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有效性论文
对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长春中学 周蓉蓉
自我校开展 “分组合作,快乐高效”五板块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有效教学观念便在教学上不断深入,那么怎么做到课堂有效教学呢?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合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五板块基础上不断研究创新,向课堂有限的40分钟要效率,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体会和感受。
一、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对比
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备课,精心准备材料,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也参与了课堂的活动,但是反馈回来教师教的苦并没有换来学生学得好。虽然从七年重新开始英语学习,但是部分学生不能够做到活学活用,完全照搬照抄书本知识,可以说是有知识积累的过程但是没有技能水平的提升。为什么结果不尽如人意?我们究竟离有效教学有多远呢?
现如今的教学中,有效教学应该包括以下几点要素,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和兴趣是否有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是否得到了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是否已经养成等作为评价教学有效依据。教师能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收获成功的喜悦。究其原因为教师情境创设有效吸引学生,分层展示汇报有效性强,课堂任务活动的设计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贯穿始终,不仅轻松突破难点,也使课堂教学结构紧凑,真正做到了当堂质疑,有效训练。
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加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如果教师的问题设计的恰到好处,则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情绪高涨,课堂效率提高。
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之所在,也是促进学生思维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课堂用语,避免问一些无意义或者有暗示的问题。如Do you understand ? Right?等,一定要根据课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
2、加强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模式的主体中。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交流思想”,不但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见解也是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小组成员通过讨论达成共识,通过互帮互学带动组内成员取长补短,是一个有效学习的捷径,课堂真真正正地动起来了。当然我们要让学生合作,并不是老师一声令下,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一片激烈的争论声和下地忙碌,有的两三人一组,有的一组在听一个人发言,每位组员的职责不知道,老师宣布讨论结束后坐回原位,汇报时互相推诿,或者每一组总是组长来汇报,其他同学好像不关他事。这样的合作就是无效的,失败的,我们不能搞合作的花架子,在正确的理论倡导下,一定要踏踏实实合作,值得合作的时候在合作,简单的问题不合作,困难的问题控制好合作的时间和汇报的人员。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对于那些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就不需要合作学习。学生不能单独解决的,通过合作能让同学达成共识,或者两人互帮结对子优势互补,这样的合作才是有效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合作
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
① 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每一名组员根据自己擅长的学科,竞选当成组内的课代表,负责督促组内本学科的学习。在合作中,组内七人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发表意见,每组的正负组长汇总意见后达成统一结论,最后有一记录员做记录,和中心发言人做最后展示。人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② 建立加扣分机制。全班共分为5个大组,每组6-8人,通过每组的口号来激励和强化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每当小组成员做题正确或者课前展示得分,全班同学会给予鼓励。老师在课堂上对每个自主学习的问题都会听取反馈,或者口答,或者板答,或者抢答,并且根据难易程度为小组加上分数。长久下来,组间形成竞争之风,互勉共进,组内形成互帮之风,互助互学。
③ 适时引导。教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能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讲会的教师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教师不讲。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小组的学习情况,参与学习指导,及时总结点拨。
3、加强教学安排的科学性
有的教师课堂教学结构不紧凑,教学情节逻辑性不强,造成让时间浪费。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中时间的使用率,有效地安排好课堂教学节奏。这要求教师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教学环节,这就等于增加了有限的时间,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在这种布局和谐、节奏明快、动静交替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效率提高。通过优化教学时间,增大了教学信息量,训练密度加大,节奏加快,学生参与练习的时间增多,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做到当堂的有效训练。因此,教学内容要详略得当,缓急交错,动静结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另外,师生关系的良好与否,备课是否充分全面,教学中的评价是否及时中肯,教学手段的单
一、多样性与否等,都能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总之,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的课题。作为一名青年英语教师,要加强教学功底和教学经验的积累,不断完善自我,努力迎接挑战,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
第二篇:课堂提问有效性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文笔小学 张玲丽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并能有效地培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维。一.如何有效地提问
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提问的有效性?怎样的有效提问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下面我就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有效的提问应情境化、动态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尤其对少年儿童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很难相象,当他对学习毫无兴趣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而数学知识的呈现又是抽象的、静态的,甚至是枯燥的,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有效的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即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明确易懂无歧义,又能突出知识的重难点。同时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既不能太难或太易,问题太易会使学生提不起数学的兴趣,问题太难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久而久之,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有效的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教学应用题:“大丰粮店运进大米 40 吨,运进面粉的吨数是大米的 3 倍,运进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吨?”教师可作启发性提问:要求的面粉和大米一共有多少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些有序的启发,引导学生抓住数量关系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有效的提问内容要难易适度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结合具体对象,进行具体筹划,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来,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提问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把问题提在学生的“现实发展区”,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不仅无助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提的问题太难,学生经过努力仍百思不解,也只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把问题提得比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们“跳一跳能把果子摘”,把“最近发展区”转化成“现实发展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能得到发展,教师的提问才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五)有效的提问需要有效的评价
教师提问之后一定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适当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极为重要,它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去。
