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究

时间:2019-05-12 23:58: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究》。

第一篇: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究

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究 陆永华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师自身积极的投入与研究,在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教师现场学习力的培养、符合物理教师的PCK构建,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科学的高效实现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关键词: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现场学习力

PCK 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表现为一种隐性增长与累积沉淀,它是教师不断感知专业生活、体验专业实践、内化专业价值、获得专业技能、逐步认同自身从事的专业活动并积极投入的过程。在专业发展多轨道并进的过程中,多数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徘徊于发展“高原期”,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职业倦怠感。如何在传统的物理教师专业发展上突破“高原期”,并科学有效的实现专业的快速发展,值得深思和探究。

一、现场学习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欲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此水”不是固步自封的“死水”,而是“活水”。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活水”源于自身的“充电学习”,教师自主“充电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非正式学习,即教师自发进行的、非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自下而上的自主学习活动。非正式学习拓展了教师终身学习的内涵,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把学习从有限的课堂延伸到无限的生活之中,这是最符合教师职业特性的学习方式。[1]针对非正式学习的特点,教师需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现场学习力,即教师要有在各种教学实践现场中学习的能力,而良好的现场学习力表现为具有“钉子”般的“专注力”和“钩子”般的“捕捉力”以及“珠子”般的转化力。[2] 促进教师现场学习力发展的常见“学习现场”有:(1)教师每天的教学现场,如课堂观察、学生指导等;(2)同行教师的教学现场,如江苏省举办的“用物理学的思想启迪学生的智慧”名师课堂观摩活动,市、区教研室组织的公开课、研讨观摩课等活动;(3)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日常教研活动现场:如主题沙龙、课例研讨等;(4)各种培训、讲座现场:如学术报告、专家讲座等;(5)网络论坛、网络教研群等:如“基于物理课程标准的教学研讨”“物理测量与评价”“物理竞赛”等网络主题论坛,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论坛》杂志创建的教师网络研修群,给广大一线教师创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的平台。

针对上述不同的学习现场,教师需要具备的、良好的现场学习力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能够提高课堂研究含金量,提升现场研究的深度;能够积极投身教研活动,强化教师现场学习的力度;能够善于吸收培训和讲座的“精华元素”,积聚现场反思的厚度;能够挖掘各种现场的“学习资源”,拓展现场学习的广度;能够对这些现场学习的“成果”进行辨证式思考,筛选并吸纳学习现场中的有用资源,使其有效转化为专业成长所需的宝贵财富。

二、基于PCK的修炼: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范式 针对高中169位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表明,物理教师专业知识状况不均衡,倾向于物理专业学科本位知识,这将不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3]美国Shulman教授提出,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下文简称PCK)是指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所教学科内容和教育学原理等有机融合的、益于有效教学的“特殊合金知识”。后来,国外学者Grossman、Cochran和Magnusson等人对PCK提出了不同内容划分的观点,并进行了补充和修正。综合以上学者的PCK研究成果,并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及我国物理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将物理教师的PCK分为四个基本构成:物理课程知识、关于学生物理学习的知识、物理教学策略知识、物理学习评价知识。

(一)物理课程知识

物理课程知识是从物理学科知识中挑选出来的,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的接受水平而构建起来的一套体系化的知识。[4]物理课程知识是PCK结构的首要核心成分。教师的物理课程知识主要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三个层面。本体性知识是物理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物理学知识,条件性知识是物理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是物理教师在面临实际的课程实施和开发过程中所获得的实践性智慧。[5] 研究表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几乎不存在统计学上的相关性,并非部分教师所认为的本体性知识越多,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越好。譬如,目前高中物理教师的学历状况以大学本科和研究生为主,但从理论和实践上看,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虽然本体性知识掌握程度较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高,但前者在教学业务水平方面并不比后者突出。物理教材内容知识对教师本体性知识的要求是有限的,但对教师理解物理内容知识的深刻性有着较高的要求。由于教材蕴含着物理教学知识的合理表征和教育学形态的分析与讲解,研磨教材对物理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层次至关重要。教师基于科学理解的“吃透教材”才能有效实现物理内容知识向学生学习角度的转化。[6]相对而言,条件性知识是目前很多物理教师不太重视且普遍缺乏的,平时获得的途径主要是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讲座等,由于自身的条件性知识不足,导致听讲座的普遍感觉是枯燥无味,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结合物理学科的讲座,甚至有抵触情绪,认为这是纸张谈兵,教学实战效果欠佳。教师易于接受的还是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大部分属于“默会知识”,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能通过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表达的知识。通过教师亲身教学体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反思和训练,把初级形态的教学经验升华为高级形态的实践性知识。

教学是一个交互的过程,三者之间紧密相连,本体性知识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条件性知识对本体性知识的教学具有理论性支撑作用,实践性知识对本体性知识的教学具有实践性指导作用。

(二)关于学生物理学习的知识

关于学生物理学习的知识是PCK的重要基础和来源,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时的准备条件、学习心理、认知发展和学习策略等。PCK的核心内涵在于将学科知识转化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形式,实现有效转化的关键在于“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例,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高中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但对于相当部分学生而言,仍未达到这一水平,或是在某些领域才能达到这一水平,因此,在遇到比如电场强度等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时,部分学生显得束手无策,而部分学生则能迅速的理解此类抽象概念。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其原有认知结构便不同,从而导致学生物理学习的认知结构差异较大。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进行切入以实现有效教学。例如,教师针对物理概念教学时,应以学生的物理概念内涵和外延模糊形成的认知障碍为教学起点。又如,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或讲解习题时,应基于学生的学情,进行“心理换位思考”,并“还原(暴露教师的思维过程)稚化(回归学生的认知起点)自身思维”,避免将自己的思维过程过分提纯、过度包装,导致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启迪学生的思维。另外,除了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差异,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认知发展的快慢差异也需关注。

