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
《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研究》
阶段性总结
习作教学贯串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始终,长期以来存在教者教“难”,学生动笔“难”的两难处境,为了更好地提高习作指导的科学性、实效性,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解决日常习作指导及习作教学中存在的困惑、难点,同时带动我校语文教师参与作文教学的积极性,尽快形成科学、有效指导习作教学的策略,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和质量,我校申请了市级课题研究——《起步习作教师指导策略》。本课题在确定了最终目标后,作为本学年语文教学的系统工程来实施,我们将各阶段的实施目标分散到各个学段,分到各课题组人员当中,由于我校都是各级单班,依据各年级《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及各班的学情的不同,课题组人员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风格各异的具体做法。现将课题组人员的一些小结如下:
陈XX老师: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很多学生对作文都有恐惧感,一提到写作文不少学生就感到头疼,不知如何下笔。所以,我打算从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多看多说多练,为高段习作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采取的方法措施如下:
一、指导熟背、模仿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一年级所学的课文都是朗朗上口、语句优美、富有情趣的文章。用好每一节课,让学生熟读背诵。让学生的既学会了优美的语句,又潜移默化地领悟了文章的写作方法。
二、指导看图说话
刚入学的小学生都对图画感兴趣,指导学生习作先从看图入手。
然而在看图写话中,要想让学生会说会写,就得先让学生学会看图。在课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插图,指导学生看懂图意,图文结合,去感悟语言表达方法。
除此之外,每周还专门安排一节看图写话课,让学生围绕一幅图进行观察,训练说话。先指导观察顺序,如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通过仔细的观察,弄懂图意,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挖掘图上没有直接显现出来的内容。再用简练的语言说句子,指导学生试着把所学的好词好句放进去,把句子说通顺,把句子说具体。
三、指导写话练习
说话看似很简单,但是让学生动笔去写,那真是不容易的事情。一年级的小学生开始写话,就是一个简单的格式,简单的标点符号都不知道咋用。老师先示范写话的格式和简单的标点符号的用法。让学生动笔模仿老师写一写。先写一句简单的话,接着,鼓励孩子们把积累的词汇试着用到所写的语言中,力求写一、二句完整、通顺的语句。最后,逐步提高要求,鼓励孩子们大胆地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东西写下来,由一两句话过渡到写几句通顺连贯的话,循序渐进地练写,慢慢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写通语句,有少部分学生还无从下手,以后还要对个别接受慢一点的学生特别辅导,希望所有学生都能进步。
杨XX老师:
二年级看图写话作文教学,鼓励学生有序观察图画,启发学生自由表达,激发他们展开想象:
本人在作文教学中采用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评一评的“三步”作文教学法。我认为二年级是培养孩子写话的关键阶段,在指导习作的时候首先应从孩子们感兴趣的题材出发,写他们身边发生的事,在写法上指导学生抓住一个重点来写,不要面面俱到。教学目标主要是:把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语句说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其实,孩子们如能做到这几点就很了不起了。第一步、说一说。本人认为:在动笔之前让全体学生把要写的内容说一说,小组之间进行交流,那些该重点写,那些该略写。不管孩子说得怎么样,要始终用赞美的语气表扬孩子,夸奖孩子,肯定孩子们所说的语言。比如在教学看图写话时,我重视引导学生先看明白图意,在充分发挥想象的,然后组织语言说出来,要求说得有头有尾,要遵循一定顺序,条理清楚,表达完整,声音洪亮并使用普通话叙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写一写。
低年级写话是为高年级写作打基础的。因此,在二年级的写话训练中就要教学生把握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话写完整,写具体。学生到了二年级,已经具备了写完整话的能力,其观察、想象能力都有了发展提高。这时,就要在写具体上下功夫,指导学生重点写事物的主要情节,写与主要情节有关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要抓住细节判断人物可能说什么,有什么心理活动,人与人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从而使画面上的人物鲜活起来。
第三、评一评。
在评价学生每一次习作时,我先在学生各小组之间推选写的较好的习作,让小作者大声的朗读,让其他的学生认真聆听,听完之后指出优缺点,好在那里,不足在那里,好的保留,不足的再一次修改。
事实证明,采用“三步法”进行看图写话训练,能够降低训练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只要同学们观察细致,想象合理丰富、富有创新精神,就一定能写出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感人的文章来。
另外,作文教学还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时刻提醒学生写作还在于平时的积累,如,有些学生重视了积累好词好句,然后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就能更准确更巧妙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二是老师对学生的习作应多给予表扬。因为积极的写作欲望是学生写作水平提升的动力之源,必须细心呵护。
王XX老师:
三年级学生是习作起步的关键阶段,怎样进行起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起步作文,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一般要学会1000多个常用字;二是要阅读量达到一定的要求,从范文中获得有关词句积累,潜移默化的学习表达方法。
而小学习作训练的阶段是:低年级着重练习说话、写句;中年级着重练习写片断;高年级着重练习写成篇的作文。作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顺应他们的心理;避免训练方法单一化,齐步走,重视学生个性的差异。作文是一种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能力的发展,靠学生自主训练、实践、应用。习作教学仅仅靠每周一次的两节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作文教学贯串到每一节语文课,例如:学习《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的总起句,是很好的事例,引导学生使用总起句。重视每单元的导语,启发学生试着运用过渡句是很好的范例。建立班级图书角,实现资源共享,扩大学生阅读视野,上好每个星期的阅读课,营造读书氛围,把读书活动拓展到课外。
习作教学不光在语文教学课堂训练,还可以拓展到思品、科学课堂上,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爸爸妈妈真辛苦》中介绍父母的工作,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进行情感态度价值关的教育,学生先汇报交流,在引导学生把感受写出了,进而让介绍父母性
格特点及父母对你的关爱,写成一篇习作。在科学课上,让学生观察金鱼、蚂蚁等昆虫的吃食和生活习性,指导学生加以整理,就成了不错的观察日记,学生也感觉习作很有意思,不在望而生畏。作文教学要有新的突破,应力争提早起步,引导学生自主练笔、学用结合,把激励学生的内驱力摆上重要位置,整合、利用各科课程资源的侧重点不同、把习作教学贯串于各科教学过程。
王XX老师::
根据调查,我们班的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总觉得无材料可写。由于对生活缺乏深入、持久的有意观察和思考,许多新颖有趣、真切感人的事物从身边白白流逝;二是有话写不出来。课外阅读少,语言积累少,语言贫乏。总之,是缺少对写作素材和写作语言的积累。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的时候,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意识和观察习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注意自主积累,主动观察生活及周围的事物,捕捉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人物等,并作多角度的思考认识,从中提炼筛选,积累材料,积累思想,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仓库。同时,博览群书,积累语言,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材料仓库。
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积累生活材料。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并运用观察方法对生活进行深入、持久的观察。①留意童年的“趣”:天真活泼,争强好胜而做出的可爱的“傻事”,快乐的“趣事”。②留意学习中的“得”:读文章中的心得体会,学习过程中摸索出的经验、受到的教训、激发出的灵感等。③留意大自然中的“奇”:大自然中的春夏秋冬,风雪雨露,草木鸟兽,变化莫测的、奥妙无穷的多彩生活现象等。④留意社会中的“变”:改革中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人物、新观念等。⑤留意交往中的“情”:在和老师、同学、家人、朋友、陌生人交往中令人感动、憎恨、欣喜的场景等。在留心观察的基础上,加进思考,并用简洁的话记在观察日记本上。
2.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材料。在课内外阅读中,将有感触的优美语句,精彩片断,新颖的开头,别开生面的结尾,按写人,写景,写物等分门别类摘录下来制作成积累卡,把每周最得意的发现向同学推荐。
3.及时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分享写作资源。在每个学生都注重积累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有利于在积累方面形成竞争的态势,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相启发和激励,也有利于分享积累的喜悦和成果。在学生将课外观察、阅读的最新发现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对交流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类、增补、评析,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路,拓宽学生的积累途径,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并就积累中的思想认识问题进行正面引导,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
王老师:
三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具备了布局谋篇的本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习作表达的方法,但往往习作的选材难、语言匮乏等因素造成了习作水平难以提高的极大障碍。相当一部分学生还达不到五年级上册习作的篇幅和内容的要求,甚至还有记流水账、词不达意等现象。究其原因,除了客观上农村孩子视野狭窄,语言环境薄弱之外,关键还在于我们语文老师对于学生习作指导还缺乏细致和耐心,方法上过于单调造成这样收效不大的结果。所以,这学期开学一段时间后,我就着手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进行研究。
一、习作指导从选材入手,使人人皆有内容可写。
