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新宁县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10:4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发展新宁县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发展新宁县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加快发展新宁县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

加快发展新宁县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是运用现代经营理念、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管理方法对传统农业的现代改造,核心是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实质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具体体现,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笔者就如何加快发展新宁县现代农业的问题走访调查了一星期,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宁县农业的发展现状

2011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8404万亩,总产33.28万吨,脐橙25万亩,总产15万吨,生猪年出栏75万头,楠竹低改18.6万亩,烤烟3万亩,中药材8万亩,农产品加工企业65家,农民合作组织40多家。2004年被列为赣南-湘南-桂北柑橘优势产业脐橙生产重点县,2011年被评为湖南省粮食生产标兵县。但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基本县情仍未改变,新宁县仍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

二、加快发展新宁县现代农业的有利因素

1.气候适宜资源丰富 新宁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冬暖夏凉,县内年平均无霜期289天。年平均降雨量1360.6毫米,年平均积温5295.8摄氏度,十分适宜农作物生长。

2.政策支持更加强化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牢固。

3.政府支持力度加强 新宁县按照“产业兴农”的发展战略,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市场运作、效益优先”的原则,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脐橙、竹木、中药材、烤烟、双孢菇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4.交通条件极大改善 全县通村公路率达到86%,重点产业村和基地基本有水泥公路通畅。

三、加快发展新宁县现代农业的不利因素

1.龙头带动乏力,产销洽接水平低。

全县怎样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还是纸上谈兵,缺乏标准化生产基地,订单农业发展不快。如满师傅食品厂所需的黄豆原料全部从东北调入,家家红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所需的柑橘多从外县购进。我县脐橙产业初具规模,但目前还没有一家对脐橙进行专业深加工的规模企业,产品主要以鲜销为主。

2.科技推广滞后,技术队伍不健全。

目前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三八 ”“六〇"队伍,即妇女和60岁以上的老人,对科技知识接受能力不强,对发展现代农业必备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更是力不从心。而且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多年处于半瘫痪状态,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3.农业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不高。

受现有土地经营机制的束縛,现有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优势特色产业和规模化项目不多,大多数农民仍然是“肩挑手种”的传统农业模式,现代农业的集约化产业群难以形成。

4.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的挑战不断加强。

目前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三废”、城市生活垃圾和农业污染源加大,同时农业动植物病害越来越复杂,控制难度越来越大,如禽流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加之旱、涝、风、雹等自然灾害频发,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四、加快发展新宁县现代农业的几点建议:

1.优化投入机制。

首先是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集中财力重点用于推进现代农业的规模发展。如县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双季稻生产、生猪养殖、脐橙提质的政策就深得民心。

2.强化技术支撑。

传统农业靠经验,现代农业靠科技。重点要抓好品种更新、技术集成和农民培训三个环节,全面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对农村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返

乡农民工和村干部的培训,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择业技能和致富本领,为发展现代农业注入新的活力。

3.创新流转体制。

规模是前提,流转是手段。只有土地由分散到集中,由小块变大块,才能实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进而才能迈进现代农业的门槛。关键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允许并鼓励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有序流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4.规划特色产业。

在巩固脐橙、中药材、烤烟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发展“猪-沼-园”,咬定生猪产业,实行一业为主,种养结合,循环发展;依托新宁旅游,注重农游结合,推广生态旅游农业模式,把各种观光休闲农业作为新的突破口,使现代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满师傅休闲山庄、永丰农业等。

5.壮大龙头企业。

产业发展快,全靠龙头带。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民”有机结合,引导龙头企业一手抓原料基地建设,一手抓市场营销,创新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的利益联合机制。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保护好“崀山”、“家家红”、“满师傅”等自己创立的驰名商标。

6.注重招商引资。

在优化环境重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民间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开发,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农业规模化基地。

[作者:邹向军(新宁县高桥镇农技站副站长,农艺师)]

第二篇: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2年12月31日)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必须固本强基,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一、建立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努力夯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必须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支撑。

二、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适应农业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发展时期的客观要求,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要在稳定完善强化行之有效政策基础上,着力构建“三农”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确保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

1.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用好增量、加强监管的要求,不断强化农业补贴政策,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生态补偿办法,加快让农业获得合理利润、让主产区财力逐步达到全国或全省平均水平。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政策,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推进农机以旧换新

