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时代启示录:水族制造业何时走向智能制造(定稿)

时间:2019-05-12 23:5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业4.0时代启示录:水族制造业何时走向智能制造(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业4.0时代启示录:水族制造业何时走向智能制造(定稿)》。

第一篇:工业4.0时代启示录:水族制造业何时走向智能制造(定稿)

工业4.0时代启示录

——水族制造业何时走向智能制造

文:索袁

传说中的“工业4.0”是何方神圣

“工业4.0”,一个引起全世界关注的概念,颠覆着全球制造业的新思维,掀起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浪潮。这个概念是德国政府在2013年率先提出,李克强总理在出访德国后,在2015年的两会上第一次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其内容与“工业4.0”异曲同工。一个引人瞩目的话题瞬间被引爆,在新的变革面前,无论是国家、企业、个人,要么被坐在变革的风口上,要么被变革的浪潮淹没,尤其是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弯道超车”的机会,如果把握了这次机遇,行业和企业的格局就会在此改变。

其实,“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日本的人工智能工业,尽管称呼不同,但是核心理念都是相同的,所有世界强国一致认为,工业将会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因为这些概念中德国的“工业4.0”是最先提出的,本文姑且称这个新时代为“工业4.0时代”。想要明白工业4.0,首先要认识前三个时代:

工业1.0机械化时代

以蒸汽机的应用为标志,用蒸汽动力动力驱动机器取代人力,从此手工业从农业分离出来,正式进化为工业。工业2.0电气化时代

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用电力驱动机器取代蒸汽动力,从此零部件生产与产品装配实现分工,工业进入大规模生产时代。工业3.0 自动化时代

以电脑和芯片的应用为标志,从此机器不但接管了人的大部分体力劳动,同时也接管了一部分脑力劳动,工业生产能力也自此超越了人类的消费能力,人类进入了产能过剩阶段。工业4.0 智能化时代

以人工智能的应用为标志,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错过了“工业4.0”就等于错过整个时代

也许你了解了“工业4.0”的概念,但依然感觉很抽象很模糊,工业4.0的智能化时代究竟智能在哪,智能化究竟有什么用,为什么说错过了“工业4.0”就等于错过整个时代。笔者打一个比方来解释一下,在未来,智能化对于实体工业的作用就相当于互联网对虚拟经济起到的作用,如果你想象不到工业4.0智能化时代对于世界的改变,那么就看看近些年来互联网对于你自己和所处环境的改变。

众所周知,互联网走进大众社会不过二十几年历程,它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颠覆性改变,并通过侵袭各个行业逐步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它最初侵袭的是娱乐传播产业,人类获得新闻以及娱乐的方式被完美颠覆,新闻和娱乐业被重构;随后,以亚马逊、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崛起,全面入侵和改造零售业;近年,互联网已经广泛融入金融行业,新的金融模式和手段一波又一波来临,另外还有通讯、出行、餐饮等等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都在被互联网改变。

纵观目前互联网的发展,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这层层推进的各个战场中,互联网基本都游走在“虚”的服务领域,对于通常说的“实”的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只受到间接的传导影响,没有被互联网直接改造。(很多制造业企业有一种错觉,认为自己被互联网冲击了,而实际上现在的困难制造者叫做产能过剩,真正的颠覆性冲击还没有正式到来。)所以,很多水族产品制造企业,依然感觉置身事外,或埋头苦干,或隔岸观火,认为只要还有订单就可以高枕无忧,把收入用来增加生产线购进新设备。

但是一场巨大的变革在向制造业袭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的到来在推动实体和虚拟世界的结合,这些技术的发展为生产和营销模式创新提供了空前的可能,网络信号和智能设备已覆盖全球、芯片和传感器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全新数据库和网络技术的产生……日益完善的条件都给智能制造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正如美国对于“工业4.0”的另一种称呼——工业互联网,工业和互联网正在融合,智能制造已经不是传说,而是正一步步走进现实。

未来的制造业,将像虚拟经济建立在互联网的“底盘”上一样,建立在智能的“底盘”之上,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将对话协同,工厂生产由“高度自动化”转向“智能”生产。工业4.0时代开启之后,整个社会都将因此变得智能——工厂变成智能工厂,家居变成智能家居,汽车变成智能汽车,以及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穿戴,智能城市等等,智能化将像互联网一样将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4.0时代能给水族制造业带来什么

近年来互联网始终是人们的焦点话题,也是资本疯狂的战场,但是背后的乌云也已经在积聚。从去年股灾之后,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变的谨慎,而互联网行业的价值已经被严重高估,烧钱模式无法为继,去年多家互联网巨头的战略合并都证实了这一点。多数风险投资机构都降低了在互联网领域的投资节奏和预期,转而重新开始关注实体行业,尤其是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政府出台的大量针对制造业的激励和扶持措施,这将在今明两年开始逐步显现出效果。可以预期的是,资本将从互联网行业大量回流到实体行业,“中国智造”届时一定会成为资本和媒体追捧的热点。

当然,并不是所有制造业企业都是受益者,只有最适合智能制造的行业才有可能享受第一波红利。那么什么行业适合智能制造?答案是需求多样化、产品个性化、市场细分化的行业最适合。而水族行业就是符合上述三个标准的典型行业,在水族行业里,每个消费者都因为所养的鱼种、个人的偏好、环境的限制等等因素,而对水族产品产生极度细分复杂的个性化要求,但是目前的批量化生产完全无法满足每个人的不同需求。

我们来设想一下工业4.0时代的水族制造企业中的场景。在一个水族灯具智能工厂,生产设备、管理系统、营销系统和订单中心完全打通串联,工厂里只有一条流水线,这时有甲乙丙丁四个人同时下单,按照他们自己鱼缸的需要分别定了不同大小、不同功率、不同颜色的灯,接单后管理系统生成了四个射频识别码,分别记录了甲乙丙丁的每一项要求,然后把它们投入流水线,流水线上的每道工序是模块化组装,每个机械臂自动感应识别出它们的需求,按照定制要求完成组装生产,甚至可以完成甲要刻上自己名字,乙要加装变色外壳等极为个性的要求。

