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策略
西丰县东方红小学 许建秀 112400 *** 【摘要】: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是以数学学科为依据,注重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性的发展,初步形成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必须考虑各个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的特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正文】“实践与综合应用”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的出现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数学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是以数学学科为依据,注重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性的发展,初步形成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必须考虑各个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的特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提高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把握以下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是开展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必要前提。
任何一次教学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标准》对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纵观目标内容,它主要体现了以下特性:
1、学科性。尽管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涉及自然、美术、思品与生活等内容,但它首先是姓“数”,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不是主要为了让学生掌握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知识。
2、综合性。在学习空间上,体现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整合;在学习内容上,体现自然、美术、思品与生活同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在学习方式上,体现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例如,在学过“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后,六年级教师便组织学生到环卫设计部门和施工现场参观考察,并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个圆柱形涵洞的长度和直径,计算其体积和表面积,再让学生思考下水道为何通常做成圆柱形而不是长方体形或正方体形?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评选最佳设计方案。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教学目标的综合性。
3、实践性。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要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打破传统数学的封闭性,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切感的内容引入课堂。如教学“18+8×3”时,对于“为什么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就可以从学生买东西的生活体验中悟出。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平时生活中购买两种物品的情况和计算总价的方法,学生搞清两种不同的物品计算总价时,要分别算出各自的价钱,然后再算它们的和。在具体事例中,让学生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二、组织探究学习是开展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有效途径。
开展数学综合性实践课教学仅仅明确教学目标还不够,还必须通过一个具体的项目来组织开展探究学习活动。一项完整的探究学习活动,大致要经历“确定探究主题→制订探究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交流探究成果”这样四个阶段。
1、确定探究主题
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活动的主题设计,不是先决定教师该教些什么,学生该学些什么,而是
先要思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寻找探究的主题。探究主题的生成方式主要有如下三种:
⑴生活诱发式
生活中不是缺乏问题,而是缺乏发现问题的眼光。教师要利用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思考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促使学生从生活的诱发中产生探究的主题。例如:四年级的学生春节期间拿到了许多压岁钱,不知如何使用好?从而引发出“压岁钱怎样用合理?”的探究主题;五年级学生在打电话过程中,觉得打电话很有技巧,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怎样打电话省钱?”这一主题„„
⑵课堂拓展式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主阵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教师首先要有捕捉确定探究主题的意识,其次,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具有探究性价值的主题。
⑶学科联系式
数学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的特点,这决定了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确定探究主题时,必须打破僵化的框架、软化学科体系,让学生从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中发现探究的主题。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把数学学科与美术、思品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圆的魅力”这个主题让学生体会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圆的美,知道祖冲之在圆周率计算上对世界的杰出贡献,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2、制订探究方案
探究的主题,一旦确定了下来,接着,教师便教会学生学会制订探究学习方案。根据各年级学生学习的认知特点,方案的制订必须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中、低年级,主要以“扶”为主,高年级主要以“放”为主,扶放结合。在起始阶段,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制订一项方案,大致包括:项目名称、探究人员、探究目的、探究的内容与方法、探究的步骤及时间安排、预期的探究结果内容。制订探究学习方案,可以增强探究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这种探究项目,一般每学期安排1~2次,而且一般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
3、开展探究活动
探究学习的方案确定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方案开展探究活动。这是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主体部分。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体现如下四性:
⑴自主性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过程,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探索、求知的主体。因此,我深深懂得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选择问题,自己制定解决方案,给学生较大的自由选择权。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在全面深入研究学生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状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环节,设计动态化的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开展调查、访问、参观等实践活动,通过感官、数学计算、科学知识、人际协商解决活动中的冲突,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生动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
⑵情境性。
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可以使学生积极投入问题情境中,自觉地参与数学实践的探究活动。
⑶开放性。
综合性的学习探究活动,必须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活动。必须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实践操作中、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在情感体验中去应用数学,从而获得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策略。例如,在复习“利息”时,六年级张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式的探究练习:2001年春节,张大伯把18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两年,再过一个月就要到期了,但是前几天张大婶突遇车祸住院治疗,急需用这18000元钱,可是银行规定:凡不到期取款一律按活期计息,为这张大伯左右为难,请你替张大伯想想办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了多种解决办法:
方法一:救人如救火,先治伤要紧,损失一点钱就算了;方法二:向亲戚朋友暂借一个月,一个月后归还;方法三:先向银行贷款18000元,时间为一个月,一个月后再取出存款还贷款;方法四:把家里值钱的东西贱卖了先救人,一个月后再取出存款使用„„最后师生共同探讨觉得方法三最好。这样既复习了课本知识,又不囿于书本,将课上“活”了。
4、交流探究成果
某项探究活动告一段落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交流分享探究成果。交流的目的不是评判探究成果的多少与优劣,而是创造一个真诚倾诉和启迪思维碰撞的机会,通过倾听分享他人的活动成果和心得感受。另外,在交流时,我们坚持在某小组发言的基础上,让其他同学对他们的发言内容提问或提出建议,使交流过程成为全班同学共同反思的过程。
三、改革评价机制是开展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有力保证。
教学评价在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具有导向和监控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在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方面的作用,必须构建新的评价机制,这是确保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
1、在评价主体上,由注重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的转变。传统的评价主体是单一的,评价模式是由上而下的单向直线式的,学生作为被评价的对象而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而新的教学课程评价理念则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互动性。让学生自我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同时,这种集体和个人的自我评价也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熏陶和教育。
2、在评价内容上,由过去注重知识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转变。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决定了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的内容除学生的学业成绩外,还应依据课程标准,从“情感与态度”、“合作与交流”、“课外实践”、“创新与思维”等非学业方面进行评价,丰富评价内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在评价形式上,由单一形式向多种形式的转变。为了让天真烂漫的一年级学生能乐观地面对学习、面对考试,我们尝试用“算二十四”、“举办数学趣味园”等游艺形式,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考、体验愉悦和成功;我们把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口头评价、作业批改评价、单元练习评价、成长档案袋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同期末评价相结合起来,激励学生努力,促进学生发展。
4、在评价过程上,由注重结论向强调过程转变。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是通过一个个项目来展开的,评价应侧重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数学素养,而不是通过学习所获取的学习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我们将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逐步完善,使实践活动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教育部 2012年 前言第1页 《小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年5月 48页
第二篇: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
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
一、要在经历过程中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像其它数学课一样,每节课都有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更注重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地调动已有知识及学习经验,在过程感受数学方法、思想,发现数学规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又区别于其它数学课,在一节课中,它没有固定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有待于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发现的规律用自己的模式固定下来,要求学生用统一的方法去学习同一内容,更不能要求学生针对某一学生的发现作为知识点,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这一课,教学目标是:
1.了解“从简单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教师首先让学生能够知道解决比赛场次类似的问题可以用画图法、连线法、列表法等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遇到复杂问题能够主动地从简单问题入手去寻找规律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以达成本节课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思考”仍是实践活动课的灵魂 通过有效数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终极 目的,所以我们在上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仍需把握这一灵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我们日常的数学课相比,给学生留有的思维空间更大,学生的自主性更强。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把“数学思考的位置”给留出来,让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这两者之间的结合点上进行巧妙设计,使数学实践活动课能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应用,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一定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形势上热热闹闹,人人都教能积极参与,让数学活动课丢失了数学味,这样就失去了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真正意义。如,我在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有趣的七巧板》时,就重点设计了如何让学生在操做七巧板时,数学思维得到发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数学思考:
1.观察七巧板,说一说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2.分小组整理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然后向全班汇报。
3.利用七巧板,移动一块或两块,成为另一种图形。4.解决由七巧板组成的图案的面积问题,一是解决香港第34届数学竞赛会标的面积(给出用字母表示的一个图形的面积,算出整个会标的面积),二是给出用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的面,求出每一个图形的面积。在这四个有层次的活动中,学生把本学期所学的面积知识、分数知识主动地应用其中,而且培养了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较难问题时有了一定的策略,让学生始终在活动中不断 的思考,而且使他们的思维层次不断地在提升,实现了日常数学课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结合。
三、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传承数学文化的有效载体 在数学中有机地渗透数学文化也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传承数学文化的有效载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广泛,延伸的空间比较深,学生活动的范畴比大,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比较多,这些因素就为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数学文化提供了绝好的契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数学名著、著名数学猜想、数学史料等。如,我在设计《七巧板》时,让学生收集七巧板的来历在课上做交流,了解宴几图与七巧板的关系;在设计《比赛场次》时,最后环节向大家介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 把一个比较复的杂的问题“退”到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的,再解决就容易了。
