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探讨(35)
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探讨
摘要: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教育界开始普遍关注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也渐入人们视线,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使得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探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体育教学是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在培养大学生意志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积极探索大学生体育教学活动的规律,积极探索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不断激发大学生热爱体育的热情,对优化大学体育有效性教学实践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近年来,教育学术界较为关心的话题之一是各学科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体育课程改革深化以后,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尽管有效性在学术界和理论界不断提起和探讨,但总体来说,对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在有效性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实践上的偏差时常出现,给体育教学带来了不良影响。有效性的价值取向导致教师较多的关注教学本身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意义,但是忽视了教学本身可能产生的附带消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有效教学可能转化为不正当教学,这给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敲响了警钟。
1.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所谓有效,一般是指对活动结果的评估和做出的最终结论,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对教学实践预期结果实现的程度。在某项活动实施过程中,如果在投入较少资源的前提下而获得预期的结果,我们就称活动是有效的。反之,如果在活动时实施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无力,最终的结果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果,则该项活动就是无效或低效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投入和产出成正比则是有效的。教学投入和教学产出的关系就是界定教学活动有效或无效的标准。从该标准看,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教学投入,包括教学的时间、精力和努力的投入能够带来最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学就是有效的。或者教师通过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此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了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了教学目标并且满足了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我们也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另一个评判标准是依据学生。如果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学生能够在学习上取得明显进步或发展趋势良好,我们也称之为有效教学。
2.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内容
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源于教育学中对教学有效性的探讨,但是,体育课程有自身独有的特点,不能用有效性的统一标准进行分析,体育课程教学有自身的独特性。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它不仅有关教师的教,也关乎学生的学。在教师方面,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和管理等几方面的有效性值得探讨。在学生方面,学生在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掌握就运动技能,学会;其次,要在会的基础上学懂;最后,要寓学于乐,体会到学习体育的乐趣。
2.1体育教学目标设置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的三大目标是“学会、学懂、学乐”。体育课程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教会学会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其次,在牢固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实现情感目标、认知目标的培养。三大目标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从教学目标培养体系上看,体育教学目标是相对复杂的,其中,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各个层次目标中的最小单位,教学目标的逻辑起点应该围绕教材性质、课程类型展开。
2.2体育教学方法与方法配备的有效性
教学方法是复杂多样的,在体育课程中,由于体育课程性质的特殊性,教学方法容易与其他方法混合,比如:教法、学法、练习方法、教学手段等,这几个概念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被混为一谈。总体来说,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参与者,教师在其中扮演主导者角色,学生在其中是主体,整个教学活动贯穿着教师和学生的各种活动。但是,对于体育教学而言,运动技术的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动作难度的不同造成了教学手段的复杂和差异,如果要完成难度较大的教学,体育教师就要设法挖掘运动项目中的技术细节,在充分了解运动技术的重点与难点的基础上构思和思考一些特殊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经验。体育教学手段运用的灵活性和特殊性程度也是判别一个体育教师教学水平、教学经验和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
2.3场地器材布置的有效性 进行有效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的选用和布置至关重要,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为最大限度的满足体育教学的实施,要在满则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配备必须的辅助场地和器材,不仅仅需要必备的场地器材,还需要有其他的配套设施借以辅助课堂教学。例如,以最简单的跳远为例,跳远不仅需要场地,还需要低跳箱、标枪与橡皮筋、气球、各种颜色的线条等,有些教师还需要高处场地,用于做高空动作。这些场地和器材都属于辅助式器材,但是在有效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
2.4体育课堂教学气氛调节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需要积极的互动和沟通交流,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一般喜欢的教师具有事业心强、自信乐观、幽默风趣、富有激情和关爱学生的特质,这些教师备受学生欢迎,在课堂教学中会营造轻松愉悦和令人舒适的气氛,使学生有兴趣和热情进行动作技能的练习,这对有效课堂教学非常重要。
3.提高大学生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1构建民主和谐的体育教学气氛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须途径是营造积极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下的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各种运动技能和要领。在我国高校的体育课堂中,通过实践教学、公开教学和示范课程,教师在结合学生参与心理和运动技能特点的基础上,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营造出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很关注大学生运动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是引导者和中介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树立合作意识,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教给学生更多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技巧。教师要善于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已经具备一定知识储备的大学生来说,沟通交流是建立情感关系的主要途径,教师既可以是长者也可以是朋友,大学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交流和集体活动等形式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运动技能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健康、宽松和自由的氛围中成长、学习。
