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作物灾后管理措施
农作物灾后管理措施
一、水稻的灾后管理措施
1、及时抢排积水。当前,我市水稻大部分进入孕穗期,对水涝较敏感,排除积水是当前灾后恢复水稻生产的紧迫任务,也是最有效的抗灾措施。因此,要抢时间、争速度,采取一切必要和可能手段,突击排除积水,减轻涝渍危害。排水时要注意天气情况,如在阴天,可一次性排完、落干,争取早日恢复生长。若遇晴天高温,可分期排水,先使植株上部露出水面,下午再排至浅薄水层,逐步落干,以免高温伤苗。当淹水过深,出水较晚时,看起来原有叶片全部枯死,应及时鉴别稻株是否死亡,只要根、生长点、叶心尚存活,则表明稻株有生机,仍可长出新叶。待稻色好转以后,坚持干干湿湿或浅水勤灌,间歇灌溉新鲜水,既保持土壤通气,又满足稻苗用水需要。
2、洗苗扶理。受淹水稻在退水时,要随退水捞去漂浮物,减少对稻苗的压伤和苗叶腐烂现象。在退水刚露苗尖时,要进行洗苗,可用竹竿来回振荡,洗去沾污茎叶的泥沙。一般在水质混浊、泥沙多的地区,容易积沙压伤秧苗,应结合清除烂叶、黄叶,随退水方向泼水洗苗扶理。
3、补施肥料。水稻受淹期间,营养器官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出水后植株重新恢复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要根据灾情及时施肥,促进水稻灾后恢复生长,提高成穗率和攻大穗。当受淹水稻排水后稻苗恢复生机,即进行一次轻露田,以增强土壤透气性和根系活力,轻露田后结合灌浅水补追一次速效肥料。可亩追施尿素5.0公斤、氯化钾5.0公斤,以促进幼穗分化,壮秆大穗。破口前3-5天,每亩补施尿素2.5公斤。抽穗后进行1-2次根外喷施磷钾肥等叶面肥。后期坚持浅水湿润灌溉,以保持根系活力,提高结实率和粒重,从而弥补因涝灾造成的有效穗不足和穗粒数减少的损失。
4、除虫防病。淹水后,恢复生长出的叶、蘖较嫩,易遭稻纵卷叶螟等危害;生长期的延长,加之淹水时带来杂质、小生物的死亡,田间腥味大,增加了稻飞虱、三化螟侵害的机会;叶片受损,通气不良,易发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因此,要及时用药防治病虫害。可亩施30%己唑醇(头等功)15毫升+20%三环唑100克+2.15%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鸿甲)50毫升+20%噻菌铜150毫升冲水75公斤喷雾,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破口期(抽穗始期)每亩用30%己唑醇(头等功)15毫升+22%瘟博克35克+15%阿维毒100毫升+25%万紫吡蚜酮30克兑水75公斤喷雾,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齐穗期每亩用井岗霉素250毫升 +22%瘟博克35克+0.5%丁大牙(藜芦碱)40毫升兑水100公斤喷雾,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
5、及时改种。受强降雨冲毁的水稻田,建议在雨后晴天及时改种玉米、蔬菜等生长周期短的作物,换回经济损伤。
二、蔬菜的灾后管理措施
1、对于受涝较严重蔬菜被淹死的菜田,要全部清理,并撒施石灰进行土壤消毒。对部分受损的菜田,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及时清洗叶片的淤泥,并适当培高畦面,降低菜田水位,以促进根系生长。
2、由于水浸对根系影响大,恢复慢,待天晴后,一旦植株恢复生机,应及时追施速效肥,以施速效氮肥为主,并辅以磷、钾肥或开沟追施有机肥,同时配以中耕、松土、培土等,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
3、加强病虫害的防治:蔬菜受浸后,抵抗力较差,应加紧对病害和虫害的防治。当叶面稍干爽时立即喷施可杀得或氧氯化铜等对真菌和细菌都有效的预防性的杀菌剂,使伤口和叶面形成药膜防止病菌的入侵。
三、香蕉的灾后管理措施
1、立即排除田间渍水。
2、进行清园处理。
3、喷施丙环唑或万兴等药剂保护叶片。
高 州 市 农 业 局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一日
第二篇:农作物爱灾情况调查报告
