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时间:2019-05-12 19:04: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第一篇: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探析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过去的“十一五”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这五年,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各级各部门和亿万农民群众的共间努力下,我国农业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影响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现在的“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农业建设的深入推进期,面临国内外形势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的客观影响,十七届五中全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为我国“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现代农业内涵较之传统农业有很大进步,现代农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运用现代机械动力与新型科技为装备。以农业产业化为途径、全面推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在积极发展农业的基础上。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山东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农业大省之一。农业资源丰富,生产条件优越,土地垦殖率高,农业发展具有诸多优势。然山东省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业水土资源的的短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山东省耕地持续减少、农业水资源量利用率不高、水旱灾害频繁等问题都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由于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的影响,山东省水土资源短缺状况越来越突出。80年代以来,无论是耕地总量还是人均耕地占有量都持续减少。同时,由于城市建设和工业用地占用耕地迅速增多导致耕地快速减少,直接影响到粮食的稳产和增产。此外,现阶段山东省农业资源开发过于粗放。经调查显示,山东省内无论经济作物还是粮食作物,单位化肥施用量带来的边际产量增量为减少趋势。化肥使用过量,造成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引发了农作物养分不均衡、导致多种病害发生的多重负面影响。最终产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现代农业总体水平还相对较低,且不同地区空间差异较大。山东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果,但与建设现代农业的目标和要求相比还有差距。现代农业要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80%以上,农产品商品化率在95%以上,而目前山东省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52%,农产品商品率为76%。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任重道远。

从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看,东中部地区发展现状较好,西部地区较弱,然其农业资源存量丰富,所以其可持续发展潜力大,加快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是促进全省农业经济均衡发展的潜力所在。

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近年来,山东省农民收入有较大增长,然而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且城乡间、区域间、农户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农业专业化、合作化水平较低,农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农业生产规模小、效益低等。除此之外,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产量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受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也

会保持上升趋势,因此农民增收的成本压力增大。

二、山东省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探讨

(一)农业高新技术走廊带动型—以潍坊为例

该模式指在特定的地域内由不同投资主体建设的、相互连接的多个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群体,这些群体的各个园区的功能基本相同或相互补充,园区的生产围绕某类型产业进行,园区之间在产业链的连接上相互补充,从而使整个走廊形成一个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潍坊市一个农业大市,是山东省农副产品集中产区之一,也是全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做法有:

1.突出特色,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十多年来,潍坊市各地大力引进农业高新技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已开发出一批闻名全国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潍坊市从1999年开始建设潍坊至寿光、青州、诸城、昌邑四条“农业高新技术走廊”战略工程,四条走廊总长达250千米,集中了272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2万公顷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等各类项目区和示范区。长廊集中了6大主导产业,40多个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项目、1000多个农作物高新品种,组成了一个“农业硅谷”的雏形。

2.多种类型园区相互配合、共同发展。农业高新技术走廊内除以优质蔬菜、高档花卉和瓜果等精品农产品为主的生产性园区外,还涵盖了农产品加工、作物种苗生产等园区及农业生产资料服务、农产品专业化销售等各类公司,各种园区之间在产业上相互配合,既延长了产业链,又大幅度提高了各园区的专业化生产水平,其经济效益也大幅度提高。

3.“设施农业+企业化运作”型模式,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寿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始建于1999年6月,是以经营蔬菜产业为主的科技园区。园区“设施农业+企业化运作”的发展模式极大地带动了寿光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并逐步走向国际化。

4.开拓市场,农产品流通呈现网络化。潍坊按照大流通大市场的要求,充分发挥沿海优势,通过政策扶持,内引外联,重点扩建和新建了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立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产品流通市场网络,促进了农产品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寿光市围绕搞活第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立完善了以市区蔬菜批发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种子市场为主,重点乡镇蔬菜、果品、食用菌等12个专业市场为补充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寿光市农贸批发市场发展到26处,集贸市场186处,建设农产品超市、连锁店100多家,发展蔬菜经营公司400多家,蔬菜运销专业户、经纪公司等中介组织1.7万个。

潍坊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创出了一条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现代化加工的成功之路。其经验做法值得借鉴研究。

(二)现代农业公司的发展—以山东田尔农业为例

山东田尔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山东泗水经济开发区,是投资者按照国家农业产业化政策,顺应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潮流,依托上海的技术、信息、贸易、物流、资本、人才等优势,结合泗水及周边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创办的一家集无公害、绿色、有机果蔬研发、培训、种植、加工、物流、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农业高科技公司,主要利用速冻、冻干等技术从事无公害、绿色、有机果蔬深加工产业化经营。

