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农作物洪灾过后管理技术方案
一、玉米
(一)灾害影响
玉米植株短期浸泡在水中,会引起根系中毒,部分根系腐烂;长时间淹涝,会导致玉米根系窒息死亡。渍害发生后,玉米植株根系活力下降,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减弱,生长发育迟缓。涝渍对玉米的危害程度,与玉米生育进程有关,植株越大一般对涝渍危害的抵抗能力越强。处于抽雄散粉期的春玉米对涝渍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强,而多处于小喇叭口期夏玉米对涝渍抵抗能力较弱。此外,涝灾发生时,土壤水分饱和、土质松软,如同时伴随大风天气,玉米极易发生倒伏。
(二)预防措施
1、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挖好排水沟,并及时对大沟大渠进行一次加固检修。
2、及时清理田内排水沟,做到能及时排除地面水。
(三)灾后补救措施
1、田间管理
(1)及早排除积水。各地要指导农民,对出现沥涝积水及发生受淹的田块,及时疏通沟渠,利用或开挖排水沟,或采用机泵等设施,排除田间积水,防止玉米长时间浸泡。叶片上有大量污泥的玉米,排水时要及时清洗污泥,以增加叶片受光面积,促其尽快恢复光合能力。
(2)适时中耕散墒。已经排除田间积水的地块或受渍害的地块,雨后天晴,要适时进行中耕锄划,既有利于土壤散墒、改善根际环境、促进根系恢复生长,又可破除土壤板结。中耕时,尽量不要损伤刚长出的气生根。对于出现倒伏的玉米植株,可视情况将植株扶正,基部围土压实,防止二次倒伏,促气生根早发。
(3)补施速效肥料。受涝渍危害的玉米,一般表现为叶片发黄,植株生长发育迟缓。灾后,要及早补施速效肥,促其恢复生长。处于大喇叭口期的夏玉米,要将大喇叭口期追肥与灾后施肥相结合。尚未追施穗肥的夏玉米,每亩追施尿素20-25公斤;已经追施穗肥的地块,每亩可再追施尿素5-10公斤。追肥要避免撒施,应开沟深施或结合中耕施用。有条件的地方,要在雨后放晴时,及时喷施0.5%尿素+0.2%磷酸二氢钾,喷施时要确保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完全溶解混匀,以免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叶片灼伤,加剧灾害程度,喷施一般间隔7天、连喷2次。
(4)加强病虫害防控。受灾玉米植株生长发育不良、抵抗病虫危害能力降低,加之,灾后田间湿度大、温度高,极易诱发病虫草害发生。针对雨后较大的田间湿度、极为有利于玉米螟孵化的问题,各地要重点做好玉米螟防控工作。要加强夏玉米褐斑病、根腐病、顶腐病和春玉米大斑病等病害的防控。夏播区早春播种的春玉米,要防止雨后骤晴时青枯病的发生。同时,各地要密切关注雨后田间杂草的发生动态,及早防除。
2、倒伏田块管理
涝灾区同时发生倒伏的地块,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
(1)已经进入到抽雄散粉期的春玉米,倒伏植株已基本失去自行恢复直立生长的能力,倒伏后需要人工扶起,并用土壤对植株加以固定。
(2)正处于小喇叭口期的夏玉米,发生倒伏后,一般不需要采取特殊管理措施,雨后植株会慢慢自行恢复直立生长。
(3)被洪水冲倒的玉米地块,常有部分叶片被淤泥掩埋,致使植株难以自行恢复直立生长,要在灾后尽快去除叶片上的泥土,或用镰刀割断被淤泥掩埋的叶片,帮助植株尽快恢复直立生长。
(4)倒伏后心叶内淤入部分泥沙的玉米,灾后可用镰刀割除淤入泥沙的心叶部分,帮助后续叶片抽出。但割除叶片越少越好,且不要伤及植株顶端生长点。
二、水果
(一)洪涝对果树的危害
1、根系受损。根据淹水时间的不同,根系出现以下情况:
6-12小时:轻度涝害,果树毛细根开始受损。
12-24小时:中度涝害,毛细根基本死亡,黄褐色的毛细根开始受损。
24-48小时:重度涝害,黄色须根大量死亡。
48小时以上:极重涝害,严重时死树。