自去年12月入冬以来,××市降水异常偏少,干旱突出,相继出现了特大冬旱、春旱和夏旱。我市大春作物受旱灾影响严重。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农业科研单位和每一个农业科学工作者积极寻求补救措施,帮助农民抗灾自救。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论证,我们认为,发挥我市种子资源和技术优势,抢雨补种秋大豆不失为一项上好的抗灾增收补救措施。
一、当前旱情及作物受灾情况
持续严重的干旱,造成工程蓄水严重不足、农田蓄水减少,农业生产用水矛盾突出,部分地方已出现人畜饮水困难。农户虽有心抗旱,但水源却匮乏。特别是进入5月后,降水量持续严重偏少,截至6月4日,全市各地均达到了40天的严重夏旱标准。而此时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剧,土壤墒情持续下降。6月3—7日,据我所在全市多点调查,坡台土整个耕层基本上是干土;二台土10cm土层也基本上是干土,10cm—20cm土层的水分含量也极低,根系很难利用;低台土的墒情也逐渐变差,10cm以上土层也接近干土,10cm以下土壤保持一定湿润;干田的墒情保持较好,10cm以下土壤保持湿润。由于土壤墒情严重不足,导致我市大春作物受灾严重。主要表现在:大面积春玉米因缺水而出现萎蔫现象,生长发育受到极大影响,其长势普遍较差,生长不良。夏播玉米出苗受到影响,部分墒情极差的油菜地和小麦地无法播种或出苗,已出苗的已开始枯死。据对全市各区县27个点的分户调查,除干田受灾较轻以外,其余旱地玉米均受灾严重,减产已成定局。水稻田受干旱也较为严重。在调查区域,约95%以上稻田脱水,甚至龟裂。尤以部分高塝田、望天田、两季田缺水最重,其田内裂口纵横,秧苗长势弱,分蘖较少,部分秧苗已枯死,对夺取高产十分不利。
6月7日晚的一场透雨,旱情虽得以缓解或解除,但水稻、玉米枯死的已无法挽回,未枯死的春玉米大部分已进入生殖生长期,因营养生长严重不足,植株矮小、雌雄花严重不协调,产量的损失已很难挽回,改种补栽迫在眉睫。
二、建议补种秋粮作物——重点突出大豆
我市属典型的浅丘地带,水利工程及农田灌溉条件较差,农业上靠天吃饭的成分重。面对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已是必然。在大春受灾的情况下,减少灾害损失的办法自然是补种秋粮。
从历年气象资料及种植经验看:我市夏秋季节的光热资源较为丰富,可种植多种作物。常年种植的有:红苕、洋芋、玉米、大豆、晚稻、再生稻、蔬菜等作物。其中蔬菜经济效益较高,但市场容量有限,蔬菜储藏加工能力又差,不可能大面积种植。红苕、洋芋、玉米是常年种植的秋粮作物。面对今年的旱灾情况,我们召集本所相关栽培专家认真分析研究后认为,在抢种以上秋粮作物的同时,应更加突出大豆。种植文秘杂烩网大豆投入少、产出较高、种源充足、管理简捷,农民易于接受,推广容易,能有效地弥补大春损失。
补种红苕随着时间的推移,产量将逐渐降低,品质也相应下降(薯块变小、淀粉含量降低)。若6月移栽红苕,平均亩产可达1000公斤左右,7月移栽则亩产500—750公斤,8月移栽亩产只有250—400公斤。红苕藤蔓移栽的特点决定了其必须在雨后土壤墒情极为充足的情况下进行,而在持续的干旱条件下,农民的红苕种地苕藤生长较差,要在1—2次大雨后移栽完红苕基本不可能。预计今年红苕至少要在7月上旬才有可能移栽完。且红苕必须起垄手工移栽,需要较多劳动力,经济效益将进一步降低。其苕藤准备,栽插难度均高于大豆。
玉米的播期最迟为7月下旬。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产量逐渐降低,品质下降。亩产一般为100—250公斤左右,但秋玉米病虫害较多,对栽培管理要求高。相应的农药、化肥投入较多,经济效益低于大豆。
6.化学控旺:在大豆主茎长到5节(或分枝期)时,用浓度为30—60mg/kg的烯效唑(或优康)或180—250mg/kg的多效唑溶液,兑水40—50kg均匀喷施茎叶控旺;在大豆初花期对个别仍旺长田块用浓度为30—60mg烯效唑兑水40—50kg再次喷施。
7.病虫防治:大豆的病虫危害总体较轻,但个别区域有时也发生较重。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及时进行防控。一般出苗时要重点防治地老虎、毛虫,苗期及生长期要注意防治蚜虫、卷叶螟、红蜘蛛、豆芫菁、叶蝉、飞虱、豆杆黑潜蝇等,结英鼓粒期要防治豆荚螟和大豆食心虫。可在当地植保部门的指导下,选用高效低残毒的农药,如虫螨克,吡虫啉、乐斯本或除尽进行挑治和兼治。
第三篇:农作物爱灾情况调查报告
