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味一个一线老师的应答

时间:2019-05-12 23:4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味一个一线老师的应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味一个一线老师的应答》。

第一篇:数学味一个一线老师的应答

数学味一个一线老师的应答

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王俊

作为一线的老师,我对数学味也有一个从迷茫到清晰、从无意识到自觉的认识过程。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也曾产生过许多的疑问,做过不断的调整,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来谈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低年级教的内容那么简单,能有数学味吗?

低年级的内容虽然简单,但仍然可以做到充满数学味。一方面简单中可以见深刻;另一方面,知识可以是没有难度的,但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是可以经历,这个过程是醇厚的数学味。因为,在数学哲学层面上,任何的数学都肯定在量性特征方面经历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这是一节苏教版第二册的《认图形》。其中要求学生摆三角形,请看两种不同的教学处理:

案例1.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了红、黄、蓝三根小棒,要求小朋友用这三根小棒摆成三角形,学生很快就将三角形摆好了,坐正在那里等待老师表扬。案例2.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了红、黄、蓝、绿四根长短不同的小棒,让小朋友从中任意挑选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孩子们都选择了红黄蓝三根小棒。师:小朋友们为什么不选绿的那一根呀? 生:因为绿的那根太长了。

老师请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果然,绿的太长了,无论怎么摆,都不能和剩下三根中的任意两根搭成一个三角形。

师:看来,只有红黄蓝三根小棒才能手拉手围成一个三角形。

同样是用小棒摆三角形,案例1和案例2有着明显的区别。案例1是由老师提供的三根小棒直接摆一个三角形,学生几乎不用任何思考就可以完成任务,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得到锻炼的恐怕只有手指小肌肉群的动作协调能力,而不是数学能力。

而案例2则不同,从四根小棒中选三根来摆三角形,这就使得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了思维的参与,学生要经经历观察、比较、尝试才能完成任务。活动无疑铺垫了这样一个数学事实: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但这仅仅是“暗示”而已,教学没有跨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没有拔苗助长,但是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现空间。学生一边摆弄,一边还会有思维的萌动,他们会朦胧地感受到在问题情境的背后似乎还隐藏着某种奥秘,这就是暗香浮动的数学味。可见,教简单的内容并不一定味同嚼蜡。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站在数学学习发展的全局来看待教学。教低年级的老师要多接触高年级的学习内容,教高年级的老师要多接触中学里的内容。这种接触,并不是要我们马上将这些学习内容搬下来教学,而是让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学科视野的高度,从而更好地把握当前的教学。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如果老师不懂得加法交换律,那么他教低年级1+2=3和2+1=3,眼中看到的就是1+2=3和2+1=3。但是如果他懂得交换律,那么看到的1+2=3和2+1=3势必不仅仅是1+2=3和2+1=3,由于看到得更多,他在教学中所传递的数学味更加浓厚。

二、“统计”等生活味较浓的教学内容,怎样更有数学味?

新课标教材中安排了许多跟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比如统计。许多老师都认为“统计”是为了解释生活现象、为了解决生活问题,其本身的数学性不强。其实我们同样也可以让统计在数学发现中大显神威。

这是苏教版第二册的教学案例《统计》,教学的认知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来记录所统计的事物。

案例1.每组四名小朋友围在一起抛硬币,要求学生一边抛一边统计正面反面朝上的次数各是多少。

案例2.每组四名小朋友围在一起抛一个正方体,要求学生一边抛一边统计每个面朝上的次数各是多少。

案例3.每组四名小朋友围在一起抛一个长方体,长方体按照面的大小不同,涂成了红黄蓝三种颜色,要求学生一边抛一边统计每种颜色朝上的次数各是多少。其实,无论是抛硬币、抛正方体,还是抛长方体,如果就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而言,都是可以达到教学目的的。当然,如果是抛硬币,那么统计就只有硬币的正面和反面两个项目,项目嫌少了一些;如果是抛正方体,那么就要统计正方体六个面朝上的情况,项目又嫌多了一些;而长方体要统计三种不同的面朝上的情况,项目数恰到好处。

