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提纲)

时间:2019-05-12 19:0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提纲)》。

第一篇: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提纲)

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调研提纲)

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设施为装备,广泛应用现代科技和科学管理方法,具有高度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的发达农业。宜都人多地少,资源有限,只有走现代农业之路,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解决我市目前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推动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市农业生产现状及问题

㈠结构调整速度快,但产业效应未放大

调研我市柑桔、茶叶、畜牧、水产四大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找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用科学方法分析各产业发挥的效益情况,并说明还有多大的潜力等等。

㈡科技推广有成效,但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 在简短总结近几年农技推广成效的前提下,找准我市农业科技入户与现代农业发展不对称的突出症结。

㈢产业化经营起步早,但企业的科技含量低,带动能力不强

分析我市现有25家农业产业化企业现状,产值与利润构成以及带动农户的能力方面的情况,作出客观评价。

㈣农村经济组织不少,但服务功能比较单一

调研我市农村社会化服务中的各种组织形态、服务方

1式、内容、效果,解剖存在的主要问题。

㈤各类培训常年展开,但农民的综合素质不高

了解全市培训农民的方式、内容及效果,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标准,找出其症结之所在。

㈥市场农业观念逐步增强,但始终跳不出传统农业的怪圈。

调研领导及基层相关人员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状况,找出并分析传统观念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㈦基础设施建设迅猛,但零星发展,缺乏整体推进 了解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公路、水库、良田、渠道等)慨况,并结合新农村建设一年来存在的投入、规划方面的问题,分析各自为阵,不能塑造宜都农村整体形象的弊端。

二、发展宜都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

㈠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

在新形势下,必须用崭新的现代发展理念、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把握“两个趋势”的判断,站在统筹城乡的高度,超越农业和农村的层面,把农业问题放到整个国民经济中统盘考虑,跳出农业抓农业。要让先进的工业思维、技术和装备“内植”于农业。

㈡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我市近几年花大气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标准农田,但总体上基础设施还不健全,设施装备档次不高,旱

涝保收农田仅占六、七成。要围绕提高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争取更多投入倾斜“三农”,调动全社会的投资热情,以设施武装农业。同时,结合一些项目的实施,构筑现代农业生态保障。

㈢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要针对我市农民科技素质偏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普及率低的现状,把科技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以农民素质提高为基础,以农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为核心,不断推动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培养一大批新型农民。

㈣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

核心是要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着力增强我市农业主体的创造力。在主体的企业化、农民的组织化、经营的产业化和产品的品牌化上下功夫,全面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各类经营大户,全面整合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构筑各环节相互连接、利益协调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㈤用坚强的执法手段保障农业

要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稳定并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积极引导土地依法合理流转,强化农业综合执法,推进财务公开,巩固税费改革成果。

三、加快宜都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㈠突出质量品牌,做强主导产业

围绕我市柑、茶、畜牧、水产四大产业如何做强,提

出“以质量品牌”为核心的具体工作如何开展,同时,提出一些相关目标,怎样发挥现代产业的功能等等。

㈡立足科技支撑,加快成果转化

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1、如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2、怎样把科技入户工程落到实处?如何建立以技术员指导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

3、如何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

4、怎样发展农业机械化?

㈢提供政策保障,健全投入机制

1、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如何建立?

2、农业支持补贴制度怎么健全?

3、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发展农业保险等)。

4、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

㈣强化社会服务,全面放活人才

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放活人才,如何强化社会化服务提出具体方案,包括人才怎样放活、服务组织的多种形式、服务的内容等等。

㈤完善市场流通,发展物流产业

1、根据宜都实际,采取什么财税措施,支持农村流

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发展?

2、如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服务?怎样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3、怎样加强大宗农产品的调控管理?

4、如何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

㈥做精龙头企业,培育市场主体

如何围绕龙头企业做精,提出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的具体方案,包括怎样构建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问题。

㈦坚持体制创新,深化农村改革

1、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才有利于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2、如何改革不适应宜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些制度、规章?

