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生物课堂有效性
浅谈生物课堂的有效性
富顺县怀德镇大城九年制学校
汪礼蕙
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多种原因,初中生物被大家忽视,但对整个社会和学生来说生物却是一门十分有用的学科。对此,作为一名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更要充分地利用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认知智慧增值。那么怎么提高课堂的效率呢?
一、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现在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目的,学习生物的兴趣不浓,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更有不少的学生认为生物学是“次科”而毫不加以重视。初中生物是初一才开始开设的学科,要引导学生重视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对某一学科有了兴趣就会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生物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生物世界的神奇。如:初一开学的第一节生物课不急于上新课,而是带学生到生物实验室,参观里面的各种生物标本。通过观察这些他们以前没有看到过的,从而达到激发他们对生物学感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二、重视备课,了解学生的特点
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教学计划靠每一节课去落实,教师没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就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完善地备课,是教学过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要把一堂课备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课堂下要查阅大量的优秀教案,吸取别人的可取之处但是又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因为课堂上面对的是变化着的有差异的学生,而不是学习机器。教师在备课时应该依据当前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作一个调查或估计,然后再来设计教学方案。既不能低估了学生的能力,也不能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应尽量做到恰如其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与爱好,备课时教师要对自己授课对象的兴趣与爱好了如指掌。
三、重视重难点,加强课堂练习
课堂上应突出重难点,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告诉学生,那些地方容易混淆,那些地方容易出错,提示学生哪里难学,在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会集中注意力去听。讲到重难点的时候,可以做课堂练习,但这里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随后讲解,这样既巩固了重难点,又加强了学生对重难点的运用。
四、加强生物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生物的研究对象就是大自然。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在我们周围处处可见生物知识,许多生物学现象和生物学原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生物学教学能渗透于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的某些领域、某些角落、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这些都是学习和运用生物学的天地。将教学内容适当延伸,就可直接同实际生活挂钩,对生活行为起指导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适当的加强生物与生活的联系,从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然后再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来指导实践,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达到学习生物的真正目的。
五、利用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
随着课堂中的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普及,使得生物教学中时常困扰教师的许多问题,如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内容,能够方便地实现相互的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色彩形状等多种刺激,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例如细胞结构、细胞分裂等微观世界的生命活动,基因工程、克隆等生物技术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而对于比较复杂的内容,比如开花与结果,血液循环等都可以使用多媒体中的动画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使这些学生不易掌握的生物知识变得直观明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在逐渐走向常规化,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高效,合理的使用才能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落实。
六、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涉及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与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它才会乐于学习。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让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后评价,将学生的知识反馈梳理起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不仅提高 了教学的有效性,也完善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总体来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生物教学要根据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才能行之有效。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生物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生命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现象有机结合,提升孩子们对生命现象的感悟。
总体来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 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和发 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学无止境,教更无止境。作为坚守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真是任重而道远啊!让我们扎扎实实地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效率,切切实实地使每个学生更快地进步,让我们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中来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吧!
第二篇:浅谈如何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
在新课改浪潮推进之际,高中生物的教学也发生了改变。生物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不仅有大量的理论知识需要学生记忆,还有很多生物实验让学生进行操作,在动手过程中提高对生物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生物的学习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形成生物抽象思维,把生物知识形成一个网络来记忆,把相关的知识融合到这个网络系统中。在运用生物知识进行解决问题时可以快速地找到有用的知识