但是,更为关键的是抛长方体还有着更为重要的教学功能,学生统计出来的结果,也就是红面、黄面、蓝面朝上的次数,肯定会有差距。一般来说,红面朝上次数最多,黄面其次,蓝面最少,这就涉及概率的知识,暗示着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而为什么不同颜色的面朝上的次数有差别呢?那时因为红面最大,黄面其次,蓝面最小,这又涉及到长方体特征的知识,这样同样是抛物体做统计,不同的物体给学生展示的思维空间就不一样,我们当然选择一个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广阔背景的教学途径。

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点没错。可是生活是庞杂的,生活问题不仅仅是数学问题。这就涉及到我们选择怎样的素材,这些素材既在生活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又对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产生着影响。上述案例中,抛长方体无疑是更有数学味的。因为它除了能达到统计的功用之外,还能产生新的矛盾冲突,激发起学生探求的欲望。作为数学学习的素材,我们除了要追求生活问题的“真实”,更要注重数学学习的“典型”。比如教学分数“解决问题”,说句实在话,这些问题都是“伪生活问题”,生活中有人会说“我喝了升牛奶”吗?但是即使是伪造的生活问题,对学生理解数理关系非常有价值,同时对他们今后理解复杂的生活问题也很有意义,所以它是典型的。是值得我们用超越生活细节的真实而反哺生活整体的真实,这种超越,说到底就是抽象概括的数学味。

三、“东南西北”等不像数学的内容,怎样体现数学味?

国标教材中还有一些教学内容,比如“东南西北”、“观察物体”等等,它们无需靠归纳、演绎、分析、比较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看起来不太具备数学味,甚至有人认为这些内容不应该出现在数学教材里,而应该出现在社会、科学等学科的教材中。对于这些教学内容,我们应该形成这样的认识:首先,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素养是人的整体素养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因为它们不是典型的数学问题而将它们排除在外;其次,“生活中的任何问题都是数学问题”(笛卡尔语),许多生活味浓的问题只要把握得当同样具有数学味。

案例1.老师拿出几张平面图,反反复复地让学生说这个建筑物在那个建筑物的什么方向,由此强化学生“东南西北”的认识。

案例2.老师将教室的课桌摆成迷宫的形状,给每位学生发一张“寻宝图”。根据“寻宝图”上的提示,先往哪个方向走,再往哪个方向走,最终找到“宝物”。玩好之后,每个学生再进行“藏宝”,并将自己藏宝的位置画成平面图,让同伴来找。

从教学的效果来看,案例1教学的确能很快地达成认知目标,但学生没有经过独立试误的过程,也没有经历数学问题和生活问题的转换,学生说到底还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的,根本就没有数学味。

而案例2则是更为成功的数学教学。且不说它这种富有游戏色彩的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们既能学习知识,又能获得快乐。就数学教学的本质而言,它也是远远胜于前者的。我们知道数学问题是对生活问题的提炼和概括,而只有将这个过程展现出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数学化过程。案例2的教学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学生首先要会辨别生活中的位置与方向,还要会辨认平面图上的位置与方向,最后还要将二者结合起来,这其实就是“具体—抽象—再具体”的数学化过程,这赋予了数学真实的意义。而数学的意义,正是数学味的终极价值所在。

对于一个具有数学学科素养的老师,数学是无处不在的。他可以信手拈取一个例子来表达自己想要说明的关系。我就记得我上小学时候的老师最喜欢用吃饼来做例子讲数学问题。他教加法时是讲吃饼的故事,教减法时是讲吃饼的故事,教乘法时是讲吃饼的故事,教除法时还是讲吃饼的故事。“吃饼的故事”像纯数学问题吗?根本不像。但我的老师照样将它和数学靠在了一起。要知道,那个年代吃饼对于我们这些饥肠辘辘的孩子来说可真是具有诱惑力啊。也难怪当年我们那个班出了不少的数奥获奖者(我当然也荣幸在内),这在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那可是破天荒的事儿。现在想想,正是得益于我们老师教学技艺的高超,他将“数学味”变了个法子哄我们吃了下去。

四、纯计算的内容,怎样教起来更有数学味吗?

