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托班体验式数学教学案例[模版]
幼儿园托班教学活动:喂喂小动物
【活动目标】
1、能给小动物找出相应的食物,并一一对应摆放。
2、鼓励幼儿参与活动,体验喂小动物吃东需的乐趣。
3、学习简单的礼仪句子:XX请吃XX。【活动准备】
1、自制小猫、小狗、小兔大嘴玩具。
2、自制鱼、胡萝卜、骨头立体食物。
3、课件幻灯片。【活动过程】
导入:师戴小猴子头饰入场:小宝宝们你们好,我是小猴子,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请来几位好朋友来和我一起庆祝生日,瞧他们都来了。出示大嘴玩具。
提问:
1、你们都认识这些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
2、我小猴子最喜欢吃的东西是香蕉,大家知道我的好朋友们都喜欢吃什么呢?
请幼儿讨论回答,师:我认识一个非常聪明的大象博士,他知道小动物最喜欢吃什么,播放课件来验证对错。
出示立体食物,今天我准备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我们来看一看,都是什么,是哪个小动物喜欢吃的东西。
游戏:师示范操作:小猫说它饿了,我来喂一喂小猫:小猫请吃鱼。
师:呀,小动物们都饿了,大家来帮忙喂一喂他们吧。
请幼儿分组上台操作,并加以引导喂小动物的同时说:小猫请吃鱼,小狗请吃骨头,小兔请吃胡萝卜。
结束:师:小动物们都吃饱了,它们说:谢谢小宝贝们!我们要回家了,下次再见!大家帮助了我的好朋友们吃的饱饱的,你们真棒!我今天带来了小宝贝们喜欢吃的糖果,分发给幼儿,师:小朋友请吃糖果。【活动延伸】
将大嘴玩具及立体食物投放在区角,让幼儿自由操作。
活动准备的食物教具都是立体性,接近实物,适合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激发了幼儿的操作欲。
2、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简单的礼仪用语。
3、教具套数准备不足。
4、可以准备一些其他的动物教具,增加活动的难度和趣味性。
第二篇:托班数学教学反思
托班数学教学反思
篇一:托班数学>教学反思
《认识时钟》是大班>数学教学的内容之一,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和思维发展特点,本活动从了解钟面结构入手,把认识整点作为重点,是幼儿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认识半点”、合理利用时间的教学奠定基础。幼儿学习认识整点的时候,最好是从1 点整、2 点整、3 点整„„ 这样以此类推,让幼儿充分体会到“ 分针走了一圈,时针才走了一格” 这个概念,在幼儿熟悉后教师可以说几个具体时间,让幼儿在自己的“ 自制钟” 上拨一拨,认一认,巩固对整点的认识。首相通过谈话活动导入“钟”,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 —12 数字,以及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而且这12 个数字分成了12 格。重点让幼儿知道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些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教师借助实物,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紧接着就结合课件开始认识整点。将分针拨一圈,让幼儿观察分针、时针有什么变化(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一格),引导幼儿说出时针指向“1 ”就是一点钟。就这样依次拨2 点,并小结:几点钟时,分针总是指在数字12 上。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要想知道几点钟,首先看时针。教会幼儿与老师一问一答知道几点整。
最后以 “钟点配对表”,巩固对整点的认识。体会时钟与一日生活的联系,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要是带个实物钟让孩子去尝试拨一拨,体验分针和时针之间的关系,那样孩子会更投入。
篇二:托班数学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难点是区别大小并进行分类,会用语言表达“大的XX给大熊,小的XX给小熊”。在活动开始时,我首先准备了一大一小两只熊,请小朋友观察比较,哪只熊大,哪只熊小,这一环节结束后,让幼儿把两只熊送到事先准备好的两间房子里,并强调大熊喜欢住大房子,小熊喜欢住小房子,幼儿很快地比较出了房子的大小并把两只熊分别送到他们住的房子里。到了给两只熊送>礼物的环节,我说今天是大熊和小熊的生日,我们给他们送些礼物好不好,记住了大熊喜欢用大的东西,小熊喜欢用小的东西,我们送礼物的时候一定要说“大的XX给大熊,小的XX”给小熊,大多数幼儿的礼物都送对了。可是由于幼儿刚入园不久,语言表达能力还很弱。许多幼儿不会把这句话连贯地表达出来。第三个环节是今天大熊和小熊收到了这么多的礼物非常高兴,想到草地上去玩了,他们邀请小动物们一起玩,大熊和大的动物玩,小熊和小的动物玩,幼儿拿出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小动物送到草地上,这一环节和第二个环节差不多,幼儿的操作很快地完成了而且兴趣浓厚。
