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医学院校双师型人才培养方案(样例5)

时间:2019-05-13 00:2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医学院校双师型人才培养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医学院校双师型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医学院校双师型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医学院校双师型人才培养方案

摘 要:当今社会,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增加,人们对于医疗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院校是以培育一线医生为主的综合性院校,学生不仅要有较宽的知识面,还要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本文主要就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来探讨医学院校双师型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医学院校双师型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229-01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不同人才的需求,社会呼吁“双师型”的人才。医学院校是以培育一线医生为主的综合性院校,学生不仅要有较宽的知识面,还要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在这一背景下,医学院必须要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1.医学院校双师型人才的培养意义

在以往的几十年中,我国医学教学模式制定了专业化的教育框架,但是专业课程体系过专、过深,在以往曾经发挥过了积极的效果,但是在经济的发展下,这种教学体系的弊端逐渐的暴露出来,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发达国家相比,文化素质存在缺陷、知识面狭窄、创造能力不足,无法适应经济时代的要求。审视这种传统的医学院培养模式,我们并非要将全局否定,而是要在审视新型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改革传统的培养模式,构建出“双师型”的培养方案。

2.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医学院校双师型人才培养方案

2.1 优化专业结构,注重特色建设工作

专业属于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联系高等教育与社会相结合的一个纽带,医学院在专业设置以及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必须要与新医改的要求结合起来,为国家战略服务,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同时,深刻的凸显出医学院的教学特色。在培养“双师型”人才上,需要“以医学学科为主,积极发展相关学科”,以培养素质良好、基础扎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同时,还要围绕医学相关专业及时对现有的专业结构与招生结构进行优化,在保障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快医药类专业的发展。

2.2 改革课程结构,更新教学体系

医学院校需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来对学生的知识、素质结构与能力进行重新设计,现行医学教学体系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课程结构上,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过于重视专业教育、知识面狭窄,这些都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知识太过陈旧,无法跟上社会的发展,为此,医学院校需要根据现阶段的人才培养规律来重新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对以往的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优化调整,压缩陈旧的专业知识,适当增加新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双专业、主辅修、双学位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知识面广、素质过硬的“双师型”医学人才。

2.3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教学属于整个医学教学体系的核心,也是学生与教师的活动过程,成功的教学活动并不是强制,而是应该注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医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引导、开发、举例、利用的模式让教学课堂活起来,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可以活跃起来,从而主动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此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注意因材施教,注意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可以主动配合到教学活动中,将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参与。

2.4 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为了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建设了以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和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网络互动实验室、手术观摩教学网络示教系统为主的数字化教学和辅助教学体系,实现了理论课教学、实验网络互动教学、网络自主学习三者的有机结合。学生利用资源丰富的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与教师互动交流,教学过程丰富而生动,教学效果好。尤其是利用手术观摩教学网络示教系统,学生可在手术室外直接观看现场手术;利用临床影像网络教学及实验系统,能结合病案、影像教学图进行讲授,可根据病人的诊断及其他基本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增加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5 制定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考核属于教学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判断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的医学考试体系大多是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寡来进行评价,过于注重记忆知识的评价,这种评估体系过于急功近利。多年来,现行的教育体系都是采用一把尺子来评估学生,无法发挥出评估体系的个体发展功能,反而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这种被异化的评价方式严重的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要知道,人的智慧是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教育者不应该采用统一的评价体系来评估学生,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打破这种统一的评价模式,制定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学业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式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速度与智慧类型,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3.结语

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而言,“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有效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能够为社会培养出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因此,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是值得在医学院校中进行推广的。

参考文献:

[1]韩雪,金泉.对高校培养方案制定的问题与对策的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

[2]刘惠洲.在学分制培养方案制定中深化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六大方略[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01)

[3]冷志杰,单忠纪.国际视野下培养方案制定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09).[4] 付子义,王海星,高岩.关于我院试行学分制的特点及培养方案制定的几点思考[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第二篇:国家电网技术学院培养“双师型”人才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国家电网技术学院培养“双师型”人才

作者:

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第12期

4月7日,国网技术学院选派13名专职培训师,到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所属济南供电公司、送变电公司、信通公司进行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训,这标志着国网技术学院与山东电力联合培养“双师型”(培训师、技师)培训师工作正式启动。(国家电网报)

第三篇:地方医学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地方医学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项 目 总 结 报 告

