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0:2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

第一篇:浅谈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

浅谈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不少农村语文教师只是简单对例文讲述,只是通过对写作技巧的讲解和大量写作任务的布置方法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写作水平。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教学方法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成果。

这样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是不全面的,农村初中需要新形式的作文教学方法。要根据农村初中生的生活情况教学,利用农村生活的大环境,从田野庄稼到山间丛林,从农家生活到新型文化建设,引领农村初中生从生活中找寻话题,从自然中感知美好,从身边的人事环境写起,激发农村初中生的写作兴趣,让农村初中生爱上文字,爱上写作,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使文章富有活力。

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只有充分利用了农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活动,才能对农村初中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创作源于生活,没有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就没有好的文学作品,农村初中生的作文教学工作要本着这样的原则进行展开。相较城市初中生而言,农村初中生有着更为丰富的生活体验,从林中嬉戏到田间劳作,从采摘野果到猎捕野兔,农村初中生在感知大自然神奇美妙的同时也感受着乡间淳朴的民风,在体味着生活乐趣的同时也体会着农民春种秋收的辛劳,这些生活体验无一不可写入农村初中生的作文中。有着丰富生活体验的作文才会是有灵魂有思想的好作文。作文中有着对自身生活的阐述,就不会显得空洞乏味,即便没有华丽的辞藻,也会因其真实的叙述而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和情感的共鸣。农村初中生可将自身在生活中的真实经历和情感体验写入作文中,写出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才能够引人入胜。

二、环境是创作的基础

文学创作离不开作者所处环境,古今文学名家不乏描写身边环境的文章,或是塞外飞沙,或是南国水乡,或是门前杨柳,或是檐下春燕,无一不寄托笔者对身边环境的感慨与热爱。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大可借助身边的乡村美景,引导农村初中生学会热爱欣赏,大胆创作属于自己文章,用自己的话去描写身边的风景,勾勒农村生活静谧美好的画面。指导农村初中生学会欣赏身边的环境、感悟身边的环境,让农村初中生爱上周围的一草一木,爱上用自己的文字去记述自己身边的风景。作文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的方式,把我身边的所见所闻讲述给周围人,并在其中赋予我的观点看法,要充分让农村初中生明白这样的道理,用心去思考、去写作,才能写出有情感的文章,这样的作文才能出彩、才能使读者感受到笔者的思想和情感。

三、民俗历史在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特有的历史和民俗。对农村初中生而言,这些历史与民俗常常是祖辈口中奇幻的故事、是自己儿时神往的“桃花源”、是节日浓郁的气氛和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的旧俗。这些都可以应用于作文写作当中,引导农村初中生用自己的文字,向别人介绍自己家乡的历史与风俗,这样的作文不仅内容充实,而且有趣味性,自然算得上好文章。在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堂拓展,让农村初中生了解当地的民俗历史;引导农村初中生查阅资料,挖掘更多的民俗历史;组织课外活动,让农村初中生参与民俗活动、表演历史故事。在趣味性教学过程中,让农村初中生体验当地民俗历史,深入思考、用心体会,完成自己独特有思想的作文。

四、注重语文基础的教育教学

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内容固然重要,一篇好的文章是应该有灵魂的,然而农村初中生的文学素养尚未完全成熟,对字词句的应用仍显生疏,因此在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过程中,对字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段落是否清晰要格外重视,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对农村初中生作文写作进行引导启发的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农村初中生语文基础方面的学习情况,对农村初中生写作中出现的小问题小毛病进行及时纠正。在对农村初中生作文给予肯定的同时,以良好的态度和恰当的方式引导农村初中生重视作文的细枝末节,并鼓励其阅读语文基础类书籍,激发农村初中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农村初中生在正确的指导和恰当的引导过程中,日益深入地学习好语文基础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作文水平和文学素养。

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引导农村初中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生活环境出发,思考生活真谛,用文字记述生活感悟,用心去创作文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改善了作文教学枯燥乏味的问题,更引导农村初中生感悟生活、热爱生活,用文字去记录生活,写出有灵魂有思想的好作文。相较农村初中传统单一的作文教学,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有着更全面的教育方式,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是值得提倡和推崇的教学方法。