公司通过“龙头企业+基地(或合作社)+农户”的成功模式运作,带动上万农户,发展优势农产品基地,促进区域主导产业,推进了当地及周边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提高了本区域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山东省现代农业实现路径探讨

(一)改变产业特性,改造传统农业

由于农业的产业特性(涉及到生命特性、季节特性、产品市场特性及生产组织特性)严重束缚着农业分工及其深化。因此,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寻求改变或者部分改变农业的产业特性,可以改善农业的分工效率。

1.改变产品特性,提高产品多样性,延伸产业链条。以山东省粮油加工业为例,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生产多品种、多档次粮油制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和对象的需求。

小麦、玉米、大豆、花生、薯类加工同步进行,依托各地区产业企业群各有重点,加大投入。在粮食油料主产区和集散地加快粮油加工基地建设,发展壮大产业集群。例如,在菏泽、聊城、德州、临沂、济宁、潍坊、济南等小麦主产区重点发展小麦加工业,面向省内和北方市场;在潍坊、滨州、德州、临沂、聊城、菏泽等地区重点发展玉米深加工业;发挥德州、临沂国内大豆集散地和日照沿海交通优势,重点发展大豆深加工业;发挥临沂、菏泽花生主产地优势,壮大花生加工规模,依托烟台现有优势,加快发展花生深加工,依托鲁花、龙大等企业,巩固和壮大莱阳花生油产业集群;在临沂、泰安、济宁、日照、烟台等地进一步提升薯类资源利用能力和水平,开发生产薯类淀粉、发酵制品以及特色食品。

2.改变功能特性,强化农业功能拓展。以大豆为例,加强大豆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发展磷脂、异黄酮、维生素E、纤维素、低聚糖、皂甙、多肽等高附加值保健食品,推广利用油脚、皂脚水等提取生产脂肪酸、甘油和肥料技术,利用废弃食用油脂生产生物柴油。

3.改变组织特性,推进农业组织化。改善分散布局,推进农业的产业化集群发展;改善小而全格局,推进专业化分工;改善生产与市场的分割,推进产业化经营等。借鉴山东田尔农业发展专业化经验。

(二)重视教育及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

1.提高劳动者素质。农户是现代农业建设的主体,农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决定了现代农业进程及最终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通过政策支持和科学引导,使广大农民树立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的观念,激发他们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自身积累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推进农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

一要实施农民科技和文化培训工程,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尤其是重点培养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年农民。二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农民开展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制知识的专门培训,强化农民的市场、法制观念,使他们尽快融入市场。最后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通过病虫预测预报、新技术引进、新品种试验推广、农资集中供应等工作,带动农民素质提高。

2.加大农业科技支撑能力。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体现为科技支撑能力的强弱。山东省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科技的先进与实用水平和推广应用的程度。

(三)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政策支持

加大省财政对“三农”的倾斜。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着力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

全面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大力支持粮食生产,切实调动和保护各级政府重粮抓粮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稳产增收。集中支持现代农业示范样板建设。同时,紧紧围绕农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继续增加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聚焦农业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选准关键环节,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整体推进,连续扶持,积极打造引领产业振兴的制高点。鼓励各级统筹安排使用好各类涉农资金,集中力量支持第一批19个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对领导重视程度高、投入力度大、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好的示范区,省财政根据绩效考评结果予以奖励。

(四)加快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现代农业的生命,必须把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体系,以标准化来规范现化农业生产。借鉴潍坊经验,正是来自国际国内市场的挑战,促使潍坊下大力气抓农产品质量问题。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对农产品生产、加工、保鲜、储藏、运销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对农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发挥龙头企业在实现标准化生产中的作用做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从而保住了潍坊品牌,树立了潍坊形象,巩固了市场地位,拓展了发展空间。这些做法值得研究和借鉴。

第二篇: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先后以现代机械替代手工劳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和发展农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经营和管理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水平,农业与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一、三种主要发展模式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有三种主要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规模化、机械化、高技术化模式,以日本、以色列等国为代表的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以及以法国、荷兰为代表的生产集约加机械技术的复合型模式。一个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模式,主要由该国的土地、劳动力和工业水平决定。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拉坦用实证资料证明了这条规律,世界上劳均土地在30hm2以上的国家,基本上走的是机械技术型道路;劳均土地在3~30hm2之间的国家,走的是生物技术—机械技术交错型道路;而劳均土地不足3hm2的国家,多数走的是生物技术型道路。