(三)物理教学策略知识

教学策略知识主要是指教学目标意识、教学策略认知、教学价值取向、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等知识。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策略的认知,对于物理教师而言,重点是物理教学策略的认知和有效运用。物理教学策略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把物理知识从理性的学术形态转变为便于教授知识的教学形态和易于学生理解的表达方式,而对物理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的系统决策活动。物理教学策略的运用是以物理学科特征和学生学习策略为基础的动态过程,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其构建和使用需要经历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以及对教学活动的调节和监控过程。教师一般需要掌握物理有关概念、规律、方法、实验等的教学策略。例如,常见的物理概念教学策略之一是基于学生错误前概念的概念转变教学策略,其一般实施过程中包含测查学生前概念、引发学生认知冲突、鼓励认知顺应、矫正错误概念等具体教学方法;[7]基于学生已有物理科学概念的类比教学策略,如库仑力类比万有引力、电场力类比重力等具体教学方法。

(四)物理学习评价知识

物理学习评价是评估学生物理学业成就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了解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与标准、评价过程、评价方法等,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对于物理教师而言,需要掌握常见的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知识,这不仅有助于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确定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和能力发展的状况等;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有效监控自身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果,使教师所认识和探讨的教学理论从经验性提升到科学性。

从当前我国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物理教师对物理学习评价知识了解甚少,且由于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仍然主要依据考试成绩,对学生的评价“唯分数论”。针对教学中最常见学习评价方式之一的考试,部分教师没有相关科学命题和编制试卷的知识,仍将命题和编制试卷两个不同概念混为一谈。形象地说,命题是精雕细琢一枚棋子,编制试卷是运筹帷幄一盘棋。在命题与编制试卷过程中,常见的现象是随意性较强,对现成的试题实行“拿来主义”,试卷是“东拼西凑”的试题“大杂烩”,很难符合学情。其次,多数教师并不关注命题与编制测试卷的效度和信度等问题,主要依靠自己的直观感觉或教学经验来进行。事实上,影响测试卷信度的因素有很多,如考虑试卷的长度、分数分布、试题难度、评分者、命题过程、测验实施过程、考生本身等,教师仅凭直观感觉或教学经验是不能科学地编制测试卷的。一般原创命题较难,教师可考虑从改编试题做起,例如通过改变现成优秀物理试题内容的结构形式(变形、增加或减少物理器材等)、改变研究对象的物理环境(研究对象周围的物体或场)、改变提问或题给物理量(增加或减少物理量、限定物理量的数值范围等)等。对于编制测试卷,物理教师可参考有关科学编制测试卷的流程,即确定测验的目的、制定命题计划、拟定试题形式、编制试题、集合成测验试卷、试做、编制标准答案和规定评分标准等。[8]流程虽看似繁杂,实则科学的反馈效果能对物理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已有的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物理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亟待提升,多数物理教师的教研水平仍停留在低层次,致使他们无法实现由感性层面深入到理性层面、由随机零散的“碎片化”的经验层面上升为具有前瞻性的自成体系的个人教学实践理论。如对苏、粤、鲁、闽等省份的初高中765名物理教师进行调查后得出的实践悖论:多数物理教师认为“教学与教学研究相冲突”[9],这表明物理教师对“教学研究”“教学与教学研究之间的关系”缺乏清晰化的理解,仍停留在应付职称的“泡沫研究”、给学校“装门面、镶金边”的认识层面。

物理教师在教学研究的初期阶段,不仅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教学业务水平亟待提高,而且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处理复杂的教学问题,由此,他们体会到的是教学与教学研究的“违和感”。随着教学经验的逐步积累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物理教师能更多地体会到教学与教学研究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10]实际上,物理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并不随教龄和经验的增加、职称的提高而得到相应的提升,因此,他们需通过践行“专业阅读+实践反思+感悟写作”的螺旋式提升过程,以走出教学研究的“低效困境”,突破教学研究水平提升的“瓶颈”限制。第一,专业阅读夯实教研基础。物理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丰厚的知识积累。知识积累的厚度与深度,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宽度与广度,而专业阅读是教师较为迅速地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教学任务重、压力大等原因,静心读书已成为很多物理教师的奢侈行为。鉴于阅读与教师外界环境的冲突,可采取较为高效的“链接式专业阅读”,即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链接”相关专业资料及参考文献等,通过阅读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惑点”。在这些专业资料及参考文献中,物理学科专业杂志是“专业阅读”的关注重点之一,对杂志中的文章可进行选择性的精读,在部分文章精读之余,采用浏览方式力求了解中学物理教研发展动态。

第二,教学反思内化实践经验。“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在教师专业发展初期,由于自身个人化教学实践知识功底不深,其教学呈现粗放型状态,教师的教学反思主要源于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和教学兴趣点,属于不具有问题性的一般性感知,故反思多是点状的、零散的、浅层次的。教师通过反思教学实践中的散在问题,与教学理论进行印证与磨合,重构教学实践与理论之间的适恰平衡,同时调节自身教学行为,使教学反思由散状层面上升到系统思维的高度。当外在教学理论被教师理解和内化,结合教学实践转化为“自我的概念”时,便逐渐内化形成了教师的个人化教学实践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实践操作体系和教学风格,并逐步向哲学思考靠拢:什么是物理?(本体论问题)为何教物理?(价值论问题)怎样教物理?(方法论问题)[11],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育哲学。第三,感悟写作显化教研思想。“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教研写作是专业阅读的延续,是使教师个人实践知识与缄默知识显性化、教学实践操作上升到个人化教学实践理论的重要路径。教师可以从对物理教学行为客观描述的“教学日志”“教学叙事”等作为起始练笔,并逐步尝试做出理性的分析与评价,撰写诸如“教学案例研究”、“课例点评”、“教学课后反思”等,在教学实践中逐渐积累并提炼理性观点及相关教学成熟思想,物化成形为“教学论文”或实践持续性研究的具有独到观点体系的“教学论著”。“灵魂之深处,自掘才可能”,物理教师应自主更新“目标驱动程序”,在专业发展中过程中不被外部力量裹挟,使自身专业发展回归教师本位,在专业发展道路上充满正能量,走得更快、更远、更好!参考文献