计算教学固然少不了一定量的训练,但是在算法产生的过程中,也是要经历一番探索的。关键要看我们怎么来教。这和图形的面积计算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可以直接给学生一个计算公式,也可以让学生经历公式推导的过程。计算教学也同样如此,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一个算法,也可以让学生经历算法的探究过程。二者的数学味肯定不一样。

即使是同样带领学生经历归纳算法的过程,不同的教学处理带来的数学味也不一样,以“小数的加减法”为例:

案例1.教师呈现了生活中几样商品的单价,让学生以元为单位进行加减计算(即小数加减法),发现不会做之后,转换成以分为单位进行加减计算(即整数加减法),再将结果转化成小数。由此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案例2.教师同样出示了相同的情境,先让学生以分为单位进行加减法,复习整数加减法的法则,强调整数加减时要末位对齐;然后再用元做单位计算小数加减法,发现不能用末位对齐的方法进行计算,由此引发出问题:为什么小数加减法不能末位对齐?小数加减法里的数位究竟应该怎样对齐?小数点对齐的意义是什么?经过层层递进的剖析之后,最终得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应该说案例1也是有一定的数学味的。它至少有两点可取之处:

1、引导学生遇到陌生的问题要转化成已知的问题;

2、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归纳。但是和案例2相比,它还有明显的不足,那就是它掩盖了学生在学习过程容易产生的疑问和错误。换句话说,它只是为了迫切地求得一个结果,而把思维转变的过程给忽略掉了。

案例2在保留了案例1优点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开拓,它从一开始就制造强烈的认识冲突:为什么以前能够顺利解决问题的老方法遇到了新问题就行不通?解决新问题的途径在哪儿?新方法和老方法究竟有何相通之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还体验了知识获得的过程;不仅体验到知识获得的过程,还深刻地意识到怎样实现认知的飞跃。这样的教学怎能没有数学味呢? 一谈到计算教学,我们马上想到的就是“简单”、“枯燥”、“沉闷”。正因为如此,几乎很少有人将计算教学拿来公开展示。可是,计算教学真的就没有关注的价值了吗?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算术的发展占据了漫长的篇章。我们每个人对数学的思考都是从最简单的“算术”开始的。算术,正如一位孕育着智慧的母亲,在我们心智成长的童年时代哺育了我们,可是当我们长大成人之后,我们却又因她太“土”、太“落后”而遗弃了她。这实在是不应该的。事实上,只要我们认真揣摩,计算中同样蕴含这丰厚的数学智慧,需要我们将它彰显出来。

五、学生早就已经知道的数学知识,怎样教才有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学追求的只是一个过程。数学和其他学科不一样——比如语文学科,语文常常要求学生先预习,把第二天要讲的课文先读读熟。而数学教学一般是忌讳让学生事先预习的,因为如果学生知道了计算的公式,他们很可能就不再千方百计地进行探究,不再有“过桥”的冲动。这和看警匪片有点相似,假如观众早已知道谜底,故事就变得无聊了。

尽管我们不轻易暴露结论,但学生不是一张白纸,的确有很多时候学生早已知道结果了。比如还没有教面积呢,学生就知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了;还没有教加法交换律呢,学生就知道“调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了。

面对这种学生已经知道结论的现象,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让学生懂装不懂,一切从零开始。我们能做的就是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做进一步的数学化处理:

1、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证明);

2、由不自觉到自觉(归纳)。以长方形的面积为例,学生尽管可能已经知道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是他们却并不一定知道这个公式是怎么得来的,也就并不了解这个公式的意义。这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呢?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到动手操作再到不完全归纳,最终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果然如此。

还有一种情况是面对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我们可以由点及面,由特殊到一般来建构模型。比如加法交换律,其实学生在学前教育阶段就有了加法交换律的意识,不过这些都是零散的、不自觉的前科学经验,我们教学目的就是使它系统化、模式化。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我们可以先从几个浅显的例子出发,然后发动学生举出不同类型的例子,发现没有反例后可以归纳成“调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然后再由加法交换律联系到减法、乘法、除法中是否也有交换律。至此,学生对交换律不仅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还经历了一个“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所有的数学研究都要经历的过程。就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成了数学全程探究的演练场,教学也由此带来了数学味。

