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实施与思考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实施与思考
摘要:新课程改革推行后,现代信息技术被大量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对课堂教学的改进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流就是在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历史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引用信息技术可以极大的改善教学,但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会对教学产生一些不良影响,严重的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科学合理的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出了教学实践方法。关键词:高中历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思考
新课程改革涉及到了诸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育现代化,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育来辅助课堂教学,包括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白板等众多内容。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获取、加工、处理、传播和使用,把各种视频、图片、文字、声音等整合到一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顺应初中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把历史的原貌生动直观的呈现给学生。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单纯的依靠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往往会感到十分的枯燥乏味,而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历史课程也能变得充满趣味性,改变过去那种单调死板的形象。
一、当前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使用存在的问题
1.抛弃传统教学手段,过分依赖新技术
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初中历史教师也在教学中大量的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 在教学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优势,让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所以很多初中历史教师是每逢上课必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果不用反而不是知道该怎么讲。最具代表性的是所有的历史公开课和示范课,都会大量的使用信息技术,如果用的少,好像讲课水平不够。放眼望去,历史课堂上全是网上视频和多媒体课件等。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教师忽视了基本的教育规律,没有认识到教师的授课艺术和课堂组织能力才是高效课堂的基石。
2.教学简单化,满堂“机灌”
有很多的教师只要上了课就坐到操作台旁边,教学过程一直利用电子白板、PPT影视资料等进行授课,课堂就简单的变成了教师的舞台,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消化知识。如果长期的实施这样的教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就像一个电影放映员,觉得上课时教师可以偶可无,直接让他们看课件就行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课堂的教学内容增大了很多,而学生被动的接受大量的知识,这样课堂教学有回到了新课程改革之前的“满堂灌”的老路之上。学生对历史课感到厌烦,影响学习兴趣。
3.教学目标不明确,干扰学生正常思路
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进行教学,虽然每堂课都生动精彩,但只是片面的传授只是,忽视看
对历史思维的培养。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教学课件和视频,虽然很是吸引学生,但大多时候学生的思路都被精彩的视频和课件所吸引,经常忘记了这节课在学习什么,一些学生在教师讲到下一个知识点时,还沉浸在刚才的精彩画面。严重的背离教学目标。学生长时间的把注意力放在别的方面,把历史课当成了欣赏课,这就出现了每节历史课上完都很热闹,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但什么也没有学到。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正确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有着众多的优点,但如何正确的使用信息技术,克服上述问题,这需要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思想,对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控制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注重实效性
在历史教学中是否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不能一概而论。运用信息技术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为教学提供便利。例如,在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节课包含了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五次反围剿、遵义会议等众多内容,教师要想在有限的一节课时内完成教学,就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来整合教学内容,引入一些长征的图片、视频,会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再比如,在讲到八年级下册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单元时,包括《三大改造》、《工业化的起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等课时,这些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不适应大量的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
2.科学的整合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提高针对性
要想在课堂中保证信息技术使用的效果,教学内容的整合以及课件的制作十分重要。有 不少的教师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去网上下载教案和课件,回来之后直接在教学中使用。由于是直接下载它人课件,课件上还会出现他人的名字。这样的教学课件,完全是别人根据教学实践制作的,与本班教学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很难适应课件上的教学思路,也不利于理解学习内容。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思路,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例如,九年级下册的《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有的教师背景的处理时侧重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从建立的帝国主义新秩序的存在各种不稳定因素,强调列强在争夺世界市场存的种种矛盾。而又的教师则侧重于“世界经济危机”,讲解经济危机的背景和产生的种种问题,引发造成几个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走上法西斯道路。3.注意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拓宽历史知识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除了要讲授书本上的历史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根据教师预设的思路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课件进行思考,独立的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但在真正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却很难抽出时间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的的《经济大危机》这一课时,对于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只是简单的提到了原因和影响,但对于美 国经济危机与世界经济危机的内在联系涉及到的很少。在教学中,教师很难抽出专门的时间去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也就无法从整体上把握美国经济危机知识的实质,难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这里就需要教师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来对于上述知识进行补充,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世界其它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背景资料:经济危机来临各国民众的表现、德国和意大利经济衰退、英国的贸易保护等等。