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教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一、自我反思在与自我的对话中成长
1.反思与教师发展
波斯纳曾将教师的成长与其对自己经验的反思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意味着,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在其有限的工作生涯中,随着时间的推延确实能够积累大量的经验,但教师光有经验的积累是不够的,经验并不一定意味着成长,还必须对自己的经验进行自我剖析和研究。所以,如果经验意味着成长,那么前提条件是这种经验必然同时包含着反思。不加反思的经验不仅不能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反而会成为教师处理教学问题的包袱。
2.反思的方法:
反思日记法:指教师以写教学日记的方式来促进其反思能力的发展。日记的内容通常包括教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所知、所做,并对为什么要做某事的原因进行反思,从中得出结论。教学反思日记不仅记录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事件,写日记的过程也是教师与自己进行对话,对教学进行反思的过程。
课堂教学自我反思: 列举出这节课的三个优点;
列举出要改变的三件事情:想如何改变?做法及其结果将有何不同? 关于教学内容的反思问题: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什么内容学得比较好?为什么?学生对什么内容学得不太好?为什么?学生对教学难点的掌握程度如何?课的内容有趣吗?我在将来如何完善此课? 关于教学过程的反思问题:我讲了多长时间?学生互动了多长时间?这样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互动的效果如何?是否促进了学生对 所学内容的掌握?还有没有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的活动或方法?我的提问是否有效?反馈是否恰当?我在课堂中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激发的策略有效吗? 撰写教学案例:案例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学行为片段。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会经常遭遇一些对自己内心触动较大的教育教学事例,如果能将其记录下来,形成教育案例,就会帮助自己更好地反思。案例选择一定要有:真实性;典型性;价值性。
二、同事合作在与同事的对话中发展
1.教师合作的内涵
所谓教师合作,就是教师们为了改善学校教育实践,以自愿、平等的方式,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从而形成的一种批判性互动关系。
2.教师合作的形式:
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一种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集体备课能将教师的个体创造性置于群体之中,变静止封闭为互动交流,变内耗为相助,通过集思广益、扬长避短、信息共享达到共同提高、发挥整体效益的目的,成为一条事半功倍地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的良好途径。
同伴互导:教师同伴之间的相互观摩课堂教学和评课也是教师合作提升实践智慧的有效形式。西方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学校内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和指导能帮助教师把在职前教育阶段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合作教研:合作教研是指教师们围绕一定的课题研究任务而进行的合作行动研究(在行动中,通过行动,为了行动而开展研究)。在教师们组成课题组、共同对教育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合作成为可能。课题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通过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获得共同的专业发展;课题组的成员都是为了共同的任务自发地走到一起来的,因而其兴趣和利益有着一致性;在课题组里,教师的人际关系相 对简单,大家平等协商,合作共事,没有严格的等级关系,即使在课题组里也存在着课题负责人等领导者,但他与普通成员之间的关系的性质仍然是工作关系。具备了这几个核心要素,教师的合作就能顺利进行。
利用博客进行合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开始成为人们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博客在实践中最受欢迎和最有实效。教师博客(TBLOG)是教师们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的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的日常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促进教师个人内隐知识的显性化,并让教师团队共享知识、生成新知识的一种方法。通过博客,教师在“发表—回复—再发表—再回复”的循环往复中实现与包括同事在内的外界人员的广泛交流与对话,达到了有效管理个人知识、与同伴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解除职业孤独等多重专业发展的效果。
三、教学相长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共进
1.教学相长的内涵:学校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场所。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应该有机整合。
“教”必然能“知困”吗?不一定
如果教师只注重死知识的传授(授鱼),而不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授渔),那么,教师就很难从自己的教学中认识自己的欠缺和问题。(“知困”与“教什么”有关联)
如果教师用机械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知识,他们同样也不会看出自己教学的困境和缺陷。(“知困”与“怎样教”也有关系)
如果一个教师缺乏职业责任感、发展动机、问题意识、研究能力等,那么,他们就会不愿意或无能力主动查漏补缺。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如果在教学中缺乏心理安全和心理自主,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他们就会处于一种消极、沉默的状态,即使教师拥有单方面的热情,也难以从学生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反馈信息。(“知困”与“师生二者各自的状态及其关系”相关联)“知困”然后一定能“自强”吗?不一定