二、政府的推动至关重要

纵观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发展,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政府颁布法律、制定政策,全方位地规范和引导农业健康发展。美国政府的农业政策主要是为了减少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以弥补市场调节功能的不足。政府通过休耕计划、农作物保障计划等来稳定和保护农业;通过建立健全法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指导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法律体系,保护农民的正当利益,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公平交易,政府每隔5年就出台一个“农业法案”计划,美国农业科技研究局据此制定6年农业科技发展计划,与农业法案相衔接;通过国家税收、补贴、价格干预、信贷管理以及产量定额分配等手段,对农产品市场与农业内部资源配置保持有效调节。

日本分散的小农经济能迅速纳入现代化的轨道,主要是依靠日本政府的全面干预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日本在迅速实现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也出现过由于过分剥夺而导致农业萎缩的情况,但均在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后,分别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初期实行了对农业的反哺政策从而使农业迅速强大起来。

法国的土地政策有利于土地集中,促成了法国农场的规模化经营,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机械化政策激发农户使用先进农机具的热情,使得农田耕作效率和土地产出率在较短时期内取得巨大提高;专业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劳动的分工协作,既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又便于管理和机械化的推广;财政、金融和外贸政策的倾向性,极大地鼓励了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诱导了社会资金向农业投资;健全的农业科技和推广体系的建立,为法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也给法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作用

综观国外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任何一个现代国家都高度重视民间组织的力量,许多国家都鼓励农民组织起来,提高自我服务水平,以期能够节约交易费用,降低成本和市场竞争的风险,增加获利的机会。

美国农业合作社在其整个农业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内为其社员提供物资与资金、组织经营管理等,对外输出劳务和销售农副产品等。因此,农业合作社不仅直接成为土地和市场联系的纽带,而且成为一种能够避免市场风险、保护农民利益的有效的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完全由农民自发联办,没有任何官方色彩,主要活跃在流通及农产品初加工、储运和销售环节,把分散的农户与大市场联结起来,增强了农业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日本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采用了全盘合作化的土地节约模式,由农业协同组织联合分散农户形成劳动集约经营。农协在日本政府财力物力支持下,通过其遍及全国的机构和广泛的业务活动,同农户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经济联系,起到在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上使小农户同大市场对接的作用,在有效阻止商业资本对农民的盘剥、保护农民利益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的农协并非是一个纯粹的经济组织,它除了完成经济职能外,还兼有帮助政府贯彻农业政策、代表农民向政府施加压力的双重职责,在日本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国的合作社产生于19世纪中叶,随后迅速发展起来。到20世纪60年代末,法国建立了3100个农业信贷合作社,7200个供应和销售合作社,1400个服务合作社。合作社一般按行业划分,农户可同时加入几个合作社。双方每年签订一次合约,农民只专心生产,其他的事项全交给合作社去办理。年终结算时,扣除风险基金和发展储备金,其余的按入社资金和按农产品收购量分给社员。如果发生亏损,社员也要按对应的份额承担风险。为了鼓励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可免交33.3%的公司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法国农户基本上都成了合作社社员,农业合作社占据了农产品市场绝大多数的份额,生产资料和饲料基本上由供销合作社销售,90%以上的农业贷款业务,由信贷合作社提供。

四、促进农业专业化一体化

美国农业专业化程度很高,形成了著名的生产带,如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等。这种区域分工使美国各个地区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通畅的水陆运输网的建立,更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化分工、专业化生产,而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也有力地推动了附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美国农业生产在地域上专业化,农民按照批发商的订购合同,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商根据批发商对农产品的质量和规格要求,对生产者提供的产品进行加工,然后交由批发市场组织销售,从而实现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联系。

法国政府在推行农场经营规模化、生产方式机械化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引导本国农业走上了专业化和一体化道路。其农业专业化有三种类型:区域专业化、农场专业化和作业专业化。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传统习俗和技术水平,对全国农业分布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到20世纪70年代,法国半数以上农场搞起了专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提高了农业效益,使法国农民人均收入达到城市中等工资水平。

荷兰耕地不足,农业企业大多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荷兰温室农业无论是蔬菜还是花卉,一般都是专业化生产、多品种经营。这种专业生产有利于设施专业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形成规模效益。同时,专业化生产促进了专业领域的研究,使企业有长足的发展后劲,也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市场份额。

五、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美国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的“三位一体”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这个体系

有三个特点:一是由州农学院同时承担教育、研究和推广三项任务,使三者结合在一起,互相促进,并切实为农业生产服务;二是每年的研究推广计划由基层向上申请,推广站提供的服务应尽量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三是推广经费由联邦、州和县共同负担。美国农业科学研究的经费充足,它主要来自公共和私人两大系统,二者互相补充,前者侧重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后者侧重于新产品开发和应用研究。

