建休闲观光垂钓区40亩左右,建休闲亭子4个,步游道2km,美化绿化等,配套建设垂钓区、生活区、采摘区三个区域中心。
(三)推动“3产”发展,做好惠民兴村文章。
依托现有产业资源,按照“合作社+农户+互联网”发展思路,着力壮大培育枇杷、猕猴桃、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实现村有特色支柱产业、户有骨干增收项目,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1、强化种培结合,补足产业发展后劲。一是按照“政府引导,农户主导”的思路,扩大“3产”种植面积,实现产业满载发展。二是发挥农民夜校作用,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土专家”作用发挥,突出管理季节性,全面开展“3产”管理技能培训,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2、落实示范引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科学规划,探索“农旅结合”新模式,按照“园区示范”思路,建设老鹰茶示范园区100亩,生态茶园示范园区100亩,猕猴桃自由采摘园区50亩,枇杷采摘观光园区300亩。同步探索有条件农户发展民宿5家,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3、狠抓龙头建设,促进产业高效发展。狠抓产业合作社发展,下大力气规范合作社运行,全力推进合作社在产业管理、包装、营销等方面统领作用,实现产业质、量同步高效发展。
4、突出特色发展,探索产业品牌效应。依托现有茶叶资源优势,探索“X生态茶”品牌发展,突出抓好“老鹰茶”特色品牌,探索“公司+农户”协议经营模式,实现茶叶产业品质提升、工厂加工、市场营销。
5、培育发展载体,实现集体经济增长。大力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依托现有资源优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采取“筑巢引凤”模式,探索X村“民生茶厂”、“X庄”项目包装建设,通过“政府搭台、老板唱戏”方式合作经营,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
(四)大兴文明新风,做好文化繁荣的文章。
探索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共同进步,创新载体、探索渠道,实现X村“大融合”发展。1、强化阵地建设。强化村活动室文化阵地建设,努力把活动室打造成集文化、休闲、学习、宣传阵地,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形成。强化“农民夜校”建设,配套软硬件设备设施,畅通办学渠道,拓宽办学思路,广泛开展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切实把农民夜校变为倡导文明新风的主战场。
2、创新载体建设。把精神文化建设与“三月三文化节”、“五一劳动节”等传统节日相结合,广泛开展群众参与度高、积极向上的文娱活动。探索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组织开展春季“农民运动会”、三月“采茶节”、五月“枇杷节”、八月“猕猴桃节”等文化活动,提高群众精神文化水平。
3、突出示范引领。开展“示范岗”、“五行文明户”、“X好人”、“产业发展能手”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通过示范引领,促进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自觉形成良好文明新风。
4、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村文艺队、老协、活动小组等团体组织建设,通过“传、帮、带”作用,提高村民参与支持村级事务和生产发展积极性。
(五)发展社会事业,做好全面进步文章。
加强对教育、卫生、医疗、信贷、社会救助等国家政策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自觉享受国家政策的意识水平,强化政策扶贫力度。1、教育扶贫。加强对教育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教育扶贫政策的惠及率,确保贫困户子女就读政策全覆盖。
2、卫生扶贫。加强对卫生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落实贫困户就医费用微支付。加强卫生医疗巡查力度,由卫生院牵头,定期开展上门问诊。加强贫困村卫生室建设,配备基本医疗设备设施,提高村级医疗服务水平。对农村五保和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参加新农合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扩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和救助对象范围,实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
3、文化扶贫。按照国家构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准要求,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推进集宣传文化、当员教育、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适时更新图书等文化产品,支持民间文化艺术发展。
4、科技扶贫。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综合服务机构建设,促进科技资源配置与扶贫开发直接挂钩,X年培育3个以上农业科技示范户,建成3个以上产业示范基地。建立科技扶贫网络、建设“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免费为贫困群众提供信息咨询、富民政策和科技服务。
5、社会救助保障。推行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完善农村低保补差发放办法,一、二类低保户保障水平达到贫困线以上,对持有残疾证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和农村五保户,按最低缴费标准。
“6”个实施:
(一)实施特色农业强优工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1、加快农业产业提质升级。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积极发展壮大形成“村品”,重点做好豇豆、红仁鸭蛋、花卉、老鹅,百香果、胭脂红番桃、山油茶、大青枣、万亩果业等品牌产品。
2、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以XX特色建筑村落、休闲农庄为依托带动周边,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为特色的农家乐,开发多元功能,提升休闲观光农业活力。借助XXX度假区、,打响独厚的名片,实现“农业+文化+旅游”发展最大化。
