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新大纲指出:“德育是小学数学必须完成的一件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中。”因此我们每个教师应把德育跟知识、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突出数学教学的教育性,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德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在大多数老师中则认为德育只是在思想品德课、语文课的教学中进行,寓德于教,或在班队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天经地义的。数学是自然科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加一等于二,有什么德育可教呢?我认为此言差矣。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德育教学如细雨,润物无声,各科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份。因此,数学教学中也可以无时无刻都渗透得教育。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材中有许多的数学史料或插图,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如:“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面积”、“我国在2000多年前用算筹记数”、“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数》中的方田章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这样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数学教学最易于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量的侧面的反映,小学数学的知识、方法以及它们的来源和发展,都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对此,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具体分析、讲解,浅显地提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数学知识内部的矛盾运动,从而渗透实践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在教学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及其验算时,通过具体例子说明运算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初步领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又例如,在教学某些数学概念时,从事例引入,又用概念去指导练习,让学生看到这些概念的实际应用,使学生逐渐领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
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有了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才有一定的方向。因此,我们在教学数学知识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说明数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如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一节时,可举一些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数据,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应注意“精讲多练”。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认真作业、自觉检查和看书复习的习惯。同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表率作用,即要言传,又要身教,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结合有关内容,通过有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材料以及一些数学史进行教育。例如,通过反映我们地大物博的数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的统计表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它们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在教学过程中融德育教育于数学能力培养过程中,强化德育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使数学德育理论具体化、操作化,同时,又可以使数学德育实践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转化思想法。就是把数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转化成学生的一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例如,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拼拼摆摆,动脑思考,顺乎自然地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从中领悟出“实践出真知”的观点。再如,对于教学中具有正、反关系的数和具有正、逆运算的公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对立统一和联系、转化的观点,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这些都是运用转化法能达到的。
2、对比法。
就是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不同的算式、图形、解题思路进行对比,可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进行比较。一方面使学生有比较,有鉴别,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领悟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数学学科渗透德育,不光以教材为基础,还要适当配合学校的德育活动,使之相得益彰。
六、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有趣的数学课外活动,在提高能力中受到德育教育
在课内,教师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从中受到教育,如高年级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后,组织一次“我是小小交通员”的数学调查和访问活动,到交通路口测算不同时间段车流量;访问交警,把测算和调查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动手制作统计图,动脑编应用题,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道德素养的获得与提升,主要不是一个认知过程,是一个情感体验和感化修养的过程。数学教学中学生德育的培养必须依附数学知识,在改善认知结构的同时,抓住学生在学习时产生的各种思想的、情感的心理运转机制,及时地进行感悟、累积、转化、提高,让学生在精神上不断充实自己、意志上不断激励自己、人格上不断完善自己,实现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优化。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课改理念,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陶冶,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010年自治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地址:新疆省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第十六小学
学科:数学教学
年级: 一年级
教师姓名:李娟
电话号码:0990-6972103 联系方式:*** 邮编:834007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又是不可或缺的。小学数学大纲指出:“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小学数学学科进行德育教育,从以下几方面研究探讨:
一、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1.结合有关数学史料,让学生逐步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在推动数学发展中作出的杰出贡献,激发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2.利用大量具体生动的、具有时代感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伟大成就,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教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敢于创新,为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初步基础。
二、初步的辩证唯物观点的启蒙教育
1.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基于生活。通过数学学习尤其在数学实践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推理验证中,激励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
程,并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
2.在阐明或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沟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使他们懂得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运动变化的。渗透“运动变化”的观点。
3.在研究数学概念的基本关系中,在对数学某些公式、定律的探求中,使学生认识到加与减、乘与除、等与不等、正与负、正比例与反比例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是相互独立而有相互依存的逻辑体系。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
4.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渗透“变与不变”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
5.在每一个新知识、新问题的产生过程中,渗透矛盾转化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个性品质的教育