[1]杨晓平,刘义兵.论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的建设[J].教师教育研究,2013(7):7-12.[2]李政涛.现场学习力: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J].人民教育,2012(21):49-50.[3]侯恕.高中物理教师专业知识现状调查与分析[J].物理教学,2014(7):24-27.[4]金志远.课程知识选择:内涵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l(1):10-13.[5]孙海滨,刘婷婷,李峰.物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结构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1):46-48.[6]张怀明.初中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个案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4(1):32-37.[7]梁旭著.认知物理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78-80.[8]李新乡,张军朋著.物理教学论[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52-354.[9][10]王慧君.中学物理教师教学研究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3(8):88-94.[11]吴加澍.对物理教学的哲学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5(7):64-69.

第二篇: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

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教学研究

有幸参加连云港市青蓝课程的培训,聆听了专家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南师大的陆建隆教授对中学教师的发展提出了很多的建议,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分析,陆教授说教学研究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并且为教师的课题选择分析了现状、选择的原则和研究策略,对课题研究的环节还给予了很好的建议。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这样几点:

一、教师专业化素质有待提高,以本人为例,从教近二十年,在初中教了十二三年,近年来到高中任教,确实感觉到压力,整天做试卷,研究教材,还是觉得在教学中有很多问题不能独立解决,所以老师专业化素质提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

而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提高要从自身和学校两个方面来努力,一方面是学校要足够重视教师的成长,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加强教师培训资金的投入,并且创造机会让教师参加培训。另一方面是教师要有自主发展的愿望和动力,并且珍惜培训的机会,象这次的培训中,有好多老师在培训中睡觉、或者直接签了名就去逛街了等现象,这对自身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呢!

二、教学研究的机会要均等。在刚刚结束的市课题申报中,我们学校有八十多个老师申报了相关课题,可是结果只有五位通过初审,最终通过的只有一位,我想这样的比例是不是也对我们老师的积极性打击太大了呢!为了申报这次课题,学校专门举行了有关培训,并且多次对老师上报的课题进行修改,如此结果是太伤人心啊!

三、课题研究的出发点也是确定研究成果的一个方面,对于真正搞教学的研究,在教学中会不断的去校正、修改研究方向,更新研究方法,但是对于只是从取得证书,为了晋级等目的为出发点的研究,其实也就不谈成果了,更没有过程,所以这样的课题事实上也没有单方。

从事教学,就得注重研究,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在研究中总结方法,才能让教学为研究提供依据,研究为教学提供方法,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第三篇: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探究

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探究 ———以安徽临泉县为例

农业产业化是件带全局性、方向性大事。发展农业产业化,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扩大内需,开拓农产品市场至关重要,是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购买力,拉动消费的有效途径;要推进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必须要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加强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的综介素质,增强农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是保障农业基础地位的项重要措施。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拓展产业链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促进农业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变的止确选择[1杨荣萍;王利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农民致富之友2011年第10期]。

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战略意义及基本形式

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大多数专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农业产业化应当包含六个要素:一是生产的产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二是主要依托当地自然优势、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发展和生成农业产业,三是生产过程实行专业化分工;四是产业经营和发展要有一定规模:五是在生产环节采取农、工、商、产、供、销密切结合的方式;六是在经营管理上尽可能地采取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昌县为例,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2鲁楠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安徽繁。

1.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内涵

1.1.1以市场为导向。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农产品只有依据市场需求的动向,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才能生存和发展。

1.1.2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起着把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国内外大市场衔接起来的桥梁的作用,因此只有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越性才能发挥出来。

1.1.3以一大批农户组成的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为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形成小规模大群体式的农产品商品基地,实行种植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商品化、经营集约化,才能为“龙头”企业提供大批量、高质量的农产品

1.1.4形成农工商有机的产业链。即将农业生产部门、农产品加工部门和产

品销售部门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农民生产的农产品由工商部门实行保护价收购,同时,也使农产品加工和经销部门有可靠的货源。

1.1.5农业产业化经营产业链中的各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一定程度的利益共同体。这里主要指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必须形成一定程度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这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之间的凝聚之所在,也是农民获得利润返还、提高比较效益的利益机制。

1.2、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意义

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2.1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需要。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同时,中央强调要“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农业产业化是解决“ 三农”问题的出路之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1.2.2是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需要实践证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强大动力。龙头企业与农户个体相比,具有强大的开拓市场能力,是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骨干力量。农业产业化经营依靠龙头企业带领广大农户闯市场,使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有效地降低了市场风险,减少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利于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联结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按照国际规则,把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全面引入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创出自己的品牌

1.2.3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农业产业化水平还很低,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1.2.4是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乎段。目前我国整体产业化水平低,绝大多数地方还是以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为主,农业生产自 2

求平衡,还摆脱不了“ 大而全”“、小而全”的羁绊。这种超小规模经营容易造成农业吸纳新技术的边际成本高,使一般农户通过采用新技术、发展高产优质农业以实现增加收益的动力不足,也使先进的农业机械和农业科学技术难于推广使用。而实行产业化有利于解决这种小规模经营与采用先进科技的矛盾,形成一种新型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体系,不仅适应了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也必将对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过渡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可以改变原有分散的、细小的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把千家万户的农民联合起来,形成信息、技术共享,生产、加工、销售等配套服务的规模化生产,从而较好地实现对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推动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3发展安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思考张涛,凌丽华。农村展望 2005.11]。

1.3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形式

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容、组织结构和利益关系的不同,可以将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划分为很多种。