以上的场景并不科幻,这只是最初级的智能制造,这里的每一种设备、硬件、软件,目前都已经存在,只是尚未普及而已。也许有的企业家会说,这种工厂的成本太高,但是请注意,这种模式下,你不再有库存的压力和浪费的生产,每一件产品从客户下单那一刻起,就是完全为他的需求定制的,所有的特性都符合消费者的喜好。也许你会认为这种智能生产设备里普遍应用还早得很,那么请看看电话、电视、电脑的普及速度,它们在刚发明之初都被社会认为很难全社会普及,而事实是很短时间内随着成本的下降而遍及全球。

水族商道预计,未来工业4.0时代,水族制造业会呈现出一种冰火两重天的状态。新一代智能化水族制造企业将借此机会开始萌发和生长,而一些没技术、没模式、没思路的水族制造企业将会被新浪潮淹没,禁锢在传统制造业里面的优秀人才会被大量释放到市场上,而正如诺基亚的衰落激活了整个芬兰的经济一样,前一代保守的传统制造企业衰落也将孕育出新一代敢于创新的智能化制造企业。

第二篇:(演讲实录)杨学山:走向智能制造

(演讲实录)杨学山:走向智能制造

2016年4月23日,“北大CIO中国行--上海站”活动在上海中星铂尔曼大酒店顺利召开,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老师在活动上发表了题为《走向智能制造》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学员、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到“北大CIO中国行――上海站”的现场,跟大家一起分享我关于“智能制造”的一些想法。制造业,在座的CIO,这几年被概念搞得晕头转向。尤其是新工业革命、工业4.0、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制造业这整个就是概念的大轰炸。其实这些概念背后的东西基本上都一样,只是用了不同的概念而已。但是它确实说明制造业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所以我想今天上午的时间分享三点:

一、我们对于这场变革究竟怎么认识?

二、这一场变革,是为什么发生,又走到哪儿去?

三、怎么应对?(“怎么应对”只从微观讲,不从宏观讲,就是只从企业讲)。

如何认识:历史、全局、战略

我先讲第一个,制造业的这场变革。我们怎么认识?怎么认识还是从三个角度:历史、全局、战略。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在这个地方回顾历史特别有意义,在这个地方大概东南方向六七公里的地方,就是黄道婆出身的地方和从云南返回来创造先进的纺纱的地方,这应该是在1320年前后黄道婆完成了这样的创新。这个创新是一个人可以纺三个锭子,劳动生产力提高了2倍多。但是一定要记住,这是1320年的样子。过了450年,英国珍妮纺纱机诞生,珍妮纺纱机诞生的时候只有8个锭子。然后再来就是蒸汽机,蒸汽机可以带几千个锭子,使得我们纺纱的能力提升了一千倍以上。再过大概100年的时候,大概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时候,上海开始有中国的近代工业。近代工业开始在上海发生,在此后的一百六七十年里面,上海的工业就是中国工业的代表。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一直到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前后,上海的产品就是“质量好,牌子好”的代表。但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发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制造业30年变成了世界第一,但是上海持续下降。不管是规模,还是品牌,都在持续下降。讲这一段历史,要说明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历史沿革的过程里面,我们只有朝着历史确定的方向走才有机会。如果不朝着这个方向走的话,我们就会没有机会。而这一次以智能制造或者智能化为主要代表的这一次变革,从历史的角度看,它是和机械化、电器化、自动化并列的制造业的重大变革,而且变革的深度和广度要比前面的三次还要深刻,还要广泛。

所以接着我讲认识的第二个,从全局看。从全局看,这一次的变革是全局的,不是局部的。而这个“全局”不仅是制造和制造业本身,而是整体上改变了供给需求和供需关系。我们制造企业为什么能存在?是因为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社会上有人买你,所以你才能存在。如果这个不存在的话,你的企业就没有了。所以我们讲“制造业”的时候,实际上是“供给、需求和供需实现的模式”。而这次变革从供给的角度看,我们看到了产品、装备、生产线、供应链在变革。另外,我们看到需求的变革。由于需求的变革,产生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供给在变化,因为供给的产品变了,所以需求跟着变。第二个原因,由于收入的增长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导致了需求的变革。当然,还有收入怎么划等,就是消费者偏好在变革,所以导致了我们的需求变革。这一次的变革,我们由制造的原因导致了需求和供需结合的变化,也就是说大家所说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供给和需求之间怎么联合起来。如果使得从原来是供给决定需求,慢慢的转向真正的需求决定供给。不仅改变了制造,而且改变了需求和供需实现的模式,还因此改变了我们的管理模式。

从战略的角度看,这次变革是战略的,不是战术的。也就是说,它会对企业的生死存亡,国家的、产业的,能不能在世界上的位置,是上升、保持还是下降,带来根本的影响。其实我们看,在任何一次重大变革中,企业都是重新洗牌的。你跟上了,就发展了,跟不上,就被别人取代。尤其是在今天的条件之下,这样的变化会比原来几次(机械化、电器化、自动化)要深刻的多。原因是什么?其实一直到中国的制造业成为“世界第一”之前,整个全球看整体的供给和需求情况,一直是供给不足。1929年-1933年的美国大萧条说起来是供给过剩,其实是分配问题,根本不是真正的需求不足,是分配问题造成的,不是需求不足。而这一次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将会造成真正意义上的供给大于需求。所以为什么中国这次产能过剩,应对会如此困难?这才是本源所在。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点,就是中国崛起以后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供给大于需求?原因很简单,我们想一想,中国为什么会那么快从一个制造业在全球落后的国家,变成全世界第一,而且是全世界整个制造产业门类最完整、规模最大,而且很多领域从最终产品的角度看,都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这样的程度。为什么?是因为社会发展的环境变了。变在哪儿?