3、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成长计划。建立农业龙头企业梯次发展培育机制,培优扶强,扩大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大力推动XX农业有限公司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培育做大做成广西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加快加工项目落成,利用平台创新农产品销售模式,促进农产品销售信息化、标准化、品牌化,助力当地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振兴。扩大养殖规模,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合作经营肉鸭、蛋鸭、鱼养殖,打造村级特色农产品的同时,增强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拓宽增加村集体收入的渠道。
(二)实施生态环境优化工程,建设美丽幸福乡村
1、开展乡村建设提升行动。持续推进乡村建设活动,积极营造整洁、舒适的环境。督促管好用好镇级垃圾转运站、垃圾处理热解站,及时清运各村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加快污水处理厂运行进程,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作用,提高群众生活污水处理水平。在全镇范围内建立完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加大村容、村貌建设和管理力度,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不断加快宜居乡村建设。
2、开展水生态保护行动。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溪河兼顾,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大对水库和水源地保护,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积极引导关停非法禽畜养殖场,推行河长制,任命河段长,层层压实责任。
3、开展矿产资源环境突出问题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影响土地林地生态的涉矿非法开采行为,对辖区范围涉及非法采矿采砂,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要求和证照不全的砖厂、复粉厂及其他非法加工企业进行取缔清理,严格做好监管长效机制。
(三)实施文化繁荣兴盛工程,树立乡村文明新风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新时代乡村振兴讲习所”,文化长廊,珊瑚、文化休闲广场,中小学校等宣传展示阵地,运用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2、开展文明创建行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家训,以良好家风引领农村社会风尚。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传统美德。
3、加快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健全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以及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文化惠民工程,支持鼓励各村每季度组织举办一场以上文艺演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4、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坚持正面引导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常态长效整治不良习俗,重点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传播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开展乡风评议,褒扬乡村新风。
(四)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促进乡村和谐稳定
1、强化农村基层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扎实推进促进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农村基层组织建成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健全新型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选优配强村组织书记,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力度。
2、突出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坚持法治为本,维护农民权益、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增强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通过入户宣传、村民代表会议、举办讲座及文艺晚会等途径,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援助和司法救助。
3、提高乡村自治德治水平。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自治模式,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提高村规民约的针对性实用性,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4、健全乡村便民服务体系。整合优化资源,统筹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广使用“农事网通”“阳光红页”服务平台,以村委作为示范点,带动其他村委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让“信息跑路”代替“群众跑腿”,真正做到让办事群众最多跑一次。
(五)实施脱贫惠民富民工程,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1、开展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因户施策落实帮扶政策及增收项目加强就业扶持,拓宽就业渠道。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改进帮扶方式方法,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落实脱贫后续扶持政策,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2、开展农村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抓好建制村通达路线窄路面公路拓宽改造,加强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和危桥改造。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健全农村公路、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
(六)实施体制机制创新工程,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深化土地改革,抓好特色村庄示范点建设。以XX村民小组2000多亩土地入股土地合作社为示范,以点带面地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设。积极争取“乡土特色示范区”项目落户采木村垌口自然村,集中力量打造田园农业旅游示范点。
