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音乐课堂效率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音乐课堂效率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音乐课堂效率 大家都知道,多媒体技术就是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影像等各种信息载体集成一体,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和传播信息,使对象处在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最佳、最自然状态。所以说,多媒体技术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它的集成性。同时,多媒体能以直观的、新颖的、活动的图像 与画面展示其教学内容,这种信息地表达形式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让学生通过多个感官来 获取信息,最大限度地吸收信息(知识),这又决定了多媒体技术的另一基本特点,即它的 多样性。而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双向传输,大大提高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 程度,并通过人机交互,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反馈更为真实、快捷。同时使在集体化教 学中进行个别学习的理想模式得以实现,有利于真正的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利用 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具有了与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的教学都显得比较枯燥,特别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总是 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参与性,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可 以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抽象的、深奥的音乐知识形象化,有 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同时,能很好的帮助教师接受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并做出最快捷 的反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能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各种优越性很好地在有限的时间里 增加教学密度及容量,拓宽学生的视野。
一、利用多媒体的集成性,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它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 产生的,和传统的情境教学相比,利用图声、动的集成性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逼真、动静结 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眼、耳、口、手和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这样在吸引了学生 注意的同时,并能使他们的注意力足够持久,因而能达到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和改善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在教学第三册《小拜年》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影像,画面是表现各族各地人们敲 锣打鼓,载歌载舞,喜气洋洋地欢度春节的场面。通过观看这声像并茂的影像,把学生带入 到一个热闹欢腾的愉悦的气氛中,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创设了一个非常活跃的课堂情境,充 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教学的展开奠定了情绪和心理上的准备。又如在欣赏《雷鸣闪电波尔卡》这首管弦乐曲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边看大 师的现场演奏,边听音乐,边看动态同步进行的乐谱,对乐曲进行打击乐器的模仿和再创造,为学生创设一个动静相结合的情境,让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其教学效果是传统的只让学生听音乐所无法比拟的。
二、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由深化浅,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学过程不仅能给出结论,而且能演示其变化的过程,可以使抽象的 和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把虚幻的形象变得具体形象,把时间的过程缩短,把 空间的距离拉近,把微观的事物放大,把宏观的事物变小。利用多媒体可以模拟和演示一些 比较复杂、难以理解的过程,还可以调整画面的大小和演示速度,化难为易,化深为浅,帮 助学生解决和突破重难点。在小学音乐欣赏教材中,乐曲的曲式结构,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和接受。而用多 媒体辅助教学后,就不用教师多费口舌,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在欣赏乐曲《牧童短笛》 时,把乐曲的曲式结构图式通过多媒体、用图象、符号等形式投影于大屏幕上,屏幕中间插 入钢琴家的现场演奏实况,同时在相对应的图象与符号下面显示此时演奏的有代表性的旋律 片断。随着音乐的进行,曲式结构的图式中用区别于其它底色的“红色闪光”标记,与音乐 同步进行,告诉学生音乐进行的位置。这样,学生对乐曲的结构,及不同音乐所表现的不同 情绪就有很形象很深刻地印象了。一曲终了,学生就会深深喜欢上这乐曲,并能轻轻哼出各 段的主旋律。教学的重难点也就很好地得到了解决。
三、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以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几 乎一切都由教师主宰,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只有改变学 生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再灵活机动地调整自己的 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计算机所 特有的交互性,就能为教师提供最快捷有效的途径。在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做出及时快速反应,对 学生提供的答案能够做出逻辑判断并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 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 动性。