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摩《少年王勃》听课心得
观摩《少年王勃》心得体会
鲁成坡
今天观摩了于爱芹老师执教的《少年王勃》一课,感触很多,结合这节课,谈谈我的看法,张老师抓住“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个奇才?”这个问题,从“文中的词语诗句、王勃的表现、别人的表现”这三方面来引导学生体会到王勃很有才华。课中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探究、发现、思考中感悟文章所表达的中心。
课堂上张教师采用了图文结合、巧妙的处理“读”与“讲”的关系,如:本课第3、4自然段,描写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这些文字是本课的重点段落,通过图片、诗句与叙述文字的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领会诗句、领会美丽的秋景。教师能够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像“笔走如飞”、“拍案叫绝”、词语让学生采用动作表演等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的意思,避免了枯燥的词义讲解,使学生兴趣盎然。
我觉得本课的教学中,“王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才呢?”更要让学生明白。课文中有这么两句:“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这两句也许并不是课文的重点句,容易被忽略,我想,课文通篇反映王勃是奇才,但他为什么能够很快地写出千古传诵的文章,是因为,王勃善于观察,肯于思考,而且是凝神观察,静静的思考,方能胸有成竹。这其实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学生写作文也应该这样。所以,抓住“凝望”这个重点词,让学生体会“凝望”的意思,让学生知道王勃之所以成为奇才,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这
也是他写文章能够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的原因啊。我觉得,这段文字应该让学生记在心里,学会模仿王勃写作的这一形式,因为习作离不开这样的观察与写前思考。当然这也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要只顾自己讲,应该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给学生静静思考的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篇:少年王勃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美丽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切入正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王勃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说你了解到了王勃的哪些信息?(非常有才气、写了滕王阁序)
2.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不难看出,王勃的确是个奇才,师相机板书“奇才”。
二、精读全文,感悟奇才 1.围绕“奇才”精读课文:
师:其实全文处处都能体现出王勃是一个奇才,请大家自由读课文,仔细找一找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并用横线画出来。交流。
(1)一位姓阎的都督„„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课件] 师:从这句话的那个词可以看出王勃有才气?(王勃是山西人,滕王阁在江西。相距这么远,还能“听说”,可见王勃名气远扬,他的才气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板书:名气远扬)
(2)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课件] 师:“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想想看,会有哪些人?(一些官员、地方的名人、文人)
师:有这么多的人,可当都督要求他们写庆贺文章时却——引读“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他们为什么不敢答应?害怕什么?而王勃是什么表现?
(3)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课件] 师:从王勃的让我来试试吧可以看出什么?(可以看出王勃很勇敢、自信)正如一个词所说(胸有成竹,板书(胸有成竹)它的意思是: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了主意。)
文思如泉是什么意思?(写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汩汩地流出)笔走如飞怎么理解?(思维敏捷,写作速度非常快,就像事先写好背出来的一样)。王勃是事先准备好的吗?你体会到什么?(王勃很有才华、思维敏捷)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出示两段文字)再读读这两部分内容体会一下王勃的才华横溢。
(4)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课件] ①师:什么叫“拍案叫绝”?(板书)你能用动作表演出来吗?指名表演后,全班边读边表演。
②现场模拟采访:假如你就是那位都督,你为什么要拍案叫绝?”(因为王勃写 得太好了,他太有才华了!诗文描写的景色太美了!和大家眼前的景色完全一样!)③师:原本这位都督的女婿,也是一位学士,事先准备了一篇文章,打算在这次宴会上展示一下的,让别人写也只是客套话,这么短的时间,写出一篇好文章,确实很难,哪想,少年王勃不但写成了,还写得特别好,难怪都督要拍案叫绝。再来读读这句话
【媒体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学生齐读。⑤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出描述这两句诗的语句吗?
【媒体出示:“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两句诗分别对应哪部分内容?