1试点。

2.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国家对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扶持和引导,切实加大商业性金融支农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作用,确保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先满足农户信贷需求,加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信贷支持力度。

3.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各行各业制定发展规划、安排项目、增加投资要主动向农村倾斜。引导国有企业参与和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采取投资筹资、捐款捐助、人才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在农村兴办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社会福利、社会服务、文化旅游体育等各类事业,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管护费用补助等政策。落实公益性捐赠农村公益事业项目支出所得税前扣除政策。鼓励企业以多种投资方式建设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三、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

1.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抓紧研究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土地流转不得搞强迫命令,确保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

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大力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加强乡镇或小流域水利、基层林业公共服务机构和抗旱服务组织、防汛机动抢险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与能力建设,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

2.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涉农企业等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发挥经营性服务组织的生力军作用。

3.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鼓励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发展专家大院、院县共建、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庄稼医院、专业服务公司加合作社加农户、涉农企业加专家加农户等服务模式,加快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启动金农工程二期,推动国家农村信息化试点省建设。发展农业信息服务,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农村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气象预测预报、灾害预警等技术。

五、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

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必须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1.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强化对农村耕地、林地等各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加快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尽快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2.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依法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要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加快修订土地管理法,尽快出台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条例。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合理确定补偿标准,严格征地程序,约束征地行为,补偿资金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和实施征地。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3加强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使用权。依法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农村集体非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得进入市场。

3.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健全农村集体财务预决算、收入管理、开支审批、资产台账和资源登记等制度,严格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处置和资源开发利用的民主程序,支持建设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的具体办法。

六、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积极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按照提高水平、完善机制、逐步并轨的要求,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覆盖力度,逐步建立投入保障和运行管护机制。“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要注重改善农村居民用电和农业生产经营供电设施,中央投资继续支持农村水电供电区电网改造和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促进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国有林区(场)棚户区、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加快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和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健全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积极推进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试点。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加大避灾移民搬迁投入。

2.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完善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改造长效机制。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改善办学条件,配强师资力量,方便农村学生就近上学。设立专项资金,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深入实施农村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立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继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积极推进异地结算。

3.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推进人口城镇化特别是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加快改革户籍制度,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加强农民

4工职业培训、社会保障、权益保护,推动农民工平等享有劳动报酬、子女教育、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住房租购、文化服务等基本权益,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4.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加大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力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七、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切实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顺应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城乡利益格局、农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符合国情、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

1.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扩大农村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强化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健全村级组织运转和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提升推动农村发展、服务农民群众能力。加强农民合作社党建工作,完善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探索功能定位。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开展集中查办和预防涉农惠农领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坚决查处发生在农民身边的腐败问题。

2.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继续推广“四议两公开”等工作法。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逐步建立责权明晰、衔接配套、运转有效的村级民主监督机制。不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公开目录和时间,丰富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实现村务公开由事后公开向事前、事中延伸。深入推进乡镇政务公开,推行乡镇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有序发展民事调解、文化娱乐、红白喜事理事会等社区性社会组织,发挥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

3.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坚持党和政府主导,依法维护、统筹兼顾广大农民群众多种利益,畅通和规范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加强农村信访工作,引导群众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

4.保障农村社会公共安全。加强农村抗灾救灾、警务消防、疫病防控等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筑质量标准,增强农村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应对处置能力。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意义重大、任务繁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力拼搏,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再创农村改革发展新的辉煌!

第三篇: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发表日期:2012-05-03 09:55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第一 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广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将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非主产区产粮大县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加强粮食物流、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第二 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的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鼓励和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农产品。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提高畜牧业产值比重。促进水产健康养殖,发展远洋捕捞。积极发展林业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第三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品种,做大做强现代种业。加强高效栽培、疫病防控、农业节水等领域的科技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实施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左右。发展农业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第四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供销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积极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加快建设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第四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当前,农业正逐步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新时期,这将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了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客观分析建设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笔者以“现代农业发展”为调研课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开展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赣县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赣县共有19个乡镇,农业人口49.57万人,农村劳动力33.4万人,现有耕地面积31.85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83.95万亩,农业生产以种、养殖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较慢。200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 21万吨,比去年增产5%,农村经济总收入达 1.3 亿元,增长7.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95元,同比增长10.1%。

