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读是阅读教学的灵魂
品读是阅读教学的灵魂
又是金秋十月,天高云淡,天空明净而旷远,阳光娇艳、明媚得让人贪婪。
就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的省城里,一所现代化建筑的时代双语学校优雅地矗立在远离喧嚣的西南角落。天空蓝得让人心醉,再加上白整洁漂亮的建筑,还有平整开阔、色彩和谐静美的塑胶操场,使人人神清气爽,似乎有点南国风光的明净,偶有落叶优雅地飘落下来,遐想中增添了几分凝重。就在这里云集了来自全省各个市区的小语教师,分享来自全国名家教师精彩语文课堂的展示,这是一次精神的盛宴!很荣幸,我再次做了这样盛宴的分享者!
又是一次精神的盛宴哟!一节节好课,犹如一段段扣人心弦的乐曲,那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流畅的动感令各位观摩教师兴叹。
这是一首和谐的与统一的教学篇章。———是教学形式与学科的和谐统一,是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认知的和谐统一,是信息化技术与文本内容的完美统一。
精品课上,六位大师,各具风采,来自北京的青年教师张龙老师——一位后起之秀,他的《将相和》课堂上纵横捭阖,引经据典,纵观历史,横览社会让人有一种迫切走进《史记》的欲望;年过古稀、童颜鹤发,精神焕发的于永正老人他的扎扎实实,一丝不苟,严谨治学又不失生机勃发的那节精彩习话课堂展示,并且不忘循循善诱为后辈提出了谆谆教诲的长者风范,令人油然而生敬意;王崧舟老师那节《望月》在一首舒缓悦耳的音乐声把里把人们带进了那种清幽旷远的江边明月,也把“千江有水千江月”诗情画意和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神韵深深地扎根在孩子们的心田里。还有颇具王刚说话风格的何捷老师的作文课,幽默风趣,生动形象,寓教于乐;吴琳老师的温柔亲切,把课外童话转化为孩子习作的资料,让孩子们转换角色进入充分大胆发挥想象的王国;还有抓住细节品读 1 词语来赏析小说人物形象的罗才军老师的课堂,让小说中的严监生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印在在孩子们的脑海里,《儒林外史》不读不罢休------名家的精品课我们是听不完的,名家的课却给了我们让我们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一种神韵,那就是——品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兴趣成为习作训练的敲门砖。
这一切也散去了平日里缭绕在我心头的困惑,让我清朗许多。怎样正确看待课堂形式?怎样解读文本?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等诸多问题?从大师们课堂上,我捕捉到星星点点的灵感和丝丝缕缕的思考。是啊,语文是什么?
有人说,语文是语言,是文学,是文化,是我们的生命、精神和灵魂。正因为语文是语言,是文学,是文化,所以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要去品,或者说要去“咀嚼”。品什么?或者“咀嚼”什么?
“咀嚼”遣词造句:咀嚼那“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与不惊人誓不休”的推敲境界;咀嚼谋篇布局:是《望月》中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所对应的现在、过去和未来的巧妙;是《将相和》三个独立故事又有序成篇的巧妙。咀嚼生命、咀嚼灵魂:是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的孤独心情,是杜甫“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狂喜情怀;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父亲站在教堂上给我的人生启迪。是《中彩那天》我不理解父亲的做法之后的思索和感悟到的诚信!
