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夹江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修订)大全
夹江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修订)
一、小学质量评价:
(一)教学成绩评价(70分)以市县调考年级语文、数学考试各项指标为准。
1、参考人数(10分)全县1-3名得10分,4-6名得8分,7-9名得7分,10-13名得6分,14-16名得5分,17-19名得4分,20-23名得3分,24-27名得2分。
2、巩固率(10分)以上期学生人数为参考,全县1-3名得10分,4-6名得8分,7-9名得7分,10-13名得6分,14-16名得5分,17-19名得4分,20-23名得3分,24-27名得2分。
3、平均分(14分)全县1名得14分,2名13分,3名12分,4名11分,5名10分,6名9分,10-13名得6分,14-16名得5分,17-19名得4分,20-23名得3分,24-27名得2分。
4、及格率(13分)全县1-3名得10分,4-6名得8分,7-9名得7分,10-13名得6分,14-16名得5分,17-19名得4分,20-23名得3分,24-27名得2分。
5、优生率(13分)全县1-3名得10分,4-6名得8分,7-9名得7分,10-13名得6分,14-16名得5分,17-19名得4分,20-23名得3分,24-27名得2分。
6、人均总分(10分)全县1-3名得10分,4-6名得8分,7-9名得7分,10-13名得6分,14-16名得5分,17-19名得4分,20-23名得3分,24-27名得2分。
(二)其他工作评价(30分):
1、教育科研(12分)A.课题研究(4分)
积极申报课题并扎实开展研究。市教科所联系学校(一类)必须有市级及其以上科研课题,其他学校原则上要有县级及其以上课题。一类学校省级以上(含省级)一个4分,市3分,县2分;二类学校市级以上(含市级)一个4分,县3分,校1分。按课题个数计分,多个课题可以累加,但总分不超过4分。研究不扎实的课题酌情扣分。
B.教科活动(2分)
定期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培训,积极参与县级及其以上的教科研活动,按时完成相关任务得2分。根据活动记载评价,每缺一次扣0.2分。
C.教科成果(6分)
有课题相关成果获县级及其以上奖,按省市县一等奖分别给6分、5分、2分,其余获奖等次依次递减0.5分,按照获奖项目累积计分,总分不能超过6分。
2、论文成果(8分)
县级及其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研部门、教育学会、政府部门的获奖论文皆属评奖之列,根据论文总数评分,各类论文获奖面占学校全体教师数30%以上得6分,50%以上得8分。每少或多1%扣或加0.1分,总分不超过8分,暂不看论文级别。
3、教师竞赛(7分)
根据参赛级别及获奖等级分人次评价,学校累积计分,总分不超过7分。省级一等奖1人次5分,依次递减1分;市级一等奖1人次2分;依次递减0.5分;县级一等奖1人次1分,依次递减0.3分。
4、学生竞赛(3分)
指教育行政部门及业务部门组织的现场学科竞赛,根据参赛级别及获奖等级分人次赋分,学校累积计分,总分不超过3分。国家一等奖1人次0.5分,依次递减0.1分;省级一等奖1人次0.3分,依次递减0.1分;市级一等奖1人次0.2分,依次递减0.05分;县级一等奖1人次0.1分,次递减0.03
分。
(三)评价说明:
对学校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满分为100分。调考年级教学成绩考核各计70分,其中,毕业班占60%,其他年级占40%;与教学相关的其他工作评价占30分。
二、初中教学质量评价:
(一)教学成绩评价(70分):以该校初中三个年级学年考试的数据为准。
1、入口(13分):
按小学6年级调考平均分计算,语数学科人均总分第21位得13分,第20位得12分,第19位得11分,第18位得10分,第17-16位得9分,第15-14位得8分,第13-12位得7分,第11-10位得6分,第8-9位得5分,第7-6位得4分,第5-4位得3分,第3-2位得2分,第1位得1分;
2、规模(5分):
按学生人数第1-4位的得5分,4-8位的得4分,9-12位的得3分,13-16位的得2分,17-21位的得1分;
3、合格率(13分):
按各学校合格率计算,第1位得13分,第2位得12分,第3位得11分,第4位得10分,第5-6位得9分,第7-8位得8分,第9-10位得7分,第11-12位得6分,第13-14位得5分,第15-16位得4分,第17-18位得3分,第19-20位得2分,第21位得1分;
4、优生率(13分):
按全县年级学生总数的20%计算优生率,按各学校优生率计算,第1位得13分,第2位得12分,第3位得11分,第4位得10分,第5-6位得9分,第7-8位得8分,第9-10位得7分,第11-12位得6分,第13-14位得5分,第15-16位得4分,第17-18位得3分,第19-20位得2分,第21位得1分;
5、参考率(13分):
以上一学年参考人数为基数计算,第1位得13分,第2位得12分,第3位得11分,第4位得10分,第5-6位得9分,第7-8位得8分,第9-10位得7分,第11-12位得6分,第13-14位得5分,第15-16位得4分,第17-18位得3分,第19-20位得2分,第21位得1分;
6、平均分(13分):
按各学校人均总分计算,按各学校合格率计算,第1位得13分,第2位得12分,第3位得11分,第4位得10分,第5-6位得9分,第7-8位得8分,第9-10位得7分,第11-12位得6分,第13-14位得5分,第15-16位得4分,第17-18位得3分,第19-20位得2分,第21位得1分;
(二)其他工作评价(30分): 1.科育科研(12分)①课题研究(4分)
积极申报课题并扎实开展研究。市教科所联系学校(一类)必须有市级及其以上科研课题,其他学校原则上要有县级及其以上课题。一类学校省级以上(含省级)一个4分,市3分,县2分;二类学校市级以上(含市级)一个4分,县3分,校1分。按课题个数计分,多个课题可以累加,但总分不超过4分。研究不扎实的课题酌情扣分。
② 教科研活动(4分)
定期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培训,积极参与县级及其以上的教科研活动及按时完成相关任务。重视学科教研组建设,扎实开展教研活动,要求有制度、有计划、有记载、有专题、有特色。上两项总分为4分,根据活动记载评价,每缺一次扣0.2分。
③ 教科成果(4分)
