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实施教务管理信息化

时间:2019-05-12 23:51: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如何实施教务管理信息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如何实施教务管理信息化》。

第一篇:学校如何实施教务管理信息化

学校如何实施教务管理信息化

教务管理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直接实施环节或职能,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因为教务管理的实质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组织教学人员和教学条件进行教学活动,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一、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对准确度要求很高,却又非常繁琐的工作。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用手工来完成所有的教学计划、教务排课、成绩管理、考试管理等已经明显不能满足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进现有的教务管理模式,开展科学高效的管理教务工作。为了保证教学工作能稳定、高效、经济地运行,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成为必然。使用信息化管理教务,将会有以下优点。

1.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现在的教学相关数据网上输入,直接存储进数据服务器中,过程不再经过其他人,有效地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2.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方便了教师、学生及时查询教学信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全体教师、学生和教务人员在任何时间地点,根据自己的权限,查看相关教学信息和数据,使得教学工作更具有及时、方便和高效性。

3.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减轻了教务人员的工作压力。随着日常教务管理工作的日益繁重,使用信息化管理后,把很多原来需要手工操作的数据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结算交由计算机来完成。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负担,减少不必要的差错,使教务人员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管理中去。

4.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了数据的共享、信息的交换。原有的教学管理所涉及的各部门都是相对独立的,所拥有的教学信息也是单独的,信息的交互、反馈、处理需要经过繁杂的人工传递,对于紧急的事务难以及时处理,现在实现教务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网络的灵活性、交互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可以解决了各部门对数据的共享要求。

二、教务管理系统的建立

1.系统设计的特点和目标。系统应基于WEB技术平台而构建,选择以B/S体系结构作为基本框架。通过SQL数据库来实现,教务人员、教师、学生直接通过浏览器进行网上查询信息和输入信息。不需要开发用户端界面。其中数据库用于存储教学、教师、学生的各种信息,并采用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选择B/S体系是因为:由于客户服务器两层结构存在灵活性差、升级困难、维护工作量大等缺陷,已较难适应当前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随着WEB技术的日益成熟,B/S结构已成为取代C/S结构的一种全新技术。采用该结构软件的优势在于:(1)无需开发客户端软件,维护和升级方便;(2)可跨平台操作,任何一台机器只要装有WWW浏览器软件,均可作为客户机来访问系统;(3)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4)可采用防火墙技术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有效地适应了当前用户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新需求。因此该结构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领域中获得飞速发展,成为应用软件研制中一种流行的体系结构。教务管理系统应能实现教务管理的自动化,实现实时信息发布,实现个性化、交互式的教学管理,涉及教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面向学校各部门以及学生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较强,用户可在多地域、任意时间段以不同身份来访问教务系统中的数据,为促进学校教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和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提高学校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2.系统的权限管理设计。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人员主要有教务处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不同的使用人员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而权限管理和访问控制涉及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本系统中,访问控制权限主要设计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人员。同一级别的不同人员具有自己的私有权限,例如:不同的学生只能查看他自己的个人成绩等信息;(2)不同级别。不同级别的人员,像超级管理员和普通管理员对同一操作对象会具有不同的访问权限;(3)不同业务,管理的业务不同,所允许的访问权限集合就不同,例如:教学计划、成绩管理等有各自允许的访问权限。

3.系统功能模块划分。教务管理系统包含以下一些功能模块:学籍管理、注册管理、教学计划、成绩管理、智能排课、师资管理、教学辅助管理等多个模块。

(1)学籍管理:本模块结合《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标准而设计,学生学籍管理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基本档案、学籍变动档案、社会关系档案、上学简历档案、学籍档案信息等内容。此模块是教务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

(2)注册管理:主要是对本系统的安全运行而设置的,包括对本系统的用户注册进行审核、设置用户使用的权限、变更各级用户的密码等。

(3)教学计划:包括各年级学生培养计划;设定不同课程的开课号、教学大纲、学期各课程一览表等上网公布。

(4)成绩管理:学生的成绩,由各任课教师负责在该课程结束时把成绩录入并校对提交,成绩一旦提交,不可修改即为只读,学生用本人ID号,在任何地方和时间,只要能上网即可查询信息,该模块可以实现学生成绩录入(任课教师提交)、学生成绩检索、学生成绩排名、不及格成绩名单、成绩单打印、统计分析报表等。

(5)智能排课:通过对各种教学资源和约束条件的统一管理,实现了对课程表自动合理的编排,灵活快捷的调整,形式多样的输出和方便实用的日常管理。编排课程表时,系统将自动获取各年级、班级的课程开设、课时要求、任课老师等信息,对教学场地、学科信息、课时安排、合班情况、教师安排等等多项条件进行设置,并可为设定的条件指定不同优先级,系统根据设定的条件和优先级进行自动排课。

