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决战脱贫攻坚推进产业革命典型事迹
茶叶9300亩、核桃6000余亩、花椒5300亩,年种植烤烟6000亩、天麻4万平米以上,肉牛存栏5300余头、出栏生猪8800余头,这组看似简单的数据却饱含着德江县沙溪乡5年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艰辛与坚实,成为全乡1.27万人实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硬核支撑。
沙溪乡,北距德江县城20公里,国土面积12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87米,最高海拔1534米,素有德江的“屋脊”之称,全乡有耕地3.9万亩、林地10.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是黔东北区域的避暑之地。
近年来,沙溪乡紧紧围绕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确立“生态立乡、产业富乡、旅游活乡”的发展路径,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借助脱贫攻坚、绿色攻坚的政策优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构建政府大服务工作新格局,以做大做强茶叶、核桃、天麻、肉牛等绿色产业为核心,始终做到在服务中监管、在监管中创新,稳步促进各大产业抓细抓实并初显成效,实现了全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800多元,成为受人点赞的“沙溪速度”。
政府服务解难题
“我们的官林玫瑰红在网上销得火得很,预订的单子都有600多万,够我们忙碌一年的了。”走进德江县沙溪乡官林贡茶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邓平兴高采烈地向记者介绍。
官林玫瑰红是官林贡茶公司创立的企业新品茶,获得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质量认证,连续两年在国内市场走俏,网络订单不断,供不应求。
“要不是沙溪乡党委政府为我们担保融资,不知道今天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创业成功的邓平在欣喜之余还是随时铭记当地党委政府的好。
原来,在2016年春,邓平和他的公司遇到了资金断链的难题,虽与县供销社已谈成了100万元的资金借贷事宜,但由于找不到担保部门事情一直处于搁浅状态。
“我们把最后一丝希望寄托在乡党委政府的身上。”邓平说:“其实我们当时也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只是试一下。但乡党委政府个半小时开会研究作出的担保决定,让我们在绝望中蹦发了希望。”
“我们最终决定为贡茶公司担保,不是我们胆子比别人大,而是看准了他的产业潜能,从产业发展‘八要素’角度来看,他们就差资金注入这一个环节。”乡党委书记王雄远回想当时的情况说。
云雾茶叶翠绿满山天
政府服务要敢于担当。近年来,沙溪乡在产业发展中正是以勇于担当的气魄给企业发展解难题。沙溪乡农业服务中心的樊兴无是县里政策带头从事茶产业发展的干部,2017年他与群众共同经营多年180亩成林茶园,由于资金断档面临功亏一篑的境地。
“抓好冬季管护,春季来临就能见效益,同时还会带动二三十名群众就业。”王雄远带着信用社的干部实地查看茶园后再次协调贷款10万元,让面临断气的茶园得到了重生。
如今,樊兴无与群众组建的沙溪金山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茶业基地壮大发展630亩。新春时节,茶山吐露新芽,青山正变为金山。
沙溪乡除了敢于解难题外,还不断创新产业发展奖补资金方式,确保资金一分一厘如实用在产业上。2018年春,沙溪乡根据各个茶产业专业合作社急需茶苗扩大产业规模的情况,将产业奖补资金统一采购优质茶苗按需分配到各专业合作社。
值得一提的是,乡党委政府作出规定,茶成活率达80%以上的合作社不需支付苗款,苗款由产业奖补资金支付。但如果成活率低于80%则由合作社按采购价自己承担。
同样,2018年冬季,沙溪乡用产业奖补资金组建产业管护服务队,对全乡即将投产的茶业进行统一管护,实现群众得收益、产业得管理、企业得扶持。沙溪云雾山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田维齐对此评价说:“这种方式让产业奖补资金真正用在了刀刃上。”
基层服务强保障
站在沙溪乡舒家村的猕猴桃产业园基地里,550多亩藤蔓正在架上萌发新芽,架下的工人松土、除草、施肥,用春天的劳动孕育着秋天的收获。
沙溪乡舒家村加强猕猴桃基地产业管理
“我建这个基地村支两委干部下了不少力,要不是他们鼎力支持绝对没有今天的格局。”基地负责人任廷学如实以告。2016年春,任廷学作为雁归人员从贵阳回到家乡创业发展猕猴桃产业,村支两委一直很给力。
任廷学知道,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有相对集中的土地,采取自愿有偿办法让群众把土地使用权流转出来,这项工作没有村支两委基层组织支持是完全无法实现的。
“第一年210亩的土地流转整整花了3个月时间,村支两委和驻村干部作群众思想工作每天搞到深夜一两点钟。”任廷学回忆说:“当时,有些人好说歹说就是不愿意”。
70岁的朱应婵做了一辈子农活,说起土地流转她家的6亩地无论如何都不愿意,任廷学和村干部几次登门和她商量,连门都没得进。
最后,看在他们跑得特勤的份上给了他们一次机会,通过算收入对比帐的方式试租两年,结果她每年劳务费都在1.2万元以上,比自己种划算得多。
随着农村产业的发展,劳动力越来越成了“香饽饽”。去年,沙溪乡农忙时节出现了各大产业争相“抢人”状况。烤烟移植要人、春茶下树要人、辣椒移栽要人,任廷学的猕猴桃产业园也要人,出现了无序加价的“用工荒”局面。
对此,村支两委组织在家劳动力进行开会商议,与任廷学达成优先用工协议,目前村里有12户农家与任廷学建立了优先用工关系,确保了劳动用工保障。
沙溪乡空山村是全市排在前列的深度贫困村,产业发展几经探索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群众按期脱贫一度告急。驻村第一书记王明标与村两委一起,把引进能人发展产业作为第一要务来抓。
“脱贫不抓产业就是空架子假把式,产业发展必须依靠有技术有资金的能人带动。”有着长期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王明标认准这个理。
几经辗转,他们从湖北引入能人张国民到村发展优质核桃1035亩,花椒950亩,实现了空山产业不再空,留守在家妇女老人有务工增收的机会。
这些天,沙溪乡覃坝村的干部来回奔波,心里却乐呵着。受疫情影响,好几个长期在外务工的人决定留在家里发展烤烟生产。但烤烟不是想做就能做的产业,必须先有指标签订合同。
为此,干部们立即与烤烟生产部门对接,争取生产指标、流转规划土地、联系配套物资、采购农机具等,驻村干部们在一手抓疫情防控的同时,一手把村里的烤烟种植面积增加到了2000亩。