2、落果严重。通常一般果树在淹水12小时,叶色变浅,叶片萎蔫,随着水淹时间增加,多数老叶和部分成熟叶片及果实相继脱落。
3、病害多发。对于淹水的果树园,根、枝、叶受伤,天气转晴后,容易导致溃疡病、霜霉病、白腐病等大面积流行。裂果、日灼等多种生理病害也相继发生。
(二)洪涝预防措施。
1、果园建设与改造
新建立的果园应该选择排水方便区域,通过起垄栽培、施用有机肥、行间生草或覆草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对于已经建成的果园,除了土壤理化性质改变的措施之外,还可以进行果园改造,将树盘修整为内高外低的树盘,并挖好排水沟,同时兼具干旱时节浇水用,以此达到“旱能浇涝能排”的目的。
2、培育健壮根系
涝害果园出现的植株死亡现象,多数情况下是由于根系长时间处在无氧环境下,抵抗力下降,逐步腐烂坏死所致,所以通过培育健壮根系,能够明显的增强植株抵御旱灾、涝灾、寒害等抗逆能力。
(三)洪涝后的补救措施
1、清沟排水放墒。清理疏通排水沟渠,及时排除果园内渍水、淤泥,松土放墒,使土壤尽快恢复干燥,促进根系恢复生长。
2、全园消毒,防治病虫害。洪灾过后,园区高温高湿,易发生炭疽病、霜霉病、灰霉病、白腐病、黑痘病、溃疡病等病害。因此,果农须及时进行全园喷药消毒,建议使用具有内吸、广谱的杀菌剂。
三、大豆
(一)灾害影响
洪涝:分为涝灾和湿(渍)害。由于雨水过多又过于集中使农田积水成灾为涝灾。湿(渍)害是连阴雨时间过长,雨水过多或洪涝过后排水不良,使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作物系因缺氧而导致的灾害。
(二)预防措施
1、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挖好排水沟,并及时对大沟大渠进行一次加固检修。
2、及时清理田内排水沟,做到能及时排除地面水。
(三)灾后补救措施
1、短期水淹后,作物尚能恢复生长的地块:
(1)雨前根据地势挖好排水沟渠,遇涝及时排水。大豆苗期和成熟期尤其怕涝,遭遇连阴雨灾,田间积水过多的豆田,应及时开沟排尽积水,保证大豆正常生长。涝害重的作物,不能一次把水排干,以使作物逐渐适应无水环境,否则在烈日曝晒下蒸腾失水很快,在根系未恢复吸水能力前,会造成植株缺水枯萎死亡。排水后,沾在茎叶上的泥土应及时冲洗掉,以使叶片进行光合,早恢复生长。
(2)中耕除草。对受涝渍危害偏轻的豆田,要在地面泛白时,及时中耕散墒,除去杂草,一般要求做到三次中耕。根据大豆生长情况,结合第三次中耕进行培土,防倒伏。
(3)查田补栽,确保全苗。由于豆田积水时间长,易出现烂根、死苗造成缺苗断垄,为保证全苗,不影响产量,要及时进行查田补栽。采取就近借苗带土移栽为好,移栽时要带土带水,确保成活率。
(4)及早追肥。涝渍之后,应结合中耕追肥,促进苗情转化。一般苗期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可采取沟施的方式结合第二遍中耕进行。也可在大豆初花期,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每亩用30克磷酸二氢钾对水40公斤。也可结合防蚜虫一并进行。从理论上,水涝可以通过缺氧和淋溶造成某些矿质元素亏缺,因此在水涝前后向土壤中施入矿质肥料可以预防和补充元素亏缺。
(5)及时防病治虫。作物受涝渍后,植株素质下降,易受病害侵染。应加强病虫测报,适时防病治虫,控制病虫害暴发流行。大豆生长期内高湿天气长,易发生大豆锈病、蚜虫、食心虫等病虫害。可用粉锈宁每亩3克加水50公斤防治大豆锈病。用10%的吡虫啉每亩100克对水30-50公斤防治大豆蚜虫。每亩用2.4%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40ml对水50公斤喷施防治食心虫。
(6)合理化控。灾后,如大豆生长过旺、徒长,应合理采用化控技术,喷施多效唑等,可促壮抑旺,增花保荚,提高产量。
2、因灾绝收地块:由于强降雨后农田被淹,短期难以排出,作物难以挽救,大部绝收。这类地区应根据积水排除时间的早迟和农时季节的要求,及早考虑改种其它作物。另外,在低洼地段或易受涝地段,可以种植水稻、高粱等耐涝作物,以防遭受涝害。