(6)师资管理:对教师情况简介、教师层次、师资培训计划进行管理。处理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

(7)教学辅助管理:主要对教材、图书馆、公共设备等信息进行管理。

三、教务管理系统的优越性和面临的问题

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广大教职员工的配合与支持,经过试运行,发现运用教务管理系统存在很强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1.排课管理:比以往大大提高了准确率,减少了教务管理的工作量;2.成绩管理:任课教师可从网上直接录入成绩,由教务部门审核成绩,改变了以往由老师提交成绩单,教务人员统一录入成绩的状况,工作量大大减少,出错率也相应降低;3.评教方便;系统通过网上在线填写调查表,就可以由系统自动生成评教统计结果,学生可以在学期中随时通过系统向老师提出有关教学的各种建议,提高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效率;4.教材管理:在网上填写资料,查找教材,系统自动计算教材数量及金额,查找广泛快捷;5.报表统计和查询;对于教务管理中的使用的大量报表,系统都可以自动产生统计结果,各个行政部门均可自行在网上查询相关信息,数据全面准确。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工作量的不断提高,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观念不强。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将涉及全校师生,只有获得广大师生的认可和支持才能更好地进行。这就需要全体师生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观念,努力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重视信息化建设,在不断的使用中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和见解;2.制度不规范。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是一项规范的、科学的、严谨的工程,在使用信息系统时也需要相对应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3.设备落后。随着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和推广,数据信息量飞速增长,原有的硬件设施会限制系统的扩展和运行速度,必须改善硬件配套设施,不断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四、结束语

面对21世纪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要求,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者应当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的现代管理理论知识,加强现代管理技术的训练,在实践中研究新的情况,探索新的思路,总结新的经验,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智慧,从创新的成功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永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第二篇: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一、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1、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是当前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必然趋势。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基础。教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高校本身的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对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种类多、数量大的数据和报表,手工处理的教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尽快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科学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网络以快捷的信息提供方式与无可比拟的信息容量,日益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高校为适应终身教育、素质教育以及各种灵活多种的学习形式的需求,使用网络化的教学手段,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劳动,实现了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快速集成,实践证明,教学管理信息化是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当前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必然趋势。

2、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是提供办公效率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公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办学层次出现了多元化,由一地办学发展到多地多点办学,同时进一步推行全面学分制,这些变化使教务管理部门的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不仅增加了工作量,更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复杂度,按传统的管理模式,只靠有限的工作人员已经无法进行高效管理。高校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教学管理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因为它能够将教务工作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在大量的数据面前进行查询、统计同时进行管理,减轻了教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极大地提供了工作效率。

3、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是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规范化的有力保障。

高校教务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工作事务繁杂、环节、工作量大,没有科学的手段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是无法保障教学秩序的,教学工作规范化管理师比常规教学管理更高层次的管理,几乎涉及到教与学的所有方面,其基本信息更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且贯彻始终,这就要求必须按一定规范流程进行科学的管理,而信息化有助于这一管理

过程成功实现,通过完善管理信息化制度,可以规范管理,保障教学效果,提供管理效率,有效提供教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使教务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教务管理系统对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教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涉及到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两者的有机结合,信息技术发展在教学模式、办学方式、教学制度、教学思想、高校功能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对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和变化。教务管理系统能让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起先进、可靠、完善的技术平台,为实现教务管理网络化和信息处理和智能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它促进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是教务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务管理信息建设的基础。教务管理系统能够以现代化教育思想为指导,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做好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也能促使教学信息的采集做到科学性和标准性。一般来说,使用教学管理系统后,教学数据能够共享,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数据的准确性;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性加强,部门之间工作规范,职责明确增加了部门之间的合作,改善相互关系;课务管理规范,减少各种冲突的产生;学生信息的查询更加方便、及时和规范;学生成绩规范合理,增加了严密性和严肃性;学生学籍管理清楚规范,信息准确及时。可以说,应用教务管理系统进行教学是教务管理适应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前提和关键;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为学校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背景下,高校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专业不断分化,学生人数迅速增加,而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准确度要求很高、非常繁重的工作,因此,传统的教学管理系统面临严峻的问题。

1、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要求准确、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

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增加,师生人数日益增多,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所要处理的事务和数据越来越多,工作量越来越大,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靠数量有限的工作人员手工操作已经无法进行准确、高效的管理,只有充分利用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才能够有效的解决该问题。