第二篇:一个男老师

早教男教师的自我定位

做为一个早教男教师,首先应该明白自己不仅是个传授知识,而是教育,关心,照顾宝宝,不仅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的是爱心,耐心,责任心。孩子是单纯的,怎样将爱心传给孩子,让他知道你愿意跟他玩,你是喜欢他的。

与儿童交往时,作为一个早教男老师应注意两个关键点:微笑、动作。这对于一个男性早教老师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这两个方面的准确把握可展现男性不同于女性的性格特点,从某些方面来讲男教师在于孩子交往时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微笑,将关心关爱传递给孩子;微笑,传递的是一个容易让孩子接受的信号,使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心,所以,要时刻记得微笑。语言轻松欢快是阳光爽朗的标志,首先让家长感受到阳光,心情愉快,让孩子也能容易接受老师,拿出自己最童真的一面,用轻松欢快的语言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玩乐氛围。

动作,有张有迟,根据儿童心情的起伏,该夸张时夸张,以引起儿童注意或在他上课走神时吸引他回到课题堂,在需要幽默搞笑时也可以夸张是儿童清晰而强烈的感受到快乐,但是也不能太过,应张弛有度,在教学过程中须有教师应有的教学素养,沉稳严谨。

与儿童交往原则:平等、尊重。

孩子不是大人的缩小版,他们也是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个体,在同他们交谈的时候应注意蹲下身子,让自己的视线与他们的视线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这就是一种平等,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咱们是平等的好朋友”。

尊重,不仅是尊重孩子的人格更是从教育的角度尊重孩子的思想认同孩子的某些想要表达的自身想法的行为和语言,这是孩子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孩子发泄的途径。

除了具备以上的教师素质之外,最重要的是用心,学会细心观察,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喜好、性格,从这些方面着手使孩子更易接受这个与他年龄相差较多的大朋友,让他知道这个大朋友可以给他带来欢笑,从而认可和接受这个大朋友。

第三篇:一线老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一线老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一)首先要选好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作好了,应当说研究就成为可能。

课题要反映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广度与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广度与深度,需要创造力与想象力。

1、课题从哪里来?

过去比较多的是从上之下,下达课题,往往大而空;我比较主张从自己身边选题,从教育教学实践的困惑中选题。如,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等。

2、选题的基本原则

(1)前瞻性原则:新意——对象新、视角新:如,小学生抄写题目与解决问题正确率关系的研究。这个课题视角就比较新颖。

(2)科学性原则:如,利用气功提高学生自理能力的研究 就缺乏科学性

(3)可行性原则:与主客观条件相符,有实现的可能性。如,开发大脑潜能的研究,可行吗?对于一线教师显然不适宜研究。

(4)价值性原则:看其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一是理论价值(学述价值):指课题对检验、修证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教育理论体系的作用

二是应用价值:指选定的研究课题及其成果可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如,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管理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5)明确性原则:要求选题能准确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内涵与外延,并且表述准确。

(6)伦理性原则:符合伦理道德、法律规范

3、选题注意事项

(1)从实际出发,研究中实践,实践中研究

(2)不要贪大求全。如小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就显得大了些,如果改成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思维特点的研究,就比较适合一线教师做。(3)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首先我们要有问题意识。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如有的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这个现象,就可以当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举手发言?”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思考:仅仅是他的智力问题吗?仅仅是她的个性问题吗?有没有心里因素地影响?等等。如果你以科研的眼光去和学生交谈,去调查一下,作一些个案分析,就会发现学生上课不举手发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反思:小孩的天生求知欲强,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满脑子的问号。但他们为什么在课堂上不想问?在课堂上为什么选择沉默?这就是问题。于是,我们就可以确定一个课题:“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参与意识的研究”