郭良香,教师,现居江西赣州。

第二篇:谈农村初中生活化的作文教学

谈农村初中生活化的作文教学

内容摘要:在农村初中进行作文教学,我们要充分利用农村的大环境,让学生去用心欣赏生活中优美的景色,用情去感受生活中每一个事物,抓住独特环境中的独特场面,表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样能起到锻炼与提高作文水平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初中 作文教学 生活化

作文是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作文与生活息息相关。一直以来,由于多种因素,作文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尤其是我们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更为困难,学生总觉得无情可抒,无事可谈。但是,我们来认真分析其原因,就不难发现,是我们没有发现生活中的具体的环境,机械地依照教材要求去教作文的缘故。如果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农村的大环境,让学生去用心欣赏生活中优美的景色,用情去感受生活中每一个事物,抓住独特环境中的独特场面,表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样能起到锻炼与提高作文水平的作用。现将本人作文教学的一些想法与做法与大家交流如下: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景,积极应用农谚俗语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处处留心皆学问,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可入文。鼓励学生认识到这都是写作的好材料,怎么想怎么说就怎么写,只有有“我”在文中,才会有感动别人的力量。

其实学生有很多感受,只是没有意识到那就是写作材料。作文不是要写惊天动地的大事,生活毕竟是平凡的。只要学生练笔里有好的地方,哪怕是几句有见地的话,一件引人深思的事,都及时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少数学生依然写不出来的,不要逼,硬逼逼不出来好文章,还会产生畏惧厌烦心理。可先练着写日记,由句到段逐渐写多。这样学生就会逐渐由没话说到有话可说了。逐渐的,学生的练笔丰富起来了,下面要解决的问题是有真情。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学生作文会由干涩空洞逐渐变得内容丰富,文笔流畅,文思活跃。

城市与农村的环境不同,孩子们接触的事物也不同,相互的见识也不同。农村的孩子们从小就接触了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较深的理性认识和深厚的情感。花红柳绿,小桥流水,苍山晚霞,小鸟归巢,奇石险境,月夜蛙声,碧绿麦田……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的孩子美的熏陶,只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些事物,就为他们描写田园风光,抒写农村生活提供了广泛的写作素材。农村有丰富的语言,并且生动优美、丰富幽默。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农谚俗语,这些语言既通俗又含义深刻,还能表现出农村人民的豪爽真挚的情感和淳朴善良的特点,久而久之为丰富学生语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教给学生体验农村生活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时代的变迁

农村的学生常常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这正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经历、体会、收获,同时把优美景色的描写与心中感受结合起来,这无疑也是一篇生动充实的文章了。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城市面貌日渐新异,农村也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种田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素材空间,同时了解祖国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这样使学生的写作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教育性。

三.加强生活感悟与想象力的培养

生活感悟就是作文要表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要让学生作文真正联系生活,联系自我,联系阅历体会,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胡编乱造无真情,过分装饰使人讨厌,无病呻吟使人气愤,惟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的心弦。没有想象力的写作就难以成文学。可见,想象力的培养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学生阅读积累少,但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农村的丰富自然资源,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人、事、景进行观察,思考辨别,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来扩大知识视野。

四.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使习作过程生活化

“事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生活才是学生作文的不竭动力。例如,在我班同学参加了“校园艺术节”演出活动后,我要求学生就这一题材进行写作,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感受出发:从这次校园文化艺术节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参与这样的实践,不认为自己是在写作,而是在进行一项亲自参加的活动。这就是基于学生生活基础之上的作文,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作文,也必定是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事可写的最真实的作文。

(作者单位:青海湟中县田家寨镇丹麻初级中学)

第三篇: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途径初探

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途径初探

开县后河初级中学:刘方清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了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现实社会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变革,原有的学校德育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提出的新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立足于课堂,满足于道德知识的传授,只注重道德原则、道德规范,无视学生道德能力的形成,德育效果是微乎其微。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学生能说会道,讲起道理来口若悬河,可是在遇到问题时却不知所措,有的更是言行相悖。我们常常为自己的教育如此苍白无力而困惑。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德育已与学生的生活脱节,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因此,可以说德育生活化是时代的要求。