2、教务管理工作水平提升的需要

日常教务工作涉及到学校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大量信息,依靠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安排等,任务相当繁重,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因此,充分利用教务管理系统进行计算机处理,将处理后的结果保存到数据库系统中,利用校园网、信息交换、网络资源共享等技术,教务员和全体师生在任何时间、地点根据自身的权限进行数据访问,使教务管理工作更为方便、准确、高效,从而提升教务管理工作水平。

3、教务处与教学单位、行政单位动态合作的需要

在原有的学年制情况下,教学运行所依赖的计划环节是相对固定的,教学管理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相对静止状态,随着学校教学体制的改革,教务管理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变得复杂,各类教务管理信息频繁产生、流动,教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原有的教务管理模式,师生之间的教务信息交换、反馈与处理必须经过繁琐的人工传递,难以进行实时监控与处理,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玩过媒体的灵活性、即时性、动态交互性等特点,可以更加贴近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成为教务管理者与教师、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中心。

4、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工作量降低的需要

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繁琐,又需要耐心和责任心的工作,随着学分制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日常教务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多变,教务员要处理的事务更加繁琐,而且每个细节都涉及到师生的切身利益,不得出现丝毫差错,入欧能够将一些繁琐、复杂的收集、整理、统计等工作交由计算机处理并通过网络实现数据共享,必将大大提供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减少甚至避免不必要的差错。

四、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教务管理系统对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重要意义,在学生的教学管理、成绩管理、学籍管理和其它培养过程中,实现了培养全过程的网络化和信息化,为高校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教育管理系统的进一步的应用和教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逐步深入,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并且已经影响到教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健康发展,最尖锐的问题就是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化的问题。其主要的表现有

以下一些:

1、原有的管理信息标准不完备,缺少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目前许多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均根据各自工作需要采用相应的管理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不规范、不完整,且互不兼容,难以进行信息交流。随着全国性的教育管理信息网络的逐步建立,这些信息的价值和作将难以得到体现和发挥,有的甚至会成为信息垃圾。

2、教务管理系统灵活性差,缺少可扩充性和开放性。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对教务管理系统的灵活性要求很高,目前的教务管理系统,多数不具有扩充性,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难以进行及时调整,因此,造成了一些管理系统不能长期稳定的应用。

3、教务管理系统的平台很多,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我国教务管理系统开发者很多,有专业的软件公司人员,也有在高校教务工作的管理者;开发的应用软件类型也多种多样,有单机版的教务管理系统,也有基于Internet的教务管理系统。教务平台的水平高低不齐,但是能真正适合高校教务管理实际情况,并且智能化的可扩充性的教务系统并不多见。

4、适合网上应用的管理系统较少。目前大多数管理系统的应用局限在单机或小型局域网上,缺乏在大型网络,如办公网、校园网、城域网、互联网上应用的管理系统。

5、缺乏一套完整的网上信息交换规范。通过网络实现不同教育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需要一套完整的网上信息交换规范,由于缺乏这样的一个规范,已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部门间的网上信息交流。

6、缺乏对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管理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发展速度很快,对技术的依赖程度高。由于缺乏对该项工作的指导和管理,造成财力、物力、人力资源的浪费十分惊人。

7、教学管理信息的信息化含量和程度不高。在教学管理的组织上,网络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教学行政管理手段上,网络化、智能化还远未普及,管理效率低下。当前,很多高校都应用自行开发或主管部门颁发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在排课、考试、成绩、学生基本信息等管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如下不足:一方

面,软件重复开发,中途搁置和废弃和现象较为普遍;另一方面,针对某一特定应用而编制的单机系统之间没有集成,数据不能共享,在不同系统中资源重复冗余的现象极为普遍,造成管理资源的严重浪费。

五、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在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存在的以上问题如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教学信息资源互相分割、重复建设、浪费严重的状况就不可能改变,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就不可能实现。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一套教育管理信息的标准,因此,必须加强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化工作,具体的办法有以下一些:

1、充分认识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化工作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标准是组织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加强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化工作,对发展教育事业,保障教育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健全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合理开发和使用教育管理信息化软件产品,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为解决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管理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的需要和国家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的需要,教育部制定了《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朝着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它是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教育管理软件产品的研制、生产、检测、使用和技术服务等项活动的技术依据。各高校对现有管理信息工作要进行检查,对正在使用、未采用《标准》的管理软件,要根据《标准》进行改造;对新开展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实行软件审核准入制度,逐步完成教育系统教育管理信息工作的标准化,实现教育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

3、加强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管理能力。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管理能力是推进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楷的必然要求。随着当前高校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教学管理信息建设以校园网为依托,建立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能熟练的利用计算机进行电子文档、表格处理和数据管理,利用校园网收发电子邮件、发布公文信息、进行文件传输与共享等工作。实现教学管理人信息化关键在人,只有把管理者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下去。