(4)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大家知道,近两年来,不少学校开展了教育叙事的研究,将回归经验总结法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激发出的新思考、新创意记录下来,通过讲自己的课程故事和案例来阐述新的思想理念。实时的反思就是是经验总结,往上升华就是课题研究。观察中小学相关研究,真正引起共鸣的是那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高度的专家型教师的案例,而且课题研究越深入越是这样!因为这是教师真正能够模仿,真正能够受益的。前苏联成就的一批教育家大多都有这样的背景。何克抗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教育家出在中小学,不在高校。这句话的确意味深长。

(二)选题从哪些方面入手

1、选教育科研的前沿课题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快,达到特色创新的统一。把教学需要做为第一选择,在学科间寻找交叉点与结合部,围绕热点问题下功夫、做文章。如,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关系的研究

2、选择应用研究型课题

与应用研究相对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主要是增加科学知识的组织体系,并不一定会产生直接的实际价值的结果。应用性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主要是解决直接的实际问题,增加科学知识的目的是第二位的。一般地选择带有典型性教育实践经验为题,在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中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法。如,《开放教育与普通教育实践性环节比较研究》、《现代汉语网络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理研究》。一线教师应当以应用研究为主。这是因为学校是教育实践的核心,它时刻产生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应用性研究的成果实用性、操作性强,可以推广开来,并有效的使更多的老师运用这些成果。

3、选择主观条件比较成熟的课题

量力而行。从专业特长、爱好兴趣、研究能力出发,选体验深、实践多、研究透的课题。如,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和谐氛围的研究

4、选客观条件比较具备的课题

理论条件 资料信息 设备工具 氛围环境

5、选择大小较适宜的中观、微观课题

通常情况下,题域越窄,题目越小,越容易把问题讲透彻;题域越宽,例证说不清楚,道理讲不明白,面面具到,点到为止,没有深度难成佳作,题目小一点、格调新一点、讨论透一点。对教材、教法、教学对象的研究都可以有深度。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培养的实验与研究等。

(三)做好方案

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曾不止一次地听搞科研的专家说:课题方案制定好了,课题也就做好了一半。

设计方案的基本框架

(1)课题名称(2)问题的提出(3)研究的依据和研究假设

(4)研究的内容(5)研究的方法(6)研究对象

(7)研究步骤(8)研究保障(9)成果预测

(10)课题组的组成及分工(11)经费预算(12)资料附录

(四)特别提醒 准备阶段。

1、理论准备。收集、查阅、分析有关课题的资料;通过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报刊和杂志熟悉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等。

2、方案设计。确定研究的内容、目标、步骤、研究保障等。修正、完善课题的研究方案。

3、课题论证。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论证。

怎样论证呢?第一,阐明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第二,你所研究的课题,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解决主要问题的难点是什么,怎样解决,如何突破;第四,前期成果有哪些?所以在论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到,能让大家很清晰地知道你这个课题所要解决的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表明你可以解决。实践阶段。

1、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策略进行扎实的实践,不走过场、不玩花哨。

2、记录、收集实验的原始材料,包括阶段性报告、总结、个案分析数据等。

3、发挥团队作用,群策群力。这里想说说在研究过程中要努力构建研究共同体。一般地说有三种合作形式:

1)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的研究共同体。

2)教研员与中小学教师结成的研究共同体。这是较为常见的或者说是最普遍的研究合作形式之一。

3)学校部分教师结成的研究共同体。

在合作研究时,要尽量淡化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把民主、合作作为处理双方关系的准则。不惟书、不惟上,只为实。同时要消除依赖心理。总结阶段。

1、整理资料,总结研究实验情况,对相关数据做理性分析,做好结题准备。

2、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这里有一个老师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即怎样把研究的资料、经验等,整合、提升的问题。这也是等会大家要重点讨论的问题。我先简单地说说研究成果表述技术性上的一些问题

1、成果表述的意义:

(1)有利于科学系统地总结科研工作。

(2)显示研究水平和价值,便于对成果进行评价。

(3)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4)有利于锻炼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2、成果表述的类型:

(1)教育科研报告

用约定俗成的格式与规范描述教育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和研究结论的文献。包括调查报告(含观察报告、测量报告),实验报告,行动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报告几种类型。

(2)教育研究论文 对某些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进行比较系统,专门的研究探讨,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作出解释和论证的一种理论性文章。包括经验性论文、研讨性论文、评述性论文、学术性论文。这是老师们比较熟悉的行当。

