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生物课堂有效性之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的课程整合
浅析生物课堂有效性之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的课程整合
胡祥芳(安徽省铜陵县一中
安徽铜陵)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它给学科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积极地促进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而有效教学是教学的生命,也是教学永恒的主题。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进行整合,能让高中生物学的学科特征更加突出。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工具,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走进学校,二者的整合,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师生多维互动与评价,为生物学教学找到了新的生长点,充分实现了生物学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生物学
整合 有效性
【正文】所谓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的课程整合,就是通过生物学的课程内容,把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中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把技术作为一种工具,用来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过程。它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在于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教学环境、提供生物学信息资源、改变教学行为,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结构、资源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和谐互动的课程整体。
生物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含内容包罗万象。如果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往往感觉抽象、枯燥,而信息技术是拥有多样信息教育载体的计算机技术,它能够有效控制和处理一些文本、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并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融合、再现。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现生物各种复杂生理变化的过程,可以达到常规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本人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将信息技术整合到生物教学活动中的优势及其应该注意的问题。
1.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优势
1.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教师连篇的生物学术语,而是希望通过视觉、听觉来感受和领悟生命的现象和奥秘。那么用多媒体创设新奇的情境就是一种常用技巧。多媒体以动态、立体的观察效果,弥补教师枯燥无味的语言;以鲜明的色彩、悦耳的声音、变幻的画面,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通过“人机互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例如在进行“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好奇心,我一开始就播放一段短片:有长颈鹿悠闲地啃着树叶、猎豹追捕羚羊、蛇吐着火红的舌„„精彩的画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这样,学生满怀好奇,带着想解决心中疑团的迫切愿望去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个短片,设置新奇的意境,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渴望探究的欲望,积极性特别高,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
1.2优化组合教学媒体,突破重难点,促进理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通过视觉、听觉所形成的印象应该更深刻。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直观手段可以向学生提供内容丰富而又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将生命活动的丰富内涵淋漓尽致地展现其中,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体会到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兴奋的传导”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内容抽象、微观,专业名词多,教学难度较大。其中,对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教学,首先以示意图形式,分层次、选择性地介绍突触,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好结构基础。然后通过动态演示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方向传递的原因。最后进一步升华问题:为什么神经递质作用之后水解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学生犹如置身于微观世界,亲眼目睹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连续过程,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不过,多媒体同其他教具一样,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虽然有它自身的特殊功能和优越性,但并不排斥常规教学媒体。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还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上的插图,用实物投影仪投到屏幕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归纳总结,适时讲解、评析,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学生很快理解并掌握了教学内容,既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我认为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多媒体技术与常规媒体有机整合,发挥多种教法的综合优势,进行优势互补,促进学生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1.3信息技术可促进师生间、生生间关系的转变
信息技术具有隐蔽性这一特点,有助于学生将某些难于公开表达的话,直接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例如,在青春期性教育的教学中,有一些内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遮遮掩掩的,尤其是年轻的教师更是羞于启口,有的干脆就不上了,而这些知识学生实际上是很渴望了解的。对于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让男女学生各自在计算机上按照教师的设计程序,搜寻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就自身性发育过程中遇到的疑惑而自己又难于启口的问题,通过计算机查寻相关信息,同时还可以就某些问题与教师、同学进行非面对面的交流,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解决了多年来生物学教师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充分证明了运用信息技术可实现教学中多年梦寐以求的分层教学,实现了真正平等的师生、生生关系。
1.4发挥网络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人与人基本素质是相近的。不过每个人在后天的环境影响、接受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等方面的差别,导致他们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个性。而具备良好个性的人往往能独立思考,具有与众不同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因此,我们应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一味强调共性发展,否则,就会阻碍学生发展的潜力,也阻碍了学生发展可能性的发现与形成。
网络环境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它可以通过在教学中设置逼真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实现自主学习。例如学习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一节,就可将达尔文、拉马克等内容的图片、文本等资料做成网页,让学生自主浏览网页,通过教师的指导让他们自己整理、编辑资料,这就是一个个性化的学习过程,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各展所长,各有收获。这种教学方式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灵活性大,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借助网络媒体,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并按照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最大限度地挖掘、展现自己的特长,促进其个性的发展。2.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1应更新观念,提高教师对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人们仅仅拥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是不够的,更需要用全新的观念去审视和指导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应是一个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的有机结合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通过演示、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感悟,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而不少生物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仍是新瓶装旧酒。可以说,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观念层面的现代化,如果不更新观念,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相反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要使信息技术发挥应用的作用,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使自己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同时不断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这样与课程的整合才能落到实处,才更有效。2.2应紧密结合教学目标
应用多媒体教学,必须紧扣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只有使多媒体课件所载的生物信息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嵌合,才能充分地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对于单纯反映科学事实的动画,不应哗众取宠掺杂过多的修饰,尊重内容本身就可以了。同时也不能盲目加快教学进程,增加课堂容量,否则,一堂课下来,学生走马观花,左耳进,右耳处,如何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如何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呢?