自去年12月入冬以来,××市降水异常偏少,干旱突出,相继出现了特大冬旱、春旱和夏旱。我市大春作物受旱灾影响严重。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农业科研单位和每一个农业科学工作者积极寻求补救措施,帮助农民抗灾自救。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论证,我们认为,发挥我市种子资源和技术优势,抢雨补种秋大豆不失为一项上好的抗灾增收补救措施。
一、当前旱情及作物受灾情况
持续严重的干旱,造成工程蓄水严重不足、农田蓄水减少,农业生产用水矛盾突出,部分地方已出现人畜饮水困难。农户虽有心抗旱,但水源却匮乏。特别是进入5月后,降水量持续严重偏少,截至6月4日,全市各地均达到了40天的严重夏旱标准。而此时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剧,土壤墒情持续下降。6月3—7日,据我所在全市多点调查,坡台土整个耕层基本上是干土;二台土10cm土层也基本上是干土,10cm—20cm土层的水分含量也极低,根系很难利用;低台土的墒情也逐渐变差,10cm以上土层也接近干土,10cm以下土壤保持一定湿润;干田的墒情保持较好,10cm以下土壤保持湿润。由于土壤墒情严重不足,导致我市大春作物受灾严重。主要表现在:大面积春玉米因缺水而出现萎蔫现象,生长发育受到极大影响,其长势普遍较差,生长不良。夏播玉米出苗受到影响,部分墒情极差的油菜地和小麦地无法播种或出苗,已出苗的已开始枯死。据对全市各区县27个点的分户调查,除干田受灾较轻以外,其余旱地玉米均受灾严重,减产已成定局。水稻田受干旱也较为严重。在调查区域,约95%以上稻田脱水,甚至龟裂。尤以部分高塝田、望天田、两季田缺水最重,其田内裂口纵横,秧苗长势弱,分蘖较少,部分秧苗已枯死,对夺取高产十分不利。
6月7日晚的一场透雨,旱情虽得以缓解或解除,但水稻、玉米枯死的已无法挽回,未枯死的春玉米大部分已进入生殖生长期,因营养生长严重不足,植株矮小、雌雄花严重不协调,产量的损失已很难挽回,改种补栽迫在眉睫。
二、建议补种秋粮作物——重点突出大豆
我市属典型的浅丘地带,水利工程及农田灌溉条件较差,农业上靠天吃饭的成分重。面对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已是必然。在大春受灾的情况下,减少灾害损失的办法自然是补种秋粮。
从历年气象资料及种植经验看:我市夏秋季节的光热资源较为丰富,可种植多种作物。常年种植的有:红苕、洋芋、玉米、大豆、晚稻、再生稻、蔬菜等作物。其中蔬菜经济效益较高,但市场容量有限,蔬菜储藏加工能力又差,不可能大面积种植。红苕、洋芋、玉米是常年种植的秋粮作物。面对今年的旱灾情况,我们召集本所相关栽培专家认真分析研究后认为,在抢种以上秋粮作物的同时,应更加突出大豆。种植文秘杂烩网大豆投入少、产出较高、种源充足、管理简捷,农民易于接受,推广容易,能有效地弥补大春损失。
补种红苕随着时间的推移,产量将逐渐降低,品质也相应下降(薯块变小、淀粉含量降低)。若6月移栽红苕,平均亩产可达1000公斤左右,7月移栽则亩产500—750公斤,8月移栽亩产只有250—400公斤。红苕藤蔓移栽的特点决定了其必须在雨后土壤墒情极为充足的情况下进行,而在持续的干旱条件下,农民的红苕种地苕藤生长较差,要在1—2次大雨后移栽完红苕基本不可能。预计今年红苕至少要在7月上旬才有可能移栽完。且红苕必须起垄手工移栽,需要较多劳动力,经济效益将进一步降低。其苕藤准备,栽插难度均高于大豆。
玉米的播期最迟为7月下旬。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产量逐渐降低,品质下降。亩产一般为100—250公斤左右,但秋玉米病虫害较多,对栽培管理要求高。相应的农药、化肥投入较多,经济效益低于大豆。
冬大豆已在我市推广多年,农民对种植套作冬大豆早已完全接受并熟练掌握相关技术。我市也有稳定种源基础,在每年为全省提供种子的情况下,尚有相当剩余用做商品大豆。因此,播种冬大豆,种源有保证。品种一般选用“贡选一号”及其系列品种。“贡选一号”是我所选育的特色冬大豆品种。具有适宜播期范围广、耐荫蔽、耐干旱、需肥量少、病虫害少、适应性强、适粗放管理、高产稳产等显著优点,为目前全省冬大豆主推品种,在全省推广面积稳居第一位,被省农业厅列为科技“三大行动”大豆类主导品种。旱地新三熟麦/玉/豆套作种植模式也被列为四川主推技术,“5.12”地震灾害发生后,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就将麦/玉/豆种植模式列为重大减灾技术在全省推广,起到了很好的减灾增收作用。常年来我市调种“贡选一号”的兄弟市、县都在10个以上。