3.2做好课程设计和课前准备
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必要的课前准备,体育课程教学也不例外。体育教学的课前准备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器材的准备和教学场地的准备等。大学体育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运动技能,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层面的大学生的运动能力、运动特长、运动兴趣和健康状况有初步了解和分析,在分析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合适可行的教学目标。大学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比较宽泛,不像中小学有较多的限制,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更大的空间,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体育教师应该从教学的有效性出发,认真识别传统教学内容和现代教学内容的优缺点,在吸收传统教学内容有效成分的基础上,加大对新型教学内容的开发,以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提问、演示、模仿和竞赛的形式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3.3体育教学技巧的运用
体育教学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和分层施教、分类指导。首先,要寓教于乐。体育教学中虽然是动作技能的学习,但在动作技能的反复练习中,难免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减退,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采取有趣的竞赛、游戏、小组对练等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练习和参与热情,让学生感受到练习和学习中的乐趣。其次,简化策略。对复杂专业的动作进行简化,减少学生练习中的难度,适当的简化动作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最后,对比教学。教师首先演示正确的体育动作和标准,然后,让学生通过观摩和练习来掌握。总之,体育技巧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技巧,只要是活泼生动和有趣的教学技巧都可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总结:
综上所述,在有效教学中,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依存的整体。大学体育教师应该立足教材和科学理论,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多样的教学指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和热情,只有这样,大学体育教学的效果才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兴国.论有效教学的正当性[J].教育研究,2008(11):69-73 [2]张璐.再议有效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48-50 [3]姚利民.大学有效教学特征之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1(4):42-44
第二篇:合理制定体育教学目标,充分体现课堂有效性
合理制定体育教学目标,充分体现课堂有效性
摘要:作者认为上好体育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充分利用一节课固定的时间让学生得到更多锻炼,积极完成教师所设计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有效课堂
作者认为上好体育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充分利用一节课固定的时间让学生得到更多锻炼,积极完成教师所设计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点问题。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够通过合理制定体育教学目标,做到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呢?作者认为,要了解以下几点:
一、要充分了解体育三维目标的内容和形式
内容应该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目标的制定一般有一下几种形式:
1.四大领域式目标(有时是部分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2.三大任务式目标:知识与技能、体能、情感价值态度观
3.认知技能情感式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
目前对这些形式没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据我们的个人的认知进行描述,但是三个维度的内容不能少。
个人认为,四大领域目标是具有导向性的,是学科阶段的目标或者说是终极目标,不是通过几堂课就能够完成的目标,用这种表述方式会出现目标大而空的现象,无法在一堂课甚至一个单元内达到。
三大任务式目标是我们地区最常用的一种表述形式,其实它是四大领域目标的一种变化形式,只是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融合到情感价值态度观目标之中,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目标的具体描述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结合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目标的表述,发现体能目标很多时候在一堂课中是隐性存在的,不具体、不可测,并且在小学阶段实行的主副教材搭配的形式,出现了每节课的体能目标都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几乎每堂课的体能目标表述都是千篇一律,这些情况的出现,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教学目标制定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认知技能情感式目标,目前在学科的教学目标制定中的运用比较广泛,经过对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的学习,分类学采用了“知识”和“认知过程”二维框架。知识是指学习时涉及的相关内容,包括了从具体到抽象四个类别:事实、概念、程序和元认知,其中,概念和程序的抽象程度有一定的交叉,即有的程序性知识比最抽象的概念性知识更具体。认知过程涉及学习时要掌握的学业行为表现,包括了六个类别: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这是依据认知复杂程度由低到高来排列的。这正是符合目前我们体育学科比较提倡的“明理”教学,即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白技术的原理,掌握一定的方法,为学生课余时间或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但是考虑到学科的特点,在具体的实施上还是会存在问题,过多的认知目标的达成会不会影响学生技能的形成,而第二项技能目标是不是我们所谓的运动技能目标,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进一步考究,需要我们所有体育人继续深入的研究。
二、了解教学目标的表述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后促使学生达成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教学目标表述必须具备以下两个特征:(1)必须明确说明对象――即学习什么、掌握什么;(2)必须用可以检测、或者能够评价的词语来界定目标属性,如“说出„„的名称”、“用自己的话说明„„”、“对„„进行解释”或“陈述„„之间的关系”等。
1.目标表述的四要素
根据这样的要求,规范的目标必须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要素:
(1)谁?(行为主体);
(2)做什么?(行为动词);
(3)做到什么程度(行为水平或行为标准);
(4)在什么条件下?(行为条件)。
2.目标表述具有完整性,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的目标;
3.目标表述具有可行性,即教学目标要符合课标的要求,切合各种层次学生的实际,起点要准,落点要实,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尽量保证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够的着,而不是只有少数学生才能完成教学目标;
4.目标表述具有可操作性,即目标要求具体、明确,能直接用来指导、评价和检查该课的教学工作,在表述目标时,要写具体学习什么技术,完成的次数或数量,完成技术的百分比;如“学习急行跳远助跑与踏跳结合技术,有90%的学生能够在助跑过程中做到单脚起跳、双脚落地,70%的学生在快速助跑后,跳过一定高度的障碍”。
