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调研方案

时间:2019-05-15 11:2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调研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调研方案》。

第一篇: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调研方案

大通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调查研究方案

根据县委办下发《关于印发2012年重大调研课题方案的通知》大委办字(2012)34号文件精神,为顺利推进《大通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调查研究》课题调研工作,确保形成高质量、高水平调研报告,现就做好专项调查研究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调研目的通过调研全面掌握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区位优势和资源潜力,查找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途径,概况总结大通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在全省树立“大通模式”示范典型。

二、调研内容

(一)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优势主产业类型,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产值,养殖业规模、产量、产值。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及其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财政总收入、年度农业投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情况。

(二)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成效:重点总结示范区主导产业发展、设施装备和条件建设、科技推广运用、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建设投入等方面的情况。

(三)总结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包括规划引领、争取投入、强化领导、体制机制、落实责任、加强管理、宣传交流等方面的内容,突出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方面的突出亮点和经验做法。

(四)查找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分析当前制约示范区发展建设的主要因素,以及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五)探索今后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和方法,形成“大通模式”:探索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扎实推进大通现代农业,努力构建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

三、调研领导小组

组长:马文义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赵常胜县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局长

成员:李新秋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

陈海山县财政局副局长

戴洪贤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毛芸存县委党校副校长

姜有魁县经济和商务局副局长

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牧和扶贫开发局,赵常胜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调研活动各项工作。

四、调研课题和步骤

(一)调研内容

1、关于各乡镇现代农业发展方面调研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责任人: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

长;

2、关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政策方面调研,责任单位:县委党校,责任人:毛芸存;

3、关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项目扶持方面调研,责任单位:县发改局,责任人:李新秋;

4、关于财政支农惠农政策方面调研,责任单位:县财政局,责任人:陈海山;

5、关于现代农业发展土地规划方面调研,责任单位:县国土局,责任人:戴洪贤;

6、关于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方面调研,责任单位:县经济和商务局,责任人:姜有魁;

7、关于设施农业发展方面调研,责任单位:县蔬菜技术推广中心,责任人:李长帅;

8、关于休闲农业方面调研,责任单位:县蔬菜技术推广中心,责任人:李长帅;

9、关于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方面调研,责任单位:县养殖业服务中心,责任人:蔡生珠;

10、关于现代畜牧业发展方面调研,责任单位:县畜牧兽医站,责任人:赵志刚;

11、关于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调研,责任单位:县农技推广中心,责任人:马麟;

12、关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方面调研,责任单位:县农经

站,责任人:任青萍;

13、关于土地流转方面调研,责任单位:县农经站,责任人:任青萍;

14、关于农村能源建设方面调研,责任单位:县能源站,责任人:伊雄昌;

15、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调研,责任单位:县农经站,责任人:任青萍;

16、关于草原生态建设方面调研,责任单位:县草原站,责任人:韩晓亮;

17、关于新型农民培训方面调研,责任单位:县农广校,责任人:李曙霞。

(二)调研步骤

第一阶段:安排部署,开展调研。4月10日—5月31日,组织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大通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调查研究》方案;争取工作经费,由农牧局牵头,5月上旬组织成员单位赴甘肃、宁夏考察调研外省现代农业,5月下旬赴各乡镇进行调研,取得第一手撰写资料。

第二阶段:撰写调研,形成初稿。6月10日—6月30日,组织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认真研究调研情况和调研成果,拟定调研课题撰写方案,并完成初稿撰写。

第三阶段:讨论完善,定稿报送。7月1日—7月29日,组织召开第三次工作会议,组织课题组领导小组负责人,认真讨论调研

课题初稿,进行最后审定后报送县委办。

五、调研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措施。各责任单位要深刻认识调研活动的重要性,把此次课题调研活动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审核把关,认真分析、思考、提炼调研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把课题调研做深做实。要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必要时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参与调研,出谋划策,提出科学的思路、建议和措施。

