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湘西苗族聚居区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湘西苗族聚居区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吴华强
(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摘 要
:通过对湘西苗族聚居区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的实地调查 ,指出其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从当地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以及人们对农村音乐教育的不同认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由此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关键词
:湘西苗族聚居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对策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关于农村音乐教育的调查校中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客观描述国农村艺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报告、学术论文等不断见诸于报端,为相关的决策部门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持。然而,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农村艺术教育而言,相关的调研文章却很少,致使各地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农村艺术教育的改革也相对迟缓。为此,笔者利用地域上的便利,于07年秋,利用节假日等时间对湘西苗族聚居区内的中学、完小、村小各5所(含一人一校的学校两所)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地调查,以期为该地区的农村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实证依据。管中窥豹,基本可以了解该苗族聚居区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湘西苗族聚居区农村音乐教育现状
湘西苗族,绝大部分聚居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南部的花垣、凤凰、吉首、古丈、保靖五县(市),这里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溪河交错。在苗族聚居区内都说苗语,民族风情浓郁,各乡镇的农村苗族人口比例几乎在90 %以上,最多的乡镇达100 %。由于政府加大经济投入,总体来说,教育事业得到很快的发展,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与前几年相比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目共睹。11师资情况
在所调查5所中学中,每所中学有1名音乐教师,其中
3人为专职,2人为兼职,学历层次
4人为专科,一人为函授 本科
;在5所完小中,2人为专职,3人兼职,学历层次
2人
大专 ,3人中专
;规模小的片小、村小均为兼职。教师的年 龄段大多在—35岁之间,普遍年轻化。
21音乐教学设施现状及其使用情况
所有被调查的学校均无专门的音乐教室。在5所中学和
5所完小中,均有
1架或
2架风琴 ,其中有部分学校还配有 一架电子琴 ,有的学校还有二胡 —2把 ,普通笛子若干把。
有的学校还有锣鼓一套。但风琴近一半都不同程度破损,而
且无人维修。在5所片小中 ,2所各有一架风琴,3所无任何 教学仪器
;在有教学设备的学校,教师对其利用率都很低 , 老师们绝大多数手持一本音乐教材就进入教室,有的干脆什 么都不带。
31近两年的音乐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在 06、07两年中,5所中学有
2所投入了教育经费。所完小中有
2所投入经费 ,金额约几百元至一千元不等
;片 小则没有投入经费。
作者简介
:吴华强
(1967-),男,苗族 ,湖南花垣人 ,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讲师 ,从事作曲理论教学与少数民族音乐 文化方面的研究。
% 15 10 % 42 % 104 69 % 46 % 31 21 % 16 % 9 6 % 84 % 141 94 % 11存在的问题 12 % 15 10 % 42 % 104 69 % 46 % 31 21 % 16 % 9 6 % 84 % 141 94 % 11存在的问题
·18·
怀化学院学报
2008年
6月
乡镇小学
乡镇中学
供选答案(三、四、五、六年级
200人)(初中一、二、三年级
150人)问 题
选择人数占总人数
%选择人数占总人数
%
①喜欢
164 82% 110 73% 你喜欢唱歌吗
?②不喜欢6% 6 4% ③一般 12% 34 23% 你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 ①电视、广播
66% 116 77% ②老师教
24% 34 23% 学会唱歌的? ③自己学 10% 0 0 41音乐课的开设情况以及学校文娱活动的开展情况 大多数的学校基本能正常开课,有
1所中学,1所完小,4所片小不能正常开课。教学内容多为唱歌教学。每逢考试, 语、数、外等影响升学率科目的任课教师通常要找到音乐老 师 ,请求让课。在小学,每年的
“六一”儿童节都会组织文 娱活动
;但各县举办的
“三独”比赛多是在县城内的中小学
生参加。
51学生现状
为具体了解学生现状,我们设计了一简单问卷,该问卷 共发放
350份 ,发放对象为初中一、二、三年级
150份,小
学三、四、五、六年级
200份。现把学生对此问卷的回答通 过列表予以直观说明。
①会
你会识谱唱歌吗
?②会一点
③不会
你知道国歌的词曲作者①知道
是谁吗
?②不知道 168
阅览本表
聚居区内的大部分中小学生都喜欢音乐, ,直观地了解到以下主要情况
:
(1)不喜欢的
学生只是少数。
(2)大部分学生主要通过电视、广播等现代传媒学会唱 歌 ,通过自己识谱或是通过老师教的只是少数。可以看出, 现代传媒对苗族聚居区内中小学生的影响很大。
(3)能识谱唱歌的学生比例都很低。
(4)能正确回答《国歌》词曲作者姓名的中小学生非常 少。
61聚居区内人们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不同看法 大多数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认为
:自己上音乐课是为了
完成教学任务
;部分担任语、数、外等课程的中小学教师认 为
:学音乐无用 ,因为目前在国家的中小学升学考试中,音
乐课不属于统考范围
;中小学行政领导的看法概括起来主要 有两种
:(1)不论是期末考试还是升学考试,音乐成绩都不 参与考评 ,音乐学得好坏并不重要。
(2)音乐教育虽对学生
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由于资金不足及考评制度的原 因 ,无力对音乐教育进行资金投入
;所调查农村中小学学生 家长的看法概括起来也有两种
:(1)家里经济条件差 ,能让
孩子读完初中就很不错了。
(2)担心自己的孩子学音乐会耽 误语、数、外等升学科目的学习
;部分机关干部的看法
:孩
子从小学习艺术
(音乐或舞蹈)可以培养气质,也可以让孩
子多掌握一门技术 ,但苦于身边找不到好老师教。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上述现状令人喜忧参半 ,喜的是在调查中我们看到了有
少部分音乐教师很热爱农村音乐教育事业,虽默默无闻却兢