我校于2006年12月向开县教师进修学校申报的《德育生活化研究》课题获得批准后,我们为了让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回归学生的生活、回归真实,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生活、探索生命的奥秘、思考人生价值的过程中,感悟生活,领悟道德的真正内涵,并加以内化和升华,进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优化自己的道德行为,我们就其实施德育生活化的途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活动的主阵地,所有学科都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德育资源,尤其是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学科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最经常的途径,为了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我们要求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德育资源,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文明礼仪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学校将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纳入常规教学管理,在教师的备课中要求能充分体现情感教育目标,并在课堂上积极实施德育教育。例如,政治课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我们要求在教学中要运用文学方式实现理论的现实化,生动化,情景化,情感化;语文课教学要以文学的真善美、纯真美为启迪,让学生自然体验激动、崇高的境界,以优秀文化启迪学生心灵的愉悦,实现情与德、知与行的贯通;数学课教学要利用数字的奥妙,时时引导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坚持;历史课教学要在传承中华文明史时,让学生感触到祖国的伟大,并产生民族自豪感和对先贤的崇拜之情,让学生直接受到生动、丰富、富有感情的道德洗礼。

二、注重校园德育环境的优化

校园文化环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学校的一草一木,精心布置的长廊,巧妙构思的板报,富有教育意义的宣传图片、资料等,以及教师的仪容仪表、言行、学识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和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教师群体形象是形成整体性教育氛围不可缺少的条件。

1、作为一所农村初中,我们因地制宜注重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环境的建设,充分利用墙体实施墙体文化,刷写激励性标语、校训,让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得到约束。利用橱窗、图书室、教室、餐厅等专用场所,构建与校园特色相吻合的主题校园文化,紧紧抓住宣传阵地,保持德育宣传力度,让学生时时刻刻都置身于充满愉悦的德育氛围之中。

2、我们在校园橱窗开辟了固定的“德育之窗”栏目,政教处专人负责定期更换内容;在教室前和教室里的墙壁上,有选择的张贴对人生有启迪意义的名人名言;食堂里张贴珍惜粮食和文明就餐的标语;在花园、楼梯墙壁等处都有友善人性的提醒;“国旗下讲话”是学校进行德育宣传教育的工具之一,每周举行升国旗仪式时,师生讲话内容都扣紧当前德育教育主题,全体学生一次次受到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和文明礼仪的洗礼,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

3、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就是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我们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积极引导教师进行个人魅力的塑造、外显,要求全体教师要摆脱地域条件的限制,使自己的形象真正与时代接轨。为了创设有利于德育的校园环境,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做到讲民主不专制,和蔼待人不粗暴,有个性但不张扬;言谈举止文明端庄,让学生学有榜样;知识储备广博化,使学生心存敬佩之情;处事方式现代化,使学生感触到时代气息的同时也使教师“文明化、广博化、现代化”的个人魅力得到重塑,让教师的人格魅力进一步成为学生德育工作的显性资源,让学生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受用终身。

三、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的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是情感教育、心灵教育。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德育实践活动,寓教于乐,才能深入人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

1、有效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德育实践活动,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性,使学生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学校的德育实践活动充分与学生真实生活和具体情境相联系,增加道德人文关怀成分,善于在最现实、最本质的生活中,拨动学生心灵深处那根善良之弦,让正直之举、同情之心成为他们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自觉行为。如:我校在2006年4月开展的“知荣明耻”读书征文和“让爱充满世界”募捐等活动中,在宣扬生活真善美的同时,让学生面对和剖析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和生活的艰辛,使他们学会了善待自己、善待他人,许多学生把自己的零花钱拿出来聚在一起,然后送给几个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同学,让他们又重返了校园,圆了这几名同学的上学梦;学会了对生活充满憧憬,对生命充满尊重、关怀和爱护。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知、情、意、行的辨证统一形成过程中,促进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和内化。

2、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的道德教育活动。班集体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人生初期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支柱和基石,我们倡导教师用自己的遗憾警示学生,用自己的人格感染学生。良好的学生间生活关系能使每个学生欣喜,并渴望在团结、友爱的集体氛围中健康向上地成长,它是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素质形成的催化剂。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间关系,形成良好的班级德育生活化氛围。从而使师生双方的价值观取向、道德观导向都得到升华,我们通过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开展有关德育生活化的讨论、实践等活动,组织指导学生走进生活,探究、思考人生发展的道路,感悟生活中的欢乐和苦恼,促使学生不断形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3、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培养学生高雅的文化情趣。由于以往的德育工作只注重道德的说教和灌输,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因此,我们通过校内广播、校刊、报告、集会、征文、文娱汇演、体育运动会等文化体育艺术方面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培养学生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缓解了学生的压力和生活情绪。我校在本月初举办的2007年冬季田径运动会,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公平竞技、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展示个性特长的舞台;每位运动员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奋力拼搏,拼出了成绩,赛出了风格,让青春的活力迸发在赛场上的每个角落。它集中展示了我们后河初中良好的整体形象、校园人文精神和文明风采!它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这种文化体育艺术活动中展示自我,感悟生活,思考生活,提炼生活,吸取对自己人生有积极意义的养分,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判断能力、行为能力。

