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淡村小学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浅淡村小学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伍承芳文章来源:南圩小学点击数:201更新时间:2011-3-9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把计算机技术引入教学,利用影视、幻灯、音响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软件而进行的“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它使原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融入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视讯等多种媒体,它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能充分地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下面就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参与意识。
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化组合,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合作、探究,使学生参与课堂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统计》中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1时:小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利用电脑创设教学情景,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动画显示出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一个路口,学生处在安全的实景中收集数据,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很浓,充分体会到实地收集数据的乐趣,教学效率提高了。将抽象的统计知识转化为可见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索、理解和掌握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首先演示平均分割一个圆,分成8份、16份、再到32份„„每次分割后计算机会展示拼合的效果,从接近平行四边形到越来越接近长方形,通过对拼成的长方形的观察、比
第二篇:巧妙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巧妙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已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讨论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同行共研。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技术 数学课堂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效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景,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数学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确实能取得传统教学无法取得的一些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我们合理的应用,如果滥用,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课件,提升教学质量,使教学效率呈现最大化。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动力往往被学习兴趣所左右,而数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很多学生怕上数学课就是因为数学课太单调。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让抽象性的东西形象化,让枯燥的数学生动起来,从而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在数学活动中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比起老师枯燥的说教,学生更乐意这样去接受新知识。
例如:我在讲“分数大小的比较”时,采用故事引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教师边讲边播放课件。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路上,有一天,天特别热。汗水顺着八戒的脸直往下流,孙悟空自告奋勇说:“我给大家找些解渴的东西。”不一会儿,悟空就气喘吁吁的抱着个大西瓜回来了,八戒见了直流口水。悟空提议,这个西瓜我们每人吃四分之一。八戒听了摇头说:“我个子大,又胖,出汗也多,我要吃五分之一,不,不,我要吃六分之一。”唐僧、悟空、沙僧听了都笑了起来,而八戒却莫名其妙。这时老师停止故事的播放,问:同学们,为什么听了八戒的话后,大家都笑了呢?你们想知道吗?(想)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像这样,播放一段录像,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有意注意,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进而主动去学。
二、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展现知识形成过程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主动展示图形的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显示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计算机的动态演示,把圆平均分成8、16、32、64份……即利用计算机课件的鲜艳的色彩,平移的画面,再配以动听的声音,直观形象地把圆通过一系列动感的画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同时,学生也观察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可以用πr表示,长方形的宽就当于圆的半径,用r表示。所以用周长的一半乘半径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所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是S=πr2。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顺利地实现了知识的转化、迁移,强化了新知。将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牢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运用多媒体演示强化,有效突破重点、难点
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事实上,无论一个教师是多么善于表达,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往往很多数学问题的“难”并不在于知识本身的难,而是在于知识推导过程的难。合理运用网络及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具体形象地演示知识的推导过程,化“难”为“易”,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内容。例如《圆柱的体积》,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进程:
1、根据自探提示,请学生拿出圆柱体的演示学具,以小组为单位,拼一拼,并思考下列问题:①课本中是怎样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的?②转化后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体有什么关系?③由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你发现圆柱的体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2、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3、电脑演示操作:①电脑演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的高,长方体的底面积又相当于圆柱的底面积。②根据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想,归纳圆柱的体积公式。③验证公式。在以上进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清晰有序的展示学生的操作思维过程,为学生抽象概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创造了条件,也使学生体验到了实验、观察、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发展。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在图文声并、静和动结合的情境中,既激发了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四、运用多媒体课后巩固,增加练习训练密度