一、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如果学生对认知对象不感兴趣,那么就会消极应对,只能是机械而被动地进行,这样会抑制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点。被迫的学习只能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学习的繁重劳累,而影响到学习效果,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内在的动力。而实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做实验,比起学生来记与背知识,更加富有趣味性与挑战性,可以激起学生内部学习机制,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富有兴趣的学习会带来一系列积极的连锁反应,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实验,在实验中完成探究,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为了激起学生对生物学习持久有效而稳定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功效,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减少那种单纯的实验演示,而是要挖掘实验的深层内涵,使学生由对实验表面的直接兴趣转移为内在的间接兴趣,使得学生对生物学科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动机。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演示实验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演示实验比起枯燥地讲解某些知识更具趣味性与形象性,实验会吸引学生更多的目光与精力,使学生专注于实验,进而在实验中认真观察,更好地学习新知。另一方面让学生亲自动手。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动手,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学生以听与记为主的灌输式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具趣味性,可以有效缓解繁重而紧张的高中生活,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关注学生层次化,消除“后进生”的消极心理,体验快乐
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很多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会忽略后进生,因为怕后进生总结得不全面,会耽误课堂的时间,于是,总结就成了优等生的义务,这样确实节约了时间。但对于后进生来说,会感到一无所获,难免会伤害到后进生的自尊心,所以我采取了层次化展示,先让后进生说说自己的收获,也许他们的收获只有那么一个简单的知识点,但是却让他们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同时让优等生及时补充,他们也能感受到自己的优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分层旨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都能学有所得。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课堂教学
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并且往往需要在微观的条件下观察和学习。因此,新型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的使用就显得非常必要。以信息技术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多媒体能够将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现象和变化变得具体生动,能够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细胞等微观的结构和变化,领略微观世界的美妙,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多媒体技术和生物学科的整合,要从教育的现实条件出发,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和优秀的教学课件,创建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实践、观察、体验、探究,从而获得新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多媒体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整合,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始终能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重视评价的目的在于,积极的评价是一种正能量的强化,期许以后出现更多期望出现的行为与表现,如可以提升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敬(学)业、精(学)业和乐(学)业等。所以,只要是教师有所要求,如预习中的问题、课上与课下的作业等,都要及时给予必要或认真的检查与积极的评价。在评价中,能够沟通师生情感,逐步建立师生良好关系,保护学生自尊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里,教师的评价,第一,既要重视结果――最终的学习与考试效果即是一种对结果的重要追求。也要重视过程――没有对过程的应有关注,不能保护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可持续的学习能力,不能保护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对事物的直观认识,也就无法达成对结果的追求。第二,教师应以一种发展性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学习并作出积极评价,对学生的错误或失误表现出应有的关注和宽容。第三,对学生团队的活动进行评价时,应适度关注学生个体的表现,注重个体的参与。
五、联系实际生活,充实教材内容在实际教学中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物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其中很多知识,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作为生物教师,我们要联系生活实际,及时给学生补充新鲜的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又容易理解的自然或社会知识充实到课堂中,使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选取素材时,教师要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较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如在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时,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蚯蚓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大雨过后,蚯蚓常常暴露在地面上,这时我们该怎么对待它们?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许多学生会说到蚯蚓对人类的益处,教师可适当补充让学生了解保护蚯蚓与环境的重要性。又如讲授“人的性别遗传”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男女染色体――XY与XX的组合差异,让学生弄清楚性别决定的因素,让学生逐渐联想到身边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大纲与生物学科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有有高效率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化研究,多渠道、多方面提高教学效率,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责编 张景贤)
第三篇:生物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的生成
生物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的生成
【摘 要】生物学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势必引起课堂教学方法的转变。生物课堂的趣味性和高效性是教师提高教学手段的终极目标。如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本文将从提高教学技能的几个方面去诠释。
【关键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问题解决”课堂 教学道具 教学插图和概念图 合作学习
我们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专业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如何呈现,既能使老师不要累得精疲力竭,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又在很大方面取决于我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基本功。对于生物学这门学科而言,由于课时量有限,加之高考分值较低,学生普遍不重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极为重要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让我们的生物课堂变得精彩,高效。1.教学语言上注重艺术性
1.1教学语言要有理趣
教学语言要有理趣,即兼哲理和风趣而有之,让学生在笑声和欢愉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威廉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的教师讲解,优异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使学生明确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分析,对比,归纳和演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情绪,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例如,“把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移栽在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头几天会发生萎蔫现象,但不久这株植物又恢复原状,是何道理?”学生一答不上来,可引导回忆植物生活必需元素是哪些?大量元素是哪些?植物吸水和失水的条件是什么?提出这些“含而不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以求启发而即发或渐发的作用。在讲线粒体时,如果按照形态,结构,功能三段式平铺直叙的逻辑顺序来讲,无论用什么生动有趣的语言,往往也不会有多么好的启发效果,如果先从线粒体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推测其可能的功能,再探究其结构,成分如何和功能相适应,这种启发效果就会好。1.2教学语言要有修饰美