“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就是“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意思。“孤鹜”就是野鸭
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们真不简单!多么迷人的江上晚景,让我们和王勃一起来欣赏,谁能把这迷人的晚景读出来?指名读,评点,学生齐读。多美的景色呀,我们一起来吟诵诗句。
师:读着这两句诗,我们眼前仿佛会出现这样的画面:“远处,-------。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灿烂的云霞在天边-------------”
激励: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这才是朗读的最高境界!“远处,-------。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灿烂的云霞在天边-------------”
⑦此时此刻,欣赏着这迷人的晚景,吟诵着千古佳句,知道老师最想做什么吗?这么美的情景,难道不想把它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之中吗?所以,请你们用最短的时间把他背下来。指名背诵第三自然段。齐背。
(5)“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课件] “千古传诵”什么意思?(千百年来被代代相传)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临场发挥所写的作品却被人们千古传诵,充分说明王勃是一个奇才。(板书:千古传诵)
小结:王勃在写这篇名文的时候非常年轻,才14岁,课文中许多地方体现了王勃是个“奇才”,他奇在年少,奇在思维敏捷、写作速度快,奇在勇敢,奇在博学多才。
2、课文中有好些形容才学高、文笔好的词语,比如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等,你还知道其他词语吗?指名说,相机出示:
才华横溢 才高八斗 博古通今 学富五车 见多识广 满腹经纶 斗酒百篇 出口成章 妙笔生花 妙语连珠 博学多才 指名读,齐读。
三、总结全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作者教给了我们场面描写的方法,那就是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等进行描写,下面我们就来用这种方法仿写一段。课件出示片段。
老师把大扫除的任务一布置,同学们就 地干了起来。有的同学
,有的同学
,还有的同 学。瞧,张鸣同学在 地扫地,不一会儿,他已经干得。老师看着 的教室,地笑了。
四、作业
“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少年奇才,如聪明的司马光、刻苦练字的怀素、敢破陋习的孙中山等,课后,请同学们找出他们的故事读一读。板书
少年王勃
名气远扬 奇才 胸有成竹
千古传诵
第三篇:少年王勃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
《少年王勃》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人物故事,也是一篇文包诗的文章。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即兴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的故事,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第二自然段是蓄势,是为王勃的出场衬托,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华横溢。写阎都督的言行也是为了衬托。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第二、三、四自然段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滕王阁序》。第五自然段点明《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婺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重点、难点】
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第二课时)【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在朗读、品悟课文的过程中形成的。本设计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训练,不论是生字词的学习,还是王勃才气的感悟,都是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组织交流。将读作为重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可以将教学划分为2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探望
王勃
都督
滕王阁序
宴会
文章
南昌
文思如泉 胸有成竹
拍案叫绝
2.谁能用上刚刚听写的词语,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老师给你一个提示:谁 干什么。(王勃写《滕王阁序》。)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这一段,思考:都督为什么邀请王勃参加宴会?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吗?
2、指名回答。你从“听说”这个词语中感受到了什么?
3、小结:小小年纪的王勃,名声在外,不过,这也只是听说而已,王勃是否真有才气呢?请接着往下读。
三、默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画,你从哪些字词里觉得王勃“很有才气”。
(一)、引读第二自然段。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答应。为什么不敢答应呢?(都督要求当场写庆贺的文章,时间又短,怕写不好,有难度)
2.《滕王阁序》是怎样写成的?
师:把他们的表现联系起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出示:王勃边看边想,突然转过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A、“胸有成竹”看出王勃怎么样?谁来读一读?(指导读好词:胸有成竹)B、指导读句子:“让我来试试吧!”读出王勃的自信。
C、师小结:王勃虽然年少,却非常虚心。王勃小小年纪,才高八斗。所以他写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汩汩流出,这就是(生齐说:“文思如泉”)指导读词:文思如泉
D、正因为他文思如泉,所以写起来很快,一气呵成,这就是(生齐说“笔走如飞”)
指导读词:笔走如飞
小结:看,王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写出这么长这么美的文章来,佩服吗?怪不得引读:都督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①理解“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的意思,说说你能读出什么?
②师:追问:就像事先写好背出来的一样。是事先准备好的吗?(路过南昌、探望父亲)
③师:果然有才气啊!(板书:才气)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 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①理解“拍案叫绝”的意思。
②教师讲解:原本这位都督的女婿,也是一位学士,事先准备了一篇文章,打算在这次宴会上展示一下的,让别人写也只是客套话,这么短的时间,写出一篇好文章,确实很难,哪想,少年王勃不但写成了,还写得特别好,难怪都督要----拍案叫绝。王勃让都督从很生气到很欣赏,的确靠的自己的才气。③师:再读读这两句诗,你能读懂其中的妙处吗?
