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
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
郑 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越来越受人们关注。传统的“一支笔、一本书、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已远远满足不了新课改的需要。而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实现了信息传递的一体化,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表现效果,也扩大了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为教育教学现代化提供了新手段,注入了活力。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展现出他独特的魅力。
下面我来谈谈对多媒体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多媒体的优势:
1.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与传统教学只凭一张嘴、一只笔、一幅挂图的单调、呆板教学手段,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相比,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例如:在介绍《常见天气系统》一课时,我们从网上找到或自己制作有关几种天气系统气流运动状况动画,将“冷锋”、“暖锋”、“高压系统”、“低压系统”、“锋面气旋”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眼前,生动明了。这样不仅使课堂更加生动,而且方便学生理解及课后迁移应用,真可谓一举数得。
2.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的,而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等教具,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昼夜长短变化时,一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很差,根本想象不出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之间的关系,更加不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了。这部分内容历来既为重点又为难点。这时如果利用多媒体将其制作成动画,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学生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经过观察、思考讨论的过程,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这些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培养学生建立起空间结构的思维方式。多媒体的运用,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展教学内容。
地理学是一门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学科。且高中地理每节容量很大,若仅用传统教学手段,受时间限制,每课时容量往往很小。费时费力,且学生学习效果也未必很好。而借助多媒体可以增大课堂容量,使学生在丰富的声像结合信息中不断扩充自己的视野。例如:在讲旅游资源时,靠教师的口述是完全讲不出来的,这时我在网上找到很多关于各种旅游资源的一些图片,如:奇异的植物和动物、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少数民族的节日等等。此外又补充了很多文字资料,如云南十八怪、水傣和旱傣、空中花园树、挨刀树等等。这些图片和资料都生动有趣。学生在非常积极的状态下了解了很多关于旅游资源的知识。如果时间充裕,还可给学生播放风光片,效果将更好。
4.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地理教学中,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
5.化远为近,感受逼真景象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把知识局限在书本上,无论教师怎样发挥语言的才能和教具的演示,都无法直观、生动地再现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发生、演变的过程。倘若使用多媒体,就能把课堂上看不到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讲新疆独特的水利设施—坎儿井时,由于学生从没见过或听说过,书上的图片也很简单,绝大多数同学想象不出它是什么样子,我从网上找到了一段关于坎儿井的视频,学生一下子就都看懂了。而且还有几个学生还当堂画出了它的立体图。这样,既可以把遥远的事物一下子拉到眼前,生动逼真,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可减轻教师讲述的难度,大大接省时间,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6.利用多媒体视频,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只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很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即使有,也仅仅是由教师口述让学生记住而已。实际上起不到太好的效果。如果利用多媒体截取一些有意义的VCD片段展示在学生面前,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例如:在讲《水资源》时,表现西北地区的缺水现状,可以播放《美丽的大脚》中的一个片段:学生正上课,忽然听到一声雷响,所有人马上冲到外面手持器皿准备接雨。当看到孩子们眼神里那期盼的目光和晴朗的天空形成鲜明的对照时,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震撼。在本节最后可以播放中央电视台经常播放的一段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作为结束语,效果也非常好。其实这部电影和这个广告同学们基本都看过,但是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较差,只是当作看热闹了。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还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切记不要喧宾夺主 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即使多媒体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也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如果将所有教学内容都设计到课件中,教师一节课都在围着电脑转,教师就变成了多媒体设备的操作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变为了电脑的主导地位,学生成了机器的奴隶,只顾观看,而无暇思考和练习,这样的教学反倒不如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好。
2.要充分考虑课件教学的实际需要
我们真正的目的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选择内容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因为并不是课本上所有内容都必须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许多一目了然的内容或用传统教学手段就能达到相同效果的内容就没有必要费时、费力地去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比如在讲《中国的铁路干线》时,虽然有很多制作得非常精美的课件,但将它与普通课本对照,我们发现让学生亲自在一张空白图上画出线路位置,再经过找错误—修改—完成这样的一系列过程,记忆会比使用多媒体更加深刻一些。
3.多媒体课件设计要具有艺术性
一个好的课件不仅要内容适当,操作方便,而且要使人赏心悦目,让人获得美的享受。因此课件中的文字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文字会使画面失去魅力,使观众厌烦,文字内容应力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其次,设计时应注意画面中动的成分不宜过多,每个动画都要有目的性,不能单纯为装饰画面而动。背景图片应尽量简洁,不要有太多的花边等修饰。这些都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第三,声音的选择也应注意要与教学内容相协调,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特定内容需要音乐来烘托外,尽量不要用声音,尤其是非常刺耳的声音。这样会打断学生的思维,不利于教学的正常进行。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得教学内容与方法变得新颖、多样和有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和应用,但多媒体课件都是课前设计并制作好的固定内容,无法完全符合不断变化着的课堂教学情况。所以,不论计算机技术如何完善,它们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时,要明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的方针,要注意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法的有机结合,使多媒体技术推动地理素质教育更上一个层次。