日本确定了优先水利化、化学化而后机械化的方针,并把生物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施肥方法的改进、土壤的改良置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推进日本农业的技术改造上,采取了适应小规模经营的小型化、灵巧化的发展方针,先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机械,经过研究、改进,制成适合本国使用的农业机械。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达到了农业全面现代化的水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国积极采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在良种、农机、施肥等农业技术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法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农业行业组织和工业企业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共同参与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在全国形成了农机、农药、化肥、良种和先进农艺的立体推广网络。1949-1968年间,法国农民自发组织了1300多个“农业技术研究中心”,学习新的农业技术。此外,国家还设立了“全国农业进步基金”,成立了“全国农业推广和进步理事会”及各省的委员会,1959年还颁布了《农业推广宪章》。

六、留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的选择,既不能走美国大规模土地经营的道路,也不具备日本高额补贴的条件,但我们可充分利用当前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造传统农业,避免发达国家早期忽略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所走的弯路,通过推广先进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现代农业。因此,在能实行规模经营的地方,可以通过有效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来集中土地,推行机械化生产;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形较复杂的地方,可以采取集约经营的方式,通过拓宽农业发展的深度、广度,实行产业化生产来发展农业。就地形复杂、经济发展落后的贵州等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应当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采取集约经营的方式,走劳动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农业道路,在引进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和加快农民技能培训上下工夫。

发展中国现代农业,政府必须对农业进行必要的保护,完善政府支持农业的制度安排、组织管理和支持政策体系;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目前,中国每年对农业实际补贴率为财政支出的2%~3%,大大低于对世界贸易组织8%的承诺,为此,必须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和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快农业立法进程,保障农业发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政策目标、预算额度、操作程序、部门分工、法律责任等,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风险防范与保险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投资风险。

近年来,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应大力支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效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为适应21世纪农业发展的要求,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必须改革目前农业科研与推广相脱节的体制和机制,使农科教紧密结合,保证农业有充足的技术储备。

第三篇:保山市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保山市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伴随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保山市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保山市农业要加快发展就要全面实现从传统型低效率向现代化高效率农业转变。本课题结合保山市近年来农业发展进行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保山市现代农业实现更大突破的路径和对策。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保山市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全面制定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政策,使保山市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伴随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保山市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形势发展告诉我们,保山市农业农村的发展再不能应循一贯的老路子,必须创新机制,寻找途径,走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实现农业农村的快速发展。

一、保山市农业农村发展现状

保山市共有5个县区,72个乡镇,901个村委会,8565个自然村,10937个村民小组,516214户农户,农业人口有216万人,劳动力128万个。全市农业人口主要分布于山区、半山区,自然村落规模小,数量多,人居环境较差,其中山区、半山区自然村7385个,占自然村总数的86%,农业人口149万人,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68.9%。

近年来,保山市进一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201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67亿元,农业总产值达1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39元.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19万吨,油菜产量达到6.7万吨。茶叶、蚕桑两项重点产业增效突出,全市茶园总面积达到59.28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3.19万吨;桑园总面积达到14.31万亩,蚕桑实现农业产值1.12亿元。甘蔗种植面积54.42万亩,总产量达到204.7万吨;蔬菜种植面积43.3万亩,产量达到46.1万吨;全市水果种植面积14.75万亩,水果产量达到8.65万吨;全市咖啡种植面积达15万亩,产量1.6万吨;甜柿种植面积6.3万亩,产量1.4万吨;莲藕种植面积3.5万亩,产值4亿元。石斛、草果、食用菌、红花、木薯等特色产业培植不断推进,逐步形成地方性经济增长亮点,为农民增收发挥了支撑作用。

农机装备总量达到17.98万台(套),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70个,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13个,农产品总产值达到66亿元,农产品加工增加值达到17.4亿元。从业人员3.3万人。9家企业申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7家企业申报省级财政扶持项目。

虽然保山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离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还有很大的距离,与全面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保山市广大农村经济还较贫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因素一是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如化肥、农药、农膜、燃油等)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成本偏高;二是农村生态环境资源破坏严重,特别是广大山区、半山区长期以来过分依赖于自然资源增加收入,不但没有培育出来好的生物产业,还导致许多珍贵稀有物种濒临灭绝,几乎达到“坐吃山空”的地步,不利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生产效率低,主要还是小农经济模式,农业产业化、机械化水平不高。

二、现代农业政策概述

(一)建立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努力夯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