四、图文诗结合,感受美景
(1)出示: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2)轻声读读课文,想一想,随着你的朗读,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教学“凝望” 凝望就是:——专心致志地看、聚精会神地看、全神贯注地看、十分投入地看(出示)。王勃看得那么投入,那么王勃此时仅仅是在看江上秋景吗?
特别是“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令人拍案叫绝。
出示“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你能读好它吗?
指导节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孤鹜”是一只野鸭。
多么诗情画意的景象啊,王勃只用了14个字就成就了那千古名句—— 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看,这就是王勃眼前的画面,仔细观察,你还看到了什么?
现在,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观察所得,用自己的话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⑥美丽的画面打动了我们,这样优美的诗句更是打动了每一个人,怪不得都督听到这句诗会——拍案叫绝
指导读好缓缓地飞翔、轻轻地飘荡
要地平缓、舒展。
“水天一色、霞鹜齐飞”,动静结合,多优美的画面,让我们用朗读来再现王勃眼前的美景吧。
五|、齐读最后一小节。
理解“千古传诵”。
2.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美的文章呢?(边看边想)王勃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我们平时有没有做到?怪不得我们的文章不能令人拍案叫绝,看样子,我们要像王勃那样“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就要多观察、勤思考。
王勃边看边想,怪不得在写作前能够“胸有成竹”。板书:胸有成竹
你怎么理解“千古传诵”这个词语?谁能用它说句话。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附板书设计: 9.少年王勃
文思如泉
千古传诵
胸有成竹
《滕王阁序》
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
第四篇:《少年王勃》说课稿
《少年王勃》说课稿
《少年王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叙事写人的文章,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即兴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为了使学生在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的同时,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运用集图、文、音、像等信息于一体的专题学习网站来自主学习课文。
本课教学我力图体现以下特色:
一、营造自主学习环境,注重学生个别发展。我将诗与画巧妙结合,自然导入课文,创设学习化的、宽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们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专题学习网站中,我将文本教材电子化,为重点的字、词、句添加相关的超级链接,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信息源。网页中的学习目标、配乐朗读、推荐作业等板块,特别是适时提供的学习建议,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章可循。我作为服务者,利用网络的“监看”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加以个别指导
二、营造交流对话环境,全面提高学生能力。在学生充分浏览网页的基础上,我将让学生相互交流最喜欢的课文内容,并以第四自然段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追本溯源,创设自主学习、相互启发、全体获益、展示自我的环境,不仅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而且使人物形象得到凸显。并且巧妙地借王勃写作的例子,使学生懂得什么才是正确的写作方法。
三、营造资料搜索环境,拓展学生课外阅读。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积极鼓励学生继续上网冲浪,在网上进行拓展阅读,拉近学生与王勃,与滕王阁之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来分享各自的新发现,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真正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另外,我将推荐开放的、具有个性化的作业,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至课外,转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形成网络资源与语文教学的系统整合,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第五篇:9 少年王勃
[课题] 少年王勃(三年级语文第六册)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新坝中心小学 樊少军 邮编:225107 [教材简解] 《少年王勃》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即兴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华横溢。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第二、三、四自然段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第五自然段点明《藤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才思敏捷、才华横溢,并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小节。
4、学习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设计理念]
学生对少年王勃比较陌生,老师揭示课题后,先介绍少年王勃在滕王阁会上,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让学生带着对少年王勃无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时,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
[设计思路]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学设计不应为教而设计,应该为学而设计。每一篇文章都有特定的主题,教师要围绕主题教学设计,寻找中心话题,找一个关键的问题来牵动全文,让整个教学顺利地展开。如:“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抓住中心话题,从“文中的诗句、王勃的表现、旁人的表现”这三方面来引导学生体会到王勃很有才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探究、发现、思考中感悟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研读文章,真正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运用自己的力量从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能够让不同起点的学生能有自己的收获,拥有一片自己发展的空间,并且孩子们抓住后“少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这一话题后一定会学得简单,学得深刻。同时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从读书实践中来。本设计注重学生读的训练,将读做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品赏课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滕王阁和少年王勃的资料。课前预习。
一、诗句激趣,看图谈话导入,直面王勃。
(一)诗句激趣。
1、(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指导“鹜”的读音,板书wù)
2、看着黑板你能再把这句诗来读一读吗?(师:恩,你把这里边一个难读的字“鹜”给读正确了,而且还注意了停顿,很好。谁也想来读一读。)
3、让我们一起来正确流利地读一读这句诗吧。
4、这句诗短短14个字,却写出了4种各有特色的景物: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句,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6、短短14个字却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感受一起吟诵这句诗吧!