有课题相关成果获县级及其以上奖,按省市县一等奖分别给6分、5分、2分,其余获奖等次依次递减0.5分,按照获奖项目累积计分,总分不能超过4分。
2.论文成果(8分)
县级及其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研部门、教育学会、政府部门的获奖论文皆属评奖之列,根据论文总数评分,各类论文获奖面占学校全体教师数30%以上得6分,50%以上得8分。每少或多1%扣或加0.1分,总分不超过8分,暂不看论文级别。
3.教师竞赛(7分)
根据参赛级别及获奖等级分人次评价,学校累积计分,总分不超过7分。省级一等奖1人次5分,依次递减1分;市级一等奖1人次2分;依次递减0.5分;县级等奖1人次1分,依次递减0.3分。
4.学生竞赛(3分)
指教育行政部门及业务部门组织的现场学科竞赛,根据参赛级别及获奖等级分人次赋分,学校累积计分,总分不超过3分。国家一等奖1人次0.5分,依次递减0.1分;省级一等奖1人次0.3分,依次递减0.1分;市级一等奖1人次0.2分,依次递减0.05分;县级一等奖1人次0.1分,次递减0.03分。
(三)评价说明
1.对学校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满分为100分。教学成绩占70分,考核时按照评价量标分别对初中三个年级进行考核,并将三个年级的实际得分按照初一、二各占30%,初三40%计为学校该年度教学成绩得分;与教学相关的其他评价占30分,按照考核标准直接计入学校质量评价总分中。
2.上述细则适合于初中各年级,评价数据以学年考试有关数据和教研室的核定为准。
三、普通高中质量评价
1.以入口定出口的原则,按照高考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给予评价。2.重奖培养出考取名牌大学学生的教师。
四、职业高中质量评价
参照市教科所中职评估标准,结合当年完成招生任务和学生就业率进行评价。
五、幼儿园质量评价
参照县年终目标任务评估结果评价。
六、奖励办法说明:
(一)义务教育阶段分城区、坝(丘)区、山区三类学校评价,按照总分分别计奖。
1、城区1-3名为一等奖,4名为二等奖,5名为三等奖;
2、坝(丘)区1-6名为一等奖,7-9名(小学7-11)为二等奖,10-13名(小学12-15)为三等奖;
3、山区1-8名为一等奖,9-13名(小学9-15名)为二等奖,14-18名(小学16-22名)为三等奖;
(二)学校分类名单:城区小学系指一小、二小、外校,初中指二中、实中、外校;山区学校系指麻柳小学、华头小学、歇马小学、龙沱小学,初中指华头中学、歇马中学;其余学校为坝(丘)区学校。
(三)该评价方案的解释权归教育局。
夹江县教育局 2011.11.18
第二篇:晋城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方案
晋城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方案
(试
行)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认真执行《晋城市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试行)》,进一步规范全市中小学校办学行为,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宗旨,以发现、解决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凸显的问题为出发点,以开展中小学教学过程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估为手段,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能力,推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二、评价对象
市直各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
三、任务目标
(一)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树立正确办学导向
建立具有评价、激励、导向功能的教学评价制度和管理体系,使践行课堂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行为。
(二)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鼓励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反思、引导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三)激励学校制度创新,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通过规范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鼓励学校积极开展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创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促进全市中小学校整体实现内涵式发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益和社会评价。
四、评价原则
(一)方向引导与量化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在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中,既体现科学教学的理念与方向,同时通过分级的指标,方便进行量化的考核。
(二)过程监控和结果分析并举原则
在评估中强调对学校常规教学的监控,同时也会对教学效益和其他结果进行诊断与分析,通过过程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估引导学校注重过程管理,抓好管理细节,整体提升质量。
(三)效益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方案既着眼于学校教学效益的提升,同时也关注教师研训、特色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等关系学校长远发展的情况。
五、实施办法
本评价体系具体考核学校教学的五个方面,分别为:课程实施、教学常规管理、课堂教学改革、教科研和教学效益。
(一)课程实施方面 1.评价内容