这样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的同时,可以把背景资料与美国经济危机联系起来。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资本家在经济危机来临是,为什么毁掉商品,也不把商品救济穷人?为什么美国政府不出面干涉资本家的行为?然后以课下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通过上网和查询书籍来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并把结论交给教师。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历史学习观赏课,为学生播放有教学相关的历史电影,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中知识的了解,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既要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还不能完全的摒弃传统手段,要把二者结合起来。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去摸索发现,找出与本班教学实践向符合的道路。
参考资料:
[1]邱兆芬.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0(31)[2]杨随平.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本科历史教学[J].山西教育(教师教学).2008(03)[3]黄映锋.历史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J].文教资料.2006(18)[4]李德胜.历史课改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历史教学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5(17)
第二篇:浅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应用(最终版)
浅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的范围不断增大,更是促进了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更新了教学手段和方法,多媒体技术手段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普及应用,根据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多媒体手段的使用有一定的必然性,更能发挥多媒体手段的自身优势,本文从多媒体辅助学生的必然性、优点及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几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关键词:历史;教学;多媒体;应用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学现代化要求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有机地整合,多媒体已逐渐运用在各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当中,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取决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手段在初中历史课上的应用已是必然的,是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更是教授知识的必要手段,历史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学科,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的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现给学生。
1.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教学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和网络为初中的历史学习提供了方便和丰富的素材信息,要创造条件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组织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历史学科的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
历史学科因自身的特点,具有过去性、不可复制性、具体性和系统性等均是过去的历史事件无法像物理和化学一样,可以利用实验器材再次经历一次。但历史的资料和文化遗产是弥足珍贵的,同时历史学科的内容也是非常广泛的,有关于科技、文化、思想、外交等方面,纷繁复杂但整个的构成也就一部完整的知识系统,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功能将这些知识直观生动地传授给学生。初中学生知识面薄,形象思维能力大于逻辑思维对于生动的多媒体更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更知学乐学,有效地提高了历史学生的课教学效果。
2.历史科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多媒体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其应用得好与不好重点在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素材的运用,再则是与教学理论相融合,单就多媒体的在初中历中教学中的应用来说,它却是拥有无可替代的优点。
2.1 突破限制,直观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象的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能容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把多姿多彩的历史画面再次以声音、文本、图画、动画和影视等再次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直面地感受历史,让其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体会。如八年级上册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可以利用大量的历史资料图片或影片及文字资料把古代至近代的历史记录工具、服饰、人文等变化进行对比和讨论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再如《血肉筑长城》的教学时可以播放一些相关战争的电影片断,并以当时日本侵略中国的形势图给学生介绍当时的战争背景等运用多种素材多种方法直观展示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的。
2.2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因受课时和教学设备的影响课堂上往往一节课的内容较少,展开也不多,教师更主要的是对课本重点内容的描述和记忆,主要也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如历史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课本内容多如果利用多媒体把相应几个时代的历史资料、图像图形等资料放在一起,分别展示给学生,这样大大地节约了课堂的时间和免去了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了教课的教学效率。
2.3加强教与学的互动性
传统的旧模式老师讲学生听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教育,现在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起着引导的作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与知识的互动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互动功能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多媒体的互动功能将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一大助力。
2.4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建立多媒体教室为师生创造了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不会再因用粉笔板书而吸入过多的粉笔灰,也可大大节约因老师板书时间过长而影响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更是减少了老师的劳累,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运用多媒体更能吸引学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消化知识,学生更乐学其
中。