4、加强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针对学生中出现的特殊情况采取个案跟踪与辅导,建立特殊学生档案袋等措施,帮助学生克服生活中的心理障碍,矫正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行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集体的步伐快乐健康地成长。

四、注重家庭教育提高教育实效

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家庭教育是教育者多于受教育者的教育,在健全的独生子女家庭中,是家长多于孩子,家长对孩子基本上是“一对一”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其次家长了解孩子的长处、短处和孩子的思想、情绪变化,有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自己动手做事的能力等等。同时在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孩子获得了比在学校更多的表现自己、自我实现的机会,给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成长舞台。因此,为了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我们以学生的家庭生活实际为基础,不断强化了家长培训、家校联系和家庭德育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1、家长作为家庭德育的主要执行者,在孩子道德社会化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决定着家庭德育的方向,这就要求家长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得当的教育方式。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座谈会,加强了对家长的培训,搭起了家校联系的桥梁,提供了家校交流的平台,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技巧,从而充分发挥了家庭教育的优势,消除了5+2=0(5天学校教育,2天家庭、社会教育)的德育教育现象,最大限度地影响了孩子正确德育观的形成。

2、为了让学校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我们一直注重家校联系。规定全体教师要在一学年内对每个学生家访不少于一次,要求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所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学校的建议或要求、学生在家中的表现进行及时全面深入的了解,以便我们的教育更有针对性;我们在每学期的素质报告单上除了向家长报告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设置了班主任寄语、学生感想、家长期望等栏目,以加强教师与家长、学生的了解与交流和教育信息的及时反馈,达到家校教育的一致。

3、家庭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和理论上,还需要扎实的实践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懂得孝敬父母,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也为了让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主题性的教育活动,引导家长真正走进孩子的成长过程,我校已开展了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在今年“五一”劳动节放假前,我们号召全体同学回家后在家长的指导下“当好一天家”,从买菜到做饭,从洗衣到扫地,从劳动中体会当父母的艰辛,从家庭生活的实践中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尊重父母的情感。这些家教实践活动在家长与子女之间架起了交流的桥梁,拉近了子女与家长的距离。从而,让学生在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有了更多的支持。

经过近一年的德育生活化的实践,我校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情感等都有了明显的积极变化,其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也更新了教育观念,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教育科研能力。广大家长反映孩子懂事多了,成熟多了;校园环境整洁、秩序井然,讲文明懂礼貌、拾金不昧、团结互助已蔚然成风。本期开学至现在据学校政教处不完全统计共有28人次拾到钱物交到老师或政教处,然后还给了失主。如何叶、杨小川等8名同学先后七次共拾得人民币78.5元交到了政教处,分别还给了失主;10月29日2009级3班的杨鈺霞同学在回家的路上拾得手机一部,立即交给了班主任老师,尔后还给了失主。

德育生活化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德育教育本身规律的呼唤。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将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成就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探索其规律。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陶行知先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时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但就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知行严重脱节的现象,也就是说,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只处于认识阶段,其所学没有很好地指导实践,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产生知行脱节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学没有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针对这样的教学弊端,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将现实生活引入课堂,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我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浅谈如下几点见解。

一、挖掘教材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一般是以一个故事、情景为载体,引发出一个道德主题。这些内容大部分源于现实生活,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所以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加工,使用方法的完善以及开发补充教材的方式,使教材这一文本资源的课程得到升值,便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接受。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教育资源,要把生活搬进课堂教学,教师应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变革与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改造和丰富教学内容,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