有效评价分两种:一种是肯定性的、激励性的;一种是否定性的。对回答正确又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当然应该充分肯定,还应给予必要的赞扬。而对于回答不够全面的同学,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师在不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应明确指出其不正确,并进一步启发这些学生的思维,给他们再一次站起来回答的勇气,而不能摸棱两可,一味地表扬和迁就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敢面对、不敢批评。教师应注意将激励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注意方法和方式,以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为出发点,达到有效提问后的有效评价。二.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提问可以在单位教学时间内任何时刻进行,但不同时刻的提问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提问存在着一个最佳时间的选择问题,在一个完整的单位教学时间内,只有少数几个瞬间时刻是提问的最佳时间。教师必须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抓住这些最佳时刻。一般来讲,教师提问有课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的提问、课间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和课后总结性提问。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二)合理安排提问对象
有问必有答,教师提出问题必要有学生回答。不同的答问对象又会产生不同的答问效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个别差异,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问题和每个学生的实际,合理选择答问对象,安排答问顺序。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先提名再提问,或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比如按座位号或按点名册上的学号,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不要形成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总叫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也不要总叫“差生”回答,这样会花去很多时间,也会使教学节奏松弛。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一般情况教师可以先叫中等学生回答,并提醒全班学生尤其是“差生”要认真听,等中等生答的八九不离十或答的差不多了,可以让好的学生补充回答,也可以试着叫“差生”,让他们逐步提高。教师应设计好不同层次的问题,把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灵活应用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当你设计好了提问内容,把握好了提问时机,选择好了提问对象,那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而这东风就是提问技巧,我们要做到:提问形式多样化,提问语言要明确,提问态度要自然亲切,有效处理提问结果。
有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第三篇:物理课堂有效性教学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农村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
物理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相连的一种教学活动,二者紧紧扣连在一起。正因为如此,要实现农村初中物理课程的有效教学,教师必须从处理好“教”与“学”二者的关系入手。在“教”方面,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从传统教学的“教书匠”、“讲解者”转变为“教学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的合作者”。因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双方情感共融、分享体验、共同创造的完整的生活过程。所以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彻底摒弃过去“以师为本”的陈旧教育观念,树立“以人(学生)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更多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到学生的共同基础,又要使教学适应学生的个性需要,始终坚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为实现此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是最先被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无形课程资源,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摆脱了那种在老师威严下学习的压力,无疑会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起到良好促进作用。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二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却由于社会地位、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因此,要想实现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应首先从根本上改变以往那种“教师绝对权威”的认识,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学习上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尊重班上的每一名同学,努力地融入班级中,增加对班上同学的了解,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参与、发现、体验、感悟物理的过程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罗杰斯早就在他的“非指导性教学”八原则中提出,要提供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气氛。一个好的班级、好的课堂,应该充满真实、相互关心和理解的心理氛围。这种气氛最初来自“促进者”(即教师),随着学习过程的进行,学生会越来越多地、并且是很自然地流溢出这方面的情感和态度。当我们教学的班级达到这样的境界时,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定会得到较好的提升。
二、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关爱每一个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教师要真正做到却相当的困难,因为一个班上不可能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处于拔尖水平,有些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或多或少的忽略了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这样做会给这些学生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使他们逐渐丧失对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老师更应该给予关心和帮助,因为只有这些学生的成绩提高了,班级的整体成绩才能有较大的提升。教师要做到真正关爱每一个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一位教 师曾经说过:如果没有爱,教育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也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
三、教师要努力做好物理教育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和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在物理教学的层面来实现上述种种要求,指的就是物理教学在达到新课标要求上的有效性。要使学生在素质、能力等方面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该担负起最多的责任,尤其对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做相关的教育研究,多做正确的、深入的、对农村学生发展适用的研究。以农村学生为研究对象,制定有效的研究计划,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学习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方面全面收集材料,从根本上了解和认识农村中学生特殊的发展历程。最后,从学生的特殊性出发,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针对性的开展物理教学工作,避免物理教学的盲目性,逐渐实现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和灵感,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新课程改革提倡物理课堂教学要进行探究式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无疑会在一些问题上对结果产生 分歧,善于把握课堂的教师,会将这些分歧转化成最有效的教学资源,因为在这种分歧下教会学生新的东西,会为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会让学生对新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所以,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了问题,老师应该好好加以利用。爱因斯坦也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从这一点出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组织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同时,教师在鼓励和启发学生质疑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实际组织班上同学开展一些有效的探究活动。例如,在教“测电笔”时,先简介了测电笔的构造、用途以及使用方法,并当堂作了演示,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测电笔的氖管要发光,那么测电笔中是否有电流通过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另外一些新的问题:“假如有电流,此时的通路是怎样的?”“既然有电流,人怎么不会触电呢?”“刚才老师是站在木制的讲台上来使用测电笔的,那么电流又是怎样通过去的呢?”„„此时,学生的探究热情高。通过这样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自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最后,根据学生发表的意见先对学生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然后再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此知识。教师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学共享,共同交流和探讨,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热爱。同时形成丰富的物理思维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要注意的是,初中生虽然普遍已具备了一定的认知 能力,但他们认识问题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缺乏对事物的深入理解与分析。此时教师不能很快直接告诉学生结论,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根据条件独立进行物理实验、总结规律、得出结论的能力。同时,在课后,注意鼓励学生各自组成物理设计小组,鼓励和指导学生制作物理模型,如设计和指导学生制作电脑散热器等,将理论用于实践。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坚信:以严谨的态度,执着的精神,顽强的毅力,正确的方法,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必能披荆斩棘,长风破浪,必能提高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第四篇:课堂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高效性