(二)提前着手准备,确保调研质量。要坚持做到全面调研与重点调研相结合、典型调研与抽样调研相结合、广泛搜集数据与深入实地相结合、近期发展目标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调研报告要做到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观点鲜明,分析透彻,内容丰富,具有创新性、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为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供对策建议和决策参考。

(三)加强协调配合,提高调研质量。各责任单位加强协调配

合,安排专人负责,按规定时间及时收集撰写调研材料(调研材料主要包括:

1、基本情况,2、主要成效,3、成功做法,4、存在问题,5、今后发展思路和主要举措),于6月10日前将各工作小组调研报告上报县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农牧科,保质保量完成调研工作,给县委、县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工作答卷。

第二篇: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方案

关于对中牟县现代农业发展的调研方案

为推进《关于对中牟县现代农业发展的调研》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调研报告,现就做好专项调研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中牟县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紧紧围绕蔬菜、花卉、渔业、林果、畜牧五大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两区一城一滩”。着力发展集观光休闲、采摘体验、旅游度假、健康养生为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探索出了一条由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的新路子,全力打造郑州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和“奶瓶子”,未来成为郑州市民的“生态氧吧”和休闲乐园。努力将中牟打造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生态旅游样板区、创意农业先行区。

二、调研目的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通过此次调研,全面掌握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潜力,查找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途径,概括总结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三、调研内容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优势主产业类型,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产值,养殖业规模、产量、产值。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及其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财政总收入、农业投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情况。

(二)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成效:重点总结示范区主导产业发展、设施装备和条件建设、科技推广运用、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建设投入等方面的情况。

(三)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包括规划引领、争取投入、强化领导、体制机制、落实责任、加强管理、宣传交流等方面的内容,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方面的突出亮点和经验做法。

(四)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问题:认真分析当前制约示范区发展建设的主要因素,以及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五)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扎实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努力构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

四、调研安排 调研采取实地考查的方式进行,由社会经济调查队牵头,办公室协调安排车辆,于2016年*月*日*午*时组织统计局全体人员在大门口统一乘车出发。

第一站:中牟•国家农业公园

中牟•国家农业公园位于北部示范区内的雁鸣湖镇,占地1万余亩,三面环水一面临路,地理区位得天独厚。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被省科技厅命名为河南省农业科技园区,中牟•国家农业公园被列入省重点项目。园区以高端高效农业、名优品牌农业、科技智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会展节庆农业、文化体验农业等“六型”农业为主要发展方向,打造以生产示范、科技创新、赏花品花、休闲垂钓、采摘体验、健康养生为特色产业的“园中园”。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观光农业样板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先行区,建成中原农业科技创新、全国都市型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典范。

第二站:弘亿国际庄园

中牟现代草莓产业基地位于南部示范区内,占地5000余亩,重点发展以草莓种植、科技研发、采摘体验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弘亿国际庄园作为该区域的龙头企业,带动草莓产业不断壮大,已形成区域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并带动周边设施蔬菜产业的全面发展。弘亿国际庄园是一家以现代农业为核心,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形成集农业科研、生产示范、科普教育、旅游观光、农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示范区。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也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农业。

第三站:河南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

河南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位于县城附近的西南部,规划总面积5300亩,计划投资90亿元,是农业部定点市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单位。最终建成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国内有辐射力、对省内外资源有整合力,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买全国卖全国”的现代农产品物流城。

五、调研要求

深刻认识调研活动的重要性,在调研过程中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去考察。注意与他人的交流方式以及要学会倾听,要有耐心,礼貌待人。交流过程中,要注意获取更多有价值的资料,认真分析、思考,努力把课题调研做深做实。

第三篇:现代农业发展方案

赫章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方案

为贯彻落实“三化同步”,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加快我县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

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三化同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等历史机遇,紧紧围绕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基础,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以推进科技进步和加快体制创新为动力,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资源优势为依托,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着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扎实推进“野马川农业加工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目标:到2015年,农牧业生产总值达到26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7.63%;粮食总产量达28万吨,年均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93元以上,年均增长10%;特色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比重进一步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左右。马铃薯、特色经果林、蔬菜、茶叶、中药材、草地生态畜牧业等六大特色产业分别达到65万亩、20万亩、30万亩、5万亩、100万亩和存栏羊100万只;培育认证地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以上,引进或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以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0个以上;农村能源沼气建设达4.5万口以上,农村沼气普及率达70%以上;完成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2个、有机食品1个、地理标识认证1个,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6个、示范面积30万亩。