第二篇:多媒体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
姓
名:侯 兆 辉
王洪静
单
位:山东省平原县第五中学
邮
编: 253100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houzhaohui10@163.com
多媒体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
山东省平原县第五中学
侯兆辉
王洪静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每位教师探讨的问题。根据地理课堂教学的实际和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本文对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与应用进行了深入剖析。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地理课堂
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科技时代,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在教学中出现了多媒体手段,对学生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PPT在教学中应用的越来越频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地理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教学方式,多媒体的应用,使教学更加方便快捷,既节省了时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效率。下面就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一浅显分析。
一、多媒体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
地理学科知识内容既涉及复杂的自然现象,又包含纷繁的人文现象。许多地理现象存在于遥远的地方,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其内容又包含多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这样的学科特点造成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进行广泛的观察和深入的体验。如果将多媒体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了教学手段,而且拓展了教材知识体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的目的。
1、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与地理现象的空间性的整合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地理学的知识内容空间性较强。由于地理学研究对象空间上的广远性,例如火山喷发、地震的发生等现象,传统的教学手段也仅仅是从文字和图像的表达来体现世界广大领域的气候、地质、地形、社会、经济等地理知识,教学方式比较死板,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学生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概况,也无法实现走访世界各地,到各个角落里探讨世界各地的地理景致,从而体会不到距离遥远、空间巨大的世界,也接触不到当地的风土人情。
如果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将以上地理现象浓缩在小小的屏幕上,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从世界各地获得的真实的信息,运用实际的影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亲切地体会到各地风情,身临其境地感受其现象后的地理因素; 1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中有效的高科技虚拟技术来表现地理事物空间的广阔性,使学生获得对全球的整体概况,不仅可以使学生看到它的全貌,而且培养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2、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与地理现象的时间性的整合
地理教学内容中有些地理过程和地理现象要经历漫长的历史年代,还要经过复杂的地理变化,例如地壳运动、海陆变迁、生物进化、矿产资源的形成等。这些都要经历漫长的年代,而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全部亲身经历或一一直接进行观察。还有些地理现象是转瞬即逝,例如火山喷发、地震的发生、陨石撞击地球等。这些都是学生无法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观察到的,但它们对人类的影响巨大,需要学生认识和了解。
传统教学只能用文字的叙述或者通过教材插图以及挂图的手段进行简单的间接的呈现。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不受时间限制的感性材料,瞬间的地理现象、久远的地理过程都可以反应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漫长的地理过程浓缩在几分钟的时间里演示出来,可以使飞纵即逝的地理现象速度放慢,进行状态分解,使学生看清每个环节。
3、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与地理现象的动态变化过程的整合
现实的地理现象动态发展是多样和复杂的,例如大到地球的生物总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小到微观的分子运动、云滴的生成增大、酸雨的形成、矿物的结晶,传统教学手段通常以静态形式表现动态的地理事物的发展,使学生无法有效地观察到真实准确而鲜活的地理现象。尤其在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受多方面教学条件的限制,这就给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带来很多困难。
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静止与运动相互转化,可以调节地理现象的发展变化速度,展示地理事物动态发展变化过程,便于突出地理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二、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呈现地理事实材料,创设情境
所谓多媒体创设情境,是指教师为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用计算机将文字、声音、图形、静态或动态图象集成在一起的媒体技术,创设特定的情境,以培养学生独立探求问题的教学方法。虽然运用挂图或板图也能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但运用多媒体更可以取舍知识要点。在制作多媒体时用反差较大的色彩制作一些地理事物图片,或直 接用色块覆盖原图中欲强调的部位,采用多次“闪烁”、“回旋”等动态手法吸引学生的视觉焦点,同时采用“切入”、“飞入”等过渡效果方式展现地名,更能突出重点,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在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由于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优于其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也很显著,有利于导入新课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展示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