新大纲中明确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一些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自主性练习,练习时间不少于10分钟。这些大容量带有娱乐性的练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使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练习效率,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提供学生评价和反馈信息的方法与途径。
总之,恰当适时的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多元的和谐课堂,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乐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篇: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新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像、图形、活动画面等直观媒体信息,并能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活动画面、音乐、声响等,这是传统语文教学任何媒体都无法做到的。多媒体进入语文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记忆效率明显提高。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力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总是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所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尤为重要的。在传统识字教学中总是先出示生字,让学生说字形,记笔画,分析结构,再在本子上写几遍,或者再做一些组词之类的练习。学生总是感到很枯燥,无法提起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易产生厌烦情绪,效果当然就不好。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是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通过多媒体技术,烘托场面,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创设乐学的情境。如鲁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一》是一篇看图学文,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描绘春天的田野美景。课中先播放一段视频(课前结合课文内容特别摄制田野景色,配之活泼的钢琴声),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学生对春天的美景有初步的感知。如先出示蓝天白云图,让学生说出画了什么?接着问:“高高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中的“白”怎样写?从看图说话、学文自然过渡到识字教学,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再如,我在教学《雨点儿》一课时,利用课件将生字巧妙地设计在“雨点”上,从空中飘落,告诉学生这些生字是雨点儿对我们说的话,想知道雨点儿对我们说了什么就来学习上面的生字。学生积极性非常高,一个个跃跃欲试,然后我再告诉他们可以通过拼拼音,小伙伴合作学习,编儿歌这些方法来学习生字,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不一会儿就学会了本课的11个生字,还创造了许多有趣的记忆方法,如“回”字,一学生说:“两张口,一张口问,一张口回答。”这样,配合所学汉字,我有选择地让学生做些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增强观察力,从而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二、重现场景,在生活中识字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都提倡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随时随地识字,但是这在课堂上很难操作,我们也不能经常把学生带出去,学生生活中识字的意识就很难养成了。但是利用多媒体,就可以再现生活场景。如我安排了一节《逛街去》的识字活动课,先是动画演示一个小朋友逛街的情景,来到街上看到很多招牌,广告,地址等等,请学生说说自己认识哪些字,会读哪些名称,不会读的向会读的同学学一学;然后动画中的小朋友走进一家超市,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什么,想买什么,都要读出商品的商标;最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今天“逛街”有什么收获?学生们都会说自己认识了很多字。这样学生就知道了识字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生活中到处都有字,随时都能识字,而且识字很有用。后来经常有学生会说“我逛街的时候又认识了几个字”,“我去吃肯德基时又认识了几个字”,“我看电视的时候也认识了字”„„生活情境的再现,让学生的识字过程既有趣,有鲜活,学生学得兴味黯然。
三、立足基础,多种方法引导识字书写。
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活跃,记忆也就深刻。他们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求知欲也就大大激发出来。诱发学趣,易于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便于记忆摹仿。如教学“笑”字,传统教学只告诉学生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夭”。我根据汉字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探索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笑”字教学,先由投影出示一个卡通脸谱,然后依次将眼、眉演变成“竹”字头,将鼻子演变成“╯”,将嘴演变成“一”,脸谱笑时,两个嘴角也演变成“丿”和“乀 ”,转眼一个“笑”字就出现了。在艺术的感染、熏陶、启迪下,他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这个字,掌握了字义,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新奇精彩的画面令学生惊奇不已,妙趣横生的卡通人物令学生开怀大笑。
一般生字学生都能自己“析形索义”,遇到难写、易错、不易理解的字,则可以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识字书写。比如,教学象形字“鸟”字时,可由图慢慢地演变成“鸟”字,并用鲜红的色彩突出鸟字的点,一边讲解;小鸟不能没有眼睛,没了眼睛可怎么生存呀!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快乐而且也记得牢。再如“奶”字的笔顺和第四笔“ㄋ”不易掌握,就制作一个写“奶”字的动画,一笔笔写出来,配之笔划声的音乐,让学生认识笔顺,“ㄋ”这个笔划学生难写到位,显示这一笔时,动画速度较慢,学生看了动画,留在记忆里的痕迹就深。又如“蹈、摔、鹰”等字多笔画的难写字,可让学生跟着动画,完成书写一个个部首,再整合在一起。又如一些易写错字,闪动笔画或偏旁,加强刺激。
四、触类旁通,帮助学生掌握方法
汉字形态各异、千姿百态,但汉字是有“家族”可循的,而且有的家族还是十分庞大。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容量大这一优势,在心中根据汉字的结构、造字法、偏旁、音、形„„把汉字分为不同的家族,做到心中有数,设计好相应的课件。在教学中,积极引导,请学生找出“同族字”,课件一一显示,让学生进行归类串联,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