1.3.1公司+基地+农户。这种“龙头”企业带动型式以公司和集团为主导,以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为“龙头”,重点围绕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实行有机的联合,进行一体化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在实际运行中,公司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农户,进行专业协作。这种形式在种植业、养殖业特别是外向型创汇农业中最为流行。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由公司强化农业资源开发,增加产出,并使其增值,统一组织运销,尤其适合在市场风险大、技术水平高、分工细、专业程度高的类型中运用。这种类型对公司各方面要求较高,它应以充足的资金为基础,以先进技术为先导,具有高效率的管理能力,从而达到产品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

1.3.2专业市场+基地+农户。这是一种市场带动型产业经营模式。它是指有一个专业批发市场与几个基地收购市场组成的市场群体,其中区域性专业性批发市场应具有较为完备的软硬件服务设施与措施,并且具有较大的带动性,带动周围大批农民从事农产品生产与中介贩卖活动,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几个基地收购市场,使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不仅成为基地农产品集散中心,而且成为本省乃至全国范围的农产品集散地。

1.3.3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这是一种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产业经营模式。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面对社会大市场,为发展商品经济而自愿或在政府引导下组织起来的。专业经济组织是以协会为依托,创办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运销企业,组织农民进入大市场。合作组织负责组织、生产、引进良种、技术指导与收购产品,进行加工或销售等活动;农户按照合作组织的要求进行生产与出售农产品。

这种模式应该会成长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模式,它可以有效地调动与实现成员之间的合作权益,合理分享市场交易权益,合理分享市场交易利益,比其他模式更为直接,更为农民所信赖。

1.3.4主导产业+基地+农户。这是一种主导产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这种模式是不同地区,利用当地资源,从发展特色产业与产品入手,多种经营起步,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逐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产品档次,组织产业群、产业链,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与拳头产品。这种模式,特别适合那些经济不发达,但有资源优势的地区。

1.3.5开发集团+基地+农户。这是一种综合开发集团带动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这种模式是指一些企业集团根据市场的需要,发展某种支柱产业项目,并转包给农户,通过订立合同,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加工销售等。开发集团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种模式可以规避农户单独生产的经营弊端,诸如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技术水平跟不上等。

2.实证部分:安徽省临泉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探究

2.1 临泉县农业产业化现状

临泉县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情况。临泉县地处安徽省的西北边陲。全县总面积1818平方千米,占安徽省总面积的1.4%,耕地173.7万亩。土地资源 县境内地势平坦、开阔,地域属淮北平原、淮河流域,西北高东南低,海拔40米至38米。土壤多为砂姜黑土,土质稳定,酸碱适度,保肥力强。

临泉是全国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红芋、大豆、芝麻、玉米、棉花、花生、蔬菜、药材、水稻等,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全县已建成生姜、大葱、瓜果、食用菌、中药材、三粉、芝麻、生猪、山羊、黄牛等各具特

色、初具规模的十大农业优质种养业基地,初步形成了脱水蔬菜、肉食冷冻、三粉加工、粮油加工四大产业链条。临泉为安徽省第一养羊大县和阜阳市第一养牛大县。牛庄乡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安徽省中药材生产基地”,其穿心莲的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内脂含量高达5.15%,居全国同类产品之冠。

临泉县农业产业化现状主要有: 2.1.1明确产业发展重点 2.1.2强化政策措施引导 2.1.3突出特色规模经济 2.1.4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2.1.5推进土地有序流转 2.1.6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2.1.7扶持合作经济组织。2.临泉县农业产业化面临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临泉县农业产业化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和自身不足。主要有: 2.1运行机制不健全。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够活跃,农民组织化程度仍然偏低;尚未形成完善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运行机制,市场条件不成熟、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农业产业化法律条款不完善等问题。

2.2企业融资困难。农业发展银行对贷款对象和贷款规模有比较严格的限制条件,部分县级龙头企业和从事畜禽养殖加工的龙头企业难以得到贷款支持;全县信贷担保机构数量偏少,且面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担保业务非常有限,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部分龙头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

2.3农业人力资源的匮乏。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根据土地面积、地理位置等因素,按规定比例配备农技人员;二是老同志不断退休离岗,补充人员受编制的限制,农业院校的毕业生进入不到农业系统工作;三是由于多次乡镇机构改革,致使下派的农技人员流失到乡镇部门工作;四是目前的农技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40岁以下的寥寥无几,造成青黄不接,人才断档;五是由于受经费等条件制约,农技人员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很少,知识更新与技术进步不能同步。

2.4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仍需加强。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品牌化、工业化程

度还不高,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执行、完善还存在薄弱环节,农产品的整体档次和市场竞争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5龙头企业带动和辐射不强。各地有了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但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发展规模不大、精深加工层次较低、加工水平和技术装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管理水平较低,产业集中度不高、关联度低,农村二次产业发展缓慢,难以参与国内国际竞争。

3、农业发展对策

3.1健全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

3.1.1首先是市场条件。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和农产品销售市场,培育农民自己的或是代表农民利益的市场中介组织;同时加强对市场通讯、交通、邮电、金融、信息等方面配套建设,使之成为运行成本低、效率高、统一的触角延伸到农村每个角落的大市场。

3.1.2是行政管理体制条件。要在较大范围内实现贸工农、产加销、种养加、农科教一体化经营,必须改革现有的条块分割、产加销脱节的管理体制,打破区域界限、所有制界限、行业界限,坚决实行政企分开,促进多种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使农工商由原来的对立走向合作,走向联合。

3.1.3最后是法律条件。农业产业化要健康发展,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政府法规作保证。在保障农业效益方面,要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规范大中型工商企业的行为,防止工商企业片面追求利润而发生损害生态环境的现象,国家应出台严格的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法规,以避免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环境破坏问题。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建立农产自己的专业合作组织,为了鼓励和规范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需要加快农业合作组织的立法工作。3.2拓宽融资渠道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逐步升级,农业也将逐步转化成为技术密集与资本密集型产业,这意味着农业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支持,从而化解农业产业化的资金“瓶颈”制约,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资金保障。健全农业多元化投资体系,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合理规定财政支农支出增长比例,确保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并通过专项资金、农业发展基金、贴息贷款等方式,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发展。要引导工商企业、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农业,工商企业 6