通过上课、反思,我意识到本次活动有不足之处。在整个活动中,一个环节向下一个环节过渡时,都是由老师提出问题,幼儿操作,老师过多的去牵着幼儿走,应该让他们独立完成,这样才能看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掌握的差异,以对个别没掌握的幼儿进行巩固辅导。此外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耽误了一些时间,使得整个活动的时间有所延长。在本次活动中,我的语言组织还不够精炼、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与此同时更要对幼儿的常规教育做进一步的强化,这些都是以后教学中不能忽略地方。
篇三:托班数学教学反思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朋友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 ' 乐学之下无负担 '。下面,我谈谈在教学 5 的组成时自己的几点体会。
教学 5 的组成时,我请幼儿每次拿五个红豆,然后将红豆分成两份摆放到作业单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样。分完后检查是否有重复或漏分的现象,最后将分得结果记录下来,然后说说自己的结果,交流分享。通过这种有趣的实物操作,幼儿自然而然地了解了 5 的组成。接着我让幼儿们一起观察、讨论,发现规律,说说怎样能更快地记住数的组成,在肯定幼儿想法的同时,我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说说那种方法更好、更简单易记,找出最佳的方法。在这样的动手操作中幼儿不仅掌握了 5 的组成,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的意识。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本次活动,我选取的操作材料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蛋糕盒,幼儿在分“红豆”时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
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幼儿数学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课堂上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第三篇:托班幼儿案例分析范文
托班幼儿案例分析:不爱睡觉的宝宝
张裕娟
案例背景:
顾书铭是由于妈妈工作繁忙无法照顾的原因,书铭基本上白天都跟着外婆,过分的溺爱、依恋,造成顾书铭过分依恋、胆小性格。
案例描述:
哎,顾书铭小朋友又没有睡着,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每天来到幼儿园,顾书铭表现的哇哇大哭,总是和妈妈抱了又抱,亲了又亲,到午睡时,她就紧皱眉头,老师问她原因,她就嚎啕大哭。搞得老师手足无措。我多次试图让他能够睡着,避免午后疲劳,可是没有一次是成功的,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和家长也反映过,可是家长的态度是她不想睡就不要勉强他睡,她在家里就是这,叫她安静别影响别的幼儿就可以。第二天,我们按照家长的要求没有让她睡,她没有哭,静静地倒在那里,嘴里不停地嘟囔,一会妈妈就来了。以后的几天,她都没有闹没有哭,只是静静地道在哪里等妈妈。”
案例分析: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所午睡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然而,很显然,午睡对于我们班上的这位宝宝来说是“不来电”的,我也曾想不顾孩子的想法,逼迫她入睡,但这样的念头很快被打消了,因为我不想因为我的疏忽,造成一个不健康的幼儿。经过观察分析,我发现顾书铭存在午睡障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心理原因。幼儿从家庭走进幼儿园,他们依恋的父母及亲人、熟悉的家庭环境和以自我以中心的生活习惯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幼儿园和陌生的集体生活。这种巨大的变化使他们有一种被抛弃的恐惧感,心理失去平衡,从而感到焦急、不安、不愉快,产生分离焦虑。
案例措施:
为使幼儿克服午睡障碍,除了家园结合,消除幼儿生理疾病外,针对儿童的心理,我应法开展欢乐的游戏教育活动,帮助幼儿熟悉老师、小朋友、班集体和幼儿园,再为为幼儿创设和谐、愉快的午睡环境,克服幼儿睡前的焦虑心理。
案例反思:
通过近一个多星期努力,我终于使顾书铭克服了午睡障碍,哭闹现象没有了,能安静的睡觉了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我想我应该努力倾听孩子的心声,于是我得到了孩子灿烂的微笑与信任。虽然幼儿每天生理睡眠的时间较长,我们也提倡午睡,这样对幼儿的发育成长是很有益的。