四、谷子
(一)灾害影响
谷子播种后遇急雨会造成土壤板结,幼苗顶土困难,卷死在地下;幼苗刚出土不久遇骤雨,泥浆灌入心叶,造成幼苗死亡;谷子灌浆后期到成熟,如雨水过多,会造成贪青晚熟,病害加重,造成减产。
(二)预防措施
1、可在谷地挖几条排水沟,避免大雨存水淤垄。
2、及时清理田内排水沟,做到能及时排除地面水。
(三)灾后补救措施
1、低洼积水处及时排水。
2、播种后出苗前遇大雨,雨后应及时破除板结,或者刚刚出现板结时及时喷灌保持土壤湿润直至出苗。
3、加强病虫害防治,特别是谷锈病、谷瘟病和白发病。
4、灌浆后期雨水过多应喷施钾肥,促进灌浆成熟。
五、甘薯
(一)灾害影响
土壤相对湿度超过90%,甚至达到饱和时,形成涝灾。甘薯生长中后期,当土壤湿度在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时,应迅速排涝。薯块在缺氧下呼吸,轻则细胞死亡,使薯块中能溶于水的条水果胶变为不能溶于水的厚果胶,水煮时细胞不分离,出现煮不烂或硬心现象。严重时,因缺氧呼吸而产生酒精中毒,引起薯块腐烂。
(二)预防措施
1、雨前根据地势挖好排水沟渠,遇涝及时排水。
2、甘薯垄栽,利于排水。
(三)灾后补救措施
1、甘薯在封垄前如遇大雨,雨后要中耕疏松垄土,然后培垄。中耕时要注意“三忌”:一忌漏锄;二忌植株周围留有一圈不锄;三忌锄地伤害甘薯。培垄时要注意只培垄边,不培垄顶。
2、增施速效肥,促进苗情转化。涝渍之后,植株长势较弱,土壤肥力流失较大,应及时增施速效肥料,适施磷、钾、钙肥,补足地力,促进苗情转化。
3、及时防病治虫。作物受涝渍后,易受病害侵染。应加强病虫测报,适时防病治虫,控制病虫害爆发流行。
六、马铃薯
(一)灾害影响
马铃薯是需水较多的农作物,但如果出现涝灾,水分过大,茎叶易出现疯长,不仅消耗了营养,而且会使茎叶细嫩倒伏,为病害的侵染造成有利条件。特别是结薯后期,水分过大,土壤水分过多过湿,使块茎在土中缺少氧气,不能呼吸,就会把块茎憋死在地里,造成田间烂薯。
(二)预防措施
1、采取高垄种植,播种时留好排水沟。
2、夏收薯区在降雨增加、气温高的情况下,在发棵中后期现蕾时,施用生长调节剂来控制地上部的生长,促进块茎的膨大。
(三)灾后补救措施
及使排水,减少损失。
七、花生
(一)灾害影响
容易造成茎枝徒长,花量减少;结荚期如遇涝灾影响荚果正常发育,延长结荚期;饱果期遇涝灾荚果容易腐烂。
(二)预防措施
如遇涝灾及时排水。
(三)灾后补救措施
如果已经成灾,可改种其他农作物,因为花生的生长期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可改种其它作物。
八、蔬菜
(一)灾害影响
狂风暴雨发生时,打烂叶片,冲坏菜苗,使蔬菜落花落果,蔬菜生产受损。
(二)预防措施
有条件可建立有调控能力的排灌系统。
(三)灾后补救措施
1、露地蔬菜
(1)及时排除积水、中耕松土。对受灾较轻地块,要尽快疏通菜田排水沟渠、排除积水,并清除田间过水淤积的泥沙。待菜田土壤稍干后要及时中耕松土,改善土壤物理性质,防止土壤板结,提高土壤透气、渗水能力,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尽快恢复生长。
(2)及早补种改种,挽回经济损失。对受灾较重,秧苗部分或全部淹毁的菜地,要及时进行抢收并补种其它蔬菜,可根据各地气候特点直播一批速生叶菜类蔬菜,如:小白菜、油菜、生菜等,既可丰富市场供应,又能弥补造成的损失。
(3)加强田间管理,促进高产稳产。暴雨后要及时绑扶倒伏的蔬菜植株,加固菜架,清除残枝病果,清理粘附在茎叶上的泥沙,并适时培土拥根,增强抗倒力。由于暴雨过后田间肥料流失较严重,加之蔬菜根系受淹后活力下降,吸收肥水能力降低,要及时追肥:一是土壤追肥。针对不同田块灵活掌握肥料的追施量,受涝严重、肥料流失较多的田块要适当多补,反之则少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过磷酸钙10-15公斤。叶菜类蔬菜以氮肥为主,薄肥勤施;瓜类、茄果类、豆类蔬菜应氮、磷、钾肥配合使用;二是叶面喷肥。可用0.3%-0.5%磷酸二氢钾和0.3%的尿素混合溶液等喷施作物叶面,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以提高产量,防止植株早衰或减少畸形果发生。