沈阳医学院于2000年至2002年完成“医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经过两年实践于2004年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在此基础上,我们于2003年申请并获得学校重点项目“地方医学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对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项目从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进行了五年,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3000余名学生,30余个教研室,200多名教师参与项目研究与实施。按照立项预期计划和目标,很好地完成了项目要求,并取得丰硕成果,现进行项目总结。

一、项目背景

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由专科医生到需求大量全科医生,医学本科生由大城市大医院需求转向城市社区和基层农村需要。地方医学院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构建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满足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应用型医学人才。

国外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视的。美国的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就是专业技术性教育,目的是为医学毕业生进一步接受毕业后培训作准备。因此,美国的医学院校非常重视教学方式和教材的选择,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安排。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考评机制,锻炼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英国的医学教育强调重视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技能,着重医学人才的思想品质、医学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三大核心任务的完成。法国的医学教育通过早期接触临床,强化人文教育,调整课程内容和严格的实施优胜劣汰等做法培养医学人才。

我们借鉴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经验,对原有办学理念和发展路径进行反思与改革。在“应用”两字上下功夫,对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要求,适应学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的联系统一体的现代医学教育体系,培养能与我国卫生事业和医学人才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毕业生,真正实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

二、总体目标及解决的关键问题

实施“一个目标、两个适应、三个转变、四个着力、五个掌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达到“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的高素质应用型人 才”的医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三、运行方式

(1)构建地方医学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加强通识教育,使学生具有系统的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角度去处理临床问题的思维方式与习惯,加强医学技术与人文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融合。

(3)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整合。注重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设计和开设多学科整合的医学综合课程体系;早期接触临床,在基础阶段开设相应的临床知识讲座和综合病例讨论;培养学生预防医学思维能力。

(4)自主开发研制多媒体课件,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多媒体技术进课堂,深化教学手段改革。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建立PBL教室,推行PBL教学模式。

(5)改革考试评价体系,通过考试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试内容向注重综合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性转变,引导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改革。

(6)加强临床教学实验中心建设和教学基地建设,为学生开设《临床操作技能培训》课程,进行临床综合技能强化训练,开展临床选修,应用标准化病人,改革毕业考核工作,完善了毕业论文的监控体系。

(7)营造育人环境,建立三维立体质量监控体系。实行导师制,带领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富有实效。

四、项目实施

(一)适应社会需求 调整专业结构

学校坚持“调整、稳定、巩固、提高”的原则,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布局的机制。在坚持办好传统专业和优势专业的基础上,依据办学能力,积极稳妥地开办医学相关专业。形成了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干、以预防医学专业为优势、以护理专业为品牌、其他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紧密围绕“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的办学定位,遵循“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教学模式,在培养方案中,按学科门类和专业类型构建公共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平台,着重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使医学类各专业前期课程群基本保持一致;在后期教学计划中,按专业方向和专业特点构建专业课程平台,使各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群设置相匹配,满足培养对象专业知识结构的要求。

(二)加强通识教育 提高综合素质

学校为学生开设了《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等必修课程以及《人际沟通学》等人文类选修课程,组织学生参加跨校选修课程,为学生开设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社 会科学课程。

开展学习经验交流、就业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组织“大学生科技节”、“英语文化节”等丰富多彩课外科技文化活动100余项,先后邀请院内外知名专家来校与学生对话交流,做人文素质报告、学术讲座近200场,参与学生累计达5万余人次。

(三)优化课程体系 加强课程整合 1.更新教学内容

早期接触临床,在基础阶段开设相应的临床知识讲座和综合病例讨论,增加临床医学专业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课间实习。在临床医学专业增加了急救、新型传染病等知识,毕业实习中增加1周社区实习。在预防医学专业增加了应急和卫生监督的相关知识。

2.加强课程整合

设计和开设多学科整合的医学综合课程体系,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三部分实验内容整合为机能实验学。同时将病理和组胚实验内容整合成形态实验,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整合为病原生物学。学校还将基础实验教学整合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现已入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加大教材建设和管理力度。

教材选用、教材征订严格管理。选用的专业教材中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统编优秀教材及2006年-2008年出版的新教材比例达95%以上。制定了《沈阳医学院教材质量评估办法》,保证教材选用质量。2006年-2008年主编、参编各级各类教材113部。2008年9月份承办了“全国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

4.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推行PBL教学模式。定期举办教师培训班、教学观摩和授课比赛。我校现共承担了43项省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获得省级以上各类教学成果奖20项。学校全部教室都装备成多媒体教室,建立数码互动、网络化语音和计算机模拟实验室,应用多媒体授课时数比例达42.57%。