许多地理事物都有演变过程,揭示地理事物的演变规律,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是学生学习地理难以掌握的地方,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把教材中繁琐的叙述设计成课件,展示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可以一边演示,一边提问,也可以多次演示,多次启发探究。地理教学的难点是综合性强、空间性强、区域性强。遇到地理事物的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等一系列难点集中在一起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这类难点就可迎刃而解。空间性强的难点,学生往往看不清、听不见、摸不着、感知不深、想象不到、理解不透。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能利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从而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观念。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地理事物的区域分布常常成为学生不易掌握记忆的难点,例如矿产资源的分布、工业的布局等,运用多媒体技术,这类难点学起来轻松多了。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既突出重点又降低难度,优化了地理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促进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整合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有着许多的联系。现阶段的考试,除了强调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还注重考查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必然打破单一学科知识的结构,对学科知识进行新的整合,并且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高速、大容量的信息,为跨学科的渗透和综合学习提供了可能。实践研究表明,它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都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个性都会得到张扬,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绝大多数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但又不能完全依赖它,其实它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切不可喧宾夺主,教师的总结指导还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只有适当利用,适时展示,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好的效果。教师要想在课堂上自由地驾驭教材内容,实现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最优化,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首先就是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即要研究教什么,怎么教,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等,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充分利用和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才能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新建 在研究性学习中实现地理学科的德育和智育功能[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3,(4):68-70.(2)余平
浅谈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6):52-53.(3)蒋美勤,张立辉
多媒体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研究,2004 06 30(4)冯 彦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5)朱卫琴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研究,政史地教学研究2007,(47)
第三篇:浅谈多媒体地理教学
浅谈多媒体地理教学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方法的应用为解决地理学科知识时空跨度大的教学特点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我国新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已明确要求“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多媒体地理教学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机。当然我们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寻找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点,努力探索多媒体教学的具体模式,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关键词:多媒体 地理教学 课堂效率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信息量大,知识开放性高的特点,既有大量的地图,示意图,地理数据需要学生记忆,又有许多自然现象,地理规律需要向学生解释,地理知识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让学生感到难学。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方法的应用为解决地理学科知识时空跨度大的教学特点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我国新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已明确要求“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多媒体地理教学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机。但是,是否进行多媒体教学就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满意的教学效果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拟对多媒体地理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多媒体地理教学有利于教师协同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同一学科之间教师协同备课已成为大势所趋。而多媒体恰恰能够为教师协同备课创造条件。在Internet上,同一学校、不同学校同一学科的教师可以进行协同备课,而且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非常便捷地获得日常教学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源,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Internet上资源的共享,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水平和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备课时既可以有选择性的选取网上的名师教案,也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教师的优秀课件,这样就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在进行中国地理《青藏地区》的复习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几个“青藏地区”的课件,并针对我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这些课件进行了适当删、补,并,从而做到了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增强了教学的实用性,真正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二、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安排多媒体授课.实效性是多媒体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是不是每一堂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教学呢?对于教师而言,首先是要通读,钻研教材,确定出本节教学内容及其重点,难点,了解本节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然后用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互相衡量一下,分析该节内容更适合采取那一种教学模式。不是每节课都需要用多媒体软件,对一节课而言也不是从头至尾都需要用软件来帮助教学。而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要用,必须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需要而定。否则易造成为多媒体教学而教学,形成教师、学生围着软件转的被动局面,只有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各自发挥特长,优势互补,才能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如:大陆的漂移、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等,如果用传统方法来讲授这些内容,往往教师又是图,又是字,写满一黑板,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还是听得云里雾里,不得要领。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软件制作出模拟这些现象的动画,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我在讲“地质构造”时,利用flash软件制作的“褶皱和断层”,岩石受力变形的过程“加速”展现在学生眼前,生动明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没有必要用多媒体进行讲述了。