(一)优化产业结构,特色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

按照高效农业的发展目标,以典型示范引领结构调整,以政策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初步形成了“甜叶菊、烟叶、蔬菜、”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初见雏形。以韩坊、王母渡、大埠等乡镇为主的烤烟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种植烤烟面积13856.3亩,收购烟叶36259担,比去年净增烟叶4059担,均价6.89元,比去年增加1.07元,亩产值达2149元,烟叶收购总产值2500多万元,实现烟叶税550万元。以田村、南塘、茅店等乡镇为主的甜叶菊生产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全县种植面积1.4万亩,比上年增长99.1%。收购干叶816.5吨,比上年增长276.6%,实现总产1192.09万元。为赣县甜叶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以五云、储潭等乡镇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了显著成绩,年产量达12940吨,年产值达3896万元,稳稳打入了赣州市这个大市场,并占具40%以上。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提高

紧紧抓住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农村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农水改造、把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狠抓水利工程建设和农村“一池三改”沼气等项目建设。落实农机补贴政策,积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极大的提高了赣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实施乡村道路通达工程,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通电话的目标。

(三)大力发展以劳务为主的二三产业,农民收入有了新提高

以“百万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为载体,加强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2008年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6000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642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6254.4万元,劳务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推动以建筑、现代物流为主的农民运输业发展,全年农村运输业收入达到13818万元,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四)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新改善

在规范村庄和圩镇整治上重点突破。

一是确保村镇整治落实到位。2008年,全县完成18个圩镇和300个建设点的整治,其中省市县三级共建点210个,县乡自建点90个,完成改水1万户,改厕8000户,改路500公里,拆除“空心房”、破旧栏厕100万平方米。

二是确保规划修编完成到位。巩固村镇规划成果,大力推广新户型,在完善现有村庄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18个乡镇的圩镇和2378个村庄规划修编。村庄整治建设点新建房屋推介户型采用率达80%以上。三是打造特色新村和精品示范点建设。根据各个建设点实际,着力建设特色新村。2008年,每个乡镇打造3个以上特色新村,全县着力建设10个综合性精品示范点。

全县共种植林木30万余株,绿化面积达到1.32万亩,极大地改善了村庄环境。同时将村庄道路、安全饮水、农村沼气等同步规划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二、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赣县现代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周边农业发达县(市场)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发展现代农业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经济基础较差,农民收入水平很低

赣县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较差,各村发展水平也很不平衡。尤其是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悬殊,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缺乏资金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

(二)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赣县农业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二三产业比重相对较小,且缺乏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撑,农业的工业化程度很低。种植业中以粮为主,占农业生产总值的64%以上,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平均亩产398公斤,平均亩收入630元,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反差很大,比较效益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特色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现有的几个比较有特色的种植业,经营管理粗放,优势不明显,缺乏规模效应,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难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市场优势和产业化链条,特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农业产业化的道路还很漫长。

(三)农业投入不足,扶持农业能力不强

当前,从沿海发达地区来看,已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阶段,财政支持农业、回报农民的力度在不断加大,虽然赣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工业基础较好,但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城市化和改善城市区人居环境,而赣县农业所占比例较小,财政用于农业的投入很少,远远满足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另外,金融部门支持农业的力度也很小,在农村吸储重于放贷,农户信贷资金目前没有到位,制约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

(四)农技推广力量薄弱,农民文化程度很低

农业科技力量不足,农业部门农技服务机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民科技文化程度很低,农村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不足70%,部分农民受小农意识影响,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对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概念模糊,蔬菜栽培水平不高,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有限,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不高,外出务工也只能卖苦力,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农业部门缺乏对农民在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宣传和引导,科技推广不够深入,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五)产后服务意识淡薄,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还未真正解决

特别是设施农业发展注重产前、产中服务,轻视产后服务,虽然成立了烟叶、甜叶菊、蔬菜、养殖等协会,但作用发挥不明显,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还未真正解决,市场竞争力不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少,标准化生产度不高。农产品只重产量不重品质,重实用不重加工、销售与包装,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水平低,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等,致使农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状态进入消费领域,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同时,由于相应的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销售中介组织的缺乏,市场供求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使生产效益难以提高。最后,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与资金投入缺乏。农业的市场化离不开信息化,农户信息不灵,导致生产趋同化。许多农户不熟悉市场,不能对未来市场变化进行科学的预测,在生产安排上往往彼此模仿,盲目跟从,导致市场供求失衡,生产效益低下。