兢业业地倾注着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忧的是尽管自治州苗族
聚居区内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近几年来虽有了较大的发 展 ,但由于客观及主观等多种原因,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
第一 ,师资力量不足 ,学历结构偏低。音乐教师的短 缺 ,使部分学校中一些班级安排的音乐课只能作为自习课而 成为一种摆设 ,同时也使身兼多学科教学的老师工作量加
大 ,已很难将主要精力放在专职或兼职的学科上。就教师学 历结构而言 ,所调查学校的音乐教师尚有部分学历不达标, 值得注意的是 ,学历虽达标的兼职教师学的并不是音乐专 业 ,由于未经过专业的音乐学习与训练 ,缺乏从事音乐教育 的基本技能与能力。少数中专毕业的专职教师,毕业后因缺 乏继续教育 ,知识结构老化 ,教学观念与方法落后,难以适
应现阶段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要求。
第二 ,经费投入不足 ,教学设备简陋且老化,教具使用
率极低。新课程标准中有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
保证”的明确阐述。《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也规定
“各
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在年度工作经费预算内保证艺术 教育经费”。对于农村中小学而言,要有专门的音乐教室这 一要求也许过高了 ,但风琴、电子琴等价格不高的常规的音
乐教学仪器应是予以保证的。在所调查的学校中,近半数的
风琴因使用时间太久而老化,加上自己不能维修,已不能用
第
27卷第
6期
吴华强
:湘西苗族聚居区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思考·19·
有心思去关注艺术教育。
第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滞后,教学内容单一。教育 部于2001年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稿)》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一,受地理位置及环境的限制。聚居区内的苗族地处 湘西山地,其交通、信息等仍较为闭塞,各乡镇很多中学、片小、村小的发展因此而受到很大的限制,生活条件的艰苦 与单调使得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不愿到乡镇中小学去任教,尽 管由于近几年来全国各类高校音乐专业扩招,本地考上各类 音乐专业的学生不少,但他们毕业后多不愿意回当地工作。这是造成苗族聚居区内的各个中小学音乐教师数量不足的重 要原因之一。
第二,受升学压力的禁锢。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对学生实 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完善人格,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等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意义不言而喻。但在对音乐 课的看法上人们却不尽一致,一部分人因为音乐不属于升学 统考范围而明确地认为音乐课不重要,更不必在此花费人 力、物力。而语、数、外等课程年年要统考,当然就要投 资。总之,升学率的高低已是衡量学校领导政绩和教师业务 水平的重要指标。我们由此看到,在升学压力的重压下,人 艺术被遮蔽了!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虽然当地政府也对教育加大 但投入主要是用于需要统考的相关科目的建
设。在所调查的学校中,农村各中小学的经济条件不如县城 于正常教学。近两年来 ,处在聚居区内的农村中小学大多数 没有对音乐教育投入经费 ,而且就是在已有的教学设备中, 其使用率也很低。
第三 ,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多数
人认识不够。喜欢音乐,热爱艺术 ,是少年儿童的天性,这 从实地调查后所获得的数据也得到了证实。虽然有少部分人 对艺术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深远意义有较为明确的认 识 ,并且对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这 样的观念在大多数成年人那里,因种种因素被扭曲和淡漠了
———因为音乐不属于升学考试科目,音乐教师本身不存在升 学压力 ,在学校显得无足轻重 ,当然晋级评优也难有他们的
份。我们由此看到了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而 显出的无奈与麻木
;看到了一部分中小学行政领导以及有升
学压力的教师明确认为学音乐无用、音乐课不重要的表白
;看到了另一部分中小学行政领导由于升学压力等原因而表现 出的无奈。我们还看到,因为贫困 ,一部分农村学生家长没
(实验
们的教育观念被禁锢了, 第三, 了经济投入, 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
合;弘扬民族精神;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1 ](P199)但 是很多老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不善于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思考、感悟、想象 力 ,忽略了教学中师生的双向互动,使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 趣 ,以至出现部分学生虽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 象。这样的音乐教学已扭曲了音乐教育的初衷,与音乐教育 的理念背道而驰。在音乐教学内容方面则普遍很单一,音乐
课堂教学几乎是唱歌教学,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基本技
能、器乐教学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内容很少涉及。这从收 回学生的问卷中也可以反映出来。
第五 ,各类考核标准不明确。音乐课程的评价应充分体 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 ,这包括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对
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等进行全面 的评价。在实地调查中我们看到,在对学生的音乐成绩考评 方面 ,教师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由任课老师的喜好或根
据平时印象而定 ,其结果既不能客观地反应学生的音乐成 绩 ,也影响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校对音乐教
师的评价也很模糊 ,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至于对学校音乐 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的评价,相关部门多数没有相应 的具体措施。
21原因分析
存在以上诸问题 ,笔者认为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中小学是普遍现象,而且反差非常大
!无钱难办事 ,在其他
科的教育经费紧张的前提下,还要再从中挤出一点来用于农 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着实让领导为难。