六、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

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人员之间的通力协作与财力的支援,现在许多高校已经建立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并进入正常运行,但是系统的建立只是整个信息化工程的第一步,为了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转,还需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领导,更新观念

教务管理信息化涉及学校教务管理各个部门,需要学校各级领导加以重视并支持,并且要大力宣传学习计算机新技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肯定教务管理信息化在教务管理现代化中的作用与地位。

2、加强分工,明确职责

这一庞大的信息化工程涉及面广,信息系统的建设也需不断完善,要使整个系统能正常高效地运转,必须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日常管理、数据维护、系统更新等需要专人负责,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其功能。

3、规范管理,建立制度

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是一项规范、严密、科学的工程,在使用信息系统时也需要有配套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4、加大投入,改善设施

随着教务管理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数据量也随之飞速增长,原有的硬件设置将会制约其发展进程,因此,需要改善配套硬件设施,不断提高运行效率。

5、重视安全,注意保护

教务管理数据库是教务管理信息的枢纽,数据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影响全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因此,要做到配置功能强大的防火墙,防范病毒和黑客的攻击,同时,注意数据的备份。

第三篇: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建议论文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们不断深入,建立和应用先进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高校教务管理的必然选择。教务管理信息化给高校办学带来便捷的同时,尚存在欠缺,必须采取相应举措,助推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

中国要成为教育强国,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加速教育现代化,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培养出一流人才,同时必须具备一流管理,而一流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拥有和准确度。将电子网络引入到高校的教务管理中,是当前高校进行教务管理改革的重要途径。将网络技术应用于管理中,能够增强高校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一、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特点

(一)教务管理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今世界,信息化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多,Internet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完全信息时代,互联网在我国发展势头迅猛,速度飞快,已渗透到全国的各行各业,已走进千家万户,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网民居世界第一,已成为网络大国。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人才竞争也进入了国际化时代,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人才乃立国之本,国之宝也。“我们对高校教育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我国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端人才的使命,将义不容辞地、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拔尖人才,为此,高校要办成一流大学,必须拥有一流管理水平,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管理方法全面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现代社会是一个靠信息化生存的时代,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信息网络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手段,它以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综合性的特点,给不同文化之间、不同国家及部门之间的信息传播带来了惊人的快捷与便利,瞬间便抵达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在高校的教务管理中积极引进计算机现代手段,充分利用共存储的海量信息并能快捷提供信息的特点,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措施。所以,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务管理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中国要从教育大国成为教育强国,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近年来,高校在不断地浑化改革,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办学层次与办学类型呈多元化趋势,学科门类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不断变新……高校教育的诸项重大变革,均对高校的教务管理构成挑战,其工作量大大增加,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高校的教学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尽快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而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教务管理带来了机会,把电子网络引入到高校的教务管理中,是当前高校进行教务管理改革的重要途径。通过高校教务信息化管理,可以直接将相关信息输入网络信息库中储存,有教程保障越来越庞大复杂的高校教务信息的完整性及准确性,避免用数据遗漏或错误造成损失。把网络技术应用在教务管理中,可以进一步增强高校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实行教务系统的网络化、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三)教务管理信息化是提升教务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教务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高校维系正常的教学秩序、完成既定的教学管理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教务管理是一项目的性、计划性、适应性、创造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教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水准和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高校在国内外激烈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为此,教务管理必须走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道路。教务管理信息化是指在高校的教务管理过程中广泛地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管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涵盖了教务业务中许多功能部件:学籍、注册、排课、选课、考试、成绩、教学评估、教材等诸多方面形成一体化管理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在以往的管理模式中,大量的数据,只靠手工处理,工作量大、速度慢,效率低,而且数据在处理和传递过程中常常发生差错。教务管理信息化恰好弥补了传统方式的不足,它能够用尽量少的人力、物力,更有效、更优质地完成更大量的工作,网络以其快捷的提供方式和无可比拟的信息容量,日益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

二、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之不足

(一)教务管理人员信息化观念薄弱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是破除教务管理人员陈旧思想及观念的过程,是要求教务管理人员用信息化的观点对各项事物进行系统分析、统计和决定的过程,这样才能成为信息化教务管理的创新者,才能对教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才能促进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在教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不论设备和技术多么先进,最终决定成效的关键在于教务管理人员自身。在引入教务管理系统之后,高校步入了信息化教学,管理方式更加科学化与规范化,同时,对软件的使用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熟练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是破降教务管理人员陈旧思想及观念的过程,是要求教务管理人员用信息化的观点对各项事物进行系统分析、统计和决定的过程,这样才能成为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创新者,才能对教务管理工作的各项环节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才能促进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人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在使用软件时,他们往往出现为难情绪甚至知难而退,不善于结合实际挑战常规,不能大胆创新,而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习惯于按传统模式进行管理,结果,促使软件功能得不到充分利用,这样难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不能期望对软件的进一步开发与完善。教务管理系统搁置的时间越长,滞缓的资源信息就越庞大,与软件系统发展变新距离就越远。所以,教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观念急需改变。