1.资金不缺。在座可能有一些企业感到资金的成本还是比较高,但是从社会的角度看,资金是绝对的不缺,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资金问题其实是很容易解决的事情。从宏观的角度看,是很容易解决的问题。

2.人不缺。今天大学生、研究生,一年推到社会的是700万。还有互联网,可以让我们不断的掌握新知识和新认识,所以人不缺。今天绝大部分产品要把它制造出来,不缺资金、不缺技术、不缺人、不缺管理,就缺市场。在座所有的企业想一想,你现在最缺的是什么?是市场。只要有市场了,那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所以为什么我说这一次由智能化带来的变革,如果不能适应的话。它对企业的颠覆性,要比前几次残酷的多。因为竞争对手可以风起云涌,我刚才说的,当资金技术、管理人才都不缺的时候,竞争对手会风起云涌,而且这个东西不仅在中国发生。因为中国发生的条件在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巴西、越南都可以发生,如果这几个大国都发生了,全球整个制造业的格局一定是颠覆性的。所以我说:为什么战略不仅对于企业来说是生死存亡,对于国家制造业来说也是生死存亡。你跟得上,才能活下去,跟不上就是死亡。

记住三句话:从历史的角度看是必然的,从全局的角度看是全局的不是局部的,从战略的角度看是生死存亡不是战术的问题。

一次重大的变革,基本上都是由技术推动的。这一次的智能化,同样是技术推动的。推动这一次技术生产力变革的源头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推动这一次变革的动力。但是它最后形成的生产力,不是信息技术形成的,是信息技术+工业技术形成的。对于制造业的人,如果不理解这一点,那么你在这一次的发展过程里面,一定会晕头转向,你给IT的人蒙的晕头转向。3月28号在博鳌论坛上,原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有一个讲话,他说:“智慧城市被IT绑架”。制造业也一定要知道,真正推动制造业,最终造成这次智能化变革的是“信息技术+工业技术”,而且在构成上,是工业技术大于IT技术。这个生产力,就是新的生产力的斗争中,是工业技术大于IT技术。一定要记住,我们是制造业,我们是造产品的。没有工业技术,产品怎么出来?没有产品,这个企业还为什么要存在?你根本就不用存在。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我说国家制造业即使是所有最新的技术,哪怕是3D打印。3D打印,你最后不是借用一个软件就能够实现3D打印的。你还要材料,还要材料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够保证它的质量。没有的话,光有软件也没有啥用。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制造业的人,一定不能被IT绑架。这里面就是两句话:在这个过程中推动它变革的主要力量是信息技术和信息。但是两个合起来以后,在制造领域工业技术依然是主要的技术。这一点一定不能偏废,所以我们说:在IT技术的推动之下,IT技术和工业技术结合起来,使得整体的效益从最微观的生产线到需求、设计、工艺这样的一个环节,再加上物流加在一起的整体环节的效率提升,产生了根本的变化。所以当这种效率的提升产生根本变化的时候,你不变,就会被别人“杀掉”。

这是我们说,为什么发生这一次变革。所以你看所有的,从第三次工业革命,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或者到什么,中国制造2025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我们的生产方式走向智能制造,第二条主线是我们实现的路径是两化融合、两个技术的融合。所以中国制造2025这两条主线是十分清晰的,这就是我们说产生的原因。那么,走向什么地方去?很显然,其实是叫智能化的产业形态应该是最好的概括,但是今天有很多太多的概念,工业4.0等等。产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中国2025智能制造,内里其实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将会走向一个集新的生产环境和新的供给能力的一个新的制造形态,在这里面我想说的是,当我们看走向何方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想一想从2.0、3.0到4.0。也就是说,4.0是在2.0和3.0之上的,机械化不是4.0、自动化不是4.0。所以我说这句话的时候,尤其是3.0不是4.0这句话,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我们生产线的智能化是3.0,不是4.0。智能化是在3.0技术之上,整个企业本企业所有的链环和整个生态环境的全部,通过信息技术、信息和工业技术、物流结合起来,全面提升效能。而这样的全面提升效能,首先你企业是做不到的,这也就是企业整个如何变成智能的工业产业。

在一个行业、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如何真正形成广义的交易成本下降,或者是生产效率提升,这才是最后真正的国家竞争的素材。而对于这一点,我可以坦率的说:中国制造2025是没有设计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在讲工业4.0和2025的差别所在。我们看2025它的基点是建立在CPS之下,我们的2025没讲这件事情。CPS是指在一个地区、行业、国家,如何为制造业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而不是一个一个企业自己去做。这一点上,我们在座有地方的一些主管,我们必须得要考虑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我换一句话来说:如果上海的工业要重回辉煌的话,是有机会的。它不像改革开放以后这30年,上海没有机会。因为在机械化和自动化过程里面,上海已经没有优势。但是其实到智能制造的时候是有机会的,因为制造和产业的龙头在哪儿,跟物理空间已经没有关系了。产品贴上你的牌子和是不是在你的企业里面生产一点关系没有,就跟今天的波音一样,90%是别人生产的。

所谓“战略性”的不仅是企业生死存亡,国家生死存亡,地区也是一样。而这个核心不在于企业,还在于能不能真正构造CPS。所以如果说到方向,它是沿着我们一个一个技术的改变,从产品、装备升级到服务的模式,再到管理,一个一个的变革,支撑这些变革和这些变革推动整体环境的变化。我讲CPS只讲了物理环境,其实还有制度环境和其它的环境。而这样一次重大的变革和实验是十分巨大的,其中我讲一个最简单的事情,有几次问到我:智能化以后,人怎么办?好几次我在公开提问的时候,都问了这个问题。对于中国来说,这个问题尤其重要。制造业的发展,一定是机器替代人。你看看300年历史,不断的机器替代人。在大部分行业,劳动生产力都提高一千倍、一万倍这样的比例。下一步,智能化依然是机器替代人,依然会有1-2个数量级的替代。为什么我说:1929年-1933年美国的金融危机不是真正的供给过剩,而是分配的问题的原因。如果我们不解决分配的问题,我们面临的将会比1929年-1933年的要严重的多。我们想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当我们满足所有人需要的物质产品能够生产出来,而且不需要人就能生产出来的时候,我们缺的是分配制度的改变。跟你工作10小时和工业1小时一点关系都没有,是分配制的问题。制度是建立在理论上,如果我们理论不能适应这一次的变革,制度跟不上,我们会面临比1929年严重的多的经济危机。但是我相信,我们的领导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这样的问题。