(4)认真做好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高温高湿天气,利于病菌的发生和蔓延,应及时做好蔬菜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一是可喷洒1-2次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防止病菌从伤口侵入;二是要保持菜园清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病株。
(5)加强夏秋播蔬菜的生产管理。对于萝卜、大白菜等夏秋播蔬菜,应选用抗病、高产且耐贮藏的品种,如大白菜选用北京新3号、油绿3号等,萝卜选用白玉夏、世农301等,同时菜田要建好排涝设施,确保遇到暴雨等灾害时排水通畅。
2、设施蔬菜
(1)排除棚室内积水,进行土壤消毒。对于受灾较轻,有积水的棚室,应迅速排除积水,并用50%多菌灵、40%福尔马林等药液进行土壤消毒,杀灭土壤中的病菌,防止土传病害发生。
(2)及时育苗补种。对受灾较重,秧苗被淹毁的棚室,要及时将土壤消毒后进行补种或补栽。对受损的秧苗要及时喷施一次杀菌剂和叶面肥,防止病菌从植株伤口侵入,同时冲施生根类肥料,促使蔬菜尽快恢复长势。
(3)尽快修复受损棚室。对被雨水冲刷受损的温室墙体进行培土,加固并覆盖薄膜或无纺布,避免遭受二次冲刷。同时对棚室内受损的立柱和温室后坡等重点部位及时更换和加固。注意检查棚膜破损情况,有漏洞的要及时修补,同时增加压膜线、固定好棚膜。为预防发生冰雹危害,可以在棚室上覆盖与棚室等长、等宽的防虫网或遮阳网,拉紧并与棚膜表面保持一定距离,以减轻冰雹对棚膜的冲击,避免棚膜被冰雹砸破,对蔬菜作物造成损害。
(4)挖设排水沟,确保排水通畅。可在棚室四周挖宽约0.5米、深约30厘米的排水沟,确保暴雨再次来临后从棚室上流下的雨水及时排走,防止雨水倒灌入棚。
(5)加强栽培管理,预防病虫害发生。高温季节暴雨过后,湿度过大,易滋生多种病害。要加强棚室温湿度控制,加大通风,降低棚室湿度,减轻病害发生。应抢晴好天气迅速喷洒1-2次百菌清、甲基托布津之类的杀菌剂,防止病菌从伤口侵入;土传病害应以灌根防治为主。同时,要应用防虫网、诱杀虫板等物理防治方法,较少虫害发生。如发现虫害应及时利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九、食用菌
(一)灾害影响
冲毁食用菌出菇房、菌棚和保鲜库,食用菌原料受损,菌棒污染,出现死菇和烂棒等。
(二)预防措施
科学选址;在汛期到来前,清理好生产场所的所有排水沟,保持排水顺畅;做好菇棚加固工作;及时做好产品采摘和加工。
(三)灾后补救措施
1、加强食用菌生产场地安全状况巡查。检查食用菌生产棚室是否存在倾斜倒塌的风险及周边环境是否存在滑坡等险情,若发现险情及时上报政府,人员不要进入菇房内;进入食用菌生产棚室前要观察电线是否正常,避免触电;检查棚室周边排水是否通畅,要及时清理通畅排水沟。
2、及时加固和修复破损菇棚。对因灾损坏倒塌的菇棚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尽快修补或重新搭建,避免灾后晴天高温对食用菌生产造成二次危害;未进行夏季生产的园区,及时清理、检查、加固栽培设施,为秋季生产做好准备。被洪水冲毁的菇棚,可将菌棒移植林下出菇。棚室破坏严重的产区,新建生产场所时尽量选择在地势较高,排灌方便的位置,做好排水、引水、喷灌水等设施,菇棚建造尽量采用钢架抗风、抗洪结构。
3、及时抢收和晾晒加工。灾后及时采下可以采收的菇耳,利用晴好天气,及时将产品进行晒干处理,保证产品质量,尽量减少损失。含水量小的子实体有制冷条件的,可打冷后出售鲜品。露地黑木耳栽培模式,将采摘的黑木耳用清水冲洗干净,利用现有烘干设备进行烘干或搭建防雨晾晒架晾晒。