2.3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重视科学性
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教材内容这个层面上,要登高望远,要对教学内容加以细化、提炼和完善。例如,在“细胞分裂”的教学中,教材只简略介绍了各个时期的主要特征,设置了相应的图解,却没有介绍细胞分裂的详细过程;几个典型时期的定格不能体现细胞分裂的连续性和周期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自身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要明确细胞分裂过程中各个变化的表现形式、前后顺序,如何连续动态展示整个分裂过程?此外,教学课件要避免过于花俏,哗众取宠,要简洁、大方。本人刚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为吸引学生注意,我故意在一些课件分别加上动物图片、卡通人物之类的背景,但结果却画蛇添足,那些背景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出现本末倒置现象。所以,生物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科学设计教学课件,真正让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提高学习效率。2.4应注重学生参与
应用信息技术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参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会学知识,要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现在,社会发展了,科学技术进步了,教学手段也跟着与时俱进,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变,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规律没有变。教师在应用多媒体的同时,也要有生动地讲解,形象地描述,通过启发学生思考,积极参与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既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实践
课堂教学是由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构成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终都会通过与这些基本的教学活动的整合来实现。下面结合实例谈谈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提问较好的整合。课堂提问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抛出问题,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归纳总结。例如在“光合作用"的教学中,需要认识光合作用中所释放的O2是来源于H2O还是CO2?这个实验涉及到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需要复杂的实验设备,中学生物实验室里无法开展,传统教学手段不容易讲清楚,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我先创设这样的问题:通过化学知识我们知道,在物质变化中质量是守恒的,那么光合作用中所释放的O2是来源于H2O还是CO2?在这个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积极地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他们有的认为O2是来源于H2O,有的认为是来源于CO2,还有的认为O2既来源于H2O,又来源于CO2。我先不急于提供答案,而是先提供了相应的动画,动态模拟鲁宾与卡门的实验过程,其中放射性同位素的检测也以多媒体形式表现,使学生在视听环境中观察、学习,自己得出相应的结论,并进一步追问:我们所学的知识中,哪些实验涉及到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证明了什么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在提问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能清晰地看到问题的实质所在,从而顺利地理解、回答问题,印象也更深刻。这是传统手段无法做到的,就算能做到,效果也不是很好,但利用信息技术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技术作为最广泛的教学手段与生物教学整合,不但加大了教学信息容量,深化了学科教学,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是实现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慎用、善用多媒体,让信息技术作为师生互动的有益桥梁;要学会正确地看待和使用它,不能拒之于千里之外。但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它。我们需要的是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武装下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从而带来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春雷,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结题报告,《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刘儒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0—41
第二篇:浅谈生物课堂有效性
浅谈生物课堂的有效性
富顺县怀德镇大城九年制学校
汪礼蕙
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多种原因,初中生物被大家忽视,但对整个社会和学生来说生物却是一门十分有用的学科。对此,作为一名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更要充分地利用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认知智慧增值。那么怎么提高课堂的效率呢?