(二)系统的安全面临挑战

我国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已得到普遍应用。高校的教务管理模式已逐渐步入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教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已取得长足的进步。然而,随着教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逐步深入,也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教务管理信息化给高校办学带来便捷的同时,管理系统的安全隐患面临重大挑战,在效率、安全及稳定性等各方面需要更多的改进,学生学籍、成绩管理、网上选课、自动排课、教材及学费结算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工具破坏网络安全和稳定,服务器被恶意攻击、入侵,窃取数据。教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包含着大量的重要数据,倘若重要数据被窃取、被篡改或被清除,会导致系统瘫痪和崩溃,致使日常的教学活动无法运转,给学校日常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带来严重后果。

(三)管理系统的设计不合理

在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实现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系统软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现阶段,大多数高校本身的研发能力有限,教务系统软件的开发往往不是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而是学校委托软件公司进行设计或研发的,作为专业的软件开发者,他们不可能直接参与到教务管理中,无法全面了解高校的学科性质与实际办学特点,只能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开发,结果开发出来的软件系统缺乏针对性,不能与实际工作相匹配,无法充分涉足教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此外,一些高校的教务系统设计程序有不合理之处,设备运行速度相对迟缓,计算机中的部分功能与实际操作要求不符,这些情况都是软件公司的工作盲点,导致实际工作需求与管理活动效率之间产生矛盾。

三、提升教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

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是实施教务管理信息化工程的重点。教务管理信息化首先是以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应用为重点,在推行教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把对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放在首位,千方百计提升他们的信息化素养,使他们具备信息化高效运作的能力,大大提升他们信息化的管理能力及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从而有利于推动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高校应尽可能地为教务管理人员多提供信息化培训机会,可以在校内组织专门的业务培训,也可以到校外参加相关的教务管理信息化专题培训,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让教务管理人员不断地了解、熟悉、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电子处理软件等信息化知识,利用各类信息化技术来处理各种教务信息,并努力实现教务管理的网络信息共享。

(二)完善网络安全体系

高校应从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期就注重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安全策略为指导进行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并在执行环节不断调整和完善,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网络安全体系。网络安全体系要通过安全的系统、防火墙、信息审计、网络监控、通信加密、安全扫描、灾难恢复等组件来实现,单独的组件提供的只是部分安全保障,缺少任何组件都无法确保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的完整性。要做好软件的安全防护与数据的保护,首先要加强对使用者的安全教育,规范操作行为,禁止在不安全的环境中使用软件,防止密码泄露与丢失;其次,在安装软件的系统中设置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做好数据备份,阻止系统遭受攻击,避免数据丢失。

(三)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一定要体现教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要制定规范、严密、适应信息化需要的教务管理规章制度,真正实现教务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各项制度必须符合学校教育改革的实际,操作性要强,要做到用制度来规范管理,提升工作效率,提升教务管理质量。规章制度涉及的范围要全面、要标准化;要强化制度制定的系统性,不断适时修订,完善、充实规章制度,保证制度制定的合理性和教务信息化管理执行严谨性的统一。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是一项规范、严密、科学的工程。在使用信息系统时必须要配套相对稳定的教务管理规章制度,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务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平.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之我见[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3).[2]刘瑾.大学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现状及思考[J].才智,2017(01).[3]周莹.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7(05).[4]陈文文.试论高校教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7(19).

第四篇:中职学校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初探

中职学校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信息化教学是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产生的新教学形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社会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信息化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先进教学手段,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具有一定必要性,对改变传统教学的模式、建立现代化的教学管理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理念教学资源计算机专业

正文: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社会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信息化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的恰当采用,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促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促使学生进行发展,事实证明,好的课使学生久久不忘,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在全面教学的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培养与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关于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其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描述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客体);教学过程由讲解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媒体作用也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用此来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

信息化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才能胜任信息化教学。

二、信息化教学在中职学校实施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因此,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

但是,这些学生也有自己的优势。虽然知识基础比较差,但智力素质并不差。比如: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因此,为了使学生学好课程,就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学生在创新方面更要培养,所以对学生采用信息化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利用信息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对专业知识的传授,同时,更重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信息运用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分类以及对中职学校教学的支撑作用

信息化教学资源概括成三大类型:

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媒体素材。

二是集成性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一般是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应用目的,将多媒体素材和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主要包括课件、案例、练习测试、教育专题网站、教学模拟、虚拟实验系统等。

三是网络课程。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教学活动。网络课程顺应人们需要终身学习的这一趋势,给人们随时获取新知识提供了便利和强有力的支持。

信息化教学对中职学校教学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看到教师提供的资料(包括教案、学案、技巧和关键技术点等),下载素材,可以上传作业,给教师提问等。教师可以在该平台上传资料,批改作业(包括打分、写评语等),答疑解惑等。传统学习总要在一定的场合发生,如教室等。学生必须亲身做在教室中才可以听到教师授课,才可以与同学讨论交流。脱离了这样的环境,学习者将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甚至无法进行学习。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则摆脱了这种束缚,依赖技术的帮助,原则上一个人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与传统的有形,受制于种种限制条件的学习方式相比,网络教学平台是学习过程拜托了空间的限制。

四、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信息化教学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培养认知能力。

心理学研究指出,认知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紧密联系的。信息化教学直观形象,在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展示图形的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

例如:在影视编辑课中,可以借助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有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使学生充分了解本课的知识内容,启发学生讨论学习,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

2.信息化教学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能力。

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像的变化、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课程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信息化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这一点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显得优为重要。

例如:在实操课中,在学生实施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视频素材。发挥视频教程可反复学习、操作步骤清晰、环节完整的优势,易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从而突破重难点。

3.信息化教学可以营造一种自主、协作、探究的新型课堂教学环境。

作为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专业操作的技巧和技能,还要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说利用信息化教学可以营造一种自主、协作、探究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通过教师提供的大量学习资源,进行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协作,利用信息化资源让学生了解行业的制作生产,掌握专业操作方法。同时,采取互评互测得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促使课堂气氛活跃,收效很好。

4.信息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

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潜力,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教具是黑板,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而且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感染力强的材料,真实感取代了空想。就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既促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信息化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事物的能力。

教学中,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在信息化教学中,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推理、判断重要本领。

6.信息化教学可以兼顾全面,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能力。

各班级之间的学生能力有差别,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设置,设计不同的教学深度、广度和进度,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取知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可采用分层教学,在课堂中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五、运用信息化教学,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

1.具有现代教学理念。具备正确的学生观;充分认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意义;充分理解“做中学、做中教”、“理实一体”的课改理念。

2.具有扎实的学科功底。认真研读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开掘内涵。

3.掌握体与现代教学理念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对所选教法有充分的理解与把握。

4.要有一定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视野,具备信息收集、筛选、提炼、整合和处理的能力。

5.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

对比传统教学来看,信息化教学扩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范围,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反而提升了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协调能力,老师不再只是讲授,还有指导、计划、统筹等。实行信息化教学,老师需要把握应对各种学习资源,并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资源库,课上课下,老师的关注点也改变成从学习知识到注重学习能力培养。

六、信息化教学产生的积极效果

信息化教学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对教学建设和管理也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第一,教学内容的整合性。

学科教学内容明显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信息化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最新的知识和学习信息,并根据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吸收新技术和新知识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再次利用,实现对知识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和整理,使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切合社会工作岗位要求,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整合加快,培养的人才更具社会竞争力。

信息化教学借助Internet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学人数及地域的限制,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的含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接受感观,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信息资源丰富、知识量大的良好学习情境,学习者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和具体需求对知识进行取舍和整合,满足人们的教育与技能需求。

第二,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化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突破了地域和时空界限,学习者可以充分运用信息资源在课堂教学之外随时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摆脱了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促进发展。

其次,信息化教学不单是单一媒体的运用,在教学中融入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视讯等多种媒体,使学习者手、脑、眼、耳并用,充分地唤起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

第三,教学过程的合作性。

信息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与学的封闭模式,突出学生的个性学习,提倡教师、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从教师之间的合作来看,信息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个体性和封闭性,使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了更为便捷、有效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经验、科研成果的共享,获得更广泛,更有力的教学支持。

从师生之间的合作来看,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也改变了师生既有的角色地位。使学生能够真正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信息,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成为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从学生之间的合作来看,信息化教学为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自主、自助从事学习活动,可以通过交流商议、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

第四,教学评价的及时性。

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信息化教学的电子题库和教学评价系统,可使学生随时随地完成教学结果的评测与反馈,及时得到有关自己学习过程的反馈及有针对性的诊断,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程。

总之,教育的信息化是大势所趋,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人要紧跟时代步伐,顺时而为,特别是在创建国家示范校过程中,需要我们每一位职教人的智慧和汗水,让我们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武装我们的课堂教学,它将会让我们如虎添翼。