据测算,在我市推广的“麦/玉/豆”模式中套作的大豆,一般亩产干豆
第四篇:关于农作物爱灾情况调查报告(本站推荐)
自12月入冬以来,××市降水异常偏少,干旱突出,相继出现了特大冬旱、春旱和夏旱。我市大春作物受旱灾影响严重。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农业科研单位和每一个农业科学工作者积极寻求补救措施,帮助农民抗灾自救。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论证,我们认为,发挥我市种子资源和技术优势,抢雨补种秋大豆不失为一项上好的抗灾增收补救措施。
一、当前旱情及作物受灾情况
持续严重的干旱,造成工程蓄水严重不足、农田蓄水减少,农业生产用水矛盾突出,部分地方已出现人畜饮水困难。农户虽有心抗旱,但水源却匮乏。特别是进入5月后,降水量持续严重偏少,截至6月4日,全市各地均达到了40天的严重夏旱标准。而此时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剧,土壤墒情持续下降。6月3—7日,据我所在全市多点调查,坡台土整个耕层基本上是干土;二台土10cm土层也基本上是干土,10cm—20cm土层的水分含量也极低,根系很难利用;低台土的墒情也逐渐变差,10cm以上土层也接近干土,10cm以下土壤保持一定湿润;干田的墒情保持较好,10cm以下土壤保持湿润。由于土壤墒情严重不足,导致我市大春作物受灾严重。主要表现在:大面积春玉米因缺水而出现萎蔫现象,生长发育受到极大影响,其长势普遍较差,生长不良。夏播玉米出苗受到影响,部分墒情极差的油菜地和小麦地无法播种或出苗,已出苗的已开始枯死。据对全市各区县27个点的分户调查,除干田受灾较轻以外,其余旱地玉米均受灾严重,减产已成定局。水稻田受干旱也较为严重。在调查区域,约95%以上稻田脱水,甚至龟裂。尤以部分高塝田、望天田、两季田缺水最重,其田内裂口纵横,秧苗长势弱,分蘖较少,部分秧苗已枯死,对夺取高产十分不利。
6月7日晚的一场透雨,旱情虽得以缓解或解除,但水稻、玉米枯死的已无法挽回,未枯死的春玉米大部分已进入生殖生长期,因营养生长严重不足,植株矮小、雌雄花严重不协调,产量的损失已很难挽回,改种补栽迫在眉睫。
二、建议补种秋粮作物——重点突出大豆
我市属典型的浅丘地带,水利工程及农田灌溉条件较差,农业上靠天吃饭的成分重。面对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已是必然。在大春受灾的情况下,减少灾害损失的办法自然是补种秋粮。
从历年气象资料及种植经验看:我市夏秋季节的光热资源较为丰富,可种植多种作物。常年种植的有:红苕、洋芋、玉米、大豆、晚稻、再生稻、蔬菜等作物。其中蔬菜经济效益较高,但市场容量有限,蔬菜储藏加工能力又差,不可能大面积种植。红苕、洋芋、玉米是常年种植的秋粮作物。面对今年的旱灾情况,我们召集本所相关栽培专家认真分析研究后认为,在抢种以上秋粮作物的同时,应更加突出大豆。种植文秘杂烩网大豆投入少、产出较高、种源充足、管理简捷,农民易于接受,推广容易,能有效地弥补大春损失。
补种红苕随着时间的推移,产量将逐渐降低,品质也相应下降(薯块变小、淀粉含量降低)。若6月移栽红苕,平均亩产可达1000公斤左右,7月移栽则亩产500—750公斤,8月移栽亩产只有250—400公斤。红苕藤蔓移栽的特点决定了其必须在雨后土壤墒情极为充足的情况下进行,而在持续的干旱条件下,农民的红苕种地苕藤生长较差,要在1—2次大雨后移栽完红苕基本不可能。预计今年红苕至少要在7月上旬才有可能移栽完。且红苕必须起垄手工移栽,需要较多劳动力,经济效益将进一步降低。其苕藤准备,栽插难度均高于大豆。
玉米的播期最迟为7月下旬。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产量逐渐降低,品质下降。亩产一般为100—250公斤左右,但秋玉米病虫害较多,对栽培管理要求高。相应的农药、化肥投入较多,经济效益低于大豆。