而教师又可根据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信 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很好地解决了教师与学生“一比多”的问题,在集体教学的同时又很 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有施教。这种交互模式,既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理想环境,同时又优 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利用多媒体的信息化、加大密度,拓宽学生视野 大家都知道,以前的音乐课,所用的教学工具不外乎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影碟机、钢 琴等,这些工具彼此是相对独立的,声、像、图文很难有机的结合,教师在操作的同时,往 往会顾此失彼,手忙脚乱,而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后,可以把所有课堂所需的信息采 集进计算机,进行适当的编辑,把影像图文呈现在屏幕上,既清晰又规范,图文并茂,引人 入胜,从而节省了板书的时间,加大了课堂传递信息的容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就很轻松 地学到更多的知识。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同时,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已成为现实,多媒体技术的信息化,为教学提供了更宽阔的前景。在音乐教学时,教师如能很好地利用这一点,如多媒体播放器 的使用,MIDI 音乐的使用,及电脑曲为的使用,都能很好地帮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 又拓宽学生的视野。总之,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前景乐观,已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认可,但这同时又是一项 非常认真细致的工作,运用不好又会适得其反,只有科学、巧妙、合理的运用,才能事半功 倍,才能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本身除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不断掌握 一些现代教育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优 化课堂教学。
特别是在乐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认识“do”“re”“mi”“fa”“sol”开始,多媒体课件卡拉OK式的展现,各个音的位置、音高关系一目了然,直观具体,使比较枯燥的乐理学习变成了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中轻松地掌握。此外,在这一环节中,不能忽视了多媒体课件的情感感染功能。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立真切的情感体验,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感内涵以及帮助孩子们表达真挚的情感。多媒体课件集形、色、声、光于一体,既可以具体形象地表现静态形象,又可以生动活泼地表现动态活动的全过程,它的优势更是不言而喻。在音乐教学中,如果不使用多媒体教学,就很难直观地再现情境,没有情境,就不能激发学生更丰富的想象。因此,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为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寓意拓宽了思路,给开阔想象视野,发展求异思维提供了环境。教材中的插图静止单调,音乐中的形象迷离模糊,若创造性的把这诸多因素绘制成课件,由静态变动态,将死图变活图,动静结合,声像合一,不仅有助于促使学生强化记忆,深化对作品的理解,还将触景生情,激发他们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欲望。如:我在教学苏少版三年级音乐《共同拥有一个家》这首歌之前,首先分析了这首歌的情感变化:冬天的雪悄悄地下,路边有一个布娃娃。你为什么不回家(这里是比较凄凉哀伤的,应该引起孩子们对布娃娃的关注和同情)?最后,让我分给你一半妈妈,和你共同拥有一个家(此时的情感应该是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唤起布娃娃这样的弱者们生活的勇气)。然后我把这些情感变化通过powerpoint的幻灯片展示出来:从配乐故事:《哭泣的布娃娃》导入“在一个十分寒冷的夜晚,鹅毛般的大学纷纷扬扬地下着,大家都待在温暖的家里,路上没有一个行人。突然。路边传来了一个布娃娃的哭声,她哭得那么伤心,她为什么不回家?是不是她没有家?”遇到了这种遭遇的小朋友,我们该怎么办?此时再加上老师声情并茂的示范演唱,孩子们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就更深入了,他们也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动,他们的歌声一定会打动每一个人。多元组合,丰富活动
音乐活动是音乐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光是学生表现音乐展示才能的小舞台,而且是多元文化在音乐课堂上相融合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如:在教学四年级音乐《忆江南》时,我设计了《我来当导演》这样一个音乐活动。通过powerpoint幻灯片展示了一组图片,其中有雪山、草原、水乡等一些风光图片,请学生选择一些合适的图片为歌曲《忆江南》拍一部MTV。通过学生的选择,他们对江南美景的理解,对图画美和音乐美的结合,我得到了直接的反馈
四、优化组合,巩固旧知
说到音乐课堂上的复习旧知,除了复习歌曲的演唱,还有乐理知识、欣赏知识等的复习。传统的先听后提问的欣赏知识的复习,学生往往兴趣索然。我借鉴了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的做法:用powerpoint软件把复习题做成了选题板的样式,学生在选定题号后,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内容。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会有笑脸和苦脸出现。这样一个课件的出现,孩子们对欣赏知识的复习开始期待,有的同学在课间的时候也主动地去复习欣赏曲的相关知识,就是为了在课堂上能得到像青年歌手大奖赛这样的一次体验。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文/碧水悠莲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视、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把老师的讲转化为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使枯燥、呆板的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能直观感受音乐所表现出的美,对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起了催化作用,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音乐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实现形象教学、寓教于乐的最好选择。它能清晰、生动、形象地展示音乐的特点,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单调性,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形式和气氛中得到知识,还能形象地表现出语言难以描摹的情境。