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目前,初中地理属于非中考科目,基层学校不太重视,学生更不重视,而地理学科又有文理兼备的特点,有些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教师如何才能将知识化难为易,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当务之急,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争取课堂的最佳效果,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什么好处
(一)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加大了课堂容量
学习地理,会使学生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操不断的提升。多媒体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就会使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增多,如可以运用视频、音频、图片,还可以通过powerpoint、flash、authware课件展示学习内容,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大了课堂的地理信息容量。例如在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使用powerpoint学习黄土高原的位置,先出示空白图,让学生点击地形区,点击随之出现地形区名称,黄土高原的景观可以出示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的不同角度的图片,使学生对黄土高原有更多的了解,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大了课堂容量。
(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前提条件。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音频、视频、图片等,把所学内容与情境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从而提供了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很容易把学生引入内容所描绘的情境,使获得深刻的印象,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启发了学生思维,又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更有利于以后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时,内容难度大,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不是很感兴趣,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冬季的黑龙江景色和海南岛景色,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样就会激发起学生学习这一节的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将知识化难为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这一内容远离生活实际,抽象难理解,学生无法感知地球之“动感”,因此给教学设置了障碍,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在教学中,光凭教师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显然无法解决问题,而利用多媒体课件,从人们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直观――抽象――实践)入手,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在“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中,向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画面,使学生比较直观、形象的了解地球运动的情况,通过让学生观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了解了地球上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因素,从而解决了教师无法讲清的难点内容。再如,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板块的运动、地震火山的发生、泥石流、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经纬网等等。
二、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多媒体课件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图文声像并茂,所以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从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创设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地理的求知欲。例如:在七年级下册地理课件《中东》中,通过播放一段有关中东地区的新闻创设情境引入,引起学生学习这一课的欲望,这样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创造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但呆板、单调的学习途径,会大大束缚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更谈不上创造性的运用知识,所以应努力改善学生的学知途径。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营造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环境,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巩固,这样能为学生提供多种知识达标的路径,能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路径,能使学生有更大的自由空间,这样使学生学得的知识更牢固,又可以保持较大的思维灵活度,自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地理知识点特别多,运用多媒题课件,可以直接展现基础知识填空,便于学生巩固记忆基础知识;同时,可以清楚的展现相关地图,并可以引导学生点击地图直接提出问题。这样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
信息是社会进步、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积累和运用信息,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信息能力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应用的能力。多媒体课件具有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技术手段多样等特点,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把问题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搜集阅读大量信息,还可以相互交流、讨论,进行协作学习。这样学生能保持思维的灵活性,也能够增加思维的广度,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时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不断积累,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信息能力。
三、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地理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收集到的资料、图片、地理信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整合,使课件重、难点突出,精而不滥
(二)做到四能:能用动画不用静止、能用彩色不用黑白、能写板书不用电子黑板,能思考就不解说
(三)补充信息而不翻版课本。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降低教学难度,缩短授课时间,把节省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的学习。
总之,让我们大家共同探索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增进多媒体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演练,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夯实基础教育,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注入脉搏。
第二篇: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摘 要】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内容呈现直观、形象、高效、多样化的特点,它将更加优化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也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辅助平台。