二、产业发展布局

——以威奢、古达、兴发、松林坡、可乐、朱明、财神、白果、河镇、结构、双坪、罗州、安乐等乡镇为主的肉牛、肉羊等草食牲畜生产区域; ——以城关、可乐、白果、野马川、平山、辅处、财神、朱明、六曲河等11个乡镇为主的可乐猪养殖区域;

——以河镇、德卓、安乐、朱明、财神、野马川、平山等乡镇为主的中药材发展区域;

——以城关、可乐、古达、野马川、平山、达依、白果等海拔相对较低的乡镇为主的樱桃、蔬菜生产区域;

——以安乐、威奢、六曲河、古基、辅处、铁匠、哲庄等乡镇为主的苦丁茶生产区域;

在总体布局的基础上,重点在野马川建设农特产品加工园区,大力引进和培育扶持龙头企业,搞活农特产品市场,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三、基础设施建设

1、生产保障工程。继续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启动实施旱作节水农业和省级土地出让金用于基本农田建设等工程项目,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等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

2、条件建设工程。继续完善农技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植保体系、动物防疫体系、渔业支撑体系等工程建设项目,主要是改善硬件设离、技术装备和配套条件,健全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提高支撑保障与公共服务能力。

3、新型农民培养工程。大力发展农民培训和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队伍。

4、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工程。加强农村沼气建设、清洁工程、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工程项目建设,主要是建设户用沼气池、大中型沼气工程、清洁工程示范村、生物资源保护区等,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改善人居环父境,保护农业资源生态,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5、产业发展项目。大力抓好高产创建、粮食增产工程、马铃薯扩繁、养殖小区建设、科技扶贫草地生态畜牧业、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三万”农业示范工程等项目,主要是加强良种良法推广,建设商品化生产基地,提高生产和供给能力,兼顾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6、农产品加工提升项目。以野马川农特产品加工工业园区为依托,以银泉淀粉厂、县屠宰场、利民食品加工厂、苦荞胡加工厂、核桃乳厂等企业为基础,着重发展农畜产品加工等农牧深加工企业。支持企业扩大生产、技术改造、研发产品、开拓市场、创建品牌,推进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发展,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整体规模、质量效益和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7、观光农业示范项目。主要是在相关旅游景区点配套建设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示范点,拓展农业功能,丰富旅游内涵,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农民增收渠道。、四、保障措施

1、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一是积极向省农委、发改委、财政厅、科技厅争取项目,根据赫章县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储备一批项目、申报一批项目、投产一批项目。“十二五”期间,紧抓毕节地区建设实验园区的机遇,重点推出“三个百万工程”的项目。二是实施科技带动活动,每个具有高、中级职称的农业技术人员争取每年至少参加或主持一个农业试验、示范项目,带动农民应用新品种,普及新技术。

2、积极做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加强农业招商引资,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通过联谊招商、参展招商、外出招商等多方位、多渠道的招商方式。有的放矢的组织项目推介招商,捆绑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管理、新工艺设备,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环境,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农业产品的竞争力。

3、增加财政投入。政府新增财力向“三农”倾斜,以提高农业综合收益和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对重点农业项目投入资金进行整合,提高资金使用率,确保重点农业项目的落实。

4、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大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力度,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步伐,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努力使赫章县

农业科技和生产力有一个大的发展。切实保护好赫章县的耕地,确保耕地保有量,保护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护好粮食生产能力。突出赫章县粮食产区的重要地位,重点发展特色生态畜牧业,让农民通过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获得更多的收益。

5、落实政策,建立法制保障机制。坚持和完善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体制和机制。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健全农技推广、农产品市场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建立符合县情的农业支持维护体系,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全面推进农村改革,落实种粮直补、良种推广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切身利惠。