如在讲《两只小鸟》一课时,我是这样导课的。首先我用多媒体播放了小鸟清脆的叫声,同时,屏幕中出现了两只正在站在树枝上的小鸟。我于是借机问:“这两只小鸟在干什么呢,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就这样,在接下来的听一首歌这一环节中学生很自然的融进歌曲中。又如在导入新课时,用流动的画面来体现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环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及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例如,我在新授《柳树姑娘》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用课件展示):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春姑娘来了,飘逸的长裙播洒着滋润万物的雨露,枯黄的小草冒出了嫩芽,花儿露出了久违的笑脸,池塘里的冰融化了,干枯的柳树抽出了嫩枝,就像是春姑娘的一头秀发,在春风中飘动……同时,播放出欢快的鸟叫声,使声音与画面融为一体,营造出这首儿歌所描绘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孩子们动脑、动手,不断想象、创造中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动画与音乐融合的同时,也把春天的美好融入孩子们的心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演唱这首歌曲的浓厚兴趣。
二、深入浅出,解决教学难点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所追求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功能,把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变的直观具体,更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如:学唱歌谱,只要点击鼠标,学生就能轻声跟着电脑录音哼唱,学起来既快又准。部分难点节奏,点击鼠标,难点界面放大,重点进行训练。“休止符”及“换气符号”都事先用醒目的色彩标出,引起学生的注意。这些平时被视为棘手的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有的放矢地的再现,由远及近,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变得形象直观,通俗易懂,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
三、直观的视听,感受并理解歌曲
在解决了重难点之后,进入到歌曲的演唱这一环节,演唱歌曲是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巧妙地把VCD中的范唱运用到教学当中,不仅能让孩子体验歌曲,而且能对学生学习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绪起到很大的作用。例如:教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假若由教师范唱,无论唱得有多好,也仅仅是独唱,怎么唱都唱不出合唱的效果。我播放了少儿合唱团演唱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让大家欣赏。雄壮、有力的歌声和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少先队员敬队礼等画面让学生充分体会了国旗的神圣,队礼的庄严,少先队员的自豪,让歌曲充满了丰富的情感,让学生有直接的感知,能轻易地去认识和理解音乐。通过欣赏,再来演唱这首歌,学生的情绪、咬字吐字、节奏的把握等等,都令人满意。省去了很多老师讲了,学生也未必理解的尴尬,对歌曲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身临其境,感受并表现歌曲
教师创设特定的情景,使学生在学会歌曲后充分宣泄情感,例如,在学习《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的最后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放映出农庄的一些画面,营造出一个与音乐相符的环境气氛,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每人扮演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有的同学可爱的小鸡,有的同学扮演正在水中游泳的小鸭,有的同学边蹦边叫扮演正在吃草的小牛;他们边演唱边自由地舞动,全身心地融入音乐情绪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起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招一式地教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也不一定高,当利用电教手段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给学生放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或相同的舞蹈录像资料,让学生观看并自由模仿,然后再利用学到的动作,自己根据歌曲进行动作的创编。将教学融于多维互动的学习活动之中,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闪光的思想火花进行精彩的质疑提问,点拨引导,既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现代化多媒体的应用,使传统课堂教学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扩大了信息,充实了容量,加快了节奏,提高了效率。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把音乐的情感与艺术形象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在美的氛围和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通过倾听音乐和媒体动画的不同表现,使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刻。美丽的动画,结合了音乐和图片,可以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喜爱音乐课,逐渐培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多媒体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在音乐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音乐学科的特点,严格遵循使用多媒体的原则,做到使用得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实现多媒体与音乐教学的最佳整合,实现多媒体在音乐课上的真正价值。