现实中,很多教师虽然能认识到自身发展和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病,但他们接下来却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没有改进教学的实际行动。这主要表现为:
缺乏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无法针对自己发展中的问题,做出合理判断和科学决策,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
缺乏自我发展的责任感和内在动机,对教学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致使教学中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缺少解决教学问题所需要的各种条件。“知困”未必能够“自强”,“知困”只是“自强”的必要而非充分的条件,“自强”既需要教师本身具备解摆脱教学困境的责任感、动机、能力等素质,也需要外部条件和环境作为支撑。
“教学相长”并非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颠扑不破的真理。现代教师发展研究也已经向我们揭示了,教师发展并不是直线的,教师发展历程中存在“停滞”现象,甚至是“倒退”的情况,因此,“教”然后未必“知困”,“知困”然后未必能够自强。因此,我们不应将“教学相长”理解为教师无需努力就可实现的状态,而应将其理解为教师主体应有的一种理想追求。
教学相长中的“教学”是有条件的师生对话关系的建立
雅斯贝尔斯:“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个灵魂。”
金生鈜:“师生交往本质就是教师人格精神与学生人格精神在教育中的相遇,教师人格精神必定对学生的精神发展产生启迪的影响。”
2、师生对话与教师发展 学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资源
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可为教师发展提供契机
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可以成为教师发展的动力源之一(精神报酬)师生对话使可以教师在学生的视界中重新认识自己
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可以通过发现儿童从而进一步重新认识自我,实现对“主体自我”的新发现。在师生交往中,教师以儿童为“镜子”,在发现学生中发现自我:发现学生的美好与天真,从而发现自己的活泼与热情;发现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发现自己教育教学的得失;发现学生对自己的喜爱与不满,从而发现自己的人格个性与品质特征;发现学生所做出的每一件令你所惊奇的事,从而发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创造性;发现学生的喜怒哀乐,从而发现自己教育行为的适宜性。
3.实现教学相长的策略:
(1)教育教学目标的定位:以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批判思维能力。
对于终身学习来说,自主学习与发展是核心。自主学习与发展中的“自主”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目的层面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二是过程或手段层面上的自主性。没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实践,很难期望有自主性的形成和发展。
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要强化主动思维,在学习技能上强化自学、自评、自控。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一旦被培养起来,就会成为教师发展的催化因素。要让学生敢于并且能够提出问题,老师也要提出有挑战性、有高峰可攀、有未知东西待开发的问题。教师和学生都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接受提问,共同求解问题,从中得到合作感、互动感、成就感。
(2)选择多向交流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过程的实质,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是师生之间的认知、情感、意志方面的交往过程。林格伦在《课堂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描绘了师生相互作用的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教师跟全班学生仅保持单向交往;第二种是教师试图与全班学生发展来回的交往;第三种是教师跟学生保持来回的交往,也允许在正规的基础上学生之间也有交往;第四种是教师在集体中是一个参与者,他鼓励所在集体的所有成员中,有来回的交往。只有第四种类型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自我超越性,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培养他们的创造 力。
(3)营造民主、自由、平等的教育教学氛围
师生关系有三个等级:最低级的是服从关系:靠纪律约束学生,使之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或用取消考试资格、不能毕业来管制。中间等级的是认同关系:凭教师自己渊博的知识,人格的魅力,受到学生的爱戴,学生像崇拜影星、球星一样崇拜老师,把上课当作享受。最高的等级是同化关系,师生之间相互融合,平等交流,协商合作,双方互相成为新知识、新信息以及人才智慧的资源。这种关系的形成需要教师的观念、态度、方法和技巧,善于与学生一道探索;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智慧资源中的闪光点,设法让学生对教师的创新有来自他们创新的回冲力。
希望在我们的校园里,所有的教师都不要习惯课堂上的鸦雀无声,而是更经常地鼓励学生:“谁想到什么?”“谁灵感来了?”“不用举手就可以说。”课堂上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教师反而会鼓励学生:“就应该这样,有多种看法,才会有相互启发。”师生之间你不限制我,我不控制你,你尊重我,我信任你,教和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敢想、敢问,创造的欲望才有可能被激活。我们所收获的会远不止这些,学生在与教师合作互动的教学中,也形成了有效的学习方法,还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与伙伴合作。
第二篇:4月业务学习内容:教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小编推荐]