一、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现在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目的,学习生物的兴趣不浓,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更有不少的学生认为生物学是“次科”而毫不加以重视。初中生物是初一才开始开设的学科,要引导学生重视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对某一学科有了兴趣就会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生物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生物世界的神奇。如:初一开学的第一节生物课不急于上新课,而是带学生到生物实验室,参观里面的各种生物标本。通过观察这些他们以前没有看到过的,从而达到激发他们对生物学感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二、重视备课,了解学生的特点
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教学计划靠每一节课去落实,教师没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就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完善地备课,是教学过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要把一堂课备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课堂下要查阅大量的优秀教案,吸取别人的可取之处但是又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因为课堂上面对的是变化着的有差异的学生,而不是学习机器。教师在备课时应该依据当前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作一个调查或估计,然后再来设计教学方案。既不能低估了学生的能力,也不能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应尽量做到恰如其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与爱好,备课时教师要对自己授课对象的兴趣与爱好了如指掌。
三、重视重难点,加强课堂练习
课堂上应突出重难点,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告诉学生,那些地方容易混淆,那些地方容易出错,提示学生哪里难学,在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会集中注意力去听。讲到重难点的时候,可以做课堂练习,但这里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随后讲解,这样既巩固了重难点,又加强了学生对重难点的运用。
四、加强生物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生物的研究对象就是大自然。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在我们周围处处可见生物知识,许多生物学现象和生物学原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生物学教学能渗透于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的某些领域、某些角落、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这些都是学习和运用生物学的天地。将教学内容适当延伸,就可直接同实际生活挂钩,对生活行为起指导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适当的加强生物与生活的联系,从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然后再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来指导实践,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达到学习生物的真正目的。
五、利用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
随着课堂中的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普及,使得生物教学中时常困扰教师的许多问题,如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内容,能够方便地实现相互的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色彩形状等多种刺激,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例如细胞结构、细胞分裂等微观世界的生命活动,基因工程、克隆等生物技术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而对于比较复杂的内容,比如开花与结果,血液循环等都可以使用多媒体中的动画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使这些学生不易掌握的生物知识变得直观明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在逐渐走向常规化,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高效,合理的使用才能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落实。
六、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涉及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与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它才会乐于学习。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让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后评价,将学生的知识反馈梳理起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不仅提高 了教学的有效性,也完善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总体来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生物教学要根据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才能行之有效。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生物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生命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现象有机结合,提升孩子们对生命现象的感悟。
总体来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 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和发 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学无止境,教更无止境。作为坚守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真是任重而道远啊!让我们扎扎实实地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效率,切切实实地使每个学生更快地进步,让我们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中来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吧!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
目录
摘要·······························1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2 1.1 网络资源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2 1.2 网络化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2 1.3多媒体课件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3
二、生物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应注意的问题·······3 2.1生物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正确使用···········4 2.2要与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结合············4 2.3注意生物学科的特点·················4 2.4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4
三、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优势···············5 3.1从微观拓展到宏观··················5 3.2从宏观拓展到微观··················5 3.3生物情景从延迟拓展到快速··············5 3.4能从静态拓展到动态·················6 3.5促进学生能力发展··················6 结 束 语··························7 参考文献··························8
摘要
将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学教学相结合,提供图文、声、像等多元化的教育情境,使知识呈现更加生动、形象、逼真,而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提高了教学质量。更深层的意义还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教学资源,使生物学教师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协作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滥用信息技术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可哗众取宠,为了应用而应用,流于形式。信息技术要与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结合。注意生物学科的特点,如有条件更应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去亲身感受、观察和热爱真实的生物。
关键词:信息技术
生物学教学 网络
多媒体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把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紧跟时代步伐、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课堂教学质的飞跃的一种特殊教学手段。它不仅使课堂教学实现视听化、形声化,而且使整个课堂的直观性更加突出: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活化”了教材.所以备受广大同行的欢迎。灵活利用信息技术运用在生物教学中,可改变教学环境,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不拘泥教材,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1.1 网络资源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组织形式及质量效益等与教学手段、教学工具密切相关。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结合起来,可将生物学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使知识呈现更加生动、形象、逼真,而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提高了教学质量。更深层的意义还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教学资源,使生物学教师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协作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链接丰富、实时性和互动性等特点。生物学教师可以利用Internet 资源进行备课、信息检索、资料收集、问题探讨和学术交流。在众多生物网站中,如(生物学引擎网)、Myrice.com(中学生物教学资源网)、(生物多媒体)、(生物天堂)、(中学生物教与学)等等,教师可根据需要进行检索、下载任何有用的生物信息资料和现成的课件,稍经加工就可以用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遇到疑难问题也可以上网发布信息请教同行,通过E—mail、BBS与同行们交换意见。教师的教学心得和制作的课件也可以发表于网上进行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学生则可根据教师在校园网上提供的相关链接,获得更多的生物学知识和观点。充分利用Internet资源,不仅可以节省教师搜集教学素材和制作课件的时间,而且大大地拓宽了师生的视野,同时也增强了师生的现代信息素养。