品读好文本,激发孩子们读书的欲望。
精品的课堂意在课内,韵却延伸到课外。课堂里令人陶醉,课堂外令人欲罢不能。是啊,好课个给学生传递的绝非仅有课内的点点滴滴,它会像一面面唤召人的旗帜把孩子们引领到更为广阔的天地。它像老师塞在孩子们口中的一颗巧克力,却把手指向了礼品糖果袋的方向告诉了他。那是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有一 种就鱼翔浅底,鹰击长空的感召,不“醉”不罢休的境界。正如学了《将相和》让人想读《史记》,学了《临死前的严监生》让人要读《儒林外史》,学了散文《望月》让人渴望再读张丽红的散文。这大概是品读的魂之所在吧。
品读好文本同样可以促写。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 “读”的魅力很大。莫不说,读中所积累的词汇量大增,让人提起笔来妙语连珠,随手拈来,出口成章的语言功底,就算领略那种“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奥秘也足以诗意人生!绚丽生活!让孩子油然而生一种“生活处处有语文"感觉。
做了一个小学语文老师是幸运的,让我们可以同孩子们漫步文学殿堂,情溢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保留一份纯净的童心,分享几多天真的童趣!但让我们也对自己苛刻了许多。要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形容语文教学,听起来好象有点夸张,其实现在语文教学要真正做到“游刃有余”,还真不是件易事。需要各位厚积薄,才能达到炉火纯青,在我们语文阅读教学中品得好,品得妙!品出清纯的语文天地,品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第二篇:学生是教学的灵魂
学生是教学的灵魂
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研究对象,只有学生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以及思想,教学才实现其价值,教师才可称之为师,所以说学生是教学的灵魂。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这一理念?通过远程培训使我认识了许多关于现今学生的特点和新课程的教学观念,教学并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实践中。具体做法如下:
1、认真备课、特别是分析学生在应对这些知识的方式方法,尽量多从学生着想,再结合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努力做到学生优先服务的原则。
2、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在作业批改中注意其每个细则,对于优等生不仅要求做对更注重其作业质量,即整洁、精简和创新。对于中等生作业必须是自己完成,同时要注意解题的完整和洁净。而下等生则要求不能抄袭作业,可以在他人指导下完成作业。通过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分别对个别与全班性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全班性问题在下次新课前全班讲解;个别问题则进行个别辅导。
3、上好每一节课、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确定每一堂课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大程度的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水平测试复习中首先让学生先复习教材,在师生参与下形成章节知识体系,再去实践应用,这里同样以学生为中心,即等学生做好后师生共同探讨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4、组织课后辅导、针对学生情况通过平时上课和课后练习等方式了解学生,利用中午和晚自习前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必须不断的进取和探讨,方可得到升华,才能有所收获。通过努力在学校组织的校高二理科数学竞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共五人。
5、努力转化双差生、本期是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头一年,差生的成绩将直接影响到我班乃致我校的合格率,最重要的是关系到该生的毕业问题。因此,我首先通过模底把成绩差的同学集中,讲清他们是水平测试的落后户,要求他们利用这段时间复习好考纲和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力争在考试中每个大题都得分,这样及格就不成问题了,同时在复习过程中跟踪服务,及时督促,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顺利完成水平考试。
6、全面沟通、师生关系的好与坏是关系到整个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注意同学生沟通和联络是每合格教师的首要任务,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得到胜利的开展。因此,我特别注重和学生和沟通,多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心理和学习需要,通过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关注,启发引导使他们走入健康的人生轨道上。
总之,教学工作只有把学生放在教学的重点去研究,始终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来把握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实质,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才有意义。
第三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
-----对全校教师的业务培训
徐庆捷
问题及困惑
(1)“这节课我准备挺充分呀,怎么没达到效果呢?”
教学不敢忽略任何一个知识点,处处费时费力,处处不深不透,导致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有效突破,核心问题抓不住,费很大的周折,下课后自己累得一身汗,留下一脸茫然,唉,教学真是个遗憾的艺术。(2)“我怎么总是讲不完课呢?”
备课时搜集大量的资料,但问题是,材料的选取、运用不太得当,尤其是不能根据重点、难点、疑点、争议点、学生需求来合理选用,导致课堂容量加大,影响课堂主旨任务的完成和核心目标的达成。
(3)“枯燥没意思,课应该怎么上呀?”
个别课堂“知识中心”“考试目的”非常严重,一节课就是根据学案看书、标划、填写、记忆、检查。能力培养、情感激发、认识形成全然不见踪影。(4)“谁之过?”
