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巧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巧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要现代化,首先教学手段要现代化,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不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模式。运用现代多媒体改革语文教学是时代的需要。运用多媒体可以明显地提高教学质量,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我媒体改革教学,必将是现代教育的大趋势。
什么是多媒体及多媒体教学呢?
媒体,又称媒介、媒质,是指通信的中介手段,媒体一词的含义是指日常生活中人们所接触的以多种形式存在的信息载体。
所谓多媒体教学,就是充分运用文本、图像、声音等各种信息表现形式,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组合,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给教育教学手段的改革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为枯燥的课堂生活创造出一个全新而高效的学习环境。
巧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两方面:
第一,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一旦儿童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的图画总胜于老师枯燥乏味的提问、讲解。儿童的感官受到刺激,大脑皮层趋于活跃,学生情绪饱满,课堂气氛好,学习活动就能持久开展下去,课堂效率大大提高,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过去语文教学效率低,原因固然很多,但语文教学没有体现出语文自身形象性的特点,光靠枯燥乏味的讲解,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由于没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许多语文课,只能从课文字里行间去揣度,靠想象填补知识的空白。现在则可以把“想象”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过去需劳心劳力的直观教学,现在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轻易实现。
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教师用课件演示小壁虎的尾巴是怎样断的,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及它们如何使用尾巴,全都实实在在“搬”到孩子们的面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第二,巧用多媒体,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用协作、会话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效果将获得显著提高。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A、创设情境:看录相或课件,让学生进入情境。
B、确定问题:预读课文,不懂的字词查生字词库,认读生字,理解词义,掌握字形。
C、自主学习:学生再读书,述说海底世界的景象。
D、协作学习: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填空练习,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E、效果评价:人机对话,自行操作,自我检查练习正确与否;背书比赛,可先录下,再放录音,自行、相互检查和纠正错误,看是否达到课文要求。
这五步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通过看录相或课件,学生观察海底世界的情景,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并使学生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相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不仅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还体会到祖国海疆物产的丰富,景色的瑰丽神奇,无须教师繁琐的分析,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此外,学生在解决疑难问题可以人机对话,或与同学用计算交流、讨论和修改自己和答案,这样,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进一步说,培养这种自主学习的素质,也是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成功与否的关键。学习如此,工作、人生何尝不是这样。
形象和直观是多媒体的优势。但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过分地强调直观,而不去努力通过直观的表现力去探究知识更深层的内涵,那么,这些简单的直观表达反而会损害了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下面简单谈谈有悖于多媒体教学的几种形象。
首先,教学上过分追求形式,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根本出发点。
有的观摩课、竞赛课,教师用了大量的电教手段,由“满堂讲”变成“满堂放”,以为多媒体的运用越新奇越好,越多越好。其实,媒体的作用永远只能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脱离了如何培养学生的主旨,夸大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课堂热热闹闹,下课后学生一无所知,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
再有,课堂上忽略了学生的参与。
教学的主旨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自主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教师一直站在台上操作,没有关注学生的感情和接受情况,学生得不到教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得不到除课堂知识以外的东西,全面发展就成了空话。
另外,教师还要掌握好媒体原则,找准媒体使用时机,避免唤起过多的无意注意。总之,把多媒体技术巧妙地用在语文教学中,有较好的辅助教学作用,它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针对性、规范性。巧用多媒体,将会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为现代教育开创出新的天地。
第二篇:巧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论文
1.创设情景,营造浓厚的语文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创设情境,用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文内容中来,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如教《桂林山水》这一课,当板书课题,质题后,学生处于渴望了解桂林山水具体情景的心理状态,此时放映“桂林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写镜头,可使学生进入水静、清、绿,山奇、秀、险的意境中,激发起他们对桂林山水之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为学生学习文中的词句埋下了伏笔,提供了鲜明生动的形象。此时,同学们会感到兴奋不已,从而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电教媒体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使声、图、文并茂,弥补学生难以感知的东西。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难点是让学生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在教学第二部分(诱敌上山,痛击敌人)时,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接着让学生找出描述五壮士痛歼敌人时的动作和神态的关键词语。体会五壮士仇恨敌人,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然后播放影像资料,活灵活现地再现五壮士英勇杀敌的情景。通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影像的感观,最后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进一步烘托了五壮士对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恨。