5.目标用语要准确,在学习某项运动技能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对于新授课通常使用“初步学习”、“了解”、“尝试”、“体验”、“知道”、“寻找”、“能够”等词语;对于复习课通常使用“进一步学习”、“进一步理解”、“进一步体验”某某动作,达到某某要求;“进一步巩固”某某技能,达到某某程度”等词语;对于提高课通常使用“巩固提高„„”、“达到某要求”等词语,在技能目标中少提掌握2字。
三、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打造课堂高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它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支配作用,同时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因此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对于一节课的评价就是看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首先设计的目标应难度适中,要符合小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不可好高骛远,制定难度太高的教学目标会给学生造成挫败感,使其失去自信,从而对体育课堂产生畏惧心理。其次,教学目标的设计还要考虑到教师的自身因素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有所不同,教学目标一定不能固步自封,生搬硬套,要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况和教学对象做出合理的?O计。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备课,设置严密的教学系统,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2)设计适合学生的运动项目,加强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准备教具,布置场地,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4)教师树立优化时间的意识,不迟到,不早退,按时上课。
只有加强对教学时间的管理,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才能在固定的时间内得到最高的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第三篇: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
1、教学组织要“有序”
“有序”是指教学组织要严密,包括场地器材的安排要简单、经济,以便于操作和组织教学。课堂教学过程要有逻辑性,教学要井然有序,一气呵成,不能有杂乱无章、停停绊绊,更不能出现体育教学过程有中断的现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放有目的,活有目标”。所以,体育课教学中应该加强体育课堂常规的要求,体育课堂常规的内容,不应经常变动,必须有一定时期的稳定性。而且应将常规要求体现在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平时要不断的提醒学生,对于违反课堂常规的学生要求其改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站队集合时要求做到“快、齐、静”,教师或者体育班委发出口令后必须在5秒内集合完毕,做到收、放自如,令行禁止。
2、教学内容要“有趣”
“有趣” 是指所选择和创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有趣、活泼,将运动基础知识、技能融入于具体的、有趣的游戏活动或比赛中,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或比赛中感悟运动的魅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学习和掌握运动知识、技能,达到教师愉快地教,学生愉快地学的目的,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增强体能和反应能力时,可以设计一些翻越障碍物游戏、并通过竞赛与合作练习,让学生体验跑、跳组合动作的乐趣,发展学生跑、跳组合的基本活动能力。
3、教学手段要“有效”
“有效”是指选择的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步骤的设计应该呈现出前一练习总是后一练习教学基础,后一练习又在前一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升华。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体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能包打天下,为了能较好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选择和设计多种教学方法,予以优化组合、综合动用。
近年来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接受式学习与自主探究性学习不是相互对立的,接受式学习能源源不断地为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和智力资源,离开了接受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主、合性、探究学习只能是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在运用时,必须精心设计、讲求实效性不能把它庸俗化、形式化。
4、运动负荷要“有度”
“有度”是指评价和衡量一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不能一概而论,要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课的类型来把握。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体育课承载一定的运动负荷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练习手段、练习时间时,对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要有一定的预设,但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练习密度和运动生理负荷应有所不相同。如,技术教学课25~30%,125~135次/分;复习课35~40%,135~140次/分;综合课30~35%,120~135次/分;一般练习密度在35-40%左右,平均心律在135-140次/分。
5、课堂氛围要“和谐”
“和谐”是指在体育课堂中要追求师生和生生关系的和谐,教学与锻炼的和谐,思考与练习的和谐,要将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智力发展、情感和社交以及个性发展有机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课堂有效教学。在教学中一定要禁用哪些伤害性的语言,如“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简单的动作都学不会”等等。
第四篇:课堂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高效性
摘要: 如何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怎样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这是当前教育改革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我们作为一线的体育老师们一直以来探索以及在思索着的问题。什么是高效课堂?顾名思义,高效性课堂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效率的最大化,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然后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小学体育课堂的高效是通过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教师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在运动能力、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是否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我作为一名体育老师,也就谈谈我对体育课堂的高效性谈的一些看法。下面是我对如何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的一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效率 效益 最大化 最优化 教学 有效性
小学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属于重要的教育范畴,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一项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即评价教学是否高效主要是看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学生有没有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所以教学高效要求教师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采用适合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教学操作范式和较为全面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充分得到发展,提高工作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低效教学甚至无效教学。所以高效课堂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而体现的。