第二篇: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提出

2005年底,农业部在《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培养职业农民;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正式提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从培养职业农民到新型农民,再到新型职业农民,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随着农业农村发展阶段性要求不断深入,其内涵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一提出,得到了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和热议。

二、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

新型职业农民首先是农民,从职业意义上看,是指长期居住在农村,并以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且要符合以下四个条件:一是占有(或长期使用)一定数量的生产性耕地;二是大部分时间从事农业劳动;三是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四是长期居住在农村社区。与传统农民不同,新型职业农民除了符合以上的四个条件以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要是市场主体。传统农民主要追求维持生计,而新型职业农民则充分地进入市场,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一般具有较高的收入。二是要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而且后继有人,不是农业的短期行为。三是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还要求其行为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

三、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对咸阳市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

1、促进产业化发展,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当前,我市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粮、菜、畜、果”四大主导产业已经形成,但发展中面临很多瓶颈(劳动力缺乏、农民文化水平低、专业技术差、思想僵化等)严重的阻碍着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关键是农民素质转变,核心是培养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只有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才能更快的促进产业化发展的速度,使我市的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加快城镇化进程,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增加。根据全市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来看,工资性收入占比41.8%高于经营第一产业的收入比重34.2%。农民收入结构反映到就业状况: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数选择进城务工或在非农产业就业,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大多是兼业农民、老年男性或者妇女。

而加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一方面可以加快已转化为产业工人的农民流向城市的进程,让他们可以安心的在城市安营扎寨;而自愿留下的农民也可以通过政府的各项培训以及自身的努力,成为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的思维方式加上高科技知识的应用和专业营销方式的运营,势必增加农业的产出,进而增加收入,改变农业已成为现在农村副业,农民兼业的困境,使他们成为有动力、有激情、有能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

3、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生活在乡村,以农业生产为职业,农业经营性收入将是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所以他们愿意接受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单位产出,从而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同时新型职业农民利用各自的特长和优势通过分工分业,形成种养殖大户、农业经济组织的负责人,促进了现代农业

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这既是农业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协作的结果,也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发展的竞争力。

4、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及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只有培养了“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才有农业的现代化,才有农民收入的大幅提升,才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现。

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途径

1、加强农村基础文化教育。农村基础文化教育直接影响着农民文化水平的高低,又是职业教育和后续教育的基础,所以政府要在保证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农村文化教育水平。

2、办好职业和成人教育。一是将教育部门的继续教育与人劳部门的各项技能培训有效结合,提高农民技能水平。二是加大农民的职业教育力度,各职业学院与本地农业发展实际相结合,开设农民职业教育课程,提高农民的科技、经营等知识的理论水平。三是开设“夜校”,扩大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范围。

3、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一是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扩大文化馆覆盖范围,为农民自学创造条件。二是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农业技能骨干,积极鼓励、倡导农技人员下乡,深入实际帮人农民提高各方面的知识。三是开展特色文化教育,开展各种活动以普及农业技术知识。

4、强化合作社技术培训作用。以合作社为载体,一是建立农民培训体系,采取实践演练等多方式培训提高操作技能。二是专业培训培养一批农机操作、防疫等专业人才。三是通过合作社日常管理培养一批管理、营销类人才。总之,充分利用合作社这一平台,在政府的有序引导、行业组织的有效参与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五、促进咸阳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对策建议

1、组织领导。在农业部门设立专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办公室,制定发展规划和培训方案。协调组织过程中培训、合作社发展以及土地流转等相关事宜。

2、资格认定。一是对经过培训经过考试合格的农民发放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二是管理注册部门应将已具有资格证书的农民登记备案。三是加强对合作社负责人、种养殖场法人加强跟踪服务,继续培训,获得资格证书。四是同等条件下,资金等政策扶持向取得证书的农民倾斜。

3、提供培训。知识和技能是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应用和基本的经营管理知识是必备条件,因此政府应创造条件加大培训力度,可按以上的四个途径加强培养。