在教学第五部分(五壮士英勇跳崖)时,由于学生对他们表现出来的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豪迈气概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难以理解,尤其是在“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今天,更突出了生命的可贵和价值。此时播放影像资料: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面对敌人,鄙夷轻蔑,高呼口号,英勇跳崖。画面由此定格,同时也深深地定格在学生的心中:惊天地,泣鬼神,气壮山河。通过情景再现,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弹尽粮绝、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英勇跳崖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表现和唯一选择。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五壮士深深地爱。
3.直观形象,便于学生体会课文的意境
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地理位置较广,而小学生在地理知识方面认识较少,知识面窄、不易理解。电教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小学生难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具体、形象地显现出来。因此,在介绍地理位置时,运用电教媒体,适时投影,可使学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古诗《泊船瓜洲》,“京口”、“钟山”、“瓜洲”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这些假如弄不清楚,就会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因此,在学这首古诗之前,我先画了一条由西向东流的长江,再画出有关地理位置,用投影的方法放映地理位置图,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地理位置,便于体会诗人用词的准确性,还便于学生理解诗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心境。通过运用电教手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了诗歌中的地理位置及其关系,便于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果。
4.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多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
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先从电教媒体课件呈现“一把斧头”、“山清水秀的小村庄”、“黄土坡”等画面,同时再给予配上砍伐树木的声音,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想不想看看这村庄变化的过程?这样一来,学生从枯燥地朗读课文了解内容,走向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来,让学生提出想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共同解疑,这无疑也是一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同学们通过画面内容认识到小村庄从繁华到毁灭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导致的结果。“一把斧头”贯串文章的始末,人们可以利用“斧头”给予生活带来了方便,与此同时,人们也可以利用“斧头”破坏环境,最终自食其果——整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这时,我再让同学们看看“原来的村庄”的画面和“洪水卷走后的情景”将两者进行比较,问:你们说该怎样去修复这片河坡呢?同学们热烈地讨论起来,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植树、有的说筑梯田、有的说建房子等等,通过认真思考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有利于同学们思维能力的培养。
可见,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看教师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来激发学生思维,训练思维的创造性,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帮助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量
凭借多媒体的优势,学生在阅读课外与课内相关的读物中,既可以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由于受时空的限制,与现代小学生的距离太远,学生学习理解时有不少的困难,这时我们可借助多媒体预先制作与课文紧密相关的阅读课件,借此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拉进文本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正确深入地理解。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后,我鼓励学生提出和地球有关的问题,学生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如何对待学生的这些提问,使他们的求知欲越发强烈呢?于是,我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地球”的资料,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去读,解决课堂中提出的各个疑难问题,从而揭开地球的神秘面纱。并且从网上选取一些有关地球的优美诗句、散文,让学生去读,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实践证明,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功不可没。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能力大大增强了,也充分证明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实施素质教育和语文教学改革起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把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手段有机结合,就能提高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
第三篇:巧用CAI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本科毕业论文
巧用CAI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姓名:袁红伟 指导教师:娄晓黎
所在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所学专业:地理科学
中国·长春 2011年5月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CAI教学的可行性及作用,总结出CAI教学可以更好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是CAI教学并不是万能的,使用不当或者没有看到其本质地位,可能会导致课堂教学失败的恶果,最后本文针对如何提高CAI的课堂教学效率提出几点建议,使CAI教学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更好的教,学生更好的学!
关键字:地理教学
多媒体
课堂效率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Improve The Geography Teaching Efficiency Skillfully by Using The CAI
Abstract: This paper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hrough analyzing the feasibility and status of the CAI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sums up the advantages of CAI teaching in optimizing classroom teaching and improving teaching efficiency better, but CAI teaching is not everything.Using it incorrectly or can not see its essence status, may cause the consequences of failure in classroom teaching, so this paper on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AI classroom teaching and give you some suggestions for that CAI teaching may play a bigger role, teachers better teaching, students better learn!