(1)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全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2)能够结合本校实际开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校本课程,并正常实施。
2.评价方式
评价时将采取查阅资料、随机听课、与学生座谈的方式。学校不得有编造课程实施资料、临时更换课程表等违规行为。
(二)教学常规管理方面 1.评价内容
(1)学校教师应做到教案(或导学案)项目齐全,能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等。教案(或导学案)应具有创新性,每周有教学反思,对反思问题有改进措施。各年级各学科应实行集体备课。学校每学期应至少进行两次教案检查,有评价、有反馈、有措施、有记录。
(2)教师能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课堂生成丰富,结构完整。教师能够经常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学生思维活跃,展示积极主动,学习效果明显。
(3)作业(学案训练)设计规范、数量适中、批改及时,且有促进学生发展的针对性评语。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初中、高中的作业应有探究性、实践性内容。学校每学期应至少进行两次作业检查,有评价、有反馈、有措施、有记录。(4)高中教师能按学校规定进行自习辅导,学校对教师辅导自习情况有具体要求,有考评办法,有考评结果。
(5)校长针对各年级的教育教学有适时的指导意见和建议。校级领导(除校长外)和中层领导必须兼课,校领导周课时不少于4节,中层领导周课时不少于8节;校级领导和中层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且记录详细,有点评。
2.评价方式
抽查教案(或导学案)、学生作业、听课笔记等,检查学校作业批改检查记录、课程安排表,随机听课,与教师、学生座谈。
(三)课堂教学改革方面 1.评价内容
(1)学校有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有具体操作办法和保障措施。
(2)学校对教师发展有规划、有目标、有措施、有小结;有计划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经费有保障;能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老师有培训心得;有老中青教师结对子方案实施情况总结;积极参加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继续教育成绩合格。
(3)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起符合新课程理念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特色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施与本校课堂教学模式相吻合;有自编自印的教育教学成果汇编。
(4)在市教育局组织的教学团体赛中,能够认真组织,积极参加,并能够以赛促改,以赛促研,以赛促教。
(5)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在省、市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作交流或展示,有定期组织的校内外观摩活动。
2.评价方式
查资料、与师生座谈、随机听课。教学团体赛部分,按照取得的成绩进行计分。
(四)教科研方面 1.评价内容
(1)教研机构健全,每周有一次教研活动,且活动有主题、有记录、有小结、有实效;教师有业务学习笔记和听课笔记或听课卡,每位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
(2)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公开课、达标课或示范课等活动;能积极承担校际教研活动,资料齐全,效果良好;全体教师能积极参与网络教研。
(3)学校承担有课题研究,有立项书,开题报告,有进展,有阶段性小结。学校重视小课题研究,有相应的研究成果。
(4)教师能够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在各级各类期刊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
2.评价方式
查阅开展教研活动的相关资料;了解学校开展网络教研的情况,并查看学校教师建立的学科博客、学科微信群等网络教研平台,或制作的微课、课件库、试题库等电子资料;审查学校教师撰写的论文和专著。
(五)教学效益方面 1.评价内容
(1)小学按照抽查考试成绩平均分记分;初中按照中考成绩平均分记分;高中按照当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以及高三调研成绩相对于学生中考成绩增长率记分。
(2)学生在当年的音乐、美术、体育、英语、作文、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发明创造、奥林匹克等竞赛评比中获奖的,按一定比值换算进行计分。
2.评价方式
以第一名为基准计满分,其余按各自成绩与第一名成绩的比值进行换算。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可以激励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市教育局将把此项工作纳入对学校和校长的业绩考核,作为评价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和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当年评估结果位次靠前或教学质量提高幅度较大的学校予以表彰;对工作懈怠、弄虚作假、评估结果处于末位或下降幅度大的学校亮黄牌,提出警告,责令整改。各学校要把过程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估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常规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晋城市教育局 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七日