冬大豆已在我市推广多年,农民对种植套作冬大豆早已完全接受并熟练掌握相关技术。我市也有稳定种源基础,在每年为全省提供种子的情况下,尚有相当剩余用做商品大豆。因此,播种冬大豆,种源有保证。品种一般选用“贡选一号”及其系列品种。“贡选一号”是我所选育的特色冬大豆品种。具有适宜播期范围广、耐荫蔽、耐干旱、需肥量少、病虫害少、适应性强、适粗放管理、高产稳产等显著优点,为目前全省冬大豆主推品种,在全省推广面积稳居第一位,被省农业厅列为科技“三大行动”大豆类主导品种。旱地新三熟麦/玉/豆套作种植模式也被列为四川主推技术,“5.12”地震灾害发生后,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就将麦/玉/豆种植模式列为重大减灾技术在全省推广,起到了很好的减灾增收作用。常年来我市调种“贡选一号”的兄弟市、县都在10个以上。
据测算,在我市推广的“麦/玉/豆”模式中套作的大豆,一般亩产干豆150公斤左右,亩产值可达700元(以5元/公斤)左右。在今年玉米长势差,甚至枯死的空地,如能抢在6月下旬或7月上旬以前播种,并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可获得较高文秘杂烩网产量。如果在稻田、空地净作,其亩产值可达800元,比种秋玉米高250元/亩左右,比红苕高200元/亩左右,加上省工、节本部分,每亩节本增效达300元。如果卖鲜食菜大豆,其经济效益还可进一步提高。
从近期国内市场看,大豆需求缺口大,不容易出现产品饱和烂市降价的现象。发展大豆产业符合国家产业导向。播种秋大豆投入较少,产量稳定,经济效益较高,不失为一条很好的抗灾增收途径。
三、冬大豆栽培管理技术
1.选用良种:选用“贡选一号”。播种前实施选种,去除籽粒不饱满、有霉烂、有杂色、有病斑的种子。
2.适期播种:5月—7月上旬均为适宜播期,最迟播期为8月上旬,其产量才有保障。可根据气象预报在雨前或雨后及时抢墒播种,播期越早越好。既可在玉米行,也可净作。对秧苗已基本枯死的望天田、高傍田、两季田也可在雨后开沟播种。
3.规范种植: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我市旱地土壤应大力推广荣县旱地多熟制成果,提倡“麦/玉/苕”地全面间作冬大豆,在玉米行中间种植。或改过去“麦/玉/苕”旧三熟为“麦/玉/豆”新三熟种植模式。对水稻、玉米无收的地块或空地,可发展满土净作大豆,以牵绳开行播种。
4.科学施肥:大豆不是需肥量很大的作物,它自身可以通过根瘤菌固定氮肥。补种秋大豆针对不同的地块,施肥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对空地和玉米长势较好的地块,底肥亩施过磷酸钙35公斤、氯化钾4公斤;前茬水稻、玉米已施足底肥而植株长势较差甚至无收的地块,由于前茬作物肥力未完全分解利用,可以不施或减半施少量磷钾肥,追肥于玉米收后视田间长势施3—5公斤/亩尿素,个别长势较差的地块可在开花期后,每亩施尿素2—4公斤。
5.合理密植:在带状种植的玉米小行中增种1行,其窝距0.4-0.5m;若在带植玉米的大行中净作,视玉米长势可种2-3行,可按行距0.33m,窝距0.4—0.5m进行套作。如果在6月下旬以前播种,干田和一台土净作按行距0.45—0.5m ×窝距0.4m;二台土及以上土块,行距0.43m×窝距0.33m。随播期的推迟,大豆植株变矮、分枝减少、密度应适当增加。播种时采用挖窝点播,种肥分离,肥料施于窝中靠玉米的一侧,种子播种于另一侧,每窝播3—4粒,播完盖细土。当豆苗有两片真叶时,要及时进行间苗,以每窝留健壮苗2-3株。
6.化学控旺:在大豆主茎长到5节(或分枝期)时,用浓度为30—60mg/kg的烯效唑(或优康)或180—250mg/kg的多效唑溶液,兑水40—50kg均匀喷施茎叶控旺;在大豆初花期对个别仍旺长田块用浓度为30—60mg烯效唑兑水40—50kg再次喷施。
7.病虫防治:大豆的病虫危害总体较轻,但个别区域有时也发生较重。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及时进行防控。一般出苗时要重点防治地老虎、毛虫,苗期及生长期要注意防治蚜虫、卷叶螟、红蜘蛛、豆芫菁、叶蝉、飞虱、豆杆黑潜蝇等,结英鼓粒期要防治豆荚螟和大豆食心虫。可在当地植保部门的指导下,选用高效低残毒的农药,如虫螨克,吡虫啉、乐斯本或除尽进行挑治和兼治。
第五篇:灾后应对措施(范文模版)
灾后应对措施
一、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
1、水源的选择与保护;应在洪水上游或内涝地区污染较少的水域选择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并划出一定范围,严禁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污水与垃圾。有条件的地区宜在取水点设码头,以便离岸边一定距离处取水。