Keywords:
Geography teaching
CAI
teaching efficiency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前言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以及思想的进步,对教学的要求也随之改变,最近这些年新课改的理念深入人心,要求教师适当的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而且由于地理学科本身的限制,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空间立体感,能够运用抽象思维以及空间定位思维来学习新的地理知识以及解决在自然界中以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地理教学的难点,如:综合性、空间性、理论性以及区域性的问题,特别是自然地理部分的学习。本篇文章所要解决的是中学地理教师将怎样巧妙的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的效率。地理教学中运用CAI的可行性分析
21世纪的今天是一个现代化的时代,计算机绝对是今天的核心,然而教育界的改革也不能被时代淹没,新时代也需要新的教育手段,这样才是新时代的合格教师。
地理中的地图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可以说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地图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比例尺的大小、地图的形式、地点的选择等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用CAI教学可以更加方便、直观的展示地图,便于学生的观察和学习。
地理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作为文科生的学生对自然地理教学的反应普遍是很难学的,需要学生的立体思维和空间思维,然而受到年龄的限制,他们化抽象为立体的能力还非常的弱,空间思维也不是很强,所以对于宇宙中星球的布局和运动过程以及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学生都很难理解。CAI教学特有的教学功能是可以将立体和抽象的事物和过程呈现在观看者眼前的,这对地理教学来说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和创新。
以上是地理教学CAI的应用可行性分析,通过以上分析说明了CAI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着非常好的广阔前景。CAI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CAI在中学教学如果被一个优秀的教师成功运用,就能够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CAI是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
2.1节省课堂导入时间
首先CAI能够在上课的前几分钟创设问题情境,是地理教学的导入变得快速,自然和生动,节省时间的同时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情境的的创设,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只有学生注意力集中地时候才是接受知识做快速、掌握知识最牢固的时候。比如,在讲解大气的热力环流这个知识点时,导入的设计很重要,运动CAI教学可以更直观的放一些动画来吸引学生观看,是学生观看的时候能提出问题,也可以看一段三国演义的片段——火烧上方谷(经过剪辑和重组,突出天气的变化),让学生能主动的发现问题,天气为什么会从万里无云变化到突降大雨,很自然的带着着疑问进入今天的地理教学课堂,通过学习将疑问解决,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让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感觉地理能解决的知识就在眼前,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对地理学的认识以及重视程度。
2.2 CAI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好奇心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地理现象和事物,它的形成、发展和演变都是空间想象的基本原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立体的思维和很好的定位思维,用传统的板画达不到立体的效果,学生理解难度很大,CAI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历史性问题,运用CAI进行水、大气、地壳物质循环,板块和洋流等知识的讲解,它可以是立体的东西很形象很直观的表现出来,相比于单纯的语言教学更具有说服力,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给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生活,突破了难度教学,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3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将各种地理事实材料整合到一起,原先靠教师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的讲解才能解决的问题,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这时学生就会对比,找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学到的知识学生会理解的更加深刻、掌握的更加牢靠。例如,地理必修一中的洋流的形成和走向与气压带、风带、大洲的布局等因素密切相关,很多学生要求将 “三风四带”、大洲格局以及洋流的布局和走向进行整合,然后与世界地图进行重组,这样可以更好的进行知识的整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CAI能够很好的设计出和真实情境差不多的事物,学生可以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共同解决问题,激励学生积极的思考,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从而达到较好的课堂效益。
2.4运用CAI突出学习重点、淡化学习难点
地理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知识,用CAI动态地加以分解和组合,更有效的让学生进行理解,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例如河流的演变过程,就可以用CAI教学手段进行演示和讲解,对过程加以分解,使河流演变的基本原理呈现出来。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表达的更加清楚、学生更容易理解。CAI教学可以再次呈现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更新颖、直观,更加的有趣味,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生动化,这样,更加轻松的突破和淡化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
3.CAI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劣势及问题
3.1 CAI使用的盲目性