第四 ,苗族聚居区内贫富悬殊已越来越大。以花垣县为 例
:某乡镇的一个村 ,有的矿老板能拥有资产几千万元直至 上亿 ,家里有高级轿车 ,豪华别墅。而在同一个村,却依然
有的家庭因为贫困而无力支付子女念中学的学费
!因为贫
困 ,使这类家庭的家长与子女都无心去顾及不属于升学考试 的音乐课的学习。关于这一点虽然不是本文所要论证的,然
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很有必要提出来,让更多有识之士思 考。
三、对策
以上问题相互间存在一定联系,仅仅从某一方面着眼都 难以解决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1各级教育行政领导、一线教师都要转变观念
首先是当地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在教育观念上的转变。明 白中小学音乐教育首先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 ,从而
充分认识到音乐艺术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深远意义。
其次是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上的转变。通过音乐教 育 ,逐步培养学生对音乐、对艺术的兴趣与情感,使每一个
学生都能对生活充满积极乐观的态度,使其个性、心理得到 和谐与健康的发展 ,这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从这 一点而言 ,音乐教育的作用是其他的课程所不能代替的,也
主要渠道。尤其是上级主管部门划拨归音乐艺术教育的款项 应专款专用;二是充分利用自治州属于西部开发的区域优势 主要渠道。尤其是上级主管部门划拨归音乐艺术教育的款项 应专款专用;二是充分利用自治州属于西部开发的区域优势 ·20·
怀化学院学报
2008年
6月
越充满生机和活力
!体系
21加大音乐教育投入 ,优化音乐教师资源音乐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苗族聚居区内的音乐教 加大音乐教育投入 ,多渠道筹集资金主要有三个方面
:育更有其特殊性。尤其是聚居区内建在苗寨里的一些片小,一是政府投资 ,这是增加苗族聚居区内农村音乐教育投入的学校规模相当小,有的是三人一校,甚至一人一校,安排专
是代替不了的!因此 ,中小学音乐教师务必在学科与专业上 充满自信
!同时 ,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上的转变,还指
要树立多元的音乐文化观 ,并用这样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
学实践。这一观念是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后世界各民族 各地域的人们渴望人类文化多样性在音乐艺术领域的具体体 现 ,是
21世纪人类文化发展的潮流。毋庸讳言 ,我国几十
年来的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所走过的几乎是一条西化的道 路 ,“欧洲中心论”、后殖民现象阴魂不散,师生代代相袭 , 以至把这种观念带到了中小学音乐的教育教学中,于是一谈
起中小学音乐教育很多教师非得要有钢琴、有风琴。但是, 多元音乐文化的观念 ,可以使我们跳出旧思维的禁锢。事实
上 ,一把二胡、一支竹笛乃至一面苗鼓、一片木叶等等都可 以成为音乐艺术教育的媒介。总之,转变观念可以让我们发 现 ,对农村中小学生实施音乐艺术教育的途径实在是很多 的。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领导、一线教师也只有共同转变观 念 ,苗族聚居区内的农村音乐教育才会豁然开朗,才会越来
和政策优势去解决农村音乐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
;三是广泛
吸收民间社会资本 ,弥补资金短缺。
加强业务能力强的专职音乐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其积 极性 ,以专职带兼职 ,利用寒暑假对兼职音乐教师集中进行 短期培训 ,逐步提高其音乐理论水平与实际教学能力。这是
实现苗族聚居区各县范围内音乐教师资源充分利用、各学校 音乐教学协调发展的可行之路。
31充分挖掘当地苗族的音乐文化资源,开发本土音乐教 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学校在执行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 ,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 情况 ,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开发或选用适
合本校的课程”。苗族聚居区的音乐艺术资源丰富多彩,著
名的湘西苗族鼓舞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歌也已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这些苗族艺术在世
人中的存在价值。因此 ,苗族聚居区内各中小学可以把曲调
优美的苗歌、苗族唢呐乐曲以及苗族鼓舞等融入音乐课堂教 学 ,并将当地著名的民间艺人请进音乐课堂。这既可以让苗 族学生从小认识本民族的音乐艺术,提升本民族音乐的地 位 ,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也对苗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大
有裨益
!尤其是一些地理位置偏远的片小,所处的苗族村寨
恰恰因为其交通不便而更多地保留了苗族传统音乐艺术,本
土音乐资源反而很容易找到。这一点,调查中我们虽看到有
极个别学校的音乐教师已意识到,并且开始付诸实践 ,然 而 ,就整个湘西苗族聚居区内的农村学校来说,做得还很不 够。当然 ,这对当下不了解、不熟悉当地苗族音乐文化的音 乐教师们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41强化现有音乐教师责任心,引进优秀音乐专业毕业生
一个缺乏责任心的教师,其课堂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 的 ,同时其麻木、冷漠的心态也会刺伤学生幼小的心灵。因 此 ,务必加强现有音乐教师爱岗敬业的教育,并对其中优秀 的老师予以表彰 ,树立几个榜样。同时,进一步改善农村学
校的生活与教学环境 ,积极引进热爱农村音乐教育事业且乐 于在苗区工作的优秀的音乐专业毕业生,当地教育行政主管
部门可对他们作适当的政策倾斜,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
51立足实际 ,积极探索适合于苗族聚居区内的课程评价
职音乐教师更是不可能的。现有的具有普适性的课程评价机 制显然仍统得过死,不切实际 ,并不适用于这类学校。笔者 认为 ,诸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均应予以放宽,与其教
当地学生一首动听的美国民歌,不如教他们一首寨子里经常
传唱的动听的苗歌
;与其向他们空洞地说教什么是打击乐 , 不如就向他们介绍寨子里的狮子锣鼓、苗族鼓舞。那么,只
要他能够唱好苗歌、打好苗鼓,他的音乐成绩就应是高分 的
!而对这个学校的音乐教育的评价也应是好的。总之,面
对苗族聚居区这类学校如何实施音乐教育,如何评价 ,都是
我们不应回避的并且应该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四、结语
九年义务教育 ,当然应包括音乐艺术教育在内。但是通 过以上的调查与分析我们看到,湘西苗族聚居区的中小学音
乐教育尚有很多的事情急需我们去做,真可谓任重道远
!当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音乐教育已经做得很好之时,笔者呼
吁
:请把目光投向我国为数不少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
——因为
