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东台市三仓镇中学
杨龙进
【摘要】“问题解决教学”所追求的是教学中对人格发展的长期隐性的效应。运用“问题解决教学”进行数学教学,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求知欲。“问题解决教学”的数学教学结构分四个基本环节:具体问题数学化;数学材料逻辑化;逻辑知识应用化;课题学习反思化。
【关键词】问题解决教学、建构主义、问题情境
一、“问题解决教学法”的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数学教师协会在《关于行动的议程》中提出“必须把问题解决 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核心”起,关于“问题解决”的教学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重视。在我国,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问题解决对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甚至教学评价都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纷纷对“问题解决”的教学积极倡导和探索,认为“以问题解决为主导”是改革我国数学教育的突破口,将对数学教育与数学学习、对改善数学差生、对中考高考试题的改革等显示出它应有的威力。山东省临沂师范学院提出了“问题解决教学”的研究课题,并成为原国家教委“师范教育科研课题”。该课题于1996年7月启动。我在几年前看了该学院李红婷老师的相关论文以及该学院课题组“问题解决教学”的实验报告后,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按照自己的认识,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数学问题解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进行了教学实践与探索,并在中考中取得了好的成绩。
二、“问题解决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问题解决教学”的研究是从教学方法的改革入手的。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寻找一种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充分思考,并在思考的基础上主动作答。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给我们提供了思路。他关于创建问题情境、对话设计、“问题教学”的组织等思想,指导我们构建了“问题解决教学”。教师通过问题设计或认识性作业,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学习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后,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学习”,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在具体问题的数学化过程中,以明确课题学习目标,发展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及合情推理为主要活动内容;在数学材料的逻辑化过程中,以明确数学逻辑化处理方式,发展形式逻辑思维、抽象概括和表达能力为主要活动内容;在数学理论的应用过程
中,以提高学生应用意识,发展辩证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活动内容;在课题学习反思化过程中,以理顺学生认知序,明确知识系统结构及数学思想方法为主要活动内容。
“问题解决教学”遵循: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原则;创设情境,自觉学习的原则;积极推进,循环上升的原则;实出过程,激励探索的原则;联系实际,注重实践的教学原则。
“问题解决教学”形式的数学学习,是学生自觉进入问题情境后,以“实践、探索、体验、发展”为中心主动开展的“探索学习”。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和实验等实践活动,去寻找事物间的联系、提出数学猜想;通过探索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课题结构,明确课题学习目标;在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获得数学情感体验,理解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感受,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建立起数学学习的信心;在主动进行的探索学习过程中,随着探索层次的渐次递进,获得发明、发现。数学学习的实出特征是:个性化、主动性、过程性、活动性和合作性。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张建伟在《基于问题的知识结构》中指出:建构主义者提出了许多改革教学的设想,而基于问题解决来促进知识建构则是其中的一条核心思路。问题解决活动需要个体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将当前的问题情境同化到已有的经验结构中。而原有知识的运用并不是原封不动的套用,个体需要针对当前的具体问题,对原有的知识做一定的调整改变,即原有的知识经验会顺应于当前的问题情境,因此,知识的应用过程也是一建构过程。问题解决活动中的同化和顺应是知识经验建构的机制所在,恰恰在这一点上,问题解决活动和学习活动得以汇通。由于问题及其解决方式的不同,问题解决在知识建构中的作用方式也会不同,问题解决活动可以通过巩固/熟练、深化/整合、建构新知识三种不同的方工式导致知识经验的发展。
(一)巩固/熟练。问题解决作为对原有知识、技能的应用,同时可以巩固相应知识的记忆保持,提高相应技能的熟练化程度。
(二)深化/整合。当所面对的问题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一定的距离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者常常需要同时激活多方面的相关知识,并综合起来做一定的推理和转化,以形成解决当前问题的思路,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习者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知识经验之间建立更为丰富的联系,形成更为整合、更为融会贯通的知识结构。另外,问题解决可以将原理性知识与一定的问题情境联系起来,促进问题的熔化发展,提高知识的可迁移性。
(三)新知识建构。通过问题解决,学习者对问题的分析,建构起相关的原理性知识,形成对某种概念、规律和关系的理解,问题解决意味着由疑惑不解到理解洞悉,由不确定到确定,由含糊到明确,问题解决的结果就在于获得此问题的答案。
问题的解决也会导致新知识的建构。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线索,综合其它学习途径而实现新知识的建构。
三、“问题解决教学”与数学教学的关系
“问题解决教学”所追求的是教学中对学生人格发展的长期隐性的效应。如:独立人格探索的勇气和自信心;灵活的思维创新意识;独立实践的能力及科学方法的掌握;等等。按这样的流程组织课堂教学,思路清楚、教法灵活、课堂气氛活跃,起到了以激发兴趣为先导,以知识结构为基础,以思维训练为中心,同时又使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良好效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之所以重要,除了它的广泛的应用外,更重要的应该是它具有培养学生解决多种问题的能力的潜在价值。为此,数学教学中,已越来越多的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强调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重视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而问题是诱发思维的直接动因,因此要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尝试探究,并从中获得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体验,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特别近年来,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相继提出了“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中心”这一观点,更是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强调问题分析的一般方法,强调学生的独立精神,因而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可以说,“问题解决”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重要方法。