企业如何应对? 最后,我讲第三个问题,从企业的角度看,怎么应对。这个我确实就要老生常谈了,首先第一件事情就是认识,一定要准确的认识。所谓“准确的认识”,既要认识到制造业的内容,也要看到变革的内容,这两个都看到才能有清晰的理解。如果只看到一个,你一定会很迷惘、很着急,甚至行动就会变成失误。所以我说:两点都要了解清楚。第一点是制造业,制造业一定是你要考虑的问题是,为什么最终用户买你的产品。为什么?你一定要给用户一个理由,这是制造业的本意。企业如果回答不出这个问题,那你就快要没了,你必须给消费者,就是最终用户,不管是最终消费者还是中间的消费者用户,你必须给他一个满意的产品。他为什么买你的产品?很简单,你这个产品第一能够满足他的需要,第二是价格比别人的要好一点,第三品牌,要相信你的技术,就是品牌。相信就代表了质量和其它的方面,然后是价格。在原来的制造业有这几个就够了,但是现在不够。必须要让消费者感到方便,他得到你这个产品,他花的力气小。

马云为什么成功?我始终说有两大原因:1.中国大妈对便宜的追求。中国人对于便宜的追求和美国人,欧洲人追求是不一样的。2.中国人在世界上是最忙碌的人,所以越方便越好。“懒”和“忙”两个东西,造成了要方便,而电子商务就是方便。我们今天看着满大街的电动车、电动小三轮满大街跑,就知道人们对于“方便”的追求。所以如果你没有“方便”,你就不够。如果讲到方便、品牌、价格,我觉得你要考虑的就是“商业模式”。所以一定要讲到对于企业认识这一次变革,除了我刚才说的这三条最根本的问题之外。这三条东西在今天体现出来的变革重心是商业模式的变革,这一点确实不能展开讲。大家一定要把它想清楚,然后才是产品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工艺的创新。产品、技术、工艺的创新,都是围绕着商业模式的,围绕我说的三个最基本点转的。这是认识的一个方面,首先把“制造”这件事情想清楚。

然后,IT带来的变革。这一次智能化变革浪潮里面,最主要的变革是什么?最主要的变革,我始终说:就是三条。一条,是连接。也就是说,你和你的客户、你和你的上下游工业链上下游已经变了。因为社会有一个几乎免费的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大家可以用,谁用的好,谁的成本就降低,市场就扩大。第二条,信息。信息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是双面刃,而这个变革是极其重大的。原来我们中央电视台一个新闻可以把一个根本没有什么东西的企业一两年拉过去,最典型的就是“孔府家酒”。这样的事情,将会逐渐走不下去,因为信息的来源获取,以及表达,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第三条,品牌。我们讲商业模式,甚至你自己企业的管理。因为我们很多企业是全国、全球的,企业的管理,你的商业模式是基于一个平台,而这个平台今天别人已经给你搭的很好,你自己只要做很少的事情就可以实现了,而且几乎是免费的。所以我们说,这三个重大变化,使得跟企业的竞争力,或者说我刚才说的企业三个最基本点,你的竞争力的提升,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冲击,而这个东西你不把握它的本原所在,你不把它这种近乎免费而且是极大的提升你的效率拓展空间的这种能力用好,那么你肯定就落后。这三个东西对于企业所有的方面,都会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不仅是开拓市场、提供服务,你可以有很便宜、很廉价的方式实现,连你的创新方式的实现,都是带来极其重大的影响。

这是我们认识上,把两个都要看清楚。接下来我还是说,就这样的四部曲。

第一部曲,必须分析自己企业的产品和你准备要进入的领域的产品,究竟处于这样的行业中的链条中处于什么位置?你必须自己认清楚。然后,这样的行业下一步变革将是什么样?在座的企业就很不一样,有的企业我说过了,到2030年和今天一样,没有变化。有的企业,你的行业会变化很大。有的甚至是颠覆性的。所以你首先一定要把这个东西弄清楚,你在什么位置?这个行业将往什么方向变?这是第一步。

第二部曲,比较优势。在变与不变中,你的比较优势究竟是什么?你能不能在生产持续过剩;我再说一遍,全世界会进入产能过剩持续阶段,所以“第二个中国”正在起来,如果再加上巴西、印度尼西亚这样的人口大国起来的话,全球产能过剩将成为绝对常态。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你一定要分析你的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盈亏平衡点,你别人比别人低几个点?你一定要算出来,你的产品盈亏平衡点,比别人低几个点。一定要低,不低,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一定淘汰。

第三部曲,你一定要在前面两个分析基础之上,确定你自己留在这个行业,过几年到什么方向。不留在这个行业,转到新的行业,什么行业,几年以后什么目标。把这个东西得确定下来,也就是说“做什么”、“几年之后达到什么目标”,一定要定下来。

第四部曲,现在重点要做什么。切入点,重点做什么。

总结一下,其实很简单。

一、它是历史性的、不可逆的、必然的,是全局的,不是局部,是关乎到生死存亡的,不是小打小闹的。这是第一点。

二、推动它发展的主要力量是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但是对于制造业来说是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合在一起,而且工业技术还要前进。在制造业制造本身来说,工业技术比IT技术还要重要,因为你要的是物质产品。所有物质产品,没有工业技术是造不出来的。只有信息技术,是造不出工业产品的。信息技术只能制造非物质产品,只要是物质产品,一定要工业技术。

三、看清方向,实事求是。要看到我们面临变革的必然性和全局性,要有冷静的、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往下走。这里面其实我要说一句,我们经常会请好多,尤其是大公司,请了国际知名的公司做咨询。从我理解,我们很多大企业,请这些知名的公司做咨询,其实要的就是一句话:什么事情请他做咨询。要的就是这样一句话,而不是说要把他的咨询结果作为我行动的指南。

我的理解,基本上大部分都是这个概念。对于生死存亡问题上,你一定要有判别的能力--他说的对还是不对。否则的话,误人又误己。我要说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转自:CIO时代网)每日金句:礼节是所有规范中最微小却最稳定的规范。本文部分图片取材于互联网,请版权方与我们联系。

