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茌平县现代农业发展调研范文
茌平县现代农业发展调研
现代农业是茌平县农业发展的必然抉择,它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保持持续增长的生产率,持续提高的土壤肥力,持续协调的农村生态环境以及持续利用保护的农业自然资源,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之目的,逐步建立起一个采用现代科技、现代装备和现代管理的农业综合体系。
近期,我们通过广泛调研、座谈,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完善梳理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为更好更快地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做了积极地探索和研究。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将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抓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调整振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可喜成绩。
截至目前,全县形成了优质粮油、优质畜禽、林果、食用菌、大枣、大蒜、设施蔬菜、木材加工等十大产业基地,建设高标准粮田面积80万亩,发展冬暖蔬菜大棚10万个,瓜菜播种总面积达到40万亩,林果面积达到42万亩;建立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16个,标准化畜禽养殖场、特色渔业养殖场(小区)达到316个,农科教结合基地10个,发展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基地38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7个,绿色食品24个,有机食品8个,地理标志3个;注册“太平”大蒜、“乐民”特菜、“新成”韭薹、“老石磨”杂粮等农副产品商标130多个,其中“骏马”牌味精荣获中国名牌产品; “春蕊”等3种产品获得山东省名牌产品称号;培植发展各类农业龙头企业285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37家。
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推动了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我县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高,精力投入不够、措施不强;
二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详细规划不够详尽完善;
三是发展现代农业所必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经营、农业服务体系等基础性工作需要进一步夯实;
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扶持政策、资金、项目多元化争取和统筹使用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五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有待提升,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的带动力还不强;
六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管理和运行机构还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强化物质装备、提升科技水平、完善产业体系,创新经营方式,培育新型农民,引领传统农业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农业产业,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初步建成“三区”、“六地”,实现“八化”目标。“三区”即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与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六地”即建成全国重要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现代农业物流基地、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研发推广基地、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农村科技实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八化”即农业体系产业化、基地建设规模化、产品质量标准化、农业生产生态化、技术推广高新化、农业经营组织化、产品流通市场化、农业装备设施化。
三、重点工作
第一,着力产业化,在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用先进工业技术提升农业。培育和壮大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竞争力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产业集群,组建粮油、蔬菜、畜禽、林果、水产、木材等六大精深加工产业园区。
一是加快引进速度,扩大龙头企业群体。依托我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搞好与济南都市圈及现代农业发展较快地区的对接。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引进高科技、高利税、高就业率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国内100强和世界500强龙头企业。
二是抓好扶持培育,增强龙头企业实力。落实好龙头企业帮扶制度,在政策服务、项目申报、基地建设、品牌提升、科技创新、企业技改等方面搞好服务。引导和帮助现有的龙头企业攀高结贵,努力向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挂靠,通过兼并重组、联营联牌、上市融资等方式,加快龙头企业规模扩张和资本扩张,打造一批农业产业龙头集群。
三是挖掘内资,新兴一批企业。鼓励其他领域的企业创办农业龙头企业;鼓励、支持社会和民间资本投资农业龙头企业;鼓励支持农村能人领办、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并提供资金、技术、政策等服务和支持,使之成为我县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生力军。
全县计划每年新增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农业龙头企业5家,新增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个;重点培养信乐味精、同创生物、小杨屯鸭业等10家龙头企业,每年培植一家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每年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力争2—3年时间,创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金号毛巾或同创生物)。
各乡镇、街道每年至少也要新培育一个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
第二,着力规模化,在农产品基地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围绕农业的规模化,我们要突出优势农产品专业生产基地建设。
一是鼓励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到农村创建基地,发展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形成龙头企业带基地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二是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和扶持,培育一批运作规范、自我发展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三是完善“订单农业”利益分配关系,规范合同行为,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
要重点抓好六大基地建设。
一是建设优质粮食基地。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开展整建制高产创建活动,全县计划打造万亩以上的高产创建示范方10个,3万亩以上的高产创建示范方2个,每个乡镇(街道)都要建设1个万亩以上的高产示范方。
二是建设绿色蔬菜基地。加快发展设施农业,重点发展日光温室、大中拱棚等蔬菜设施化栽培。以乐平、贾寨设施蔬菜、冯屯大蒜、肖庄韭菜、杨屯茄子、胡屯金针菇、博平食用菌等专业基地为基础,打造冬暖棚菜生产基地、绿色蔬菜基地、大拱棚菜生产基地、金针菇生产加工集散地和食用菌生产基地。
三是建设优质畜禽基地。加快建设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
场,重点开展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建设、优质生猪生产基地建设、优质肉鸭生产基地建设、优质蛋鸡生产基地建设和特色林下养鸡生态基地建设等五大基地建设。
四是建设生态林果基地。重点实施《枣乡建设计划》,不断扩大全县枣园面积,不断提升博平镇、肖庄镇枣树观光园区建设水平。
五是建设特种渔业养殖基地。突出抓好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计划建成中华鳖健康养殖基地、鱼藕混养健康养殖基地、黑鱼、观赏鱼健康养殖基地3处基地。
六是建设木材加工基地。加快发展菜屯、肖庄、贾寨木材加工业,不断提升木材加工档次和品位。
同时,鼓励工商企业投资现代农业,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和标准化农产品出口基地,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有实力的专业合作社到省外建立基地、开拓市场。