摘要: 如何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怎样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这是当前教育改革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我们作为一线的体育老师们一直以来探索以及在思索着的问题。什么是高效课堂?顾名思义,高效性课堂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效率的最大化,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然后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小学体育课堂的高效是通过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教师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在运动能力、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是否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我作为一名体育老师,也就谈谈我对体育课堂的高效性谈的一些看法。下面是我对如何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的一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效率 效益 最大化 最优化 教学 有效性
小学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属于重要的教育范畴,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一项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即评价教学是否高效主要是看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学生有没有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所以教学高效要求教师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采用适合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教学操作范式和较为全面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充分得到发展,提高工作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低效教学甚至无效教学。所以高效课堂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而体现的。
一、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让教学“活起来”,让教学“生动起来”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本质。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不能都局限在讲解---示范---练习的程度上。在实际教学中选择教材内容时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兴趣爱好,把运动技能生活化,并用创设生活场景、游戏活动、教具活动、竞赛表演等学生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
1.游戏法:引导学生完成各项教学目标。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采用富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游戏法组织教学,有利于完成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课刚开始集中时,这时学生注意力分散,通过趣味游戏练习,可使学生的注意力在很短时间内集中过来,在准备部分,通过安排各种小游戏练习,不仅可以改变单调的定位徒手操,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使身体的各个部位逐渐进入工作状态。
2.情景法:运用兴趣情景教学法,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内容施教,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通过在体育教学“前滚翻中”,将体育课堂教学与情景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体育的真谛。在动物界刺猬面临危险会紧紧把身体团成团,来保护自己。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掌握团身前滚动作较难。在教学中利用小手绢,人手一块,夹杂胸腿之间,头向下埋,把身体紧紧团在一起,像一个球。使身体滚动圆滑,方向正确。使枯燥的体育问题变为活生生的体育现实,使抽象的动作知识变得具体有趣,从而拓展和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体育内容的亲切感,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设计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教学策略,提高各种教学方法运用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引起兴趣,一旦对体育产生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掌握和应用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利用实物,图片、教材插图、模型、标本等教具;有条件的应尽可能地运用幻灯、投影仪、录像及多媒体(利用网络,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等电化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
二、教师的业务能力
为加快我区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创建高效和谐课堂。每节课都该有有效课堂反思,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实践练习,认真遵循学习新课标的思想,体育专业知识是构建体育高效课堂的基本因素,教学基本功和专业知识是构建体育高效课堂的基本因素。构建高效课堂首先需要教师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理念增强自身业务水平,我们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培养敏锐的课堂观察力,纵观课堂发展的全过程,关注课堂上学生行为的表现,有效地进行细节处理。针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解决。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在实践中不断吸取经验,遵循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才能真正不断的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三、创新教学理念推进高效课堂
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学校体育改革中最深层次的,也是最根本的改革。根据《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大家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更加融入了实践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等新理念,坚持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方向,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合理选择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等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努力创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所以教师必须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理念,及时有效的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大胆探究创新,努力构建和谐高效课
四、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发展学生的能力,是目前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所应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根据儿童爱模仿的特点,进行模仿练习,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模仿和想象力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游戏中增加些器具进行分类比赛,培养孩子的记忆、思维、识别能力。采用教师先示范,接着让学生自己进行模仿练习,并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完成动作的最后方法,然后,再通过问答启发,让学生根据自己完成动作的体会,说出动作要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同时使课堂内容生动活泼。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不要让课堂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要走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空间。体育教师既要有健康的体魄,又要有过人的才智。既要表现对所教学科的热爱,若教师教法有方、示范优美、能说会道、能歌善舞,同时又要表现对学生的热爱。当然,生动的体育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同时也是是铸造一个高效课堂关键.总之,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体育教师必须牢固树立高效教学的理念,确立高效教学的学生观;体育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体育课程的核心理念,并把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知识有梯度的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去;让每一个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育意识、体育精神都得到有效地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教学的美感,切身感受到体育教学的快乐,这样的体育课堂才是高效的。