4、合理处理受淹原材料、发酵料及菌包。受淹原材料于天气晴朗后,及时进行摊晾、曝晒或加入3%~5%的生石灰进行堆置发酵,发酵结束后再晒干备用。受淹发酵料添加部分干栽培料,含水量调制60%~65%,于地势高燥的场地重新发酵。受淹菌包要及时进行处理,出菇期的菌棒将积水倒净,散堆并加强通风,用1%的石灰水进行表面消毒后,待菌丝恢复后重新上架进行出菇管理;正在发菌期的菌包,泡水较轻的可采取再次灭菌后重新接入菌种,对泡水较重的菌包尽快拌入新料后重新制袋再利用。
5、加强床栽品种松料补土。床栽品种应根据菌床培养料的实际情况,及时松料和补充覆土。用竹签斜插入栽培料底部撬动,撬料力度要适中,注意不要造成覆土层渗入培养料内。撬料后,进行补土,土层厚度3~4
cm为宜,然后土面喷洒1%的石灰水消毒。
6、做好灾后病虫害安全综合防控工作。灾后要及时对生产场所进行消毒处理,保持发菌及出菇场地清洁卫生,预防病虫害发生。将杂菌感染严重的菌棒、烂棒及时拣出,移至离栽培场地较远的地方集中深埋销毁或堆闷发酵有机肥,禁止随意丢弃或乱堆乱放,防治菌棒污染环境而导致大面积杂菌感染。灾后遇高温天气,要密切注意棚内气温,利用早晚加强通风,避免高湿、高温造成菌棒污染。晴天后用5%石灰水、800-1000倍液的高效绿霉净(或克霉灵)或农用链霉素30ppm杀菌剂对发菌及出菇场地进行消毒,隔天重复喷洒,防治病害大面积发生。双孢菇、黑木耳生产基地,喷洒5%的噻螨酮200倍液喷施发菌及出菇场地防治灾后螨虫的大量发生;对已经发生的菇床及菌棒,可喷洒1.8%的阿维菌素 1000-1500的倍液或采用猪骨拌农药集中诱杀。
十、中药材
(一)灾害影响
根和根茎类品种,多长时间积水易造成根部腐烂。根腐病、枯萎病、炭疽病、叶斑病等病害容易爆发,另外夜蛾、瘿蚊等害虫也容易发生。
(二)预防措施
1、畅通沟渠,方便排水。
2、及时预警,根据天气预报和天气实况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免除或减轻洪灾损失。
(三)灾后补救措施
1、尽快排出田间积水。采取一切必要和可能的手段,突击排除积水,减轻涝渍危害。抓紧疏通农田沟系,开启排水设施,降低外围水位,确保田间积水迅速排出。
2、抢晴中耕破板结。应抓住晴好天气及时中耕、锄划散墒,破除土壤板结,改善土壤的通气条件,促进根系生长,保证地上茎叶生长的养分供应。
3、加强病虫害防治。水灾后土壤、田间湿度很大,根腐病、枯萎病、炭疽病、叶斑病等病害容易爆发,另外夜蛾、瘿蚊等害虫也容易发生,要及时做好防治工作。可选以下配药方法: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苯甲•丙环唑3000倍液、苯甲•醚菌酯1500倍液、脒酰•戊唑醇2000倍液或烯肟•戊唑醇1500倍液等药剂进行全株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喷2~3次;根部可灌浇“适乐时+噻菌酮”防治根部病害。虫害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50%辛硫磷乳油1000倍喷雾防治。
4、及时追肥促生长。强降水和洪涝过后,土壤肥力被雨水带走,加之药材根系活力下降,吸收肥水能力较差,所以灾后要及时补追肥料,针对不同地块灵活确定肥料的追施量,一般每亩尿素10kg左右,有条件的田块可进行叶面喷肥,0.3-0.5%磷酸二氢钾,每隔5-6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5、尽早补种和改种。我县中药材绝大部分为多年生品种,应根据涝害情况,尽早补种和改种。对于山地冲毁严重或平地药材植株死亡严重的,应马上建坝、整地,改种黄芩、知母、桔梗等多年生药材品种;对于部分药材植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等多年生药材田,可采取直接补种或移栽的方式,进行补苗;对于倒伏的中药材,如柴胡、丹参、射干、黄芩、黄芪、知母等根类中药材,不用采取扶直措施,让其随着生长自然直立起来,一般对产量没有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