第三篇:关于工业4.0智能制造信息及方案流程

关于工业4.0智能制造信息及方案流程

陈志成: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基础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通信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格分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原来在高校工作了一段时间,是教师,担任计算机学科方面的负责人,现在创办一个公司,做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我从学校出来,有一些背景因素,很多教授、院士,他们做了很多很好的理论研究,但是我们的产学研做的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企业很难把人工智能中比较超前的理论运用起来。很多老师聊天说,人工智能是不是要死亡了,是不是真的不行了,没有什么用途了,离我们生活太遥远了。我创办企业的想法,是希望将课本上的一些理论,变成日常生活当中可以用的一些产品,不管是小的产品也好,大的产品也好。也许这也是一种情怀,大家都想做一些事情,而我想做人工智能。

我的演讲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介绍工业4.0的本质,我认为工业4.0的本质是智能制造,目前对于工业4.0的理解各种各样,但是大体而言,还是依据德国的提法来理解。2011年至2013年,德国针对工业4.0给出了一些资料,总体思路还是智能制造的概念。前面说人工智能要死亡了,可是现在机会来了,人工智能可能会有大发展了。第二点介绍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制造企业的机联网,主要是指机器设备的联网,及其管理控制。第三点讲基于机联网之上的云计算服务,以及相关的研究课题。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个能源大数据系统的案例。

工业4.0的本质是智能制造

智能时代已经来临,五年之前,老师们在讨论人工智能怎么发展,原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钟义信老师、何华灿老师等也都在讨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农业社会,人类劳动工具以简单的镰刀、锄头为主。第二个阶段是工业社会,也就是动力机车时代,以蒸汽机、机床为代表的时代。第三个阶段是信息社会,网络时代到来了,电话、电灯、电视,现在的互联网、通信网,这就是目前的信息社会。

我们来看看前面三个时代,从研究者角度来分析,看看它的工具水平、研究的科学问题、及核心基础理论。材料时代主要是简单的材料加工,用树枝就可以获取到一些食物类的东西;能源时代就是动力驱动,主要是蒸汽机为主的;信息时代是信息处理,这个地方加了一个管理,原来认为信息时代是智能工具,现在我们把智能单独拿出来了。到现在为止,我们开发了好多MIS、ERP之类的,但全都是企业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其中智能化的程度有没有?有,但确实不高。在这三个时代,从研究的科学问题来看,材料时代更多的是研究物质成分、化学变化及其结构的,认为其基础学科是化学。能源时代更多的是依赖物理,研究蒸汽机、能量的转化、运动状态等,是牛顿的那个时代。信息时代的基础学科是数学与计算科学。

第四个时代,我们认为智能时代一定会来的,智能时代干什么,我们有大量的数据,需要进行决策、判断;我们现在有很多的个性化的东西,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进行大数据挖掘,从而进行自动决策,这就是智能化的工具,很多工具是软件,但是也有很多是硬件。这个时代研究的科学问题实际上是网络问题,不管是局域网、还是广域网,或者通信网、还是互联网,目前来看已经进入到所谓的物联网时代。在复杂的网络系统中进行分析挖掘和逻辑推理,从而形成智能化的决策和判断,这个时代的核心基础理论是逻辑与网络。

实际上,我们是做软件出身的,软件编程的发展也有几个阶段:面向机器、面向过程、面向结构程序化设计、面向对象、面向网络,我也在想是不是也有智能化的编程工具,安卓是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为开发者提供了很好的编程环境,相信今后还有更加智能化的开发工具出现。

在2009年7月7号,有一个理事长访谈,邀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主要创始人:钟义信老师,涂序彦老师,何华灿老师。针对人工智能如何发展、人工智能如何产业化等话题进行探讨,钟老师坚定地认为“五年后将迎来人工智能大发展,进入智能时代”,现在来看刚好五年,智能时代确实已经来了。

在高校学科划分中,人工智能属于计算机系的还是电子化系的还是自动化系的,各高校并不一致。2003年提出成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北京大学等几十所高校现在都在招生,近年来发展很快。无论是在人工智能理论、技术、教学、应用等方面,每年都有很多研讨会举行,从前几年的照片来看,老师们确实很早就在思考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在人工智能产业化方面,我们也想联合一些大学老师做一些事情,我们也提出了一个方案,当时是想做中国国产的“人工智能计算平台AICP(ArtificialIntelligence Computing Platform)”。提供一个智能运行环境的平台,其中把若干人工智能算法都实现为功能服务模块,对外提供调用接口。比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包括人对着手机一讲话就可以翻页了,通过远程服务提供一些应用,机器人、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能办公等。

我们当时想做的智能计算平台,包括:核心软件、专业软件、以及应用型软件,主要瞄准机器人、协同计算、自动控制、生产执行系统、智慧医疗、决策支持系统、自然语言翻译等,当时列了这些事情,现在不少公司也都在开发。

智造企业机联网工程

现在回过头来看,德国提出工业4.0,中国怎么办?工业4.0本身是智能制造,能自动焊接的机器人80年代就有了,哈工大的焊接是非常先进的。德国工业 4.0的核心词主要是CPS(Cyber-Physical Systems),信息物理系统、或网络物理系统,认为CPS是实现工业4.0的基础。

最近我们也还在想,把德国的东西是不是照搬引进来,如何消化吸收?目前主要体现在“机器换人”和“设备机器联网”方面,这是浙江省和广东省重点实施工程,在2013年的时候,浙江省明确下达文件,经信委、科技厅下达的文件,这里介绍其中与机联网相关的一些内容,供大家参考。机联网就是机器联网,指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现代通信技术,对企业制造设备、工艺流程,空调、照明、仓储等辅助设备进行统一的改造升级管理,形成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的现代化智能制造模式,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企业综合能力。机联网重要的实现途径是机器换人,江浙一带,长三角、珠三角,人力成本提高了,很多工厂倒闭了,这是现实情况,很多企业需要自动化升级改造。浙江省拿出五千个亿,五年之内每年支持五千个机器换人项目,实施企业的升级改造。