2、退水后水源的选择;无自来水的地区,尽可能利用井水为饮用水水源。水井应有井台、井栏、井盖,井的周围30m内禁止设有厕所猪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施。取水应有专用的取水桶。有条件的地区可延伸现有的自来水供水管线。
3、对饮用水进行净化消毒;煮沸是十分有效的灭菌方法。在有条件时可采用过滤方法。但在洪涝灾害期间,最主要的饮用水消毒方法是采用消毒剂消毒。
4、加强供水设施消毒;被洪水淹没过的水源或供水设施重新启用前必须清理消毒,检查细菌学指标合格后方能启用。经水淹的井必须进行清淤、冲洗与消毒。先将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掏尽污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投加漂白粉浸泡12~24h后,抽出井水,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正常消毒方法(一吨水加漂白粉4克,如污染较重加漂白粉8克/吨)消毒,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二、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1、水灾地区需要重点预防以下食物中毒
(1)霉变粮食引起的霉菌毒素食物中毒:常由食用了霉变的大米引起。
(2)细菌性食物中毒:常由动物性食品、已死亡的畜禽肉和没有很好冷藏(如肉、蛋类食品)和存放时间长的熟食(如米饭、蔬菜)引起。
(3)化学性食物中毒:一般由误食有毒物质引起。由于灾区环境的变化和临时居住地的条件所限,农药、亚硝酸盐及其他工业用化学物质易被误食。
(4)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误食猪甲状腺、肾上腺和含毒的鱼类会引起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豆浆、扁豆或发芽土豆、毒磨菇会引起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
2、发生食物中毒的现场处理
(1)病人的救治与报告:病人的急救治疗主要包括催吐、洗胃、灌肠以及对症治疗和特殊解毒药物治疗:食物中毒报告的内容包括发生地点、时间、人数、典型症状和体征、治疗情况、中毒食物和采取的措施。同时应注意采集病人标本以备送检。
(2)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封存现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待调查确认不是中毒食物以后才能食用;通知追回或停止食用其他场所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3)食物及环境的消毒处理工作:对中毒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并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固体食品可用煮沸消毒15~30min处理;液体食品可用漂白粉消毒。对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可用20%石灰乳或漂白粉消毒(1份排泄物加2份消毒液混合放置2h),周围环境可采用过氧乙酸进行喷洒消毒。化学性或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应将引起中毒的有毒物进行深埋处理。
3、加强灾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特别是水淹过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应做好食品设备、容器、环境的清洁消毒,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业,并加强对其食品和原料的监督,防止食品污染和使用发霉变质原料。