第三,着力标准化,在农产品品牌创建上实现大突破。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树立品牌观念,增强品牌意识,做好品牌经营,不断扩大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
一是以农业标准化推进品牌农业建设。加快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检验监测体系、质量保障体系、“三品认证”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搞好生态环境治理,持续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工作形成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局面,逐步使标准化生
产覆盖所有基本农田、覆盖所有主导产品,覆盖所有生产加工环节。
二是以农产品质量为关键,选择一批实力强、前景好、潜力大的特色农产品重点培育,分年度、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发展农产品品牌。建立农产品品牌梯次创建机制,加快形成“推荐一批、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农产品品牌发展格局。
同时,加大对农业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我县围绕茌平圆铃大枣这个重点区域公共品牌,以“贾寨”牌蔬菜、“冯官屯”牌大蒜、“杨官屯”牌茄子、“肖庄”牌韭薹、“胡屯”牌金针菇、“菜屯”牌花生为重点培植品牌,打造一批富有地方特征的区域品牌。同时进一步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农业,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各乡镇、街道每年新增“三品一标”认证至少一个。
第四,着力农业生态化,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实施农业生态化建设,注重控制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多措并举,加快建成一批生态优良、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科技园区,努力打造生态农村、美丽农村。
一是大力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推进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二是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鼓励、扶持建设一批集加工、物流、科研、信息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特色园区, 真正使农业园区成为科技示范、带动农民增收的平台。
每个乡镇、街道要围绕本区域发展特色,每年至少新建一处成方连片、面积500亩以上的特色农业园区。
第五,着力高新化,在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上实现新突破。
我们要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科技推广,努力构建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高效率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一批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一是搞好与省直部门、济南都市圈产业、人才的对接,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农业企业的合作交流,加快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建立健全科技研发机构,加强小麦、玉米、蔬菜、畜禽等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推广,建设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和科技示范区推广基地。
二是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集成推广粮食高产创建、高产高效控量施肥、日光温室栽培、统防统治、畜禽标准化养殖等实用先进技术,重点突破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
三是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紧紧围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建设等目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创业的新型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
撑。
第六,着力组织化,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要搞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现阶段,我县将重点抓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试点工作已扩大到所有乡镇(街道)。在此基础上,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价格评估等服务。
二是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快建立农村产权流转机制,逐步完善以乡镇为基础、县乡村三级联网、服务配套的综合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在全县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确保农民财产性收入有较快增长。
三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加大对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扶持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农户组织化水平,增强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是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是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在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上下工夫,使公益性服务机构真正做到全覆盖、有保障,切实发挥其主导性作用;关键是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采取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发挥经营性服务组织的生力军作用。
第七,着力市场化,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建设农业现代物流体系。以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为抓手,着力打造好以茌平义乌批发市场为龙头,以乡镇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为分支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同时积极开展农产品直营直供、电子商务,努力构筑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规范化的现代物流体系,构建起现代农业大流通格局。
二是发挥好供销、邮政物流等多元化服务主体的作用。继续推进“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建设,全县重点建设2个1000平方米左右的超市、2个农产品直销商店或直销专柜、10个供销农资连锁直供点。
三是发挥好农民经纪人队伍的作用。农民经纪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架起了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要积极开展农民经纪人培训,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促其发展壮大。
第八,着力设施化,在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高产农田、板块基地和设施农业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一是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支持,积极开展以恢复、新建、完善农田排涝系统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搞好“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防御自然灾害能力。
二是加大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按照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机械化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融合的要求,加快农机化技术推广,着力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水平。
三是建立覆盖全县的为农服务气象体系。每个乡镇(街道)建立一处气象信息服务站,着力做好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增强防灾减灾保障能力。
第二篇:关于茌平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茌平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10月5日-7日,全市实施“农业龙头带动战略”观摩推进会召开,会议利用2天半的时间,对11个县(市、区)的33个点集中进行了观摩;利用半天的时间,对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全面的安排部署。特别是在观摩过程中,我们茌平参加观摩的几个同志,一边走,一边看,一边议,无论是从观摩项目的规模、档次、投入上,还是从各县(市、区)竞相发展、赶超跨越的态势上,以及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精心组织上,思想上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深受启发,深受教育。应当说,通过观摩,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也进一步增强了做好茌平农业农村工作的决心和干劲。