综上所述,运用“问题解决教学”进行数学教学,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求知欲。但是,任何教学过程的具体安排,都要考虑到学科的特点、学生群体的特征、教师的优势、教学设备的状况。在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条原则:(1)紧密联系教学内容;(2)要把相关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3)难易适当;(4)问题的内容要具体,容易解答出来;(5要有启发性。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有模式而不惟模式,有法而无定法,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四、“问题解决教学”的数学教学结构
“问题解决教学”的数学教学结构分四个基本环节:
(一)具体问题数学化
具体问题数学化中的问题,可以是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问题,也可以是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提炼出的新问题。问题解决应首先使具体事物能够转化成数学问题,然后再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实现数学化,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引出数学知识的框架结构,理解所学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间的联系,明确学习目标,产生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这个环节的教学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建构——明确目标——讨论五个环节。
(二)数学材料逻辑化
在具体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用到一些相关概念、方法和结论等。在这一环节中,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概念给出定义,对结论确定其表达方式并做出证明。这一过程是建立在对概念的定义方式、结论的表达方式和证明方法等进行反复筛选、优化的基础上。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这一环节最能引起教师重视,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也要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观察、试验、归纳、类比、大胆猜想。教学活动围绕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形成过程及推理过程展开,突出过程与方法,重视逻辑化知识的系统归纳和整合,使学生理解知识,形成概念掌握课题基本结论的表达形式和推理证明方法,充实和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
(三)逻辑知识应用化
首先是前两个环节中所建构的数学逻辑知识的应用,包括巩固性应用和变式应用,要让学生感知和体验数学知识应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对练习中学生表现出的知识缺陷和问题,及时进行矫正补偿。其次是逻辑知识的实际应用,即向学生呈现生产、生活和相邻学科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深化所学到的逻辑知识,增进对数学的理解,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情境过程、建立模型的过程、问题解决策略与方法的解释过程、数学问题的拓展再生过程和由此产生的相关问题的解决过程,即所谓“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拓展”模式。
(四)课题反思化
在课题学习之后,教师围绕课题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认真、细致、系统地反思,并书写课题学习报告。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知识结构,升华思想方法;归纳问题解决的范围、策略与方法;总结经验教训,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合作交流,教师评价激励。
“问题解决教学”的数学教学结构,各个环节不一定在同一节课中同时出现,有时需要几节课才能完成一个环节,但在每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应有相对完整的体现,只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水平的教师可有不同的要求。课题可大可小,各种教学模式可灵活选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
构知识的过程。“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是基于不同教育功能和不同建构策略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和经验,通过对业已形成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向更高层次推进,并反作用于更为广泛的现实,对其做出解释和应用。这一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建构过程。“问题解决教学”着眼于系统认知结构的整体建构,更加趋于信息的条理化,适应学生思维存储和提取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指导着认知学习。实践也证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真实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最能引起态度和个性情绪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创造潜能就常常有异常的表现。总之,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认识结构和系统建构过程,在强调自主探索和学生理解性思维活动的同时,加强教师情感的注入,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五、“问题解决教学”的“问题情境”设计
(一)构造好的问题情境
中学数学教学有各种形式,但不论哪种形式都离不开“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这一教学环节。由此可见,“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因此构造好的问题情境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构造出具有较好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不是常规的,不能单靠模仿来解决,同时问题的难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决大多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解决;解决可以有多种、甚至可以没有终极的答案。