4、资金支持。一是将农民的种养殖场以及专业经济组织也列入小额担保贷款项目中,与创业人员同等对待。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可以以房屋、土地等所属物抵押贷款。三是中省农业项目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

5、政策扶持。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农机具补贴等方面优先考虑新型职业农民。二是提供税收减免等政策优惠。三是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保持农业生产与投资的稳定性。

第三篇:调研报告——培养新型农民

XXX县大学生村干部

专 题 调 研 文 章

培养新型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

XX乡XX村村委助理 李逸梅

(2010年10月28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利益考虑,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和成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做出了新的规定,再次凸显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事实上,我国近四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大多数贫困人群也集中在农村,农民的素质亟待提高。要解决“三农”问题,培养新型农民是关键,只有新型的农民,才能实现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从近期或长远的来看,培养新型农民是具有深远的意义,是一件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大事。怎样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针对这个问题,经过走访了XX乡XX村100个农户进行抽样调查,我做了以下的分析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在抽查的100个农户中,有78户以种植为主,无其他加工致富项目,有的想上项目因缺乏资金,农户颇有可望而不可及之感。抽查的100户中只有22户生产经营有点门路,真正有加工项目的只有7户,资产超过10万元的有2户,其他15户都是小手工业加工、小门店,年收入较低。原因:一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实力达不到,没有资本进行生产经营;二是怕风险,“小富即

安”思想在大多数农户中根深蒂固;三是文化水平偏低,接受新事物慢。在抽查的100户有村民472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17人,而这些人大多数都在外上学或出外打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到70%以上。大部分村民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特别是在接受新事物上存有观望等待思想,缺乏开拓创新意识。这些问题如不彻底解决,将会影响到新农村建设发展。

二、为什么要培养新型农民

(一)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实践者和受益者,如果不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那么新农村建设就很容易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建设好新农村,关键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家园。因此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新农村建设中重要一环。

(二)广大农民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衰成败。从新农村建设实际来看,无论是农业结构调整,还是农民增产增收,无论是社会事业发展,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千方百计提高全村农民素质。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而从当前农民的受教育情况看,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较少,绝大多数是初中甚至小学文化程度。全村一些具有一定文化技能素质的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农村的农民文化技能素质普遍较低。而大批外出的农村劳动力,往往因缺乏就业技能而就业不稳,必须进行引导和职业技能培训。这些情况表明培养新型农民是当前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要求。

(三)农民自身素质远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缺乏道德意识。一些人由于法律意识淡薄而导致犯罪,一些人由于缺乏道德意识而损人利己。因此要从法律、道德两个方面加强农民的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其社会主义荣辱观。二是农民缺少现代劳动技能。一方面,留守在农村的农民没有经过专门的现代农业技术培训,而是依靠父辈经验的传授,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而这种生产方式,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脱贫致富。另一方面,进城务工的农民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劳动技能培训,不能从事复杂和技术含量高的劳动,只能从事简单劳动,大部分是脏活、累活、苦活,而报酬却很少。

三、培养什么样的新型农民

建设新农村,什么样的农民才是新型农民,引用全国人大代表王希武同志的一句话就是“懂政策、懂法律、懂科技、懂经营、会管理,除了要有生产创新的技能,还要有开拓市场的眼光,并还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具体地讲,思想、观念、语言和行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能掌握科学知识,能抓住市场机遇,能创业、会创业,能追求先进文化,这样的人就是新型农民”。

培养新型农民就是要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劳动者。“有文化”要求农民能说会写、自立自强、崇尚科学、诚信友爱、知法守法;“懂技术”要求农民具有较高的技能素质,至少要熟练掌握一到多项生产技能和技巧;“会经营”要求农民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充分利用人、财、物和土地等资源,进行生产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四、如何培养新型农民

结合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科学规划,将新农民素质培训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农民的教育培训问题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庞大工程,时间跨度长、投资大,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将其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致富的惠民工程。同时,要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农民认识其重要性,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培训,从而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推向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二)抓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从源头上抓好新农民素质教育。

