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主题训练卷
主题百花园(40分)
一、主题达标。
(26分)1.读拼音,写词语。(8分)
shí
guāng()匆匆liú
shì(),我在pái
huái()、chóu
chàng()中又度过了一段时间。
我不能yuán
liàng()自己虚度光阴。我tàn
xī()
道:“过去的时光不可wǎn
huí(),如何珍惜时间,去
迎接阳光míng
mèi()的美好明天呢?”
2.照样子,写词语。(5分)
(1)头涔涔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飘飘然
______________然
______________然
(3)千门万户
千______万______
千______万______
(4)一声不吭一
_____不______
一______不______
(5)翻箱倒柜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要求给下面的词语分类。(7分)
畅快
愤怒
难过
激动
欣慰
感动
惧怕
沮丧
盼望
愧疚
归心似箭
追悔莫及
欣喜若狂
忐忑不安
(1)表示积极乐观的情感体验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消极悲观的情感体验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心情的词语。(6分)
地说 地走
二、主题探究。
(8分)1.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有多种。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抒发情
感的方式?请把相应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中。(4分)
A.直抒胸臆
B.借景抒情
C.即事抒情
D.借物抒情
(1)我张皇地拿出国语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觉得课
文内容饶有趣味。
()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
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
(3)天灰蒙蒙的,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路旁的花儿耷拉着
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
(4)篮球蹦跳着,快乐地跳下了篮筐。
()
2.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4分)
(1)《匆匆》一文,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
间的流逝,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情感。
()
(2)《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史铁生,文章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来写“我”的心理变化。
()
(3)《别了,语文课》写出了“我”对中国语文课发自内心的热爱,表达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
(4)《阳光的两种用法》讲了“我”的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和毕大妈把“老阳儿
”煮在水里面两件事,从中
我们可以体会到母爱的温暖。
()
三、主题讨论。
(6分)读新闻,写感受。
“十一”长假,在拥挤的爬长城的人流中,有一位背着儿子的母亲格外显眼。9岁的儿子患有先天性肌无力症,花了很多钱也没根治。儿子说他想爬长城,母亲就毫不犹豫地背着儿子去了。母亲当然也会累,但为了儿子她还能坚持。
读了这则新闻,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
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大舞台(35分)
四、课内片段阅读。
(15分)()去了,有()的时候;()枯了,有()的时候;()谢了,有()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按原文填空,并在第一自然段的“
”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8分)
2.“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
()(2分)
A.对已逝日子的怀念及对无法挽回流逝时光的无奈之情。
B.对时光流逝的迷惘与困惑之情。
3.作者在文中写道:“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我估
算了一下,已经有______________日子从我手中溜去。(1分)
4.对文中画
“____”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的日子像汪洋大海里的水一样多,表现了作者的欣慰与自豪。
B.在时间的大海里,属于“我”的时间太少了,表现了作
者的哀伤。
C.过去的日子显得那么渺小,无声无息,消逝得那么快,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5.“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五、课外阅读拓展。
(20分)不可缠绕的心灵
曹文轩
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
十二岁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发现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树苗,便将它挖回来栽在菜园里。它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两年后就有了一米多高。春天来临,它的树干是亮灿灿的紫铜色。它长得结实而漂亮。再过两年,它就能挂果——我想。然而,两年后,它并没有如我所期盼的那样。我的小桃树再也没有长高,而且还显出奄奄一息的样子。记得那时我很难过。
后来我终于找到了原因:我的老祖母借它为瓜架,在它的根
下种了丝瓜,那些刁钻的丝瓜藤就沿着它的树干攀缘而上。若是直上也罢了,它们却像锁链那样一道道地把树干箍扎起来,对它千缠百绕。我把它们全扯掉了。第二年,桃树又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那年,春寒料峭,它开花了。夏天,桃子成熟了,十分