第三篇:数学综合实践课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并且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增设“实践与综合应用”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数学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是以数学学科为依据,注重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性的发展,初步形成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新的学习形式,目的是提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发展其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保证。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必须考虑各个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的特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学习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提高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把握以下教学策略:
一、活动应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社会生活为载体。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教育家氟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基于这个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体验生活,认识社会。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所以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应由三部分组成,即首先根据数学现实找出所要研究的对象,其次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合作交流,最后对活动进行评价小结,进行反思。所以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数学反思的过程。
数学实践活动不是脱离学生所学教材的实践活动,要使得数学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使数学实践活动与平时的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服务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实践活动存在于“与教材密切联系的数与运算和其它概念的发现,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几何形体的认识,与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生活中数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存在于由生活引发的,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说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它是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
二、科学选择内容,注重实践应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内容和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我曾组织的“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以学生现实的自行车的运动为题材,让学生综合运用比例等知识去解决自行车中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如:变速车问题、合理安排档位问题等,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精心组织主题活动。
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活动的主题设计,不是先决定教师该教些什么,学生该学些什么,而是先要思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寻找探究的主题。
生活中不是缺乏问题,而是缺乏发现问题的眼光。大千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纷繁复杂的变化,教师要利用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思考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促使学生从生活的诱发中产生探究的主题。例如:六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的车轮均为圆的,但为什么不做成其它形状呢?从而诱发出“自行车的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的探究主题;四年级的学生春节期间拿到了许多压岁钱,不知如何使用好?从而引发出“压岁钱怎样用合理?”的探究主题;五年级学生在打电话过程中,觉得打电话很有技巧,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怎样打电话省钱?”这一主题……
数学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的特点,这决定了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确定探究主题时,必须打破僵化的框架、软化学科体系,让学生从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中发现探究的主题。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把数学学科与美术、思品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圆的魅力”这个主题让学生体会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圆的美,知道祖冲之在圆周率计算上对世界的杰出贡献,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四、注重开展探究活动
主题活动确定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这是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主体部分。在引导学生开展主题探究活动的过程中,须体现如下四点: ⑴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过程,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探索、求知的主体。因此,我们深深懂得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选择问题,自己制定解决方案,给学生较大的自由选择权。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在全面深入研究学生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状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环节,设计动态化的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开展调查、访问、参观等实践活动,通过感官、数学计算、科学知识、人际协商解决活动中的冲突,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生动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⑵情境的创设
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可以使学生积极投入问题情境中,自觉地参与数学实践的探究活动。如,教学“圆面积”课始,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学生喜欢看的解放军叔叔打仗中用手榴弹炸敌人的情境,通过电脑模拟实际的爆炸场面,再由此提炼出圆及圆面积公式推导简图,让学生回答: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选择有关信息,你可以求出什么问题?采用这种音像式问题情境,声像并茂、真实生动,使学生如临其境,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促进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⑶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离不开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防止出现互相推诿、被动参与或惟我独尊的情况,又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如让学生设计“自行车档位”方案时,我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以获得更多的相互交流机会,以利于学生更自然、更大胆、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互帮互助,产生共生效应,达到共同发展提高。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与人协调和施展自我,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⑷开放性思维
综合性的学习探究活动,必须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活动。必须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实践操作中、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在情感体验中去应用数学,从而获得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策略。
五、交流探究成果
学生通过研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成果。这些成果用什么方式来呈现、如何进行交流,这是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来进行指导的。
首先确定成果的表现形式:教师要做的事情首先是为学生创设“背景情境”,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果总结整理出来以后有什么样的生活和社会价值。然后,根据学生研究内容的类型,来确定实践成果的表现形式:制作实物成品或者模型;写出调研报告、小论文、提出建议;作出数据统计、绘制图表;写书信或者心得体会;编演剧本;办手抄报等等。