4、开展对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主要宣传不能食用的食品,包括:被水浸泡过的食物;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被水淹过的已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的、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和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其他已腐败变质的食物和不能辨认是否有毒的蘑菇等。
三、加强环境卫生
1、对灾民住所的卫生要求;首先要选择安全和地势较高的地点,搭建帐篷、窝棚、简易住房等临时住所,做到先安置、后完善。其次注意居住环境卫生,不随地大小便和乱倒垃圾污水,不要在棚子内饲养畜禽。
2、厕所卫生和粪便处理措施(1)在灾民聚集点选择合适地点、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搭建应急临时厕所,要求做到粪池 不渗漏(或用陶缸、塑料桶等作为粪池)。(2)尽量利用现有的储粪设施储存粪便,如无储粪设施,可将粪便与泥土混合泥封堆存,或用塑料膜覆盖,四周挖排水沟以防雨水浸泡、冲刷。在应急情况下,于适宜的稍高地点挖一圆形土坑,用防水塑料膜作为土地的衬里,把薄膜向坑沿延伸20cm,用土压住,粪便倒入池内储存,加盖密封,发酵处理。也可采用较大容量的塑料桶、木桶等容器收集粪便,装满后加盖,送至指定地点暂存,待水灾过后运出处理。有条件时用机动粪车及时运走。(3)集中治疗的传染病病人粪便必须用专用容器收集,然后消毒处理。散居病人的粪便处理:粪便与漂白粉的比为5:1,充分搅合后,集中掩埋;粪便内加入等量的石灰粉,搅拌后再集中掩埋。禁止将病人粪便倒入溪水中,以防止疾病传播。
3、垃圾的收集和处理方法(1)根据灾民聚集点的实际情况,合理布设垃圾收集站点,可用砖砌垃圾池、金属垃圾桶(箱)或塑料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有专人负责清扫、运输,做到日产日清。(2)及时将垃圾运出,选地势较高的地方进行堆肥处理,用塑料薄膜覆盖。四周挖排水沟,同时用药物消毒杀虫,控制苍蝇滋生。(3)对一些传染性垃圾可采用焚烧法处理。
4、人畜尸体的处理 对正常死亡者尸体应尽快运出进行火化处理。对甲乙类传染病死亡者,应做好卫生消毒,以最快速度运出火化。对环境清理中清出的家畜家禽和其他动物尸体应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处理后进行深埋。
5、洪水退后的环境清理工作;水退过后,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广泛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水淹地区的村庄和住户必须进行彻底的室内外环境清理,做到洪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就搞到哪里,消、杀、灭工作就跟到哪里。(1)组织清理室外环境:整修道路,排除积水,填平坑洼,清除垃圾杂物,铲除杂草,蔬通沟渠,掏除水井内污泥,修复厕所和其他卫生基础设施,掩埋禽畜尸体,进行环境消毒,消除疫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灾区的环境卫生面貌在短期内恢复到灾前水平。(2)凡是水淹地区的住户,水退后首先由专人对原住房的质量进行安全性检查,确认其牢固性,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洗家具清理室内物品,整修家庭厕所,修缮禽畜棚圈,全面清扫室内和院落清除垃圾污物。必要时将房间地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对室内和临时居住点带回的日常生活用品可进行煮沸消毒或在日光下曝晒。待室内通风干燥、空气清新后方可搬入居住。
6、消毒 由于洪水导致多种微生物混合污染,其中又以肠道致病微生物为主,因此要特别重视食物、饮用水、居住环境的消毒。在消毒方法和消毒剂的选择方面,要求简便易行,价格便宜,供应充足。首先应有专人负责保护水源和饮用水消毒;同时要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对受淹的房屋公共场所要分类作好卫生消毒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做好消毒剂的集中供应、配制和公发工作,做好消毒常识宣传,组织群众实施消毒措施并具体指导其正确使用。
四、传染病控制