可爱。
如果我们也像这株桃树一样,被僵硬的知识的藤蔓所缠绕,我们就会失去创造力,失去生命的光彩,甚至会精神窒息。
一位从事诗歌研究的朋友曾介绍过两首小孩儿写的诗。诗的题目我都记不得了,诗句也已忘却,但大概意思还记得。一首诗说一群孩子去捉鱼,可是已没有什么鱼好捉了,他们自己就互相把对方作为鱼而玩起捉鱼的游戏来。另一首诗说一个无拘无束的小孩儿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起来,留下的脚印就像游动的鱼。妈妈来了,却用拖把将这些“鱼”一网打尽。这两首诗简直妙极了。我想,它们只能出自两颗未被僵硬的知识束缚的心灵。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4分)
释放——()
柔软——()
2.请说说你对第二自然段画线句子中“奄奄一息”一词的理解。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说:“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新视角(25分)
六、习作展示。
幸福是肚子“咕咕”叫时,吃到妈妈做的香喷喷的饭;幸福是生病时,额头上爸爸那双温暖的大手;幸福是干渴难忍时,喝到爷爷泡的一杯清心的凉茶;幸福是考试成绩不好时,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
请以“这就是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注意把事情写具体。能以细节来打动读者,以真情实感来引起读者的共鸣会更好。450字左右。
第三单元 主题训练卷
一、1.时光 流逝 徘徊 惆怅 原谅 叹息
挽回 明媚
2.示例:(1)泪潸潸 明晃晃
(2)欣欣 茫茫
(3)变 化 辛 苦
(4)言 发 丝 苟
(5)翻山越岭 开天辟地
3.(1)畅快 激动 欣慰 感动 盼望
归心似箭 欣喜若狂
(2)愤怒 难过 惧怕 沮丧 愧疚
追悔莫及 忐忑不安
4.示例:激动 开心 难过
伤心 孤独 快乐
二、1.(1)C(2)A(3)B(4)D
2.(1)√(2)×(3)√(4)√
三、示例:读了这则新闻,我被这位母亲深深地感动了,为了自己的儿子,这位母亲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母爱是深沉的,母爱是伟大的。
我想对自己的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谢谢您这么多年来为我的辛勤付出。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四、1.燕子 再来 杨柳 再青 桃花 再开
: ? ? : ?
2.A 3.示例:四千多 4.C
5.作者为时光匆匆逝去,自己却无所作为而感到忧郁、彷徨、伤感
五、1.束缚 僵硬
2.“奄奄一息”的意思是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作者用拟人手法突出了小桃树被丝瓜藤缠绕而快枯萎的样子,与解除束缚后桃树的生机勃勃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3.文章写了两件事:①小桃树被丝瓜藤缠绕着难以结果,解除束缚后又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
②小孩儿的诗歌中透露出新的气息。
4.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
5.示例:同意。因为知识的僵化带来了思维的僵化,所以我们的心灵也就失去了自由。
六、例文略。
一、主题达标。
(24分)1.读拼音,写词语。(9分)
腊八这天,吃着nóng
chóu()的là
bā
zhōu
(),嚼上几口腊八蒜,怎么吃也不nì
wei()。大年初一,男人们去qīn
qi()家拜年,小孩子们去逛庙会,看赛jiào
chē()、赛luò
tuo()。yuán
xiāo()节更热闹,人们rán
fàng()biān
pào(),看花灯,分外开心。
2.找出下面每组词语中不同类的一个,画上横线。(4分)
(1)花生
胶枣
榛子
栗子
青菜
(2)放鞭炮
贴对联
吃团圆饭
穿新衣
买杂拌儿
(3)清明节
中秋节
七夕节
妇女节
重阳节
(4)藏戏
川剧
黄梅戏
京剧
戏剧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
4.读一读,连一连。(3分)
寒食节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穿针乞巧
七夕节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赏月,吃月饼
中秋节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禁烟火,吃冷食
5.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把相应节日的字母填入括号里。(5分)
(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5)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
二、主题探究。
(12分)1.填空。(5分)
(1)看年画,猜寓意,写成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过年时,碗摔碎了,要马上说:“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年了,吃年糕,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5分)
(1)《北京的春节》一文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
(2)《腊八粥》一文的作者是沈从文,文章详写等粥和喝粥这两件事情,略写准备材料这件事。()
(3)《藏戏》这篇文章重点写了藏戏的特点和藏戏的形成过程,略写了藏戏的舞台搭建。()
(4)《寒食》这首诗主要写了寒食节的来历。()
(5)《十五夜望月》这首诗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3.课外我也积累了很多思乡的古诗,我能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上两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主题讨论。
(4分)近年来,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①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应该保护。