时间:2016年4月13日
地点:会议室
主讲:张晓利 内容:教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一、自我反思在与自我的对话中成长
1、反思与教师发展
波斯纳曾将教师的成长与其对自己经验的反思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意味着,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在其有限的工作生涯中,随着时间的推延确实能够积累大量的经验,但教师光有经验的积累是不够的,经验并不一定意味着成长,还必须对自己的经验进行自我剖析和研究。所以,如果经验意味着成长,那么前提条件是这种经验必然同时包含着反思。不加反思的经验不仅不能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反而会成为教师处理教学问题的包袱。
2、反思的方法:
反思日记法:指教师以写教学日记的方式来促进其反思能力的发展。日记的内容通常包括教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所知、所做,并对为什么要做某事的原因进行反思,从中得出结论。教学反思日记不仅记录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事件,写日记的过程也是教师与自己进行对话,对教学进行反思的过程。
课堂教学自我反思:
列举出这节课的三个优点;
列举出要改变的三件事情:想如何改变?做法及其结果将有何不同? 关于教学内容的反思问题: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什么内容学得比较好?为什么?学生对什么内容学得不太好?为什么?学生对教学难点的掌握程度如何?课的内容有趣吗?我在将来如何完善此课? 关于教学过程的反思问题:我讲了多长时间?学生互动了多长时间?这样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互动的效果如何?是否促进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还有没有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的活动或方法?我的提问是否有效?反馈是否恰当?我在课堂中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激发的策略有效吗? 撰写教学案例:案例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学行为片段。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会经常遭遇一些对自己内心触动较大的教育教学事例,如果能将其记录下来,形成教育案例,就会帮助自己更好地反思。案例选择一定要有:真实性;典型性;价值性。
二、同事合作在与同事的对话中发展
1、教师合作的内涵
所谓教师合作,就是教师们为了改善学校教育实践,以自愿、平等的方式,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从而形成的一种批判性互动关系。
2、教师合作的形式:
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一种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集体备课能将教师的个体创造性置于群体之中,变静止封闭为互动交流,变内耗为相助,通过集思广益、扬长避短、信息共享达到共同提高、发挥整体效益的目的,成为一条事半功倍地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的良好途径。
同伴互导:教师同伴之间的相互观摩课堂教学和评课也是教师合作提升实践智慧的有效形式。西方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学校内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和指导能帮助教师把在职前教育阶段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合作教研:合作教研是指教师们围绕一定的课题研究任务而进行的合作行动研究(在行动中,通过行动,为了行动而开展研究)。在教师们组成课题组、共同对教育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合作成为可能。课题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通过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获得共同的专业发展;课题组的成员都是为了共同的任务自发地走到一起来的,因而其兴趣和利益有着一致性;在课题组里,教师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大家平等协商,合作共事,没有严格的等级关系,即使在课题组里也存在着课题负责人等领导者,但他与普通成员之间的关系的性质仍然是工作关系。具备了这几个核心要素,教师的合作就能顺利进行。利用博客进行合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开始成为人们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博客在实践中最受欢迎和最有实效。教师博客(TBLOG)是教师们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的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的日常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促进教师个人内隐知识的显性化,并让教师团队共享知识、生成新知识的一种方法。通过博客,教师在“发表—回复—再发表—再回复”的循环往复中实现与包括同事在内的外界人员的广泛交流与对话,达到了有效管理个人知识、与同伴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解除职业孤独等多重专业发展的效果。
三、教学相长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共进
1、教学相长的内涵:学校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场所。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应该有机整合。
“教”必然能“知困”吗?不一定
如果教师只注重死知识的传授(授鱼),而不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授渔),那么,教师就很难从自己的教学中认识自己的欠缺和问题。(“知困”与“教什么”有关联)
如果教师用机械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知识,他们同样也不会看出自己教学的困境和缺陷。(“知困”与“怎样教”也有关系)