【关键词】新课改;多媒体技术;地理教学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知识量猛增,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人类传统的教育活动越来越多的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冲击,这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实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适应了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点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中,体现了许多以往地理教学中从未有过的新特点。而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一个突出亮点,在课堂教学中,要求 “以老师为主”转化为“以学生为主”。地理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辅以多媒体的帮助,自主参与,具有高度的自主性、探索性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与网络建立联系,指导学习、参与讨论,实现由维持性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轨。随着地理学科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地理学科信息化平台的创设,使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自主地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及在网上寻找信息,寻求答案,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经验,变过去那种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探寻未知,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信息素质的养成。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将多媒体计算机引进课堂,是目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而实用的手段之一。学生只有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有探求这门学科的欲望,而这种兴趣的激起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来思考和探究地理知识的奥秘。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的教学效果,真可谓“寓教于乐”。
如在教学《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时,下载了《中国行政区拼图》游戏课件:每个省区轮廓用一种颜色表示,省区位置打乱。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看哪组同学用最短的时间拼出完整的中国地图。学生们热情高涨,你一块我一块很快拼出了我国的雄鸡模样。然后我又把每一个省区轮廓用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一一辨认,学生们借助熟悉的动物、植物形象记忆每个省区轮廓,变难为易,这样就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愉快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很快受到了良好的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高效化、多样化,有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地理学科的特点,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现代教法融入多种媒体技术之中,突出直观教学与启发式教学,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主动性、形象性和高效性,赋予课堂教学以现代气息。以其手段的先进性、内容的形象性、功能的多样性、呈现信息的直观性走进课堂,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助于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视听的最佳组合,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讲“地球公转的意义――四季的形成”内容时,对于地球公转与四季形成的关系及四季的形成过程,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地球公转的四个典型位置(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时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长短和光照情况。同时演示随地球公转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路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太阳高度的变化特点,并配以适当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多能理解四季形成的原因。并能讲解地球处在四个典型位置时的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太阳高度等特点。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优化教学过程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口授,学生听讲.课堂上以老师为主,学生只充当被动接受的角色,调动学生的方式也很单一――提问式.这种教学方式有时很难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使学生以最简捷有效的方法获得科学知识,教学过程也更完善。
在“《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节课中,计算机将载有新疆地形规律的文本、音响、动画、图像等信息一起传输给学生,这些信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同时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促使学生主动记忆,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参与教学.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得轻松活泼、愉快,对新知识学得快、掌握得快.学生跟着多媒体动画课件,很快掌握了新疆地形特点。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官,陶冶学生情操,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实现地理教育的德育功能。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地理课堂就是进行这种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过去的地理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学生从未亲身体会,以至不能领悟其中的精髓和其价值所在,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图象和音响来展示地理的风云变幻,重现难忘的地理时刻,展现中华文化的精彩斑斓,以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调动学生的多重感观去感受地理,了解地理,发现地理,领悟地理,将爱国主义情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去,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例如在讲到《水资源》的有关内容时,播放精心制作的《一口水》等动画片断。画面中出现的土地干裂、树木枯萎景象及一口水的多次利用(漱口、洗脸、喂狗)、人们渴望下雨的心情充分体现了我国西北地区缺水的严峻形势,之后我又进一步展示我国缺水的城市,说明我们生活的华北地区也是缺水地区。使同学们深切感受到水资源危机空前严重的现状,激发起学生们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强烈责任感,学生们纷纷献计献策提出节约用水的好方法好计策。课后也积极行动起来真正做到节水节电,保护环境。学生在正确理解掌握课文知识的同时,思想感情受到极大的感染和熏陶。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改革地理课的教学,既能为地理课的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以提高教学质量,又能使地理课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实现教学模式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变;实现教材功能从知识传递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转变;实现学习方式由个体的、封闭式向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方向转变。因此,我们广大地理教师应当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精心设计、巧妙运用,使地理课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如添双翼,达到最佳效果。