第二篇: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新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像、图形、活动画面等直观媒体信息,并能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活动画面、音乐、声响等,这是传统语文教学任何媒体都无法做到的。多媒体进入语文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记忆效率明显提高。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力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总是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所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尤为重要的。在传统识字教学中总是先出示生字,让学生说字形,记笔画,分析结构,再在本子上写几遍,或者再做一些组词之类的练习。学生总是感到很枯燥,无法提起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易产生厌烦情绪,效果当然就不好。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是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通过多媒体技术,烘托场面,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创设乐学的情境。如鲁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一》是一篇看图学文,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描绘春天的田野美景。课中先播放一段视频(课前结合课文内容特别摄制田野景色,配之活泼的钢琴声),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学生对春天的美景有初步的感知。如先出示蓝天白云图,让学生说出画了什么?接着问:“高高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中的“白”怎样写?从看图说话、学文自然过渡到识字教学,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再如,我在教学《雨点儿》一课时,利用课件将生字巧妙地设计在“雨点”上,从空中飘落,告诉学生这些生字是雨点儿对我们说的话,想知道雨点儿对我们说了什么就来学习上面的生字。学生积极性非常高,一个个跃跃欲试,然后我再告诉他们可以通过拼拼音,小伙伴合作学习,编儿歌这些方法来学习生字,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不一会儿就学会了本课的11个生字,还创造了许多有趣的记忆方法,如“回”字,一学生说:“两张口,一张口问,一张口回答。”这样,配合所学汉字,我有选择地让学生做些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增强观察力,从而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二、重现场景,在生活中识字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都提倡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随时随地识字,但是这在课堂上很难操作,我们也不能经常把学生带出去,学生生活中识字的意识就很难养成了。但是利用多媒体,就可以再现生活场景。如我安排了一节《逛街去》的识字活动课,先是动画演示一个小朋友逛街的情景,来到街上看到很多招牌,广告,地址等等,请学生说说自己认识哪些字,会读哪些名称,不会读的向会读的同学学一学;然后动画中的小朋友走进一家超市,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什么,想买什么,都要读出商品的商标;最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今天“逛街”有什么收获?学生们都会说自己认识了很多字。这样学生就知道了识字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生活中到处都有字,随时都能识字,而且识字很有用。后来经常有学生会说“我逛街的时候又认识了几个字”,“我去吃肯德基时又认识了几个字”,“我看电视的时候也认识了字”„„生活情境的再现,让学生的识字过程既有趣,有鲜活,学生学得兴味黯然。
三、立足基础,多种方法引导识字书写。
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活跃,记忆也就深刻。他们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求知欲也就大大激发出来。诱发学趣,易于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便于记忆摹仿。如教学“笑”字,传统教学只告诉学生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夭”。我根据汉字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探索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笑”字教学,先由投影出示一个卡通脸谱,然后依次将眼、眉演变成“竹”字头,将鼻子演变成“╯”,将嘴演变成“一”,脸谱笑时,两个嘴角也演变成“丿”和“乀 ”,转眼一个“笑”字就出现了。在艺术的感染、熏陶、启迪下,他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这个字,掌握了字义,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新奇精彩的画面令学生惊奇不已,妙趣横生的卡通人物令学生开怀大笑。
一般生字学生都能自己“析形索义”,遇到难写、易错、不易理解的字,则可以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识字书写。比如,教学象形字“鸟”字时,可由图慢慢地演变成“鸟”字,并用鲜红的色彩突出鸟字的点,一边讲解;小鸟不能没有眼睛,没了眼睛可怎么生存呀!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快乐而且也记得牢。再如“奶”字的笔顺和第四笔“ㄋ”不易掌握,就制作一个写“奶”字的动画,一笔笔写出来,配之笔划声的音乐,让学生认识笔顺,“ㄋ”这个笔划学生难写到位,显示这一笔时,动画速度较慢,学生看了动画,留在记忆里的痕迹就深。又如“蹈、摔、鹰”等字多笔画的难写字,可让学生跟着动画,完成书写一个个部首,再整合在一起。又如一些易写错字,闪动笔画或偏旁,加强刺激。
四、触类旁通,帮助学生掌握方法
汉字形态各异、千姿百态,但汉字是有“家族”可循的,而且有的家族还是十分庞大。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容量大这一优势,在心中根据汉字的结构、造字法、偏旁、音、形„„把汉字分为不同的家族,做到心中有数,设计好相应的课件。在教学中,积极引导,请学生找出“同族字”,课件一一显示,让学生进行归类串联,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