三、注重备课,精心设计课件结构。
要上好一堂多媒体电教课,其前提条件是必须认真备课,多媒体教学的备课与一般课堂教学的备课方法有所不同,它涉及的面更广,准备须更充分,考虑须更周到,投入的时间更长。如在学习《青藏地区》一节中,教材不惜篇幅介绍了青藏地区的交通情况,何不就以《天路》这首歌的MTV导入,从而吸引学生迅速走进课堂,进入角色呢?为此,我在Internet上下载了《天路》这首歌的MTV,但这首歌时长4分钟之多,于是我又用软件对其有选择性地进行了剪裁与合并,精心设计了本节课的逻辑结构,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授课过程中,伴随着动听美观的MTV,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迅速调动起来,我适时引导:这首歌为什么叫“天路”呢?大家想一想,这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有何关系呢?地理位置又对当地气候带来哪些影响呢?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在思考和探究中完成了本节教学。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地理教学上的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而且,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特别是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说,如果要把图画得正确、标准,并不容易,这样会影响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是要求学生把地理事物的位置落实到地图上。教材中的一些图形、运动过程等内容的主要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德智兼收
心理学认为,学习情境是指学习者认识自己和学习过程得以实现的环境,也指任何影响学习者或过程的因素或条件。学生只有对该学科产生了兴趣,才会有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而这种兴趣的激起,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用多媒体创设新奇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保持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尽快融入课堂教学情境之中。如在高中地理“地质灾害”这一节中,由于学生从未亲临地震,总觉得地震与自己生活环境毫不相关,既不了解地震,也没有太多的兴趣。但是我在上课前首先播放一段地震录相,让学生亲睹灾区的情况,了解地震时人们逃生的场面,以及震后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困苦,学生的心一下子被揪起来了,产生了强烈的疑问:地震到底是怎么回事?发生在哪些地方?可不可以预知?然后带着这些问题,顺理成章的把地震的相关知识掌握好,甚至有的班级课后还讨论了当地震来临时,我们怎样抗震减灾赈灾?怎样体现人文关怀?这样在教学的德育功能落实中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再如沙尘暴的知识,通过播放北方沙尘暴录相,动画演示沙尘暴发展过程,再选用一组组动人的画面展现中国北方人民植树造林、防风固沙、齐心协力、造福于民的事迹,使学生产生一种震撼,强烈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建设祖国的雄心。
六、注意创设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多媒体地理教学时,教师应把展示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课堂上真正的主角还是学生,不能为展示课件眼不离屏幕,手不离鼠标,使自己成为一名播放员,让学生成为观众,一堂课死气沉沉,不仅起不到采用多媒体教学应有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对多媒体教学逐渐失去兴趣。
多媒体教学应充分利用了各种信息的载体,比如文字、声音、图像以及各种表现手法。这些手段的应用,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的潜能在不知不觉的欢快气氛中得到充分地发挥,从而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积极参与,积极思维,使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最清晰的思路和最灵活简捷的方法得以解决。
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在不同的阶段设计一些活动,诸如“想一想”、“讨论”、“分析”等具体的行为动词,若需重点强调某项活动,也可直接在课件中显示。教师应走到学生中去,倾听一下讨论话题,了解一下课堂动态,有必要的话,还可让学生直接到电脑展示台前亲自操作,体验一下点击鼠标答题的乐趣,使学生字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到知识,让学生觉得地理课不是索然无味,而是韵味无穷。
五、多媒体教学不便于学生做笔记。
我们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是播放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或是用flash软件制作的动画。给学生讲课时,要在图片和文字之间进行切换,这既不便于学生做笔记。而且,在播放时,为了更好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光线相对较弱,也不利于学生笔记。所以我认为,一些重要的板书依然应该写在黑板上。
六、过分依赖多媒体,遇到停电或机器故障容易手足无措,影响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具都要用到“电”,比如某节课设计好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一遇到停电或者机器故障时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我们平时备课除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之外,也应该对突如其来的状况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有备而无患。多媒体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着明显的优势,深入探究这一技术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实践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职责。当然我们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寻找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点,努力探索多媒体教学的具体模式,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第四篇:运用多媒体技术 打造高效地理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 打造高效地理教学
摘要: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效果。在高中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动态地展示地理现象,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但是,笔者认为需要辩证的看待多媒体技术这一新鲜事物,它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认为在地理教学中只有正确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才能发挥出多媒体的最大优势,打造高效地理课堂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地理教学;高效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对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日益显著。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融合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知识,如何恰到好处的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多媒体技术能帮助教师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它改变了以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用文字、图像、动画以及声音相结合展示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形象直观地处理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因而,在新课改形势下,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情景,渲染气氛,成功导入新课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对地理教学而言,教师如何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能否成功导入新课的关键。