六、保障措施
(一)搞好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投身建设,迅速掀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二)充分依靠群众,发挥主体作用。
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实现新农村建设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一步激发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三)多方筹措资金,形成建设合力。
抓住国家投入重点向“三农”倾斜的战略机遇,全面整合现有各渠道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用民主协商的办法,鼓励和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建设农村公共设施,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第二篇
结合X村实际,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村支两委综合研判,拟定X村X—X年“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
X村位于X乡西北部,海拔介于1400-1770米之间,距X县城28公里。全村面积19.8平方公里,人均耕地约1.6亩,X年人均纯收入7400元。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共372户1055人。X村为省定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8户224人,X年已实现村摘帽、户脱贫。
二、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X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围绕县、乡建设目标,努力把X建设为“富裕、和谐、文明、宜居”的新农村。
三、建设原则
1.坚持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原则。新农村建设必须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区域资源特色,突出发展生态产业,形成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2.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实际,紧密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可操作和可持续的特点。坚持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3.坚持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原则。在上级政府领导下,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吸引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4.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重点,协调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坚持有重点、有突出,确保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四、规划内容
按照“壮支部、固基础、强产业、兴新风、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结合X村实际,重点做好“4篇”文章。
(一)强化支部建设,做好示范引领文章。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全面强化X村村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头羊”作用。
1.加强“党员之家”建设,增强党员“归属感”。完善现有党员之家活动室功能,配套《党员活动规则》、《党员之家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增添必要文娱设施,真正让党员之家成为党员活动根据地、休息驿站,提高归属感。
2.统筹“活动基金”使用,增强党员“获得感”。统筹现有党员活动基金,完善《党员活动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党员活动基金在党员生日、大病、重大节假日、评先评优等方面使用管理,让党员切实感受到支部关心关怀,增强党员获得感。
3.发挥“支部先锋”作用,增强党员“存在感”。利用老党员在地方威信,充分发挥其在矛盾调解、项目推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协调作用。利用老党员丰富经验,广泛征求其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意见建议,协助参政议政,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党员存在感。
4.实施“星火培育”计划,增强支部“生命力”。深入调研支部建设情况,结合实际,针对性提出支部建设意见,重点强化从年轻群众、致富带头人等群体中发现培养党员后备人选,通过青年人才党支部或本支部发展相结合方式强化党员发展培养,强化支部“血液循环”,增强支部生命力。
5.强推“能力萃取”目标,增强干部“战斗力”。强化村组干部能力培养,通过感情培育、业务培训、考察学习等方式,提高村组干部为民服务意识,增强村组干部凝聚力、战斗力,强化村组干部责任感、使命感。
(二)夯实基础建设,做好固本强基文章。
聚焦X村水、电、路、网等发展“短板”,巩固现有基础设施成果,按照“建管”结合思路,强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制约生态优势转化和产业发展的重大基础瓶颈和障碍,做好“固本强基”文章。
1.X村堰渠项目建设。新修堰渠2900m,其中30*30规格Xm(蜂包堰建设500m,X3组800m,X1组300m,X5组400m),40*50规格900m(X2组泄洪沟400m,X1组泄洪沟500m)。
维修堰渠400m,30*30规格(X3组200m,X1组200m)。
2.X村生产便道项目建设。新建3m*0.15m生产便道1公里(X3组),2.5m*0.1m生产便道2公里(X1组)。
3.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建设精品节水灌溉600亩,100立方米压力池4个。
4.X村水窖工程项目建设。新建10立方米水窖80口,200立方米水池9口。
5.生产广场项目建设。硬化600平方米,堡坎50立方米。
6.D级危房改造建设。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实现全域范围内D级危房全改造。
7.“厕所革命”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实现全域范围内传统厕所全改造。
8.X村“明亮”工程项目建设。X村人口聚居集中区安装太阳能路灯100盏。
9.X村“银杏大道”项目建设。沿主干道,规范栽植银杏树5000棵。
10.X村山坪塘项目建设。维修山坪塘5口(X2组),新建500立方米山坪塘1口(X3组)11.X村“民生茶厂”建设。改造X小学基础设施,采取引进技术、市场模式,建设标准化茶厂一处。
12.X村林场公路建设。在现有林场路基础上,铺设3m*0.2m水泥路面6公里。