和外资企业进入农业,不仅可以缓解农业资金的问题,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其营销网络、企业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来提高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和科技含量,充当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必须重视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企业信誉度高的龙头企业,适当简化贷款手续,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个体私营投资。培育农业资本市场,大力发展上市公司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扩大农业上市公司规模,通过资本营运的方式增加投入。各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积极发挥职能优势,主动与农业部门沟通,加强信贷管理,做好信贷调查、发放和收回工作,对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优势产业,在授信额度和贷款利率上予以适当优惠,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政府和农业组织应大力宣传信誉美 德,确立讲信用、重诚信的理念,建立农户信用等级和生产经营情况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小额信贷的发放。

3.3注重人才培养。注重培育和鼓励农业人才脱颖而出,培养具有市场意识强、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人才与技术人才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完善人才流动机制,积极推进企业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化,让优秀人才流向农业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农业产业化总是伴随着科技进步,而农业科技进步的实践最终是依靠农民完成的,只有通过农民的实践,各种农业科技成果才能转变为生产力,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实现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需要大量懂得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各级各类的农业专门人才,推动农业产业由低效益向着高效益产业转变,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加强农民职业教育迫在眉睫,政府应对农民职业培训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以社会办学为辅的职业培训体系,使农村从业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推广培训。农民职业教育应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起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使其具备能适应多个职业岗位的知识与能力,形成规模化经营、区域化布局,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村技术人才的需求彭岩猛,2012.6 中国对外贸易]

[4推进农业产业化对策。

3.4大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农业项目资金,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推进品牌创建工程。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积极组织企业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省级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出口名牌产品,以及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国家地理标志,做大做强做响“生态品牌”、“原产地品牌”等特色品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关系到我国农业是否能够得到更快的进步、关系到农村是否能够合理发展、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是否能够提高,所以必须处理好众多关系,从农民的实际情况入手,切实为农民办实事,真正解决农业问题,是农村得到快速发展。

3.5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培育。继续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加强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载体建设,构建项目集聚平台,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着眼于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发挥农业产业化“酵母工程”作用,以食品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等为重点,加快农业产业集聚。继续加大农业招商力度,采取更加灵活、优惠的政策,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农业项目,推动县内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联合、兼并、重组步伐,不断提升龙头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

第四篇:物理专业教师发展论坛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师的自我发展

华池一中赵斐平

2011.6

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由于教育和专业环境的不断变化,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和个性多样化的学生,以“学会教学”为特征的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已成为必然。

学校青蓝工程的实施,为我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的自身专业能力得到发展,并通过导师指导、自我反思、自主实践等形式,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实现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1、从一名“老师”做起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这八个字的师大校训,使我在四年前就明白做一名老师所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要素。毕业之后我自认为我已经具备一名合格老师的各方面的素质,然而走上讲台之后我才发现,做一名老师我要走的路还很长,我必须很快完成从大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我要从一名老师做起,记得在上第一节课是我备的课只讲了十五分钟就结束了,学生无事可干,在之后的课堂上我尽力使“内容充实”,每节课都足足上了有四十分钟,我累学生也很累,我迷茫了:这个课到底要怎么上?就在这时,学校启动了第二轮“青蓝工程”,“青蓝工程”为我们青年教师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平台,但由于青蓝工程的要求很多:要频繁听课,要进行素质能力测试,要评定级别,起初我是怀着抵触的情绪参加了“青蓝工程”。记得在参加签订青蓝工程师徒结队协议会议后回来的路上,王老师对我说:“小赵啊我做事比较直接,既然学校安排我指导你的教学工作,我们就严格按照青蓝工程实施要求踏踏实实去做,按时按计划听评课”。一年了导师事必躬亲,言出必行!在听第一节课的时候导师提出:“你的课容量太大,知识层次不明晰,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不自然,另外讲课要脱稿”,在之后的备课中我按照导师的要求先向导师说课再写教案,争取每节课都做到精讲,一堂课里知识点的衔接水到渠成。记得导师在听完“摩擦力”这节课在去餐厅吃饭的路上就对我说:“小赵,这节课你讲的很失败,你没有给学生交代清楚摩擦力的相对性,导致学生不会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当时我听着这番话心里确实不好受,但我仍然按照导师的指导在后面的课中给学生完善了这一漏洞,之后但凡考到摩擦力我的学生基本没出错的!终于我不再迷茫,学生也反映出听物理课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我这才感觉到上物理课不那么累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是例证!在这一年里导师总共听了我二十二节课,每节课都有指导意见和评论,说实话我觉得我的导师太认真,但就是这种认真的态度把我磨练的像一名老师了。

2、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专业能力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学校为了提高老师在新课标下的教学水平,一方面在理论上要求老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另一方面通过外出

学习考察提高老师的实际操作水平。作为学校确定的课改实验教师,三月份我参加了到庆阳四中的学习考察活动,在哪里我才第一次看到新课标下学生怎样学,老师怎样教,他们在课程实施上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的教学方式多样化。五月份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竞赛,虽然没有获奖,但在导师的指导下,我有勇气尝试着将新课标教学理念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作为青年教师要努力探索适合于自己教学模式,成为自己专业发展的主人。记得在一次教研组会上组长杨老师特意提到:“以前说作为一名老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要求老师要变成一个泉眼,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流,要有活水给学生。”

学习与交流是更新、补充知识、技巧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安排的备课组活动、为我们的专业发展提了供机会。在高一物理备课组内,我们坚持同伴互助,保持开放的态度,相互合作、交流,随时更新专业教育技能。并在相互学习中逐步修正自己教育和教学观,促进自身的整体专业发展。这一年里备课组内的老师对我的专业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王老师经常对我无法突破的知识点进行指导,徐老师的教学态度,孙老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都使我受益匪浅。