附:2014晋城市市直学校教学质量考核细则
第三篇: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根据市教育局质量评价方案的实施意见,为了构建我校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推动评价制度改革的深化,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我校教学质量评价实施细则。
一.评价原则
1、全面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应具备的多种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心理和特殊才能的评价。[莲山 课~件]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形成性评价是指定期对教学质量形成过程(教学实施过程和学习落实过程)的一种监测,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终结性评价是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对教与学的结果进行的一种检测,其目的在于检查长期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教与学两方面评价要坚持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过程,又关注效果。要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的功能,要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激励师生共同进步。
3、总体评价与抽样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总体评价是指全体学生参加的学科评价,而抽样评价是指对部分学科和部分学生的评价。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定期评价为基本形式,适当采用不定期分项抽样评价,加强对教育教学状况和效果的宏观监控和微观管理。
4、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定性评价采用“等级”与“评语”评价等方式,定量评价采用“分数”和“比率”的方式,使评价尽量科学合理。
二.评价方式
1.分级评价: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价。
2.分段评价:以1-3年级为低年段,4-6年级为高年段进行过程和阶段性评价。以低年段为例,分段评价是指对一个行政班,从一年级跟踪评价到三年级,研究三年内学生的学业水平、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三.评价内容
1.学生方面:①学业水平;②能力水平;③情感、态度与学科素养;④学生个性特长发展。[莲山 课~件]
2.教师方面:①专业发展水平;②备、讲、批、辅、研。③教学质量书面检测。
四.评价实施
1.学生方面:设立学生成长档案,把各阶段有关学生能力水平、个性特长发展、情感态度和学业成绩的考评结果都放进学生的成长档案里。具体做法:
①学生作业评价:由教导处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各任科教师执行,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任科教师评价实施。(每学期评一次)
②学生文明礼貌与卫生习惯评价:由学校德育部门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各班任执行,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班任评价实施。(每学期评一次)
③才艺展示(包含科学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书法艺术等)评价:由学校综合科制定评价实施细则,综合科执行,通过学生个人申报、展示,最后由综合科成立考核小组评定。(每学年评一次)
④学生语文口语交际、写字水平评价:由语文科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各语文任科教师评价。(每学期评一次)
⑤英语口语表达评价:由英语科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各英语任科教师评价。(每学期评一次)
⑥数学口算能力评价:由数学科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各数学任科教师评价。(每学期评一次)
在认真做好上面各项评价的基础上,再填写下面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并归档。(附表一)
2.教师方面:健全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采用量化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并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评价结果要与奖金分配和评先评优挂钩。具体做法:
(1)工作表现(工作态度、责任心,常规工作完成情况,培训进修与专业水平的发展等)占30%:①教师的备讲批辅研工作完成情况,由科组长与行政每学期检查一次,每项按优
6、良
4、中
3、差1给分;②教师读书学习和培训进修情况,由主管行政评价,按优
10、良
8、中
5、差2给分;③部门工作完成情况,由校长评价,按优
10、良
8、中
5、差2给分。①②③项得分之和的30%为实际得分。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的实际得分之和就是第(1)的最后得分。