一、主要差距和不足
最近几天,我一直在思考,茌平的农业应当说在许多方面都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各级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总感觉,茌平农业还没有形成霸气,没能像工业经济、城市建设一样扬眉吐气。通过观摩,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我们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我想,这也是今后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一)规模上的差距
两天半的观摩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大”字,无论是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都很大。
1、从龙头企业看,阳谷凤祥集团,目前肉鸡养殖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凤祥食品将利用6-8年时间打造一个千亿级的食品加工企业。高唐信莱生物,明年销售收入超100亿,成为全国最大的植物蛋白生产企业。
2、从生产基地看,莘县董杜庄西瓜标准化基地面积是4万亩,东阿艾山牡丹园基地已经达到1.2万亩;临清临康养殖公司肉驴养殖近万头,东阿毛驴基地养殖2万头;冠县合顺渔业项目占地1600亩等。
3、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看,冠县华杰小麦种植合作社,种植面积3.4万亩,临清润森养殖合作社肉羊10万只,2-3年达到15万只,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羊生产基地。
(二)标准上的差距
从观摩的项目看,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都非常注重利用最新的技术装备和科研成果,都在向高档次,高附加值精深方向发展。
1、从装备水平上看,阳谷凤祥、高唐信莱、东阿阿胶等农业龙头企业,引进使用了先进的工艺设备,高唐金堤苗木合作社、高新区兴业农场用上了无人飞机,阳谷盛世乡村合作社使用了物联网系统等。
2、从技术含量上看,东昌府林福专业合作社培育的鲁西黑头羊多胎品系,填补了山东省肉羊培育的空白;阳谷凤祥集团肉鸡养殖远程控制系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3、从产品定位上看,阳谷盛世乡村合作社引进种植的虫草、火龙果等精致农业产品,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去年社员分红达400多万元。
4、从建设标准看,莘县的中荷国际健康农业生态城,总投资150亿,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由荷兰瓦赫宁大学 2 规划设计,设计建设档次之高,在全省可以说是最好的。
(三)模式上的差距
1、从经营模式上看,东昌府区亿沣超市,建设了现代农业蔬菜产业示范园,将大棚承包给农户,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链条服务,并于承包户按5:5比例进行收入分成,既确保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2、从管理模式上看,就是利用互联网对种养基地进行管理。阳谷凤祥远程管理鸡舍,自动化程度达到了世界一流,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阳谷盛世乡村合作社建立了物联网蔬菜设施管理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及时与专家交流。
3、从发展模式上看,冠县正在建设的高效农业光伏产业园,下面是高标准的食用菌大棚,棚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种植与发电将会极大增加经济效益。东阿油用牡丹种植,采取复合种植模式,牡丹与辣椒、药材、核桃间作种植,土地收益将会大幅度增加等等。
4、从产业模式上看,不少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条明显拉长,农产品加工的程度越来越深。高唐信莱公司,建立起从原料基地到“吃干榨净”的全产业链,把每粒大豆到极致。冠县瑞祥生物建立起从小麦和大豆种植、加工的全产业链,从小麦中提取淀粉、谷朊粉、酒精等,最后是沼气发电。东昌府绿亚禽业,也形成集“育、繁、推、产、加、销”为一体的完整体系。
二、下步想法
(一)茌平农业发展的目标方向
结合这次观摩,特别是贯彻王市长、陈书记的讲话精神,根据茌平农业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我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茌平农业的发展是不是这样定位:“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打造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标杆。”这既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更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工作中,要努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把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 目前,茌平的农业发展真正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我们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真正到了由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加快转变的新阶段。因此,今后我县的农业发展应以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重点,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全县农民组织化程度。(1)把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今后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发展方向来抓,尽快研究出台务实的相关政策扶持措施和具体实施细则;(2)加大农业投入,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加大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3)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工作,帮助解决人才、技术短缺的问题。
2、把土地流转作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 随着我县的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的流转及 4 因之而兴起的现代农业规模经营将成为我县未来的农业发展趋势。土地流转已然成为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前提和必要手段。(1)加强政策引导,扩大宣传。认真研究上级相关政策,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出台符合我县实际的流转办法、扶持政策。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平台,发挥好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宣传作用,增强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了解相关扶持政策。(2)强化从业人员培训,规范流转程序。纵观全国各地的土地流转失败和问题案例,其主要原因就是流转程序不够规范,甚至违法违规。目前就我县来说,很大部分的土地流转行为仍为私下流转,这就留下了程序不规范、合同不合理等易发的矛盾隐患。(3)探索我县土地流转新模式,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大户模式:种粮大户或专业能人凭借技术、资金和项目优势,进行土地流转,开展规模经营,其特点是流转方式灵活、程序简单,避免和减少了因土地流转而产生的纠纷;合作社模式:主要采取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企业化形式,由合作社统一选择项目,统一组织生产,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市场销售,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其特点是流转方式和利益分享程序较为复杂,需有制度保障和专业人员实施,规模经营水平高,适用大型机械作业,农民在土地入股后可进行劳务输出,从事二、三产业,增加收入;企业参与模式: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满足原料供给,集中连片租赁农民土地,企业确定种植的作物品种,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指导,再雇佣农民为其种植,实行“企业+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其特点是流转程 5 序规范,流转期限较长,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后即可转为产业工人。