第四篇:托班游戏案例一
、托班游戏案例一 韩际霞
游戏主题:钓魚游戏 游戏人数:六人。背景:
托班幼儿年龄小,根椐年龄特点,小肌肉发展的较慢,手指不灵活,游戏材料不能过分的精细,需要较大一些的玩具,而且幼儿不喜欢长时间坐在位子上,所以我们设计了钓鱼游戏。实录:
钓鱼游戏是自制的玩具,用磁铁的原理来制作的,小鱼的眼睛是用磁铁,钓鱼杆是用废旧挂历纸卷成的鱼钩是用铁制的夹子用胶带将它裏起来,又安全,又不影响鱼钩的吸力。在游戏中,经常发现一些问题,1.游戏时孩子会一拥而上,你爭我抢,互相争着拿钓鱼杆。2.钓鱼绳缠绕在一起,小朋友互相你拉我也拉,玩不起来,老师要用好长的时间才能解开来。分析:
1.托班幼儿的规则意识薄弱,在游戏中也不知道相互谦让。2.在制作游戏材料时考虑不够全面。
调整:
1.制作游戏标记牌,告诉幼儿只有带上标记才能参加游戏。2.对钓鱼杆进行修改,调整绳子,将绳子收短一些, 不会缠绕在一起。
托班游戏案例二
韩际霞
游戏主题:喂娃娃吃饭 游戏人数:六人 游戏背景:
刚入园的孩子,会自己吃饭的少,会满满一调羹往嘴里送饭的更少。因此我们设计了喂娃娃吃饭的游戏。游戏实录:
我们用饮料瓶做成娃娃的大嘴,教孩子用勺子挖木珠子往娃娃嘴里送。孩子们玩得很是开心,喂满一个娃娃后,会将木珠子倒出来,再喂第二次、第三次„„ 分析:
虽然孩子们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都非常喜欢玩这个游戏,但是“木珠子”和我们吃的食物之间的替代关系,孩子是无法理解的。游戏调整:
提供蚕豆、红豆、黄豆、米,用废旧材料制作各种小的蔬菜、水果,分阶段出现在喂娃娃吃饭的游戏中。
托班游戏案例三
王芳芳
游戏主题:撕纸
游戏人数:六人 游戏背景:
一孩子感冒了,她妈妈给了她一包纸,放在她口袋里,她将纸撕开分给同伴,一起撕着玩,开心得不得了。撕纸可以发展幼儿的手指小肌肉,平时我们工作中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废纸,废物利用,“撕纸”游戏就这样产生了。游戏实录:
游戏刚开始时,孩子们对“撕纸”游戏的热衷程度,真的出乎我们的想象,活动室里 只听到丝丝丝的撕纸声,许多孩子撕完一张又撕一张,嘴里还不停地说:“老师我撕完了,老师我撕完了。” 分析:
孩子们热衷于“撕纸”游戏的原因是他们游戏时不但肢体动作得到练习,内心的情绪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宣泄。但是内容单一的游戏的“生命”一定不会长久。游戏调整:
1.提供不同质地、不同色彩的纸张。
2.提供小羊的图案,引导孩子将撕下来的小纸条贴在小羊身上。
托班游戏案例四
王芳芳
游戏主题: 贴羊毛 游戏人数:六人 游戏背景:
“撕纸”游戏开展了两个星期后,孩子们的游戏兴趣渐渐减弱。引导孩子将撕下来的小纸条贴在小羊身上。“贴羊毛”的游戏就此产生了。游戏实录:
我们提供了两只小羊图案,孩子们对抹浆糊这个程序特别感兴趣。孩子们先撕纸,再将撕下来的纸抹上浆糊急匆匆贴在小羊身上,唯恐自己手上的纸条贴不到小羊身上。分析:
先撕纸,再将撕下来的纸贴在小羊身上,这样的“游戏链”,使得孩子们能较长时间投入在“贴羊毛”的游戏中。但是羊毛贴满了怎么办?怎样让这个游戏有长久的生命力? 游戏调整:
分期提供大小不同、表情各异的小兔子、大狮子等图案。
托班游戏案例三
韩际霞
游戏主题:纸砖 游戏背景:
托班的幼儿喜欢玩搭建游戏,能简单的搭建一些物体,纸砖玩具是积砖演变的,纸砖的提供,是有赵寄石教授的赵氏幼教培训中心研究出来的,适合托班的幼儿年龄特点,体积较大,是用硬纸折叠成一块红砖大小砖块砖,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颜色鲜艳放在地面上玩。游戏实录:
在游戏中,幼儿自由的搭建,用简单的围合、辅平、垒高等技能,搭建出简単物体,房子、火车、围墙、小路、小床等,一次在活动中,有一个幼儿用纸砖搭了一列长长的火车,老师问他: “你搭的是什么?” 幼儿回答“火车”, 老师问: “你坐过头车吗?”他说:“妈妈带我出去玩坐火车去的”。分析:
通过这件亊的启发, 在纸砖游戏中, 不是单一用纸砖搭建, 也可以提供一些辅助材料, 将一些小动物的玩具, 配合在一起玩, 将给搭建好的房子住进小动物, 火车上坐上小动物等増加游戏情节,又有童趣。
游戏调整: 1提供各种长毛绒、橡塑小动物的玩具。2先搭建好物体, 再拿小动物。
3收放玩具时, 要先收小动物, 后收纸砖。
游戏案例一:夏日超市(中班)
游戏主题:夏日超市 固定人数:3人
背景:
天气越来越热,孩子们通过自身的感受都知道夏天正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我们角色游戏中的“苏果超市—冷饮部”也在孩子们的期望中热闹地开张了。实录:
许璐瑶有幸成为了冷饮部的首位营业员,只见她戴上帽子,系上围裙,将冰柜里的饮料,冰棒等材料一样一样罗列好,然后就敞开嗓门叫卖:“大家快来买啊,我们超市有冷饮卖了,快来买啊。”客人还是来了,毕竟“冷饮部”是新开张的,孩子们的兴趣十分高,在相互买卖的过程中,他们用简单的语言交流着,互动着„„
听到许璐瑶这样的叫卖声,我在暗喜之中又带着一点疑惑。“喜”是因为许璐瑶的游戏表现很积极,她知道如何卖出更多的冷饮;“疑惑”则是因为每一个地方的叫卖声都如出一辙,星星花店会叫:“快来买我们的花啊!”星星蛋糕屋的工作人员会叫:“快来买我们的蛋糕啊!”