参考文献

[1]余胜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张筱兰、郭绍青.信息化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版

[3]姜永生.多媒体技术与信息化教学设计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1版

第五篇:浅谈教务处在学校管理中角色定位

明确教务工作定位 提升教务管理水平

东安县澄江中学 杨美凤

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开展好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教育教学质量却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表现,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因此,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尤为重要。而教务管理工作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凸显其重要性,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因此,本人根据教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让我对教务处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有了深刻的理解。现在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教务处是完成上级领导、学校领导对各项工作的要求的执行者

1、根据教育局文件精神,特别是教研室的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校教学工作工作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是学校一年教学工作的总抓手,是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为此,教务处必须在认真学习上级领导的讲话精神、认真学习教研室制定的教学工作计划,结合目标管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制定出目标制定合理,重过程、重实效,操作性强的工作计划。

2、根据教育局教师考核细则,修改完善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的考评方案。教师考核方案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 小宪法”。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不仅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还能极力教师健康成长,点燃教师的进取心。所以,教务处必须在充分学习借鉴教育局的考评细则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拿出修改完善自己学校考评细则的主导意见,报请学校领导班子,为学校修订考评细则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二、教务处是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组织者

1、作好工作分工,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根据学校领导的意见,结合管理人员的工作特长,作好管理人员的分工,使管理人员都明确自己的工作属性,圈定自己工作范围,清楚自己分担工作的目标任务,清楚分担工作的工作流程。同时教务处又是有机的整体,工作分工不分家,在具体工作上,不论是谁主导抓落实,其余人员必须积极响应,使整个教务处对外彰显出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

2、制定实施方案,扎实落实好各项重点活动。教务处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评价者。为此,每位教学管理人员在组织各项活动时,必须制定好详实的活动实施方案,并积极主动认真去落实好方案的诸项要求,使活动的意义得以真正落到实处。同时,管理人员又是活动的评价者,所以,要实事求是的对每位参加活动的教师进行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通过评价,做到既鼓励先进,又能鞭策活动中落实不达要求的,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标。

三、教务处是教师成长的引领者,教师素质提升的助推者

教务处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职能部门,是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挥中心和政策措施制定中心,因此,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上,教务处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扎实作好如下活动:

1、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教师专业培训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师加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的过程。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发展,奠定人才的基础。所以,教务处要扎实作好教师的专业培训,端正他们培训的态度,明确培训的意义,让教师抱着积极的心态去学习,使教务处成为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引领者。

2、积极引导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做学习型教师。学习是未来社会谋生的手段,是基本的生存模式。所以,教师更要不断加强学习。向教材学习,学习教材垫底气;向专业书籍学习,学习专业书籍生才气;向经典书籍学习,学习经典补元气;向休闲书学习,读休闲书养灵气。教务处要建立完善教师理论学习制度,用制度去引领教师的成长。

3、落实领导推门听课、评课制度,促进教学,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教务 处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上好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观摩课。要督促教师相互听课,激励教师成长。校长每学期不少于20节,副校长、主任每期听课评课不少于30节,要有听课记录和评课记录,记录要完整全面。提倡推们听课和跨学科听课。听课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教学,也是为了提高自己业务能力,更能够掌握教师教学情况。学校主要领导不仅要教主要学科的课,而且要搞好学校的教学研究,要“上好一节示范课,听好一节观摩课,评好一节优质课”。通过听课、评课,让教师养成听课和常态课保持高度一致,从而让教师树立起扎实教学的教风。

四、教务处是学校教学工作落实的督查者

教育教学的管理是一个重过程、重实效的细致工作。检查教师的备、教、改、辅、工作十分重要。我们并不是不相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检查的关键是对教师工作的评估和认定,便于掌握教师的工作情况。检查教学工作是教务处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每周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一定要认真细致,不能走过场,并且要坚持原则,一视同仁,对不符合要求的必须指令重新备课,达到要求再去上课。检查后要写日期并加盖学校公章。检查要制好表册,确实做好评价和记载,肯定优劣,堵塞漏洞,批评不足,鼓励先进,发扬成绩。上课的检查非常必要,教务处要定时和不定时的检查教师上课的情况,对迟到、早退、溜堂、旷课等 违反教学纪律现象要及时严肃查处。

五、教务处是教学管理科学规范的落实者

学校校长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教师集中的会议室是学校管理的窗口,是体现学校管理水平的面子工程。因此,办公室的布置尤其重要。特别是教务处,是学校的教学枢纽和指挥中心,总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教师值周表、学校周历表、教研活动安排表一定要有规范的放大张贴。教师的和教室的分课表一定要按时发到位。各种计划、记录、文件等要分类张挂。各种统计表册和资料要整理归档。教育教学教研资料建设一定要建立健全。