如果没有这些地区农村音乐教育的普及,那么真正意义上的
义务教育的普及也就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
[1] 王安国,吴斌
.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解读
[M].北京
: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第二篇: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营上镇民家中学晏莲芳
【摘要】音乐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已受到全民的关注,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及全社会都已重视起来,形成了自发、自由的学习氛围,出现了一个良好的势头。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这把“金钥匙”已逐渐成为提高学生智力、道德观念、审美能力的启迪良友。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形势并不容乐观,因为全国学校总数的85%的农村中小学,绝大多数高中生还都是乐盲,这与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科教兴国战略,普及素质教育等要求相去甚远。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音乐教育 新课标 现状与思考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1、教育管理部门重智育、重升学率、轻美育的现象严重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城乡差距明显。在农村的中小学,由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极不平衡,导致国家的音乐教育政策方针不能很好地在农村中小学实施。各级农村教育管理部门的轻美育的观念较为严重。
导致农村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轻美育的原因主要是中考和高考两个“指挥棒”。同时在全国统一的高考录取中,各地的录取分数也是不一样的。升学录取中存在着学校的等级之分——重点与普通,这样就“造成了全国不同地域考生之间受教育权的不平等”。只有考试升学的科目才是“主课”,音乐、体育、美术等
科目都是“副科”、“小三门”,对这些科目视作可有可无。
2、音乐教师及家长的思想认识模糊
有的学校教师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认为可上可不上,家长认为音乐课没什么用,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但是,在一些大城市的中小学里,搞了一些音乐实验班,经验表明,有音乐特长的学生的创造能力都很强,而且学习成绩也比普通班级好。
3、音乐教学师资力量不足且待遇差
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那么现行农村中小学缺额的80多万又是如何完成课表上的音乐课的呢?兼代便成为首选方式。兼代音乐课的教师是音乐爱好者,他们至多会一门乐器,能大致拼凑出不太复杂的简谱,看着音乐课本和参考书,就给学生“唱”音乐课了。还有一种音乐老师,他们没有丝毫的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甚至连对音乐感兴趣都谈不上,只是充当了素质教育、音乐课堂的牺牲品。另外音乐教师的待遇低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机构的管理者不重视。2.同行们的轻视。3.履职考核不占优势。4.社会环境中音乐教师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农村特有的人文环境导致“台上的音乐家是天才,隔壁的音乐家是疯子”的意识普遍存在,音乐教师也自然成了“下里巴人”。
4、学生喜欢音乐,但感知能力低下
中小学开设音乐课的主要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很多学生虽然喜欢音乐课,但对音乐知识知之甚少,例如:有一个班 30名学生中竟然没有
一个会演唱乐谱,根本不会视唱;此外,学生对欣赏及乐器类教学,充满了神秘和憧憬,在上合唱指挥课时,老师做示范,很多学生在座位上像看戏一样,不时发出“哈哈”的笑声;大多数学生更喜欢看动画片和听流行歌曲。这充分说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落后,教学效果与目标要求相差甚远,导致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低下。
5、教学设施落后
教学设备、用具(器材)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物质保障。由于多种原因,音乐教育在农村小学的教学中处于附带地位,音乐教学硬件建设也受到极大影响。在一些贫困山区,先不说能有什么电视机、录音机、风琴,就是连像样一些的课桌椅都成问题,还有师资问题以及信息的闭塞等等,都是普遍存在的。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
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3、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4、因地制宜,改革音乐教材
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程标准,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拥有生活气息的优秀民间音乐艺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还应适当舍弃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农村音乐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重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此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积极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为培养21世纪的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朱名燕,彭志修.音乐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转贴于
[3] 王安国.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2004
[4]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
[Z].1999.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 马达.20世纪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7] 王安国.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2004,
第三篇:湘西苗族婚俗传统与变迁
湘西苗族婚俗传统与变迁
概要:湘西苗族婚俗在维护家庭关系的良好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包括一夫一妻制,自由恋爱,同宗同姓不婚制,男女平等,新婚之夜不同宿等一些习俗。这些习俗的存在一直维系着苗族人们的美好生活。