恰如其分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展开。比如,在讲“常见的天气系统”时,为了成功导入新课,首先展示了一副近期的天气预报卫星云图,播放了一段每天晚上大家非常熟悉的天气预报声音,接着学首席预报员宋英杰播报近期天气情况,接下来又播放了2008年南方雪灾实况,看完这样的画面以后,学生们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接下来,向学生提出以下一些问题:“这是什么样的天气?”“它有什么样的危害?”“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在学生讨论之后,导入新课:“天气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我们今天就要来了解一下常见的天气系统,学习有关天气的各种知识。”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气氛也活跃起来了,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作了很好的铺垫。传统教学中其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大多数课堂仅靠粉笔、黑板,教师一张嘴滔滔不绝地讲,新课的导入枯燥乏味没有新意,学生提不起学习新课的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束缚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影响教学质量。倘若在新课导入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则教师能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
(二)有利于突破地理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某些内容过于抽象,虽经教师再三讲解,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现代教育学实践证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精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相比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地壳运动”这一课时,我先以“汶川地震”、“日本3.11地震”为引子,在课件上展示相关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引申到地壳运动知识,将“向斜成山,背斜成谷”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画面起初为水平岩层,然后在内力作用(可以用箭头表示)下,岩层慢慢发生变形弯曲,形成相应的向斜、背斜,这时显示的图像是“向斜成谷,背斜成山”;接着,展示背斜轴部在张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张裂,遭受外力侵蚀的速度较快(可以声音的缓急程度来表示);“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演示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一动画的动态模拟演示使得令人难以理解的地壳运动的现象变得易于掌握。
又如:在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一课教学中,“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同时又是难点。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在讲课时颇感困难,无论是用挂图、模型,还是让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由于图式单一,没有立体感,难以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很难形成完整的感性认识。而现在,利用各种地理素材,制作一个Flash课件。在屏幕上,先展示黄赤交角,再模拟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过程及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周期变化(黄赤交角的存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指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原因,通过多次的演示课件,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并在脑中构建地球公转的动态三维立体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动手绘制“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平面示意图。在讲述过程中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地面上影子的季节变化),引导学生巩固理解、应用知识。这一课件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真实地模拟了这一地理现象,给学生形象直观地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就不会死记硬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使学生真正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要点,做到一图在心,以不变应万变,《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除这个知识点之外,还有像“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内容,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理解,逐渐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地理空间的概念,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是要求学生把地理事物的位置落实到地图上,并能在空白填充图上填写出来。多媒体通过软件控制,可把地图任意放大、缩小,既能看到全图,也可突出某个地点,做到点面结合,便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如讲到青藏高原,首先显示一幅中国地图;然后点击青藏高原的位置,图上出现青藏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及其范围,让学生一目了然,再点击放大,在高原上出现高大山脉,直观地反映出“远看是山、近看是川”,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景象;接着设计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在电脑上做练习,即时检查学生是否掌握这部分内容。
同时,还可通过多媒体图文、动画、视音频,逐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和地理图像的观察能力,通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加以认识、理解和想象的能力,运用地理科学思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开展地理实践和社会地理调查的能力等。
二、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方面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将给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方式手段、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带来深刻的变革。然而,目前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仍然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
(一)根据教学需要恰当选择多媒体,应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在地理教学中并不是每个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处理好用还是不用,或怎么用的问题,避免出现由于学校的鼓励而运用多媒体的“盲从”误区。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的教学功能是现代化教学媒体无法取代的。黑板即时重现能力强,随写随看、随擦随写,内容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教学中时有灵感突来,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结合传统教学手段,恰当运用好板书和多媒体的结合,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进行“三圈环流”的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动画不一定就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运用板书板画更能够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理解三圈环流的基本原理。
(二)课件的制作应适用,避免出现“画蛇添足”