信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的物理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面对庞大的教学资源和新课程新教材所涵盖的教学内容,做一个学习型的新型教师,同时在教学中丰富和充实教材内

容,努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上学期在教研组的安排下,我利用多媒体给高一级的两个班做了名为“生活中的趣味物理”的报告,收效很好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做反思的实践者

物理教师要促进自身专业发展,首先要打破常规或习惯做法,学会在实践中反思。在 “做什么”和“为什么做”中获得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更好理解,利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使用、师生的互动、教研组内的相互听课、说课和研讨,评价自己长期积累所形成的教育教学经验,尽量在上完每一节课都写教学反思。在青蓝工程的实施中,导师在听完每一节课都会做出自己的评价,之后我会结合导师的评价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修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缺点,逐步走向专业成熟。

总之,先进的理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落实和发展,我们高中物理教师要更新观念,要转变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要勇于做物理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作为一名老师我才刚刚启程。

赵斐平

2011年6月26日

第五篇: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教师专业发展探究

梧州岑溪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莫炎坚

【摘 要】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结合岑溪市职业教育中心的具体情况,探究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旨在指导职业教育中心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内涵。

【关键词】县级职业教育中心 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B-0018-04

一、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岑溪市职业教育中心现有在校生6000人,专任教师265人,是该校职教攻坚三年以来的重大突破,学生人数暴涨,教师需求增加,但学校师资现状令人担忧,总体表现为以下四大方面。

(一)教师紧缺

目前,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教师缺口大,特别是专业教师缺口更大。现就岑溪市职业教育中心成立初期和职教攻坚三年(2008-2010年)到目前的数据作统计分析,具体情况见表1。

从表1看,随着职业教育中心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师生比系数上升,教师紧缺情况越来越严重。2010年7月教育部出台新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以下简称新设置标准)规定,中职学校的师生比是1∶20(原标准为1∶17),从2008年,中职扩招以来,师生比均高出新设置标准,说明职业教育中心教师紧缺的严重性。

从表2看,参照“专业教师数不低于本校专业教师总数的50%”的新设置标准,岑溪市职业教育中心专业教师数还不达标,而其中部分专业教师还是通过文化课教师的临时培训转型而来。专业教师紧缺也是职业教育中心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主要从职教中心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双师型”教师三方面进行分析。1.教师学历分布。岑溪市职业教育中心教师总人数265人,本科学历153人,占57%;专科94人,占35%;中专12人,占4%;高中6人占2%。按国家规定标准,中职教师学历要求达本科以上,特殊技能人才即有高级证书的教师至少要有专科以上学历。就上文看,岑溪市职业教育中心教师达标人数只占总人数的一半,专科学历占的比例还很大,而中专以下学历的还有18人(中专、高中),占6%,学历层次还相当低。2.职称分布情况。具体情况见表3。

根据新设置标准规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20%,而岑溪市职业教育中心此类教师的比例仅为3%;初级职称的占了大多数,达六成多,其中“双师型”教师28%,比规定标准30%略低。总体来看,岑溪市职业教育中心教师多为入行不久、素质不高的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极其大。

(三)教师来源较杂

职业教育中心教师由多类教师组成,如岑溪市职业教育中心有原职业技术学校的老教师,有从各乡镇抽调来的文化课教师,有新近几年从高校或理工学院毕业生中录用的新教师,有资源整合后来自其他职业培训机构的教师如原技工学校、农机学校教师等,还有来自企业的实习指导教师和兼职的行业精英、种养能手等。

(四)教师的观念、知识体系陈旧

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教师的观念知识体系陈旧。很多教师还保留原来的教学观念,没有真正认识到职业教育中心的办学模式和新时期的职业教育定位,教学思维、方式和技巧等都仍是老一套,他们在黑板上“种田”,在讲台里“养鸡”,照本宣科,不重实践。而且一大部分教师的知识体系还是老一套,如机电专业的一些老教师,现在还教黑白电视机的维修,而目前社会大多都是使用液晶电视了。

二、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一)打造教师专业发展的团队环境

1.培养教师的职业认同。所谓“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同是教师能否实现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学者研究发现,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教师本人的专业发展、对本职工作的认可和热爱的程度有关。职业教育中心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有以下两种途径。(1)设立“一心一德”师德论坛。所谓“一心”,是指教师要捧着一颗教育的心来,全心全意做一名教师,用心去经营好自己人生的这份专业,而不单是一种职业;而“一德”则是要求教师要秉承优良的职业道德,用为人师表的风范与人格待人处事,关爱学生。如在学校网站开设此论坛,健全稿件征集、发布、评比、奖励机制,将师德典型例子、职业教育动人故事上帖,教师网上讨论分享。(2)铸就中心的“攻坚精神”,让精神薪火相传。弘扬开拓进取、大胆改革的攻坚创业精神和不畏艰难、乐于奉献的攻坚克难精神,把“攻坚精神”写进学校发展史,作为中心教师手册里的卷首语、新教师入职培训必修课。2.强化团队意识。职业教育中心教师的来源渠道众多,有专职的教师、企业行业的技术精英,还有种养能手。从教师结构层次上看,有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青年志愿者,也有资深老教师、老师傅,还有一大部分岑溪市职业教育中心前身——市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其他培训机构合并过来的元老或退休返聘教师等。临时“拼凑”起来的教师队伍,从区域上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个整体,或者只能惯称为“同事”的集体,还不是一个团队。