前言:苗族(越南文:Mèo;泰语: Maew / Mong 英语也称Hmong),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民族,在2010年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942.6万人,主要分布在湖南、云南、重庆、广西、贵州等省(区)。苗族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苗族人民是在苗族迁徙史上第五次大迁徙时来到湘西武陵山区的,人们一直在这个崇山峻岭里生活至今。传承着祖先们的文化,各种节日,祭祀,信仰,习俗等。
婚姻缔结,夫妻恩爱,白头偕老,一心创业,家庭兴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夫妻恩爱,不仅有利于优生,而且有利于优教,优育,家庭美满。家庭是社会细胞,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兴旺,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国家兴盛。研究对象:湘西苗族人民的婚姻习俗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查阅苗族发展史和苗族婚姻家庭等相关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考证获取了一些资料。
一 传统的湘西苗族婚俗
(一)结亲禁忌:同宗同姓不通婚,姨表不通婚。湘西苗族人民认为,同姓的都是同一祖先的后裔,是自己兄弟姐妹,所以禁止通婚。但有一点例外就是姓有大小之分。例如:石姓,就有大小之分,龙姓也有。有大小之分的姓氏就可以在不是同一姓氏下通婚(严格来说的话就不是同姓)。但不是每个姓氏都有大小之分的。所以同姓不通婚一直是苗族人们婚姻的最低底线。同时人们还恪守姨表不通婚的原则。原因很简单,在苗语里,阿姨之间的孩子们的互称兄弟姐妹,阿姨的称呼和娘亲的称呼是很像的。
(二)自由恋爱:苗族青年在恋爱时是自由的。他们一般不讲究门当户对,只要双方合意就可以了。劳动、集会、赶场、串亲等方式是相互接触爱慕的最好时机。每到这些日子,青年男女就盛装出席。特别是女孩子们,她们会精心打扮,会将自己喜欢的绣了好久的花衣服穿上。男青年若是看上了哪个女孩子就直接对她唱山歌,吹竹叶等方式表示爱慕之意。女孩子也会用一些比较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对歌中男女双方会试图去了解对方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有没有喜欢的人,有没有婆家,家住哪里,是否愿意让我再次见到你。就是这样子的回来对歌,青年男女们相互了解,经过多次约会建立恋爱关系。苗乡有苗乡的规矩。青年男女约会时喜欢丢草标;先行到达幽会地点的一方必折野草结一个草标,丢在必经的路口,提醒对方她已按时赴约,然后悄藏在附近的竹林或灌木丛等候,草标所指的方面恰是情人的藏身之地。迟到另一方显得极不好意思,也折草扎个草标,交叉搁置在先放的草标上,提醒行人别来打搅他们的幽会。在苗乡,青年男女幽会是很神圣的,谁要是见草标不回避,惊飞鸳鸯将会受到全寨的遣责。
(三)结婚流程:在苗族不能直接结婚而是必须先订婚。订婚之前还可以有个“放酒话”的程序。订婚,通常是男方家主动向女方家求亲。当男方看上某家姑娘或某男女相爱之后,男方必须要备礼物,邀请媒人去女方家“讨口风”,女家如高兴热情,说明有意开亲,媒人便回告男家,选择时机前去正式提亲。媒人往返的次数越多越好,俗称“多求为贵”.。女家商量同意,亲事初定,通过放鞭炮,吃放话酒,正式订婚。订婚后,男方要择日向女方“过礼”,时间一般在结婚前一年,礼物有糍粑、酒、肉、米、糖等,礼物多少,双方视经济条件而定,主要是让女方请家族亲友喝喜酒、认新亲。订婚后,双方男女一般还不能在一起住,只能见面约会。随后,男方便向女方“讨庚”,取女方生辰八字,以便请“阴阳先生”择吉日委亲。娶亲前一晚,男方抓一兄弟为“管亲郎”,带抬花轿、嫁妆的队伍前往女家迎亲。
此前,新娘要隔居族家。娶亲这天,新娘的姊妹们喜开玩笑,用锅烟灰掺合笋壳毛或辣椒水,往“管亲郎”脸上涂抹,惹人大笑。发亲一般是深夜或次日凌晨,新娘修眉整装后,哭拜父母等,由兄弟背着上轿。有男方派来接亲的长辈带着火把引路。新娘出嫁由亲属,同龄朋友(男女都要,越多越好)陪伴,特别是请儿女满堂的妇女做“引亲娘”,还要自家的兄弟一同陪伴,相当于“引亲郎”。要请男女歌师一同前往,到新郎家赛歌。发亲后,由“管亲郎”打灯笼引路,行往男方家。以前都是打着手电筒,不行去男方家的。很多时候都是要走几个小时才到的。同时,到女方家吃喜酒的宾客(在订婚时到场的),全部往男方家去吃“撵脚酒”,叫做“正客”,男方家另外的散客叫“副客”。新娘接至男家门前,男家必烧旺火一堆,象征吉样兴旺,然后新娘按择定的吉时吉刻进屋。进屋时,男方全家人要躲避在一处高地方,意为以后新娘不会压制全家人。新娘进屋以后,要接过男方中年妇女交给的炊具,以示从此成家理事。然后,坐在火塘右侧置有“符纸”的凳子上至通宵。送亲的队伍是有两批的,一批是跟着新娘子在天威凉之前出发的。这些人一般都是年轻人,另一批是大人和小孩子。而且在送亲的队伍中是不能有女方的父亲到场的。在进入男方家后,男方家人们就开始端茶送水,为送亲的人打水洗漱,早饭也就直接在男方家吃。第二批送亲的人一般会在中俄唔的时候赶到,只要第二批送亲的人没到,就不能开席。这是对娘家人的尊重。下午,宾客前来贺喜,男方摆宴款待,特别对“正客”必须热情款待(为此我们那有句话是这样讲的“不能当官就当正客”)。晚上,新郎与新娘家请的“巴讲珊”(苗语,意为歌师)开场对歌,宾客以此为乐,通宵达旦。第二天上午,举行吃酒仪式,主客双方各由一名老人互敬贺词和祝酒词,祝贺夫妻恩爱合好,百头偕老,诸事顺遂,并唱歌欢庆,讲结亲古老话,互赠礼品。婚庆期间,男方亲族合伙请客吃饭,俗称“排家饭”。都是几家人组成一队请三餐中的一餐,亲族们轮流来。
在仪式中和三朝回门前,新婚夫妇不能同宿,新郎吃了合婚酒后仍然睡在旧房,新娘和来陪嫁的姐妹们睡在新房。因此,在湘西苗族这里的花烛之夜,妻不见夫。要到婚礼结束三天,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拜望父母回来,习称“三朝回门”,新婚夫妇才能同床共枕。其实苗族不是没有闹新房的习俗只是他们闹的不是新郎新娘,而是闹新娘和陪伴新娘而来的姐妹们。结婚当晚,村里村外的那女青年都要来 闹新房。不仅是来看新娘子长得漂不漂亮,还要看陪伴而来的姐妹们有没有中意的,好从中挑选出对象,进行对话对歌。但是,在种人多的场合,主要是说一些俏皮话,挑逗新娘和姐妹们发笑。有的还故意问一些风流话。如来问新娘怎样谈恋爱,怎样才能追到你的姐妹们,互赠什么信物,唱过哪些情歌。其实这也是一个青年男女们像是相恋的好时机。新娘一方来的男孩子都去和新郎这边的女孩子去约会,对歌。男方的男孩子就对准了新娘子这边的姐妹。其中的各种只有身临其镜才能体会。
(四)结婚年龄;如果按现在的婚姻法来说,苗族人们基本上都违背了如今的婚姻法。他们结婚的年龄都很小,一般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恋爱了,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就会结婚,晚一点的都在十八九岁。所以一般家里会有四代同堂的。苗族人民生活在大山深处,很少与外界接触,经济条件不好。父母们就认为让自己的孩子早早的成家,繁衍子孙,只有成了家才能真正的长大,承担责任。
(五)幼子为父母养老送终;在湘西苗族,父母是由最小的儿子或是儿子来养老和送终的。嫁出去的女儿和分了家的大儿子是不用过多的过问的。但是在碰到大问题的时候兄弟之间还是会在一起商量,分家没有使他们兄弟情谊破坏。
(六)离婚与再娶再嫁;在苗族,一般都是自由恋爱结婚的,离婚率不高。但也有些结婚后实在相处不下去了的,就提出要离婚。如实妻子提出离婚的,女方要换位男方缝两套衣服。若是男方提出的离婚,男方就要根据具体情况为女方提供一定数额的生活费。举行离婚仪式,双方当事人都必须在场,由寨老将一竹筒破两半,双方各执一半即算是离婚了。离婚很少,一般都能白头偕老。但若其中一方不幸死亡,一方即可再婚,不会受人非议。妻子死后,男子一半会娶一寡妇,称半路新娘。这样的婚礼时很简单的,双方吃顿饭就行了。如若去的是为嫁过的过娘则要经过说媒,订婚,结婚等流程。丈夫死去的妻子可以再婚,再婚的形式有三种:转房,改嫁,招婿上门。转房具有强制性,只有夫家没有合适的男子转房是才能改嫁。改嫁比较自由,只是不能带走夫家财产。与前夫生育的幼年子女可以带到后夫家养育。招婿上门只要前夫家族人同意就可。
二 新时代传统婚俗的变迁