5.改革考试评价体系

通过考试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试内容向注重综合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性转变,引导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改革。各学科教师根据课程性质,自主选择不同的考试形式,增加平时考试的频度和在总成绩所占的比例,扩大建立试题库范围,进一步推广教考分离。

(四)重视实践教学 强化过程管理 1.开展模拟教学,促进医学实践教学改革。

学校建立临床教学实验中心4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000万元,设有ICU病房,配有临床模拟教学仿真系统,心肺听触诊训练模型、腹部触诊模型等仪器设备,充分保 证了教学工作的需要。同时开辟了临床、护理和预防医学专业教学和实习基地100余家,满足了学生实习的需要。

2.加强学生实习岗前教育。

加强对学生的医德教育,定期为学生组织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和专题讲座,为学生开设《临床操作技能培训》课程。学校制定了《沈阳医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形态学科最早实现实验室开放。目前,学校共有33个开放实验室和344个开放实验项目。2005年-2007年累计开放34,461学时,100%地覆盖了本科所有专业。

3.重视教学活动管理。

加强课间实习和生产实习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开展社区实践活动。组织临床专家对学生临床综合处理问题能力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多种途径监控临床教学效果:一是实习生理论及技能考试;二是定期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掌握反馈信息;三是经常深入科室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督促解决,保证临床教学质量。

4.改革毕业考核工作

将原来的毕业考试由单纯理论考试改为出科考试,毕业技能考试和理论考核三部分组成。2006年-2008年医学专业毕业技能考核通过率分别是96.3%,97.4%和97.9%。加强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工作,扩大标准化病人的使用范围。同时对本科毕业论文管理规定重新修订,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手册》,组织毕业论文答辩,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五)建设育人环境 保证人才质量 1.营造校园文化,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重视人文环境的建设,采用挂毯的形式,生动地再现医学简史和护理学简史。2005年-2008年,投入5000万元,用于购置教学仪器设备,投资610余万元加强馆藏资源建设。投资5000多万建成了第二教学楼;改造了校园网、人体解剖展览馆;教务管理、图书馆实现了网络化。此外还完成了人工湖、体育场塑胶跑道和院内道路工程建设。

2.加强学风建设,浓郁学习氛围

学校将每年的5月和11月作为学风建设月,安排多项主题活动。通过建立“学风考勤档案”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几年来,学生获奖率和考研率不断上升。2005年-2007年中,247人次获市级以上奖励,3401人次获学校“十佳大学生”、“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3.提高教师水平,保证教书育人质量

学校采用送出去、请进来和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提供参加各级学术研讨会的机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本院讲学;加强基础教师和专业教师的交流;聘请优秀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目前,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 比例的66.0%。

4.贯彻落实质量工程,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学校在省高校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评选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预防医学专业获省级示范专业,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护理专业为沈阳市示范专业;生理学和病原生物学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预防医学和神经病学两门课程被列为辽宁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学校现有6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院级精品课程。

5.建立三维立体质量监控体系,保证教学质量

学校编制了《沈阳医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学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功能,把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与教师职务聘任挂钩,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实现了教务管理微机化、网络化。构建了由决策与指挥系统、信息收集与监控保障系统、分析与评价系统、反馈与调控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三维立体质量监控体系

(六)培养创新能力 重在实际应用

1.实行导师制,带领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

学校制定了《大学生科研实施方案》,实行科研小组导师制;举办教授论坛、学术 报告会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开阔学生的眼界。2005年以来,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科技学术讲座等活动,完成了83篇综述和论文,获辽宁省创业计划挑战杯银奖一项、铜奖三项、优秀奖八项。

2.社会实践活动富有实效

几年来,学校先后组织5000多人参加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收集各类社会实践报告4000余份。重点到锦州、阜新、朝阳等地区,进行社会调查。组建了临床学院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师生爱心义诊团先后赴康平、法库和抚顺市哈达镇等地区为当地村民义诊。在大学生当中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五、项目成果与创新点

1.构建了地方医学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实施“一个目标、两个适应、三个转变、四个着力、五个掌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2.培养医学生综合能力。

加强通识教育,增设选修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开展课外科研活动,实施导师制,带领大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发表论文报告等。增设《就业指导》课程,调整学生就业心理,增强适应社会能力。