部分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片面追求课件的完整性,将教材中浅显易懂的内容大段大段原封不动地搬到投影屏幕上,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做成幻灯片,甚至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打在幻灯片上,整堂课是在教师不断地敲击键盘中完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多媒体课件是突破难点和重点的一种手段,不一定每个教学环节都得用多媒体。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适合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自然景观图进行突破。如在讲“沼泽地”时结合沼泽地的景观图,讲“太阳高度的变化”时用多媒体动画,能形象再现抽象的教学内容。几张简单的幻灯片照样可以上好一堂课,幻灯片之间不一定都得联系在一起。另外,在幻灯片的空白区域很多教师习惯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很花哨的动画,这样做是不可取的,与教学内容相比,它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注意力分散。
(三)多媒体教学过分追求形式,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没有突破
注重情境、启迪思维,过分追求课堂形式,忽视重点、难点。有的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设计和制作时,过分注重教学手段形式的新颖别致,加入过多的图像、动画,结果出现主次不分,杂乱无章的现象,导致上课时学生只一味地看课件中的图案和动画效果,而忽视了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一位老师在上《资源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一课时,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他花了好几天的工夫制作了一个由50多张幻灯片组成的精美课件。一堂课下来,该教师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点击课题,一会儿展示南北方的景观图片,一会儿播放南水北调的录象,一会儿展示地形图„„幻灯片一张接连一张,屏幕上的内容走马观灯似的频繁变换,一堂课下来,学生目不暇接,以至一脸茫然,教师本人也大耗气力,结果是重点不突出,难点没有突破,教学效果差。
(四)解决好课件的播放速度与学生记笔记的关系问题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板书的同时学生也完成了记笔记的过程。在多媒体教学方式下,由于教师很少板书,就可能出现学生记了笔记忘了听课,听了课又忘记了做笔记。教师最好能事先把课件以讲义的形式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专心听课而不用再想着记笔记的事情了;或者尽量调节好演示课件的速度,留下学生思考与记录的时间,绝不要一味赶时间。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因其图文并茂、动静相合,能把地理教学中抽象、复杂、难度较大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我们不能不切实际地夸大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让地理教学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同时,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摆正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位置,要明确它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并非教学的全部。我们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其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有的作用,使用多媒体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改下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丰富感性认识,还有助于教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以及丰富教学手段,是适应新形式下的必不可少的现代化手段,也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时也要注意避免所发生的一些问题,才能使多媒体教学不断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黄成林.地理教学论[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2]张振宇.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王福安.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EB/OL].中学理科综,2008(5). [4]何卫权.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尝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0期.
第五篇:多媒体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范文
多媒体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
摘要: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经历了迅猛发展,正处于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阶段。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地理知识的载体多为直观的地理事物。地理教学的学科特点和多媒体技术的独特优势使得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多媒体在教育领域的作用愈加显现出来。本文从多媒体技术的概念着手,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记忆效率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地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促使教师职能多方面发展。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地理教学作用;教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能够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记忆效率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模式。以下, 以地理教学为例,谈谈多媒体在优化地理教学中的几点作用及对教师的影响。
一、多媒体技术概述
人们把支持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的系统,统称为多媒体系统。它包括以下特征:具有处理声音和视频信号的能力;具有高质量的图形显示能力;具有音频、视频信息的输出输入能力;采用高级交互操作方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教育技术领域内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就更加理想化和易于实现。多媒体技术是信息领域的一次革命,其应用开发最普遍、效果最好的领域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AI 中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就是多媒体教学。那什么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的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
二、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多媒体软件、课件以其图文音像的有机结合、丰富的色彩与动画展示、形象直观的表现效果等优点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现代教学方式。现代教育技术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力求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自主、轻松地学习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技术保证,它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得更加优越,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主体