13.X村风貌塑造工程。沿主干道,规范风貌塑造15000平方米14.“X庄”项目包装建设。将村委会打造为游客接待中心,改扩建接待中心300㎡(将现有村委会进行打造,综合利用);修建休闲观光垂钓区40亩左右,建休闲亭子4个,步游道2km,美化绿化等,配套建设垂钓区、生活区、采摘区三个区域中心。
15.X村“希望”陶厂建设。X1组老砖厂配套建设制陶陶厂一座。
(三)推动“3产”发展,做好惠民兴村文章。
依托现有产业资源,按照“合作社+农户+互联网”发展思路,着力壮大培育枇杷、猕猴桃、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实现村有特色支柱产业、户有骨干增收项目,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
1.强化种培结合,补足产业发展后劲。一是按照“政府引导,农户主导”的思路,扩大“3产”种植面积,实现产业满载发展。二是发挥农民夜校作用,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土专家”作用发挥,突出管理季节性,全面开展“3产”管理技能培训,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2.落实示范引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科学规划,探索“农旅结合”新模式,按照“园区示范”思路,建设老鹰茶示范园区100亩,生态茶园示范园区100亩,猕猴桃自由采摘园区50亩,枇杷采摘观光园区300亩。同步探索有条件农户发展民宿5家,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3.狠抓龙头建设,促进产业高效发展。狠抓产业合作社发展,下大力气规范合作社运行,全力推进合作社在产业管理、包装、营销等方面统领作用,实现产业质、量同步高效发展。
4.突出特色发展,探索产业品牌效应。依托现有茶叶资源优势,探索“X生态茶”品牌发展,突出抓好“老鹰茶”特色品牌,探索“公司+农户”协议经营模式,实现茶叶产业品质提升、工厂加工、市场营销。
5.培育发展载体,实现集体经济增长。大力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依托现有资源优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采取“筑巢引凤”模式,探索X村“民生茶厂”、“X庄”项目包装建设,通过“政府搭台、老板唱戏”方式合作经营,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
(四)大兴文明新风,做好文化繁荣的文章。
探索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共同进步,创新载体、探索渠道,实现X村“大融合”发展。
1.强化阵地建设。强化村活动室文化阵地建设,努力把活动室打造成集文化、休闲、学习、宣传阵地,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形成。强化“农民夜校”建设,配套软硬件设备设施,畅通办学渠道,拓宽办学思路,广泛开展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切实把农民夜校变为倡导文明新风的主战场。
2.创新载体建设。把精神文化建设与“三八妇女节”、“三月三文化节”、“五一劳动节”等传统节日相结合,广泛开展群众参与度高、积极向上的文娱活动。探索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组织开展春季“农民运动会”、三月“采茶节”、五月“枇杷节”、八月“猕猴桃节”等文化活动,提高群众精神文化水平。
3.突出示范引领。开展“党员示范岗”、“五行文明户”、“X好人”、“产业发展能手”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通过示范引领,促进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自觉形成良好文明新风。
4.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村文艺队、老协、党员活动小组等团体组织建设,通过“传、帮、带”作用,提高村民参与支持村级事务和生产发展积极性。
(五)发展社会事业,做好全面进步文章。
加强对教育、卫生、医疗、信贷、社会救助等国家政策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自觉享受国家政策的意识水平,强化政策扶贫力度。
1.教育扶贫。加强对教育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教育扶贫政策的惠及率,确保贫困户子女就读政策全覆盖。
2.卫生扶贫。加强对卫生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落实贫困户就医费用微支付。加强卫生医疗巡查力度,由卫生院牵头,定期开展上门问诊。加强贫困村卫生室建设,配备基本医疗设备设施,提高村级医疗服务水平。对农村五保和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参加新农合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扩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和救助对象范围,实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
3.文化扶贫。按照国家构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准要求,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推进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适时更新图书等文化产品,支持民间文化艺术发展。
4.科技扶贫。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综合服务机构建设,促进科技资源配置与扶贫开发直接挂钩,X年培育3个以上农业科技示范户,建成3个以上产业示范基地。建立科技扶贫网络、建设“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免费为贫困群众提供信息咨询、富民政策和科技服务。
5.社会救助保障。推行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完善农村低保补差发放办法,一、二类低保户保障水平达到贫困线以上,对持有残疾证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和农村五保户,按最低缴费标准。
五、保障措施
(一)搞好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投身建设,迅速掀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
(二)充分依靠群众,发挥主体作用
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实现新农村建设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一步激发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三)多方筹措资金,形成建设合力
抓住国家投入重点向“三农”倾斜的战略机遇,全面整合现有各渠道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用民主协商的办法,鼓励和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建设农村公共设施,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