有些教师观点过于极端,CAI教学手段在他们眼中要么是万能的,要么是无能的。当然认为CAI教学是无能的人比较少,他们基本从来不适用多媒体,大多数人都认为CAI教学是万能的,没有它是万万不能的。根据我们对CAI教学方法的理解来说,它比较适合那些动画需求量很大、图形和表格要求量较大的一些课堂教学任务,高中地理教学的自然地理教学部分就非常需要CAI教学的辅助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但是目前有些教师在课堂内容根本不需要多媒体教学时,他也会使用CAI教学手段,致使其盲目使用,致使出现了许多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不良现象出现。比如:有一类人是频繁使用CAI教学,碰到有些内容不需要CAI教学手段的,也强行使用,在大屏幕上打出一个大标题,然后再没有出现错任何内容,这会导致硬件资源的一种浪费;还有一类人是把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原原本本的抄写进去PPT中,上课的时候进行“朗读”,学生丝毫没有兴趣,变成了照本宣科了。
3.2 容易造成本末倒置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由于CAI教学必须得有课件或者是讲课素材在电脑中呈现,这就需要教师自己制作所需要的一切东西。有些教师课件制作的内容过于简单、形式过于单一,地理教学都需要有实际例子进行对比的,如果课件中没有地理事物的实际例子,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这就会导致学生直接丧失地理学习的兴趣。然而另一部分教师认为地理教学应该把所有涉及到的东西都让大家亲眼看一下,各种地理事物都在大屏幕上出现,表面上看是扩展了地理教学的内容,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等应有尽有,课堂上一片生机和繁荣,其实大家的注意力已经分散了,大致学生看热闹没有对其原理进行理解,看的全部是表面现象。
3.3 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进行热力环流的教学内容时,教师想要学生更好的理解热力环流的过程,就必须使用大量的动画,然而这样就会造成一种后果是教师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播放动画、何时播放动画上,学生的注意力很大部分的集中在动画的运动上,他们对运动的事物通常比较敏感,教师没有精力进行适当的引导就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发生分散,而且课件是事先设计好的,灵活性非常差,这样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样不仅没有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加大了地理教学的难度。
3.4 学生和教师会养成懒惰的习惯
由于地理教学中过程地理事物和现象形成的过程、原因以及结果比较重要,老师经常呈现的也是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原因的分析基本上都是用讲授法进行,由于文字比较多,很多老师不会把文字打到电脑中,这就导致了老师的懒惰。由于老师的懒惰,很多文字应该呈现出来而没有呈现,毕竟地理知识很多是需要记忆的东西,学生没有进行课堂的笔记,课上听的很认真,到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的时候没有抓手和依据,导致教学效果的降低。有些知识要作必要的记录,特别是地理学是有些偏重记忆的,归纳和总结是将知识转化成自身能力必不可少的过程,简单的讲述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4.课堂运用CAI教学的策略
适当的运用CAI的教学策略,才能达到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最优。
4.1知识量的把握要适当
CAI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大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他们的思维,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特别是地理学科,在讲解旅游地理的知识时,很多教师会把各个知名的旅游国家、城市、景点等代表特色展示给学生,但是总觉得图片和视频都比较漂亮,弄了很多,导致一节课都在看电影看图片;每个国家或者地区都会有很多的风俗习惯,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教师备课的范围更加的广阔,学生需要知识的扩展,但是由于备课的难度降低,会促使扩展的知识量加大,这样会导致课标要求的内容学生没有学会或者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拓展的知识学生导师了解的不少,但是也就是课堂上了解,课下他们不会对拓展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的,这样就形成了重点知识没有掌握、拓展的知识也没有掌握的局面。
知识量过多,就会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产生走马观花的效果,教师一味的播放教学内容,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就会导致大量的知识就像是下雨一样从天而降,学生的能力不能够将全部的知识吸收的理解;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受到地理教学的学科限制,大量的让学生看图片、看动画,弄得课堂和电影院一样,这样不仅没有提高教学效率,相反的是知识传授量和传统教学相比会显得更少。由于中学所学的地理知识相对比较多比较细,而且中学生要学习的科目繁多,拥有的时间就会比较少,这样就会出现一个矛盾:短时间——多知识。有些没有经验的教师会盲目的追求更大容量的知识教学,过高的估计学生的理解吸收能力,由于多媒体的使用,很同意使一节课的知识量过大,就会导致课堂上教师讲得很多,学生最后学到的是少之又少,这样就进去了一个误区。
为了避免知识的量过大或者过小,在使用CAI的时候,事先对本节课的知识量进行评估,先评价一下知识量地多少,地理教学文字和图片基本都是必须的要素,不要过多的扩展知识,文字很多,这样会让学生找不到重点,大量的看图片会浪费很多时间,也不要为了扩展知识和视野,完不成教学任务,适当的把握知识量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教师要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过分的追求大量的知识量,那样会产生相反的结果。
4.2 CAI教学需要其他教学方法的合作
马克思有句话: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结合体。任何事物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在方便的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其它教学方法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能忽视CAI教学的独特功能。如地理教学中传统教具的展示功能和黑板的板书、板画功能等,这些都是CAI教学无法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不能认为多媒体教学是万能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多种教学方法相协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讲述日食或月食的形成,多媒体展示却是很直观,但是可以再用传统的教具演示(手电筒、乒乓球、地球仪),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
4.3 CAI并不是地理课堂的中心