某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选用与知识内容、学生理解能力等不相符合,看着学生茫然的眼神,老师更困惑,现状及诊断
现状:教案或者课件上、学案上呈现的教学目标,很多是形同虚设,只是呈现出来了,老师和学生都没有理睬,整个课堂的教和学与目标关系并不紧密。
诊断:目标本身从内容到表述不准确、不明确,没有可操作性和导向性,难怪它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结论:教学目标不重视不准确不明确,教和学就没有明确的方向指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今天我想讲三个话题:教学目标的地位及功能,教学目标的解读,如何规范设置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地位作用及功能
(一)新课程下教学目标的地位及作用
1、新课程教学活动的实质:
老师与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堂教学,通过开放互动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的能力。简言之,教学是老师与学生通过互动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
2、教学目标的地位及作用:
解决的是教和学要“达成什么”的问题。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引导教学过程的设计; 制约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 影响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
没有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就有可能形成一堆无序活动的简单连接和叠加,容易造成学习内容的杂乱和学习质量的低下。所以,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和贯穿始终的灵魂。正如崔允漷教授所说:“它(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
(二)教学目标的四个功能
1、定向功能
教学目标具有定向功能,使教学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定向开始。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都受教学目标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展开。(登山、渡河)如果教学目标正确、合理,就会导出有效地教学;否则就会导致无效的教学。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也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或第一环节。
2、激励作用
教学目标确定以后,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愿望。在教学活动中,要想使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教师就应当在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他们的个别差异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握住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3、中介功能
教学目标的中介功能,表现为教学目标是教学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联结点。教学活动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形式、手段及教师和学生等因素构成的动态过程。各个因素发生关系,主要通过教学目标。某种教材之所以可用,某种技术手段之所以可用,是因为他们能够为实现已定的教学目标服务。可以说,正是有了教学目标,才使教学活动的其他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教学系统并使之有效地运行。
教学目标的功能
4、测度功能
教学目标作为预先规定的教学结果,自然是测量、检查、评价教学活动成功与否,是否有效的尺度或标准。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目的的具体规定或准确规定,肯定要对教学结果予以构想和预定。构想或预定的结果是否达到,还差多远,必然需要某种尺度测量。测量的尺度是什么,自然是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目标也具有测度功能。
二、教学目标的解读
(一)对三维目标的理解
我们有时会机械地理解三维目标,不管什么课,什么内容,有时与课程内容本身无关。
1、三维目标是课程而非课时目标
是帮助学生在三个维度上发展,而不是每节课都能达到,如能力、情感.《我与地坛》这篇课文,有的老师就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学会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2)学会正确对待人生的挫折。显然,这些目标学生绝不可能在学习两三个课时以后就达成。
2、各科课程的维度取向不一样
知识与技能:新知课与实验课
3、教师的表率是重要的教学目标
大课程论认为在学校对学生发生影响的一切要素都是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教师是最重要的因素。
(二)三维目标各有侧重:
1、知识和技能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这是课堂的基础目标。因为我们上课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尤其是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是让学生会学,这是能力目标,思维目标,也是灵魂性目标。让学生会学习,能够自主的解决问题。这也是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的爱学目标,是动力,也是非智力目标。研究表明,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智力因素只占百分之二十,而非智力因素能占百分只八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意志力等的培养至关重要。
(三)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及陈述方式
1、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包括三类:结果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2、目标陈述也有相应的三种基本方式:
A、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指向可以将结果量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B、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指向难以将结果量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C、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指向无需将结果量化的课程目标,例如“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三、如何规范设置教学目标
(一)当前制定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备课时只备教学内容与方法,不备教学目标。
原因:不备源于不重视。
要求:在课程目标、模块目标的基础上确立课时目标。
课程目标与模块目标在各科目的课程标准中已做了明确的说明,老师们需要以此为基础,确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因课而已、因人而异,需要老师创造性的劳动和集体的智慧合作。
问题二: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不一致。
原因:教学目标存在虚设或架空的状况。
要求:教学目标应统帅教学并贯彻教学过程始终。问题三:无法突显教学重点。
原因:备课不充分。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教学效率无法提高,高效课堂难以实现!
要求:充分备课、明确教学重点,引导教学设计。
(二)有效教学目标的三要素及实现
准确性---教学方向。具体性---可操作。简约性---少而精,重点突出
1、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准确性
(1)依据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及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当然,也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一方面,我们编制的所有目标不应当超标,另一方面,全部目标的合成,也不能低于标准的总体要求。
(2)根据教学内容
不同教材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要吃透教材,把握编者意图,顺着编者思路去设计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去考虑目标的侧重点。
(3)结合学生实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必须予以充分考虑,在重视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要适当照顾“两头”,即对学优生与学困生因材施教。
具体性,是指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应力求明确、具体,避免含混不清和不切实际。
教学目标设计,解决的是教和学要“达成什么”的问题。如果教学目标含混不清,不便理解和把握,势必会影响“如何教学”,即教学策略的制定;影响对“教学得怎么样”的评判,即教学评价,也就不能较好地发挥教学目标的作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失去明确的方向,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行为动词如不准确,可操作性、导向性、可测性就不强。那么,目标的行为动词有什么特点呢?应该如何表述呢?