3.历史教学中多媒体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在众多的中小学中应用已是很普遍,初中的历史课堂许多老师都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基础,能制作教学的课件,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面临许多的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有的甚至偏离了教学的目的,为运用多媒体而运用多媒体,这些问题都是要注意避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课件制作要精细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而部分历史老师因自文科出身及年龄的原因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在制作历史课教学课件上仍存在较多的问题。课件过于粗糙,因不熟悉软件制作课件大多以幻灯片的形式将教材的内容不经过进一步地处理和归纳只是把纸质版变成了电子版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只是为了做样子,成了摆设对学生毫无作用;课件过于庞杂,因历史学科本身就涉及的内容较广,课件在制作过程中把相关的大量文字、声音、影片等资料不经过精心筛选,就把大量的内容投放到课堂当中,大量的信息涌入学生的视野,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造成了主次不分很难把握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课件偏离教学目标,一部分教师的课件投制作水平较高或是追求高科技利用一些如Flash等软件制作课件,把所有高级的课件制作技术融入其中,设置了很多开关和超链接等,使得课件操作难度加大,如果上课的老师因为紧张或不熟悉课件就很容易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点错开关、忘记关声音、按错按钮等,学生很难持续精力来听课,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课件的制作起着关键性的作业,课件制作应该根据课堂实际力求作到精细贴合实际。
3.2注重教与学的互动交流
教与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节课的成败教师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多媒体的运用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过于依赖。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教学后只是把所有的内容通过图版和视频播放,不注意调动学生的能动作用,没有做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把自己置身于课堂边沿成为一名观赏者,过度的影视和图片资料也容易让学生忽视课堂上的实质内容。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应注意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学相长,教师做好课堂的引导作用,课件只是辅助教学。
3.3注意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整合
自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相互整合,部分教师很容易就忽略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无论教学上的哪个内容,都牵强地运用上多媒体,不从实际出发一味追求使用多媒体反而容易打乱教学环节。有点重点内容在课件上讲授完之后,一闪而过,很有可能学生还没有得及做笔记,有一些不必要使用的地方教师可以写在黑板上的就运用传统的方式就行了,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有许多无可替代的优势但并不是必要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有自身的优点,只有与传统的教学有机的整合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结语:
多媒体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课程整合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但做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要注意其使用的方法和方式,不能过分地依赖,更不能替代教师授课,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取其所长补期所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参考文献:
[1]黄伟.初中历史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 [2]雷礼碧.信息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重庆师范大学,2007 [3]王耘.对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CAI的认识与思考[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2002(03)[4]林小玲.浅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福州师专学报, 1999(06)[5]郝炳虎,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6] 冯清.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失误及纠正办法[J].考试周刊,2009(18)
第三篇: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教育资金的投入,多媒体教室在中学中全面推广,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根据工作经验,谈谈几点看法和见解,希望和各位同仁相互讨论和交流,希望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多媒体历史教学应用
一、多媒体简介
多媒体教室又称为电子教室,是由传统的电子教室发展而来的,多媒体教室是由配备一台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投影仪和其他录放设备为一体的教室。多媒体教室能够把音频、视频、声音、图像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师生更好的服务。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第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加教学知识量,节约教学时间。普通的课堂,老师只是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基本上就是“满堂灌”,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能够理解的或者不理解的都要求记下来。尤其是历史知识,有的同学不能够正确理解历史发展规律,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导致教学效果并不好。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就方便了老师的讲解,老师可以实时播放历史事件中的视频或者图片资料,通过大屏幕展示人物和事件的发生,同学们反应效果好,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教学的时间和老师们书写的时间,同时对于节约的课堂时间,同学们可以分组讨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老师交流,这样才能上满充足的一堂课,才能更好的发挥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突出重点,弱化难点,学生容易接受。一节课堂质量的好坏,取决于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克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重点讲解出来,利用剩余的时间主攻难点。通过多媒体演示,更加形象生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比如我在讲解“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章节内容时,有的同学对于地理位置知识掌握不牢固,对于郑和下西洋的路线比较陌生,如果单纯是以前的粉笔书写教学,就不能够形象的再现路线。现在通过多媒体教学,我运用FLASH动画演示,更加直观的演示了“下西洋”经过的太平洋和印度洋周边的国家,大家对于经过的30多个国家也表示了很大的兴趣,课下他们通过查阅网络了解当地的历史资料和风土人情。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既能了解地理知识,同时同学们对于历史的知识面扩充了很多。
第三,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同学们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当我讲到哥伦布新航路的探索和开辟的时候,同学们表现了积极的探索能力,大家都很感兴趣,尤其是男同学积极性更高。我为了更好的上好本节内容,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通过动画演示和播放视频资料,同学们了解了哥伦布航海的航程,通过播放哥伦布的资料,同学们了解到哥伦布家庭和生活环境以及他的发现对于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同学们意识到探索对于世界的推动作用。趁热打铁,我让同学们通过模拟仿真软件自己动手进行航海练习,在此过程中,同学们又可以了解十四、十五世纪发生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人物和事情之间的关联。学生在了解世界上著名航海家的同时,大家也励志成为一名航海家。