学生缺乏写作的素材,尤其是农村孩子习作的“拦路虎”,写作中无从下笔,或生拉硬扯废话连篇只为凑够篇幅。习作素材源于生活,需要我们学生以自己独特视角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去积累。还需要去发挥教材的作用。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注重挖掘可写的、随时闪过的一些念头、感悟,引导学生怎样来捕捉素材,积累最真、最朴实的体验片段,为进一步的习作整理做好了准备。比如,在学习《学会看病》这一课,在学生悟到了一位看似狠心,实则饱含着对孩子最深、最理智的爱。引导学生:可曾在生活中发现过不一样的父母之爱呢?学生深思后,竟然交流出好多表现父母爱的生活情节,有“批评”中体现出的爱,在“吝啬”中突现的爱,有“爱恨交织”复杂的爱......打开了学生的生活记忆的画面,让学生感到是有内容可写的,然后再从旁指导他们去选择最恰当的内容去写。经常如此锻炼,帮助学生习作时皆有内容可写,这是做好习作的第一步。
二、博览群书,以读促写。
大文学家鲁迅曾说过:“提高作文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多读书。”坚持阅读,学生不仅可以从中积累词汇、锻炼语言,还可以提高审美水平。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从课文中去寻找语言营养,对其中很有借鉴性的重要篇目,不仅要精读,更要深读、体会、感受。还要选择有目的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达到以读促写,最终定会促进学生有话可写、乐于习作。
三、评改习作多样化,增强习作指导的实效性。
俗话说“改进,改则进”,说明了习作修改的重要性。传统的全批全改、精批细改,耗费了老师大量的心血,学生却从中很少去感悟习作修改的方法。为进一步引起学生对习作修改的关注和重视,在习作评改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尝试进行了小组互评的评改方式。当然,这个过程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中,可布置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片段训练,让小组长(一组为三四个人)学习习作评改的方法,进行评改,交流指出不足。再从片段到习作,评改由小组长牵头再到组员互评。在这些过程中,学生真正能投入到阅读自己及他人的习作,达到互相学习借鉴,不仅学到评改习作的能力,也同时对自己习作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自由评改和交流中,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得到共同提高,这无疑也增强了老师对习作指导的实效性。
起步习作课题研究实施以来,课题组领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
1、注重学生词句的积累习惯的培养。开展每周借阅活动,利用课外书拓展知识面。利用每个班的阅读课,要求每位学生每周至少有两篇优美句段积累,并在班级光荣榜上累计,长期坚持,学生积累的意识增强了,丰富了习作素材,拓宽了视野。
2、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实现资源共享,让每位学生把自己购买的课外书带到学校,建立班级图书角,方便学生借阅,还利用学习园地展示学生习作,习作讲评课上,让学生交流读书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习作方法,提高阅读兴趣。
3、为了检测课题实施以来,学生习作提高的效果,我校举行了作文竞赛,并把孩子们优秀习作汇编成册,在校内发表,进行展览,极大鼓舞了学生习作热情,转变了学生惧怕习作的畏惧心理。
总之,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有收获也有困惑,希望在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不断总结中不断进步,提高看课题组教师指导学生习作的水平,提高学生习作的质量。
第二篇:浅谈小学生
浅谈小学生“经典诗文”的积累与应用
语文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进行积累,感悟和运用中能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让学生诵读欣赏“经典诗文”并加以运用,既能使学生从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挖掘诗文的内涵,又能继承发扬这份不可多得的传统文化,但当前“经典诗文”诵读存在拔高了读经教育的功能,脱离学生实际,过深过难,脱离教学实际,诵读不可持续等隐患,让学生爱上“经典诗文”,语文老师的引导尤为重要。
一、积小流汇成江海——重视“经典诗文”的日积月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两步的积累,“经典诗文”的学习亦是如此,实际的运用,需要长期的积累作保障,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要从积累“经典诗文”开始,稳扎稳打,走好第一步。
(一)诗文背诵
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老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学习课文之余,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诗文”,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什么时候让学生背诵诗文,既能有效利用时间,又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呢?我习惯做法是每天早晨抽出5分钟向学生推荐一首(篇)好诗文来诵读,中午上课前的几分钟进行工整地书写,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一天背一首不是问题,鼓励多背,但对于记忆较差的学生来说并不能实现,所以我以一周为期,定为“每周一诗”(文)
至于要选什么经典诗文呢,可以结合文本,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中写中国大文豪——鲁迅先生,那么这周的每周一诗(文)可以选用鲁迅写的诗篇来进行诵读,这样既学习了课文,又丰满了鲁迅高大的形象,真是一举两得。在选文上还可根据学生的学情,低段的学生和中高段的学生分别推荐《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唐诗宋词》。对于中高段学生,老师推荐一部分经典诗文,可以根据朝代的不同,推荐名人名诗,可以随着时节的变化推荐描写春夏秋冬的诗文,只要内容丰富点就好;或是由学生推荐,说说推荐的理由,老师审核,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喜欢的诗文去积累,贴近他们的生活,才能让“经典诗文”走近他们心中。
(二)诗文归类