我们用CAI教学的目的是使教学过程最优化,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尤·康·巴班斯基所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如果单纯的以电脑为中心,就失去多媒体教学本身的意义了。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CAI的地位,它只是一种教学的方法、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教师要想正确使用CAI教学、发挥CAI教学的应该有的作用,就要把以电脑为中心的思想从头脑中消除,避免CAI教学法的使用失败。
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适时的开导他们,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4.4 需要动与静、抽象与直观的结合
CAI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总会出现直观和抽象两种传递知识的媒介(直观型的是指那些动画、事物、现象等;抽象型是指传递知识的文字或者解释说明直观事物的文字),直观型的媒介和抽象型的媒介中间要有一个适当的比例关系,直观型的媒介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基本原来和运动规律以及事物的形成过程,而抽象型的文字可以辅助直观型媒介发挥更大的作用。一个CAI课件不能只有直观型媒介。也不能只有抽象型媒介,要二者相辅相成、达到一定适当的比例要求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地理的知识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型CAI课件主要指幻灯片、图片等静止的事物,动态的CAI课件主要指电影、动画、录像等。前者善于表达事物的静态特点,便于学生观察事物的静态特征;后者倾向于表达事物的动态特点,偏于学生把握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特征。只有动静结合才能才能全面展示一个地理事物,更好的进行地理教学。
作为中学地理教学,要达到最优效果, CAI教学系统的教学媒体的合理选择和利用,是教学环节中关键的关键,此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CAI教学技术的声光、色彩、现状轮廓、时空跨度和变化,在揭示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方面,确实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为学生学好科学知识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在直观、生动、形象等方面尤具特色。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恰当选用教学媒体,往往会使学生容易产生混淆、模糊等不良现象,使学生不易理解,难以掌握,降低了教学效率。所以我们只有更新观念,放远目光,抓住机遇,抢先发展,才能取得现代教育改革的主动权。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将会带来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科研意识的改变,将会给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广大地理教师提供了发挥的舞台,然而它对地理教师的素质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的老师能够理解和适应网络文化,并能参与网络文化创造。我们每一个地理教师都应该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满腔的热情来迎接新时代对我们的挑战。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郑菊花
地理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功效初探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 年第3 期
No.3 2005(总第91 期)Serial No.91 [2]蔡方熙
摩尼中学地理组
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2008年11 [3]丁学飞
多媒体地理教学与高中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3年8月
[4]万来珍
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面面观
怀化学院学报
第29卷第2期
V01.29.No.2
20l0年2月
Feb.2010 [5]赵淑英
多媒体辅助课堂优化中学地理教学
CONTEMPORARY EDUCATION RESEARCH 新校园(下旬刊)2010年8月
[6]关春永
多媒体让自然地理不再难学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2010(20)
[7]金江红
多媒体运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科学咨询
SCIENTIFIC CONSULT [8]李英
初中地理教学改革之我见
[期刊论文]-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z1)
[9]王红霞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地理教学成效
探索信息与教学
2009 年10 月 [10]李梅芬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11]严君
浅谈多媒体教学中的失误与相应策略
[12]周立夏《使用多媒体授课优化课堂教学探讨》《现代教育技术》
2004(1)[13]郑炜锐
也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劣
2009-8-17
[13]肖军华
运用Google Earth软件 突破“地球”教学难点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 2009(13)[14]许首霞
运用多媒体,激活地理教学
成才之路
THE ROAD TO SUCCESS 2010(31)[15]杨堆胜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科技教育
[16]隋晓晨
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中国科教创新期刊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2007 年
第472 期
第四篇:巧用多媒体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范文]
巧用多媒体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识字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学生识字的速度和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为识字教学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多媒体课件以其图、文、声、色、光并茂的优势,创设了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有趣环境,只有巧妙利用多媒体,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我在识字教学方面有几点认识与实践: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识字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