如果一个教师缺乏职业责任感、发展动机、问题意识、研究能力等,那么,他们就会不愿意或无能力主动查漏补缺。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如果在教学中缺乏心理安全和心理自主,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他们就会处于一种消极、沉默的状态,即使教师拥有单方面的热情,也难以从学生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反馈信息。(“知困”与“师生二者各自的状态及其关系”相关联)
2、师生对话与教师发展 学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资源
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可为教师发展提供契机 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可以成为教师发展的动力源之一(精神报酬)
师生对话使可以教师在学生的视界中重新认识自己 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可以通过发现儿童从而进一步重新认识自我,实现对“主体自我”的新发现。在师生交往中,教师以儿童为“镜子”,在发现学生中发现自我:发现学生的美好与天真,从而发现自己的活泼与热情;发现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发现自己教育教学的得失;发现学生对自己的喜爱与不满,从而发现自己的人格个性与品质特征;发现学生所做出的每一件令你所惊奇的事,从而发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创造性;发现学生的喜怒哀乐,从而发现自己教育行为的适宜性。
3、实现教学相长的策略:
(1)教育教学目标的定位:以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批判思维能力。
对于终身学习来说,自主学习与发展是核心。自主学习与发展中的“自主”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目的层面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二是过程或手段层面上的自主性。没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实践,很难期望有自主性的形成和发展。
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要强化主动思维,在学习技能上强化自学、自评、自控。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一旦被培养起来,就会成为教师发展的催化因素。要让学生敢于并且能够提出问题,老师也要提出有挑战性、有高峰可攀、有未知东西待开发的问题。教师和学生都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接受提问,共同求解问题,从中得到合作感、互动感、成就感。
(2)选择多向交流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过程的实质,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是师生之间的认知、情感、意志方面的交往过程。林格伦在《课堂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描绘了师生相互作用的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教师跟全班学生仅保持单向交往;第二种是教师试图与全班学生发展来回的交往;第三种是教师跟学生保持来回的交往,也允许在正规的基础上学生之间也有交往;第四种是教师在集体中是一个参与者,他鼓励所在集体的所有成员中,有来回的交往。只有第四种类型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自我超越性,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3)营造民主、自由、平等的教育教学氛围
师生关系有三个等级:最低级的是服从关系:靠纪律约束学生,使之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或用取消考试资格、不能毕业来管制。中间等级的是认同关系:凭教师自己渊博的知识,人格的魅力,受到学生的爱戴,学生像崇拜影星、球星一样崇拜老师,把上课当作享受。最高的等级是同化关系,师生之间相互融合,平等交流,协商合作,双方互相成为新知识、新信息以及人才智慧的资源。这种关系的形成需要教师的观念、态度、方法和技巧,善于与学生一道探索;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智慧资源中的闪光点,设法让学生对教师的创新有来自他们创新的回冲力。
希望在我们的校园里,所有的教师都不要习惯课堂上的鸦雀无声,而是更经常地鼓励学生:“谁想到什么?”“谁灵感来了?”“不用举手就可以说。”课堂上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教师反而会鼓励学生:“就应该这样,有多种看法,才会有相互启发。”师生之间你不限制我,我不控制你,你尊重我,我信任你,教和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敢想、敢问,创造的欲望才有可能被激活。我们所收获的会远不止这些,学生在与教师合作互动的教学中,也形成了有效的学习方法,还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与伙伴合作。
第三篇: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
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教学研究
有幸参加连云港市青蓝课程的培训,聆听了专家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南师大的陆建隆教授对中学教师的发展提出了很多的建议,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分析,陆教授说教学研究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并且为教师的课题选择分析了现状、选择的原则和研究策略,对课题研究的环节还给予了很好的建议。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这样几点:
一、教师专业化素质有待提高,以本人为例,从教近二十年,在初中教了十二三年,近年来到高中任教,确实感觉到压力,整天做试卷,研究教材,还是觉得在教学中有很多问题不能独立解决,所以老师专业化素质提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
而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提高要从自身和学校两个方面来努力,一方面是学校要足够重视教师的成长,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加强教师培训资金的投入,并且创造机会让教师参加培训。另一方面是教师要有自主发展的愿望和动力,并且珍惜培训的机会,象这次的培训中,有好多老师在培训中睡觉、或者直接签了名就去逛街了等现象,这对自身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呢!