作用的发挥。多媒体技术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可以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使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地理学科中许多无法直接观察的地理过程(如大气环流、锋面与天气、气旋与反气旋、水循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各种地貌的形成过程等),通过动画模拟,将这些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3DS平台上用动画模拟大气环流:首先显示假定地球处于静止状态下的大气环流,再显示在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下,三风四带及三圈环流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在计算机控制下,既可静态观察又可动态演示,既可局部分析又可整体反映大气环流的情况,(如图1)
图1三圈环流示意图
教师结合画面讲授,随时可使画面停止或内容变换,引导学生由直观到抽象,根据地理原理分析、判断,揭示地理现象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介绍我国黄河下
游地上河成因时,我们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原来是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也多。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人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学生也可以分析出,为什么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是由于地面流水不能汇入河道,所以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就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既促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 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介绍黄山风景区时 “,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它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这一课的难点。学生们很少看过有关黄山风景的资料,无法了解黄山为什么会是我国特点最多的名山,教师可以上网搜集黄山四绝的图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黄山雄伟秀丽的景色,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学生们清楚易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都得到了提高。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极大地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在复习课教学中有明显的优势,既能复习相对零散的重点与难点知识点,通过“动作按钮”使主界面与分支界面的自由跳转,能让学生清楚这些知识点在单元知识结构中所处的位置。这种点面结合的复习方式,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升华,形成相应的知识链与知识体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1】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观察力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是贯穿始终的基本技能。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差,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从而掌握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例如:在学习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时,用重新着色、闪亮等手段突出“五纵三横”铁路干线,同时闪烁主要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等,这样就可以克服了传统地图铁路线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在介绍黄河及其主要支流时,用闪烁来突出显示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介绍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也可以闪烁出河口和旧孟津所在的位置。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点状、线状或面状
地理事物的分布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正确的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五)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丰富了教学过程,创新了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其丰富多彩的学习信息资源、形声兼备的表现形式,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其本身具有的自主性、交互性、个性化、开放性等特点,使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创新了教学模式,同时也必将对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多媒体教学促使教师职能多方面发展
(一)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已成为地理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但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对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的要求也更高。地理教师要为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出高质量的视觉、听觉产品和表演节目。这些产品具有即时教育性、教师个性、交互性和因材施教的特点,是市场的多媒体产品不能代替的。课堂教学课件应是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采用集体创作的高技术多媒体模块,结合自身特长和经验,编辑出可随时修改的课堂教学课件。因而,要尽可能采用易于操作的多媒体技术设计课件。教学课件要从符号、图形、色彩、声音、节奏等多方位的视觉和听觉心理功能进行设计和开发,还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环节选择最合适的媒体。优质课件并不单是课件的先进设计技术和良好视觉听觉效果,而是把教学内容、学情、经验与课件设计技术结合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使教学原则和素质教育达到较完美的体现。
(二)多媒体的多功能及其效应促使地理教师职能多方面发展
多媒体教学使地理教师摆脱繁杂的课堂操作和灌输知识的束缚,同时促使地理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去开发多媒体教学的广阔前景。要制作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课件,地理教师不仅要构思地理知识的结构编排还要应用声乐和美术知识来设计课件,以便达到较完美的视听效果。要使课件表现形式与教学内容完善统一,合理设计动画效果,安排教学活动环节,需要用普通教育学、视听心理学和素质教育理论来指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经过自己设计的教学产品,才能得心应手,师生交流才能融洽,达到最高境界。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广泛应用,教师的“ 教书匠”功能在降低,课堂导演角色越来越重要。地理教师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工作被多媒体代替了,课堂现场的主要工作是控制教学进度、组织讨论和解答问题等。课堂以外的教学设计、编制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节目、处理和创造教学信息等非课堂教学任务,成为教师的重要工作。现代化信息教育的时间在延伸,空间在扩展,学生的学习和地理教师劳动的时间和空间也随之延伸和扩展,教师劳动强度更大,综合素质要求更高,职能向多方面发展。
结语
多媒体技术是人的驾驭物,让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从地理学科的实际出
发,正确对待多媒体技术,即使多媒体技术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 ,也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 ,因此 ,教师应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 ,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多媒体。在教学时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多媒体技术发挥其更有效的作用,使之更佳地服务于我们的地理教学。
参考文献:
[1] 潘德元.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重点难点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