(二)看图谈话导入。
1、是啊,这句诗出自《藤王阁序》。在江西南昌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藤王阁,(显示图片)唐初始建,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了。曾多次被毁重建,但因为一个少年的文章《藤王阁序》而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出示课文插图一:少年王勃英姿勃发的图,提问:这位英俊少年是谁呢?他就是王勃。师:有这样一句谚语:自古英雄出少年。从古到今,有多少有名人士从小就崭露头角。我们知道的有七岁就能作诗的唐代诗人骆宾王,机智过人、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由这幅图,你想到哪些有关的词语来形容王勃呢? 板书课题:
9、少年王勃 注意多音字“少年 shào”。“少”字也是一个多音字,它还可以念多少的(shǎo)。
2、看课题,你最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引出:“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中心话题。
3、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让学生直面本课的主人公——王勃。读,使学生初步得到审美体验;看,使学生得到视觉上的冲击;说,使学生得到心灵上的认同。从而使学生对王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想要去认识他,探究他。引导学生从课题人物入手,由文入诗。由介绍滕王阁延伸到赞美滕王阁的文章再延伸到王勃,从而逐步导入新课,带领学生们一步步走近那个有才气的少年。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让我们来读课文了解王勃。
2、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
3、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4、自由读: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词读音和读课文,听音、听情,进行评价。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尤其是比较长的句子)、读通课文。
5、检查自读情况:
A、读一读(课件出示生字词)师:大家读的都很认真,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同学们,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自学了生字,生字词都会读了吗?好,看清楚了我们一起读。[探望 南昌 滕王阁 都督(同学们,督字如果单独念就念第一声,但是在这个词中指的是古时的军事长官,习惯上念轻声(du),来,大家跟老师一起读。)宴会 文章 野鸭 读书 ]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词,你们也会读吗?(滕王阁序 整修一新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 千古传诵)来,我们开火车读,请你当火车头,后面的同学一个个接着读。这些词语的意思你了解吗?(可以联系上下文)[胸有成竹在文中指王勃有把握干什么?(经过边看边想,很有把握写好这篇庆贺的文章)][文思如泉:写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涌流][笔走如飞:写文章时速度很快,一气呵成][拍案叫绝:案:狭长的桌子。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奇才:罕见、难得的人才。] [序:古代指送别赠言的文字。《滕王阁序》全称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都督:中国古代军事长官] 带着理解再来读一读词语。B、文中还有一句名句谁来读?
(1)出示:落下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一段话描写的就是这句话的情景?用横线画下来。
(3)交流出示: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4)再轻轻的读一读句子,想一想哪一句写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意思。哪一句写的是“秋水共长天一色” 的意思。
(5)真厉害,再考考你们: 理解“孤鹜”(野鸭)、“齐飞”(野鸭缓缓地飞翔、云霞轻轻地飘荡,好象在一起飞。)
(6)“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们真不简单!多么迷人的江上秋景,让我们和王勃一起来欣赏,谁能把这迷人的秋景读出来?
指名读,赛读与评点。(从你的目光中,老师看到了你心中的画面)(省略号给人韵味无穷的感觉,从省略号,你感受到了什么?)
(7)教师配乐朗读。
来,让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老师想把这美妙的感受通过朗读带给大家。请你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啊!让我们一起沉醉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景中。)
(8)这么美的景色把王勃深深地吸引住了,在他的眼中仿佛是一幅优美的画,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我们一起来吟诵诗句。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它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进程的奠基石。三年级属小学中年段,而我所设计教学的又是第一课时,所以字词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自由读课文之后,利用课件出示生字词及难度易错的4字词语,通过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广泛地调动学生学习字词的积极性,让字词教学落实在学生兴趣盎然的参与中。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词语、难句都会读了,现在请小组长带着你们小组的成员,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少年王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主要写少年王勃什么事情呢?可以用一两句话来说一说吗?(王勃怎样写成《滕王阁序》的)
抓住这个主要事件,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呢?请大家分组进行讨论,讨论时要说一说这样分段的理由哦。
交流:把学生的分法写在黑板上。
3、交流板书
一(1)参加宴会(主要讲了藤王阁整修一新,王勃应邀参加宴会。)
二(2-4)写成名文(客人们不敢答应都督提出的要求,但是王勃却即兴写下了《滕王阁序》)
三(5)传诵千古(《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4、朗读全文。
5、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并抓住这些词,让学生寻求根源,不仅理清了文章脉络,而且也体现了使少年王勃的形象。
四、质疑问难,引出中心话题:王勃是什么样的人?