3、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

(1)要求:具有科学性、学术性、独创性、开拓性。符合论文格式和文本规范,有学术价值,能指导教育实践

(2)基本格式

题目 摘要 关键词 绪论 本论 结论 附录

(3)一般步骤

拟题 构思与列题纲 收集资料 撰文 反复修改 形成正稿

4、撰写研究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紧扣主题。要围绕研究课题所涉及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来写,注意回答预定研究目标所设定的问题。

2、预先整理好实验数据与素材。

做好材料的选取。要选用最有价值的材料,与论题无关的材料、不能说明问题的材料要坚决去掉;确定正文材料和附件材料。做好材料的加工。调查数据、测试数据、实验数据等材料要采用教育统计的方法进行加工、提炼,使之条理化、规范化、系统化,才能从中找出规律,得到正确的结论。

3、行文前先拟好三级提纲。提纲要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头尾连贯,符合逻辑,形成整体;提纲要经过反复讨论,减少行文时走弯路;不同的研究题目,文章的结构、格式、栏目可有差别,不要死套格式。

4、观点要鲜明,突出创新性。

5、写成初稿后要反复修改。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请专家或同行提修改意见(旁观者清),从多角度论证,减少失误。

5、结题报告的撰写:

结题报告是实施研究计划,保证课题研究任务完成的工作总结,是课题评价验收的重要文本。

结题报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1)概说:概述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包括级别、文号、课题背景、课题组成员,主要研究步骤、过程、时间发展

(2)方法:做好本课题的作法、体会、经验,包括指导思想,研究策略,具体方法,如何争取领导改善条件,处理各种关系,如何推广阶段性成果等。

(3)结果:列举本项研究所取得各种形式的理论成果、应用成果、社会效益或阶段性成果。

(4)评价:对成果和不足作出评估,对成果的应用推广、对本项科研的进一步深化,提出建议与意见。

第四篇:一线语文老师的感悟(精选)

一线语文老师的感悟:我们教语文,我们在教什?

从教十余年,我始终是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这方天地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幸福着“语文”的幸福,悲伤着“语文”的悲伤,快乐着“语文”的快乐,追逐着“语文”的追逐……然而语文课程改革整整进行10年之后的今天,我仍然要追问:我们教语文,我们在教什么?

叶圣陶先生曾说:“把上课时间花在逐句讲解上,其他应该指导的事情就少有工夫做了;应该做的不做,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学生。”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节又一节的语文课上,我领学生不厌其烦地学着一篇又一篇课文,味同嚼蜡地分析、讲解、感悟着一些学生一读就懂或根本就不需要懂的伪问题,落实着“教参”上的一个又一个所谓的知识训练点;为了得高分,我让学生重复着一张又一张雪片纷飞的语文卷子,还美其名曰:为你好。课堂上充斥着“少慢差费”,大量宝贵的时间在低效甚至无效的脑力劳动中流逝着。而我们似乎也麻木了,习以为常地认为只有这样才是语文课。不知诸位同仁是否与我有着相似的感受?

如果现在让我回答,教语文最要紧的事是什么?我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让学生大量阅读、大量背诵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做而且必须做的头等大事”。梁实秋先生在《岂有文章惊海内》中说:“我在学校上国文课,老师要我们读古文,大部分选自《古文观止》《古文释义》,讲解之后要我们背诵默写,这教学法好像很笨,但无形中使我们认识了中文文法的要义,体会摅词练句的奥妙。” 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说:“如果我现在要教孩子的话,也要他念这些古书(《史记》《汉书》),暑假时也盯着他背古文、背诗词,我觉得这几千年的文化遗产,非常可贵。我认为念中国诗词,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我觉得我们应该鼓励背书,多背古文、多背诗词,这对于文字表现是一种最好的训练。”中国的文学大师几乎无一例外在童年时期背诵了大量的经典诗文。“茅盾背过《红楼梦》、鲁迅从小背下《纲鉴》;辜鸿铭背下37部《莎士比亚》、杨叔子幼年熟背《四书五经》、杨振宁熟背《孟子》……”(摘自孙双金《13岁以前语文——重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几千年的语文教学之道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13岁以前是记忆的黄金年龄,15岁以后人的理解力慢慢上升,记忆力慢慢退化。根据这一规律,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应以记忆为主,海量阅读海量背诵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经典诗词。我们不能错过孩子们黄金般的诵读年龄,错过了这个阶段,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永远与这些精神食粮擦肩而过。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和太多的无奈做着太多急功近利本末倒置的事情,而疏于对学生课外阅读和背诵的重视和指导。究其原因,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惯性思维和从众心理