(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数学建模的过程,就是学生能体验从实际情景中发展数学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通过各种活动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由此发展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实际上,学生数学学习基本是一种符号化语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与转化,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的重要途径。
(三)对问题的求解过程做出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概念和方法,建立了某些数学模型,还需要引导学生对先前问题的求解过程做出反思,并能反过来解决其它类似的实际问题。
六、“问题解决教学”实践的初步效果
(一)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问题解决教学”以问题为中心,课堂出现的是一个又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每个学生又都能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能“亲师信道”
由于“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能面向全体学生,被传统教学所“遗忘”的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师生的点拨下,如今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但可以看懂课本,而且还能解决问题。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利用问题情境把他们的思维推向求异、求宽、求深的更高层次,同样有广阔的活动空间。这样所有的学生内心里由衷地产生了对教师的敬仰、爱慕与信任,从而达到了“亲师信道”。
(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由于“问题解决教学”始终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随时运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应用的时机,体会问题解决的思维契机,在头脑里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数学认知结构,因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认知发展心理学》 2.《情感教学心理学》 3.《基于问题的知识建构》 4.《教育研究与》
第二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学习方式之一,然而实施时有的老师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想行之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准确把握好六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1.建立长期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定时间举行学习方式专题讲座,给学生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操作策略等,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3.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进行评优树先,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二、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时,要做到心平气和,能够学会反思并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三、发展学生自主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其中自主是基础。合作必须建立在个人自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如果小组成员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合作也是虚无实效的。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四、善察学生合作需要
学生在学习时,当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才有价值,才有合作的热情。因此,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教师引导解决。
五、共同锁定合作目标
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的目标都是由教师锁定的,容易使一部分学生在高标准下束手无策。所以,目标让学生自己来锁定,学生合作的情绪会更加高涨,效率会更高。在目标锁定时,让班级中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确定目标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真正合作的时候,都有符合他们自己能力水平和理想的目标。
六、注重教师自身参与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与学生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注重自身参与,一方面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另一方面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期望,激励学习积极讨论、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
第三篇:小升初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小升初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专家建议)
有些学生贪玩,学习成绩却很好。他们课间休息和朋友嬉笑打闹,也没有接受什么课外辅导,成绩却非常好。其实我也经常见到那种学生,在和他们作比较之后,一方面陷入自卑之中,另一方面我也很好奇,想知道他们在玩儿的同时,学习成绩依然很好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当然,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头脑聪明,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那样。虽然他们其中有一部分上知名的辅导班,接受课外辅导,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那样。但他们又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上课时集中听讲的学生。
听我这么一说,肯定有很多学生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嗯?我也认真听讲了啊?为什么我就做不到呢?”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被动地听老师嘴里发出的“声音”和认真听讲是全然不同的两种概念,倘若真的是认真听讲了,那每到下课的时候肯定快要虚脱了,那就是认真听讲的证据。
雷式教育已然有14年的历史了,南昌课程辅导界的老品牌了。也是南昌人民非常信赖的品牌,我们将更加努力辅导每一位到我校潜心学习的孩子,同时也全心全意服务到每一位家长。联系方式:187/70067440,固话热线:0791/88333738。联系地址:南昌市雷式教育总校(青山湖区江大南路188号)。
其实:“既然辅导班的老师和网络课程的老师讲得比学校的老师好,那么有什么理由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听讲得不怎么样的老师的课呢?”