3、把品牌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在深化改革的市场大环境下,我县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大品牌的现代农业格局正加快形成,品牌建设已经成为推进我县农业现代化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县现代化的农业也可以说是品牌聚集的农业,如果我们没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极具竞争力的农业品牌作为代表,就很难说农业实现了现代化。因此,下一步大力实施茌平农业品牌战略,是优化我县农业产业结构、提升我们的特色产业现代化水平的强大动力,是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1)以农业标准化推进品牌农业建设。加快完善我县农业标准体系、检验监测体系、质量保障体系、“三品认证”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2)以农产品质量为关键,选择一批实力强、前景好、潜力大的特色农产品重点培育,分、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发展农产品品牌。(3)围绕茌平圆铃大枣、茌梨等重点区域公共品牌,大力培育冯官屯大蒜、胡屯金针菇、肖庄韭苔等一批富有地方特征的区域品牌。同时进一步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农业,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
4、把科技服务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
目前,我们应清楚的意识到农业现代化已成为我县发展的一块短板,因此在推进我县“三化同步”的同时,更应该高度重视加快农业现代化。而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把农业科 6 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通过科技创新与服务,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1)坚持把实施项目作为科技示范平台,始终体现在农业增产增效行动中。(2)坚持把农民合作社作为推广载体,始终突显农业科技应用的主体地位。(3)坚持把基层服务机构建设作为基本条件,始终提升农业技术装备的水平。(4)坚持把增加科技投入作为根本保障,始终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
5、把招商引资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
我县的农业农村工作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现在的形势迫切需要我们在抓“三农”工作的思路、方法上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既要不折不扣地贯彻好上级的一系列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政策,又要创造性地用工业化理念谋划现代农业发展,以大开放的意识着力在吸引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上下功夫。我们应跳出农业抓农业,把农业招商引资作为全县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来抓,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延伸产业链,形成茌平特有的区域农业产业化特色。(1)增强招商工作紧迫感,做到有意招商。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过程中,资金、技术、市场等要素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长期以来,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县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把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放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臵,把农业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通过政府推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把农业招商引资工作上一 7 个台阶。(2)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做到有人招商。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相对工业等领域,起步迟,人才缺乏,经验不足。为把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我们应建立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的专门机构,明确工作职能,调配招商引资的力量,并确保工作经费的落实。做到有人招商,有钱招商,善于招商,精于招商。(3)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做到有目标招商。每年年初提出农业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并层层分解到有关部门和乡镇,落实领导责任,加强协调指导,充分挖掘招商引资的潜力,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4)精心编制项目,做到有项目招商。根据我县产业发展的实际和需要,编制和包装一批农业招商项目,增强对外商的吸引力,真正做到有项目可招,有项目能招。(5)构筑招商引资平台,做到多渠道招商。举办茌平农业招商引资推介会、组织小分队开展招商、利用政府信息网等网络开展网络招商,做到灵活多样,形式新颖,既降低招商成本,又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
6、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 未来现代农业的发展必然要求农村改革的深化与农村制度的创新。从我县现实层面上讲,下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大农村制度创新的主要着力点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1)深化全县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土地改革,必须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进行。在大力推进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颁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 8 权利,大幅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确保增加农民的改革红利。(2)加快供销社综合改革。以中央、省关于供销社改革的有关精神为指导,加快组织创新、服务创新、经营创新和工作机制创新,积极探索为农服务新形式,努力将供销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3)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农村贷款难问题一直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制约了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下一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部署,并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打造茌平特色的三农金融服务平台。(4)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完善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大力培育发展经营性服务主体。创新发挥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在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确保我们的农业服务接地气、连农民、高效率、强农业。
(二)用心谋划明年的重点农业项目
1、万头奶牛养殖基地项目。这个项目由山东高速集团与信发集团合作建设,目前该项目正在洽谈。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万头奶牛养殖、牛奶加工、物流配送等为一体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
2、獭兔产业一体化项目。积极引导、鼓励、扶持博平双运獭兔合作社,从小规模的养殖、宰杀、加工转化为大型养殖、宰杀、深加工、出口贸易等一体化的畜禽产业。
3、丰桂园农业园区项目。这个项目今年刚刚启动,计划利用2-3年时间,建设成为集自然风光旅游、大枣茌梨采 9 摘、温泉洗浴养生、休闲娱乐垂钓、农家风情展示于一体化的现代化高科技农业生态园区。
4、恒胜园林农业综合体项目。在杜郎口恒胜园林现有苗木种植、观光的基础上,在基地北部在建设500-1000亩的智能温室和设施农业基地,在基地东部建设普及沟渠湿地及景观观光长廊,并与东部的两处中药材基地、北部王老苗圃连城一片,打造茌平东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三)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计划最近几天,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由县直农业部门负责人,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部分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利用一天的时间,到莘县、阳谷、东昌府区、开发区四个县(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提振精神、坚定信心。
三、狠抓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
王市长讲:“三农”工作大于天,县委书记责任重于天。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三农”工作,亲力亲为,身体力行,分管领导同志一定要靠上抓紧抓牢,特别是在工作部署上一定给予重点支持,在政策制定和资金投入上给予重点倾斜,在干部力量配备上给予重点加强。各级农业部门形成“农业一盘棋”思想,加强沟通交流,搞好协调配合。
(二)严格落实责任