识字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这是学生独立识字的前提。在教学设计中,我精心制作儿童熟识的动物图画、色彩明亮的多媒体课件,同时插入充满童趣的语言,用它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赋予词语生命力,这样唤起了学生识字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二、巧用多媒体学习汉字音形义。1.利用多媒体读准字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象,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例如:我在教《比尾巴》一课时,课文中有六种小动物: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其中“猴、松、鼠、公、鸭”是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孔雀”是不要求掌握的生字。也就是说,在这六种小动物的名称中,只有“子”和“鸭”是已学的熟字。那么,要在短短几分钟之内让学生很好地记住这么多生字的读音,的确很不容易。所以,在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先出示这六种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和这些熟悉、可爱的小动物打打招呼,交交朋友,然后再拼读音节,进行字音教学。把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有效地联系起来,使字音学习更快捷有效。
2.利用多媒体辨析字形。
低年级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运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易于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便于记忆摹仿。一般生字学生都能自己“析形索义”,遇到难写,不易理解的字,则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的理解识字书写。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鸟”字的笔顺和第四笔不易掌握,就制作一个写“鸟”字的动画,一笔笔写出来,配之笔画声的音乐,让学生认识笔顺,“鸟”字的第四笔学生难写到位,显示这一笔时,动画速度要慢,学生看了动画,留在记忆里的痕迹就深。又如“辩、摔”等字多笔画又难写,可让学生跟着动画,完成书写一个个部首,再整合在一起。又如一些易写错字,闪动笔画或偏旁,加强记忆。
3.利用多媒体理解字义。
字义教学是识字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起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教师在字义教学中,要把抽象的文字符号代表的意义,用直观演示法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加深学生记忆。但许多事物我们是不可能一一拿到课堂上给学生看的,这时,多媒体设备就越发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它可以让学生在夏天看到雪花飞舞,在冬天看到百花盛开,把千奇百怪的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学习“哭”字,我首先利用多媒课件出示一个哭泣的小孩,让学生观察后说小孩怎么啦?紧接着出示“哭”字,并让学生说说该怎么记?这时,同学们觉得很形象生动,马上举起手来说:“哭”字上面的两个口字像人的眼睛,中间一点是眼泪,“大”字是鼻子,眼睛里流出的眼泪滴在鼻子上就是“哭”字;又有同学的说:“一只犬的头上长着两个包就是“哭”字等等,同学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议论起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了字义,积累了词语。因此在字义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充分地用好电教手段帮助教学。
三、巧用多媒体复习巩固生字。
一个汉字在学生的脑中扎下根,还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及时反馈,来强化记忆。多媒体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交互性。在巩固识字的教学中发挥了很大功效。
(1)区别形近字。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区别形近字是教学中的难点。汉字中许多形近字,小学生用字不分语言环境,不管字义,随便乱用,教学中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强化记忆,就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用字习惯。如“烧’’与“浇”读音相近字形相似,如何区分呢?可利用课件先出示篝火在燃烧,打出生字“烧”,让学生组词,再让一个人走到篝火旁用水把火浇灭,打出生字“浇”,让学生组词,使学生对两个字的形义区分印象深刻。最后出示几句话,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说说要用“烧”字还是“浇”字。这种由图到字,再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培养学生的正确的用字习惯。汉字构成是有规律的,多数都是由熟字加偏旁构成的形声字且字形相近,在复习时可以利用生动的课件由熟字带新字。这样的巩固练习,扩大了识字量,又促进了自学能力的形成。(2)改变以往复习形式。
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常见学生对所学的字辩识不清,记忆上混淆,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加大,怎样巩固识字成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抄写、听写、认读的单一方式,教学效率不高。我在教学中经常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以游戏的形式复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小猫钓鱼”画面上一只小猫在钓鱼,水中小鱼游来游去,每条鱼身上有一个生字。钓上一条鱼,指定一个学生读字。读对了,鱼会安然地进水桶。反之,鱼就溜回水中。在这类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连一连、读一读、猜一猜等活动,不时产生一种新鲜感,增强了识字欲望,巩固了识字成果。
总之,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于识字教学,丰富了学生识字的学习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生字。在兴趣盎然的识字过程中教给了识字方法,培养了识字能力,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但不能忘记再好的电教手段也只能是辅助手段。怎么用,什么时候用,全在于教者对教材的潜心研究。把握好时机,多媒体就能成为识字教学的“催化剂”。
第五篇:巧用信息技术之力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巧用信息技术之力 提高化学课堂效率
论文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也越来越广,它具有常规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点,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对传统的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