其次总结整理探究成果: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成果总结整理过程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尽最大可能,总结整理出自己满意的“显性成果”。成果的总结整理,可以由小组合作完成,也可以学生自己完成,具体情况根据学生活动成果的实际来确定,因此,教师的指导采用针对学生个人和团体来进行两种情况。
最后交流探究成果:根据活动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可以是个体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主要表现为引导学生发现、提出整理成果所遇到的困难,组织学生展开研究讨论;对学生研究讨论如何总结整理的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点拨、提示。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实践课,首先教师要积极的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习数学,其次教师要关注学习的生活经验,把学生已获得的经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一方面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用新知识来升华旧知识。最后教师要重返学习者的角色,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中,在认真学习,勇于探索,不断反思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我们相信只有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掌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技巧上好综合实践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兴的一门学科,由于还在探索期,因此实施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它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大的教育创造空间,另一方面,其自主性、综合性、体验性、开放性等特点,对任课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出学生创新的火花。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还是一门新的课程,我们将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逐步完善,使实践活动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领悟新课标的实质,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探索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增设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数学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是以数学学科为依据,注重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性的发展,初步形成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一目标,我们将数学实践活动课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突破口,让学生在实践中利用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实践活动经验的方法及成功体验,体会数学的作用,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并研究出适合本地的实践活动教学策略。以下是本人在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中进行的探索。
一、确定主题,精心策划,为学生提供探索实践的机会。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知不觉的会接触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数学是无处不在的,数学是有用的。为了让小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这一点,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的确定首先应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生学习和研究的主题也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生活中的数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小学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另一方面,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并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乐趣。而现有的实践活动的教材、资源比较少,加上数学实 践活动课的教学背景、材料、研究主题与常规教学不同,教学的手段、方式、方法也有很大的改变。为了让学生有充分实践的机会,开设实践教学课前,充分挖掘教材中可进行实践活动的因素,选取简明的、有意义的、趣味性强的活动主题尤为重要。为确保活动的效果,教师首先要广泛的收集实践活动的背景材料,积累实践活动的第一手资料,然后根据背景材料及学生的知识状况考虑活动主题的确定,同时要考虑采用何种模式和活动方式,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智慧及活动的能力。
二、组织探究学习是开展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式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强调发展学生高水平的思维技巧,表现为多种形式的、在课堂和社区进行的观察分析、问题解决、探究发现等创造性活动。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学会搜集数据和资料并进行整理,经过分析、探索,最后自己得出结论。
运用探究式学习策略时,教师主要起问题引领作用,即教师借助一系列提问促使学生一步步深入探究所选择的主题,透过现象发现或归纳结果,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研究能力。
自主探究式即研究性学习,它是一个学习领域也是一种学习活动方式。这里的自主性包括教师教的自主性和学生学的自主性,教师可以自创实践活动主题、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而学生 学的方式是有更多的改变。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更重要的是,学生具有一定自主性,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策略选择,都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生对主题的自主选择和对活动的主动探索,是实施实践活动的关键。如测量学校活动场所的占地面积,可以先提出问题:学校进行美化、绿化后,校长要核实一下学生活动场所的占地面积,我们班接受了这个任务。请同学们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次任务?提出活动要求:懂得多种测量的方法,并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择测量内容:如:
1、测量篮球场占地面积;
2、测量乒乓球场的占地面积;
3、测量跑道的占地面积;选择活动方式:如:独立测量、小组合作测量、师生合作测量等。选择测量工具:测绳、测尺、米尺、标杆、目测、步测。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确定研究的主题,学生可自由的选择自己熟悉的环境、测量工具、合作伙伴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的方案确定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方案开展探究活动。这是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主体部分。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体现如下四性:
(1)自主性。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过程,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探索、求知的主体。因此,我们深深懂得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 3 自己提出问题,自己选择问题,自己制定解决方案,给学生较大的自由选择权。
(2)情境性。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可以使学生积极投入问题情境中,自觉地参与数学实践的探究活动。如,教学“圆面积”课始,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学生喜欢看的解放军叔叔打仗中用手榴弹炸敌人的情境,通过电脑模拟实际的爆炸场面,再由此提炼出圆及圆面积公式推导简图,让学生回答: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选择有关信息,你可以求出什么问题?采用这种音像式问题情境,声像并茂、真实生动,使学生如临其境,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促进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