第四,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的创设情境,利于教学。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将教学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学生乐于接受。比如,某节课上课开始时,我先展示了几张图片,里面包含威海刘公岛的图片,包含海军公所、生锈的鱼雷和船只等图片,逐渐展示里面的清朝军舰场面和中日签署“马关条约”的图片(因为我去过刘公岛,有自己实际拍摄的图片,更加形象生动)。之后,问同学们上面的图片内容是什么?有的同学不知道,有的同学回答是威海刘公岛。我又问同学们“爱国吗”?大家异口同声的说“爱国”,我逐渐引导大家讲解1894中国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家思考了一下回答道“甲午中日战争”。我说对了,今天我们将要讲述的就是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悍然发动了战争。威海卫战役,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最后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更加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程度。同学们听后,义愤填膺,表现出了愤怒的表情,意识到国家的弱小会受到欺负,大家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三、多媒?w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有的老师上课过分依赖多媒体,上课时一般就是坐在电脑前面,用鼠标指点一下,安全把课本上的知识照搬到PPT上面,而忽略了重点难点,讲课时的注意力主要放在电脑和大屏幕上,同学们的反应如何也不顾及,同学们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不能完全了解。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就是机械式的,不值得提倡。
第二,有的老师刻意追求花样,在课件当中插入大量的图片、音频和视频,忽略了图片、音视频是否符合同学们当前的学习层次,使得同学们看后头晕目眩,不知所措,这样就有点牵强附会,同学们表示不能接受。
第三,PPT课件的质量问题,有的老师多媒体教学应用不熟练,课件中的文字是找别人输入的,格式、文字错误很多,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误解。有的老师更加简单,从网上购买或者下载课件,殊不知里面的教材内容有的重点难点不突出,不具有系统性、层次性。有些内容老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授课对象,删除掉不适合学生的授课内容,对于里面的错误要及时加以修改。
第四,有的老师多媒体教室操作不熟练。如有的老师在使用大屏幕时,讲课完毕,需要关闭投影仪,有的老师操作不当,直接关闭电源,殊不知这对于投影仪的灯泡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操作不当极有可能造成灯泡不能使用,因为灯泡在运行当中有1000摄氏度左右高温,我们需要等里面的散热风扇运行完毕,直到灯泡温度降下来,才能关闭电源,这样才能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这一问题是很多老师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四、多媒体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和解决方法
第一,广大教师要对新兴的多媒体技术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因为广大的人民教师在以前的教学中积累了很多的宝贵经验,我们要意识到经验的重要性,可以融合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中,融会贯通,两者有机结合,教学设计合理,课堂丰富多彩,学生的积极性成功调动,这些都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第二,提高课件制作水平,加强基本能力培养。多媒体课件制作时,要重点难点突出,显示出的文字不能太多,尤其是历史教学中要注意情境教学,要体现出图片和视频的优势,这样的教学才能丰富多彩。色调搭配中,注意颜色的调配,选用具有柔和色调的颜色,不要选用刺眼的颜色,防止同学们眼睛疲劳,从而转移了注意力。
第三,学校内要有专人负责讲解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注意事项。比如电脑的使用、投影仪使用注意事项、网络的维护和安装,这些简单的操作都是需要掌握的知识,使得“活到老,学到老”不再是一句空话。老师们掌握了以上简单的知识,操作多媒体教室就更加方便,也减少了一定的维护费用,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四,年轻教师要注意基本功的强化训练。现在的学校内75%以上都是年轻教师,年轻教师对于新鲜事物接触能力强,但是要对于基本功强化练习,如粉笔字,一部分年轻教师粉笔字书写不是很美观,单纯属于书写,这一方面需要强化。基本功的练习对于新教师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好处。
五、结语
多媒体教学对于初中历史的教学应用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要珍惜当代多媒体提供的便捷,但是我们也要认清自己,不能过分的依赖多媒体教学,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做到有的放矢,制定出切合同学们的学习方法,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网络和书本知识,及时更新知识,综合利用传统媒体教学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第四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信息技术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影响
敦煌三中
摘要
为了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化学新教材教学服务,了解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新教材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本文对信息技术在化学新教材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化学教学 教学手段 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已使用多年,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差异,使得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受到限制
[1]
。从2006年重庆市推行使用新教材以来,由于政府加大了计算机的普及率,使化学新教材的使用与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结合日益紧密。当前,在化学新教材的使用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使化学课堂焕然一新,新教材的教学形式多姿多彩。信息技术教学技术与化学教学内容的整合
1.1 联系实际课堂化
化学是一门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学科,学习化学离不了化工生产过程,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模拟化工生产过程,如工业生产硫酸、工业生产硝酸、合成氨、炼铁炼钢、煤加工等,也可以根据工业生产实际,模拟实物及反应器中的反应现象。还可以播放实际生产过程的影片,使学生感受到贴近生活,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微观现象“宏观化”
化学教学中涉及到一些微观问题难于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借助信息技术技术能将微观现象放大处理。如物质结构中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内容是难于用语言描述清楚的,传统的教学借助于模型可以降低讲解难度,但模型的制作、保存和使用都有一定的限制,而利用信息技术的三维动画功能则可以轻易解决化学模型问题。信息技术教学技术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整合
传统的教学手段借助黑板、粉笔以及挂图、仪器、实物等直观教具,通过语言和文字来传授知识的板书教学方法,有其不容抹灭的优点,现代教学手段如果忽视甚至否定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否认教师对教学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片面的强调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就会出现”惟计算机论”、“惟课件论”。笔者认为特别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2.1 信息技术课件不能代替化学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科学,在教学中如果利用课件代替真实实验,不管课件做的如何逼真、如何真实再现化学过程和现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毕竟是“做出来的”现象,缺乏真实感,并且对科学产生信任危机,违背科学教育的本质初衰。因此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不能简单地用课件代替实验,课件只能作为实验过程的再现概括、补充和模拟。也只有那些抽象或实验条件难以达到的实验才借用课件模拟展示代替。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学生动手实验及演示实验若用信息技术动画代替则会失去其真实性且违背了教学要求,凡是学生动手的实验都不能用信息技术动画来代替。