第五篇:课堂有效性
课堂有效性
【摘要】
本文主要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一些教学观念与方法的改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和谐的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促进智力的发展。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建和谐课堂;协调良好的生生关系,发展和谐课堂;关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和谐课堂,让语文课堂变得更活泼、更自主、更和谐、更有效。
语文教学是小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学科,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极大的影响到其他科目的发展。语文教学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经常听到不少同行抱怨语文课堂教学的无奈,总感觉自己很花大力气去上课,结果总是收效甚微,甚至吃力不讨好,这点不少同行都深有同感。教师无奈,学生厌学,形成恶性循环。下面我就如何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如何提高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浅谈自己的拙见:
一、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建和谐课堂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峙的态度。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构成了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的主体,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 础,而要创设和谐的课堂首先就要求教师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本,从事教师职业,最起码要求就是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师没有爱,就像池塘没有水;在国外,夸美纽斯主张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众多教育家都提到师爱的重要性。因此,充满师爱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师爱是“严爱”,而不是“溺爱”,教师的爱应“严慈相济”,这就要求教师态度上和蔼严肃,行动上细心关怀。师爱是“泛爱”,而不是“偏爱”,这种爱是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无论学生的成绩优劣、素质的高低、也不论学生家庭的贫富,教师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传统的课堂教学单纯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权威以及呆板的课堂纪律,严重忽视学生的个性、自我探索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符合学生身心的发展。现代的课堂教学则要求一改这些做法,它更需要教师放下架子,平等的看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尊重和信任,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民主、合作的伙伴关系。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他有自我观念、自尊心、有自己的要求、兴趣、爱好、追求和个性等主观意识。因而学生有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起点,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教师在在课堂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习前进方向的引导者。离开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可能自发形成,甚至可能迷失方向。但是,如果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随便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而自己却袖手旁观,不做任何的参与、点拨这也体现不出师生的合作性,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片面强调语文课的工具性,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老师的教替代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变成知识的单向灌输,脱离职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教育,应充满民主精神,教师要重审师生关系,并确立民主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在教学中,师生是一种交往过程,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局外人。作为主动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应从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主宰者转换为平等的交流者。
如授《桥》这篇课文时,课堂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读剧本,想想剧本中讲的是什么事?(2)说说你最欣赏谁的语言。(3)在保护藏有秘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中,你举得伯诺德夫人一家谁的贡献最大?
课堂上,我让学生结合这些问题,并阅读文章后,让他们畅所欲言。对于学生的不同想法,我并没有说“好”或“不好”,而是引导他们结合 文本有根据、有条理的阐述。
二、创造学习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见,要改变这种学习语文的氛围,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因此,我这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精心设计导语,创设阅读悬念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中,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学”“好学”的欲望。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时,上课伊始,我先在黑板上大大方方地写上“亲人”两个字,并叫学生有感情齐读,接着我问“什么是亲人?哪些人可以成为亲人?”“课文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并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 一连串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回答和极大的兴趣,并制造了他们阅读的悬念,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
2、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引人入胜
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 可以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可以激发学生澎湃的情感。而这单凭教师一张嘴两支粉笔是难以做到的,要结合多媒体教学中的声音、图像。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充满浓浓离别味的文章。如何让学生体味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呢呢?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抗美援朝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中朝两国军民的共同浴血奋战深情厚谊,让课堂充满了一种浓郁的课堂气氛。
3、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如教《包公审驴》一课时,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课本剧表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三、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
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过分重视知识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动手动口能力的培养。以素质教育为课堂教学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的基本属性是社交工具性,语文课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利用语言和文字作为工具去获取和传递信息,从而发展自己,贡献社会。因此,语文课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必须以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教学为核心。如课堂教学结合学生的口语训练、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写作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这一点在高年级要求较突出。如何构建和谐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努力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参考书目】
1、《叶圣陶论语文教育》 河南教育出版社 1986年
2、《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 》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
3、《语文教学技能训练》 韩雪屏 王松泉 王相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 社 1999年 7月
5、《教育学新编 》 徐学莹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