②时过境迁,某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被淘汰也很正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大舞台(35分)
四、课文片段阅读。
(15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选文所描写的老北京过腊八节的两个习俗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者对它们进行了________(详写 略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分)
2.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1)这句话把腊八粥比作____________,写出了熬腊八粥的材料__________。(3分)
(2)透过腊八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年。(3分)
A.团圆喜庆
B.福寿满堂
C.五谷丰登 D.财运亨通
3.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写出了大人们为过春节而准备的东西极为丰富。
B.“万象更新”写出人们筹备这些东西的主要目的是要在新年时显出新的气象。
C.这句话详写了大人们过春节的准备,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大人们忙碌的身影。
D.这句话通过写大人们过春节的准备,说明了人们对新的一年寄予了美好的愿望。
4.对文中的“京味儿”语言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杂拌儿”指外形不规则的干果。
B.“零七八碎儿”指干果零散不全。
C.“玩意儿”指玩具。
五、课外阅读拓展。
(20分)端午日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手脚()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的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的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1.从下面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4分)
结实
健康
伶俐
灵敏
2.短文写了端午日的穿新衣、用雄黄酒写王字、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民俗,其中详写的是____________。(3分)
3.短文中,作者写龙舟竞赛时插入“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一句,有何作用?在正确说法后面打“√”。(4分)
(1)侧面烘托龙舟竞赛的盛况。
()
(2)正面描写龙舟竞赛的盛况。
()
(3)留有“空白”,把那“种种情形”留给读者去想象。()
(4)留有“空白”,看读者是否知晓梁红玉水战擂鼓的故事。()
4.短文通过描写龙舟竞赛的盛况,展示了当地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3分)
A.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民族精神。
B.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C.不怕困难、积极乐观的民族精神。
D.辛勤劳动、崇尚科学的民族精神。
5.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请结合你对端午节的了解完成下列各题。(6分)
(1)请你说说“端午节”的来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你认为这样做有何意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新视角(25分)
六、习作展示。
一年里,我们会度过许多美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你最喜欢哪一个传统节日呢?这个传统节日你是怎么度过的呢?请结合家乡的节日风俗写一写。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楚,详略得当。③
450字左右。
第一单元 主题训练卷
一、1.浓稠 腊八粥 腻味 亲戚 轿车 骆驼
元宵 燃放 鞭炮
2.(1)青菜(2)买杂拌儿(3)妇女节(4)戏剧
3.示例:甜甜 香气四溢 好吃
随心所欲 优哉游哉 尽情
4.寒食节——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禁烟火,吃冷食
七夕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穿针乞巧
中秋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赏月,吃月饼
5.(1)E(2)A(3)B(4)C(5)D
二、1.(1)喜上眉梢 连年有余 喜从天降
(2)岁(碎)岁(碎)平安
(3)万事如意年年高
2.(1)√(2)×(3)×(4)×(5)√
3.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示例:我赞同观点①,因为像元宵节闹花灯、中秋节赏月等传统节日活动,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发扬,应该大力保护。
四、1.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详写
2.(1)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丰富多样
(2)C
3.C 4.C
五、1.结实 伶俐
2.龙舟竞赛 捉鸭子竞赛 龙舟竞赛
3.(1)√(3)√
4.B
5.示例:(1)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遭保守派贵族谗言攻击,最终被放逐。屈原因理想无从实现,自投汨罗江而亡,这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后人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一系列活动纪念屈原,于是形成了端午节。
(2)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六、思路点拨:首先选取一个你最喜欢的传统节日,然后结合家乡过节的风俗写一写你是怎样度过这个传统节日的。
写作时,要注意运用详略得当的方法。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