中国的“经典诗文”太多,对学生来说这种机械的背诵无法形成系统,作为语文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来梳理,归类,让学生对“经典诗文”了然于胸,为运用打下基础。其一,结合文本进行诵读,例如教学到《春夜喜雨》时,让学生回忆有关“雨”的诗文,全班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样既起到了复习的作用,又能对所学“经典诗文”进行梳理,也是一举两得的事。
其二,结合其他教材进行诵读,作为语文老师不能只停留在课文中的诗文教材,要用慧眼去挖掘教材,整合运用。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我们看到了坚强不屈的李大钊,可以复习一下有气节的诗,比如李清照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诗文游戏
反复地诵读“经典诗文”有时是件枯燥的事,如何让枯燥的“经典诗文”经常得到复习,而又让学生“乐”于去巩固,做游戏,诗句接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为了降低难度,让全员参与,老师也必须参与其中,也要接受学生的挑战,只要能接出前一句诗中的任何一个字为开头即可。也可以以组为单位,互相挑战,对于优胜者,优胜组,设置奖项,评出“我是诵读王”,“我是吟诵家”“小小藏诗家”,学生的兴趣会更浓。
诗文接龙看似一个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一定形式上是学生积累诗文的一种动力。无形之中让学生巩固了经典诗文,有种让积累信手拈来的感觉。不管用什么样的形式来积累“经典诗文”,贵在持之以恒,要一步一个脚印。学生有了日积月累的沉淀,语文能力才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二、必经阶梯是练习——加强“经典诗文“的衔接内化
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已经积累了不少“经典诗文”,练习是个必不可少的平台来唤醒学生的沉淀。如果积累沉淀了很多诗文,都无法展示,那么积累和运用只是一个分割体,无法融会贯通。我们该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的氛围,一个衔接的阶梯,让积累的诗文得到有效的巩固。
(一)诗文填空
“经典诗文”的运用,最简单的练习就是老师给出一个语境,让学生在积累的经典诗文库中搜索,找出合适的语句填入语境中,当然这个答案可以是唯一的,也可以是多种答案,开放性的答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
练习题:刘伟成天玩,不好好学习,功课也不做,你作为朋友会用()的诗句来劝他。
这个答案不是唯一的,可以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以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可以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样的练习,不光是让学生对所积累的“经典诗文”的活用,也是对“惜时”主题诗文的梳理,归类。
(二)趣味改编 经典诗文填空是一种直接引用的练习,而经典诗文的趣味改编是诗文化用的一种练习。六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二中的趣味语文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练习内容。有趣的标点,把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改写成了小令,改写成了小剧本,这样的“经典诗文”进行改写,让学生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个兴趣,通过练习为学生写作时化用诗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训练点。可以让学生改成三言诗,四言诗,五言绝句,六言诗,但这样的练习必须根据诗文原意的基础上,老师要规定一些模式让学生去练习,学生不能信口开河。让学生对“经典诗文”这样的改写还可以从写景诗,叙事诗开始,例如《宿新市徐公店》、《凉州词》。
(三)诗句组文
如果说“经典诗文”的填空,改编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创作性不强,那么,找到合适的训练点,让学生写一段话,更具挑战性,也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例如:离毕业还有几个月,学生已经开始互写同学录了,相处六年的同学,几个月后即将各奔东西,何不让学生以“别离”为,用上一些“经典诗文”写一份诗意的离别赠言。
学生赠言:六年的时光,悄然溜走,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我们是否可以找回那属于我们的快乐时光。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虽然我们要分开,但我一定会记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同学送我情”,我们会是一辈子的好朋友,不管以后我们在哪里,希望我们可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平时一起学习,一起嬉戏,吵吵闹闹,面对离别,学生心中的确有很多话要对彼此说,有了这样真实的情感体验,就会有表达的欲望。而且学生平时积累了很多关于“友情”“别离”的诗文,可以引用诗文通过这份赠言表达彼此的不舍和浓浓的友情。
《课标》指出:“写作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为了让学生得到有效的训练,对于学生乐于表达,畅快表达,给予肯定,但是要引导学生明白引用经典诗文能够提升文章的语言魅力,但并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恰当地引用。
三、绝知此事要躬行——实现“经典诗文”的自主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的习作能力也作出了“尝试在写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的要求。学生平时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怎么样,需要通过写作去检验学生。当学生看到周围的一景一物一事都能通过久酿心底的诗文表达出来,才是积累“经典诗文”的真正目的。利用好“经典诗文”这座丰富多彩的作文库素材,把千百年来历经岁月磨炼至今仍然光彩夺目的“经典诗文”恰到好处地运用到作文中,定能让文章文采斐然。那么,这些“经典诗文”用在什么地方呢?没有老师的引导,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无从下手的。