(1)教学目标的分类
第一类别:结果性目标,指学生能够获得的知识。
“了解”——行为动词:如说出、写出、辨认、选出、举例、复述、描述和识别; “理解”——行为动词:如解释、说明、阐述、归纳、概述、概括、判断、整理; 运用——行为动词:如分析、比较、探讨、讨论、质疑、总结、评价。
第二类别:体验性或者表现性目标,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也反映教学的可操作性,即在处理问题所选择的过程与选择的方法,再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的内容,作为学习成就可以测量的。
学生感悟力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行为动词:如经历、感受、参加、尝试、交流、合作、分享、体验、认同、接受、同意、反对、称赞、关注、尊重、克服、拥护等。
①教学目标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要符合实际。
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可能包括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确定应该深入分析和研究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弄清哪些目标是重点目标,哪些目标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从而确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②每一课时要以一个基本目标为主干。一节课不可能对学习领域的所有目标全部落实到位。
A、行为目标可以用来表述结果性目标中的“知识和技能”领域的目标要求,而且落实也容易做到。
B、体验性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目标要求,就不是通过一两节课的教学能立竿见影的。
因此,体验性目标只能作为具体学习行为目标的补充,要慎用。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多元性,并不是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
3、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简约性
(1)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宜太多,宜简单,突出重点
教学目标设定太多的话,一方面不利于突出重难点不利于检测当堂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
(2)重点目标,制定得更具体、可操作性更强。
一堂课完成一、二个教学目标把目标的指标要求规定得具体些,这样学生才有时间和空间朝着明晰具体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增加思考的力度和思维的深度。这样的目标设计,才能保证学生每一堂课都学有所得。目标设计过多,缺乏重点,就每一个目标来说,就很难做到具体可行,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目标的达成,也往往只能浮光掠影地一带而过,无法保证每一个教学目标得到具体落实。
好的教学目标就是具体突出教学重点,抓住了教学中最根本的东西并加以明确化、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调整的范例展示,语文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陈述对比: A、“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评价:十分含糊的目标,不能给教学及其评价提供具体指导;
B、“提供报上的一篇文章,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分类,至少85%的句子分析得正确。”
评价:按行为目标因素来表达,目标陈述就很清晰具体了。
由以上对比分析,制定教学目标的原则可以简单归纳为:
(1)准确、具体、简洁、明了
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用可衡量、可评价的外显行为动词来界定,如“能运用„„.自由表达„„”等。我们对教学目标的描述不要采用“了解、领会、体会”等描述心理过程的内隐体验动词,比较抽象、笼统、模糊,不易测量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而应多采用“说出、归纳、说明”等外显行为动词,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2)行为主体是学生
例如,“能够独立复述课文”,这个目标也就是“学生能够独立复述课文”,而不应采用 “教会学生”、“培养学生”等用语。
(3)体现三维目标要求
(4)要有可操作性、可测性,指向性、导向性要强
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抓教学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突破和讲解,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深刻理解。
同志们,方向明确,就要风雨兼程。教学是由诸多要素组成的。结果的有效还需要过程的精彩: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的课堂生成----这样,我们才能在终点收获一路的精彩。
第四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备课当中首要问题是确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过程设计、媒体设计、教学策略等都取决于教学目标。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也主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与达成度来评价。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主宰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一、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
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对确立教学目标的要求是:要“全面、准确、具体、合理,符合课标、教材、学情”。
这里所说的“全面”主要是指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维目标缺一不可。
这里所说的“准确”主要是指三维目标的正确性。判断正确性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与教材(教学)内容。
这里所说“具体” 主要是指教学目标的内容与达成度的具体性。学习内容要有具体的范围,能量化的尽量量化。如学习生字或单词,那具体到生字或单词的个数;学习语法或句型,细化到具体句型;学公式、性质或原理,要细化到具体名称。不仅内容要具体,达成度也要具体。描述目标达成度的行为动词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如描述知识目标达成度的常用语有感知、认识、了解、识别、理解、识记、掌握等;描述技能目标达成度的常用语有:学会、能(能够)、熟练、灵活等;描述学科思想目标达成度的常用语有:感悟、领会、掌握、拓展等;描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常用语有:经历、体验、尝试、参与、操作、合作、探究、创新;描述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标的常用语有:感受、体会、认同、内化、增强、树立、养成等。描述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还要结合学科特点。不同的学科的行为动词的描述有所不同。
这里所说“合理”主要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符合教学原则、学生的认知规律等,还要符合当下学生的学习实际。
初中信息技术课时目标:电子邮件 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明电子邮件的特点及其地址的组成
2.知道免费电子邮箱的申请过程并能申请到自己的电子邮箱 3.能独立进行电子邮箱的登录及收发电子邮件的操作(包括添加附件)
4.有基础或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尝试使用同时给多人发送邮件、抄送、密送邮件等操作。(拓展目标,体现分层目标)
过程与方法:
5.通过“分组进行学习交流”,学生之间能“取长补短”针对性地解决各自在学习上的困难与问题,提高学习效益;
6.通过“利用公共邮箱实现信息共享”的实践活动,体验电子邮箱在合作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 7.在使用电子邮件的过程中,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增强个人信息的安全保密意识。
二、确立教学目标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认真研究而确定目标,授课凭经验,跟着感觉走。2.照抄教参或课标上的目标,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把课程标准和教参中的要求转化为可行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的主体不明确。教学目标指向教师,对教师要做的事情进行陈述,而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来陈述期望学生发生什么变化。4.只是提出要达到的目标,没有具体说明希望学生如何达到这些目标或达到何种程度。