1.强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落实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中小河流治理,扩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覆盖范围,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大雨水集蓄利用、堰塘整治等工程建设力度,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加大财政对小型水库建设和除险加固支持力度。及时足额计提并管好用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加快落实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的政策。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2.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统筹规划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布局,重点支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优势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适时增加新的农产品期货品种,培育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农产品价格形成和交易中心。加快推进以城市标准化菜市场、生鲜超市、城乡集贸市场为主体的农产品零售市场建设。加强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发展农产品冷冻贮藏、分级包装、电子结算。健全覆盖农产品收集、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的冷链物流体系。大力培育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继续实施“北粮南运”、“南菜北运”、“西果东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启动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创建。支持供销合作社、大型商贸集团、邮政系统开展农产品流通。

(二)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1.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用好增量、加强监管的要求,不断强化农业补贴政策,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生态补偿办法,加快让农业获得合理利润、让主产区财力逐步达到全国或全省平均水平。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继续实施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支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启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缓释肥料使用补助试点。完善畜牧业生产扶持政策。

2.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先满足农户信贷需求,加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信贷支持力度。加强财税杠杆与金融政策的有效配合,落实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农户贷款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稳定县(市)农村信用社法人地位,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探索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新模式,强化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职能定位,鼓励国家开发银行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强涉农信贷与保险协作配合,创新符合农村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农业相关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

3.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各行各业制定发展规划、安排项目、增加投资要主动向农村倾斜。引导国有企业参与和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采取投资筹资、捐款捐助、人才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在农村兴办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社会福利、社会服务、文化旅游体育等各类事业,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管护费用补助等政策。落实公益性捐赠农村公益事业项目支出所得税前扣除政策。鼓励企业以多种投资方式建设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三、保山市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探索

(一)重点支持优势农产品开发、着力打造宿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围绕花卉、蔬菜、食用菌、粮食等初具规模的四大产业,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优势,立足现已形成的规模生产基地,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增强产业发展内在引导力;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广泛吸引更多、更大、更趋的产业化项目落户宿迁。四大产业主动依托相应的龙头企业开展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增强市场竞争力。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经济作物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的发展,实现与四大产业对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专业化生产和农业商品化生产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同时,研究并善于利用绿箱政策,从而推动宿迁农产品逐步走向国际市场。政府要舍得投入健全农村市场体系,下决心发展物流产业。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安全保障和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建立现代农业投入保障机制,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虽然政府财政支农的力度在不断地加强。但是,目前宿迁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远低于发达地地区。银行对农村信贷总规模和资金投入也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这都导致农业投入不足。要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各级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尽快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继续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逐步完善办法、健全制度。要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

(三)探索新型经济组织形式,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农村经济的发展历来要以一个有效的经济组织为前提条件,否则,就难以避免菜贱伤农、农民毁菜的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有效的经济组织可以是个体农户,也可以是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或农业企业,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可以尝试对现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改造,把现在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功能转移给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原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保留原有的行政组织的职能。对原有的农村供销社,也应进行大胆的改革,使之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经济合作组织。要大力发展各种中介组织,进一步壮大农业经纪人队伍,增强现代农业活力和影响力。

(四)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在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劳动力就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家庭生活水平方面效果显著。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加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普遍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规模,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努力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积极发展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采取各类支持政策,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带头人。支持工商企业、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乡土人才创办现代农业企业。

(五)不断创新新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拉高农业产出效率

在不同生态区域和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建立土地集约经营试点发展现代农业,最迫切的就是减少农民,降低农业的就业比重,不断推进土地的规模经营,改造农业的微观基础,以提高农业生产率。目前这种小规模经营,无论装备条件多好或科技水平多高,农民增收的空间都是有限的,更不可能提升农业的竞争力。另外要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如加快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在现有的各项农业专项补贴基础上,增设农地流转补贴专项资金,对出让土地的农民给予补贴,要培育一定数量的能够承担市场风险的农业龙头企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推进生产资料向生产能手和大户的集中,建设好包括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在内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六)建立健全农业投入机制,形成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格局

现代农业的发展,光靠自身的积累是很困难的,必须借助一定外力的推动,这种外力主要表现为政策支持、项目投入和招商引资。所以,要尽快形成和完善这种政策扶农、社会助农、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共建机制。各级有关部门应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现代农业的战略作用,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要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人才、智力和资金等资源流向农村、支持农业,形成关心支持现代农业建设的浓厚氛围。同时,改进政府资金支持机制。在现阶段,不仅要支持大户、“老板”的规模经营,而且要探索定补资金直接支持具备发展现代农业的农户、散户的生产,以保护农户从事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尽可能让更多的农民从发展现代农业中受益。