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就可利用多媒体迅速快捷、组合方便的特点将汉字进行演化,让学生自己发现识记方法,培养学生自能识字的能力。把汉字的零、部件进行分割,又会出现一个全新的汉字。对于这类字的教学,单纯的用卡片或板书演示,很难将知识生动地演示给学生看。但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进行直观分割,却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将静止的知识动态化,能活化教学内容,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最佳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交互功能,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设计多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来巩固学生自主识字的效果。如“找朋友游戏”,教师将基本字输入电脑,让学生寻找偏旁或部件与基本字构成新的生字,如“木”可以引出“机、森、林”,“禾”可以引出“和、利、香”等,这样的巩固练习,即扩大了识字量,又促进了自主识字能力的形成。汉字中还有许多相近字,小学生用字不分语言环境,不管字义,随便就用,所以必须通过练习,强化记忆,形成正确的用字习惯。如“渴,喝,”两字,极易混淆。教学时可先随图出示“喝”字,让学生明白喝水要用口来喝,闪动偏旁“口”,加深刺激,再让学生组词。接着随图出示“渴”字,让学生明白是缺水了,是“水”旁,闪动“水”,让学生组词。最后电脑出示一句话,“口渴了就去喝水”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进而区分“喝”和“渴”字,做对的电脑就给予表扬。这种由图到字,再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形象的认识规律,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也能发现形声字的规律,触类旁通!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那独特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变化的立体式演示功能,为我们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增添了绚丽夺目的光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识字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信息的传递不再是单一的,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扫除学习障碍,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还能减少教师单调乏味的讲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说,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使用推动了语文识字教学方式的变革,让老师和学生都在课堂中有了更多的收获。
第四篇:运用多媒体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运用多媒体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摘要: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在1-2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只要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扩大课堂容量,有利于突破难点重点,提高学习的效率。关键词:多媒体
学习兴趣
难点重点
课堂容量
新课标中,对教学作出了这样的定位:“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其实纵观中国的汉字,我们会惊叹: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个汉字就是一副画!中国的汉字承载着6000多年来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它不仅外行很美,内涵也极其丰富。回首我国的文学名家,凡文学造诣深厚者,也皆是书法大家。因此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应从娃娃抓起,识字应从小学伊始抓起。
信息技术具有“形、声、光、色”等特色,是得天独厚的先进教学手段,能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单纯知识传授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德智体美整体型的创新教学模式转化。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增加课堂知识容量,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识字的快乐,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
语文教学论文
一.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刻苦”学习,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未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由此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对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的缺陷,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进入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发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技术,烘托场面,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创设乐学的情境。案例1: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江南》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抓住江南荷塘的的特点,描绘了夏日的清新景色。教学中先播放一段江南美的景视频(课前结合课文内容制作幻灯片荷塘景色,配之清雅的的古琴声),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学生对荷塘的美景有初步的感知。再先出示莲花莲叶的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接着问:“清凌凌的荷塘里,摇曳着朵朵莲花片片莲叶,莲叶何田田中的“叶”应该怎样写?”学文自然过渡到识字教学,这样的设计即激发了学生兴趣浓厚,还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利用多媒体,增加课堂知识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标规定: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会写,识字量占小学六年识字总量的60%,平均每学期大约要认识500个左右的汉字。这么大的识字量如果不讲究科学合理的方法,而让学生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将使学生不堪重负。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兴致盎然的参与到识字教学中去呢?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创设愉快的识字情景,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唤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情感,化难为易!案例2:
复习关于动作的形声字:拍、打、拔、托、抬、指、跃、跳、踢、跑等,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教学环节如下: 师:(课件出示图片动作的名称)你看到了哪些常见的活动?学生认读活动的名称。
师:请你们再看看其中变红的字(课件把相关动词标红),你有什么发现?
生1:都是“提手”字旁和“足”字旁的字。生2:都是表示动作的。生3:都是左右结构。
师:观察得真仔细。“提手”字旁和“足”字旁的字大都跟动作有关。观察一下“拍。抬。指”三个字,因为是表示动作,所以左边是提手字旁,右边呢?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白和拍的读音相近,台和抬的读音相同,旨和指的读音相近。师:对了,像这样,在一个字当中,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读音,这样的字叫——形声字。汉字中有许多形声字,抓住这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些字。
语文教学论文
师:同学们,下面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做做这些动作,边做边记,边做边感受汉字的魅力吧!
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识字教学,不但扩大了教学容量,而且简化了思维过程,降低了记忆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能力,激起了学生探知汉字乐趣的欲望。
三.利用多媒体,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小学阶段的识字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是阅读的基础,是写作的基础,这种基础性主要表现“四会”,即“会读、会写、会义、会用”这个基本要求上。其中汉字的书写笔顺是学习的一个难点。
笔顺一般是指: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笔顺实际的效用,表现在便于查字。例如,“切”和“比”前两笔的笔顺相同,笔形也一样,但第三笔“切”是折,“比”是撇,按“横竖撇点折”的笔形排序,“比”应排在“切”之前。要查某个字,如果不知第一笔该怎么写,便会给检字带来麻烦。其次正确的书写笔画和笔顺,有利于培养学生准确的记忆汉字,规范的书写汉字,正确的使用汉字。
在识字中,教学汉字的书写笔画,这样的情景屡见不鲜:老师口干舌燥,学生却兴趣索然。那么如何让这个过程变得轻松有趣呢?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3:
苏教版第一册教学“火”字。
1.老师先出示动画,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感觉怎样?