(一)用诗句点题
古诗文语言精练,言简意赅,意蕴深远,往往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就让人回味无穷,所谓“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如能将古诗文恰如其分地用在点题上,则能一语中的、点明题旨。
开学初教室布置评比,每个版块用什么样的主题呢,原先的学习园地,图书角显得比较普通。如何让主题新颖些,学生来出谋划策,小荷才露尖尖角代替了园地,书山有路勤为径代替了图书角。用“经典诗文”做主题,激活了文字表达,彰显班级个性,让教室增添了几分诗的韵味。
“经典诗文”可以作为文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经典诗文”可以用在文章开头,有先声夺人的作用;“经典诗文”还可以用在结尾,有归纳深化的意蕴。这些用法都和标题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老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用上恰当的诗句即可。
(二)用诗句描绘意境
诗歌的语言非常精练,往往一句诗就是一幅画面,就蕴含着一片深情。借诗入文,不仅能增添作品的诗情画意,而且能给人美的享受。
学生在《月夜》中写道:中秋节的夜晚,月亮如一颗银光闪闪的珍珠嵌在宁静的天幕中,我沿着蜿蜒的小路,漫步徐行,听着小溪哗哗地流淌,欢笑着,观赏着月亮奔向远方,真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陶醉在这迷人的月色中。
学生把“经典诗文”巧妙地运用到写作中,表达了学生的心中所想,用诗的语言营造诗的意境,让作文中的景物顿然生色,文笔清新,更展示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三)用诗句抒情
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情感是文章的血液。“心”明才能“眼”亮,情真方可动人。灵活运用“经典诗文”,既能巧妙揭示文章中心,又能恰当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件令你感动的事。学生交流的最多的是母亲对自己的爱。一学生在作文的结尾处这样写:妈妈在我生病的时,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在我伤心的时候安慰我,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我。但每每看到你那粗糙的双手,熬得通红的眼睛,我的心头总是酸痛,莫名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真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歌颂了天下最伟大的母爱,还有什么样的文字比这样诗句更能表达学生想要表达的这种情感呢?善用诗句,使文章情感丰富了,也让文章更感染人了。
(四)用诗句喻人
借物喻人是古代诗人常用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把经典诗文巧妙地应用于习作中,便可妙笔生花。
班里的数学老师即将退休,学生在作文中写道:相处了六年的数学老师即将退休,看到她的满头银丝,不禁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啊,这正是老师的写照。她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地工作,付出了多少心血,培养了多少莘莘学子。
这样的比喻还有很多,“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些都可以用来刻画人物,学生巧妙地借用古诗文比喻身边的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篇:小学生
小学生“红眼病”预防常识
红眼病即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本病特点是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很快,发病集中。接触传染源后2—48小时内双眼可同时或先后发病。自觉眼不适感,1-2小时即开始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很快加重。患者具有明显的眼刺激症状,表现为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眼睑水肿,睑、球结膜高度充血。红眼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是接触病人的手、毛巾、脸盆等用具传染;网吧、游戏机厅、饭店、游泳池等也是重要的传播场所;理发用具、美容器械、旅馆被褥等都是传染的媒介。学生大多数是接触同班或同宿舍病人或通过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如课本、课桌椅、毛巾、脸盆等而发病。
红眼病的传染性很强,短时间内可广泛蔓延,预防工作很重要。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前提下,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发现学生首例病人后,尽快做好隔离消毒工作。病人不能随便到公共场所,随意拿取东西,避免造成疫情传播流行。病人须隔离治疗7-10天。二是患者脸盆、毛巾、手帕、书本应进行消毒,不与健康人混用。消毒方法有煮沸、日光下曝晒、消毒液浸泡等。
三是患者接触过的桌子、椅子等物品应注意消毒,可采用来苏液消毒液或1%~3%漂白粉澄清液等作为消毒剂,对物体表进行擦拭消毒。
四是在疫情流行期间,学生不去网吧、游戏机厅、理发店、饭店、游泳池等公共场所。
五是教育学生搞好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最重要是教育学生养成不揉眼,勤洗手的个人卫生习惯。
黄圃中心小学
2011-11-2
第四篇:小学生
小学生小学生,爱读书,三字经,弟子规,中国文化记心中。刻苦学,本领高,任在肩,理想远,品质塑造中国梦。光盘子,倡勤俭,尊师长,承美德,文明塑造中国梦。我们大家齐行动,中国梦,定实现。
明德学校604汪婷婷
第五篇:小学生
小学生