广大农村中小学校是农民学科学、学技术,实现职业转化的前沿阵地,要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切实保证农村适龄青少年不失学不辍学,绝不能再产生新的文盲、半文盲。为此,我们要努力整合优化现有的农村教育资源,积极改善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中小学校的教育质量,为农村孩子创造相对公平相对稳定的教育环境,培养造就更多的未来新型农民

(三)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引导全区农民崇尚科学,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一是针对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帮助群众增强法制观念。二是针对农民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状况,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使农民

群众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树立农村文明新风。三是针对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偏低的状况,以“创五好、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以乡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用丰富多彩的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倡导农民学文化、学技能,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五)充分发挥乡土拔尖人才的带头作用。

乡土拔尖人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与周边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感情,他们有文化、有威望、有特长,说话做事令周围的农民群众信服。而且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先发展起来的富裕户、示范户,在致富奔小康上走在了前面,是周围农民发展生产的样板,能够带动一片、辐射一面,引领农民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培养新型农民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以满足农民需求、让农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贴近农民为原则,以先进的思想塑造农民,以丰富的内容服务农民,以生动的形式吸引农民,以便捷的手段方便农民,大规模培养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第四篇: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业

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业

--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

2013年11月15日,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在陕西西安举行。农业部部长韩长斌作重要讲话。去年8月,农业部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提出力争在3年内,选择100个试点县,每个县根据农业产业分布选择2--3个主导产业,培育新型农民10万人。各地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产业,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机手等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加强技能培训,强化政策扶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引领主导产业发展。目前,全国100个试点县中,已有88个县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73各县制订了认定管理办法,61个县明确了扶持政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环节。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都迫切需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基础性,社会性,是政府部门的基本公共服务内容,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

略工程。

会议指出,要深入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推动阳光工程转型,围绕新型职业农民这个主要对象,突出务农技能这个核心内容,开展从种到收,从生产决策到产品营销的全过程培训,重点培训良种良法,病虫害防治,农机农艺融合,储藏保鲜,市场营销等现代农业知识技能,以及现代农业经营和管理理念。要努力扩大阳光工程资金规模,提高补助标准,逐步建立农民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吸引更多的青壮年农民接受培训,提高技能。

要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鼓励支持农业职业院校办好农业专科,积极争取将骨干务农农民的农科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国家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吸引农村有志青年学习农业,投身农业。积极引导农业职业院校以服务生产,服务农民为导向,采取灵活的教育培训模式,把课堂办到农民家门口,搬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促进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相衔接相贯通。

要强化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农民免费培训制度。统筹利用好农广校,农业职业院校,农机化学校,农机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等公益性培训资源,同时发展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社会化培训教育机构,搭建专业化,多元化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平台,充分发挥高产创建示范片,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小区,现代农业园区的实训作

用。要建好农广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依托农广校建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发挥农广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的主力军作用。

要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方式,各地对认定的职业农民要创新扶持办法,重点提供信贷,储藏,农机,保险,农业生产辅助设施用地等服务,以服务促认定,以认定促培养。这样,即可调动农民积极性,又能创新农业补贴方式和渠道。要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保持职业农民这支队伍的生机和活力。要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政策扶持。支持承包地向新型职业农民流转,推动农业补贴和项目建设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帮助解决贷款难、生产辅助设施用地难等问题,不断增强其综合实力与自主发展能力。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争取让新型职业农民与城镇职工享受同等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待遇。

第五篇: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靖边县东坑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简介

靖边县东坑镇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靖边县城西22公里处。全镇总土地面积522.5平方公里,有耕地24.6万亩,有水浇地19万亩,有农业人口5.2万人。全年降雨量395㎜,干旱少雨,年均无霜期121天,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下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壤无污染,有利于发展设施农业。