二、教学研究的机会要均等。在刚刚结束的市课题申报中,我们学校有八十多个老师申报了相关课题,可是结果只有五位通过初审,最终通过的只有一位,我想这样的比例是不是也对我们老师的积极性打击太大了呢!为了申报这次课题,学校专门举行了有关培训,并且多次对老师上报的课题进行修改,如此结果是太伤人心啊!
三、课题研究的出发点也是确定研究成果的一个方面,对于真正搞教学的研究,在教学中会不断的去校正、修改研究方向,更新研究方法,但是对于只是从取得证书,为了晋级等目的为出发点的研究,其实也就不谈成果了,更没有过程,所以这样的课题事实上也没有单方。
从事教学,就得注重研究,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在研究中总结方法,才能让教学为研究提供依据,研究为教学提供方法,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第四篇: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浅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新课改要求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应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的过程。其实,教师这种职业并不是人人都可胜任的。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才符合从教的整体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知识三方面,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的专业态度也可称为专业道德、专业精神或专业情意。
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插上翅膀,就要寻求一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读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怎样才能使教师具有充实的灵魂和不断生长的精神呢? 答案是读书。只有读书,并且在读书的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反思和写作,才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并进而促进教师人生发展和生命成长的最好的途径。
人们通常把学生上学叫做“读书”,把教师上课叫做“教书”。读书与教书被人为传统观念完全割裂开来。对于教师来说,读书和教书都同等重要,只教书不读书,不行,到后来教书可能就变成了“死书”,或是无书可教了;只读书不教书,也不行,我们不能只躲在书中不出来,不去实践,没有实践的检验,没有行动和研究,读再好的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或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空自想。教书只有与读书结合起来,在教的过程中多读书,通过读书汲取书中的营养以用之于教书;在读的过程中想教书,把教书的过程与书中的思想做对比,激反思,再实践。经过这样反复的坚持读书与实践思考相结合,我们的书才能教得更好,我们的思想才能走得更远。因此,读书应该成为教师教书和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的老师仍是在教书不读书,教师只教书不读书的现象已十分普遍,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不得不借用“行政手段”或“制度考核”等办法强制教师要读书,有些地方还要求教师读书后必须要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读书博客。读书不再是教师教书、专业化发展的主动需求,而是在借用外力强制性地使教师被动地去读书,一些教师心不甘,情不愿,又不得不读,到头来许多教师的读书虽有了“花架势”,但大多是“只能看不中用,聋子的耳朵——摆设”。当然,一些地方教育领导和学校的本意是好的,本想让老师们多读书,多思考,通过读书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育智慧,进而提升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可现实教育中教师读书的情况并不乐观,甚至已成为影响教育再发展和学校向内涵发展及教师向科研型、专业化发展的严重障碍。教书之人为何不读书?不读书何以为师?不读书何以发展?