三、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天下富。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按照“依托城市、发展农业、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思路,紧紧围绕“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生态化、标准化、外向化”的方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切实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扎实赣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形成明晰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

现代农业要求用崭新的现代发展理论、先进的管理理论指导农业。特别是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两个趋势”的要求,站在统筹城乡发展高度,超越农业和农村工作层面,跳出农业抓农业,充分发挥赣县工业基础雄厚、城市化水平高的优势,强化工业对农业的支持作用和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要素互流、产业联运、市场对接,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新机制。将先进工业思维、发展理念、技术装备“内植”和“移植”于农业,让它变成农业的一部分,从而推进农业的工业化。要以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提高效益为中心,把搞活流通、开拓市场、建设商贸型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发展核心环节抓紧抓好。

(二)优化农业结构,大搞园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

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标志。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越高,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就越高。因此,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突出抓好甜叶菊、烟叶、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建设。[1]争资建立一个甜叶菊良种繁育基地,确保为农户提供优良种苗,并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化。[2]按照“一基四化”的模式要求,搞好现代烟草农业示范,正确引导农户按照“烟农自愿、进退自由、管理民主”的原则组建合作社,新建一个烟叶复烤厂,对烟叶进行深加工。[3]加快培育无公害蔬菜生产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来带动农民致富。

(三)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生产条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力保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通过争取国土整理项目建立政府、社会、农民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增加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继续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强主干排水沟道的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水渠节水改造工程、渠道砌护工程,试验引进利用脱硫废渣改良盐碱地的新技术,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以突出建设大村庄、逐步缩减分散的小村庄、重点规划建设中心村为方向,引导农民加快住房和居住环境改造步伐。继续加快农村道路、清洁能源、安全饮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所有村庄的人饮安全工程,实现组组通柏油路、通有线电视的目标,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改造中低产田9万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户用沼气入户率达到30%,农村主干道路硬化率达到90%,农村绿化覆盖率达到38%。

(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农业品牌,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和外向化的重要支撑。针对赣区农产品龙头企业少,城市化水平高的实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利用“三资”开发农业,重点建设一批烟叶、蔬菜、畜禽等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企业。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走“龙头+合作组织+农户”的路子,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个体经营户,重点扶持升产品质量和增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辐射带动力。加强产业链条的前后延伸,以一个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前后相关加工企业的发展,聚集各类生产要素,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企业和农户对接,通过企业实现农户生产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严格按照商品质量标准生产、分级包装上市,创出自己的品牌,提高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促进农民增收。

(五)加大农技推广力度,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有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要结合赣县农业发展实际,继续深入开展 “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扎实推广普及常规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温室蔬菜种植、植物病虫害防治、保护性耕作等实用技术,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水平,提高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水平。建立科技特派员创业成果评价考核机制,建立科技服务组织进村、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着力解决乡镇农技人员服务手段落后、知识老化等问题,提高新技术、新品种等推广到位率,提高农业科技贡献份额。建立健全农业部门科技服务机构,配足配强农技人员,加强乡镇动物防疫站防检队建设,解决重大动物疫病防疫问题,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协会作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联结农民与企业、农民与市场的重要纽带,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强有力的抓手。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培育壮大蔬菜、水产、果业、运输、劳务等协会,逐步完善协会工作制度,进一步扩大协会服务范围,充分发挥其作用,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服务,吸引更多的加入合作组织,支持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开展包括技术推广,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运输、销售等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在拓展销售渠道的同时,带来一些新信息和新技术,使农民能紧紧围绕市场的要求,有效调整种养殖品种,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力争到“十一五”末,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达到60%,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七)依托区位优势,开发建设“农家乐”项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旅游

“农家乐”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因此,要进一步拓展农业领域,根据赣区农村靠近城市的城郊型特点,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以“青青农庄”、“滴水山庄”“农家乐”为龙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不断探索,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地方特色,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几家集生产、生态、观光、就餐、娱乐、休闲、旅游、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农庄,有效转移当地富余劳动力,满足城市居民回归大自然的愿望,推动赣县旅游业快速发展,精心打造中心城区农业观光旅游的新亮点。