近年来,我镇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这一主题,牢固树立 “生态立镇、产业富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人才兴镇、文化塑镇”的工作理念和“靠调整起家、蔬菜当家、科技兴家、市场发家”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的主要手段。2010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10.8亿元,较2005年末的3.8亿元,年均递增25%;2010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7.8万吨,较2005年末的3.12万吨,年均递增8%;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294元,较2005年的3058,年均递增20%;非公有制经济经济总量较2005年的3000万元,年均递增20%,2010年全镇农业劳动生产率平均达31680元,土地产出率达52520元。特别是我镇伊当湾、东胜两村已有35%的农户,户均突破10万元大关,农业劳动生产率达75400元,土地产出率达79500元。2007年以来,我镇连创全国马铃薯、玉米、小杂粮、蔬菜等八项全国单产记录。以上几组数据表明,我镇“十一五”开始发展现代农业以来,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土地产出率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生活发生了令人鼓舞的巨大变化。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用现代产业化发展理念引导现代农业。现代农业不只是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的新技术化,而是融合了生产资料、食品加工等第二产业以及流通、销售和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内容,已经成为一个融合一二三产,与发展现代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产业链条。近年来东坑镇党委政府创新思路,用工业化思路谋划现代农业,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确立了“生态立镇、产业富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人才兴镇、文化塑镇”的工作理念和“靠调整起家、蔬菜当家、科技兴家、市场发家”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

二、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硬件建设。“十一五”以来,镇党委、镇政府狠抓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争资金、引项目,在水利设施建设上:新打深井456眼,建成水厂15座,建成蓄水池12座,解决了3.9万人的饮水工程,新建淤地坝5座;在电力设施建设上:完成了全镇的农网改造,安装各类变压器358台,架设高压线120余公里,架设低压线115公里,解决了867户的照明用电难题,建起 了110KV变电站一处,解决了农业灌溉轮电问题;在道路交通建设上:沥青化通村道路120余公里,沙石化道路80余公里,铺设东坑镇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园区道路12公里,在通讯设施建设上:建起移动通讯架8座,联通通讯架3座,架设电信网络120余公里。

三、强化产业支撑,注重科技引领。首先,我们集中精力,用现代化的农牧业装备设施武装“菜、蓄、薯”三大主导产业,强化主导产业的优质、高产、高效。积极引导土地流转,逐步形成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模式。按照自愿、有序的原则,合理流转土地1.2万亩,积极发展种植30亩水地以上,饲养30—80头(只)家畜,种养殖互助型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的小型农牧场,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试验示范推广的典范。2011年全镇发展棚栽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温棚0.4万亩,拱棚0.8万亩),发展夏马铃薯5万亩,秋马铃薯3万亩,发展大田蔬菜5万亩(红萝卜3万亩、大田杂菜2万亩),全镇生猪羊子存栏量达37万头(只),其中生猪存栏15万头,羊子存栏22万只,三大主导产业收入占人均收入的85%以上;其次,我们通过多次组织镇、村、组干部和种植大户代表,外出考察调研,邀请外、本地养殖大户、蔬菜专业大户巡回演讲、现身说法,提高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第三我们注重科技服务,培训新型农民,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技术保障。我们采取上聘“洋专家”、引进“土专家”、内育“小专家”的办法,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力量和科技支撑。同时,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省内外高等院校合作,举办了新型农民和镇村两级干部培训班,加快新型干部群众的培训步伐。五年培训干部群众6000余人次; 第四我们狠抓新品种新技术革命,加强龙头企业引进,加大合作组织扶持力度,加快示范基地建设。按照“政府引进企业做示范、扶助合作组织带农户、规模标准化生产连市场”的运作模式,引进了十余家种养殖公司,建起了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基地各一处,向农户推荐新品种、传递新技术。五年来,扶持建起合作组织30余家,发展起农民经济人500余人,通过合作组织的组织协调,构筑起了连通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新桥梁。

四、提升产业化水平,狠抓市场营销。一方面我们建起了蔬菜交易市场、制冷保鲜库、肉联厂、包装厂,为“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贮藏、保鲜、交易搭建了平台。另一方面引进了蔬菜脱水、饲料加工等十二家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延长了产业链条。努力把专业合作组织培育为一支对外立体式的销售网络组织,现在全国建有10余个销售网点,特别是我镇的夏马铃薯、红萝卜、辣椒远销各大城市和东南亚等地,全方位提升了产业化水平。