分析:
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不禁思考:“难道孩子的游戏语言就如此贫乏吗?” 是老师的指导有误还是别的什么问题阻碍了孩子的发展和创造性表现。我想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1、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缺乏,平时家长也不可能指导孩子有目的地去观察一些买卖活动,他们没有关注过这其中的细节,没有成为他们的经验,当然也不可能进行生活经验的再现。
2、老师在以往的游戏指导中,“教”的成分比较多,我们往往会带着孩子说一些类似的话,孩子领会了,记住了,他们就认为这样说是对的,从而阻碍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表现。
调整:
1、利用交流讲评的时间,和孩子们共同商量,“怎么叫卖更好?”引导孩子知道不同的店应该有不同的叫卖方式,比如花店可以品种、颜色上来说。冷饮店可以从冰淇淋的牌子、品种、口味上来说。并鼓励每一个孩子试一试,用好听的声音说一说。
2、老师在日常游戏指导过程中,不要强硬地介入游戏,比如看到孩子不会用语言表达时就教孩子说一句什么话;看到孩子没有游戏情节时去教他们做一件什么事等,这样会适得其反。而是应该以游戏角色的身份融入其中,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来进行暗示和提醒。这样的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游戏案例二:生活中的娃娃家(小班)
游戏主题:娃娃家 固定人数:2人
实录:
小班幼儿接触的角色游戏的第一个主题就是“娃娃家”,随着游戏的正常开展,孩子对于娃娃家都很感兴趣,都争着想去当回爸爸妈妈。于是我们都让孩子轮流去娃娃家“过过瘾”。
在娃娃家里,“爸爸妈妈们”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妈妈抱娃娃,爸爸喂饭,忙得是不亦乐乎呀。
有的“爸爸”、“妈妈”会“争抢娃娃”你要抱娃娃,我也要抱娃娃。一个不让一个。
评价与分析:
1、从幼儿的表现来看,孩子们能够确定自己的身份。孩子们之间从一开始的独自游戏渐渐的有了交流,已经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角色的意识。
2、孩子们玩的很开心很投入,他们能够利用老师提供的不同材料进行游戏,小班孩子游戏需要具体可操作的东西,他们喜欢摆弄摆弄,比较有劲。从今天的游戏中发现孩子们大多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经验特别热忠:烧菜、抱娃娃。
3、小班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常常会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也会想要去做同样的事情,从而会经常出现幼儿之间的争吵。
调整与措施:
1、在游戏中出现幼儿争吵等现象。教师可适当的介入,教师可以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到游戏中,在事件中教师所担任的是一个聆听者和引导者。用游戏化的口吻来激发幼儿的情感表现,这比起教师命令式的方式会更有效,更符合小年龄幼儿的心理。
2、利用周围同伴的游戏行为影响、引导幼儿要互相谦让。如平时看到有关好的现象,及时加以关注、表扬、情境再现,然后让幼儿一起学习。
托班游戏案例四
韩际霞
游戏主题:地毯游戏 游戏背景:
现在家庭都是用上了地板、地砖,进门时都要换鞋子,小朋友在家里,都很喜欢在地上玩,在地上坐一坐、爬一爬、躺一躺、睡一睡,地毯游戏是小朋友最喜欢玩的游戏,提供各种各样的小汽车、长毛绒玩具等游戏材料,在游戏时,先脱鞋子,再玩游戏,在地毯上开开小汽车,抱抱小动物。游戏实落:
地毯游戏是新学期开学时首选游戏,是男孩最喜欢玩的游戏,许多幼儿从这个游戏中,摆脱对家人的依恋,和同伴之间进行交往,认识同伴的名字,认识各种汽车的名称、颜色、玩法等。分析:
新学期开学时,天气很热,许多小朋友在家里喜欢在地板上玩,又凉快又好玩,地毯游戏就是根椐幼儿需要而设计这个游戏,小汽车又是小朋友喜欢的活动,许多幼儿入园时哭闹,看见了许多小汽车就去玩了,有的边哭边玩,同时学习培养幼儿穿脱鞋子能力,幼儿学会同伴间的交往,有的互相交换玩,有的帮助同伴穿鞋子,有的帮助老师收垫子,在收玩具环节上有点乱需要进行调整。游戏调整:
1要求先收玩具,后穿鞋子。2帮助不会穿鞋子的幼儿先穿鞋子。3请小朋友穿好鞋子,去搬椅子坐在位子上。4垫子由老师收放。
托班游戏案例三
王芳芳
游戏主题: 游戏人数: 游戏背景:
游戏实录:
分析: 游戏调整:
第五篇:托班数学:卖手套
托班数学活动:《卖手套》
活动目标:
1、借助游戏情境,初步感知、探索按照手套花纹的特征给相应的动物进行匹配。
2、初步尝试边操作边讲述句式:小×,××手套卖给你。
3、在玩玩、说说、做做中感受给动物匹配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基本已知道几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物质材料准备:教具:《卖手套》课件。
学具:小猫、小狗、小兔若干,小鱼手套、萝卜手套、骨头手套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播放商店的PPT):天真冷呀!大象伯伯的手套商店开张啦,店里有好多手套呀,看这些手套都是一样的吗?哪里不一样?还有呢?
小结:手套的颜色不一样,有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手套上的花纹也不一样,有的手套上有小鱼,有的手套上有萝卜,还有的手套上有骨头,种类可真多呀!
二、根据花纹特征,探索匹配的方法。
(一)根据花纹特征,集体探索匹配的方法。师:瞧,谁来啦?(兔妈妈和兔宝宝)
师:兔妈妈想给兔宝宝买手套,你觉得兔妈妈会买什么手套?为什么?
师:你真聪明,小兔最喜欢吃萝卜了,所以兔妈妈会给小兔买萝卜手套,那我们要买几只手套呢?为什么呀?
师:小兔有两只小手,所以要买两只手套,两只手套还可以叫一副手套。小兔戴上一副萝卜手套高高兴兴地走了。
(二)初步尝试讲述:“小×,××手套卖给你”。
师(播放有小猫和小狗的PPT):大象伯伯的生意真好,又有客人来了,这次来的是谁啊? 师:小猫和小狗也来买手套了,我们应该把什么手套卖给小猫啊?为什么呀? 小结:小猫最喜欢吃鱼了,我们要把小鱼手套卖给小猫。
师(模仿大象的声音)小猫,小鱼手套卖给你。咦,大象伯伯是怎么卖手套的?谁来说一说? 个别幼儿讲述,学说句式:小猫,小鱼手套卖给你。师:我们大家一起把小鱼手套卖给小猫吧!
师:小狗还没有买到手套呢?他不知道要买什么样的手套,谁来帮一帮他?
师:小狗最喜欢吃骨头,所以我们可以把骨头手套卖给它,谁愿意像大象伯伯一样卖骨头手套给小狗?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小狗和小猫买到了自己最喜欢的手套,也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三、集体操作练习,按特征进行匹配。
(一)讲解操作内容和要求。
师:商店里的生意太好了,大象伯伯都来不及卖手套了,需要宝宝们一起帮忙卖手套,你们愿意吗? 师(教师出示操作材料,边操作边讲解要求):我这边有三个柜台,每个柜台上都有小动物客人和手套,小朋友们可以选他们最喜欢的一副手套,然后像大象伯伯一样一边卖一边说:小狗,骨头手套卖给你。
(二)幼儿集体操作讲述。第一组:卖手套给小猫小狗。
第二组:卖手套给小狗小兔。第三组:卖手套给小猫小兔。
(三)展示劳动成果并验收
师:宝宝,你们都帮大象伯伯把手套卖掉了吗?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卖的? 师:他卖得对不对啊?我们一起来帮他检查一下。
四、送小动物离开,感受快乐和喜悦。
师:我们帮大象伯伯卖了这么多手套给小动物客人,心情怎么样?
师:小动物们买到了自己喜欢的手套要回家了,我们送他们离开吧!再见!欢迎下次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