6、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以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科学管理、强化监督为重点,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在加强监督、规范市场、整顿秩序等方面有新的举措,特别要以种子市场监管和质量管理为重点,加大种子、农药、农膜、化肥等农资市场的管理和专项整治力度。积极配合财政部门搞好农村税费改革,完善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责任制,重点加强农村经营服务收费的监管工作,全面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强化涉农收费监督管理,坚决查办增加农民负担的案件,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害。积极推进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工作,不断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监管机制。

7、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提高集约化水平。在家庭联产承包的基础上,通过转租、转包、转让、合作的形式加快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使资源向能手集中,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产销对接,提高农业一体化水平。

8、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各种“学会”、“协会”、“经济合作组织”的中介作用,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自我服务。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的思路,鼓励和引导政府、企业、供销社、农民及其他服

务组织创办或领办粮食、蔬菜、畜牧等农牧产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各类协会在行业中的自律、协调、行业标准和发展规划的制定方面的作用。

9、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强化对赫章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协调和政策引导,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建立健全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平台。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工作,开展本地就业和外出务工相结合的转移模式,大力发展本县的工业企业,积极引导农民开展创业。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加大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变被动应付转移为主动服务转移,建立起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农民自由流动,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

第四篇:探索“春晖模式”发展现代农业

探索“春晖模式”发展现代农业

作者:■袁华江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2274

近年来,孝南区始终把“三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三化同步”、“两增同步”的要求,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探索形成了“春晖模式”,有效解决了新形势下“谁来种田、如何种田”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省委书记李鸿忠,省委副书记张昌尔等领导对“春晖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农民日报、湖北日报等媒体对“春晖模式”的作法进行了深度报道;内蒙古、山东等全国十多个省市组团学习考察“春晖模式”的经验。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将孝南区列为全省10个农村体制机制改革试验联系点之一,要求借鉴“春晖模式”,依托龙头企业,解

决新形势下“谁来种田、如何种田”的问题。

动因:面临三个困境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孝南区和全省许多地方一样,土地经营上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存在有田无人种,有人要种田的矛盾,主要面临三个困境。一是不想种田。由于从事非农产业收益远远高于种田收益,许多农民认为种田不划 1

算,不如打工来钱;一部分农民向往城里人的生活,加之农业生产成本高,灌溉用水难,由于机械作业的农田少,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大,因此不想种田。二是不会种田。在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经商以后,在家的妇女、儿童、老人等留守人员体力不够,干不得重活;一些新生代农民虽然在农村长大,却没有农业生产的实践经验,往往是读完书就去打工,因此不会种田。三是没有田种。一些社会资本进军农业领域,需要大量土地发展规模经营,但很多农民“宁可抛荒、不可失地”的观念根深蒂固,担心流转土地收不回,惠农资金领不到,因此一批种养大户和农业企业想扩大规模却又没有田种。如何解决“有田无人种、有人要田种”的矛盾,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改革创新,及时开展了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推进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经营,探索形成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春晖模式”。

探索:实行三种形式

2010年,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孝南区引进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孝感市伟业春晖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在三汊镇龙岗等4个村,开展以“土地流转股份化、农企联姻产业化、经营管理职业化、生产种植规模化、政府服务全程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探索了三种形式,开创了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一是土地流转三制并行。采