3.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早期接触临床,实施《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应用标准化病人,开设《临床操作技能培训》课程。

4.更新教学内容,加强课程整合。

开展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实施机能学科综合实验课教学。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开设《社会医学》《全科医学》和《循证医学》,增加社区卫生保健实习。增加了反映学科发展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在预防医学专业增加了应急和卫生监督的相关知识,在临床医学专业增加了急救、新型传染病等知识。

5.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任课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应用PBL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开发研制多媒体课件,实验室设备,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6.改革考试评价体系。

考试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试内容向注重综合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性转变。注重过程评价,增加平时考试的频度和在总成绩所占的比例,扩大建立试题库范围,进一步推广考教分离。

7.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强化环境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实施三维立体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人 才培养目标实现。开展毕业综合考试(临床技能考试+理论考试),毕业论文答辩等工作,保证毕业生质量。

六、本项目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发表论文28篇:

1.肖纯凌.将医德教育贯穿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J].辽宁教育研究,2008,(2):117-119.

2.肖纯凌.构建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3):34-35,38.

3.肖纯凌.高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光明日报,2007年7月4日,第11版.

4.肖纯凌.把“管理 质量 特色”理念融入办学实践中[J].中国高等教育,2007,(13、14):57-59.

5.肖纯凌.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9):33-34.

6.李荣梅.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9):1432-1434.7.李荣梅.教学型医学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32-33.8.景汇泉,于惊涛,何佳,孟磊,孙宝志.医学实践技能考试合格标准设置方法的研究现状[J].中华医学教育,2008,28(4):115-117.七、社会效益与推广

1.2006年受全国医学教育学会临床分会委托,承办“东北三省临床教学工作会议”。2.2008年9月辽宁省医学教育分会年会大会报告“面向基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实践探索”。

3.2008年9月受卫生部教材办委托,承办“全国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

4.2008年10月全国省(市、区)属高等医学院校协作会年会大会交流“面向基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八、社会评价

学校始终坚持服务基层、培养医学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向,为基层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受到广泛赞誉。2005年-2007年就业率分别为98.38%、96.30%、92.33%。他们中,有护理界最高荣誉“南丁格尔奖”第41届得主聂淑娟,自愿扎根山区的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刘绍祥,有“全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优秀共产党员”宿鲁,有“辽 宁省首届老百姓可信赖的好医生”孙艺,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敬生,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手外科专家李崇杰,以及志愿工作在辽西凌源的2003、2004届21名本科毕业生群体等,他们扎实的理论基础、出色的动手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敬业奉献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我校55.79%的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单位就业,大部分成为业务骨干,不少毕业生成为所在单位的中坚力量。卫生部副部长、原辽宁省卫生厅厅长马晓伟来校视察时指出:“沈阳医学院以服务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己任,为辽宁省培养了大批面向基层高素质医学人才,推动了辽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已成为省内重要的医学人才培养基地”。

近五年学校对我校毕业生的思想道德、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敬业精神、工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内容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的追踪调查。根据我院2005年,2006年,2007年三年向用人单位发布的236份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88%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满意,其中91.14%认为毕业生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82%认为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而且超过80%的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思想作风朴实,有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和较强的合作意识,适应社会需求,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满意率超过了95%。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我校获得优秀的结论。

我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同行的认可,先后有广西医科大学、承德医学院和沈阳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领导与老师来参观学习。教育部、卫生部、省、市领导和专家都给予我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第四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石阡县中等职业学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以及创建示范校的要求,结合我校师资水平不高,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高技能人才困乏,“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的实际,加强我校师资力量,优化教师体系结构,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建设一支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从事实践教学,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特制定本培养培训方案。

二、目标任务

在继续加强师德建设、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重视教师的专业技术素质发展。加强专业教师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力、专业操作能力、技术服务和咨询能力、实训设备改造和开发能力、专业建设和开发能力、项目课程和教材开发能力等六个方面的能力培养。我校专任教师及“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均与国家级示范职业学校“双师型”标准有一定的距离。因此,2012年底,力争使我校30%以上的专业课教师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能够胜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三、实施方案

(一)积极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

近年来,国家为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每年都为职业学校免费培训技术骨干教师,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选派教师脱产到教育部批准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或高等院校进行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认定)所需培训和考证费用,在教师取得相应证书后,学校给予报销;若经过培训不能通过考试或拿不到证书的,费用由培训教师自己承担。