教师之间,尤其是新、老教师之间,各不同行业不同部门教师之间的融合亟待改善,否则就会出现学校运作混乱或工作低效甚至内耗现象。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得从组建教师团队开始,其中的关键就是团队氛围和团队文化的营造。方法有三:(1)组建“职教家园”。开展“一个职教一个家”主题活动,组建职教家园。首先,统一旗帜,营造归属感。可通过设计校徽、统一校服,甚至可制作教师统一使用的雨伞、水杯等团队标志,定期组织活动,规范标志使用章程。其次,确立中心愿景、规划蓝图,统一教学理念、教师价值观和学生观。再次,建立“家”的观念。成立职工互助会(设立互助基金,职工自愿参加,每月扣1%的薪金筹集基金,由工会组建基金管理委员会),实施“教师关怀计划”(配置校园教师康乐设施,设教工俱乐部,实行新教师安家资助、教师分年龄实施不同级别的健康体检补助、教师生日配送蛋糕、教师家庭成员变故慰问金、直系子女升学奖励等)。(2)设立教师社团。以学校工会牵头,组建职工之家,大家园下设小家,如“机电职工小家”(机电专业)、“模具职工小家”(模具专业);还可设立各种教工业余团体,如羽毛球协会、钓鱼协会、书法协会、专业沙龙、学术沙龙或车友会等。

(3)举办拓展活动。拓展活动是快速增进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团队凝聚力的途径。职业教育中心目前的状况,教师来源的杂与广,适当时机开展有针对性的拓展活动或拓展游戏有很重要的意义。就岑溪市职业教育中心的课程安排情况来看,在每年的一月初,放寒假之前,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一次拓展活动。活动可借助本地的风景名胜区或学校的农业实习基地进行,今后条件成熟还可以成立中心自己的拓展基地。

3.观念更新。教师属于专业人员,就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职业行为规范,同时其也是一名知识分子,应该以追求知识为其个人的发展目标,而不是为追求物质生活利益而从事这一门职业。

目前流行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理念、模式,有新加坡“教学工厂”、“专能发展平台”、“经验积累与分享知识库”和“项目教学”等。

4.时间松绑。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教师少,课时多,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一般每星期都在23节以上(标准课时12节),是中心教师专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要有所突破,必须想方设法给教师的时间“松绑”。一是请兼职教师(已占一定比例)和教学辅导员(新加坡经验);二是进行课程设置改革,依托国家统一规划的中职教材,开发适合当地企业用工标准的校本教材,避免教师被教材牵着鼻子走的尴尬;三是灵活坐班时间、给教师学习、讨论或写教学反思腾出时间;四是实施市区见习计划或农业技术体验计划,把见习和体验纳入课程设置当中,作为实践的一部分,利用社会优秀技术和师傅资源给学生更真实的学习环境,学生参加“见习计划”和“体验计划”的同时给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由“引、本、牵、联”四个方面组成。1.引:引进人才、理念、模式等。“引”能保持学校教师队伍“常青”,只有源头活水来,才不会落后。引进理念、人才、技术、方法、模式。立足中心实际,根据学校发展需求,按目前中心发展规模,在校生人数达到6000人,按国家标准师生比1∶18计算,专任教师人数不少于332人,缺口68人。

缺额教师主要通过人才引进的方法解决,人才引进主要依靠高校毕业生吸收录用,以及企业或行业技能精英的招聘。教师招聘要严把“入口”关,通过入职考核把真正适合当教师,愿意从事教师职业并具备教师素质的人挑选进入教师队伍中。近年来,职业教育中心大批量招录大学毕业,尤其要把好教师选拔的第一道关口。

建立人才储备库,挖掘各行业技术精英,如酒店高管、农艺师、畜牧兽医师、种养能手等,备案在册,如有短期培训项目可聘为客座讲师。引进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方法。凡有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或下企业参加一线生产实践,回来后要上交一份参观学习或生产实践的心得体会,其中的内容要求就有一项是专门介绍本人学到的新理念、技术、模式和方法,由学校教师培训中心负责整理收集,形成一个知识库,供全体教师分享,如经论证可行的加以推广。

在引进教师方面要做好的后续工作是新入职教师的职前的培训。近几年来,新教师一般都在每年的六月份到校报到,学校可组织新教师在七月暑假结束前,先在学校感受职教生活一个月,然后依托高职师范院校,参加教育理论及教学方法等知识的学习,为期三个月,九月底回校,安排跟班实习,跟踪期一年,在第二年八月,组织新入职的专业教师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合格者签约聘用。

2.本: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指的是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争起组织,旨在满足每个教师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Evans(1993)对校本培训的界定有以下四个方面:以学校为基本单位,从学校实际出发,解决学校和教师面临的问题;以专家为引领,以本校教师为教学资源和教学对象的培训活动;学校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学校是培训的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是指导与合作关系;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紧密联系。结合岑溪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际,依据职业教师素质发展理论和马斯洛成长周期理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上附高校、下靠企业”的原则,主要从三个领域和四个层面着手开展校本培训。

(1)三个领域,即培训的三方面内容:一是职业道德,指师心师德、教师精神、职教精神方面;二是指专业知识,指各专业领域的学科知识,专业技能;三是教育教学技能,指班级管理、课堂组织、备课授课的技巧等。诸如众多职教工作者提到“教学、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校本研修或者“学术性、师范性、专业性”三合一的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会是我们今后发展的方向,但就目前来看,岑溪市职业教育中心还没达到这样的水准,只能立足现实,从眼前做起,紧扣“校本培训”中“以学校为基本单位,从学校实际出发,解决学校和教师面临的问题”这一要义,达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举两得的目的。(2)四个层面,是指从组织开展培训的范围与对象方面区分,有全校、专业部、学科小组和个人四个层面。

全校层面的主要集中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职教精神熏陶和行为作风规范或者全校性的教师专业技能大赛或教育教学技能竞赛等的培训上,主要可通过专家讲座、先进事迹分享会、校园网上论坛(“一心一德”论坛)、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活动(论文评比、“职教风范奖”)等形式进行;同时还要指导各专业部实施推进本专业部的教师培养计划。