新时代下的苗族婚俗基本上还沿用传统,但是在许多方面都有了一些变化。
(一)现在的婚姻许多时候不再是那么纯净,不再只是因为双方的爱慕之情结婚。有许多的人是考虑物质,考虑到自己家人的生活就违背自己的意愿而结婚。
(二)结婚年龄都往后推了,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十几岁都是孩子们读书的好时机。父母都会叮嘱自己的孩子要好好读书,有的人会继续到更高的学府深造。结婚的年龄自然就提高了。
(三)受到大城市和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影响。现在的婚期已不再是两宿一天了,而是简化为一宿就解决的,很多各种形式上的事情也就省略了。
(四)同姓不结婚这一习俗在慢慢的改变,很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苗族知识分子都知道只要在三代以外的都可以结婚。但是姨表不通婚还是一直恪守着。
(五)离婚率升高。受到经济的发展的影响,很多人追求他们所谓的先进式的婚姻。很多人就是因为太自由恋爱了,结婚不久就离婚的现象在湘西苗族这边很普遍。而且他们很多都是在没达到法定年龄就结婚的,生下的小孩自然是黑户口。这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的安定,人民的幸福生活。
三 如何让传统苗族婚俗流传下去
时代在改变,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如何使传统的民族文化很好的保留下来是一个难题。不去重视民族文化是因为一些人没有认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是对自己的民族不够了解。有些人甚至会认为这是腐朽的文化。要想真正的将优秀的民族文化保留下来,就要从思想上入手。如:向他们宣传更多的民族知识,让他们深深的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了解祖先们创造文化的辛苦。同时让他们明白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丰富的文化就是由各个民族优秀文化组成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基,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活力源泉,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因素。因此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必须尊重这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这个民族的文化。做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少数民族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加强民族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增加中华文化的活力,促进中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社会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让他们意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所以苗族的传统文化对身流苗族血液的人特别重要,湘西苗族婚俗是否能继续流传下去,对这个少数民族来说很重要。
参考文献:《苗族婚姻家庭》——隆名骥
《苗族文化史》——熊玉有
第四篇: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
农村音乐教育现状
一 农村音乐师资队伍严重不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保证。目前农村中小学中专职音乐教师寥寥无几,大多音乐课都由语文、数学或其它学科老师兼代,大大降低了音乐课的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改革下的音乐教育教学,要求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及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而农村非专职音乐教师本身就不具备以上素养,于是,音乐课说变成了流行歌曲的殿堂,教室里、操场上到处是流行歌曲。乍看起来,好像提高了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潜能.二
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认识不到位
客观的讲农村中小学教育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广大的农村人们的观念还没有完全得到转变。人们还是把学生文化课的好坏作为评判学生成绩和学校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是除了学习文化课还是学习文化课。这样就使音乐教育在农村中小学中形成了恶性循环。国家教育部早就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地方各级政府对素质教育并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在政府部门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成绩进行考评的时候,也是把学校的升学率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这就迫使学校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手段———音乐教育放在了教育的最底层,而不被农村教育机构所重视。音乐课教学在学校工作中不能被公平的对待、音乐教师的地位在学校里较其它教师在着待遇上的极大差异。在农村的中小学中无论音乐教师干得怎样出色,但在奖金以及评优评先上和文化课教师相比都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音乐教师只能中途改行去上文化课,这使得原本就紧缺的音乐师资更是雪上加霜。诸如以上的种种现象表明在教育工作中确实存在着对音乐课教学重视不够、在评优选先、职称评聘时对音乐课教师不够公平的事实,从而严重伤害了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工作质量。
另外,很多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徙有虚名。由于中考、会考中没有对音乐学科的考查,导致了从领导到教师以至学生对音乐课的轻视。音乐课改上语文、数学、政治、英语等课的现象在农村中小学中屡见不鲜。这使得学生在整个中小学阶段几乎与音乐断绝了关系,这对无数渴望美、向往美的少年儿童来上不能不说是种悲哀。
三
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
农村长期以来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并且发展相对缓慢,在财政收支方面比较困难,尤其是在我们西部地区的农村更是困难。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就显得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也就没有更多的财力去添置音乐教学设施了。更不要说引进优秀的专业音乐教师,就算是引进来也没有什么用。有的学校连一架普通的风琴都没有就更谈不上钢琴、电子琴、音响、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一些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的教学中,最多也不过是在公开课或赛课等时候用一下,其它时间也就像博物馆用来展览的文物一样。《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就提到: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要重视音乐实践;要鼓励学生的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等。但是没有音乐的教学设施要想达到《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基本的理念,要想达到高质量的开展音乐活动岂不就成了一纸空谈了。