机联网到底做哪些事情呢?第一点,还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听起来有点虚,实际上因为中国,包括江浙一带和广东一带,尽管政府拿了很多钱做这件事情,但在很多方面还是不清楚的,需要专家们帮助他们做整体设计,到底国内国外有哪些自动化的设备,国外有哪些自动化设备可以引进,不少企业领导并不是很了解,必须要有专家帮他们进行具体分析,这样的设备,这样一个工艺流程,哪些是可以用机器代替人工的,帮他设计方案。从省里面的角度,国家战略层面的角度,也需要一些设计,这部分工作还是少不了。

第二点,是推动机器联网,这是核心内容,企业(工厂)车间内外的机器设备都需要连接起来,实现远程统一的自动化管理控制。第三点,是系统集成,这里面包含了各种企业计划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生产执行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等的集成。第四点,是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主要是电子设备和自动化传感器、以及平台软件等关键技术方面的创新,有些需要引进国外的,同时也需要国内的企业参与研发我们自己需要的设备。第五点,是标准化,标准化不可忽略,很重要,机联网也会涉及到若干标准。第六点,加强安全保障,这是重点提了,尤其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我们想想,车间里面都是机器人,数据都是可以传到后台服务器上的,斯诺登对美国的监控事件曝光之后,中国很担忧。我们从日本引进来机器人以后,是不是通信协议是私有的,如果不公开,我们想修改就不行;从欧洲买来一个机器设备之后,数据传到哪些地方都不知道,甚至我们生产过程当中的数据、参数、故障,保存在机器里面,等维修的时候给我们取走了,我们也不知道。这需要我们现在制定这方面的安全许可,网络检测手段,包括现在的底层系统安全,进网入口安全,很可能以后买机器人不是像今天这样想买就能买了,以后可能像手机一样,需要入网许可,否则,你的设备就不能联网。

机联网设备主要分四种类型:第一类是数控机床联网,这是众多工厂的设备;第二类是行业专用设备联网。义乌做服装和织布的厂,都有自动化生产线,跟他们进行交流,织布参数怎么检测,线断了之后能否自动接上,现在线断了就报警和停机,需要人工接上后再继续运行,是不是可以做一些自动化的设备来实现自动接线、取线轴等。第三类是工厂大型生产机器设备联网,这里面包括了户外的工程机械,挖掘机,也做一些GPS定位,故障检测。第四类是工厂辅助设备,空调和灯怎么节能。这四大类型设备都需要联网。

机联网云服务解决方案

如何把机联网具体实施起来?我们设计了一套云计算、云服务平台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当中,跟通用物联网的方案基本差不多,但是细节不完全一样,内容也不完全一样,因为把物联网大概念具体化到工业4.0了。工业企业中的机器机床都要进行联网,这其中有些标准需要统一,有些新的传感器需要研发,有些新的网络协议需要制定;还有户外的挖掘机,其他的一些工程机械设备也需要联网,可能自己也有一些专用的传感器或者网关控制器;后台是云服务系统;最上面是应用终端设备,这是整体网络结构。

在整个方案中,分成三层,物联网的底层是数据采集,这里具体化就是机联网层,是机器设备的联网,设备的联网细化到工业流程当中,也可能细化到机床设备当中的一个点上,包括了摄像头和各种传感器;也可能还有一些协议不是通用的,也可能利用WIFI,也可能是Zigbee,目前各种协议都有,这是机器联网中最复杂的一块。不同企业的协议不同,标准不同,基本处于混沌状态。我们需要做网关控制器,各个分厂区域中的数据采集出来之后,通过网关往上传,网关不是一般的家里上网那样简单的网关,后面可以看到有好几个功能。机联网层上面是云计算平台层,有些数据在机联网层直接处理了,还有一些数据到后台服务器上,进行数据分析、挖掘之后再处理。最后是应用,应用这一层大家比较容易理解,不多解释。

云服务平台层,有很多工作需要做,这里面分了几大部分。一个是云基础设施服务,在相关的服装行业或者钢铁厂,可以统一建立一个大的云平台,这个服装厂那个服装厂的数据都会传到这里来,政府和企业拿钱建一个平台,也可能这个服装厂不想要服务器,就是远程服务,数据传过来就可以。广东省今年7月18号进行了一个能源管理系统的项目招标,就是全省的管控系统,各个能耗企业需要实时或定期上传相关数据。

解决方案中,除了物联网的三层,还有两个循环控制:第一个是小循环,就是有些信息需要本地实时处理,比如说,车间设备出了故障,会立马进行反馈,反馈当场处理掉,不需要人工干预,比如说空调温度到26度以上,超出了节能控制阈值,控制器就可以自动降温,大型的生产设备当中,也是要进行设定它的一些阈值条件,基本上不需要人工。第二个是大的循环,实际上是大数据分析,当数据传到后台服务器,经过远程分析之后发现某一个流程有异常,比如特别耗能、或太耽误时间(耗时),这时就需要优化,要进行重新设计这个流程,提一些优化改进方案。如果数据显示,这个流程花一个小时,那个流程花三个小时,下一个工序等着上面的工序很久,这就需要优化。把数据统一传上来,采用大数据分析来实现的,这是流程的优化管控,这是大的循环。所以,该方案中分两级控制,很好地解决了实时监控和远程优化监控。

在具体实施中,涉及到哪些研发内容呢?主要包含两个方案,一个是机联网方案,要有效连接机器设备;一个是云服务方案,可以与通用的IAAS、PAAS的云服务相结合,生产企业需要哪些内容,平台放哪些内容进去就可以提供服务。这里的关键技术,我们想来想去,机器设备联网协议,这可能是一个难题,我们经常讨论这个问题,很难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还有就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还有空间信息技术、多维呈现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等。比如车载设备都在移动,车上的人也在移动,怎么做一个移动终端,可能是手机,也可能配单独的终端设备,比如给医院医生配单独的Pad,上面有相应的软件,有一个传感器可以检测,不同岗位配不同的终端设备,如果能及时传到手机上更好,由于安全原因,手机平时是私人的,不能完全依赖,多数工厂可能需要给相关人员单独配备终端设备。