第三篇: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 要:多媒体教学,能够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把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使数学课堂生机盎然多媒体教学,能够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将知识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思维能力 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教学,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变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从而解决学生好动爱玩、注意力易分散的年龄特点。使得课堂教学既活跃又充实,既轻松又愉快,既提高了课堂四十分钟效率,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成绩年年位居榜首。
电教多媒体教学让我尝到了甜头,感到了课堂教学的轻松。例如:在圆面积教学中,我提出能不能运用转化的思路将圆转化为已学过的平面几何图形,从而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学生一时很难想出。此时我及时进行点拨,并利用课件出示思考题:(1)圆可以转化成什么样的图形?(2)比较转化后的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接着我用多媒体课件演示8等份、16等份、32等份的圆分别转化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学生兴趣很浓,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圆可以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我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圆转化成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学习兴趣更浓,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逐步推导出圆面积公式s=πr2。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较持久地认识某一对象的知觉过程。观察在空间与图形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学生从看图到识图都离不开观察。教学中如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屏幕上使运动的事物静止化,静止的事物运动化,从而增强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也十分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如,教学二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这部分内容,为了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利用电脑演示一组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让学生区分哪些是平移或旋转。在教学平移时,可以在电脑中把平移的过程用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在学习中学生很容易对移动几格造成错觉,会错误地把移动7格理解成两个房子中间的空格是7格。而这样利用计算机“动”的优势,辅之以“顿”的功能,给了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使原来实物不易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的展示,降低了学生在观察上的难度。电脑画面能动静结合,刺激学生的感官,使观察重点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专注力,融化了知识的难点,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时所表现的理解能力,主要是调用各种感官,通过创设情境,依靠思维去认识新知识。因此,在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学中,注重直观形象,把课本上抽象的文字描绘和静止的图像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动态过程,为了加深对直线、射线、线段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在屏幕上先出示一条光亮的线段,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端点有两个;再使一个光亮的点向一端“无限”延伸,具体生动地表现射线及它与线段的关系,看到射线的端点只有一个;最后使光亮的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又使学生看到直线的形象,认识到直线无端点。这种动感的演示,形象地展示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关系及异同,突破现实的局限,既建立了空间观念,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又渗透了无限的思想。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呈现“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想象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在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学中只有积极启发学生思维,才能使学生想象出新的形象,而多媒体教学的直观形象,易为学生所接纳。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时,通过电脑演示,运行圆被切割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过程的画面,再逐步演示圆被切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通过形象的手段画龙点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很快地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多媒体技术能形象地模拟思维世界,再现思维过程。几何知识前后联系紧密,逻辑性强。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学生“散装”的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去,从而完善认知结构。如教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节时,在实物投影仪上引入一些实物模型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有关圆柱、圆锥的现实原型,使其建立直观表象,感性认识。在具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入其相关概念,这种通过原型进入有关概念的教学比直接运用模型教学更有益于学生形成和理解准确的有关立体图形的概念。继而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展开、旋转、分解等动作,使学生能够形象清晰地将各概念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对于“侧面的长、弧长等于底面圆周长”这一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学生看清楚了,自然也能想明白,能够充分理解这一转化过程。通过电脑直观、生动的演变,学生进一步理解以上几种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转化的辩证关系,利于形成认知结构,发展空间观念。
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可以说是对电教手段进行教学的最佳写照。的确,电教信息的加速发展,正逐渐改变人们的思维、表达、沟通方式,乃至改变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活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四篇: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沾益县德泽乡中学 赵玉快
摘要: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直观形象的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结构,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习能力与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直观形象的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多媒体导课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如例如在八年级地理《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课中,我利用课间10分钟的时间,用一段恰当的影视资料导入新课,播放了一段傣族民族风情的影视片段。伴随着悠扬悦耳的葫芦丝音乐,美丽动人的傣族舞蹈,风情万千的傣家民俗,将西双版纳美丽的自然、人文景观活生生的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令其身心愉悦,学生恨不得马上去西双版纳观赏游玩,以饱览祖国的锦绣河山。这样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觉得轻松新颖、易学乐学。