面对我市“十二五”规划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在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做大做强农业经济板块,真正把其打造成宿迁的现实优势产业,进一步促进宿迁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以及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

[i] 江苏省宿迁市南蔡乡现代农业网:http://xz7030.jsagri.cn/。[ii] 《宿迁

》http://。[v] 《宿迁2009统计年鉴》 [vi] 《宿迁2010年统计年鉴》

[vii] 《宿迁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xiexiebang.com/tongjishow.asp?tid=681。

[viii] 秦小丽 樊圣春 唐家孝 王经政 《宿迁市现代农业产业化路径选择与对策分析》.《现代商贸工业》[J] 2011年第2期P85。

第四篇: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基本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和粮食储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做大做强畜禽、果蔬、水产、林竹、园艺五大主导产业,打响泉州龙眼、石狮水产品、晋江畜禽、惠安余甘、安溪茶叶、永春芦柑、德化乌鸡、洛江蔬菜、南安花卉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品牌。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加强生产指导,落实监管措施,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实施畜禽良种、畜产品加工工程,突出发展水产养殖、远洋渔业,继续实施林业“五四三”工程,积极培育森林旅游业。按照“抓龙头、建基地、打品牌、拓市场、扶协会”的工作思路,实施农业产业化“1333”工程,继续加强畜禽、水产品、水果、茶叶、食用菌、花卉、蔬菜等300个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专项行动,扶持发展100家辐射效应强、带动效应明显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30个省级以上农产品名牌和30个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提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外向化水平。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制定泉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台湾农产品贸易的物流集散基地、台湾农业外移的吸纳基地、台湾农民再创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构筑两岸人员、科教、信息、人力资源交流平台。

第五篇:山东省发展农机化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对策探讨

山东省发展农机化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对策探讨

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必需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贯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山东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作为农业和农机大省,要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对我省农机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农机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现代农业是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工具,广泛使用现代投入物,全面实行现代管理,农工贸一体化,高效率高效益,生态环境良好,可持续发展的发达农业。建设现代农业需要从政策、科技、装备和人才等方面强化支撑。农机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先进科技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载体,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农业进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20世纪初,内燃机、拖拉机在农业上广泛应用,开始了人类农业现代化进程。在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在70年代后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比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时间要早20年至30年。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影响现代农业进程的关键因素,并且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能力,农机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业竞争力的强弱。实现农业机械化能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促进乡村工业发展;对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缩小城乡差距,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我省农机化已具备较好的基础

2005年,我省常用耕地面积1.01亿亩,农作物播种面积:小麦4918、玉米4079、地瓜

423、大豆358、水稻180、蔬菜2772、花生1350、棉花1269、果园1152、烤烟52万亩。畜禽出栏量:生猪4547、牛547万头,羊3811万只,家禽17.4亿只。农林牧渔总产值3742亿元。2006年,全省农机总值达到521亿元,乡村农户平均拥有农业机械原值2500多元,占农村住户年末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的57%。农机总动力9555万千瓦,平均每百亩常用耕地拥有农机动力94.6kW,户均拥有农机动力4.65千瓦。拖拉机保有量209万台,其大中型拖拉机25.2万台,大中型配套机具达到45.9万台。小麦联合收获机保有量8.67万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03万台。平均每千亩耕地拥有拖拉机21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5台;每千亩小麦拥有联合收割机1.76台,每千亩玉米拥有联合收获机0.25台。

2006年,全省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0.2%,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7.5%,高出全国17.3个百分点,其中机耕水平72.9%,机播水平53.2 %,机收水平41.3%。小麦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播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100%和94%。玉米播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42.4%和16%。小麦免耕播种机保有量1339台,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在102个县示范推广,实施面积41.9万亩。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突破,花生收获机近2万台,薯类收获机近2000多台,电动卷帘机、田园管理机等设施农业机械达4.9万多台。果蔬加工及保鲜、茶叶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也开始起步。

2006年,我省约有农机生产企业1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生产企业410多家,农机产品生产总量占全国的50%。农机经营单位1.3万个,农机商品销售额达65.6亿元。全省农机服务总产值350.1亿元,其中农机作业专业户73.8万个,农机作业服务产值332.6亿元;从事农机运输的机械475万辆,运输服务产值138亿元;农机维修网点2.6万个,维修服务产值17.5亿元。