2.2投影屏不可代替黑板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重要方式,板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因此不能把所有的板书都投影到大屏幕中。要分清主副板书,主板书可以投到大屏幕,副板书、解题过程、计算过程只能在黑板上,这样。才能保持与学生思维同步,才能根据学生的反应有机地、灵活地掌握教学的分寸,对出现的问题随即作出反应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2.3信息技术应与传统的直观教具相辅相承
传统教学中的挂图、仪器、实物等直观教具使学生一目了然,就不必再用信息技术投影到大屏幕,而对于微观动态过程就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但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式,在化学新教材教学中仍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部分实验的演示,如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先加热,再通入氢气,可用Flash制作实验动画,边演示其结果边指导学生观察,对错误操作后产生爆炸进行2次演示,使学生牢记其实验后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有利于新教材的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技术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整合
3.1信息技术教学技术实现了个别化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
3.2信息技术教学技术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从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读、写、算)到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技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学生利用网络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评价、收集信息;学生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图表以及汇报研究成果;学生利用虚拟技术模拟研究现实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案等。
3.3信息技术教学技术的网络特性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协作式学习。例如,学生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与同伴、专家及其他读者合作,发布作品并进行交流。利用网络技术的BBs和电子邮件开展合作学习,并把自己的观念和信息有效地传播给其他人。学生还可以建立个人主页或小集体主页,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的平台等。
3.4信息技术教学技术与师生互动方式的整合
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发生了转变,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是师生关系转变的表现,信息技术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信息技术教学技术中信息传递具有快速、隐蔽、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使师生之间增加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的交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4.1信息技术教学技术可以实现一名教师与多个学生的互动,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实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性的辅导。
3.4.2信息技术教学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师生互动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跨时空的交流与合作。
3.4.3信息技术教学技术中强大的管理功能可以提高师生之间评价与反馈的质量与效率。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思考与对策
4.1热整合中的冷思考
目前在信息技术教学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是:
4.1.1只重视课件的开发和利用,不重视计算机化学教育和教学模式的探索,即认为: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课件
4.1.2 化学教师不懂计算机教育,计算机教师又不懂化学教育,使信息技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缺乏教育观念的转变,成为机械的整合。
4.1.3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整合时在时间及空间上是孤立和隔绝的,这对学生思想教育、情感交流、个性、品格的形成等方面是不利的,特别是—个好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是信息技术教学技术无法代替的。
4.1.4 信息技术教学技术对学困生缺乏约束力,不利于学困生的有效脱困。4.2 解决对策
4.2.1 培养一支既懂化学课堂教学艺术,又熟悉信息技术教学技术的中学化学教师队伍,使他们在具体教学中把信息技术教学技术与化学教学有机地整合,把教师的教学灵魂注入课件之中,在教与学、动手与实践,解决化学问题三者之间建立了强有力的联系,不断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技术和教学模式,促进化学教学手段的更新和优化,最终引起化学教学观念的改变。
4.2.2 建立一个内容丰富的化学资源库,把教师的所有备课资料、教学成果、心得体会等进行分类整理,实现资源共享。
4.2.3 利用校园网络,通过网络教育促进教育的转变。同时注意网上师生交流和课堂教与学的交互,在课堂和网络交流中,主动地应用丰富的知识,好的学习方法及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注意偏爱学困生,实现学困生的脱困。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学的功能
如今,在信息技术课室上公开课已成为一种潮流,不管上什么类型的化学课,只要是公开课,教师都会想方设法把课堂搬到信息技术教室去
[2]
。我们在一所县重点中学调研时发现,一名初三化学教师讲“金属与金属矿物”一节时,学生本应在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实验,但教师却把学生带到了信息技术课室上课,老师一味展示自己课件多变的内容和补充的课外知识,希望能够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课堂教学演绎为图画展示,上课时只侧重人机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几乎被忽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完全没有体现,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生的教学手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化学教师要开发具有个人特色的信息技术课件以适应新教材的教学,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而一味的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不但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对教学更是无任何帮助。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化学教学的实际,做到物尽其用,一切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根本。
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学生动手实验及演示实验若用信息技术动画代替则会失去其真实性且违背了教学要求,凡是学生动手的实验都不能用信息技术动画来代替,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式,在化学新教材教学中仍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不胜枚举的应用例子正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突出表现,也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所无法媲美的。但信息技术教学也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特别是不能代替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只有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1] 《教你轻松学上网》[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2] 陈瑞彬.文章名称[J],中国电化教育 1997,(4)