俗话说“佛要金装,人靠衣装”,为了提高表达效果,要使教学语言形美,必须对其加工包装,进行必要的修饰。如在讲动物的自卫本领时,把青蛙等动物的保护色比喻为穿上的“迷彩服”,把乌贼向海水释放墨汁比喻为施放“烟雾弹”,把虾蟹壳的硬甲比喻为“盔甲装”,讲动物的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时采用拟人修辞术,可分别采用“我不在这里,我不是我自己,我就在这里,谁敢来惹我”来表述。还有讲到生物与环境时,咏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条件对生物生长发育的显著影响。教师一方面要博览群书,唯我所用,还要勤于动脑,善于提炼,加工出一些概括性强,上口好,易懂易记,有感染力的语言作品,供教学中选择利用。例如有的教师在讲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运用口诀谐音记成“甲来借一本蓝色书”,生物必需的六种微量元素记成“铁门碰新木桶”。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巧妙运用谜语术,如在讲水螅时,其特征可概括为“身体圆筒状,把口当做肛,口周多只手,反应不定向”等。另外我们要准确运用精确术,将模糊语言精确化,刻意加以精确定量描述,既形象直观,又可以加深理解,如在讲人体的物质组成的时,可以这样量化描述:“构成人体的水,可以装45升的水桶;人体的脂肪,可以制造七条肥皂;人体中的碳,可以制造九千只铅笔;人体中的磷,可制两千根火柴;人体中的铁,可造两根铁钉;人体中的石灰,可刷一小间厨房……”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学语言,所以教师不仅要在业务上精益求精,而且要在思想,道德,情操等方面提高自己的修养,唯其如此,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其教学语言的才能产生艺术魅力,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积极创设“问题解决”课堂
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著名教育学家波利亚认为“好的教育就是能够系统地给学生提供自己发现事物的机会…….”可见,好的教学模式,要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践行新课程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2.1问题的趣味性
趣味性的提问能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积极性思维,学有所获。例如在讲遗传病的时候教师可提问:“大西洋里有个与世隔绝的林索伊斯小岛,岛上的居民皮肤雪白,头发,眉毛,眼的虹膜呈粉色,他们害怕阳光,喜欢月光,每逢都月光皎洁的夜晚,就在海滩上欢歌载舞,因此被称为月亮的女儿。①试从他们表现得这些现象分析,其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什么?(答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②为什么岛上居民皮肤,毛发都是白色的?(答由于体内缺乏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酶,致使皮肤,毛发等缺少黑色素而表现为白色的性状。)③为什么岛上居民都表现为同一种表现型?(答因为近亲结婚而是白化病隐性基因纯合的机会增加,从而造成白化病的蔓延。)通过这些具有科学性与趣味性的提问,一方面能深深地吸引学生,激发学习的星期,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另一方面又能圆满地完成教学目标。2.2问题的探究性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设计探索问题的引导密切联系。具有较强探究性的问题可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思维及时转向,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而产生独特的见解,提出新颖的解法,新的观点。例如:教师提出“在没有任何外界干扰情况下,落叶为什么总是叶面向下,叶背向上?”的问题,使学生从熟悉的落叶现象中,发现还不熟悉的叶面翻转现象,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究竟是为什么?”强烈的探索动机。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容易产生问题意识,也容易确定探索的方向,思路就容易把握,思维就向更深,更广的方面发展。3.善于运用教学教学和直观道具
所谓直观教学即利用教具作为感觉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学习中都十分重要,因此直观教具的运用也显得十分重要。直观教具除了实物,标本,模型,挂图,替代物以外还要投影,幻灯片,电视录像等。例如在上课伊始,教师从讲台下出人意料拿出一盘又大又红的山楂果,立刻吸引了全班学生的目光,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它的酸度,并问学生“大家有什么感觉?”学生笑着说“口水正在增多!”“为什么你并没有吃到山楂果却流口水呢?好,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下你的这种感觉:感觉神经中枢的活动机能。”又如在讲染色体组的概念的时候,学生很模糊,我们运用学生熟悉的扑克牌做道具,学生便可很快理解。直观道具的选择,往往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模糊的
概念清晰呈现。随着电脑的普及,课堂上的多媒体也运用越来越多。在讲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等内容时,运用动画展示,效果更佳!又如学习“人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时,学生对这节内容虽然感兴趣但是羞于启齿,所以这时候教师要善于利用媒体技术,可以播放视频录像,并适时加以引导,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4.运用课本插图,学会制作概念图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这种“特殊的艺术语言”是用直观视觉形象补充文字内容不足,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增强想象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以图为知识的依托点,以图带动情感体验,以图引领技能发展方向…….根据图的不同类型,不同功能,做到因材施教,灵活运用,让插图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在学习真核生物细胞结构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观察书上学生自制的物理模型,然后教师从各部分的功能出发,逐步认识每个结构。学习能量流动的内容时,书上的插图就非常全面地展示了能量流动的去向,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读图,再提问比较好。生物学知识间往往联系非常紧密,在教学中,通过画概念图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可用概念图做课堂笔记或者用它整理笔记和学习过的内容,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贯通整个课程内容以及整合跨学科的内容。5.采用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是探究性学习形式的主要途径之一。适时开展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与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他们有机会共同切磋,共同提高,这样他们的主动性也提高了。在组内,每个人都是别人承认与期待的人,人人都想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在组间,每个学生都想为本组多处出力的愿望,使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强烈了,而且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只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形成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消除了学生对竞争失败的恐惧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在进行“植物的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以提供“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光合作用的两个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合作用与人们的生活”,“光合作用与日照,温度的关系”。“叶子的颜色,叶子的结构与光合作用的强度”等学习材料,这些材料既可以让学生共同学习,也可以将它分配给小组中的不同成员,让每个成员在完成不同的材料的学习后互相交流实现共同学习,也可以分配到不同的小组,学习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丰富的学习材料是学生学习,思考,讨论,提问,交流,互动的源泉,通过材料可以将学生置于一种“荣辱与共”的情境之中,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实现学习目标。
综上所述,要达成高效课堂,首先我们的课堂要富有趣味性,而诸多趣味性的生成,不仅需要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设置问题模式课堂,善于运用教学道具和插图等这些教学基本功,还需要教师在不断发展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发展自己,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郭永峰.生物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王永胜.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7). 3、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8).4、(美)埃根,考查克;郑日昌主译.教育心理学:课堂之窗(第6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
5、中学生物学教学.第222-223期.