(八)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形成持续推动的力量源泉

农民是现代农业的实施者,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只有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思想新”的高素质新型农民,把农村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形成持续推动现代农业的力量源泉,才能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因此,要继续大力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落实培训资金,创新补贴形式,健全培训机制,丰富培训内容,坚持务农、务工两种培训一起抓,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和二三产业务工技能。切实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使新一代回乡青年全部接受各类专业培训教育,提高就业和劳动技能;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道德风尚,结合形式多样的农村文体活动和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远离封建迷信,弘扬新风正气,杜绝歪风邪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脱离愚昧无知,逐步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九)突出新型机械的推广应用,强化社会化服务,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近年来,虽然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层次较低,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需进一步加大财政对购置新型农机具的补贴力度,加强新机具、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积极开展农机手培训、农机具维修和组织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等配套服务,大力推广水稻栽插机械化、化肥深施机械化、秸秆还田机械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机械化、农产品机械化烘干、农产品机械化加工、机械化养畜(禽)等先进实用机械化生产技术。力争到“十一五”末,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各类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

第五篇: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多年来,我市始终把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加以落实,农业机械化装备及作业水平跃上了新的台阶。到2011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57万千瓦,农业机械原值达24200万元,拖拉机保有量达676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221台,小麦收割机426台,玉米收割机377台,机引配套农机具7393(件);配套比达1:3.5,机耕机播水平均达100%,小麦机收水平达95%以上,全市农机作业综合水平达73%以上。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1.14亿元,纯收入达到0.5亿元。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十一五”时期农机化生产先进集体,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在一连串荣誉面前,少数领导同志误认为永济已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机部门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就连一些农机工作者也为自己今后干什么?如何干?而一筹莫展。面对如此形势,我市农机化到底还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已成为我们农机工作者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本人结合全局农机工作调研活动月,深入基层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确保现代农业发展,《决定》同时提出要“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要“支持农用工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这既对我们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又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纵观50多年来,我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主要是解决粮棉生产的耕作、排灌、播种、植保、收获、运输六大环节农民劳动强度过大的问题。而随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现有的农机装备已不能满足种田大户的需求。他们迫切需要的是农业劳动过程的机械化。城东街道平壕村种田大户尚金生说:他承包的460亩粮田虽然基本实现机械化了,但仍要为每年夏秋两季晒粮而发愁。因为几十万斤粮食晒不干,粮站不会收,花70元/天、人,且管吃、管烟,还找不到人,仅今年小麦晒干就花费近万元。如果碰到连续阴雨,肯定是丰产不丰收。因此,他迫切希望政府扶持发展5-6吨的谷物烘干机,为种田大户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丰产丰收。而王朔村李安稳仅承包50多亩,如果将机具全部配套齐全,则要投资50多万元,既不划算,又承担不起。因此,他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农机服务组织为其提供优质、方便的农机作业一条龙服务。

(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基本形成了

城西蔬菜生产产业带、于乡洗马大棚西瓜生产产业带、于乡北梯蒲州文学葡萄生产产业带,蒲州黄河滩水产养殖产业带,黄河滩芦笋生产产业带。这些特色产业,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土地产出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主要还是依靠农民艰辛劳作的结果。据了解城西西姚温村开过年后进入蔬菜种摘期,几十名50-60岁的男女劳力仍汗流浃背地采摘西红柿。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说:种蔬菜是赚钱,就是用工多,人太苦,年轻人怕苦嫌累不愿干,只好找老头老太。为解决用工矛盾,去年,他们争取上级支持,投入10多万元,购置了大棚卷帘机。今年他们计划再争取农机部门支持购置微耕机进行大棚耕作、起垄、作畦。下一步,还将购置了蔬菜育苗机械或蔬菜移栽机械,以实现蔬菜生产的机械化,将设施蔬菜种植推向高效农业发展快车道,据了解我市已发展设施蔬菜1.3万亩,仅此一项年可增加农民收入5000余万元。葡萄种植大户孙国兵告诉我们:现在种植葡萄都靠人工,尤其是葡萄移栽、修剪、中耕,劳动强度大,花50元/天还找不到人。如果有这方面的机械来替代,不仅可以节约其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进而提高苗木成活率。特种水产养殖场卫场长说:这几年农机部门推广的池塘增养机、饲料投铒机,对水产养殖发挥了增产节本作用。但听说有一种渔塘微孔增养设备,比增养机使用效果更好,希望农机部门及早引进推广。