(2)工作成绩(每学期教师教学质量书面检测结果)占70%:①第一次(第一学期)质量检测的5个指标(平均分、低分率、及格率、优秀率、高分率)各项指标的比较值在同级中排名得分:第一名10分、第二名7分、第三名4分、第四名3分。(注:跨年级任教两班以上的独立计算后取平均值,平衡班取各项指标比较值的平均值计算,一个教师任教全级多班的按第二名计算。)②质量检测的5个指标第二次(第二学期)与第一次(第一学期)的比较值的差乘以10为各指标全年得分,5个指标的得分和为第②项的实得分。第①与第②两项得分之和的70%为第(2)的最后得分。
(3)第(1)与第(2)的最后得分之和为教师学年教学质量的总分。
学校 学年 班 学生综合(学业、行为)素质评价表
填表说明:
1、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2、教师综合学生自评、小组评定情况,通过对学生的总体观察,给出一个综合考核等级;
3、学业成绩的呈现方式为等级制,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85分以上为优,70~84为良,60~69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4、每学期填写一次,并将填写的手册放入“成长记录袋”中;
5、教师评一栏由班任征求科任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定。
第四篇:bd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
兴化市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江苏省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主要指标》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切实增强教学质量意识,积极构建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评价方法,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完善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网络
完善市级、学区、学校、教师四级监控体系,形成有效沟通、有机结合、有序运行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网络。
1.完善市级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市局中小教科、教研室、督导科具体负责全市中小学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工作,制定操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2.完善学区(督学责任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全市10个学区(督学责任区)全面负责本区域范围内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每学期召开1-2次专题会议,重点督查学校提升教学质量计划的贯彻执行、教学管理的规范精细和教学常规的落实到位,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制度,确保学区(督学责任区)内的学校质量均衡、同步提高。
3.完善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中小学要重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每学期召开2-3次专题会议,重点研究教学质量监控相关的制度、计划、实施、检查、反馈、改进等工作。校长要树立质量为本的思想,探索监控教学质量的新策略、新方式。要加大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提高质量监控信度,有效控制影响教学质量的诸要素,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证。
4.完善任课教师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任课教师要增强质量意识,养成有效教学和教学反思的习惯,提高有效教学和教学反思的能力;要强化民主教学意识,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要努力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改进教学的策略、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二、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的基本内容(一)执行《兴化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结合新课改的有关要求,遵循中小学教学规律,严格执行《兴化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重视和加强对每一位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与评价、辅导、校本教研、教学反思与总结等教学基本环节的规范要求、检查监督和反馈矫正。全市所有教师的教学和教研工作都要严格按照市局统一下发的《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执行。
(二)各学段教学质量监控 1.期中期末测试质量分析制度
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是学校。学校校长、教学管理干部要树立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的思想,强化责任意识,研究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方式、方法,树立全员监控、全面监控、全程监控的观念,充分发挥师生在监控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强化教学全过程的管理,使教学成为不断反馈、调节、改进的动态过程,推动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各校应进一步加强期中、期末测试组织工作,强化过程管理,努力提高考试的信度,确保测试成绩的真实性。要充分利用期中、期末测试成绩分析资料,召开教学质量专题分析会,对各年级、各学科进行全面质量分析,找差距,研对策,为今后的教学教研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2.各年级教学质量抽测制度