取“股份制+租赁制+托管制”的模式,扩大流转规模,集约经营土地。股份制就是组建湖北龙岗土地股份合作社,由三汊镇龙岗村、同昶村、东桥村、彭桥村的村集体、农民和伟业春晖米业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组建,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和经济实体。村集体以机动地经营权折资入股、农民以承包地经营权折资入股、春晖米业公司以农机具折资入股。组建过程中,村集体、农户与合作社签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入股合同》,春晖米业公司与合作社签订《农机具折资入股合同》,经营期限截止到2028年12月31日。合作社现有社员(股民)669人,总资产1062.02万元,总股份11773.73股。其中,村集体和农民入股土地6004.6亩,每亩折1股,亩均折资902.02元,共折股6004.6股,折资541.63万元。租赁制就是春晖米业公司租赁经营孝南区三汊、肖港、朋兴、卧龙、朱湖等乡镇的土地,扩大经营规模。托管制就是采取委托经营和发展订单农业,向孝南以外县市扩大经营面积。二是生产种植三社合作。采取“土地合作社+农机合作社+香稻合作社”的模式,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土地合作社主要是提供集中连片的土地,扩大经营规模,建立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农机合作社主要是从机耕、机插、机播、机防、机收等环节上,为土地股份合作社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并对外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香稻合作社主要是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效益。三是经营销售三业连锁。采取“生产种植业+收储加工业+物流营销业”的模式,构建产、加、销一条龙经营、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

链条。生产种植业就是以种植香稻和糯稻为主,为收储加工业提供最安全、最优质的粮源。收储加工业就是代国家储备粮食,并对粮食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打造属于自己的农业品牌。目前拥有“朱湖”牌珍珠糯米、“孝丰”牌大米、“黄香”牌大米等5个农产品商标使用权。物流营销业就是通过建立春晖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和大型农产品超市,实行物资集中配送、农超对接,直接销售自己的农产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成效:实现了三方共赢

“春晖模式”运行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较好成效,实现了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赢。从国家层面看,主要是解决了抛荒现象,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春晖模式”通过土地整理、迁村腾地等方式较好解决了抛荒和耕地不足等问题,大大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以龙岗村为例,在开展土地股份经营之前,每年都有大量的抛荒田;土地股份经营实行后,全村没有一块抛荒田。而且,合作社对土地进行集中整理后,消除田埂,开发边角余料,重新丈量土地,土地面积增加了10%。从企业层面看,2011年,春晖米业公司在承包经营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流转土地后,实现水稻总产719万斤,单产1200斤,比上年提高50斤,经营收入达到781.68万元。按股份结构,春晖米业公司分红23.56万元。从个人层面看,农

民获得了“四金”收入,即保底租金、粮补资金、分红红金、打工薪金,总收入比土地流转前明显增加。2011年,入股农民亩平纯收入达到568元,其中保底租金360斤中稻谷折款385元,国家“三补”资金142元,合作社分红“红金”41元。

第五篇:宣威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宣威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宣威市地处滇黔结合部,最高海拔2868米,最低海拔920米,南北地理跨度大,立体气候明显,年均气温13.3℃,年均降水986毫米,拥有国土面积60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5.8万亩,森林覆盖率45.2%,总人口1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5万人,是云南省最大的玉米、马铃薯和生猪生产大县,粮播面积、粮食总产量、肥猪出栏、肉类总产量均位居云南省首位,是云南省唯一年产粮食上10亿斤的县级市,是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县(市)。市委、政府高度重视,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为动力,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主线,切实转变作风、优化服务,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强化园区和农业产业建设,培育扶持农业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总结推广“园区+产业+合作社”互动模式,有效的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1、宣威农业发展现状

2013年落实粮播面积283.3万亩,比上年增6750亩,增0.24%;粮食总产量8.81亿公斤,比上年增产1.44亿公斤,增19.54%,粮食总量、增量位居全省第一。建成年出栏千头以上生猪养殖小区332个,万头以上11个,全市出栏肥猪370万头、肉牛9万头、肉羊24.3万只、肉禽410万羽,肉类总产45.4万吨,畜牧业产值45.2亿元、收入25.3亿元。特色经作66.6万亩,其中:蔬菜37.6万亩、中药材4万亩、花卉2.5万亩、水果9.4万亩、蚕桑4.2万亩、魔芋5.5万亩,产值14.4亿元,比上年增5%。全市拥有农机具11573 台,农机总动力达46.8万千瓦特,落实购机补贴1100万元,新增农机动力2.5万千瓦,完成机耕、机耙面积72万亩,农机检审率达96%。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5万人,新增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2.4万人,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达40万人,预计全年可实现就业收入33亿元。全年农林牧渔业产业总收入86.9亿元,增15.6%,其中:农业收入40.76亿元,增长19.6%;牧业45.2亿元,增11.96%,渔业收入0.94亿元,增14.57%。农民人均纯收入6600元,增19.1%。