我国的著名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因此社会各界都应该对音乐教育要有新的认识;各级领导应该多关心基础教育,建立一套综合的评价体系。“我们的宇宙航行将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归根结底取决于音乐在我们的学校中占有怎样的地位”这是一位从事宇航研究的俄罗斯学者曾说过的一句话。当代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也曾引用它说明音乐教育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性。
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美育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中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则又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关于美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古今中外早有先见:孔子的“六艺”“乐”居第二位;法国大文豪雨果认为开启人类心灵的三把钥匙,音乐就是其中之一。
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及措施:
(一)扩大专业教师队伍
扩大师范类院校中音乐专业学生的招生数。通过降低学费、增加义教项目、减免农村贫困专业考生的学费、书费等措施,提高农村专业音乐考生的入学率,经过专业院校的培养、培训,使之成为业务精,素质高的骨干音乐教师并补充到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之中。对现有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在新课改的冲击下,全国上下掀起了教师继续教育、学历培训等热潮。在各级各类培训中,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双休日,寒暑假、节假日举办专业学习班、辅导班,加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评,使之逐步转化为专业教师,从而提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转变观念,重视音乐课教学。
新课程改革正在大踏步前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及学生要改变以往的音乐是副科、是调味品的观念。在对音乐课教学和音乐教师进行评价时,也要改变以往的模式:要结合本校实际,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要结合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态度、业务素质、教学办法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要给音乐教师一个充分发挥的舞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加大基础设备投资,努力改善音乐课教学条件。
面对这种状况,学校应该首先配备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简单的音响设备和音响资料;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在教师评优评先活动中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提高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面对农村专业音乐教师不足的情况,学校应该用优厚的待遇引进专业的音乐教师,如果经济有困难的地区和学校也可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农村实施《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关键就在于师资,只要有掌握音乐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并具有较好综合素质的音乐教师,加上必要的音乐教学设施就能完成《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达到美育的目的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对现有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学校可动员教师及学生提供自己的音乐器材,如手风琴、电子琴等常用乐器、教学挂图、教学光盘等教学用具。与学生一起动手自制一些道具、教学挂图等,填补音乐课教具的不足并对其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让任课教师感受到对其工作的认可和信任。看到学校的办学前景。增强教师积极性,提高办学条件。
总之,音乐教育也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时刻与人和人的生活紧密联系着。它以人的生存意识为中心,反映人的本质,展示人的心态,塑造着人的灵魂。因此,全社会都应重视音乐教育,尊重音乐教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音乐教师更应受到重视。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的投入,设备的投入,使之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
第五篇: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大安市大岗子镇中学 副校长:张跃东荆海英
【摘要】柏拉图说过:“音乐教育除了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还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音乐教育是通过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等富于情感的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的美学教育,它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创造力的培养,情操的养成等都有独特作用。然而由于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有关人员对音乐教育的忽视,农村音乐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本文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提出了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以与同仁商榷。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和谐社会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音乐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它以音响作为表现手段,作用于人的心灵,提高人们的 思想道德修养, 触动人们的思想感情,引发人们的想象与联想,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给人以多方面的影响和熏陶。音乐在提高人们素质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而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想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教学思想观念落后。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