(3)合作性。探究活动离不开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防止出现互相推诿、被动参与或惟我独尊的情况,又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如让学生设计“郊游乘车”方案时,我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以获得更多的相互交流机会,以利于学生更自然、更大胆、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互帮互助,产生共生效应,达到共同发展提高。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与人协调和施展自我,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4)开放性。综合性的学习探究活动,必须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活动。必须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实践操作中、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在情感体验中去应用数学,从而获得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策略。例如,在复习“利息”时,六年级张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式的探究练习:2001年春节,张大伯把18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两年,再过一个月就要到期了,但是前几天张大婶突遇车祸住院治疗,急需用这18000元钱,可是银行规定:凡不到期取款一律按活期计息,为这张大伯左右为难,请你替张大伯想想办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了多种解决办法:方法一:救人如救火,先治伤要紧,损失一点钱就算了;方法二:向亲戚朋友暂借一个月,一个月后归还;方法三……
三、教师参与,指导帮助,共同在探索中解决问题.任何教学过程的活动方式都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授方式。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方式表现为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教师的活动方式则表现为参与合作与指导帮助。师生活动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指导参与,这是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在小学阶段,实践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过程的切实指导。数学实践活动课,无论从内容、形式上,还是具体的学习方法上都是一种新的尝试。学生要从过去那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活动方式,学生不知道如何探 究,或出现探究上的偏差,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活动过程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如对研究主题的确定与选择、实践活动的范围及操作的指导,对开展实践活动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的指导;实践活动中采用的学习方法和探究方法、合作形式、研究策略的调整等方面的指导;实践活动中选择成果的呈现方式、对活动的反思及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其指导的力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活动能力进行确定,一般来说,年级越低,指导的力度要大一些。如二年级的“运动会选拔赛”这一实践活动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班级举办的踢毽子、跳绳选拔赛中得出的比赛成绩,选出参加本班比赛的选手。活动中,要求学生以比赛的形式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处理,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知识量少,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选择活动的方式、合作方式、收集信息的方法等方面教师都要具体地指导。而像四年级的“对常用食品的成分调查分析”一课的实践活动,由于学生年龄稍大,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和辨别能力,教师可直接让学生拿家中现有的食品袋或是到商场直接进行社会调查,教师只是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在活动中指导的力度可小一些。
2、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改变传统的“教师牵着学生走”的做法,不独占整个活动,也不包办代替,要以平等的关系与学生共同研究问题,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与学生充分的沟通与合作,做学生最好的合作伙伴,当学生的好参谋。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适时 地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观察与实践、猜想与验证、收集与处理、选择与判断、推理与交流等可探索的研究性学习材料,创设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的实践。同时,教师还要充分的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探索的潜能,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维,建立师生间、生生间的密切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建构数学知识,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的探索与创造之中。如“成长的快乐”实践活动课,研究内容包括6个活动:量身高、量教室门宽、量伸出手臂的长度、量走一步的距离及掷骰子的数学游戏,前5项主要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知识的渗透,后者则是通过掷骰子的游戏,进行百以内数的训练,同时训练学生观察数目的敏捷性。这样的活动,如果教师与学生同时活动,参与其中,学生会感到活动更有意义,参与活动的兴致会更浓。
3、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实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合作探索、交流思想的过程,交流能帮助教师获得反馈信息,做出有根据的教学决策,交流也同时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认知的发展。在活动中,教师应创设一个便于交流的环境,将学生放在问题情景之中,鼓励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主动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重视学生在相互交往中表现出的尊重、沟通、包容、成果共享、互补、竞争氛围等,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倾听者和交往者,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认识和感悟,并 给予相应的认可和鼓励,使他们的天赋得以充分的施展。如“如何使用压岁钱”的实践活动,教师设计谈话形式,让学生汇报压岁钱的使用情况,用讨论、交谈的方式说一说怎样使用压岁钱最好?教师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其在交谈中明白道理,并提供一些具体的数据让学生进行计算,通过数据计算让学生自悟。教师引导学生应鼓励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力图理解他人的想法,把别人的思想与自己的想法联系起来,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既发现别人的长处,又学会表达自己思想、完善自己的思想,也有利于学生的自信心培养。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应协调好的几个关系
1、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说,应该把活动自主权最大限度地交给学生。教师的这种“放”,不是减轻责任、推卸责任,学生的研究如果出现了方法、方向方面的问题,教师还是应该按照自己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指导。此外,要通过活动,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发展,不能放任自流。如果放任自流,有些学生可能会避重就轻,选择一些有兴趣但没有研究价值、能轻易完成的活动。对此,教师必须加以指导,防止学生出现避重就轻,完全被兴趣左右的情况。
2、学生的个体活动与小组集体活动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立足于每个学生的自主独立活动。但大部分情况下课程实施是建立在学生互动、合作的基础上。所以要协调好这 两方面的关系,既要提高学生独立活动的水平,又要加强对互动合作的指导,但也不能因为强调了互动合作而忽略了学生独立活动水平的提高。如果每个学生的独立活动水平不高,那么集体合作的水平也不会高。
3、课时的集中使用和分散使用的关系
目前的课程纲要中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每周3课时,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要完成大量、持续的活动任务不现实,因此,必须注意课时的分散使用和集中使用相结合,如可以把3周或4周的课时集中在某一时段使用,进行较大型的活动等。
总之,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策略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活动的方法,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在现实中学数学,通过“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懂得要学什么样的数学和如何用数学,体验和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素质。
第五篇: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研究
论证报告
大丰市大桥镇中心小学 朱玲
一、选题解读
(一)概念的界定:
1、综合:一是指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是指把数学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2、实践活动:是指学生立足于教本、校本和学生实际的,脑、口、眼、耳、手、脚等多个器官参与的学科领域内的实践活动。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不能套用老办法,靠简单的模仿去解决。