目前,我省的农机总动力、拖拉机、小麦生产机械化等指标及农机的产、销及服务能力,与实现机械化的国家同期相比并不低,应该说我省的机械化发展水平已处于中级阶段,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发展现代农业,我省农机化存在的突出问题

根据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我省农机化目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小型拖拉机多,大型拖拉机少;小型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跟不上发展需要;小麦机械化水平较高,玉米机械化有较大突破,但其他粮食作物机械化仅处于起步阶段;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经济作物、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才刚起步,许多方面还没有破题;虽然山东农机化的发展总体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鲁西北地区及部分丘陵山区等仍有近三分之一的县农机化的发展仍处于低级阶段。

二是农机研发力度、技术储备和有效供给不足。农机具的品种、规格不多,质量性能不稳定,有效供给不足,存在着许多农机作业的薄弱环节。如地瓜、大豆、烤烟、生姜、大蒜、棉花、水果、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机械品种不多,许多生产环节基本还是空白,至今仍无合适得机械推广。

三是农机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投入资金不足。目前,我省各级财政普遍对农机化技术推广投入严重不足,许多农机技术推广站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状况,很多好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得不到推广普及,严重制约了我省实现机械化的速度。部分基层推广站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没有得到财政的全额支持,事业经费得不到落实,甚至有的推广站人员工资也得不到保证。乡镇农机站技术推广功能被削弱,资产被强占、挪用、平调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财政对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投入不足。我省农机品种、作业项目和农机化服务不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机化相对落后已成为制约我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症结。财政对农机化的投入与周边省比相对较低,这与我省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很不相称,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差距较大。

四、建议政府促进农机化发展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

1、制定法规和政策,促进农机化与农业现代化快速协调发展。从发达国家农机化发展看,各国都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建立对农机化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建立经常性的农机化投入机制,从政策、科技、投入上加以扶持。我省要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进程,不仅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更需要政策、法规的促进和保障。围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实施,各级政府应完善配套措施和保障手段,建立健全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如制定农机购机补贴、农机具库房建设补贴、机耕道建设补贴、农机作业补贴等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化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给予政策扶持,鼓励搞好农机跨区作业;通过建立基金、提供优惠贷款等,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农机化;通过农机更新换代扶持政策,对一些能耗高、安全性差的机械进行报废更新等。通过制定法规和政策,加大对农机化的支持保护力度,发挥政策调控功能,以调整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推动农机化又好又快的发展。

2、进一步加大农机购置和使用补贴力度。我国从2002年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2006年我省人均GDP预计达到2.3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350亿元,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显著增强,居全国前列。但近几年来与多数省份相比,我省对农机化的财政投入相对较低。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对农机化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就必须围绕全面实现机械化做文章。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各级财政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机购置和使用补贴的投入力度,按照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补贴机型和范围”,有效促进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3、加大财政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研究开发的投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提高农机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农机工业也是我省重要的国民经济增长点。我省农机科研、开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着农机化和农机工业的发展。省政府应协调财政厅、科技厅、发改委等部门依法加大对农机化科研、开发的支持力度,尽快建立农业机械科技开发专项基金,组织实施新型农业机械的开发和生产。重点解决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科研开发滞后,不能满足结构调整需求等问题。通过政策扶持,尽快建立以农机技术推广部门牵头,生产企业为主体,科研、教学等部门参与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

4、加大财政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与推广的投入力度。农机技术推广是实施科技兴农、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普及应用速度、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支撑。根据《农业技术推广法》、《农机化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切实保障公益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所需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的要求,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机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机化的快速发展:一是通过对农机化科技示范场的投入,省、市、县分别建立农机化科技示范场,进行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研究与示范;二是加大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与推广经费的投入,重点用于设备购置、试验示范、宣传培训、推广机具补贴和机械作业补贴等。各级财政应在设立农机化技术推广专项经费的基础上,每年再确定2~3项重大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三是增加农机技术推广系统人员培训经费,加强推广技术人员培训,使技术人员不断更新知识,以更好地宣传教育农民。

5、增加公共服务和从业人员培训经费。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培训体系,行使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增加投入,加强培训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培训手段和设施,增强培训能力。采取多种措施,分期分批对农民机手、农机专业户和基层农机管理人员开展农业机械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并将培训费用列入财政预算。

五、发展现代农业,建议农机部门采取的主要措施

1、认真落实有关法规和政策,促进农机化全面协调发展。紧紧围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实施,加大执法力度,落实法定的各项制度和措施。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机化发展工作,以建设现代农业为主题,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为动力,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出台文件、采取措施,促进农机化发展。要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实行阳光操作,切实把党的支农惠农政策送到千家万户。落实好省农机办提出的“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发展战略,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全面推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的发展。

