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农田水利建设会讲话
今天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对全市落实河长制、推进*、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全面部署。下面,我再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强化责任落实,充分发挥河长制的作用
落实河长制,是抓好河湖综合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证。河长制在全国推行已经一年多了,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目前,*已经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形成了一套运作机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关制度措施还不完善,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四级河长的作用发挥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有的河长仅仅是挂个名,宣传引导、经费保障等方面还不到位。
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绝不是“明确一个责任人、竖立一块公示牌”就万事大吉,必须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通过一系列较真碰硬的具体工作,推动河湖综合治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首先,河长要真负责、重履职。各级河长湖长要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要求,切实负起责任,在岗位、在状态,确保“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
要抓好重点。以水资源保护、水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为重点,注重把治水兴水与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建水平、促进民生改善等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要真抓实做。各级河长湖长要既挂帅又出征,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到一线抓落实,真正做到“五个亲自”,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克服懒汉思维,摒弃大而化之的思想,多在抓具体上下功夫。对非法排污、设障、捕捞、养殖、采砂、采矿、围垦、侵占水域岸线、毁坏沿河绿地绿化等行为,要通过巡河等措施及时发现、制止、处理,维护良好的河湖管理秩序。
要精准施策。立足不同河湖、不同地段的实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办法,做到“一河一策”“一湖一策”“一一策”“一段一策”“一问题一策”。要遵循治水规律,坚持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强化规划约束、依法治理,统筹用好工程、技术、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全面提高综合治理的系统化、精细化水平。
第二,措施要真管用、重落实。一要完善巡河制度。把巡河巡湖的频次、形式、内容等通过制度固化下来、纳入考核,灵活多样推进实施,强化领导干部示范带动作用,让巡河巡湖成为一种常态。要重在解决问题,把巡河和清河结合起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巡河之后,还是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满目荒凉,那就没有任何意义。
二要加强社会监督。通过河长湖长公示牌、河湖管理保护信息发布平台、聘请社会监督员等,把河长湖长履职情况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办公室要把信息发布平台尽快建起来,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向社会公开公示,让群众来监督。
三要建立长效机制。在坚持和完善河长制的基础上,与省里积极对接,摸清*湖泊、水库、塘堰的底数,在规定时间内把湖长制建立起来,通过湖长和河长相结合,做好治水这篇大文章。
四要严格考核问责。每年要对河长湖长的履职情况进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班子及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对因失职渎职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市委常委会已经研究决定,从明年起,要把各级河长湖长的履职情况、各级党wzf和市直有关部门在河长制方面的落实情况作为巡c的重要内容。
第三,问题要真破解、重保障。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凝聚工作合力。完善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健全“一把手抓一把手”制度,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调动各级各单位特别是乡村和各类受益主体的积极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尤其要调动生活在河边、湖边、边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他们发挥优势、积极参与。
二要落实管护经费。各地要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立长效、稳定的河湖管理保护投入机制。对资金的使用,要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安全和效益充分发挥。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对河长制湖长制和河湖科普宣传力度,及时曝光违法行为,大力倡导文明生活习惯,提高公众对河湖保护工作的责任意识,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良好风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借鉴外地经验,探索推行民间(企业)河长湖长,广泛发动公众参与。二、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进河湖治理
一要突出规划引领。规划折腾、规划滞后、规划失误,是*建设发展的一个教训。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工程建设,都必须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确保规划科学,避免规划失误,杜绝规划折腾。
要坚持规划先行。全市*总体规划方案已经确定,要严格落实好。有关县(市、区)要对照全市的总体规划方案,细化本地的实施方案,制定不同河段、不同地块的规划设计方案。