在总体内容中,包含两个解决方案、七项关键技术、三项行业标准,这里有三方面的硬件开发,软件系统有六个。正如安司长讲的,这是一个大系统,是系统的系统,大系统包含若干子系统。

硬件的开发包含三大部分。第一类硬件是新型传感器,根据某些行业的需求研发新型传感器,并不是一个摄像头就能解决,有些传感器,比如温度、湿度、压力传感等可能还有特殊的需求,现在已经碰到了这样的需求。

第二类硬件是新型融合通信网关,这里的网关,与一般家庭里上网的路由器不太一样,我们列出了三大功能:第一是支持多重协议的网关,WIFI也好,RFID也好,红外也好,工业总线也好,有线无线等等都要支持,我们也在想是不是分开研发,这个盒子就是支持WIFI的,另外一个盒子就是支持Zigbee的,单独做不同的小盒子,但是我们分析之后发现成本并不低,因为设备里面可能放好几个盒子,所以最终很可能是融合通信的网关,需要同时支持多种连接方式,有好几份协议。第二是具备反馈控制的智能控制终端,不仅仅是路由器,还要反馈控制,需要有一套控制策略算法和操作系统的。第三是支持必要的本地化软件服务,实际上是指的前面讲的小循环的本地反馈控制,在大的循环没有的时候,在一定条件下,小循环可以提供监控服务。

第三类硬件是云服务安全认证设备,云服务在提供服务的时候,需要根据工业4.0并结合企业、政府的要求,采用一些指纹等生物特征的识别技术,把可穿戴的技术加进去,提供一些远程服务或者远程的控制,比如说企业的领导,你在外面出差要查看一下公司的运行状况,车间运转是否正常,可能简单的一个密码就可以了;而针对有特殊安全要求场景,查看时则需要进行生物特征识别,这是才可以查看企业的信息。

软件研发内容分为六大子系统:机联网管理控制子系统、云基础设施服务子系统、设备万滚落管理子系统、应用集成子系统、大数据分析子系统、终端服务子系统,主要有这六个方面的子系统。

在标准方面,首先是机联网的协议,要求不同设备能进行统一的协作,需要有方案来实现设备的自识别、自适应。还要做一些数据传输的标准,这个数据怎么组织,怎么去访问,这块要进行考虑。省里面要求上报哪些数据,上报之后有哪些可以进行识别,数据怎么设计的,这方面有哪些标准也需要研究。还有云服务,为政府提供数据服务,政府怎么访问平台的接口,这块也需要制定标准。

把这些问题都讨论清楚,我们可以给出技术路线和一些步骤来具体实施:先进行总体规划,然后研发关键技术和平台,最后集成应用。智造企业的机联网云服务方案,基本内容就这些,这是目前正在做的。通过这些工作,最终把机器设备连成一体,为智能制造奠定基础。

能源大数据系统案例

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这是能源大数据管控的一个项目,是广东盈嘉公司承担的国家物联网专项课题,就是把中国移动机房里面的用电设备,包括主机服务器和辅助空调设备等进行监控管理起来,同时进行大数据分析。

项目在相关设备中安装传感器,通过网关把数据传送上来,可以查看设备动态运行状况,实现了设备运行状态的多角度模拟展示。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或定期查看数据分析图表,并根据结果进行系统的管理控制、优化改进。

除了电信领域之外,在高能耗的工业企业中,比如钢铁厂、水泥厂等,也都面临着升级改造的问题,基于物联网的能源大数据控制与管理系统,可谓是我们在工业4.0时代的一个先行示范。

作为结束,在思考工业4.0的大产业中,我们具体能做些什么呢?大家关注的工业4.0,不管德国怎么做,中国作为生产制造大国,在这4.0时代还是想做点事的,不管是机联网还是其他项目,结合工业4.0,可能最终落地点还是三个方面:一是标准,包括政策规范、数据标准、服务标准等;二是技术,技术有很多,传感器、网络通信、数据分析等技术,都在快速发展;三是应用,企业最终关注的是应用,包括工厂内的应用、户外应用、移动监管应用、以及开放服务应用等,这些是我们大家也在做的。

好了,今天分享到此,感谢相关的合作机构、伙伴企业、及领导专家。谢谢大家!(本文节选自陈志成于2014年12月20日在《工业4.0高峰论坛——新常态与中国工业变革之路》的主题演讲。此次论坛由《清华管理评论》、机械工业出版社、智造大讲堂联合主办)

第四篇:工业机器人产业应用与智能制造技术论坛

工业机器人产业应用与智能制造技术论坛邀请函

会议背景

中国是世界机器人需求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去年销量为2.26 万台,同比大增51%,而美德等国的比例均在40%以下,预计2014 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将成为全球第一。国内市场上已有5 万台左右工业机器人在服役,占全球总量的4.5%,保有量位居日、韩之后排亚洲第三,市场需求增速位列全球第一。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全球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我国的机器人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有统计显示,2004 年以来,国内机器人市场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0%以上;2011年增长率达到51%,机器人新安装量达到23000 台。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到2014 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关注程度,“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对工业机器人产业予以重点扶持。

中国碰到非常尴尬的情况是,整机可以做出来,但是整体价格下不来,在成本上面根本没有竞争优势,所以走成本优势出路不大。中国机器人生产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则是要与狼共舞,跟国际巨头短兵相接,争夺市场。

会议组织机构

主办: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商委

重庆市经信委

MMI现代机械工业杂志 协办:重庆市立嘉会议展览有限公司 承办:上海信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会议议程

9:00—9:10 开幕致词

把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放在突出位置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相关领导

机器人产业规划与政策导向,倾力打造“机器人之都” 重庆市领导(经信委/商委/两江新区主管领导)

主题: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及应用领域案例解析

9:10—9:40

第一讲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及国产化趋势解析 蔡鹤皋 院士

9:40—10:10 第二讲

计算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在机器人应用中的最新技术与趋势 郑南宁院士 所长 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 10:10—10:30 茶歇或自由交流时间