.(三)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一方面,迫切需要更加先进的农业机械为其服务,另一方面,要求农业机械化发展必须走集约、节约之路。城东种田大户尚金生去年近460亩小麦全部实行精少量播种,较传统播种节约种子4600多斤。如果全市50万亩小麦全部实行精少量播种,可节省种子250万公斤,相当于为农民节约生产成本千万元。城西街道农业农机副主任廉和平反映,前多年,秸杆禁烧,年年喊,但禁而不止,一到农忙,旅游路两边到处都是烟雾弥漫,关键是秸杆没有出路。现在农机部门利用7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配套秸杆还田机,实施秸秆还田,效果很好。今年超人奶业有限公司购置了秸杆捡拾打捆机,对那些不愿实施秸杆还田的农户,实行捡拾打捆,集中堆放喂养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目前农技部门推广的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深施技术,也迫切需要先进的农业机械作为载体。在农业机械发展方面,现有农机具老化严重,能耗高,性能差,也不符合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要求。一台使用15年的拖拉机与一台使用5年的拖拉机相比,每年多消耗柴油200千克左右。目前,全市大约有使用15年以上的大中小型拖拉机共计2000多台,10年以上的联合收割机130台,每年多消耗柴油200多吨,约占全市2011农机用油的5%。

二、以建设农机强市为目标,理清农机化工作新思路

当前,我市已形成了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设农机化强市的良好的社会氛围、经济基础、技术条件、市场环境、体制机制,机械化生产方式普遍赢得农民群众青睐,已成为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重要载体,国家、省财政逐年增加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和标准,又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情。在此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立足我市实际,理清农机化发展新思路。

(一)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及设施农业装备工程。以确保粮食生产

安全为重点,加快农机作业由小麦、玉米生产的主要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引导农民发展种子精选、包衣机械、粮食烘干、加工、仓储机械,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顺应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加快实施农机化发展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运销业全面发展的战略转移,加快引进、试验、示范适应蔬菜生产特点的耕整、起垄、作畦机具,解决菜地耕整、平田、起垄等工序的机械化作业难题,逐步发展蔬菜保鲜、育苗、移栽、喷(滴)灌等机械。稳步发展渔塘增养、饲料投饵、鲜活农产品运输等机械,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高效农业持续、快速发展。

(二)实施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农民群众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主体,要发挥并保护好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就必须让农民买得起、用得好。因此,在以培养农村农机人才和典型为手段,借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力实施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普及,一方面,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普及应用提供技术保障,另一方面,让农民充分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

(三)实施农机装备调优工程。加强对农机化发展的宏观调控,引导农民优先发展70马力以上拖拉机及配套的旋耕机、深松机、秸秆粉碎机、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免耕播种机、小麦玉米两用联合收割机等。同时,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加快现有老旧机具的更新和淘汰,鼓励发展节油、节水、节肥、节种、节药农业机械,大力推广秸秆还田、高效植保、化肥深施、保护性耕作等环保型机械化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实施农机服务组织创新工程。一是深化基层农机服务体系改革。按照“稳定公益性,放开经营性”的原则,强化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及农机监理等公益性职能,把农机供应、农机维修、农机跨区作业等推向市场。对从事公益性职能的人员,定职责、定目标、定报酬、定考核,激发他们为农服务热情。二是加快农机服务组织创新。积极引导并鼓励农民机手将分散在千家万户的机具联合起来,成立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开展耕作、种植、植保、收获一条龙服务,形成农机服务的规模效应。并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因势利导,规范合作组织经营服务及内部管理行为,提高农机服务质量和合作效益。三是加快农机化技术创新。鼓励农机研发生产企业加强产、学、研、推结合,利用国内国际农机化技术资源,促进农机化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抢抓机遇,扎实推进农业机械化

当前,农机化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近年来,中央连续下发的一号文件,均明确提出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中型农业机具给予一定补贴”,将农民购置农