如:我在教学“诚信是金”之前,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小型的社会调查,搜集在学生身边发生的不诚信的事情,以及不诚信带来的社会危害对教材进行补充。在课堂上学生就开始分享他们通过调查获得的最具有时代性的资料。他们从衣食住行分角度来谈:“我们每天吃着地沟油油条,吃着苏丹红鸭蛋,喝着三聚氰氨奶,烧条避孕药鱼,醋溜盘尿素豆芽,吃个增白剂加吊白块和硫磺的白馒头或者吃个掺了卫生纸的王哥庄大馒头,呼吸着充满PM2.5的空气,开着锦湖轮胎的车,用着暗藏吸金软件的手机,去地摊买本盗版小说,回去上一会盗版操作系统的XP,钻进黑心棉被窝。。。”从这些打油诗的叙事中,学生谈到的不诚信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甚至更深层次的讨论到了这也是导致千万富人移民的原因,原本是一个社会支柱的财富和知识精英,不仅带走了知识和财富,更带走了这个社会的灵魂,带走了那种激励个体奋发向上不努力改造社会的精神。所以,我们每个公民和企业应做到对人守信对事负责,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这种生活化的教学使学生用生活的逻辑来开分析生活叙事,以独特的视角和风格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从而自己去优化生活状态,在无声中,学生融进知识,知识丰富了学生。

二、导课生活化

《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在导课中,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加以提炼,让学生通过表演或讲述等方式再现生活情景,把学生带入一定的生活情境,由此拉开学习的序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动机。在讲《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时,正好是曼德拉去世的那个月。因此在导入时:我用PPT展示了《与自己对话》这本书的封面-----曼德拉的头像,底下展示了一句英文:When I walked out of the prison cell towards the door leading to freedom, I have made it clear his own pain and resentment if not able to stay behind, so in fact I still in prison。学生一看政治课怎么有英文,好奇心与好胜心激发他们争相翻译,争相描述曼德拉的事迹。这句话的翻译:“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 这句话体现了曼德拉豁达宽容的人格魅力。我继续问: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感受到它的宽容?生答:他内心宽大有气量,原谅和不计较折磨过他的那几个狱卒。我及时进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谈谈宽以待人。

这节课我用了一个时事,就将思想品德课中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态积极地来学习。因此以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或以社会热点话题、国内外重大事件等为契机,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愉悦地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来,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三、探究活动生活化

蒙台梭利教育名言: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开展生活化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探究活动中,我们要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探究的乐趣,掌握探究的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探究性学习中,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鼓励学生敢于提问与发言。如在学习《享受健康网络》这一内容时,我提出这样一个探究性问题:一位同学通过QQ聊天认识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邀请他见面。这位同学要不要接受网友的邀请呢?这样的情景学生非常熟悉,每个学生都可以就此问题发表个人见解。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非常高,发表了许多个人见解,也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引起了学生之间的争论。此时,我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与交流,最终学生达成了共识。这样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开展的生活化的探究活动,学生较为熟悉,都可以有感而发、有话可说,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全面,考虑问题更周到。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同时也帮助学生学会了用所学来指导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知识的实用性。

四、教学评价生活化

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心理素质的人才,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与国家的人。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评价的成功与否对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的有效评价不是单一的评价,而是多元评价,既注重学习结果,又注重学习过程;既关注学生的书面成绩,又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评价要基于学生的生活,体现生活化的特点,让评价为学生所接受,真正成为学生不断上进的动力。在教学中,我将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表现也融入到了评价中。如在学习了《与人为善》后,我对学生的评价不只是局限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层面上,还让学生相互列举他们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实例,然后我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必要的表扬。这样评价的好处在于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是一种正确的行为,真正了解了如何将所学表现在具体的行为实践中。

杜威说过:“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构成学生主观认识的主要素材。对于思想品德课而言,脱离生活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正所谓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第五篇: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

【摘要】随着我国的全面发展,对于初中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进步着。我国的教育发展为我国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不得不承认,我国对于地理的教学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纵然在不断努力着,但是我国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在进行详细研究后,就目前我过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式做出论述。

【关键词】抽象 兴趣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36-02

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之下,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也有许许多多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在新时代之下,对于教学的生活化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教学生活化会不断推动教学发展。这就需要老师不断努力,将地理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对于教学生活化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一、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首先来说,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还基本都是以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的模式还是由老师进行讲述为主的。在过去,这种教学手段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新时代的发展下,这种教学手段对于学生积极性的激发和影响已近越来越小。尤其是在面对初中生的时候,对于学生积极性的培养应当是最为重要的,由于教育中对于学生考虑的缺失,就会导致学生学习受到较大影响。