1、强化灾区预防性的干预措施;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清除垃圾、污物,掩埋动物尸体,进行粪便和家畜管理,改善居住环境。积极保护水源,开展打井或饮用水消毒,使灾民清洁饮用水。
2、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在某些传染病疫区应有重点地控制传染源,开展自然疫源地的灭鼠活动,在灾民密集的居住地清除蚊蝇滋生地,有效地控制和消灭病媒害虫。强化食品卫生管理,防止“病从口入”,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3、加强疫情监测,建立疫情报告网络; 在洪涝灾害这一非常时期,要特别重视疫情报告及疫情监测,保持疫情监测系统的敏感性,这是做好救灾防病工作的前提。发生传染病疫情,要按“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积极处理疫情。在重点灾区或传染病多发地区设立疫情监测点、严密监视疫情动态。灾区一旦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或不明原因疾病暴发,要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规与规章的要求,及时反馈信息,及时通报和报警。发生疾病特别是不明原因疾病暴发,责任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疫情(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以便采取预防决策。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疫情监测工作,防止疫情的交叉传播。
4、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发挥计划免疫效力;水灾打乱了正常的工作程序,灾民移动分散,人群免疫水平难以控制。有必要对某些疾病进行疫苗的应急接种和服药预防,有针对性地开展强化免疫和预防服药等,以控制灾区的传染病暴发流行。
5、加强特殊人群的健康保护,维护灾民身体健康;儿童、老、弱、病、残及孕妇等特殊人群的身体抵抗力差,由于灾害期间过度疲劳和紧张,环境恶劣、营养不良、生活不安定、日晒雨淋和虫咬,日夜不能安息,处于机体内外病因交加之中极易患病。因此对这类特殊人群应采取加强预防性保健,控制疾病的流行。
6、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临时住地的卫生条件,是减少疾病发生的重要环节。同样还要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养成灾民良好卫生习惯,提倡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
五、媒介生物控制
1、防蚊的主要措施(1)环境治理;(2)防蚊驱蚊:有条件的灾区,在住处装上纱门、纱窗,或使用经药物浸泡过的蚊帐;睡觉前点燃蚊香(或电热蚊香);亦可用市售驱蚊剂涂在身体暴露部位。(3)室内(帐篷内)、外药物喷洒:如敌敌畏、奋斗钠、三氯杀虫酯等。
2、防蝇措施(1)清理环境,减少滋生场所。(2)室内(帐篷内)、外药物喷洒,也可使用粘蝇纸、诱蝇笼或苍蝇拍人工捕蝇。
3、灭鼠措施;洪水期间的临时聚居地属于特殊环境,开展灭鼠时应注意:(1)多用器械灭鼠,如鼠笼鼠夹等,但不能使用电子猫,更不能拉电网捕鼠。此时鼠洞较浅,取水方便,还可用水或泥浆灌洞。(2)慎用毒饵:当鼠密度很高,或人群受到鼠源疾病严重威胁时,则应在严密组织、充分宣传的基础上,开展毒饵灭鼠。(3)确保人畜安全:不能用熟食配制毒饵,毒饵必须有警告色。投饵工作由受过培训的灭鼠员承担,投饵点应有醒目标记,投饵后及时搜寻死鼠,管好禽畜,保藏好食品,照看好小孩。投饵结束应收集剩饵,焚烧或在适当地点深埋。卫生部门要做好中毒急救的准备。为避免鼠死后,离开鼠体的虫类叮咬,最好在灭鼠同时,在居住区喷洒杀虫剂。
六、健康教育
洪水灾区健康教育是促进救灾防病措施落实的重要保证。健康教育必须与受灾这种非常时期、非常环境和非常对象相适应。教育的内容不仅要和教育对象的心理、文化、素质等相适应,而且应根据灾情、气象、疾病、卫生服务等因素的变化和灾民对健康教育需求层次的变化进行精心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