关键词:信息技术
提高
课堂效率
目录
引言
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实施情感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也越来越走进我们的日常教学。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一种潮流。运用新颖、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陈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容量,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益。因而在培养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难点,适应新课改等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力量。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说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没有兴趣,上课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在讲述奇妙的二氧化碳时利用媒体播放意大利的死狗洞、由干冰制造的云雾缭绕的舞台、人工降雨的情景,学生就会对你所讲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疑问。在整个一节课中适时地穿插这样的内容能不断地使学生保持持续的兴趣和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调动好了学生的全部激情,调动起了全部学生的激情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把相当一部分时间用在板书上,以至于讲授时间过多,学生练习、巩固的时间不足,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要消化一节课的内容,其难度可想而知。课堂上掌握不了,在课后就要花大量时间去复习、巩固,这无疑就是增加学生课外负担;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可以把一节课的知识要点、形成过程、及针对性习题直观、生动、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操作小小的鼠标,就可以让学生一边眼看精美的教学图片,一边耳听教师的生动讲解或多媒体播出的声音,还可以通过大量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这样既节省了大量板书时间,也增加了课堂容量,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对于复习课和习题课,往往是时间短、内容多;如果教师把相关内容都写在黑板上势必要耗时费力,如果单凭语言叙述,学生视觉感官又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效果也不理想。此时,多媒体教学形式下的习题课和复习课就体现出了它容量大、效率高的优势。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人脑的延伸。它具有极为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相互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克服了人类感官的局限性,通过突出观察点,揭示现象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丰富学生的联想,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关物质的微观构成这部分内容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内容比较枯燥、抽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依靠教师组织语言帮助学生去理解,因此缺乏直观感觉下形成的概念相对比较模糊。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氧化汞分子分解过程制作成动画,那么学生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氧化汞分子,加热后,氧化汞分子分为两种不同的原子——汞原子、氧原子,而后,无数个汞原子聚在一起构成汞这种物质,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这样学生既理解分子由原子构成,又理解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而原子本身并没有变化,也理解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对于化学变化的实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用多媒体将这部分内容描述得淋漓尽致,使本来非常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本来枯燥无味的知识生动化,本来较难理解的知识简单化,而且更加深了印象,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师还可在课后让学生自己操作这些课件,既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又能加深其印象,助其理解。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实施情感教育
最优化的课堂结构绝对不能少了道德情感教育。如果说感知、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操作系统”的话,那么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则可以看成是学生学习的“维持调节系统”。在课堂内采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活动,能带来生动的形象,优美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它在某种程度上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具有愚教于乐的愉快教学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化学的情感,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长足的发展。由于各种条件所限,在教学中有许多与实际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学生都不可能有直观感受和亲身经历。调查表明,此类问题也恰恰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帮助学生学习此类知识,不仅可以解决学生没有直观印象的的难题,还可大大开阔其视野,培养其良好的化学学科思维方式。
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手段,各有长短,我并不赞同对某一种方式全盘否定或肯定,我认为重要的是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更加明确不同的教学手段各自应遵循的规律,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使不同的教学方式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