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就可利用多媒体迅速快捷、组合方便的特点将汉字进行演化,让学生自己发现识记方法,培养学生自能识字的能力。把汉字的零、部件进行分割,又会出现一个全新的汉字。对于这类字的教学,单纯的用卡片或板书演示,很难将知识生动地演示给学生看。但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进行直观分割,却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将静止的知识动态化,能活化教学内容,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最佳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交互功能,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设计多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来巩固学生自主识字的效果。如“找朋友游戏”,教师将基本字输入电脑,让学生寻找偏旁或部件与基本字构成新的生字,如“木”可以引出“机、森、林”,“禾”可以引出“和、利、香”等,这样的巩固练习,即扩大了识字量,又促进了自主识字能力的形成。汉字中还有许多相近字,小学生用字不分语言环境,不管字义,随便就用,所以必须通过练习,强化记忆,形成正确的用字习惯。如“渴,喝,”两字,极易混淆。教学时可先随图出示“喝”字,让学生明白喝水要用口来喝,闪动偏旁“口”,加深刺激,再让学生组词。接着随图出示“渴”字,让学生明白是缺水了,是“水”旁,闪动“水”,让学生组词。最后电脑出示一句话,“口渴了就去喝水”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进而区分“喝”和“渴”字,做对的电脑就给予表扬。这种由图到字,再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形象的认识规律,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也能发现形声字的规律,触类旁通!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那独特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变化的立体式演示功能,为我们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增添了绚丽夺目的光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识字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信息的传递不再是单一的,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扫除学习障碍,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还能减少教师单调乏味的讲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说,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使用推动了语文识字教学方式的变革,让老师和学生都在课堂中有了更多的收获。
第三篇:运用多媒体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运用多媒体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摘要: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在1-2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只要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扩大课堂容量,有利于突破难点重点,提高学习的效率。关键词:多媒体
学习兴趣
难点重点
课堂容量
新课标中,对教学作出了这样的定位:“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其实纵观中国的汉字,我们会惊叹: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个汉字就是一副画!中国的汉字承载着6000多年来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它不仅外行很美,内涵也极其丰富。回首我国的文学名家,凡文学造诣深厚者,也皆是书法大家。因此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应从娃娃抓起,识字应从小学伊始抓起。
信息技术具有“形、声、光、色”等特色,是得天独厚的先进教学手段,能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单纯知识传授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德智体美整体型的创新教学模式转化。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增加课堂知识容量,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识字的快乐,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
语文教学论文
一.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刻苦”学习,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未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由此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对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的缺陷,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进入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发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技术,烘托场面,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创设乐学的情境。案例1: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江南》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抓住江南荷塘的的特点,描绘了夏日的清新景色。教学中先播放一段江南美的景视频(课前结合课文内容制作幻灯片荷塘景色,配之清雅的的古琴声),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学生对荷塘的美景有初步的感知。再先出示莲花莲叶的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接着问:“清凌凌的荷塘里,摇曳着朵朵莲花片片莲叶,莲叶何田田中的“叶”应该怎样写?”学文自然过渡到识字教学,这样的设计即激发了学生兴趣浓厚,还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利用多媒体,增加课堂知识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标规定: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会写,识字量占小学六年识字总量的60%,平均每学期大约要认识500个左右的汉字。这么大的识字量如果不讲究科学合理的方法,而让学生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将使学生不堪重负。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兴致盎然的参与到识字教学中去呢?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创设愉快的识字情景,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唤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情感,化难为易!案例2:
复习关于动作的形声字:拍、打、拔、托、抬、指、跃、跳、踢、跑等,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教学环节如下: 师:(课件出示图片动作的名称)你看到了哪些常见的活动?学生认读活动的名称。
师:请你们再看看其中变红的字(课件把相关动词标红),你有什么发现?