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应该区别于一般的数学课外活动,是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常常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其他数学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联系的一种活动。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标对实践与综合运用知识有更高要求
新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小学数学新课标2011版》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2、数学实践与综合活动课受到老师广泛关注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不少同事反映,实践与综合应用这部分的内容难教,对于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很难把握,即使能勉强把课上下来,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课堂不活跃,课堂教学效率不尽人意。平常的教学中还存在重知识,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而要让数学课堂焕发生机,我们就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3、实际教学中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所在的大桥小学,是一所乡镇小学,学生多数来自农村,而农村的小学生很少有机会走出农村,走到城市里去,知识面相对狭隘,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不高。综上所述,对于实实在在的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4、小班化教学的必然要求
大丰的小班化教育已经实施多年,而我们大桥小学,也是小班化教育的学校,小班化教学,要求我们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交往,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所以,在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是最能体现这一要求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必须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三)理论依据: 1、2011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1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实施建议中说,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
各学段的内容标准中都有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
第一学段的要求是: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第二学段的要求是: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科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的情景中,学生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很重要。
3、“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教学做合一”是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这其实就是在强调教学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探讨我们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对于我们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学很有必要。
二、选题的意义
(一)理论价值
1、为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本研究将立足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探索一般的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模式,为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总结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经验与成果
针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普遍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难上的现实困境,本课题将深入揭示造成这种困境的本质,提出贴合教学实际的相应对策。
(二)实践意义
1、有利于为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提供现实案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农村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案例,为解决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问题提供思路、方法和途径。让我们一起提高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能力,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效果。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教学从生活中来,也必将到生活中去。数学的教学的目标,要使农村小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所以我们必须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切感的内容引入课堂,上好每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3、有利于增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2011版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综合,重在教学。“重在综合”是指在活动中,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提倡教师研制、开发、生成出更多适合本地学生特点的、有利于实现“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的好问题。所以,研究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的教学可以增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4、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积累研究经验,为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打下基础 这一选题的研究,一定会探索出一些贴合教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我们研究过程中的访谈、教研等活动,也将和全校老师一起探讨,这就会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也能为以后的研究积累经验,必将为以后更好的实施打下基础。
(三)创新
这一选题的研究,我打算采用分层研究的方法,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我们课题组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学段和年级,对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都有着最直接的接触,所以一定能探索出适合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类型和内容,从而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模式。
三、选题目前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德国数学家、数学教育家贝利,美国的慕尔等人的推动下,数学活动教学逐渐兴起,贝利坚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2、1980年,美国以全美数学教师联合会以理事会名义公布了其《行动的议程--对80年代数学教育的建议》,提出了数学课程改革的七个观点的转变。1983年,美国发表了《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引发了中小学数学课程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程方面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2000春季版的《学校数学原理与标准》中,强调了数学教育应当与促进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来。3、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三中心”活动教育的思想和主张,他提出“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强调儿童个体经验在教育中的地位,他认为,教育是经验连续不断的改造,其经验都是由“做”和活动中的得来的。
4、日本分别于1989年和1992年颁发了《学习指导纲要》,1998年12月又颁布了新的《中小学学习指导纲要》,提倡具有愉快感、充实感的数学学习活动,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力求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