王市长在讲话中提出了“四真”,真谋、真争、真干、真闯,也就是对我们定下来的事情,要精心谋划、全力争取、10 埋头苦干、千方百计,不仅要干好,而且要干到位,任何一项工作都要项目化、具体化到人、到事、到时、到标准,实行工期倒排,责任倒追。特别是对明年的重点农业项目可实行县级领导帮包制,确保我们定下来的事情干成干好。
(三)强化督导考核
今年省对市科学发展观考核细则中,加大了对农业工作的考核权重。但由于市对县考核细则出台较早,没有把农业纳入科学发展观考核体系,所以后来专门出台了对“三农”工作的考核方案。明年市对县考核方案中,将把对农业的考核纳进去。这方面,我们要做好相关工作。同时,各涉农部门要加强实地督导,一项一项抓好工作落实,对各乡镇、街道的考核也要采取平时常规性工作考核与重点工作检查评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议对各乡镇、街道每年也要搞一次农业重点项目观摩考核。
总之,通过全市农业观摩,我们找出了差距,找出了原因,也找出了方向,找出了信心。我想,只要全县上下齐心协力,齐抓共管,茌平农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灿烂。
第三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当前,农业正逐步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新时期,这将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了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客观分析建设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笔者以“现代农业发展”为调研课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开展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赣县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赣县共有19个乡镇,农业人口49.57万人,农村劳动力33.4万人,现有耕地面积31.85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83.95万亩,农业生产以种、养殖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较慢。200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 21万吨,比去年增产5%,农村经济总收入达 1.3 亿元,增长7.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95元,同比增长10.1%。
(一)优化产业结构,特色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
按照高效农业的发展目标,以典型示范引领结构调整,以政策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初步形成了“甜叶菊、烟叶、蔬菜、”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初见雏形。以韩坊、王母渡、大埠等乡镇为主的烤烟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种植烤烟面积13856.3亩,收购烟叶36259担,比去年净增烟叶4059担,均价6.89元,比去年增加1.07元,亩产值达2149元,烟叶收购总产值2500多万元,实现烟叶税550万元。以田村、南塘、茅店等乡镇为主的甜叶菊生产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全县种植面积1.4万亩,比上年增长99.1%。收购干叶816.5吨,比上年增长276.6%,实现总产1192.09万元。为赣县甜叶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以五云、储潭等乡镇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了显著成绩,年产量达12940吨,年产值达3896万元,稳稳打入了赣州市这个大市场,并占具40%以上。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提高
紧紧抓住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农村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农水改造、把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狠抓水利工程建设和农村“一池三改”沼气等项目建设。落实农机补贴政策,积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极大的提高了赣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实施乡村道路通达工程,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通电话的目标。
(三)大力发展以劳务为主的二三产业,农民收入有了新提高
以“百万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为载体,加强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2008年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6000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642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6254.4万元,劳务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推动以建筑、现代物流为主的农民运输业发展,全年农村运输业收入达到13818万元,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四)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新改善
在规范村庄和圩镇整治上重点突破。
一是确保村镇整治落实到位。2008年,全县完成18个圩镇和300个建设点的整治,其中省市县三级共建点210个,县乡自建点90个,完成改水1万户,改厕8000户,改路500公里,拆除“空心房”、破旧栏厕100万平方米。
二是确保规划修编完成到位。巩固村镇规划成果,大力推广新户型,在完善现有村庄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18个乡镇的圩镇和2378个村庄规划修编。村庄整治建设点新建房屋推介户型采用率达80%以上。三是打造特色新村和精品示范点建设。根据各个建设点实际,着力建设特色新村。2008年,每个乡镇打造3个以上特色新村,全县着力建设10个综合性精品示范点。
全县共种植林木30万余株,绿化面积达到1.32万亩,极大地改善了村庄环境。同时将村庄道路、安全饮水、农村沼气等同步规划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二、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赣县现代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周边农业发达县(市场)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发展现代农业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经济基础较差,农民收入水平很低
赣县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较差,各村发展水平也很不平衡。尤其是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悬殊,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缺乏资金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
(二)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赣县农业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二三产业比重相对较小,且缺乏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撑,农业的工业化程度很低。种植业中以粮为主,占农业生产总值的64%以上,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平均亩产398公斤,平均亩收入630元,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反差很大,比较效益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特色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现有的几个比较有特色的种植业,经营管理粗放,优势不明显,缺乏规模效应,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难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市场优势和产业化链条,特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农业产业化的道路还很漫长。
(三)农业投入不足,扶持农业能力不强
当前,从沿海发达地区来看,已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阶段,财政支持农业、回报农民的力度在不断加大,虽然赣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工业基础较好,但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城市化和改善城市区人居环境,而赣县农业所占比例较小,财政用于农业的投入很少,远远满足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另外,金融部门支持农业的力度也很小,在农村吸储重于放贷,农户信贷资金目前没有到位,制约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
(四)农技推广力量薄弱,农民文化程度很低