第四篇:课堂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高效性
摘要: 如何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怎样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这是当前教育改革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我们作为一线的体育老师们一直以来探索以及在思索着的问题。什么是高效课堂?顾名思义,高效性课堂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效率的最大化,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然后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小学体育课堂的高效是通过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教师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在运动能力、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是否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我作为一名体育老师,也就谈谈我对体育课堂的高效性谈的一些看法。下面是我对如何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的一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效率 效益 最大化 最优化 教学 有效性
小学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属于重要的教育范畴,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一项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即评价教学是否高效主要是看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学生有没有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所以教学高效要求教师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采用适合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教学操作范式和较为全面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充分得到发展,提高工作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低效教学甚至无效教学。所以高效课堂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而体现的。
一、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让教学“活起来”,让教学“生动起来”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本质。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不能都局限在讲解---示范---练习的程度上。在实际教学中选择教材内容时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兴趣爱好,把运动技能生活化,并用创设生活场景、游戏活动、教具活动、竞赛表演等学生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
1.游戏法:引导学生完成各项教学目标。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采用富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游戏法组织教学,有利于完成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课刚开始集中时,这时学生注意力分散,通过趣味游戏练习,可使学生的注意力在很短时间内集中过来,在准备部分,通过安排各种小游戏练习,不仅可以改变单调的定位徒手操,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使身体的各个部位逐渐进入工作状态。
2.情景法:运用兴趣情景教学法,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内容施教,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通过在体育教学“前滚翻中”,将体育课堂教学与情景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体育的真谛。在动物界刺猬面临危险会紧紧把身体团成团,来保护自己。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掌握团身前滚动作较难。在教学中利用小手绢,人手一块,夹杂胸腿之间,头向下埋,把身体紧紧团在一起,像一个球。使身体滚动圆滑,方向正确。使枯燥的体育问题变为活生生的体育现实,使抽象的动作知识变得具体有趣,从而拓展和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体育内容的亲切感,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设计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教学策略,提高各种教学方法运用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引起兴趣,一旦对体育产生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掌握和应用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利用实物,图片、教材插图、模型、标本等教具;有条件的应尽可能地运用幻灯、投影仪、录像及多媒体(利用网络,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等电化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
二、教师的业务能力
为加快我区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创建高效和谐课堂。每节课都该有有效课堂反思,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实践练习,认真遵循学习新课标的思想,体育专业知识是构建体育高效课堂的基本因素,教学基本功和专业知识是构建体育高效课堂的基本因素。构建高效课堂首先需要教师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理念增强自身业务水平,我们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培养敏锐的课堂观察力,纵观课堂发展的全过程,关注课堂上学生行为的表现,有效地进行细节处理。针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解决。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在实践中不断吸取经验,遵循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才能真正不断的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三、创新教学理念推进高效课堂
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学校体育改革中最深层次的,也是最根本的改革。根据《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大家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更加融入了实践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等新理念,坚持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方向,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合理选择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等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努力创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所以教师必须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理念,及时有效的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大胆探究创新,努力构建和谐高效课
四、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发展学生的能力,是目前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所应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根据儿童爱模仿的特点,进行模仿练习,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模仿和想象力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游戏中增加些器具进行分类比赛,培养孩子的记忆、思维、识别能力。采用教师先示范,接着让学生自己进行模仿练习,并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完成动作的最后方法,然后,再通过问答启发,让学生根据自己完成动作的体会,说出动作要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同时使课堂内容生动活泼。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不要让课堂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要走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空间。体育教师既要有健康的体魄,又要有过人的才智。既要表现对所教学科的热爱,若教师教法有方、示范优美、能说会道、能歌善舞,同时又要表现对学生的热爱。当然,生动的体育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同时也是是铸造一个高效课堂关键.总之,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体育教师必须牢固树立高效教学的理念,确立高效教学的学生观;体育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体育课程的核心理念,并把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知识有梯度的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去;让每一个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育意识、体育精神都得到有效地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教学的美感,切身感受到体育教学的快乐,这样的体育课堂才是高效的。
