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工作的要求及方法
一、公共机构的概念
公共机构是指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科研、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车站、码头、文化体育科技类场馆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
二、公共机构垃圾强制分类的方法
(一)垃圾四分类法
可回收物
指适宜回收利用的各类废书籍、报纸、纸板箱、纸塑铝复合包装等纸制品
主要包括:包括纸类、塑料、玻璃、金属、织物和瓶罐、衣服物等。
有害垃圾
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家庭源危险废物,包括灯管、家用化学品和电池等
主要包括:废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等),废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相纸等。
厨余垃圾
指易腐烂的、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包括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厨余垃圾等
主要包括:菜帮菜叶、剩饭剩菜、瓜果皮核、茶叶渣、蛋壳、动物骨骼和内脏、花卉植物残枝落叶、食物残渣等有机废弃物。
其他垃圾
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外的生活垃圾
主要包括: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受污染或其他不可回收的玻璃、塑料袋与其他受污染的塑料制品、废旧衣物与其他纺织品、破旧陶瓷品、难以自然降解的肉食骨骼、一次性餐具、烟头、灰土、卫厕垃圾(厕纸、婴儿纸尿裤、妇女卫生用品等)等。
备注:除上述4大类外,家具、家用电器等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应单独分类。“厨余垃圾”也可称为“湿垃圾”。“其他垃圾”也可称为“干垃圾”。
(二)公共机构产生的主要垃圾种类
1.可回收物包括废电脑、废空调、废电风扇等电子废弃物和废报纸、废书籍、废办公用纸类等。
2.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笔芯、过期药品化妆品、水银温度计、废荧光灯管和灯泡等。
3.厨余垃圾包括瓜果皮壳、茶叶渣、盆景花卉植物残枝落叶和食堂菜帮菜叶、剩菜剩饭、动物骨骼和内脏等。
4.其他垃圾包括烟蒂、灰尘、污染的纸张和卫厕垃圾等。
三、公共机构垃圾强制分类的具体操作措施
(一)公共机构场所
1.办公区域。在每个办公室内均应设置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在出入通道、电梯出入口、楼层廊道等办公场所的公共区域,宜在方便且不影响内部协调性的点位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在单位出入通道或当单位人员数量较多、楼层办公人员较多时宜按层在楼层出入口适宜位置设置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2.公共场所区域。在大楼外部通道以及办公大厅等公共场所区域,应成组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收集容器,收集容器容积宜为40升。各单位应因地制宜设置垃圾存放区域,集中存放区域应设置与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相配套的120升或240升标准容器。
3.垃圾临时存放区域。机关单位在装修、绿化修剪期间,应指定建筑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等临时堆放场所,并将收集的废弃物、建筑垃圾和园林绿化垃圾纳入专项分流体系。
4.食堂。机关单位应在提供餐饮服务的场所等设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不提供餐饮服务的单位应在休息间、茶水间等设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收集容器容积可根据服务区域大小及人流量多少选择相应的规格。
(二)职工和物业管理人员责任
1.单位职工。按照垃圾四分类法要求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做到准确分类投放。对可回收物,以部门(科室)为责任主体集中后投放至可回收物收集容器;对厨余垃圾,以职工个人为责任主体,就餐后主动将剩菜剩饭分类投放至厨余垃圾收集容器;对有害垃圾,以职工个人为责任主体,分类收集后,投放至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对其他垃圾,以部门(科室)为责任主体,分类收集投放至办公场所公共区域设置的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2.物业管理人员。对单位分类收集后的四类垃圾按不同渠道进行管理;对可回收物,与专业物资回收企业或者辖区垃圾分类办(或城管部门)联系定时定点上门回收;对厨余垃圾,日产生量20公斤以下(含20公斤)的,由本单位物业管理人员就近运送至垃圾中转站,投放至专用厨余垃圾桶,日产生量20公斤以上的,可与城管部门联系,安排专业厨余垃圾回收人员上门回收;对有害垃圾,由本单位物业管理人员与辖区垃圾分类办(或城管部门)联系,安排专业处置公司定时定点上门回收;对其他垃圾,由本单位物业管理人员就近送至垃圾中转站或垃圾收集点。
四、公共机构垃圾强制分类的其他要求
(一)对单位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的质量要求
1.单位生活垃圾中均不得含有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危险废弃物等,明显出现上述物质即为不合格。
2.可回收物由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认定并定价。
3.厨余垃圾中含有有害垃圾、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织物类、砖瓦陶瓷类等不易分解的杂质,每桶以上杂质数量超过10个或有害垃圾数量达3个即为不合格。
4.有害垃圾中原则上不得含有其他垃圾。
5.其他垃圾中,目测含有有害垃圾3个以上或明显含有大量厨余垃圾,即为不合格。
6.各辖区垃圾分类办(或城管部门)要加强对单位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管,若发现未分类的垃圾,应对其所在单位进行公开通报批评;若发现未分类垃圾三次以上,应对其所在单位的垃圾进行强制性惩罚,实行不分类,不收运的原则。
(二)生活垃圾分类注意事项
投放前,纸类垃圾尽量叠放整齐并捆扎,保持干燥,避免揉团;塑料垃圾(各种食品、物品的包装袋应清理干净);瓶罐类物品应尽可能将容器内产品用尽,清理干净压扁后投放;厨余垃圾应做到袋装、密闭投放。
投放时,应按垃圾分类标志的提示,分类投放到指定的地点和容器中;玻璃类物品应小心轻放,以免破损。
投放后,应注意盖好容器盖,以免垃圾污染周围环境并产生异味,滋生蚊蝇污染环境。
(三)强化培训,扩大宣传
各部门要将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作为干部职工培训重要内容,持续开展主题宣传,定期开展教育培训,让每个人知晓分类。将生活垃圾分类融入机关日常管理之中,作为日常行为规范,搭建参与平台,让每个人践行分类。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节约型机关、文明机关创建目标,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绿色生活方式,让每个人乐享分类。
五、垃圾分类标准及标志
(一)标志颜色和字体
1、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大类标志的颜色可选用白底黑图、白底彩图和基材底色图三种配色方案,基材底色图中图形的配色可釆用白图、彩图和黑图,基材底色彩图应符合白底彩图中图形的色彩要求。
标志的配色方案应与周围环境、应用对象相协调,基材底色与图形符号应具有足够的对比度以确保图形标志的清晰和醒目。
标志的绿色色标应使用PANTONE2259C(C:100,M:0.Y:100,K:30),红色色标应使用PAN-TONE485C(C:0.M:100.Y:100.K:0),蓝色色标应使用PANTONE647C(C:100,M:60,Y:0,K:20),黑色色标应使用PANTONEBlack7C(C:0,M:0.Y:0.K:100)。
2、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大类标志上的中文应使用黑体字体,英文应使用Arial字体。中文和英文的行间距应为中文行高的0.25倍,英文行高(即首个大写英文字母的高度)应为中文行高的0.5倍。
标志的中文体为大黑简体,美文为Arial粗体。
(二)标志使用
1.本标准的生活垃投分类标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配使用。选用的标志应与生活垃圾种类一致,选用的小标志应与大标志相区配。
2.标志应按规定的名称、图形符号和颜色使用,并不应在志内出现其它内容。
3.在使用时应根据识读距离和设施体积确定标志尺寸,但须保持其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
4.使用过程中标志应保持清晰和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