要提升品质。规划有品质,才能建得有品味。在中心城区和县城实施的*综合治理项目,要搞好城市设计、区域设计,多出精品、不留遗憾。
要多规合一。*综合治理是城水交融、林水一体、路水和谐、人水相亲的系统工程。规划设计方案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建设规划、生态建设规划、文物保护规划等有机结合,实现多规合一,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要加强衔接。*办公室要定期与县(市、区)进行规划对接,县(市、区)要与项目责任单位、建设单位进行规划衔接,通过对接衔接,找出透通瓶颈的思路办法。比如,*河两侧用地性质问题,要争取在五期总规修编时进行合理调整,但不能以此为借口撂挑子不干。
二要突出项目抓手。推进*综合治理,关键在项目建设。目前,市县两级共谋划实施各类项目*个,要牢牢抓住、确保实效。
要做实前期工作。前期工作扎实,项目才能顺利实施。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既重效率、又讲规则,将项目规划、招投标、土地、环评、安评等工作做扎实,该办的手续必须办,该走的程序不能省,更不能踩红线。相关单位要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要求,依法办事、公开透明,多设路标、不设路障。在“封土行动”期间,我们只要全面落实“七个百分百”,一些重点工程还是可以落地实施的。调控越是严格,越能检验运作能力。要切实提升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真正把*综合治理项目前期工作做扎实,不能简单地认为“走不通”。
要科学合理调度。市县两级对项目建设的难点、瓶颈要心中有数,处理好项目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的关系,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天气情况,进行精准调度、合理调度、科学调度。
要压茬推进。绿化等配套工程要与项目主体工程压茬推进,一旦土建施工大头落地,绿化等工作就要跟上,避免成为新的污染源。对此,有关县(市、区)要举一反三、认真整改。
要确保工程质量。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以截污为例,有的地方虽然排污口截住了,但仍然存在跑、冒、漏等问题,就表明截污质量不过关。*综合治理工程,既要高度重视工程质量,更要会抓工程质量。要盯住工程监理,让监理制充分发挥作用,确保工程安全。
三要突出推进实施。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抓重点。重点工程方面,要紧盯……综合治理工程,确保水安全。重点河段方面,……。引水补源方面,……确保工程质量,解决有水无源的问题。截污治污方面,要坚持常态化、动态化,一抓到底,确保长效,不能像……断面那样污水截住了、但垃圾到处都是。要把截污治污同河道清理结合起来,不可偏废。路网完善方面,要以*河和*河为重点,加快完善沿河路网。沿河棚改方面,要有针对性地研究上级政策,加大货币化安置力度,多道筹措棚改资金。特别强调的是,棚改是为了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优化群众生活环境,必须由zf主导,把群众安置房先建起来。
二要明节点。对已经明确的项目要对账盘点、加快实施,确保按照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对明年计划实施项目,要强化台账管理,聚焦聚力、明责尽责,做到“攻必克、战必胜”。
三要突出统筹结合。无论是推行河长制湖长制,还是*综合治理、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都要与文明城市创建、*城市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今冬明春国土绿化行动等有机结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四要解难题。在拆迁问题上,要做细群众工作,抓好货币化安置,倒排工期、稳妥推进。在资金问题上,要广开道、多方筹措,加大各级财政投入,用好市县两级投融资平台,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三、扭住重点工作,切实抓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一要着力抓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重点水利工程影响大、带动性强、综合效益明显,必须牢牢抓在手上。要抓好前坪水库建设,确保移民安置有序实施、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抓好故县水库引水工程,确保明年*月底具备通水条件;抓好……,力争明年获批开建;抓好*库区周边地质灾害处理等项目前期工作,抓紧谋划一批重点水利工程,确保项目建设长流水不断线。目前,我们每年*河水的指标利用还不到一半,要加快实施一批引*工程,早日发挥作用,不能守着*河却用不上*河水。
二要着力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加大已建工程配套、改造、升级、联网,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在今年年底前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自来水普及率达到*%的基础上,持续向“*个*%”努力,确保群众吃上安全水、放心水。特别强调的是,各相关县(市)区、水务部门对贫困地区安全饮水问题要高度重视,切实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民生工程、重点工程来抓,绝不能因为安全饮水问题影响全市脱贫攻坚大局。
三要着力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农业农村发展的生命线,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力度,今年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进一步扩大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同时,着力完善大中小微并举、蓄引提排并重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统筹安排好防汛抗旱减灾项目,持续抓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发展沟域经济等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农业抗灾减灾和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倾斜支持力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
四要着力发挥农田水利设施最大效益。坚持建管并重,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的主体,落实好管护责任。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管理与服务效率,解决好工程的“最后一公里”、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配套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发挥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