2、加大农机化结构调整力度,强化“四个转变”。一是由抓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转变。在突出抓好小麦玉米联合收获、免耕施肥播种等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全面推进地瓜、水稻、大豆生产机械化。近期重点发展大型拖拉机及配套复式作业机具、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水稻插秧和收获机、地瓜起垄和收获机、节水灌溉机械等;二是由抓粮食生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变。全面试验示范棉花、烤烟、生姜、大蒜、蔬菜、水果等生产机械化技术和机具。重点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机械化和设施农业设施设备;三是由抓农田生产机械化,向畜牧、养殖生产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畜禽养殖设施设备;四是由抓农业产中机械化,向产前、前后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种子加工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生产机械化。

3、突出抓好小麦玉米保护性耕作,促进耕作制度大变革。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不仅是一项节本增效显著的重大先进实用技术,而且也是建立节约型、环保型、循环型、生态型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推广保护性耕作是农业耕作制度的一次大革命,必将产生强烈的社会影响,必将成为农机部门最具影响力的形象工程。为此,我省农机部门一定要实行重点工作重点抓,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加快全面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步伐,力争再用8年左右的时间,使我省基本实现小麦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

4、着力抓好设施农业,全面建设现代化高科技园区。设施农业是省政府赋予我省农机部门的三大职能之一。设施农业包括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据调查,标准化日光温室亩均收益相当于大田作物的18倍,节水38%;设施规模养殖场,蛋鸡产蛋量可提高18%,奶牛产奶量可提高12%。发展设施农业,既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渠道,也是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更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我省仅蔬菜种植面积就达2772万亩,而日光温室面积只有24万亩。山东发展设施农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农民和企业创造了许多非常好的设施农业新技术、新设备,应组织力量加强调研和试验,筛选出农民需要的技术、设备和应用经验,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把设施农业做成亮点工程。

5、进军农产品加工领域,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产业化要求农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作业、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经营,形成“农户+农机服务组织+龙头企业”的运作模式。现代农业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食品、蔬菜、果品、畜禽等加工业将得到大发展。农产品加工效益高,特别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是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带动力量,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政府重视和财政支持的重点。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着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的重要作用,农机部门应尽快担当起推进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的重要角色,积极搞好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技术与设备的推广应用,主动配合当地政府,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促进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农产品生产机械化由生产环节向生产全过程发展,向农工贸一体化方向发展,形成农机化与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的新局面。

6、牵头抓好关键技术与机具的研制与生产,为发展农机化提供装备保障。目前我省的农机科研、生产、推广归口不一,相互脱节,特别是信息不能有效集中、分析与反馈,严重阻碍了全面实现机械化的进程。省市农机管理部门应明确相应的组织机构,牵头把农机科研、生产、推广等环节有效整合起来,加强协调调度、信息搜集与反馈,构建以农机科研推广为基础、企业为中心、人才为保障、产推研相结合的农机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农机行业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大型拖拉机、多功能通用型高效联合收获机及各种专用农机产品。开展好玉米、地瓜、花生、棉花、烤烟、生姜、大蒜、水果生产和保护性耕作、节水节肥、设施农业等机械化技术与机具的研发,并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机械化技术与机具的研究。组织好重大项目的联合科技攻关,加快引进、消化国外先进适用农机生产技术,发展农业急需、农民急用的新技术、新机具,为又好又快地发展机械化提供装备保障。

下载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路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路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农业发展靠什么

    现代农业发展靠什么?品牌、高效、科技再结合旅游、物联网等,劳动力解放了,农产品增值了溧阳农林局农业资源开发科科长王坚强这样说—— 品牌、名牌是赢得市场、赢得效益的重要......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镇安县人民政府 (2009年6月2日) 尊敬的省市人大调研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向各位领导冒着酷暑来我县调研现代农业表示热烈的欢迎!......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精选合集]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12月31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必须固本......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我县的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国之根基”。农业一直是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主线,近几年,随着国家在农业建设方面惠农、利农政策的不断推出,各项先进生产技术的不断应用,农业发展呈现......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发表日期:2012-05-03 09:55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

    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化(范文大全)

    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意义,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

    现代农业发展方案

    赫章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方案为贯彻落实"三化同步",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加快我县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 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

    发展现代农业(最终5篇)

    发展现代农业,保障我国粮食安全2008年,全球范围内爆发大规模粮食危机,多国发生粮食骚乱,部分国家由此引发暴力事件。2009年6月,在肯尼亚首都内罗华,为了抗议通货膨胀和粮食危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