其次是由于地理知识的过于抽象,学生往往对于地理知识的兴趣较低。在理论上说,地理知识应当是和生活中的地理相呼

应,可以互相影响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中地理知识

抽象为简单的数字和应用技巧,我们对于学生观点的思考会有不同程度上的缺失,那么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低,成绩自然就难以得到保障,所以我们的生活化是不可或缺的。

二、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相关措施

1.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教育的目标自然就是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知识和学习技能,在学习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就是?τ诮萄?情境的设定,对于地理教学也是如此。在实现情况下,我们对于学生的考虑不够充分,没能正确的建立教学情境,这样往往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就是他们已经从小学的稚嫩和不成熟中开始慢慢脱离,但是对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是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平,学习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兴趣的影响。但是在我国,初中教学中对于地理的教育往往还是限制在老师利用书本进行专业知识讲述的过程中,的确这是对于教学考试来说作为简单的办法,但是这样的教学根本无法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也就失去了教育生活化的前提。在生活化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将生活引入地理,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的衣着相貌等来对民族等不同的概念进行理解,不但可以降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难度,还能够将知识结构变得生活化,让学生有更好的理解,就可以使原本枯燥无谓的地理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原本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也会因为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设立而具体生动,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因此提升。

2.积极探索生活化教学元素

其实对于地理的生活化教学来说,对于老师的考验是在提升的,老师想要寻找对于地理教学来说较为符合的生活化元素,就要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而又详细的研究,同时还要善于观察生活,能够将生活中与地理教学的有关元素结合到书本知识上,才能真正对初中生的地理学习有积极的影响。很多老师在教学中自己的地理水平较高,但是对于生活化的理解不是很深,如果老师的水平难以促使学生进行深入学习,那我们就难以做到对于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初中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他们对于初中地理生活化的手段和理解都是不够的,这就要求老师做出更多的努力,用更多的例子来带动学生的不断学习和进步,可以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成长中自行对地理知识进行生活化,不断推动学生进步和发展。

3.通过引入生活趣事来调节课堂气氛

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就是在课堂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而且在实际教学中也确实对于地理的学习很难有人可以一直保持高度注意力,难免会有人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所以对于课堂气氛的调节就变得极其重要。如果一个合格的老师在注意到这种情况后就应当积极寻找一些在地理历史上可以引起大家兴趣的趣闻轶事来引起大家的兴趣。学生在面对枯燥无谓的教学中出现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所以老师对这种情况的发生也应当做好准备才能保证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增加对一些国家的别名,各个地方出现过的有趣的事情进行介绍,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那老师也就不用再为课堂中的注意力问题而担心,这也是生活趣事对于课堂气氛的积极调节作用。当然在教学中不能过于追求气氛,要将趣事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调节气氛,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老师要将积极努力做出平衡,为学生长久发展做出贡献。

三、总结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地理教学来说,只有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更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地理教学生活化就是很好的手段,就现实来说,我国在生活化的改变上还是存在一定不足的,我们也在不断的进行努力,有理由坚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之下,对于地理教学的生活化会越来越深入,对于初中生的地理教学也会越来越进步。

参考文献:

[1]崔春.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6):77-77.[2]张东霞.浅析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4):45-45.[3]包顺喜.贴近生活,促进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导学,2014,(14):23.

下载浅谈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初探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初探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生活化教学没有得到切实实施。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多数学校纷纷开始投入教学改革。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虽有创新教学......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用生活中的地理资源激活课堂 诸城第一初中 张生军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的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但真正的高效课堂却不常见,教与学......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初探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初探 摘要: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指导于生活,在地理课堂中有效的联系生活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现实背......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根植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蕴藏于生活的角角落落。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将数学知......

    农村学校语文生活化教学初探

    农村学校语文生活化教学初探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

    农村数学教学生活化(最终版)

    农村数学教学生活化 赤峰市林西县板石房子寄宿制小学 陈思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促进数......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探究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探究 摘要:地理科目作为最具实用性的科目,早早就被录入教学课本,作为培训学生基本技能之一。地理教学从小学的"社会"科目就进行了,地理的知识空间十分广泛,随......

    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初探

    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初探 黎米丹 (贵州省德江县青龙中学贵州德江565200) 摘要:《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美术渗透于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美化生活、提高物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