全市中小学教学质量抽测市局分管局长负责,市教研室和中小教科具体落实,负责抽测试卷的命题、制卷、阅卷、质量分析、结果通报和质量分析反馈等工作。抽测结束后,对各学科抽测情况建立数据库和质量台账,并将抽测结果在全市进行通报。对抽测成绩优秀的学校进行适当的表彰奖励,抽测结果作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和校长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3.小学六年级质量监测制度
进一步完善全市小学六年级质量监测管理办法,健全小学六年级学籍审核、质量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等制度。小学六年级质量监测应体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课程计划和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有利于巩固和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段成果,促进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要有利于小学新课程的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初中毕业班质量管理制度
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教学过程性评价不可忽视外,同时应注重终结性评估,即中考考试成绩的分析与评价。各初中学校要成立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毕业班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拟定毕业班教学及复习备考工作计划,保障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着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市教研室对各校毕业班教学进行重点调研指导,帮助学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毕业班教学工作,每学年对中考考试成绩进行质量分析,并召开相关工作会议进行通报。质量分析结果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中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相关说明:
(1)该评价方法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当年该校中考成绩进入全市前20%的高分段人数的比例(评估值1,占总评估值的20%),二是当年该校中考总分的平均分与中考总分的比例(评估值2,占总评估值的40%),三是当年该校中考总分处于全市中考统计数后30%的低分段人数的比例(评估值3,占总评估值的40%)(2)评估值公式:
评估值1=(高分段人数比例)×100,评估值2=(均分÷750)×100,评估值3=(1-低分段人数比例)×100,总评估值=评估值1×20%+评估值2×40%+评估值3×40%.(3)计算近三年的总评估值,按全市排名,看各学校的分值变化情况,得出学校发展的过程性评估结论.5.高考质量分析考核制度(考核细则另发)
继续完善高考质量分析考核制度,教研室每年要对高中毕业班教学进行重点调研指导,认真组织专项检查和模拟测试,帮助学校加强和改进毕业班教学,提高高考升学指标。每学年结束后,教研室要对高中的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成绩进行质量分析,结果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教学质量监控结果的运用
(一)奖励
对在教育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校长和分管负责人给予表彰奖励。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监控与评价结果分设以下奖项:
1.“教学质量综合奖”
小学阶段质量监测综合前6名的学校授予“小学教学工作综合奖”奖牌。初中阶段学校中考考试综合评价前6名授予“初中教学工作综合奖”奖牌。
2.“教学质量进步奖”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与自身前三年综合评价作比较,对提高幅度较大的学校授予学“教学质量进步奖”奖牌。
3.高中学校质量考核奖励办法另文规定。所有学校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较好的,方可参评考核综合奖等荣誉,也是校长继续聘任与提拔任用的考核条件之一。
(二)问责
市局将进一步完善综合督导评估制度、教学工作专项视导制度和不定期教学质量抽查制度,若检查和抽查中发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存在重大问题的,对学校校长和分管责任人实施问责。学校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不理想的,该校被列为市局督查校;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综合评价结果多年不理想的,该校则被列为市局重点督查校,该校领导班子予以调整。
针对目前中考质量较低的状况,从2012年起对中考质量指标有下列情形之一(或多种)的学校校长和分管负责人进行集体诫勉谈话和内部通报,学校在考核的综合和专项表彰中一票否决,校长绩效考核不得为优秀:①中考平均分(学生总分/中考报名数)为全市倒数后三位的;②中考低分段人数比率(低分段人数/中考报名数)为全市前三位的;③中考平均分(学生总分/中考报名数)低于全市平均分100分以上的;④中考成绩综合评价名次(另行测算)连续三年下滑的;⑤初三毕业生在本市职业学校就读率为全市倒数后三位的;⑥初中届辍学率(初一建卡数-正常转学休学数-中考参考数/初一建卡数)位于全市前三位的。对连续两年被诫勉谈话的学校校长和分管负责人予以行政警示,对连续三年被诫勉谈话的学校校长和分管负责人调整其校长岗位。