一、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让教学“活起来”,让教学“生动起来”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本质。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不能都局限在讲解---示范---练习的程度上。在实际教学中选择教材内容时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兴趣爱好,把运动技能生活化,并用创设生活场景、游戏活动、教具活动、竞赛表演等学生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
1.游戏法:引导学生完成各项教学目标。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采用富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游戏法组织教学,有利于完成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课刚开始集中时,这时学生注意力分散,通过趣味游戏练习,可使学生的注意力在很短时间内集中过来,在准备部分,通过安排各种小游戏练习,不仅可以改变单调的定位徒手操,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使身体的各个部位逐渐进入工作状态。
2.情景法:运用兴趣情景教学法,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内容施教,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通过在体育教学“前滚翻中”,将体育课堂教学与情景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体育的真谛。在动物界刺猬面临危险会紧紧把身体团成团,来保护自己。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掌握团身前滚动作较难。在教学中利用小手绢,人手一块,夹杂胸腿之间,头向下埋,把身体紧紧团在一起,像一个球。使身体滚动圆滑,方向正确。使枯燥的体育问题变为活生生的体育现实,使抽象的动作知识变得具体有趣,从而拓展和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体育内容的亲切感,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设计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教学策略,提高各种教学方法运用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引起兴趣,一旦对体育产生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掌握和应用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利用实物,图片、教材插图、模型、标本等教具;有条件的应尽可能地运用幻灯、投影仪、录像及多媒体(利用网络,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等电化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
二、教师的业务能力
为加快我区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创建高效和谐课堂。每节课都该有有效课堂反思,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实践练习,认真遵循学习新课标的思想,体育专业知识是构建体育高效课堂的基本因素,教学基本功和专业知识是构建体育高效课堂的基本因素。构建高效课堂首先需要教师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理念增强自身业务水平,我们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培养敏锐的课堂观察力,纵观课堂发展的全过程,关注课堂上学生行为的表现,有效地进行细节处理。针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解决。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在实践中不断吸取经验,遵循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才能真正不断的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三、创新教学理念推进高效课堂
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学校体育改革中最深层次的,也是最根本的改革。根据《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大家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更加融入了实践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等新理念,坚持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方向,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合理选择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等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努力创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所以教师必须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理念,及时有效的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大胆探究创新,努力构建和谐高效课
四、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发展学生的能力,是目前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所应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根据儿童爱模仿的特点,进行模仿练习,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模仿和想象力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游戏中增加些器具进行分类比赛,培养孩子的记忆、思维、识别能力。采用教师先示范,接着让学生自己进行模仿练习,并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完成动作的最后方法,然后,再通过问答启发,让学生根据自己完成动作的体会,说出动作要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同时使课堂内容生动活泼。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不要让课堂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要走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空间。体育教师既要有健康的体魄,又要有过人的才智。既要表现对所教学科的热爱,若教师教法有方、示范优美、能说会道、能歌善舞,同时又要表现对学生的热爱。当然,生动的体育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同时也是是铸造一个高效课堂关键.总之,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体育教师必须牢固树立高效教学的理念,确立高效教学的学生观;体育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体育课程的核心理念,并把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知识有梯度的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去;让每一个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育意识、体育精神都得到有效地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教学的美感,切身感受到体育教学的快乐,这样的体育课堂才是高效的。
第五篇:课堂有效性
课堂有效性
【摘要】
本文主要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一些教学观念与方法的改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和谐的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促进智力的发展。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建和谐课堂;协调良好的生生关系,发展和谐课堂;关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和谐课堂,让语文课堂变得更活泼、更自主、更和谐、更有效。