1、真好,字音都读准了,来,让我们带着下边这个问题,再快速地读一读课文。(课件出示:你认为王勃是个怎样的少年?)
(板书:“有才气”或者“奇才”)
2、文中是怎样介绍少年时候的王勃很有才气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默读边圈画出表现王勃很有才气的词句。
3、生随机答:
(1)生:文中说一位姓阎的都督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在滕王阁举行的宴会。
师:你真会读书,会联系上文来回答问题。王勃在当地已小有名气,连都督举行宴会都要请他来参加呢。
(2)生:我找到的地方是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的文章,在座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只有王勃说:“让我来试试吧!”
师:都督举行宴会,以他的身份,一般都会邀请哪些人参加?
师:为什么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在座的那么多达观贵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体会当场写庆贺文章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
师:这样一件大家都不敢去做的事,只有年纪轻轻的王勃做了,而且还文思如泉、笔走如飞,难怪连都督都忍不住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师:同学们,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奇才?什么叫拍案叫绝?你能用动作来演一演吗?(动作演示)
师:谁来当一回都督,夸一夸王勃?
(3)生:我找到的是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板书: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师: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
师:王勃小小年纪,就如此的才思敏捷,确实令人敬佩。他是怎么做到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的?全班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师:王勃在干什么?(凝望江上迷人的秋景)
师:你们知道凝望是什么意思吗?
师:王勃一边欣赏着江上的美丽秋景,一边可能在想些什么?
师:想着,想着,思路如泉水一般汩汩流出,看来,王勃不光有满腹的经纶,他还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这也是他令人敬佩的才华。
设计意图:王勃令人敬佩的才华是贯穿全文的中心点,我以此为线索展开教学。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后,我再次让学生默读课文,在文中将体现王勃有才气的语句圈画下来,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随后顺着学生的思路去感受王勃的才华,教学内容的呈现完全是学生的自主选择。不仅仅让学生理解“文思如泉、笔走如飞、胸有成竹”的意思,更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王勃为什么能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地写下这千古传诵的佳句?巧妙地抓住“凝望”一词做文章,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凝望”一词获知王勃之所以能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这也是王勃的才华所在,从这样独特的角度解读教材,不但使学生对王勃的才华感受得更为全面、到位,同时牵引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为学生提供了习作方法的良好典范。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最能突出王勃奇特的才能。在学生读第四自然最后一句时,我抓住都督说话时的表情、动作以及说的话进行练读,在读中感悟出王勃确实是个奇才!
五、总结。
师:王勃饱读诗书,少年时就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他的一生较为短暂,只活了28年,但他所著的诗文,却永远流传下来,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千古绝唱。王勃在什么情况下写《滕王阁序》的,怎么写的,写得怎么样呢?下节课我们来好好研读。
六、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学生各自用自己的办法识记生字。
2、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
督:监督别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个目。宴:上中下结构,写得应紧凑些。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读: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个“卖‘字,要注意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3、学生描红。
七、作业设计
一、朗读课文。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指写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汩汩流出()2.用手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3.水连着天,天连着水()
4.形容书写非常老练,纯熟,速度快()
三、课文在形容王勃才思敏捷时用了“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你能在下面句子中填上带“如”字的成语吗?
1、有了你的加入,我们这个小组真是()呀!
2、夏天到了,窗外的知了叫个不停,弄得我真是()。
3、在这家小书店里发现了找了好久的书,我真是()!
4、(),一晃已经六年过去了!
5、法官说道:“(),你还有什么可以说的?” 设计意图:理解并积累成语,引导学生正确使用。
八、板书设计: 少年王勃 有才气
奇才 《滕王阁序》 千古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