第五篇:中小学教学质量增量评价考核办法
教学质量发展性增量评价考核办法
全县各义务教育学校: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更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班级和教师,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更好的发展,根据外地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评价考核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探索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促进课程改革的实施。
二、主要依据
在同一地区中,薄弱学校和重点学校的生源基础差异较大,如果只用统一的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三项指标去评价各校的教学质量,显然是不公平的。采用教学质量增量评价,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进行评价,能够解决终结性评价中不同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生源基础的对比难题,有利于各类学校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鉴于这种思考,运用统计学和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学校教学质量增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作为对学校、对教师、对班级教学水平评价的依据。
三、基本思路
所谓“发展性增量评价”,可以概括为“以入口定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科学客观地评价班级和学科的进步。
一是学校层面,对学校的教育质量实施发展性增量评价,“以入口定出口”,“从起点看变化”。小学以前三年县教体局教学质量监测的数据为准,初中以小学毕业考试成绩为准,建立全县各中小学教学质量起始目标动态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就是“入口”。每学期,县教体局对义务教育阶段各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实施质量监测,以计算“入口分数”的方法计算各中小学的完成分数,也就是“出口”分数,用“出口”分数减去“入口”分数得到“增值分”,用“增值分”考核学校,体现了“对不同学校提出不同的要求”,激励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学质量提高幅度大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提高学校参与课改的积极性。
二是教师层面,逐步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以学生的发展来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发展性增量评价,除了学业水平评价之外,还包括师德师风、劳动纪律、履岗过程、教研教学成果、过程管理考核等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按新课程理念进行评价,激励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
四、考核办法
鉴于目前我县的实际情况,只对“学业水平”方面进行增量评价,主要是看学生学业成绩的发展变化。
第一部分(1-3年级)
(一)班级学业水平的考核评价 具体考核评价办法:
1.目标考核基础分F1:以各班级上学期期末总评成绩在年级各段上的分布计算每个班级的基础分值(按20%为一个段划分:年级总人数×2 0%)。
(1)年级总评前2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2 0分(X1=n×2 0)(2)年级总评前(20%~4 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8分(X 2=n×18)(3)年级总评前(4 0%~6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6分(X 3=n×16)(4)年级总评前(60%~8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4分(X 4=n×1 4)(5)年级总评成绩后2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2分(X 5=n×12)根据各班级在各段上分布计算出各班的总分,总分除以该班的学生数Y1,乘以1 0即为每班的基础分F1:
Fl=(X 1+ X2+X3+ X4+ X 5)/ Y1×10 2.目标考核完成分F2:根据本学期期末总平成绩各班的分布情况,按照基础分F1的计算方法,分段计算的办法计算完成分,得到F2。
3.发展分F的计算:F=F2-Fl
4.班级目标考核完成位次W1的计算:根据F2的大小排序,第一名计1 0 0分,第二名9 7分,第三名94分,依次类推。
5.目标考核发展位次W2的计算:根据F的大小排序,第一名计1 0 0分,第二名9 8分,第三名9 6分,依次类推。
6.各班级目标考核分W的计算:W=W1+W
2(W1、W2各占50%,总分折合为1 0 0分)
(二)学科学业水平的考核评价 具体考核评价办法:
1.目标考核基础Fl:以各学科上学期期末成绩在年级各段上的分布计算每个学科的基础分值(按20%为一个段划分:年级总人数×2 0%)。
(1)年级总评前2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2 0分(X1=n×2 0)(2)年级总评前(20%~4 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8分(X2=n×18)(3)年级总评前(4 0%~6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6分(X3=n×16)(4)年级总评前(60%~8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4分(X4=n×1 4)(5)年级总评成绩后2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2分(X5=n×12)根据各学科在各段上分布计算出各学科的总分,总分除以各任课教师所带学 2