5.目标过于笼统、空泛,无法观察测量和评价,并只局限在认知方面的目标,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6.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不正确。
教学目标是一种行为目标。美国课程专家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认为,行为目标的陈述具有四个基本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学习水平(表现程度)。
1.通过自学,学生 能 迅速无误 地 读出10个生字。
条件
主体
程度
行为
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 深入感受作者对西湖的绿的喜爱。
条件
主体
程度
行为
行为主体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很多人常用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给学生„„”其行为主体不是学生。
行为条件通俗的表达为“在什么条件下”。学习水平通俗的表达为“能做到什么程度”。案例1:声音特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影响响度的因素,并掌握振幅与响度的具体关系。
病因诊断:“让学生”反映了目标的实施主体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没有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编制目标。
改编建议:通过手拨钢尺等实验的探究,学生知道振幅是影响响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并认识到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案例2:声音的产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病因诊断:缺乏可以测量与观察的行为动词。
改编建议:利用随手可得物品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常见乐器发声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对科学有一定的求知欲望。
案例3:简单电路
课标要求: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
病因诊断:只是提出要达到的目标,没有具体说明希望学生如何达到这些目标或达到何种程度。
改编建议:学生能利用提供的电池、灯泡、插座、开关以及几根导线,根据串联电路图的要求,能独立连接电池、插座和开关,使灯泡发光。根据灯泡的工作情况,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并归纳出开关在串联电路中的作用。
案例4: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知识与技能: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病因诊断:没有行为条件,也没有学习水平的描述。
改编建议:根据纸条、气球、硬币三个流体实验,学生能了解到生活中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完成课后习题5的正确率达90%(学习水平或表现程度)。
案例5: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病因诊断:目标过于笼统、空泛,无法观察测量和评价
改编建议:
1.通过自学学生能说出可持续发展的大概意思;
2.运用所学知识学生能批判现实中破坏环境的思想和行为; 3.对提供包含有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例子的材料,学生能指出这些例子并作出批判和评述。
从上述案例可知,一个明确、恰当的教学目标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好课堂的方向,让我们的课堂高效。
三、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
有一位专家说现在的学生“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学得比牛还苦”;教师呢“未老先衰,体弱多病”。为什么会这样?就因为一节一节的低效课而造成。低效课存在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不恰当。大量的低效课的存在增加了学生过重负担,也使学生被动采用题海战术来解决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教学目标规定了教学方向,量化了教学标准。教学目标体现着课堂教学的理念,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步骤及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能把知识具体化、系统化,从而使学生的“双基”训练落到实处,也提升了各种能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中注意以目标为引领,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把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充分发挥目标的期望、定向、激励、调控和评价功能,以推动学生主动积极的主题活动,这就提高了教学的科学有效性,也就有希望提高教学的效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同时又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制定好全面、具体、适宜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在有效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而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五篇: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灵魂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灵魂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共同的利益的组成体;是企业对内、对外的意识与思想;是企业对外合作的思想哲学;是企业所有内部管理与外部文化、业务体系等方面的总的指导思想。
对企业内部而言,企业文化建设首先是以一种企业精神是增进企业内部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了企业精神,才继而谈规章制度建设。企业精神——归根到底,就是存在于企业全体职工中的理念意识。
只有整个企业的职工形成团结向上的精神,加强团队意识,企业有才感召力,才能在实现企业价值中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在企业营造的融洽的家庭气氛中,使各种因工作关系形成的紧张和忧虑情绪才能得以充分的缓解,不仅成功的喜悦有人分享,失败的痛苦也有人甘于共当。这种企业情感必定能形成强大的工作动力和献身精神,也必定能塑造出一个团结、奋进、向上的集体形象,从而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形成企业强大的执行力。
对企业外部而言,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企业形象、企业品牌的关键成份。企业文化还有一种效应,即试图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和内部环境,使这种环境有利于巩固和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虽然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去发展更多的项目,这就要求我们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企业品牌。只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品牌,我们才能把企业继续扩大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诚然,我们中国企业文化无论是内函或外延,与实际对它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尽管近年来有了较大改观,但还存在着相当差距。因此,千万不要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建设。要挤出资金和精力用于建议和发展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培养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企业本身发展将会出现质的飞跃,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