讲《黄河》一节,播放黄河壶口瀑布波涛汹涌的视频片段,同时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解: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因为她哺育了华夏儿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怎样看待黄河的功与过呢?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黄河的概况吧。再如讲《长江》一节的导课,播放一段将长江图片、配长江之歌用会声会影制作的视频短片。讲《台湾省》一节的导课,播放一段将台湾风光图片,配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用会声会影制作的视频短片。运用影视片段导入新课,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同时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前提条件。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音频、视频、图片等,把所学内容与情境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从而提供了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很容易把学生引入内容所描绘的情境,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启发了学生思维,又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以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直观、形象。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枯燥的知识兴趣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受学习的愉悦。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结构,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初中地理教学,主要是通过感性认知获得知识,感知越丰富,就能为进一步形成概念、理解事实、掌握规律、培养能力打好基础。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感性体验和理性思维,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重难点之一。尤其是对于缺乏生活阅历与经验的学生来说,学习地理最大的难点就是对一些难以直接观察的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缺乏感性的认识,理性思维就更谈不上了。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做到图、文、声、像并茂,以生动、鲜活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概念、规律与地理表象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多感官、多角度的接受信息,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教师要学会抓住时机,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等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把抽象的地理现象形象化,复杂的教学内容简洁化,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地理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演示地球的公转与四季的形成、大陆漂移与板块运动、模拟火山地震的爆发,把枯燥的知识、抽象的理论融汇于直观、鲜活的教学资源之中,比教材的文字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迅速的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起来就轻松容易许多。
例如,在七年级地理《地球的公转》一节课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用投影仪播放地球公转过程的视频资料,变抽象为具体,将复杂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难点知识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学内容,便于学生掌握重点、理解难点,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讲《新疆》一节时,学生对新疆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的原理很难理解,于是课堂上我先播放了一段关于坎儿井的录像,学生看过之后就明白了坎儿井的输水原理。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再如,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板块的运动、地震火山的发生、泥石流、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等,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理解掌握。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习能力与方法。
地理教学中,思维能力和读图能力是学生学习地理最基本的技能,也是课堂教学贯穿始终的追求。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使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积极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全面参与学习过程,既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与学有机结合。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全面的读图、识图、填图、用图乃至绘图的重要本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多媒体课件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地理品味生活,就需要提高全体教师课件制作速度和质量,用会声会影制作视频短片可以提高课件制作速度,充分挖掘powerpoint的自定义动画效果,可以制作文字和符号的闪动,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讲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就可以多次闪动主要地形区的名称;讲重要的铁路枢纽就可以让表示铁路枢纽的小圆点多次闪动。触发器和动作路径的使用,可以增强课件的动感效果,利用触发器点击相应的文字出现对应的图片,讲四大高原景观制成的课件可以实现点击高原名称出现对应的景观图片,使学生对四大高原的特征留下了深刻印象;设置动作路径夯实地理分布知识,讲“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这一问题制成的课件可以实现这样的效果:点击种植业,“种植业”就会自动移动到平原,点击畜牧业,“畜牧业”就会自动移动到高原,点击林业,“林业”就会自动移动到山地,点击渔业,“渔业”就会自动移动到河流,使学生对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的分布有了明确的认识。
总之,多媒体教学突破、创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课堂的结构,为教育教学开创了新形式,更为课程改革拓展了新渠道。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独特的综合性、地域性的特征,使得多媒体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尤为明显。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合理、有效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篇:恰当运用多媒体,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恰当运用多媒体,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摘 要】 多媒体信息技术能使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资料有机结合,能做到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其功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数学课堂;多媒体;教学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能使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资料有机组合,做到图文并茂,声情并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诱发求知欲,为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课堂导入作为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节,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一开始就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能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对准所要学习的知识,必定能够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例如:学习《角的认识》一课,我先让学生举实例“什么是角”,然后利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并抽象出示种种形状的角;再让学生观察比较,总结“什么是角”,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认识角的本质特征,实现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又如:教学《小数的认识》时,学生对小数这个概念比较陌生,但都买过东西,对商品的价格很熟悉,运用多媒体呈现“逛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情境中认识小数,这样学生很快就接受了小数这个新概念。