生数Y1,乘以1 0即为学科教师的基础分F1。
F1=(X1+ X2+X3+ X4+X5)/ Y1×10 2.目标考核完成分F2:根据本学期期末成绩各学科的分布情况,按照基础分F1的计算方法,分段计算的办法计算完成分,得到F2。
3.发展分F的计算:F=F2-Fl
4.学科目标考核完成位次W1的计算:根据F2的大小排序,第一名计1 0 0分,第二名9 7分,第三名9 4分,依次类推。
5.学科目标考核发展位次W2的计算:根据F的大小排序,第一名计1 0 0分,第二名9 8分,第三名9 6分,依次类推。
6.各学科目标考核分W的计算:W=W1+W2(W1、W2各占50%,总分折合为1 0 0分)。
第二部分(4-9年级)
(一)班级学业水平的考核评价 具体考核评价办法:
1.目标考核基础分F1:以各班级上学期期末总评成绩在年级各段上的分布计算每个班级的基础分值(按10%为一个段划分:年级总人数×1 0%)。
(1)年级总评前1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2 0分(X1=n×2 0)(2)年级总评前(10%~2 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8分(X2=n×18)(3)年级总评前(2 0%~3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6分(X3=n×16)(4)年级总评前(30%~4 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4分(X4=n×1 4)(5)年级总评前(40%~5 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2分(X5=n×12)(6)年级总评前(50%~6 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0分(X6=n×1 0)(7)年级总评前(60%~7 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8分(X7=n×8)(8)年级总评前(70%~8 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6分(X8=n×6)(9)年级总评成绩后2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4分(X9=n×4)
根据各班级在各段上分布计算出各班的总分,总分除以该班的学生数Y1,乘以1 0即为每班的基础分F1。
Fl=(X1+ X2+X3+ X4+X5+X6+X7+X8+X9)/ Y1×10 2.目标考核完成分F2:根据本学期期末总平成绩各班的分布情况,按照基础分F1的计算方法,分段计算的办法计算完成分,得到F2。
3.发展分F的计算:F=F2-Fl
4.班级目标考核完成位次W1的计算:根据F2的大小排序,第一名计1 0 0分,第二名9 7分,第三名94分,依次类推。
5.目标考核发展位次W2的计算:根据F的大小排序,第一名计1 0 0分,3
第二名9 8分,第三名9 6分,依次类推。
6.各班级目标考核分W的计算:W=W1+W
2(W1、W2各占50%,总分折合为1 0 0分)
(二)学科学业水平的考核评价 具体考核评价办法:
1.目标考核基础Fl:以各学科上学期期末成绩在年级各段上的分布计算每个学科的基础分值(按10%为一个段划分:年级总人数×1 0%)
(1)学科成绩前1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2 0分(Xl=n×2 0)(2)学科成绩前(10%~2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8分(X2=n×18)(3)学科成绩前(2 0%~3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6分X3=n×16)(4)学科成绩前(30%~4 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4分(X4=n×14)(5)学科成绩前(4 0%~5 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2分(X5=n×12)(6)学科成绩前(5 0%~6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1 0分(X6=n×1 0)(7)学科成绩前(60%~70%]的学坐,每位学生赋值8分(X7=n×8)(8)学科成绩前(70%~8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6分(X8=n×6)(9)学科成绩后20%的学生,每位学生赋值4分(X9=n×4)
根据各学科在各段上分布计算出各学科的总分,总分除以各任课教师所带学生数Y1,乘以1 0即为学科教师的基础分F1。
F1=(X1+ X2+X3+ X4+X5+X6+X7+X8+X9)/ Y1×10 2.目标考核完成分F2:根据本学期期末成绩各学科的分布情况,按照基础分(F1)的计算方法,分段计算的办法计算完成分,得到F2。
3.发展分F的计算:F=F2-Fl
4.学科目标考核完成位次W1的计算:根据F2的大小排序,第一名计1 0 0分,第二名9 7分,第三名9 4分,依次类推。
5.学科目标考核发展位次W2的计算:根据F的大小排序,第一名计1 0 0分,第二名9 8分,第三名9 6分,依次类推。
6.各学科目标考核分W的计算:W=W1+W2(W1、W2各占50%,总分折合为1 0 0分)
五、有关说明
l.对于各班级阶段性的质量评价也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2.统计各班级各学科各段的有效分,因为每段人数是恒定的,各学科进入人数相等,不受试题难度和各学科权重等因素的影响,学科可以进行的纵向比较,学科间可以进行横向比较。
3.学校要建立每学期每学年学生的成绩数据库,使评价过程常态化,过程 4
化,制度化,避免只重视最后结果而忽视平时教学质量的监督。
六、评价考核结果的使用
1.班级考核结果将纳入班级量化考核和年级考核。2.学科考核结果将纳入教师绩效考核。
3、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