六、教务处要成为学校领导和教师之间联系的纽带

学校制定的各项制度,最终是教师去落实、去执行。教师对学校制定的各项制度的落实力度,执行力度,将会直接影响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所以,教务处要及时收集教师在执行制度时所表露出的积极的、或消极的意见,并能用积极的态度,去慎重整理好这些意见,并做出初步的整改建议,向学校领导汇报,且将学校对教师所反映意义的处理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扮演好领导----教师联系的桥梁。

在搜集教师的信息时,要注意工作方法,既不能伤害教师的自尊心,又不能违背学校的管理原则。既要教师将出自己的真心话,又不能让教师承担“小人告密”的罪名。我们可 以采取如下方法:

1、闲谈式收集法

教务处的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道办公室和闲谈。谈话的话题不一定是教学方面。在谈话时,可以充分利用教师感兴趣的话题,引导教师评价这件事情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从而引导教师评价学校某些制度的合理性。管理人员一定做一个有心人,要仔细听准哪些是教师对制度的不满,哪些是对制度的完善提出的修改建议,哪些是教师针对学校的实际提出的创新性的思想。并把这些信息做好初步的加工和整理,汇总到教务主任那里,并有教务主任利用开学校例会的时机,向学校领导汇报。

2、问卷式收集法

教务处可根据学校管理的某项制度,通过设制成条查问卷的形式,向老师们征求意见。这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信息搜集的方法。

3、座谈法收集

学校为了调查老师对某项制度的满意度,就可以采用座谈法。为保证座谈的效果和意见的可信度,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参加座谈的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参加座谈的教师必须具有全面性,既要有一般教师,也有骨干教师;既要有平时表现好的教师,也要有平时表象比较差的教师,既要有男教师,也要有女教师。这样座谈的最后信息才可能是 全面的。

4、集体讨论法收集

针对学校管理中的重大决策问题,不是那一个人能说了算的。遇到这类问题就可以用此法。通过召开教职工会,让教师明确会议的主题,明确学校的工作出发点。然后,分年级组、教研组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最后以组为单位上报要论的结果。

5、意见箱法

虽然,我们采取了许多渠道去获得教师的意见,但是,有些教师处于自我保护的思想,总是不愿意把自己真实的看法当着面说出来。为此,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去搜集这部分教师的意见。但是,在处理这些教师的意见时,教务出必须做好严格的保密该工作,绝对不能让这些本来就已经很“胆小”的教师,变的更懦弱了。

七、教务处要成为学校制度落实的先行者

作为管理者,一定要牢记伟大学者王蒙先生的教诲:“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好学,才能感知世界的新奇;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荡,才能逍遥的生活在天地之间”。教务处要起榜样作用,一要自身素质高。自觉不断加强的学习,使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教学理念和方法要跟上时代的要求。“打铁还得本身硬”,教学管理者教学也得是过硬的能手啊,如果自身 不过硬,怎么去要求别人呢。二要身先士卒。教务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管理中心,就要在教育教学中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该是率先垂范的好老师。三要吃苦耐劳。所谓吃苦耐劳,就是要比一般教师多工作多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在吃苦耐劳中为师生们服务到位了,老师一定佩服你,拥护你,威信自然会高。

总之,我们一定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教好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教务管理没有固定的摸式和方法,但是必须在管理中重过程重实效,也必须要科学化、规范化,真正管理到位了,学校才能在质量中求生存求发展,办出高质量的学校。

下载学校如何实施教务管理信息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校如何实施教务管理信息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管理信息化[共5篇]

    学校管理信息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

    学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学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教育信息化:学校管理系统包含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学校管理系统,数字化校园,教育云 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改变了教学方式,还改变了教学管理方式。学......

    学校教务工作总结

    学校教务工作总结 学校教务工作总结1 一、身正为范,给校长当好助手俗话说:在其位、务其职、思其政。作为教务主任,我首先要求自己做到正确定位,牢固树立两种意识,努力做好校长的......

    学校教务工作总结

    学校教务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学校工作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突出交流、合作探究的理念,坚持“课......

    学校教务工作总结(★)

    学校教务处工作总结我校教学工作是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要求。进一步增强服务育人和管......

    学校教务工作计划

    学校教务工作计划 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坚持科学、严谨、高效的教学管理。本学期教导处将以新课改为契机,在教学管理上讲创......

    最新学校教务工作总结(最终定稿)

    教导处在校领导的正确带领下,贯彻教育局精神,全面落实学校工作意见,以生为本,以实践有效教学为主题,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培训,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

    学校教务工作总结

    学校教务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学校工作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突出交流、合作探究的理念,坚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