1.1强化组织保障,严格绩效考核。宣威市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制定粮食产业发展意见,明确粮食发展方向,强化措施落实,从组织领导、种植面积、粮食产量、技术推广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责任考核制度,实行粮食生产领导挂片包保责任制,签订粮食生产责任状。市级领导包(乡、街道),机关干部包村,农科技术人员包片,严格绩效考核,扎实抓好粮食生产工作,确保面积、资金、技术、农资、节令落实到田间地块、到农户。

1.2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增强发展后劲。强化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项目申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政策、项目、资金扶持,不断加大农业投入。2013年,争取农业生产扶持资金防灾减灾、灾害保险、种薯补助等资金1495万元,加快了农业发展。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兑付种粮农民补贴资金2.38508亿元,比上年增0.985亿元,同比增70%,惠及31.8万户133万农民,户均获补741元,农民人均获补179元,同比人均增加74元,极大地提高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1.3加强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树立上项目就是求发展的理念,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加强沟通协调,抓好项目组织实施。现已争取旱涝保收、旱作农业、设施蔬菜、中低改、现代种业、基本品粮田、基层推广体系建设等项目11个,分别布局在务德、热水、西宁等16个乡镇实施,投入资金4862万元,较上年增37%;与烟草部门协作,争取绿肥种植资金240万元,举办样板5万亩,购入种子140吨,免费供给农户种植,带动推广绿肥种植40万亩,提升土壤有机质,为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1.4搞好规划布局,推进规模化种植。围绕建设120万亩玉米、95万亩马铃薯、10万亩水稻、57万亩杂粮杂豆、66.7万亩特色经作种植基地建设规划,根据不同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资源,分产业、分区域、分地块、分品种进行科学规划,规划结果图表入册,标牌核定四界,专人入户通知,形成布局合理、区域连片、同片同品的良好格局,推进粮食生产向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商品化、服务社会化方向发展。

1.5实施科技增粮行动,确保增产增效。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落实部省市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样板41片,推广地膜覆盖120万亩,推广间套种22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50万亩,马铃薯高垄双行55万亩;推广水稻钵盘育秧及抛摆秧栽培技术1万亩,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30万亩,农业灾害保险承保面积30万亩。

2困难和问题

1.1农业基础设施差。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变,由于地理环境原因,山区面积大、山地多,水利化程度不高,雨养农业突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全市还有100多万亩中低产田需要改造,改造任务繁重。

1.2农业投入不足。财政省直管后,曲靖市级财政对行打包扶持,宣威市级财政困难,投入下降,省市下发推进高原农业决定补助资金基本未落实,影响了推进进程。特别是今年部省取消地膜补贴,使宣威科技投入减少补贴2000多万元,影响了集成技术的推广。

1.3农产品加工能力弱。宣威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于火腿加工、生猪养殖、马铃薯淀粉加工,具有百年品牌的宣威火腿经营企业多、联合经营、包团经营难,造成加工产值超1亿元的企业少,其它农产品加工企业、新产品研发能力弱、产业链短、附加值低。

1.4农业科技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由于历史原因,人员超编与结构不合理并存,年龄结构老化,在职干部职工平均年龄45岁以上的占70%;知识结构不够合理,虽然干部职工总体学历层次较高,但部分人员所学专业与从事业务并不一致,创新型人才不多;评聘矛盾突出,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受结构比例影响,副高级职称指标偏少,占10%,无正高指标,与宣威在全省农业的地位和作用不符。

3对策及措施 3.1工作思路

按照“稳粮、增收、强基础、调结构、重民生”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原特色农业、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为方向,以产业优、生态好、质量高、农民富为目标,进一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做大做强玉米、马铃薯、生猪主导产业,做优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发展庄园经济,搞好劳务输出,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2工作目标