5、前苏联的一些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概念引入教学理论中,重视实践在认识形成中的作用,认为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他们也注意到,作为教育意义上的数学活动与人类一般实践活动不同,即不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而是在于实现学生有效的发展,因此用词语“活动”代替了“实践”,揭示了在数学教育中实践对教学的方法论意义,从而为正确而全面地理解教学中的活动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为数学教育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提导。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随着国人对国外教学认识的日益加深,以及素质教学的提出,我国在90年代末期,在上海等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前沿的部分省市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自主学习的研究等以及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确立“综合实践 活动”,都是作了这方面的研究。1、1995年10月起,中央教科所教育实验中心的研究人员与深圳南油小学、青岛嘉峪学校、成都实验小学和太港第五小学在全国率先联合开展了“活动教学”与“中小学生素质发展实验研究”。2、2011年推出数学新版课程标准,之后各类关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有很多,查阅这些资料,我发现,现在国内的研究主要是关注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教学策略和模式、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等等几个方面。
四、选题的假设
1、发现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不足 部分教师对这部分内容重视不够; 活动方式单一,形式化; 评价体系单调; „„
2、总结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 综合性、实践性、生活性、学科性、生成性 „„
3、探索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l)构建了一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新模式,活动教学认识过程的核心是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活动。因此,在活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当然,这既包括外在的实践活动,更包括内在的心理活动。要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有所发现、有所领悟、甚至有所创造。
(2)形成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 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 让学生在活动中互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创造;
„„
4、多方面、多渠道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1)开展数学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教师要结合当时当地实
际,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素材,选择适当的时间内容和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更好的数学实践活动。
(2)开展教材中安排的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中的实践活动,这些内容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学生通过主体参与、合作交流来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地支配教材,也可以结合教材特点和学校背景,改造教学内容,灵活安排实践活动。
(3)结合教学内容本身,在课堂上渗透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数学知识中蕴涵的实践活动因素,成为主动的实践活动的开发者。
五、选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总结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特点
2、发现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构建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一般教学摸式
4、开发适合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题和内容
5、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
(二)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与教师素质的研究
2、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能力提高的研究
3、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策略的研究
4、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研究
5、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研究
6、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资源的开发的研究
六、选题的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1、使用搜索引擎,找到相关网站进行查阅;
2、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阅读相关文章;
3、在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
利用好各种图书及网络资源,阅读关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相关资料,获取相关的研究信息,提高研究质量。
(二)观察法
观察法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本课题准备通过走进课堂,听各学段老师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分析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感受学生的参与情绪、学习方式,观察他们教室的布置和教学的环境等等,从而分析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三)访谈法
结合研究的实际需要,有目的地参与学校数学教研,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领导和老师,深入细致的了解他们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建议,学习他们对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经验。
(四)行动研究法
设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以修正、完善对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思考和发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研究方案贯彻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边工作边研究,不断调整方法,修改方案。
七、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搜集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走访附近农村小学,了解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情况,总结已有经验,选取课题,做好课题申报及论证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3年11月)
制定课题的阶段研究计划,围绕课题选择方法开展研究,和课题组成员沟通、交换意见,交流研究进展,严格按照研究计划,认真执行。
(三)总结验收结题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汇总、整理研究中的各种资料,肯定成功,找出不足,认真撰写结题报告,做好结题的各项工作,邀请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并做好后一轮的研究的准备工作。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教学案例
将研究组成员的各种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案例整理成册
(二)相关论文
1、关于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相关论文及经验反思
2、结题报告
九、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拥有优秀的课题科研团队
我的课题组成员中,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李春兰老师是大丰市的数学学科带头人,学校的教研组长,我和浦媛媛老师是刚刚从大学毕业出来的新教师,理论知识与科研观念比较新,朱丽华老师和杨应存老师都是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我本人和李春兰老师,在去年大丰市的青年教师
基本功大赛中都获得了一等奖的成绩。
(二)课题研究各种前期准备工作充分
这个选题,国内外都已经开展了许多的研究,我们大量阅读相关的资料、文献,为研究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课题组成员对教育科研有自己的心得,积累的一定的研究经验。在研究之前,我们走访了附近的农村小学,通过观察和交流,积累了一定的关于这个课题的实际经验,对我们后面开展的研究有一定帮助。
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一)课题组长:朱玲
分工:全面负责课题,开展研究工作
(二)课题组成员:
朱丽华 分工:负责第一学段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 浦媛媛 分工:负责第二学段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 李春兰 分工:负责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的分析整理 杨应存
分工:资料收集、汇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