生1:都是“提手”字旁和“足”字旁的字。生2:都是表示动作的。生3:都是左右结构。
师:观察得真仔细。“提手”字旁和“足”字旁的字大都跟动作有关。观察一下“拍。抬。指”三个字,因为是表示动作,所以左边是提手字旁,右边呢?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白和拍的读音相近,台和抬的读音相同,旨和指的读音相近。师:对了,像这样,在一个字当中,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读音,这样的字叫——形声字。汉字中有许多形声字,抓住这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些字。
语文教学论文
师:同学们,下面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做做这些动作,边做边记,边做边感受汉字的魅力吧!
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识字教学,不但扩大了教学容量,而且简化了思维过程,降低了记忆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能力,激起了学生探知汉字乐趣的欲望。
三.利用多媒体,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小学阶段的识字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是阅读的基础,是写作的基础,这种基础性主要表现“四会”,即“会读、会写、会义、会用”这个基本要求上。其中汉字的书写笔顺是学习的一个难点。
笔顺一般是指: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笔顺实际的效用,表现在便于查字。例如,“切”和“比”前两笔的笔顺相同,笔形也一样,但第三笔“切”是折,“比”是撇,按“横竖撇点折”的笔形排序,“比”应排在“切”之前。要查某个字,如果不知第一笔该怎么写,便会给检字带来麻烦。其次正确的书写笔画和笔顺,有利于培养学生准确的记忆汉字,规范的书写汉字,正确的使用汉字。
在识字中,教学汉字的书写笔画,这样的情景屡见不鲜:老师口干舌燥,学生却兴趣索然。那么如何让这个过程变得轻松有趣呢?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3:
苏教版第一册教学“火”字。
1.老师先出示动画,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感觉怎样?
语文教学论文
2.接着出现“火”字和拼音,让学生认读,教师再教读,这时学生兴趣盎然。3.组织学生用“火”字组词。
4.老师让学生再看动画:两根木柴放在地上,准备燃烧。适时老师边讲解边书写笔顺:“火”先写上面两笔,即点和撇。动画继续演示木柴燃烧,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在跳动,熊熊燃烧的火焰像个小人在舞蹈。适时老师边讲解边书写笔顺:“火”先写上面两笔,再写人字。
4.接着老师用多媒体演示“火”字的笔画顺序,“火”先写上面两笔,即点和撇,再写人字,并让学生抬起手跟着演示一起书写。
5.教师总结:记住“火”字的书写顺序是:先烧柴再燃火,先两边后中间。6.最后再播放“火”字的动画: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讲解“火”是象形字。7.实物投影,指导学生如何在田字格里书写“火”字。
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因为有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师教学的难度减轻了,生动有趣的画面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和求知欲,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的过程中,难点重点也迎刃而解。
总而言之,计算机创设的多媒体情境使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难点、重点化解在声情并茂中;学生的学习也在毫无负担、压力的情况下顺利进行;同时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有效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其实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何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体、个性的方法呢?这还需要我们,乃至于更多的后继者们来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尝试。
语文教学论文
参考文献:
亿库教育网 《小学识字教学心得》
云南教育网
《浅谈识字教学》
上海市大江职业技术学校 孙刚
《谈谈汉字笔顺》
第四篇: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 要:多媒体教学,能够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把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使数学课堂生机盎然多媒体教学,能够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将知识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思维能力 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教学,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变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从而解决学生好动爱玩、注意力易分散的年龄特点。使得课堂教学既活跃又充实,既轻松又愉快,既提高了课堂四十分钟效率,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成绩年年位居榜首。
电教多媒体教学让我尝到了甜头,感到了课堂教学的轻松。例如:在圆面积教学中,我提出能不能运用转化的思路将圆转化为已学过的平面几何图形,从而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学生一时很难想出。此时我及时进行点拨,并利用课件出示思考题:(1)圆可以转化成什么样的图形?(2)比较转化后的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接着我用多媒体课件演示8等份、16等份、32等份的圆分别转化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学生兴趣很浓,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圆可以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我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圆转化成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学习兴趣更浓,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逐步推导出圆面积公式s=πr2。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较持久地认识某一对象的知觉过程。观察在空间与图形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学生从看图到识图都离不开观察。