立足资源禀赋,彰显自然属性,突出生态引领,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重点建设现代种业、优质粮食增收、菜篮子、新型农产品加工、农村能源、农机装备、科技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农田基础设施、植保“十大”工程,着力推进100万亩高稳产农田、120万亩优质玉米基地、100万亩优质马铃薯基地、30万亩优质烤烟基地、70万亩特色经作基地和150万亩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基地、400万头以生猪为主的养殖基地和5万吨宣威火腿加工基地建设,力争到2015年在2011年的基础上实现“六增、七提高”,即:粮食产量由6.25亿公斤增加到10亿公斤,农业增加值由32亿元增加到6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735元增加到10000元,肉类总产量由35万吨增加到47万吨,生猪产值由25.48亿元增加到38亿元,火腿产值由6.2亿元增加到12亿元;农田水利化程度由38%提高到43%,农业科技贡献率由50%提高到60%,综合机械化率由25%提高到50%,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50%提高到70%,农产品商品率由52%提高到80%,农业信息化覆盖率由33%提高到60%,生猪规模养殖比重由27.8%提高到45%。

3.3主要措施

3.3.1抓自身建设,实施服务提升行动。一是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着力转变农业部门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二是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重点在提高领导服务“三农”的能力上下功夫,以敢于开拓的精神,勇于创新的魄力,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对全体农业科技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综合培训。四是认真落实限时办结制、首问首办负责制、行政问责制,服务承诺制以及“阳光政府’四项制度,推动系统工作高效运行。五是按照市委关于改进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要求,从农业工作的实际出发,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同广大党员干部的岗位职责结合起来,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正确的用人导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切实增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际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六是在全局树立“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的工作格局,机关科室之间、站所之间、科室与站所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促进全局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切实维护好农业系统“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良好形象,切实推进全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3.2改善条件,实施农业基础提升行动。一是抓好项目的实施监管。加强对项目监管,严格资金管理,按时保质完成项目实施。二是积极做好项目的申报争取工作。认真研究国家农业产业政策,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搞好项目对接,编制一批重点项目,加大申报争取力度。三是全力做好以中低产田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沃土工程、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和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等重大项目建设。切实开展秸秆还田、绿肥种植、节水栽培等农艺措施,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

3.3.3突出重点,实施粮食产量、质量提升行动。一是把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作为重要举措来抓。通过推广粮食间套种、生物多样性栽培以及利用空闲地、果园、田边地角等扩大薯类、豆类、杂粮种植面积,调整茬口衔接,扩大复种指数,充分挖掘面积潜力,千方百计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满足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面积同步增长的需要。二是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加大以中低产田地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着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三是继续增加粮食生产的投入,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加快实施优质粮产业工程建设,推进粮食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四是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加强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和研发,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五是大力推广农业科技,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计划推广脱毒薯及新品种100万亩、微型薯3000万粒、优质专用玉米120万亩、优质稻及新品种10万亩、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150万亩、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30万亩。六是开展高产创建, 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举办地膜玉米及间套种高产样板40万亩、马铃薯样板10万亩、优质稻样板1万亩。主要布局在国道、省道、市乡公路沿线和及粮食主产区域,着力打造板桥、落水、热水、虹桥片区和宣天线、鸡田线、虹热线、清务线、宣可线、宣会线、龙宝线等农业优势产业带。