农业科技力量不足,农业部门农技服务机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民科技文化程度很低,农村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不足70%,部分农民受小农意识影响,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对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概念模糊,蔬菜栽培水平不高,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有限,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不高,外出务工也只能卖苦力,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农业部门缺乏对农民在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宣传和引导,科技推广不够深入,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五)产后服务意识淡薄,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还未真正解决
特别是设施农业发展注重产前、产中服务,轻视产后服务,虽然成立了烟叶、甜叶菊、蔬菜、养殖等协会,但作用发挥不明显,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还未真正解决,市场竞争力不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少,标准化生产度不高。农产品只重产量不重品质,重实用不重加工、销售与包装,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水平低,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等,致使农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状态进入消费领域,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同时,由于相应的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销售中介组织的缺乏,市场供求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使生产效益难以提高。最后,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与资金投入缺乏。农业的市场化离不开信息化,农户信息不灵,导致生产趋同化。许多农户不熟悉市场,不能对未来市场变化进行科学的预测,在生产安排上往往彼此模仿,盲目跟从,导致市场供求失衡,生产效益低下。
三、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天下富。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按照“依托城市、发展农业、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思路,紧紧围绕“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生态化、标准化、外向化”的方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切实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扎实赣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形成明晰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
现代农业要求用崭新的现代发展理论、先进的管理理论指导农业。特别是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两个趋势”的要求,站在统筹城乡发展高度,超越农业和农村工作层面,跳出农业抓农业,充分发挥赣县工业基础雄厚、城市化水平高的优势,强化工业对农业的支持作用和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要素互流、产业联运、市场对接,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新机制。将先进工业思维、发展理念、技术装备“内植”和“移植”于农业,让它变成农业的一部分,从而推进农业的工业化。要以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提高效益为中心,把搞活流通、开拓市场、建设商贸型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发展核心环节抓紧抓好。
(二)优化农业结构,大搞园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
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标志。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越高,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就越高。因此,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突出抓好甜叶菊、烟叶、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建设。[1]争资建立一个甜叶菊良种繁育基地,确保为农户提供优良种苗,并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化。[2]按照“一基四化”的模式要求,搞好现代烟草农业示范,正确引导农户按照“烟农自愿、进退自由、管理民主”的原则组建合作社,新建一个烟叶复烤厂,对烟叶进行深加工。[3]加快培育无公害蔬菜生产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来带动农民致富。
(三)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生产条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力保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通过争取国土整理项目建立政府、社会、农民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增加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继续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强主干排水沟道的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水渠节水改造工程、渠道砌护工程,试验引进利用脱硫废渣改良盐碱地的新技术,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以突出建设大村庄、逐步缩减分散的小村庄、重点规划建设中心村为方向,引导农民加快住房和居住环境改造步伐。继续加快农村道路、清洁能源、安全饮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所有村庄的人饮安全工程,实现组组通柏油路、通有线电视的目标,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改造中低产田9万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户用沼气入户率达到30%,农村主干道路硬化率达到90%,农村绿化覆盖率达到38%。
(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农业品牌,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和外向化的重要支撑。针对赣区农产品龙头企业少,城市化水平高的实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利用“三资”开发农业,重点建设一批烟叶、蔬菜、畜禽等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企业。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走“龙头+合作组织+农户”的路子,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个体经营户,重点扶持升产品质量和增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辐射带动力。加强产业链条的前后延伸,以一个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前后相关加工企业的发展,聚集各类生产要素,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企业和农户对接,通过企业实现农户生产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严格按照商品质量标准生产、分级包装上市,创出自己的品牌,提高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促进农民增收。
(五)加大农技推广力度,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有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要结合赣县农业发展实际,继续深入开展 “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扎实推广普及常规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温室蔬菜种植、植物病虫害防治、保护性耕作等实用技术,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水平,提高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水平。建立科技特派员创业成果评价考核机制,建立科技服务组织进村、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着力解决乡镇农技人员服务手段落后、知识老化等问题,提高新技术、新品种等推广到位率,提高农业科技贡献份额。建立健全农业部门科技服务机构,配足配强农技人员,加强乡镇动物防疫站防检队建设,解决重大动物疫病防疫问题,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协会作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联结农民与企业、农民与市场的重要纽带,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强有力的抓手。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培育壮大蔬菜、水产、果业、运输、劳务等协会,逐步完善协会工作制度,进一步扩大协会服务范围,充分发挥其作用,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服务,吸引更多的加入合作组织,支持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开展包括技术推广,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运输、销售等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在拓展销售渠道的同时,带来一些新信息和新技术,使农民能紧紧围绕市场的要求,有效调整种养殖品种,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力争到“十一五”末,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达到60%,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七)依托区位优势,开发建设“农家乐”项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旅游