教学中如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屏幕上使运动的事物静止化,静止的事物运动化,从而增强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也十分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如,教学二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这部分内容,为了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利用电脑演示一组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让学生区分哪些是平移或旋转。在教学平移时,可以在电脑中把平移的过程用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在学习中学生很容易对移动几格造成错觉,会错误地把移动7格理解成两个房子中间的空格是7格。而这样利用计算机“动”的优势,辅之以“顿”的功能,给了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使原来实物不易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的展示,降低了学生在观察上的难度。电脑画面能动静结合,刺激学生的感官,使观察重点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专注力,融化了知识的难点,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时所表现的理解能力,主要是调用各种感官,通过创设情境,依靠思维去认识新知识。因此,在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学中,注重直观形象,把课本上抽象的文字描绘和静止的图像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动态过程,为了加深对直线、射线、线段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在屏幕上先出示一条光亮的线段,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端点有两个;再使一个光亮的点向一端“无限”延伸,具体生动地表现射线及它与线段的关系,看到射线的端点只有一个;最后使光亮的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又使学生看到直线的形象,认识到直线无端点。这种动感的演示,形象地展示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关系及异同,突破现实的局限,既建立了空间观念,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又渗透了无限的思想。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呈现“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想象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在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学中只有积极启发学生思维,才能使学生想象出新的形象,而多媒体教学的直观形象,易为学生所接纳。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时,通过电脑演示,运行圆被切割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过程的画面,再逐步演示圆被切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通过形象的手段画龙点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很快地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多媒体技术能形象地模拟思维世界,再现思维过程。几何知识前后联系紧密,逻辑性强。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学生“散装”的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去,从而完善认知结构。如教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节时,在实物投影仪上引入一些实物模型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有关圆柱、圆锥的现实原型,使其建立直观表象,感性认识。在具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入其相关概念,这种通过原型进入有关概念的教学比直接运用模型教学更有益于学生形成和理解准确的有关立体图形的概念。继而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展开、旋转、分解等动作,使学生能够形象清晰地将各概念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对于“侧面的长、弧长等于底面圆周长”这一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学生看清楚了,自然也能想明白,能够充分理解这一转化过程。通过电脑直观、生动的演变,学生进一步理解以上几种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转化的辩证关系,利于形成认知结构,发展空间观念。
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可以说是对电教手段进行教学的最佳写照。的确,电教信息的加速发展,正逐渐改变人们的思维、表达、沟通方式,乃至改变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活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五篇: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尚
侃
(定西市安定区永定路小学,甘肃
定西
743000)【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将多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合理地运用,不仅能将孩子的好奇、偶发的兴趣转化为强烈、持久、稳固的求知欲,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延续深入,而且利用多媒体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动脑、动情、动手并全身心参与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去,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实践告诉我们,综合运用多媒体组合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提高 教学质量 【正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出现了加快改革发展的态势,教育自理不断地投入和增加,教学设备也不断的更新换代,“五机一幕”(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投影机、幻灯机、大屏幕)已进入到学校,已成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主旋律。几年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将多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合理地运用,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实践告诉我们,综合运用多媒体组合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句意。