(二)通过校企合作建设 “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1、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顶岗实习,提高专业技术素质。学校将严格落实“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规定,制订详实的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计划,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确定实习课题,到工厂企业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了解企业现代生产、管理过程,体验企业生产氛围,探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完成实践锻炼任务,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作为我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从2012年起,凡不按规定参加实践锻炼的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不能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学校将加强对专业教师在企业实践锻炼的监督、管理、检查、协调等工作,每年评选优秀实践锻炼教师,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2、从合作企业一线职工中选拔聘请能工巧匠、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并加以培养,帮助其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

(三)通过校本培训,储备专业实践教师后备力量。

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资源,每年安排有专业兴趣、乐意从事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在我校实习实训车间由我校实习指导教师任教,进行初级培训,以老带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为下一步参加高一级的培训做好铺垫。

(四)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扩大兼职教师比例。

加大对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要严格审查职业资格,更要严格专业技能的考核,切实把有知识、有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来。

二〇一二年四月八日

第五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濮阳市油田艺术职业学校

二0一0年十月八日

濮阳市油田艺术职业学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随着我校职业教育规范有序地发展,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我校愈来愈紧迫的任务。要建设好这支队伍,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开发,逐步培养和形成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努力促进专业课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根据《河南省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方案》要求,结合目前我校师资队伍的结构特点,特制订我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

一、“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教师标准。

2.具有较全面的的能力素质,具有进行专业理论或文化知识讲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指导的能力,进行科学研究和课程开发建设能力。

3.具有相应技术等级证和教师资格证。

二、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机制

1.加强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多为教师创造条件,采取“引进来,派出去”等各种形式,聘请职教师资培训基

地专家和具有丰富经验的幼儿管理人员,利用寒暑假时间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传授技能技巧和前沿技术,有计划组织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了解幼教专业的发展动向,及时掌握本专业的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及时充实到教学中去。三年内,力争让全体专业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轮训一次,获得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提高教师技能水平。

2.加强现有教师的专业理论培训。三年内,要求45岁以下专任教师必须取得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且能胜任二门以上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所有专任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和教师资格证书。同时,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以逐步提升师资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学科带头人。

3.加强教师教学及教研能力的培训。定期聘请专家、教授对年轻教师进行教育心理学及教法技能的培训,全面实施一对一“传、帮、带”,帮助年轻教师尽快完善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的教育行为更具有明确性、规范性、参与性与效能性的特点。通过培训逐步营造教师队伍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以“产学研”为导向,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1.注重加强产学合作

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构建质量效益型办学模式,采用四个“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是教师与幼儿服务企业专家相结合;二是教学课题与企业产品相结合;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四育人与创收相结合。

2.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坚持“教研相长,学能并进”的办学理念,使职业教育更紧密地贴近生产和科研的发展,并锻炼造就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研发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四、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促进“双师型”队伍建设

为了巩固“产学研”的成果,进一步激发教师参加“产学研”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教学能手评选及奖励办法》,从制度上,政策导向上,向开展“产学研”活动的“双师型”教师倾斜。

五、建设目标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至2011年,获得高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教师达85%以上,获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达50%以上。(注:各类证书必须与其所施教的专业对口。)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双师型”教师建设领导小组,学校校长为主要负责人,其他校级领导干部为副组长,教研室、教务处、校办等部门负责人为主要工作成员,加强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的领导、协调与建设。

组长:齐为玉许金星

副组长:管世进赵俊宝王清周组员:陈继才谢国仓孟强

徐焱郭希智岳晋伟王世山

2、经费保障

学校将确保每年准备2-3万元用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鼓励和保障教师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参加各级骨干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和师生专业技能竞赛,以及安排幼教专业实践等活动。

二0一0年十月八日

下载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医学院校双师型人才培养方案(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医学院校双师型人才培养方案(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方案

    洛经校[2011]34号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方案 为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以满足学校以就业为导......

    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

    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实施方案 会计系财务管理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0人。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

    “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

    “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12-5-15 12:19:51作者:长沙财经学校点击次数:5074为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既有较高理论教学水平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南溪职业高级中学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以及创建示范校的要求......

    “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方案

    甘肃省高台县职业中专学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方案 为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以满足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

    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

    合肥腾飞职业技术学校 “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教师职称和专业技能合格证书的教师。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常规教学的......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系师资水平不高,......

    “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

    “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 随着我校职业教育规范有序地发展,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我校愈来愈紧迫的任务,要建设好这支队伍,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开发。职教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