“农家乐”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因此,要进一步拓展农业领域,根据赣区农村靠近城市的城郊型特点,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以“青青农庄”、“滴水山庄”“农家乐”为龙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不断探索,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地方特色,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几家集生产、生态、观光、就餐、娱乐、休闲、旅游、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农庄,有效转移当地富余劳动力,满足城市居民回归大自然的愿望,推动赣县旅游业快速发展,精心打造中心城区农业观光旅游的新亮点。
(八)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形成持续推动的力量源泉
农民是现代农业的实施者,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只有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思想新”的高素质新型农民,把农村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形成持续推动现代农业的力量源泉,才能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因此,要继续大力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落实培训资金,创新补贴形式,健全培训机制,丰富培训内容,坚持务农、务工两种培训一起抓,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和二三产业务工技能。切实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使新一代回乡青年全部接受各类专业培训教育,提高就业和劳动技能;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道德风尚,结合形式多样的农村文体活动和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远离封建迷信,弘扬新风正气,杜绝歪风邪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脱离愚昧无知,逐步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九)突出新型机械的推广应用,强化社会化服务,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近年来,虽然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层次较低,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需进一步加大财政对购置新型农机具的补贴力度,加强新机具、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积极开展农机手培训、农机具维修和组织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等配套服务,大力推广水稻栽插机械化、化肥深施机械化、秸秆还田机械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机械化、农产品机械化烘干、农产品机械化加工、机械化养畜(禽)等先进实用机械化生产技术。力争到“十一五”末,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各类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
第四篇: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方案
关于对中牟县现代农业发展的调研方案
为推进《关于对中牟县现代农业发展的调研》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调研报告,现就做好专项调研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中牟县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紧紧围绕蔬菜、花卉、渔业、林果、畜牧五大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两区一城一滩”。着力发展集观光休闲、采摘体验、旅游度假、健康养生为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探索出了一条由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的新路子,全力打造郑州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和“奶瓶子”,未来成为郑州市民的“生态氧吧”和休闲乐园。努力将中牟打造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生态旅游样板区、创意农业先行区。
二、调研目的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通过此次调研,全面掌握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潜力,查找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途径,概括总结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三、调研内容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优势主产业类型,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产值,养殖业规模、产量、产值。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及其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财政总收入、农业投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情况。
(二)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成效:重点总结示范区主导产业发展、设施装备和条件建设、科技推广运用、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建设投入等方面的情况。
(三)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包括规划引领、争取投入、强化领导、体制机制、落实责任、加强管理、宣传交流等方面的内容,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方面的突出亮点和经验做法。
(四)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问题:认真分析当前制约示范区发展建设的主要因素,以及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五)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扎实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努力构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
四、调研安排 调研采取实地考查的方式进行,由社会经济调查队牵头,办公室协调安排车辆,于2016年*月*日*午*时组织统计局全体人员在大门口统一乘车出发。
第一站:中牟•国家农业公园
中牟•国家农业公园位于北部示范区内的雁鸣湖镇,占地1万余亩,三面环水一面临路,地理区位得天独厚。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被省科技厅命名为河南省农业科技园区,中牟•国家农业公园被列入省重点项目。园区以高端高效农业、名优品牌农业、科技智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会展节庆农业、文化体验农业等“六型”农业为主要发展方向,打造以生产示范、科技创新、赏花品花、休闲垂钓、采摘体验、健康养生为特色产业的“园中园”。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观光农业样板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先行区,建成中原农业科技创新、全国都市型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典范。
第二站:弘亿国际庄园