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堂的引人入胜之处,以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程度的闲下来,而学生最大程度的忙起来:能最大限度的要求每一个学生,也能最大限度的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
面对很多教师出现的职业倦怠,我们也能理解直面教育现实的无奈与痛苦,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教师是需要读书的,读书是教师走向专业化成长与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写作与反思,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
提到写作,很多人认为它是“读书人”的事,只有类似于作家、教育家、小说家、文学家„„他们才会去写作,才能够写作,而教师没有必要去写作,只要教好书或读好书就足够了。我想,写作不仅是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而且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的补充和动力。只教书、读书不写作的老师可能会有点遗憾,后悔自己当初有很多的教育灵感和实践经验没能及时记录和保存下来,待以后需要用的时候悔恨不已,只得到处寻觅、东拼西凑以求尽快成文,殊不知写作和教书、读书一样是急不来的,需要慢慢地写,慢慢地练,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日后才能“下笔如有神”呢。
把读书自觉的和教育教学研究结合起来,用读书指导实践,用实践深化读书,这样的读书才是最有用的读书。读书,还应不断思考和反思,应和写作结合起来。肖川说过:“造就教师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确,在读书和反思的同时进行写作,这是一种可贵的生活状态,一种诗意的美好的人生境界。读书、研究、思考、写作,对每位教师来讲,都是能够做到的。因为,外部环境再艰难,再紧张,老师们总还会有自己的时间的。假如我们的教师都能有一些好书:假如我们的老师能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经历,随时随地的为提高自己而持续不断的读书: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把读书作为个人活生生的生活: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边读书,边研究边思考,边总结边写作,能够集教育者、学习者、研究者、思考者、实践者、写作者等多重角色于一身,我们教师的精神生活就充实了,人生就更有意义了,那么人生的发展和成长就不成问题了。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与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以说,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催化剂”。我们要继续让教师养成勤于反思的好习惯,主动在备课笔记上预留空间,经常及时地记录所感所思,平时在学习、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听课等处处做有心人,不是仅凭自己所谓的经验,而是当作一种钻研,一种追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直接影响教学研究的质量,只有我们引领教师不断地读书、写作、反思和研究,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他们定能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为他们插上专业化发展的翅膀。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学相长,要变“一桶水”为“长流水”,教师必须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变“教”为“学”,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要抓住机遇,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加强学习,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探索,与时俱进,打破学科界限,增强教育智慧,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教师的成长之门只能由教师个人打开,别人是无能为力的。
尊敬的教师们, 让我们自己打开书本,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走向人生发展的最高境界。
第五篇:二、教师发展_189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策略
根据教师生涯规划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制订一份教师生涯规划初稿。
本人深深的感到,应以创新精神为出发点,努力完善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好老师。
为了自己更好的工作,并在学习工作中得到成长,特制定教师生涯规划,并在计划实施中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高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让我对教育孩子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心得,让我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少了一份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的担心和无措。
随着多年家长工作的开展,在家长工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我和班中家长的关系比较融洽,家长也很体谅、配合老师的工作。
有好学精神,敢于接受新事物的挑战,乐于接受教学新理念的冲击。
可从特长的角度,我的艺术活动能力较弱。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开展,以及从给予孩子美的享受和情趣的培养这个角度来看,我必须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尤其是绘画、手工制作、弹奏等教学技能技巧的提高。
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认真学习、钻研业务,继续加强家长工作的开展,做到与家长适时、有效的沟通。
具体措施:
1、多向富有教学经验的搭班老师学习,注重榜样借鉴、内化,争取尽快提高自己对学生的管理和教学能力。经常了解家长的需求,努力使自己做的更好,成为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
2、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文化素养,力争使
自己在业务上不断创新、科研中独立钻研,在教学方面形成特色的科研型教师。
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技巧,如:绘画、手工制作、弹奏乐器等。
具体措施:
1、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进行如何提问和对幼儿给予的信息适时有效反馈的思考实践。积极参加专业学习培训和教研活动,进一步探索适合本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2、幼儿园教师既有良好的思想品行和职业道德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苦练各种技能技巧,把自己综合素质提高。如:教育教学观摩、教师技能技巧的评比和教案评比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
3、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绘画手工制作和弹奏乐器的技巧,多参考专业书籍,使自己短时间内在这几个方面有所提高。
以上是我的教师生涯规划,希望在学校领导的培养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