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每天要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大量纷杂的事务性工作,有太多“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太缺少闲适和从容的心境去学习思考钻研学问。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被浮躁裹挟着,随帮唱影,走大众路线。惯性思维和从众心理使我们天经地义地以为只有“这样”才是在教语文或语文只能“这样”教。“这样”教的时候,我们往往忽视了语文最本质最重要的东西,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最应该做的事情没时间做,“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学生”。

不能否认,课程改革以来有些老师也觉得大量阅读和背诵积累是必要的,可是囿于学校和有关部门僵化的行政意志及现行课堂教学的统一规定,也只能是非主流地倡导推荐,真正横下心来用大块时间去做并且有实效的并不多见。

二、教材篇目和时间分配

我曾在3、4、5年级做过一个调查:新学期开学一周之内,中高年级有近一半的学生(甚至有的班级超过半数学生)已经通读过他们要花费一个学期学习的语文课本。精读课文每篇要用上2到3课时完成,略读课文要用1课时完成,一个学期下来,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这一本书中的三十几篇课文中打转转。当然,我们在语文课上要教给学生如何精读课文,还要教一些听说读写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但是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还是“少慢差费”,成本的确太高了。如果对教材进行重组(姑且不谈教材自身存在的问题),“组块”式或“单元”式教学,不但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还能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其实,这样的尝试已经有人在做了,山东韩兴娥老师用两周的时间领学生学完一册教材。她的“课内海量阅读”引发了“语文课能否从教材中突围“的大讨论。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而事实上,学生在校的阅读时间实在少得可怜。因此,我认为,无论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是从汉语言学习的特殊性考虑,小学阶段都应该进一步突显语文这门基础学科的重要地位,应该整合掉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学科,腾出更多的时间保障学生在校的读书背诵时间。

三、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可是,课改这么多年了,又有多少学校一直在认真做阅读背诵这件事,又有多少学生真正达到了145万字和160篇(段)的标准呢?为什么会如此?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在于语文学科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方式单一滞后。受高考、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一纸考卷定优劣”的观念仍然在很多地区很多学校占主导地位。评价方式不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师只能每天在那里辛辛苦苦地“捡芝麻”——为了平均分而努力奋斗。虽然苏霍姆林斯基早已指出:“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要想提高班级的平均分,老师们最便当而又效速的办法还是在题山卷海中反复“骨碌”。通过“多阅读”来提高分数的办法,毕竟还得下慢工夫出真力气,费时费力见效慢。

以上三方面高耗低效的顽疾目前依然没能得到根治,并且在可预见的将来,如果语文课再这样上下去,将永远得不到根治。积重难返的语文教学的“大手术”到底应该从哪儿开刀呢?我认为:从烦琐的分析感悟中解脱出来,不必课课精讲,赢得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读书背诵积累。使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爱上读书并成为习惯,海量诵读。也许有人会提出反对意见:那么写字、作文、听说训练就不重要了吗?非也!都很重要,但手术总得有个下刀的地方吧,阅读是上承写字下启作文的关键环节,从这儿下刀,也许真能妙手回春也未可知。

第五篇:一个一线施工者的感受

一个一线施工者的几点感受

2015年12月16日

我毕业后回选择到老家,至今,已在中建三局的区域分公司干了四年半的施工。接到文馨的讯息时,刚刚辗转至职业生涯的第三个项目。当时回答的斩钉截铁,内心却是诚惶诚恐。所以只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写,片面肤浅但真实。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趋缓。