中牟现代草莓产业基地位于南部示范区内,占地5000余亩,重点发展以草莓种植、科技研发、采摘体验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弘亿国际庄园作为该区域的龙头企业,带动草莓产业不断壮大,已形成区域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并带动周边设施蔬菜产业的全面发展。弘亿国际庄园是一家以现代农业为核心,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形成集农业科研、生产示范、科普教育、旅游观光、农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示范区。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也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农业。
第三站:河南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
河南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位于县城附近的西南部,规划总面积5300亩,计划投资90亿元,是农业部定点市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单位。最终建成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国内有辐射力、对省内外资源有整合力,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买全国卖全国”的现代农产品物流城。
五、调研要求
深刻认识调研活动的重要性,在调研过程中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去考察。注意与他人的交流方式以及要学会倾听,要有耐心,礼貌待人。交流过程中,要注意获取更多有价值的资料,认真分析、思考,努力把课题调研做深做实。
第五篇: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为进一步了解我乡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发展现状,加快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工程建设,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确保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日前,我乡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就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及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我乡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和都市生态农业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我乡紧紧围绕打造“新型农业精品乡、特色乡”的目标,以加速土地流转为抓手,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和产业特色,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再上新台阶,极大促进了我乡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和都市生态农业的建设。其主要做法和成效有以下几点。
(一)主要做法:
1、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大户。出台土地流转奖补政策等优惠措施,对当年土地流转实现集中连片,用做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等高效经济作物规模在100亩以上的予以重奖,提高了农民和农粮大户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积极性。
2、充分发挥合作社作用。截止6月底,全乡合作社发
展到25家。2014年,对以合作社为基础流转土地规模在100亩以上的,乡里额外每亩奖励6元,激励群众加速土地流转。
1重点通过合作社牵头,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负责对土地进行经营管理,社员按照股份进行生产利润分红,建立 “土地变股权、农民变股东、有地不种地、收益靠分红”的土地流转机制,极大促进了现代农业特色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3、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经济,XX乡鼓励扶持干部发挥火车头精神,践行为民服务的公仆理念,至目前,全乡先后有50多名党员干部参与到了现代农业特色经济发展之中,不仅仅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而且收到非常可观的积极效益,成为引领老百姓发家致富奔小康的耀眼旗手和标兵。
4、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通过大户承包、公司+农户+合作社、股份制合作、是自由流转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今年在XX、XX、XX、XX、XX五个村重点推广了股份合作的模式,全年计划新流转土地7000亩,上半年已完成流转2000亩。
5、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做好全
程服务,对农民适时提供田间管理等技术培训。组织烟叶种植大户分2次参加培训,使其掌握烟叶种植技术,提高烟叶种植技能,提高了农民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积极性。其他如:水产、大棚蔬菜、粮食种植等广泛开展技术培训。
(二)取得的成效。
1、烟叶黄金产业不断做大做强。通过积极争取、加大
投入、搞好服务等举措,全面夯实烟叶生产基础水平,保障烟叶为主导的全乡农业支柱产业,2013年烟叶面积7200亩,亩均效益5000元,实现税收突破400多万元,培育壮大种植大户150多家,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2000多人,全面带动问全乡劳动力、餐饮等行业发展,烟叶产业成为XX乡的黄金产业。
2、蔬菜特色种植产业迅猛发展。以创建现代示范园区
经济典型为抓手,积极推进骆坡温棚蔬菜种植园区等建设,2013年启动的XX村80亩温室大棚项目,带动了XX、XX等村蔬菜发展。具不完全统计,2014年6月底,新发展大棚蔬菜120亩,辣椒3000亩,使蔬菜种植业成为村民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
3、生猪养殖等项目不断发展壮大。以亚亨、振文、永军、漯河民社农牧等生猪、蛋鸡养殖项目为龙头,强化管理,提升效益,撬动民资大举投入,带动全乡生猪、肉鸡等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年出栏生猪33万头,三禽饲养量达85万只。
4、千亩渔业示范基地成效显著。重点抓好曹店村渔业养殖园区的发展,使其依靠荒坑、洼地等资源大力打造千亩渔业示范基地,并开发成休闲垂钓的新农家旅游景点。止目前,全乡共发展鱼塘1000多亩,从业农户达200多家,亩均年效益近2万元,产品远销信阳、郑州等地,已成为该乡
支柱产业。同时诚邀省水产养殖研究所对众康养殖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做了远期规划,积极实现养鱼、餐饮、垂钓、休闲旅游、观光度假等为一体的新型特色农业基地。
5、农田水利及林网设施不断完善。大力推进农业基础
建设,狠抓农田水利,全乡新整修田间道路10公里,新打机井130多眼。全乡新植幼树7万株,造林面积达1000多亩,成保率达98%以上。同时大力推进农田标准万亩示范方1个、千亩方4个、百亩方20个,保障粮食安全。
二、工作推进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人才匮乏。一是年龄结构趋大;二是知识文化水平偏低;三是科技水平较差,多数农民种地或多种经营,看别人怎么干,不是真正按照科技要求去做,缺乏自立和创业能力。
(二)缺少农业发展资金匮乏。一是政府用于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发展的资金;二是农民缺乏原始积累,投入农业发展的资金有限;三是金融部门扶持农业发展,受产业规模、政策导向等门槛的制约,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
(三)扶持政策力度不大。尽管乡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扶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但是目前政策的力度还有待加强,还远远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急需在区级以上层面加以更大强度的支持。
(四)技术指导支持不够。由于全乡农技人员较少,还
暂时无法对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技术指导上还较为欠缺。
三、下步打算及建议
(一)强力抓好土地流转经营。要加强宣传,积极引导,调动各级抓土地流转的积极性。要成立乡村两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规范流转程序,发布流转信息,统一合同备案。要招引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龙头带动、大户承包、土地入股等新模式。2014年全乡要新流转土地7000亩,实现土地流转新突破。
(二)积极引进:“农字号”龙头企业入住。以招商办为主体,全面摸排各类招商信息,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招商活动,重点招引农业龙头企业,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龙头带动。利用网络和外出成功人士大力推介问十,让外界关注问十,诚邀各界人士到问十投资兴业。
(三)壮大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引导农业专业合作社确定立足农业谋求发展的经营思路,要以市场引导生产,以流通带动生产。同时按照谁有能力当龙头就扶持谁的原则,实行定点培植、重点引进,尽快使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
(四)培育精英人才发展农业。要进一步加大各类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精英式新型农民,为现代
农业特色产业带储备人力资本和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