第五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初中历史教师只有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及时改进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优化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手段,才能顺应现代教育教学的规律,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350-01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实际意义
1、丰富了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不仅能直观地呈现历史文献和图片、视频短片,还可以运用动画、有声读物等信息资源,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能得以体验。
2、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化抽象为具体。历史课程中本来就有很多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多
3、优化了课堂教学,教师可依托网络资源潜心研究教材和教法,学习历史学科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水平,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创新和自我学习。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特性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际运用突出体现在综合性、时代性、直观性、创造性和教育性五大方面。
1、综合性
以多媒体技术为媒介,为学生传输各类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图表等内容,图文并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阻碍,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事件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综合知识的认识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求新知。
2、时代性
多媒体技术也是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进步的见证。它通过多种信息媒介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以教材为指导又不拘泥于教材,既能融入时代前沿理论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又能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和巩固。
3、直观性
多媒体教学能对学生的“听、读、说、写”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还能改变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方式,给教师留有更多的分析、讲解和评价时间,在扩大教学信息量的同时也能赋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方便师生交流。
4、创造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将音频、视频、游戏、动漫、字符、地图等介质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有效串联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之后再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信息,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实现创造性学习。
5、教育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步成熟的重要时期,历史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外,也要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世,以史为鉴,以史为镜。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并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创设德育情境,也可以运用历史知识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把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历史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中,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1、绪论课
绪论作为初中历史课程的导言课,是整个课程的总体概况,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总结性。但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难,也较抽象,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多媒体教学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中国历史》(七年级上)教学时,可采用时间顺序和主题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或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四个单元进行统筹介绍。在文化类课程设计上,可以根据中国历史发展过程这一基本线索,用图片展示夏商西周时期灿烂的青铜器文明史、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的勃兴、昌盛时期的秦汉文化、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等内容,在每一历史时期都要突出其相关特征,准确勾勒出中华文化的发展轨迹,给学生留下直观印象,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2、综合课
在综合课的教学中要完成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如课程导入、讲授新知、巩固提高、练习作业、检查反馈、总结评价等。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课程的构成方式,导入框、正文、阅读文字、文献资料、动脑筋、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活动课等内容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多媒体教学能够在综合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教师在课程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教学,突出重难点,如上一节课的作业练习、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趣味学习内容等,以达到课前巩固、课中提高、课后反馈的教学目的。如为了重点突出秦汉时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可以先对学生发问:“为什么我国秦汉时期的文化能得以昌盛,昌盛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对国家统一、封建经济发展、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等方面进行分析,再利用多媒体播放《汉代造纸术》视频短片,让学生加深印象,之后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在当时有什么优点。
3、复习课
复习课主要重在巩固学过的教学内容,对知识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同时也意在培养学生分析、质疑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多媒体教学的融入可以改变知识的建构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应在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搜集历史资料,通过“导游课+游戏课”的方式来巩固旧知。比如,先让学生运用网络资源查找课文中出现的文物图片,一个朝代设计3-5个图片,再让学生以导游员的身份来讲解这些网络文物图片,最后让学生建立一个网络时光隧道,教师将这些卡片随机点放,也可以播放相关图片的视频资料,要求学生对照图片进行回答,看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位学生做得最好。学生在介绍时也要介绍这些文物图片同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他学生可以针对该文物图片对“导游”进行提问,最后大家一起来评选最佳“导游员”、最佳“游客”。借助多媒体再现历史,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初中历史教师只有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及时改进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优化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手段,才能顺应现代教育教学的规律,实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