1.通过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现实、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中萌发求知欲望,感受数学的趣味、实用
和神奇富有挑战,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经历科学家探索数学知识的某些关键步子和过程,从而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学习态度。
3.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严谨性和深刻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
4.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宽容心态、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他们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1.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作用和实际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2.在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解决,初步掌握科学 的探究方法。
3.关注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认真倾听的习惯;仔细观察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善于归纳整理总结的习惯等。
4.关注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培养,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习惯;善于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会尊重的习惯;自觉自我评价的习惯;效率做事的习惯等。
五、审美教育
小学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在于它的统一、顺序、和谐、对称、结构、简洁等。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审美教育,用美的力量去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学会欣赏美、升华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1.教师要善于运用符号、色彩、线条、图形等因素,通过精炼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设计,展示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并不失时
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从表面的形式中体味到内蕴的那种特有的内在美,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去。
2.充分挖掘数学知识自身的魅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内容美和本质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3.通过阅读和介绍数学史,欣赏数学在创造人类文明进程中,给世界留下的一个个美的奇迹,感受知识的力量,启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这一重要课题还需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新课改理念,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陈庄
教师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课程的知识往往具有双重乃至多重价值,即以显性的数学知识为载体渗透着诸如探索的方法和策略、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培养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隐性的知识恰恰是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自然的、不可或缺的。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德育渗透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呢?
一、领悟教材隐含的德育资源,适时渗透德育
数学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同样离不开情感的熏陶、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挖掘数学知识中的内涵,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适时渗透德育。如《比和比的应用》的教学。教材中用杨利伟在飞船里展示联合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引入。如果单单进行国旗的长和宽的比的关系教学,那就忽视了教材内涵。我们可以做如下的处理:
1.出示情景图,得出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96∶64。2.比的概念教学。
3.练习,写出下列五种尺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长和宽的比。(这些练习既巩固了比的意义,又引入德育元素,更为以后“比的应用”“比的性质”乃至“比例”埋下伏笔。)
4.你知道带上飞船的国旗为什么只有这么大?(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从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
二、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社会热点渗透德育
教材在一段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热点具有时效性,却又是德育的好材料,所以在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上合理组织教材,恰当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导入中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德育。如四年级的行程问题中,课本安排的是:根据特快列车和普通列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计算路程。我们可以结合社会热点,以钓鱼岛保钓运动为内容进行引入:保钓人士乘渔船去钓鱼岛宣誓主权,渔船平均每小时行20千米,约行了18小时,一共行了多少千米?首先,让学生说说题中每小时行20千米,这“20千米”表示什么?怎么求路程?接着说说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后思考保钓人士为什么去钓鱼岛。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懂得虽然钓鱼岛远离中国内陆,但也是祖国的领土,决不容忍任何势力侵犯,我们必须捍卫自己的领土。这样,在小结时就自然地渗透了德育。
2.在数学活动中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德育。例如,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可以让学生调查近几年来雾霾天气天数进行数据整理,或者通过对PM2.5的了解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对学生环保教育也就水到渠成。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光盘行动”中调查粮食浪费的具体情况以及家庭垃圾数量调查活动等等。
3.在练习中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德育。如教学“时间计算”后的练习时,我让学生计算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遇难同胞纪念日为每年的12月13日。到2013年12月13日()周年的纪念日。
三、领悟评价的导向功能,渗透德育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是渗透德育最有利的方法,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甚至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把学生的良好意志品格、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作为评价目标。因此,评价中要采用激励评价,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质疑问难。不能用诸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一言带过。例如,在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后,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剪出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其中一位学生站起来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同学们笑了。而这位学生红着脸低下头,因为他剪的与其他同学不同。接着教师举起这名学生作品说:这有点像裤子,看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那被剪后剩下那长方形纸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呢?全班学生望着老师手中那名学生的作品,点头赞同。教师微笑着说:虽然衣服变模样了,但是这位同学让我们见识了另一种剪法,找到了另外一条对称轴。这样的表扬得到同学们的肯定,之前红着脸的学生现在拿着“佳作”开心地回到座位。数学知识固然重要,但德育更加重要,所以,教师在评价时必须时刻考虑学生的感受,以免造成“德育伤害”。
四、领悟德育的基本规律,以教师人格魅力渗透德育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德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又是不可或缺的。小学数学大纲指出:“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小学数学学科进行德育教育,从以下几方面研究探讨:
一、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1.结合有关数学史料,让学生逐步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在推动数学发展中作出的杰出贡献,激发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2.利用大量具体生动的、具有时代感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伟大成就,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教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敢于创新,为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初步基础。