五、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稳步前进

(一)注重将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严格实行干部管理“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的干部留守机关,处理日常工作;三分之一的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三分之一的干部外出学经验、跑市场、争资金、引项目,组织新农村建设。同时,成立了产业办,专门为农户提供农资、农经、信息、销售等方面的服务,解决困扰广大农民种养殖决策难、技术难、组织资金难和产品销售难的“四难”问题。

(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有现代化的人才和现代化的理念,特别是要求村支两委负责人具有现代化的产业理念来组织现代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为此,镇党委通过积极调研深入研究,决定将党组织与产业链相联系,创造性地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一方面将各村在外能人、企业家吸引回村担任村支两委负责人,使其用先进的理念和丰富的市场经验指导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是将各村种养殖大户发展为党员致富带头人,再将党员致富带头人发展为村支两委成员或是农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业经济人。再一方面是要求每位党员致富带头人每年联系培养本村30户种养殖示范户。截至目前我镇黄家峁、伊当湾、东胜、四十里铺、小桥畔等12个现代农业重点村村支两委负责人全部是吸纳各村 在外能人、企业家担任,全镇30余名农村合作组织带头人中党员致富带头人占到了80%以上,全镇500余名农业经济人中党员致富带头人占到了50%以上。

(三)注重配套运作,强化产业发展后劲。我们重点强化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签定订单,通过“订单农业”,调节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鼓励农民用土地承包经营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入股,使龙头企业和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让农民真正投身产业化经营,真正得到更多的实惠。

以上就是我镇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十二五”期间,我镇将以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榆林靖边东坑示范基地建设为目标,依托榆林靖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在沿青银高速东坑段打造150平方公里的现代特色农业带,形成“六个万亩基地”,即:1万亩苗木基地、2万亩吨产田玉米基地、3万亩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四万亩棚栽果蔬基地、5万亩露天蔬菜基地、6万亩优质马铃薯种植基地;“六处万头养殖小区”,即:以合作社为依托,建成万头养牛小区一处,万头养猪小区2处,万只养羊小区3处。同时将榆林靖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与与东坑镇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统筹规划,实行“园区+重点镇+移民工程”三位一体建设模式,通过统筹园区和重点镇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将重点镇新区建设成占地6平方公里“三横五纵”的商贸区和居住区,将农业园 6 区建成占地6平方公里的“产业集群”区,将环白于山区4000——6000人移往重点镇新区和农业园区,使其转变为镇域商贸活动者和现代农业劳动者以及企业从业人员。到“十二五”末,将园区建设成西北最大的蔬菜物流营销基地、陕西最大的农副产品转化基地、陕甘宁蒙晋最著名的现代农业技术研发集成示范基地和西北部农副产品关联产业基地”。届时东坑镇域人口将达8万人,园区、镇区总面积达10平方公里,人口达3万人,有商业区、居住区、产业集成区,实现城乡统筹,镇村联动,经济发展,人民安居。

下载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提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提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茌平县现代农业发展调研范文

    茌平县现代农业发展调研 现代农业是茌平县农业发展的必然抉择,它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保持持续增长的生产率,持续提高的土壤肥力,持续协调的......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汇编)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

    湖南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湖南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把它作为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切实加强领导......

    新型农民培训会议交流提纲

    提高农技干部和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是发展农业产业和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保证。已成为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命脉。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组织实施......

    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方案[五篇]

    关于对中牟县现代农业发展的调研方案 为推进《关于对中牟县现代农业发展的调研》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调研报告,现就做好专项调研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

    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为进一步了解我乡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发展现状,加快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工程建设,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确保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日前,我乡组织相关工作人员......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了了解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市政协财农委于九月中旬组织部分委员并会同市农业局......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了了解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市政协财农委于九月中旬组织部分委员并会同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