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词语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距较远,教学中教师尽管在语言上对这些进行解释,但学生还是不易理解,感受不深。那么,对这些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我们就制作有关的幻灯片,借助多媒体帮助理解词语词意,如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课文中有“众星拱月”。我就制作幻灯片,教学时适时打出幻灯片,学生就直观的理解“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这个词语的意思,费时少,效果好。如《精彩的马戏》一文中“小山羊在钢丝上稳稳 当当地走过来走过去,最后还表演了绝技”,我就制作了抽拉片,教学时,同时演示投影片和播放录音让学生边看小山羊是怎样表演“绝技”的,这样音影同步,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对“绝技”一词理解深透,感受深刻。
在古诗的教学中,我们借助多媒体组合,以直观的形象、跌宕的表情,使学生投情以入境,观形而察理。如教《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一句,“移”、“舟”、“泊”三词,教师一讲,学生就容易理解,可“烟渚”一词,无论教师用怎么生动的语言描绘,学生总是不易理解,言不达意,我们制作了“移舟”的抽拉片和“烟渚”图画片,在课堂上一打出来,学生看到如轻烟般的雾,如轻烟般的小洲、空渺的江面、如血的夕阳、随风飘洒的芦花(然后教师演示移舟)在凄寒的江水中,有一叶小舟停泊在江中雾气笼罩着小洲边。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朗读一、二句,学生又快又准地说出了诗句的意思。教学实践证实了多媒体的优化组合给孩子们直观的、形象的感受,几乎是不必教师用语言说明解释,就能悟出诗文中的词意、句意。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通过形、声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展开联想,深刻的理解课文,如教材第五册中《手术台就是阵地》,在教这一课时,考虑到故事离现实生活较远,学生不易理解,于是从电影《白求恩》中剪辑了几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精彩片段,在讲读过程中分段播放,如在讲二、三、四自然段时,利用多媒体播放“黑烟滚滚,弹片纷飞”在这种情况下,白求恩仍然十分镇定地在手术台旁给伤员做手术,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当时环境的恶劣,能进一步理解白求恩大夫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把手术台当做阵地,忘我地坚持为八路军战士动手术的事迹。这一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了前沿阵地,既帮助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位外国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的事迹,这是靠一张嘴和一支粉笔难以收到的教学效果。
在古诗教学中,亦是如此,要唤起学生的想象,让他们进入诗的意境中去,也只有靠多媒体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如教《游园不值》这首诗时,在学生基本上逐字逐句理解了诗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诗人叶绍翁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画面?画中有些什么景物?诗人当时有什么感想?待学生想不完全时,教师打出幻灯片,学生边欣赏着满园春色的画面,边听播放的诗句录音,学生好像自己就是诗人一样,游园而未遇到主人,但值得高兴的是看见一枝开的正旺的红杏伸出墙,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学古诗,学生兴趣浓厚,学得活,记得牢,体会深。
三、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媒体产生的信息传递,通过光、声答道交流效果,在交流中,学生兴趣都被调动起来,呈现出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习的最佳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积极参与,主动积极获取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靠多媒体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在作文教学中,也要靠多媒体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欲望,充实作文的内容,理清作文的思路,提高作文水平。
(一)运用多媒体,在现生活,提供写作文的材料。不管是指导学生写人、写事、景、物、活动,都可以通过电教媒体把要写的内容变成画面,再现于学生的眼前,学生通过观察,一改昔日无话可写的局面,获取作文材料。
(二)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由于学生不善于观察自然会对身边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么学生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获取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而又丰富的表象,记忆才能保存,思想才能深入,想象才能展开。所以,我们认 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从培养观察能力入手,由于是电化教学手段引进课堂,正好为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如教材《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课,需要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形状、颜色,让吃过杨梅的学生说说它的滋味,接着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先总后分的写法,然后用幻灯片打出家乡的葡萄、苹果、梨子等水果图,在教师的指导下,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边观察边练说,最后让学生用先总后分的方法写下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又实现了知识迁移,训练了写文,效果很好。
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将孩子的好奇、偶发的兴趣转化为强烈、持久、稳固的求知欲,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延续深入,而且利用多媒体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动脑、动情、动手并全身心参与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去,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我们就是靠这条有效的途径一步一步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
【参考文献】
1.《新时代》2011年第2期。2.《探索与交流》201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