第四篇:如何提高生物学课堂学习效率
如何提高生物学课堂学习效率
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用积极的情感调整学生的情绪,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教师不时用激励性语言提问、赞赏性评价、无条件的表扬,鼓励学生大胆讲出新的构思、设想,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一种受尊重、积极愉快的情绪下,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培养积极、主动的听课能力
要想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就必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听课能力,高效率地听课。教师教会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尽可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三、培养具体、明确的问题能力
老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老师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千万不要认为简单而不去管它,甚至去责备学生,这样只会打消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不会、也不敢再提出任何疑问和问题了。
四、培养成勤记、会记的笔记习惯
学生适当记笔记,还可以调动学生手脑并用,加强记忆效果,并为今后的复习提供帮助。在记听课笔记的方法上,除了必要的文字表述外,更多的运用下划线、黑点、圆圈、问号等符号,这样记笔记的速度就会快很多,同时也不影响自己的听课思路。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书写和绘图能力,将自己所理解的内容提炼成图形、符号,促进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和应用。
五、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
准确的评价、恰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是激励学生积极学习的有效的、重要的手段。在生物教学中,适当的批评甚至训斥是必要的,但必须慎用。因为过多的否定性评价会产生错误的反应,容易使学生产生惧怕生物学学习,甚至逃避生物学学习现象。
第五篇: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是每位数学教师探索的主要课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总的来说,高效课堂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件,它们是构成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强调给学生营造包含问题的真实或拟真的情境。因此创设问题需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内驱力,在最短的时间里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一发不可收拾的学习热情,把学生带入探究知识的海洋中。
二、学生经历数学探究与展示的过程,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数学素养是公民基础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学习者建立起良好的数学素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不断地投入到数学探究的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经历才能得到不断地丰富,才有可能建立起自己的良好数学素养。数学探究就是学生的主动探究,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猜想、讨论、说理、归纳和应用”等手段,主动探究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和定理等。现代教学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过程与结果并重。重过程就是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一概括一应用的思维过程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更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探究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和定理的形成过程中离不开展示,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好办法。课堂因展示而生动精彩,当然展示又分为大展示与小展示。以小组为单位的展示叫小展示,集体集中展示为大展示,小展示是展示成果、暴露问题,大展示是围绕问题予以反馈,因而说小展示是“展对”,大展示是“展错”。大展示是基于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才有效组织的,一旦小展示无错,则大展示没必要进行。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还是学习成果的最直观暴露,是教师进行学情调查的直接途径,是教师课堂决策的依据。高效课堂也可以说是一种“展示文化”,缺少了展示的课堂是畸形的课堂,是没有活力的课堂。
三、要重视点拨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的精华和灵魂。现实世界的各种实际问题必须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下,学生才能学会发现问题、探究知识、建构知识和继续学习的本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才能在解决问题中有路可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让他们从事广泛的数学活动,拓宽学生数学活动的空间。
四、要利用好即时评价。
向每一名学生送出鼓励性的话语即时评价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细心观察学生学习、活动表现及时做出的回应性评价,使学生在教师激励、肯定、鼓舞性评价话语中,得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
新课程评价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教师首先要恰如其分地运用好体态语言进行即时评价。给学生一个赞许或是期待或是点拨或是信任的眼神,促使学生自我修正,提高学习信心。更为重要的是抓住每一个切入点,运用生动的口头语言进行即时评价。教师要毫不吝啬向每一位学生送出鼓励性的话语,这一个小小的鼓励就可能激励学生终生去探究。总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就是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