个体综合素质发展评估方案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学生评价制度的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根据《广东省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要求和教育集团相关工作要求,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为积极推进我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实际制定我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估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和“十七大”精神为指针,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构建推进素质教育的小学生评价体系。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完善,为学生确定个体化发展目标。通过评价促使学生进步和提高,发现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以达到教育的培养目标。评价过程要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评价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从而实施素质教育目标。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1.综合素质评价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改变了单一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方法,从能力和 1
素质上促进学生发展。
2.通过综合素质的评价,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促进学生、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
3.建立学生、家长、教师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发展。
4.通过综合素质评价,积极探索运用学生成长记录袋以及各种活动记录资料,关注个体差异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和发展。
三、评价对象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四、评价的组织和方法
1.成立学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由校领导、教师和家长代表组成。其职责是制定和落实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认定评价小组成员,负责组织、监督和实施评价工作,对于在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分析、研究和完善。
2.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代表、家长代表,针对每一名学生表现加以评价,坚持公正准确的评价。
3.评价方法:每学期末进行一次综合评价,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的内容,通过家访、谈心、观察学生日常表现和查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方法,客观的给予评价。
五、评价的内容
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内容有《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和《学生成长记录袋》组成。具体要求和内容有:
1.基础性发展目标。
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评价者针对这六方面所含盖的具体要求,逐条加以对照评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评价者还要以此为依据给学生填写综合性评语。综合性评语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评语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
2.学科学习目标。
针对学生每学期考试成绩及学生基本技能表现,根据《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中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记录要求逐项填写,并按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评定。
六、制度建设及要求
1.建立健全对学生的评价制度,在每学期都要依据《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成长的过程,并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的基本依据。综合素质评定分别按照学期、学年进行阶段性评价,学生毕业时进行总评。
2.学生成长记录袋在教师指导和家长配合、学生主动参与下,全方面反映学生成长轨迹。由学生保管,教师指导整理,每学期
两次交流展示,其内容对学习、生活成长资料进行收集,作为小学时代学生发展的依据。
3.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和学生成长记录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评价内容反映学生优势与不足,进步和潜能,提出改进和提高意见。
七、制度保障
为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公开、公正、公平、科学地进行,学校评价工作委员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诚信制度、评价质量监控与完善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1.诚信制度。
信用不佳的教师,不能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成员。学校评价工作小组要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者进行督导。各班要对学生、家长进行诚信教育。家长要帮助学校与学生做好评定工作,不为学生提供虚假证明,不得影响学校的评定工作。
2.评价质量监控与完善机制。
学校评价工作小组对评价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并充分了解、收集、分析评价工作的有关信息,及时处理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打下基础。
二○一一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