第五篇:课堂有效性
课堂有效性
【摘要】
本文主要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一些教学观念与方法的改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和谐的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促进智力的发展。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建和谐课堂;协调良好的生生关系,发展和谐课堂;关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和谐课堂,让语文课堂变得更活泼、更自主、更和谐、更有效。
语文教学是小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学科,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极大的影响到其他科目的发展。语文教学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经常听到不少同行抱怨语文课堂教学的无奈,总感觉自己很花大力气去上课,结果总是收效甚微,甚至吃力不讨好,这点不少同行都深有同感。教师无奈,学生厌学,形成恶性循环。下面我就如何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如何提高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浅谈自己的拙见:
一、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建和谐课堂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峙的态度。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构成了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的主体,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 础,而要创设和谐的课堂首先就要求教师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本,从事教师职业,最起码要求就是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师没有爱,就像池塘没有水;在国外,夸美纽斯主张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众多教育家都提到师爱的重要性。因此,充满师爱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师爱是“严爱”,而不是“溺爱”,教师的爱应“严慈相济”,这就要求教师态度上和蔼严肃,行动上细心关怀。师爱是“泛爱”,而不是“偏爱”,这种爱是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无论学生的成绩优劣、素质的高低、也不论学生家庭的贫富,教师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传统的课堂教学单纯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权威以及呆板的课堂纪律,严重忽视学生的个性、自我探索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符合学生身心的发展。现代的课堂教学则要求一改这些做法,它更需要教师放下架子,平等的看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尊重和信任,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民主、合作的伙伴关系。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他有自我观念、自尊心、有自己的要求、兴趣、爱好、追求和个性等主观意识。因而学生有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起点,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教师在在课堂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习前进方向的引导者。离开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可能自发形成,甚至可能迷失方向。但是,如果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随便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而自己却袖手旁观,不做任何的参与、点拨这也体现不出师生的合作性,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片面强调语文课的工具性,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老师的教替代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变成知识的单向灌输,脱离职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教育,应充满民主精神,教师要重审师生关系,并确立民主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在教学中,师生是一种交往过程,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局外人。作为主动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应从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主宰者转换为平等的交流者。
如授《桥》这篇课文时,课堂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读剧本,想想剧本中讲的是什么事?(2)说说你最欣赏谁的语言。(3)在保护藏有秘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中,你举得伯诺德夫人一家谁的贡献最大?
课堂上,我让学生结合这些问题,并阅读文章后,让他们畅所欲言。对于学生的不同想法,我并没有说“好”或“不好”,而是引导他们结合 文本有根据、有条理的阐述。
二、创造学习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见,要改变这种学习语文的氛围,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因此,我这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精心设计导语,创设阅读悬念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中,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学”“好学”的欲望。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时,上课伊始,我先在黑板上大大方方地写上“亲人”两个字,并叫学生有感情齐读,接着我问“什么是亲人?哪些人可以成为亲人?”“课文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并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 一连串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回答和极大的兴趣,并制造了他们阅读的悬念,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
2、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引人入胜
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 可以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可以激发学生澎湃的情感。而这单凭教师一张嘴两支粉笔是难以做到的,要结合多媒体教学中的声音、图像。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充满浓浓离别味的文章。如何让学生体味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呢呢?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抗美援朝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中朝两国军民的共同浴血奋战深情厚谊,让课堂充满了一种浓郁的课堂气氛。
3、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如教《包公审驴》一课时,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课本剧表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三、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
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过分重视知识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动手动口能力的培养。以素质教育为课堂教学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的基本属性是社交工具性,语文课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利用语言和文字作为工具去获取和传递信息,从而发展自己,贡献社会。因此,语文课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必须以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教学为核心。如课堂教学结合学生的口语训练、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写作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这一点在高年级要求较突出。如何构建和谐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努力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参考书目】
1、《叶圣陶论语文教育》 河南教育出版社 1986年
2、《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 》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
3、《语文教学技能训练》 韩雪屏 王松泉 王相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 社 1999年 7月
5、《教育学新编 》 徐学莹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