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病句答题技巧

2021-05-19 12:2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病句答题技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病句答题技巧》。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四)结合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小结: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严格,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

一、方法指津:

辨析语病的方法常有:

(一)紧缩法

先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主、谓、宾),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如:“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其主干是:“我们加强教育和管理。“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这句的介宾短语紧缩后为:“为了防止不再发生。“显然是动宾不搭配,“防止不“的意思是“应该“或“要“,与下文明显矛盾,造成语意不明。把“不“字删掉,就通顺了。

(二)语感法

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若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这个句子第一分句“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不管“后的内容应是不确定的,把“不管“改成“尽管“,就通顺了。

(三)类比法

有些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这时依照原句的结构再仿造几个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问题就搞清了。如:“忠王李秀成临刑时是不是表现得很英勇呢?从一些历史资料看,并不是这样。“乍一看不知对否,但仿写一句就可以看清了:“你是不是很勇敢呢?从现实看,并不是这样。“显然,“这样“含糊不清,表意不明,是勇敢还是不勇敢,尚未表述清楚,有些模棱两可。因此可以推断原句有语病

(四)逻辑法

有些句子从语法上找不到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这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等方面考虑是否恰当,看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如:“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从语法上看,该句无语病。从逻辑上看,该句有语病。“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该改为“仿造名牌产品“或“制造伪劣产品“。

二、答题技巧点拨:

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见词语题。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一)根据标志词查找语病

1.关联词使用的常见语病

一个语句出现了关联词,我们要想到,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是否放错了位置等等。

如:①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1992年)(“无论“是表无条件的关联词语,后面不能带并列性的词组,只能带选择性的词组,“干部和群众“应说成“干部或群众“。)

②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了顶峰。(93年)(“不管“相当于“无论“,故例②有与例①一样的毛病,可以将“不管“改为“尽管“。)

③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2000年春季卷)(“并非“意思是“并不是“,后面自然不能再加上“是“了。)

2、介词使用的常见语病

介词的运用上,极容易出现语病。

如:①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1992年)(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有介词,使得整个句子缺少主语,要或去掉“经过“,或去掉“才使“才可以。)

②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1997年)(“在“应改为“从“,因为“在……中“这种格式常用来表时间或空间,而不表示来源或由来,汉语中表来源或由来的往往用“从……中“。)

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在大限度的保护。(1999年)(介词“所“是多余的,因为“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的,“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即成了“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一是“广大消费者“不能修饰“欢迎“,二是“深受“后面应带动词或主谓词组。)

3、并列短语使用的常见语病

并列词组的运用上,常常犯有前后部分搭配不当的毛病。

如:①这个文化站已经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1993年)(“挽救““失足青年“讲得通,“培养““失足青年“则讲不通)

②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1995年)(“安排“后面是由四个并列短语组成的宾语,显然,“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不能与谓语“安排“搭配。)

③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1996年)(“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是并列词组,但只有“严肃处理“与“事件“搭配,“事件“是不能“批评教育“的。)

4、包含词使用的语病

(7)由于战云笼罩,伊拉克各大医院药品非常奇缺,很多伤员只能硬撑,形势十分严峻。(语义重复)

说明:常见的包含词使用还有“当前“和“当务之急“在用,“十分“和“酷“连用,“首开“和“先例“连用,“开始“和“正式“连用,“忌“和“不“连用,“十分“和“悬殊“连用,“防止“和“不“连用,“最初“和“初衷“连用;“目的“与“为之“连用,“之所以“与“因为“连用。“令人“与“堪忧“,“令人“与“震摄“,“过分“和“溢美“,“即将“和“欲“。

5、否定词使用的语病

一个句子,如果多次出现“不“、“没有“之类的否定词,很有可能出现语病,即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

如:①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防止“和“不再“形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恰与应表达的意思相反。)

②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挡风。(“忌“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否定词,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词“不可“,也形成双重否定,使得句意与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

③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否定词有“否认“和“不“,另外还有一个反问词,也相当于否定词。这样,句子含三重否定,即等于一重否定,从而将意思搞反了)

④世界各大报刊、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作了详细报道。(望见有“对“、“对于“、“关于“等介词,检查是否患虚词使用不当)

6、双面词的使用

一个语句,若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之类的两面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句子可能犯有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毛病。