“产业发展不易,要成功发展更离不开村级基层组织的跟进服务,这是发展产业的重要保障。”在采访中,乡党委副书记吴聪智很有心得対记者说。
能人服务助增收
“我种200亩烤烟虽然很辛苦,但是解决了附近十几个六七十岁的老人长期吃饭增收的问题,这是我的骄傲,是我对全村脱贫攻坚的贡献。”采访中,沙溪方覃坝村下寨组的郭泽明很自信地说。
郭泽明是干部都认为有点“犟”的一个人,但多年来他一直是村里的烤烟种植大户,每年解决村里十五个留守老人的就业,除了一日三餐外支付劳务用工费在20万元左右。
最初的发展只是为了自己过上好日子,但真正发展成功才知道自己有卸不下的社会责任。这是记者多年对能人采访所发现的一个普遍规律。
“他们都是看着我们长大的老人,生活在一个地方,如果我不种烤烟了他们生活怎么办,收入从拿个地方来?”郭泽明的言语中有着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舒家村的任廷学算了算,去年猕猴桃产业园的生产管理村里群众劳务工资共计34万元,解决了当地20多户人家的增收脱贫问题。
“我们为全乡产业发展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各大产业能人是最受益的。”沙溪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蔡华说:“但没有这些能人的创业发展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我们脱贫攻坚就不可能取得胜利。所以,能人的创业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服务。”
沙溪乡党委政府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深刻的认知,更加全力做好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服务,让政府服务与能人服务形成双向互助相得益彰,成为加快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的强大内生动力。
万坝社区的陈文秀是沙溪乡逸松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肉牛常年存栏在70头以上,公司发展得到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流转土地200多亩种植饲草。
面对今年全乡巩固脱贫成效的较大压力,她主动承担起产业结构调整任务500多亩,与凤冈勤邦惠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签订订单生产,发展野山椒500亩。
“每亩劳务我预计在1300元左右,就务工收入要比群众种植传统玉米强多了。”陈文秀介绍说:“按15亩一个人算,我又将带动30多个人就业增收。”
空山村的刘永兰,去年在村脱贫攻坚队的支持下发展辣椒200多亩,不仅自己实现纯收入12万元,更重要是给村里群众带来了30多万元的务工收入。
这些天,天气回暖、雨润大地,他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200亩辣椒生产的目标不变任务不变收入不变。
据统计,在沙溪乡像任廷学、邓平、陈文秀、郭泽明、刘永兰这样从事山地农业创业发展的能人在100人以上,正是他们的创业发展成为沙溪乡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最为坚固的基石。
采访手记:
走在沙溪采访,深切地感受到肉牛、花椒、茶叶、天麻等农特产业正兴、群众正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愿景正渐渐走来,这其中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
党的政策好是前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初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得到深入的贯彻落实,城乡教育、医疗、住房等一系列的保障政策相继出台并得到很好落实,广大农村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得到切实完善,农村产业发展在众多优惠政策的扶持支助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乡村振兴战略快速推进。
政府服务好是关键。“党的政策好关键在落实,落实好才是真的好。”这是群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说明政策出台到政策落实还有一段距离,如果只印在纸上说在嘴上群众是不会认可的。走在沙溪乡,处处是方兴正艾的产业,可见政策的落实是掷地有声的。
我们常说,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群众出门没有路政府就要建,群众生活没有喝政府就要引,群众搞产业缺技术政府就要培训。总之,人民有所盼,政府就要有所干。说政府是党的政府,是因为各级政府必须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开始工作,要把党的各项政策贯彻好落实落地,让广大群众从政策中及时得到实惠实效。
基层协作好是保障。服务好群众必须紧紧依靠群众,这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经验总结。党的基层组织是群众生产生活的组织者协调者,包括农村产业发展在内各项工作都离不开群众,离不开村支两委基层组织的组织、协调和参与。采访中,沙溪乡各村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在利益共享的前提下发挥村级组织的能动性,建立健全利益连接投机,解放思想、引进能人因地制宜推进绿色产业、生态产业、高效产业快速发展,这既是动因又是发展的保障。
群众共享好是目标。农业产业发展离不开群众承包的土地,产业发展利益必须坚持与群众共享,这产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最终目标。沙溪乡的猕猴桃产业园今年见成效后,每年在土地流转金上增加50元;沙溪乡官林贡茶公司向当地10年以上工龄的退休工人发放退休工资。这些都是新的共享成果的新机制,只有发展成果充分共享才能激发广大群众的能动性,更加赢得群众支持和参与。
我国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坚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长期不变,农村的任何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好、建立好、完善好与群众实行好利益共享机制,比例各占多少完全可以按生产要素多少进行平等协商、达成一致,充分实现农村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