10:30—10:50 第三讲

IT软件服务商与机器人生产商之间无缝合作,实现真正的智能制造 赞助商发言

10:50—11:20 第四讲

新型机器人及其应用领域前景、许礼进

奇瑞汽车

11:20—11:40 第五讲

打造匹配中国市场需求的机器视觉产品及服务 赞助商

11:40—12:30 领袖对话: 分享机器人在汽车行业的最新应用与经典案例

※ 汽车制造中冲压/涂装/焊接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成功应用案例,汽车及汽车发动机总装中的整体解决方案

※ 汽车厂商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及要求

※ 工业机器人在汽车领域应用的常见故障/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 工业机器人厂商的产品线规划及新推出机器人的应用优势 李刚

机器人部总经理,中国区

ABB Alwin Berninger

董事总经理,亚太区

库卡自动化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李世航

规划总监

江淮汽车

Breuillot Marc

焊接经理,亚洲区

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 胡昌华

制造工程部总装技术总师

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

12:30—14:00 午宴

主题:工业机器人前沿技术与先进加工工艺

14:00—14:30 第五讲

全球领先电机技术助力工业机器人制造 赞助商(电机技术企业)如: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 14:30—15:00 第六讲

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 发那科

15:00—15:30 茶歇或自由讨论时间

15:30—16:00 第七讲

借鉴前沿机热处理加工以及相关防锈经验,增加工业机器人控制精度

16:00—16:30 第八讲

3D测量技术在工业机器人制造中的应用 赞助商

16: 30—17:30

技术讨论:分享工业机器人研发难点及制造工艺 徐方

院长

中央研究院,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李伯基 副总经理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后藤英树 总经理

安川電機(中国)有限公司 朱世强

副主任

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

诚邀赞助企业

赞助商向主办方交纳30000元(人民币;叁万元整)会议赞助费,赞助商冠名享受以下优惠条件。

A、享受独家冠名权(AAA第X届海峡两岸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峰会)会前,赞助商公司名称、商标和演讲题目将展示在会议相应的媒体广告上,包括第十四届重庆立嘉机械展览会会刊杂志和网站上。B、赞助企业领导拥有15-30分钟演讲时间;

C、会前,赞助商的公司名称、商标和演讲题目、将通过直邮、传真及电子

邮件等方式通知到与会单位;

D、赞助商宣传资料可由会议主办方夹放至会议资料中; E、赞助商的公司名称、商标将出现在会场背景上;

F、赞助商的公司名称、商标、产品图片和演讲内容将出现在会议资料上; G、会后,赞助企业名称和大体演讲内容将出现在与之合作的网站和杂志上; H、赞助商将得到会议参会人员的名单和具体联系方式; I、赞助企业有5人免费午餐供应和出席酒会资格; J、赞助商有可享受4星级酒店2个标间住宿两晚。

K、会后,赞助企业将获得立嘉机械展相关展报、会刊杂志及精美礼品;

重庆立嘉会议展览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3—86308309 传真:023--86308301

联系人:陈先生:***

第五篇:浅谈智能制造时代下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浅谈智能制造时代下

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当前,全球制造业的格局正在发生巨大改变,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都是一场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变革正在发生。但无论如何,最核心的还是人的变革,企业如何在智能制造时代下保持竞争力,就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复合型人才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就设计人员来说,机械/电气专业是我们的立足之本,而信息化知识是提高效率的工具,自动化知识、数据分析能力、创新力等都是我们需要的能力。对销售工程师来说,市场营销能力是主,对设备的了解,对市场的分析是辅,相辅相成更有助于销售的增长。这里就浅谈一下工程技术人才复合化培养的一些注重点:

1.复合型人才需要注重创新力培养:各个领域的传统模式因为智能制造被打破。各大领域的变化越来越大。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能有大发展。有创新精神的人,不断为社会提供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中国制造在2025背景下,以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战略中的五项重点工程、九大任务以及十大重点领域,多次提及创新发展。高精尖技术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团队合作中,复合型人才的作用更加明显。以机器人为例,机器人正在向国防、化工、医疗健康、家庭服务发展。有效对接产业,都需要复合型人才。

2.复合型人才需要有问题分析能力:由于我国一直处于应试教育模式,学生都是被动学习,不习惯思考,被动接受老师知识的灌输,学生的创新意识较弱。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提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两化融合,在重点突破的领域中,如信息技术产业,装备业,新材料等领域中,科技含量高,且是新兴产业,可以复制的技术少。这就更加要求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细化问题、分解问题,逐步解决问题。

3.复合人才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在智能制造时代,机器的功能复合,控制智能化,加工过程自适应控制,加工参数的智能化优化和选择,智能故障自诊断与修复技术,智能故障回放和故障仿真技术,智能化交流伺服驱动装置,智能数控系统等技术都是机械、电气、计算机等学科融合交汇的产物。在用户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声像和通信技术与一体,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的能力,让那个人机界面更加人性化。合理的人性化用户窗口和菜单式操作,便于动态跟踪和仿真,不同的处理可以形象地呈现在用户的面前。这些技术的开发都需要跨学科知识,都需要不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自己的专业要有技术细节的追求,拓展技术的广度,挖掘技术的深度。从而奠定扎实的基础。

4.复合型人才需要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不论个人还是集体,在目前时代都只有依靠团结的力量。我们需要把个人的愿望和团队的目标结合起来,超越个体的局限,并发挥集体的协作。一个缺乏合作精神的人,不仅事业上难有发展,很难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也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立于不败之地。越是现代社会,越需要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单枪匹马、孤军奋战越难取得成功。智能制造时代更加需要团队合作。

面临多变的国际大气候和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间的竞争不仅是品牌的竞争,渠道的竞争,价格的竞争,最终人才是核心的竞争。在校学习客观规律、理论知识、操作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在智能制造时代的工作需要创新力,需要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扎实的多专业知识,需要团队攻关。只有具备这些复合技能的人才,才是21世纪满足中国制造2025需求的人才。

下载工业4.0时代启示录:水族制造业何时走向智能制造(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业4.0时代启示录:水族制造业何时走向智能制造(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