由此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提出重点,突破难点。此时教师无需更多言语,只须借助多媒体,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达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强化数学的“生活化”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非常顺利,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原因时我们教师教学时过分地把知识“纯粹”化,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学习,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力量。因此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以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使数学与生活便捷地接轨。
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真正理解数学生活化的含义,在学生探究得出长方?w表面积计算方法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如纸盒、鱼缸、火柴盒等,演示他们的表面积展开图,让学生灵活利用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从简单的求一个纸盒的表面积(六个面)入手,进而得出了鱼缸的表面积(五个面),包括灯管的纸盒的面积和火柴盒的面积(四个面),甚至有的学生又得出了求一个长方体的占地面积(一个面)等。当他们面对这些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时,不仅能清楚的体会到数学的内部联系,而且能真切的体会到数学与外部生活世界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特点和价值,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使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问题,学生就会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也就会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
三、化抽象为直观,领略“数学美”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信息技术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成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和生活实践的制约,对一些数学概念,无法理解,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铺路搭桥,逐步降低思维难度,从而达到理解概念的目的。如我在教学“时、分、秒”时,制作了这样的课件:一个大钟表,上面的大格和小格都显示得很清楚,点一下运行,时针、分针和秒针同时走动;点一下暂停,可让学生读出钟表上的时间,也可拖动秒针或分针自动转动。使学生明白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生动形象地使学生对时、分、秒有了深刻地认识。
枯燥的练习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学生喜欢的儿童读物创设情境,也许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我选择了《西游记》――这一孩子们爱不释手的读物,来作为创设情境的素材。孙悟空是孩子们最崇拜的“明星”,他的“火眼金睛”、“七十二变”和“如意金箍棒”,是孩子们梦寐以求的神奇宝物。针对孩子们的这些心理特点,我巧妙地在《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单元中引入了孙悟空,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片段,把孙悟空的这些本领与数学技能巧妙联系,延伸到数学领域,满足了孩子们的强烈好奇心。如在“真假分数”这一课中,引入“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使学生在期盼成为“火眼金睛”的孙悟空的强烈好奇中,进入数学知识的学习。这种好奇心的驱使,给了学生极大的探究动力。在进行了新知识的系统学习之后他们豁然开朗,原来掌握了“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这些“法宝”后,就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够正确识别真假分数了。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在数学中也能找到它的影子,由整数与假分数的互化,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这“四变”,扩展到后面学习的百分属于小数的互化,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这“十变”,与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本领相结合,使学生在《西游记》这一故事情境中,解决数学的能力逐步提高。
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因为可大可小,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打败许多妖魔鬼怪。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单元时,播放孙悟空的法宝――“如意金箍棒”,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约分和通分,可以计算分数的加减法,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变大或变小,根据我们自己做题的需要,随时变化,而到了最后的结果,就可以像孙悟空一样把它变小(最简分数)收藏起来。在分数加减中,只要运用好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根“如意金箍棒”,就没有做不出来的题。学生在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深切感悟到这一性质的确可称之为本单元的“如意金箍棒”。这样教学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更主要的是让孩子领略了数学的魅力。学生在学完这一单元后兴奋地说“说不定吴承恩就是根据数学采编出了令人这么好看的《西游记》呢!”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培养获取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充分领略了数学之美。
四、化静为动,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例如,“千米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是建立1千米的概念。1千米有多长,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因此我结合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认识“千米”,首先让学生估计我们学校门口到超市有多少米?在推算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感受1000米的路程时比较长的。接着出示学校的操场图,操场一周200米,思考并想象:绕操场几周是1000米,并想象一下1000米有多长。
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能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带情景、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1千米的认识。
有了多媒体信息技术这一平台的支撑,使原本让学生感到抽象,甚至有些枯燥的数学概念、法则、定义等变得生动具体、易于接受。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数学教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屠鹃.让多媒体走进数学课堂[J].名师在线,2018(1).[2] 甘相元,褚延禧.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J].好家长,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