如:①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1993年)(前半句中“能否“是两面词,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后半句中“要“是一面词,只是从“能“的方面来说的,这就造成“一面对二面“的毛病。)

②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1995年上海卷)

③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1996年)

7、数词的使用

①专家指出,我国西部广大中小学在未来的5到10年左右,学生入学人数会快速上升至饱和。(约数词“左右“多余)

②看上去,他只有近20岁左右的年龄,那里会有35岁?(重复“近“与“左右“)

③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倍数词使用不当,表降低,减少只能用分数)

(二)句式杂糅和中心语残缺解读

①如何才能让全村老百姓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作用。(杂糅,去掉“是“和“在“,在“知识“前加“让“。)

②经过多方打听,我们终于了解到这只手提包的失主是你们学校一位女教师丢的。(杂糅)

③我国现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医患关系、病人的权利以及医疗的计划事故鉴定仍然有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缺中心语,加“的方面“)

④出于对广大农村学生进行课外写作辅导,中国教育出版社最近新出版了一批关于写作的新书,希望大家积极购买。(缺“的需要“)

(三)短语语序排列

并列短语可按下列方法排序:

1、依时间先后排序

秋收、秋耕、秋种,都要忙完了。(秋季农作的先后顺序)

2、依空间距离排序

牧女们骑着骏马,健美的身姿映衬在蓝天、雪山和绿草之间。(人们观察事物由上到下的顺序。)

3、依范围大小排序

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范围排序可由大到小,也可由小到大。此处为由小到大。)

4、依程序轻重排序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怀恨他们、憎恶他们、咒骂他们。(程序上一层强胜一层)

5、依情感流程排序

她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

6、依时局变化排序

和谈失败了,欺骗不行了,战争揭幕了。

7、依数目常规排序

有时使繁:用黑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

8、依成绩名次排序

中国、乌克兰和俄罗斯分获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男子体操团体总分前三名。

9、依法定位置排序

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四大家齐心合力抓经济,带领人民奔小康。

10、依对应承接排列

小琳的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教师,哥哥是军人,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岗位上救死扶伤,教书育人,站岗放哨。

(四)解读歧义

了解歧义产生的原因

1、用词的原因

某些兼类词运用不当会产生歧义。如“我要热饭“,形成歧义在于“热“是视为动词还是名词。某些量词(如两个),即可限制人,也可限制物,往往也会造成歧义。此外,像“我去上课“、“鸡不吃了“这类句子中,上语是施动还是受动,也往往形成歧义。

2、结果的原因

结构层次的切分或停顿不同,会产生歧义。如“热爱人民的周总理“,就属此类。此外,像“学习文件“一类,对结构关系的理解不同(是动宾,还是偏正)就形成不同的语意。

3、语音的原因

轻重音不同,也会造成歧义,如“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其中“就“轻读,表明效率高;如果重读,则表明效率低。

下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病句答题技巧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病句答题技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 中考复习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 1.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

    二轮病句复习2班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病句专题精析精练 一、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的现象主要有: 1.主谓搭配不当 2.动宾搭配不当 3.修饰成分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4.主宾搭配不当 5.关联词搭配不当 6.一......

    人教版中考语文答题技巧

    人教版中考语文 名著导读 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 一、《繁星》《春水》 :母爱•童真•自然 1、作者:冰心 2、体裁:诗歌(“小诗”) 3、成因: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 4......

    2016中考语文:病句复习

    2016语文中考复习之《病句辨析》导学案 课型:复习课 主备人:高老师审核人:熊老师洪老师 复习目标 1、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病句类型。 2、让学生掌握辨别和修改常见病句的方法。......

    中考语文病句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病句专题复习一、病句的内涵 1、病句就是因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要求、不合逻辑事理、不合词语色彩而造成的不通顺的语句。 2、通俗地说,病句就是不符合大多数......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练习:病句修改

    三、病句常见的几种病句类型一、用词不当1.感情色彩不当。如:他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效尤含贬义,可改为“学习”)2.关联词使用不当。如:只要坚持下去,我们才......

    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说明文是介绍事物、阐述事理,给人以知识,其客观性特别强。因此说明文阅读其问题的设置大都能从课文中找出,难度相对而言较小。通过整体阅读把握说......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辨析病句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之 辨析病句 1.(2017·全国Ⅱ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