根本上转变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音乐教师素质低。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我从教十几年,我校没有一位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只能靠有这方面爱好的教师担任,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有的学校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音乐教材内容偏深。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2、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改变当前农村中小学的音乐
教育状况,首先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把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全校师生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证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因地制宜,改革音乐教材。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程标准,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拥有
生活气息的优秀民间音乐艺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还应适当舍弃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发现音乐
让音乐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即把音乐教学与现实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让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音乐知识带到生活中去,以点缀生活、表现生活,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将生活中美好的素材由音乐形式展示出来。社会生活中伴随了大量的音乐现象,如礼仪音乐:庆典、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舞蹈、健身、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赏、体会、学习这些生活中音乐的风格特点,来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情感,从而让音乐伴随自己的人生,提高生活的质量。
教学的设计开放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开放性教学,是在教学方法、空间、评价等方面的开放,立足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立足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使用权每位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和发展者。《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音乐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愉快的音乐气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愉快轻松的学习中获得知识。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它能把师生间的距离拉得更近,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既有利于增强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设计可遵循以下原则:
1、开放性原则:所谓开放,即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的开放。在音乐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主动学习,获取终身学习的能力。
2、趣味性原则:人对某个对象感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力求认识它,了解它。学习最好的动机莫过于学生对学科本身所产生的兴趣。因此要以激发学生学习、钻研的兴趣为着眼点,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音乐课堂其乐融融,积极地投身到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活动的参与中去,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预期效果。
3、实践性原则:在音乐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听、唱、弹、跳、演等实践,享受音乐的美,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4、创新性原则:创新是开放性音乐教学的灵魂,学生在参与活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用发散思维进行创造性学习,获得新发现,获取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发展农村教育的伟大进程中,音乐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重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积极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农村音乐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重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此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积极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为培养21世纪的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 考 文 献
[1] 朱名燕,彭志修.音乐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