专业部层面的主要集中在教育教学技能、专业性的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的培训。例如,专业部内文化课教师多是来自普通中学一线的骨干教师,他们都是师范院校“科班”出身,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对于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课教师,他们是最富有实战经验的导师,对专业课教师教学方法及班级管理方面的指导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专业教师也可以利用其专业的优势,与文化课教师共同分享专业的发展前景、技术发展动向、对口企业用工标准或者产品研发等信息。所以在专业组内开展不分“文、专”的示范课观摩、教学研讨、知识经验分享等活动,并且组织“文、专结对”、“传、帮、带”行动,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力的提升。

学科小组层面,相当于普教中的学科教研组,在职业学校来说可称之为专业模块小组,如机电专业中的“电子电路”、“电工基础”;模具专业中的“机械制图”等都属于各专业内的单元模块小组,即学科小组。学科小组是专业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沃土,小组一般由技术基础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老教师和掌握着新技术、新理念的年轻大学毕业生以及企业一线技师等人员组成。学科小组层面的校本培训重点放在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和项目研发上,促进“产教研”的有机结合。可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实施项目教学法,每一个学科小组就是一个项目小组,项目小组实行“产教研”捆帮发展模式,具体做法如下:产,指专业技术的产出,即教师能设置出适合市场用工标准的课程教材;教,就是教师能传授符合当前或今后企业用工标准的专业技能给学生,新加坡标准是“用明日的科技培养今天的人才”;研,指科研、研发,即教师能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困难,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三者是互为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学科小组“产教研”捆绑发展模式是一个促进职教中心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个人层面的校本培训,主要是在前面三个层面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自觉地提升个人的专业水平,主动参与到学校、专业部和学科小组的培训中来,在不同的培训平台上发挥自己特点,发表言论、见解。把自己融合到整个团队中来,并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注重个人师德的修炼,专业技术和教学技能的不断提升。如在论坛上写教学反思,发表文章,分享个人的教学心得等。

3.牵:牵线搭桥。牵线搭桥指的是为中心的每位教师创设一个专业发展的平台。职业教育中心的教师来源渠道繁多,层次不同,单纯依靠校本培训或者教师自身的努力只能是闭门造车,要让每一位教师得到专业发展的机会,关键在于学校能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找到发展的平台。学校的作用就在于牵线拾桥,遵循的原则是“创设平台,各尽其能、共同提高”,做法有:(1)设专题讲座。学校行政领导(校长、副校长)或外出学习进修教师,每学年内开出一到两个专题讲座,由学校教师培训中心协调统筹后,在每学期教师制订个人专业发展方案前向全校公布,供教师选择参加。

(2)组织外出考察。根据不同专业部建设重点,组织各专业组长、骨干教师到同类或更高层次院校参观学习,如2013年春季期,计算机专业重点工作是实训设备改造,可组织该专业部分人员到区内实训设备先进,教学水平高的学校考察学习。由学校或通过上级部门了解并联系到要考察的目标学校,双方沟通确定考察方案后,由该专业组织派教师前往,避免考察无目的或流于形式,甚至去看看就罢了。

(3)广泛建立专业学术联盟。为教师提供专业领域的精英人才库,如广西南宁工业学校的模具专业是全区的示范专业,有全区最权威的专业精英,作为县级职业学校就要主动寻求与此类学校建立良好关系,期望通过对口专业信息互通、学术共享,形成联盟;也可以通过学校间的沟通,为教师创设与别校同专业学校教师组织专业学术论坛的机会,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联:联合办学。联合办学指校校联合和校企联合。在这里所讲的“联合办学”着眼点不是在学生的输送与培养方面,而是指教师的培养提高方面。(1)校校联合。校校联合是指与高等学府联合办学,一类是高等师范院校,一类是高职院校。这是“上附高校”原则的体现,目的是借助高等学府的学术权威与技术力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校企联合。校企联合,即职业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形式有两种:一是战略伙伴关系,学校与企业合作设置专业或课程,企业为学校提供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利益分成;二是企业不参与办学的合作伙伴关系,学校的学生到企业实习或就业,而企业员工的培训也通过学校完成。

职业教育中心校企合作的走向应是介乎以上两种形式之间,既不是校企联合办学的战略伙伴关系,也不只是简单的伙伴合作,而是“产教研”一体的合作模式,教师深入企业,学习一线生产技术,同时参与企业技术改进的研发工作,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上的实际困难,而企业也会在信赖与合作的基础上为学校提供实训的设施设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发展,企业也得到了减少开发成本的收益,达到双赢互利的校企深度合作关系。【参考文献】

[1]吴全全.关于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院报,2007(9)

[2]王泽荣,赵清梅,吴全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现状简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0)

[3]刘尧.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11)

[4]欧阳河,郭峰,等.2006-2020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预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2)

[5]高瑛.我国职教师资队伍现状分析及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3(16)【作者简介】莫炎坚(1974-),硕士,岑溪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研究方向:教师专业发展。

下载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及其模式心得体会

    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及其模式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与某某老师3个小时短暂而富有营养的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及其模式的培训,在培训之中,我对信息时代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

    2019物理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总结(5篇)

    2019物理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总结 这篇关于《2019物理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总结》的文章,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百舸争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想使自己不断地......

    物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总结(最终版)

    物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总结 百舸争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想使自己不断地前进,必须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要不断的扎实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下面是我这学期的个人专......

    2012年物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总结

    “百舸争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想使自己不断地前进,必须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要不断的扎实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下面是我这学期的个人专业发展总结:1、要想使自己......

    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及其路径

    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及其路径 一、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 并强调:“农民合作社是......

    教师专业发展

    一、 名词解释 1.教师专业化: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读后感 读了《教师专业发展》,收益颇深。通过学习我对教师这一专业的发展阶段有了更深的理解。 国内外学者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与研究角度、提出了各式各样的......

    教师专业发展

    浅谈教师轮岗制 教育学院12级小学教育5班 郑婷婷 120101431 从2013年11月实行教师轮岗制到现在已经一年多过去了,犹如在襁褓中的婴儿一般,人们对它好奇非常,有赞美有诟病,而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