语文教学论文
2.接着出现“火”字和拼音,让学生认读,教师再教读,这时学生兴趣盎然。3.组织学生用“火”字组词。
4.老师让学生再看动画:两根木柴放在地上,准备燃烧。适时老师边讲解边书写笔顺:“火”先写上面两笔,即点和撇。动画继续演示木柴燃烧,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在跳动,熊熊燃烧的火焰像个小人在舞蹈。适时老师边讲解边书写笔顺:“火”先写上面两笔,再写人字。
4.接着老师用多媒体演示“火”字的笔画顺序,“火”先写上面两笔,即点和撇,再写人字,并让学生抬起手跟着演示一起书写。
5.教师总结:记住“火”字的书写顺序是:先烧柴再燃火,先两边后中间。6.最后再播放“火”字的动画: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讲解“火”是象形字。7.实物投影,指导学生如何在田字格里书写“火”字。
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因为有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师教学的难度减轻了,生动有趣的画面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和求知欲,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的过程中,难点重点也迎刃而解。
总而言之,计算机创设的多媒体情境使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难点、重点化解在声情并茂中;学生的学习也在毫无负担、压力的情况下顺利进行;同时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有效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其实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何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体、个性的方法呢?这还需要我们,乃至于更多的后继者们来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尝试。
语文教学论文
参考文献:
亿库教育网 《小学识字教学心得》
云南教育网
《浅谈识字教学》
上海市大江职业技术学校 孙刚
《谈谈汉字笔顺》
第五篇: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 要:多媒体教学,能够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把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使数学课堂生机盎然多媒体教学,能够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将知识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思维能力 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教学,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变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从而解决学生好动爱玩、注意力易分散的年龄特点。使得课堂教学既活跃又充实,既轻松又愉快,既提高了课堂四十分钟效率,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成绩年年位居榜首。
电教多媒体教学让我尝到了甜头,感到了课堂教学的轻松。例如:在圆面积教学中,我提出能不能运用转化的思路将圆转化为已学过的平面几何图形,从而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学生一时很难想出。此时我及时进行点拨,并利用课件出示思考题:(1)圆可以转化成什么样的图形?(2)比较转化后的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接着我用多媒体课件演示8等份、16等份、32等份的圆分别转化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学生兴趣很浓,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圆可以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我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圆转化成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学习兴趣更浓,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逐步推导出圆面积公式s=πr2。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较持久地认识某一对象的知觉过程。观察在空间与图形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学生从看图到识图都离不开观察。教学中如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屏幕上使运动的事物静止化,静止的事物运动化,从而增强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也十分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如,教学二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这部分内容,为了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利用电脑演示一组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让学生区分哪些是平移或旋转。在教学平移时,可以在电脑中把平移的过程用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在学习中学生很容易对移动几格造成错觉,会错误地把移动7格理解成两个房子中间的空格是7格。而这样利用计算机“动”的优势,辅之以“顿”的功能,给了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使原来实物不易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的展示,降低了学生在观察上的难度。电脑画面能动静结合,刺激学生的感官,使观察重点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专注力,融化了知识的难点,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时所表现的理解能力,主要是调用各种感官,通过创设情境,依靠思维去认识新知识。因此,在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学中,注重直观形象,把课本上抽象的文字描绘和静止的图像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动态过程,为了加深对直线、射线、线段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在屏幕上先出示一条光亮的线段,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端点有两个;再使一个光亮的点向一端“无限”延伸,具体生动地表现射线及它与线段的关系,看到射线的端点只有一个;最后使光亮的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又使学生看到直线的形象,认识到直线无端点。这种动感的演示,形象地展示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关系及异同,突破现实的局限,既建立了空间观念,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又渗透了无限的思想。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呈现“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想象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在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学中只有积极启发学生思维,才能使学生想象出新的形象,而多媒体教学的直观形象,易为学生所接纳。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时,通过电脑演示,运行圆被切割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过程的画面,再逐步演示圆被切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通过形象的手段画龙点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很快地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多媒体技术能形象地模拟思维世界,再现思维过程。几何知识前后联系紧密,逻辑性强。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学生“散装”的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去,从而完善认知结构。如教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节时,在实物投影仪上引入一些实物模型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有关圆柱、圆锥的现实原型,使其建立直观表象,感性认识。在具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入其相关概念,这种通过原型进入有关概念的教学比直接运用模型教学更有益于学生形成和理解准确的有关立体图形的概念。继而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展开、旋转、分解等动作,使学生能够形象清晰地将各概念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对于“侧面的长、弧长等于底面圆周长”这一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学生看清楚了,自然也能想明白,能够充分理解这一转化过程。通过电脑直观、生动的演变,学生进一步理解以上几种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转化的辩证关系,利于形成认知结构,发展空间观念。
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可以说是对电教手段进行教学的最佳写照。的确,电教信息的加速发展,正逐渐改变人们的思维、表达、沟通方式,乃至改变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活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