机补贴项目上升为全国“两减免三补贴”重要的惠农支农政策。2012年,中央将进一步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我们要抢抓当前机遇,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

(一)切实加强对农机化工作的领导。市镇村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依据《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将农机化发展主要目标列入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把农机化装备及作业水平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硬性指标,与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土地流转等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农机部门要主动介入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协助搞好农业产业化园区配套农机具发展规划,及时引进优质、高效的农业机械投入新农村建设,以实际行动赢得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

(二)突出重点加大对农机化投入。多年的实践证明,财政投入具有“四两拔千斤”的导向作用,能有效调动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近年来,中央连续下发的一号文件都明确对购买农机的农民实行财政补贴。因此,财政部门要把增加对农机化的投入作为今后支农投入的重点之一,逐年增加财政预算,按照农业生产急需、农民生活急用、机具性能较优的原则,科学确定农机购置补贴的范围和标准。就我市而言,今后财政对农机购置的补贴,应重点向以下几个方面倾斜:一是加大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补贴力度,研究制定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精少量播种机、深松机、秸秆还田机等补贴政策,提高大中型拖拉机与其配套农机具比例,推进农机服务规模化、集约化。二是加大设施农业、精深加工和现代流通业配套机具补贴力度,引导农民发展大棚卷帘机、耕整机、喷(滴)灌机械、蔬菜干鲜果仓储保鲜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鲜活农产品运输机械等,为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提供现代装备支撑。三是加大环保节约型农机补贴力度,建立农机更新报废补偿制度,引导农民淘汰更新老旧农机具;研究制定节药、节水、节肥等农业机械补贴政策,尤其是要着力提高大宗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水平的植保机械;研究制定涑水河河道清淤、千万只肉鸡饲养工程畜禽粪便处理、玉米、棉花秸秆综合利用等机械化补贴政策,提高农村废弃物利用水平,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三)加快推进农机服务组织创新。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建设,坚持农民自愿,民主管理,互助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引导农民机手通过机械联合、技术联合、服务联合等多种形式,发展农机股份合作制、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多方争取省市农机部门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组织的建立,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成员开展技术指导、信息服务及教育培训等。要与有关部门联系,争取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注册登记,依法取得法人资格时,免收注册登记费用;国土部门对农机服务合作组织建造机库、维修车间等所需用地,按临时农业用地审批使用;税务机关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免征农机服务合作组织从事农机作业及技术服务中的营业税、所得税;金融机构将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机服务合作组织列为信贷优先支持对象,简化贷款手续,增加贷款投入。农机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机服务合作组织的指导与服务,及时提供作业市场信息、政策法律咨询,协助其完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尤其是帮助解决跨区作业中发生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其发展壮大,努力将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培养成农机服务产业和农机化发展的主力军。

(四)完善农机法治化管理机制。全面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农机销售市场管理、农机维修网点管理及农机报废更新管理。农机部门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建立健全农机质量保障制度和农机安全监督制度,加大农机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农机打假治劣专项整治活动,逐步将农机化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五)加大农机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农机化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加快农机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农机化科技下乡活动,定期组织有关经销商开展新型农业机械巡回展览活动,结合农时季节特点,组织开展新型农业机械现场演示,让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亲身感受农机化在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促进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

(永济市农机局:闫胜利赵永昌)

下载加快发展新宁县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发展新宁县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为进一步了解我乡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发展现状,加快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工程建设,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确保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日前,我乡组织相关工作人员......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了了解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市政协财农委于九月中旬组织部分委员并会同市农业局......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了了解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市政协财农委于九月中旬组织部分委员并会同市农业局......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随着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优质水果、优质茶叶、优......

    宣威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宣威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宣威市地处滇黔结合部,最高海拔2868米,最低海拔920米,南北地理跨度大,立体气候明显,年均气温13.3℃,年均降水986毫米,拥有国土面积6075平方公里,其中......

    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农业强县”的工作目标,按照“扩量与提质并举、园区与龙头......

    加快东营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调研报告

    加快东营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东营市农机化发展状况,更好地发挥农机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作用,最近,按照局党组的要求,我们组织市农机办、监理......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大全5篇)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培育农业示范园规模化,推进农业产业化。 创新农业运行机制,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循环发展。 科学规划 综合开发 强化管理 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