3.3.4调整结构,实施农民持续增收提升行动。一是培育壮大农业主导产业。结合省实施“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建设工程”和“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围绕把宣威建成全省最大的马铃薯、玉米生产基地的目标,着力抓好100万亩优质马铃薯基地和120万亩的优质玉米基地建设。二是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和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走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路子,狠抓试验示范,发展订单生产,保护和调动种植户的积极性,降低产业风险,建立集中连片、适销对路的无公害特色农产品基地,重点发展蔬菜、水果、中药材、花卉、魔芋、蚕桑、水产等特色产业,确保全年种植面积70万亩,产值达18.69亿元。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劳务产业。按照“政府引导、部门主抓、中介联动、能人带动、市乡村三级联动”的原则,坚持市内转移与市外输出、季节性转移与长期转移、有序转移与自发转移相结合,主抓技能培训和有序转移输出,努力提高农民工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劳务产业队伍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3.3.5建机构,实施土地流转提升行动。一是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做好流转土地确权发证。建立1个市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26个乡级土地流转服务站、356个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点。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庄园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围绕玉米、马铃薯、生猪、蔬菜等产业每个乡(镇、街道)每年组建3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3个以上家庭农场、10户种养大户,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年提高5个百分点。三是鼓励支持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采取多种方式(转包、租用、互换、转让等)流转土地,对规模经营面积达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给予适度扶持。四是推进规模化经营。举办50片万亩连片样板,发展大户种植和连户种植,推进规模化经营,力争粮食总产年增长7000万公斤。

3.3.6活流通、拓市场、抓质量、提效益,实施产业化提升行动。一是坚持扶持龙头就是发展产业的理念,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协调信贷资金,搭建融资操作平台和担保平台,积极争取金融资金对现代农业的信贷支持,重点扶持“30”个产值超30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扶持“20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10个”国家和省级知名品牌。二是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服务好现有企业,围绕产业资源,形成企业引企业良好局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三是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促进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四是建立健全生产基地和市场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落实农业投入品登记许可制度,确保质量安全,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五是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推动集镇农贸市场和粮食、马铃薯等大宗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发展壮大农产品营销队伍,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拓宽农产品流通销售领域,力争使马铃薯商品率达65%以上,其它农产品商品率平均达55%以上。

3.3.7加快庄园建设,实施庄园经济提升行动。按照六有标准,围绕实力强、发展前景好、示范效果显著的园区进行进一步规划,打造省、市、县级不同档次、不同类别的庄园,引领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发展。力争建成2个省级庄园、2个曲靖市级庄园、5个宣威市级庄园。

3.3.8优化服务,实施保障能力提升行动。一是紧扣农事需求,认真抓好农用物资的储备、调供工作。二是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行动,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三是加大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打假力度,整顿和规范农业投入品市场。四是加强“数字乡村”工程的建设管理及时更新,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宣威市农业信息网等网站,收集和发布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农产品供求、价格等信息,促进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五是加强产地环境监测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争创农产品知名品牌。

3.3.9落实政策,实施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升行动。一是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强农政策,全面实行 “一折通”兑付,确保补贴发放的公开、公正,政策落实不缩水、不走样。二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认真调处化解土地承包矛盾纠纷,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三是搞好土地依法合理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加快土地有序流转步伐,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四是强化农村集体资产与村级财务管理,着力减少乡村两级债务,严格执行“五项”制度,规范村民“一事一议”筹资投劳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3.3.10健全应急机制,实施突发灾害能力提升行动。一是结合全市自然灾害频发和农作物不同时段的生长特点,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抗灾救灾应急预案,加强灾害预测预报工作。二是加强植保工作,建立完善田间病虫害监测网点,密切监测疫情发生发展动态,搞好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三是组织开展农作物保险,进一步完善理赔机制,把资金兑付到受灾农户及时开展再生产,做好救灾种子、农药的储备、调运和调剂,确保灾后恢复生产所需的农资供应,努力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下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调研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调研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随着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优质水果、优质茶叶、优......

    茌平县现代农业发展调研范文

    茌平县现代农业发展调研 现代农业是茌平县农业发展的必然抉择,它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保持持续增长的生产率,持续提高的土壤肥力,持续协调的......

    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农业强县”的工作目标,按照“扩量与提质并举、园区与龙头......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C.杨•莱斯特 加利福尼亚州在农业生产中的现金收入总体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根据加州粮食与农业部公布的最新资料,加州生产了350种不同种......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了了解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市政协财农委于九月中旬组织部分委员并会同市农业局......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了了解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市政协财农委于九月中旬组织部分委员并会同市农业局......

    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为进一步了解我乡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发展现状,加快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工程建设,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确保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日前,我乡组织相关工作人员......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汇编)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