语文教学是小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学科,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极大的影响到其他科目的发展。语文教学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经常听到不少同行抱怨语文课堂教学的无奈,总感觉自己很花大力气去上课,结果总是收效甚微,甚至吃力不讨好,这点不少同行都深有同感。教师无奈,学生厌学,形成恶性循环。下面我就如何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如何提高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浅谈自己的拙见:
一、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建和谐课堂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峙的态度。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构成了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的主体,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 础,而要创设和谐的课堂首先就要求教师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本,从事教师职业,最起码要求就是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师没有爱,就像池塘没有水;在国外,夸美纽斯主张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众多教育家都提到师爱的重要性。因此,充满师爱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师爱是“严爱”,而不是“溺爱”,教师的爱应“严慈相济”,这就要求教师态度上和蔼严肃,行动上细心关怀。师爱是“泛爱”,而不是“偏爱”,这种爱是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无论学生的成绩优劣、素质的高低、也不论学生家庭的贫富,教师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传统的课堂教学单纯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权威以及呆板的课堂纪律,严重忽视学生的个性、自我探索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符合学生身心的发展。现代的课堂教学则要求一改这些做法,它更需要教师放下架子,平等的看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尊重和信任,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民主、合作的伙伴关系。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他有自我观念、自尊心、有自己的要求、兴趣、爱好、追求和个性等主观意识。因而学生有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起点,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教师在在课堂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习前进方向的引导者。离开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可能自发形成,甚至可能迷失方向。但是,如果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随便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而自己却袖手旁观,不做任何的参与、点拨这也体现不出师生的合作性,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片面强调语文课的工具性,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老师的教替代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变成知识的单向灌输,脱离职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教育,应充满民主精神,教师要重审师生关系,并确立民主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在教学中,师生是一种交往过程,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局外人。作为主动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应从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主宰者转换为平等的交流者。
如授《桥》这篇课文时,课堂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读剧本,想想剧本中讲的是什么事?(2)说说你最欣赏谁的语言。(3)在保护藏有秘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中,你举得伯诺德夫人一家谁的贡献最大?
课堂上,我让学生结合这些问题,并阅读文章后,让他们畅所欲言。对于学生的不同想法,我并没有说“好”或“不好”,而是引导他们结合 文本有根据、有条理的阐述。
二、创造学习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见,要改变这种学习语文的氛围,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因此,我这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精心设计导语,创设阅读悬念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中,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学”“好学”的欲望。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时,上课伊始,我先在黑板上大大方方地写上“亲人”两个字,并叫学生有感情齐读,接着我问“什么是亲人?哪些人可以成为亲人?”“课文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并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 一连串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回答和极大的兴趣,并制造了他们阅读的悬念,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
2、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引人入胜
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 可以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可以激发学生澎湃的情感。而这单凭教师一张嘴两支粉笔是难以做到的,要结合多媒体教学中的声音、图像。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充满浓浓离别味的文章。如何让学生体味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呢呢?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抗美援朝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中朝两国军民的共同浴血奋战深情厚谊,让课堂充满了一种浓郁的课堂气氛。
3、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如教《包公审驴》一课时,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课本剧表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三、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
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过分重视知识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动手动口能力的培养。以素质教育为课堂教学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的基本属性是社交工具性,语文课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利用语言和文字作为工具去获取和传递信息,从而发展自己,贡献社会。因此,语文课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必须以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教学为核心。如课堂教学结合学生的口语训练、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写作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这一点在高年级要求较突出。如何构建和谐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努力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参考书目】
1、《叶圣陶论语文教育》 河南教育出版社 1986年
2、《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 》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
3、《语文教学技能训练》 韩雪屏 王松泉 王相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 社 1999年 7月
5、《教育学新编 》 徐学莹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