二、初步的辩证唯物观点的启蒙教育
1.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基于生活。通过数学学习尤其在数学实践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推理验证中,激励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
2.在阐明或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沟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使他们懂得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运动变化的。渗透“运动变化”的观点。
3.在研究数学概念的基本关系中,在对数学某些公式、定律的探求中,使学生认识到加与减、乘与除、等与不等、正与负、正比例与反比例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是相互独立而有相互依存的逻辑体系。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
4.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渗透“变与不变”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
5.在每一个新知识、新问题的产生过程中,渗透矛盾转化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个性品质的教育
1.通过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现实、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中萌发求知欲望,感受数学的趣味、实用和神奇富有挑战,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经历科学家探索数学知识的某些关键步子和过程,从而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学习态度。
3.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严谨性和深刻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
4.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宽容心态、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他们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1.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作用和实际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2.在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解决,初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3.关注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认真倾听的习惯;仔细观察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善于归纳整理总结的习惯等。
4.关注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培养,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习惯;善于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会尊重的习惯;自觉自我评价的习惯;效率做事的习惯等。
五、审美教育
小学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在于它的统一、顺序、和谐、对称、结构、简洁等。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审美教育,用美的力量去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学会欣赏美、升华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1.教师要善于运用符号、色彩、线条、图形等因素,通过精炼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设计,展示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从表面的形式中体味到内蕴的那种特有的内在美,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去。
2.充分挖掘数学知识自身的魅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内容美和本质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3.通过阅读和介绍数学史,欣赏数学在创造人类文明进程中,给世界留下的一个个美的奇迹,感受知识的力量,启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这一重要课题还需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新课改理念,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第五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德育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大家都知道,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的道理。我们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德才兼备,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振兴中华的需要。因此,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并将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现代的课程论也越来越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以增强各门类知识间的综合运用。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是传授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把学生的道德行为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及各项活动之中。学生在校的时间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而课堂教学也就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略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善于挖掘数学教程中内在的美,陶冶学生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可以成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如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就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它处处充满美的情绪,美的感受,美的表现,美的创造。如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曲线美等。在教完了比和比例的知识后,我就向学生介绍了着名的“黄金分割”知识,从而揭示了一种审美的线段比例关系,然后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按黄金分割构造的事物。如中外名建筑、窗帘的束带、女孩裙子的腰带等,使学生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我还经常让学生用哲学的眼光从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感悟一些人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位伟人曾打过这样一个比喻:“一个人的实际价值好比分子,他对自己的评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让学生从这样浅显的数学知识和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阐述出这样深刻的做人道理,才是我们数学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我觉得,只有善于挖掘教材,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愉悦地学习数学、鉴赏数学的美,才能感悟出人生的真谛,陶冶出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结合数学知识的应用,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教师要紧密结合应用题的教学,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结构,处理数据资料,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抽象推理,建立数量关系,合理推理求解,检验校正结果”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将来在急剧变化和剧烈竞争中的适应能力。通过结合数学计算的正确性、解决方法的简洁性、图形结构的和谐性等特点,来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同时,应结合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节约原料、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数学问题,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勤劳简朴、勤俭节约、快捷高效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能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优良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数学科教学特点,联糸实际,充分挖掘出小学数学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同时,教师应注重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注重自己的职业形象和职业语言,时时处处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自觉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那么,我们的教育目的又何尝不能达到呢?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就一定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