2011年毕业后的第一个项目,位于这座省会城市正开疆拓土的新区。当我们项目第一台塔式起重机竖起来的时候,我们就是中心。而两年后,我站在我建的楼顶数了一下,周围立起了100多台塔式起重机。

2014年,转折突然就来了。虽然公司产值数据依旧不断攀升,但领导讲话时开始频繁提到受大环境的影响,项目上员工的流动也开始变缓。

恶意竞争引发恶性循环。

项目数量锐减,可能是真的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也可能是大环境下常态本就如此,部分业主招标条款愈加苛刻。特别是部分工程招标过程中不合理的工期压缩,资金垫付等成了中标单位恶意竞争的砝码。

以牺牲部分利益换来的中标成果,不仅给现场施工带来更大的阻力,也大大增加了中标单位的履约风险,陷入项目少还难干的怪圈。

拼命扎堆高大精尖工程。

虽有武汉绿地中心等超高层拔地而起,但被拔高的城市天际线,依旧绝大多数位于沿海城市。可这并不代表内地就没有野心,只是囿于地质环境和某个时期内资本环境的因素罢了。

如今,发展中的内陆城市也在向沿海城市靠拢:不断被刷新的地标、大体量的商业中心,尖端科技含量的办公大楼等陆续诞生。当然,这也是具有实力的企业所期盼的,毕竟来说,几乎透明的房建市场已无大利可图。

总承包管理将是大势所趋。

项目的体量和高度都在不断增加,施工工艺的复杂程度也在扶摇直上,总承包管理的口号也喊了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一直以来,从国家建设管理的相关部门、到业主单位、再到施工单位,都是喊得多干得少。

但随着竞争日益加剧,部分企业已开始踏上总承包管理的探索之路。相信在两年之后,总承包管理将会在深化设计、计划管理、科技创新、分包协调、公共资源管理、项目信息管理等方面探索出一条成功之道。

大领导讲话时说过:“我们这个行业,过去十年的常态已成往事,未来新常态到底怎样,到目前为止还很模糊”。但可以肯定的是,光是靠多接项目,人海战术的施工常态即将成为历史。唯有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才能真正意义上创效,同时也带动这个行业的发展,形成新的、良性的竞争模式。

下载数学味一个一线老师的应答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味一个一线老师的应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课堂拥有数学味和生活味

    数学课堂拥有数学味和生活味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

    做个有语文味的老师

    做个有语文味的老师 有幸在金秋十月听了两节高一的课,两位女老师温文尔雅,舒缓含蓄,节奏随和;课堂上以人为本,重在引导,交流轻松惬意。现就第一节课做些许浅陋的评价。 在笔者看来......

    做一个有语文味的语文老师范文

    做一个有语文味的语文老师(语文,为了生活还是考试) ---有感于2009年初中语文教学研讨会峨眉四中 叶发林 本人有幸参加了2009年10月30日—11月1日的“全国2009年初中语文教学......

    一个员工在一线的实习日记

    上周,师傅突然发现我更换机器人电极头时,只更换上电极头,而下电极头却未更换,把事情上报上去狠狠的给我批评了一顿,还说,幸好没有出现质量问题。但是我没有看到那个用过的电极头......

    作为活跃在一线的老师

     作为活跃在一线的老师,我认为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可以用以下的方法发现问题: 一、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现问题。例如:学生对于学习信息技术课都是很积极的,别是刚开......

    一个语文老师自我介绍[范文模版]

    一个语文老师自我介绍1尊敬的领导:很高兴有机会可以参加这次面试,我叫xxx 毕业于xxx师范大学小学教育语文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并较......

    一个老师的年终总结报告

    博深教育——教务部(心情分享) 2007年年终工作报告 引子:一年多了,钱没挣多少,但写的能力,思考的能力比钱更值钱。 思绪过去 2002年,选择了北京,选择了陌生而遥远的城市,依稀还记得在......

    一个老师的故事

    一个老师的故事 清晨,临街的逸夫小学,一个穿羊毛衫裙的年轻老师正匆匆在花木掩映的道路上走过,突然,她的脚步停了下来。她看见在高高的五针松下,站着她的学生小瑾。最近,小瑾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