1.2 网络化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化教学是指利用文本书籍、光碟软件、网上资料等三大资源,以及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跨时间和空间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同时网络化教学也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多种途径,如可以通过E-mail、聊天室、电子论坛、BBS等方式实现网上讨论、答疑、网上作业等学习形式。
基于对网络化教学模式的理解,再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在生物学网络化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教材中网上资源丰富又比较开放和新颖的部分(如遗传、生命起源、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等内容)作为学习内容来进行网络化教学。比如,在“生物多样性及保护”一节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利用网络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建立起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生物学知识体系;然后围绕学习主题——保护生物多样性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多人协作,网上查阅资料等方式来解决相关问题,学生在网上所获得信息还可以通过网上传递进行交流;接着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总结,教师再作总的评价,进行理论升华;最后对学生进行在线测试,针对及时反馈的信息,查漏补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1.3多媒体课件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同传统的直观教具:标本、模型、挂图、幻灯、录像等相比具有表现力强、交互性好、信息量大等优点。教师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能从市场上或Internet获得一些现成的多媒体课件,但这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应用相关软件(如Flash、Powerpoint、Photoshop、Authorware等)和平时积累的素材自己制作一些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设计和制作的,反映着自己教学意图、思路和观点的,形象、生动、具体的;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应用到教学中,既节省了教学时间、降低教学难度,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此外,多媒体较高的交互性也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更及时、更开放的交流,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比如,在讲授“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制作成flash动画来演示;把拍摄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的图片与教师画的示意图对照着呈现给学生;将受精部分内容通过播放生理卫生科普片的形式介绍给学生,辅助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
二、生物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2.1生物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正确使用
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滥用信息技术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可哗众取宠,为了应用而应用,流于形式。适时呈现媒体,切忌喧宾夺主。选准了多媒体的表现内容,还要设计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呈现的时机、方式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根据教学内容所要求的不同的学习水平层次,不失时机的发挥媒体的作用,使媒体在最佳时机、以最佳方式呈现,从而帮助学生解决“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之间的矛盾,切不可喧宾夺主,随意呈现。例如:初一生物“细胞的分裂与生长”教学内容,让学生先看多媒体演示的细胞分裂生长过程及结果,学生自然就能归纳得出结论。应该明确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恰当应用它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要与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结合
尽管信息技术作为直观的教学工具,具有很大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但是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电化教学手段仍有用武之地。只有把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充分结合使用才可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2.3.注意生物学科的特点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师生完成许多原先没法亲自动手完成的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影像等手段模拟各项生命活动,然而生命的活性是任何模拟图像无法取代的。而且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些能让学生亲手完成的实践活动或实验就应该让学生亲自去做,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听来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的会。如有条件更应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去亲身感受、观察和热爱真实的生物。
2.4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握教师主导,突出学生主体。计算机辅助教育手段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它的作用只能是“辅助”,它的价值也只能是作为一种为所用的教育手段而存在。应做好以下两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地位的转变--由被动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教师始终是教育的主导,如何把多媒体课件中的各个环节有机的“串”为一个整体,教师的“导”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认为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已是非常的丰富了,就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导”得好,则是一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反之,只是一个生冷的“拼盘”。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多媒体教学中更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优势
3.1从微观拓展到宏观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研究方向兼顾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显得有些无助,而运用信息技术则可将微观的结构和功能或者生理过程生动逼真地呈现给学生。如教学“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节课时,可用动画模拟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的运动,从而生动地说明细胞膜的特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2从宏观拓展到微观 宏观方面,大多数学生对森林、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的认识是局部而非全面的,个别的而非整体的,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也缺乏认识。教学中,可以通过光盘、网络或视频捕捉来剪辑整理有关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影像资料,并加入声音或文字解说。数字电影中生动的画面、逼真的声音,让同学们如身临其境,加上其中简洁的说明,不但可以加强其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同学们对各种生态系统就有了全面的整体的认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而对于有关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等问题,多媒体技术同样能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拓展。
3.3生物情景从延迟拓展到快速
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二者时间跨度都很大,且原始生命起源过程不可能重演,环境条件不可能改变。这样,完成该课教学时,一方面留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也给学生理解进化论学说带来很大困难。这给信息技术以用武之地: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的超媒体性,可把一个自然界中无法变动的生物进化过程随意加快,将几十亿年生命起源及生物进化过程的时间缩短,帮助学生对生命现象及生物发展进化规律的理解,使他们更好地形成感性认识。
3.4能从静态拓展到动态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可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生物过程。运用计算机超媒体集成展示信息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选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对课文的内容、情境、模型、状态、生理过程等进行生动呈现,就能使学生容易地理解复杂抽象的生理过程。比如:《排泄》这一章知识结构复杂,内容较丰富,知识点较为抽象。传统教学运用的挂图、模型及板书等都是静态过程,不便学生理解。而且,完成此教学需要大量时间,较难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可运用多媒体技术集成展示的优势,连续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结构图片,尿液的形成及排出过程的动画,从而形象、直观、生动地表达出复杂抽象的生理过程,教学重点、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3.5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的特点。这些特点能创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由于网络教学充分利用了各种信息的载体(比如:文字、声音、图像以及各种表现手法),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器官对教学信息的反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欢快气氛中发挥出自己潜在的主动性,从而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在环环紧扣的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积极思维,大脑思维高度活跃,从而使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最清晰的思路和最灵活简洁的方法得以解决。
结 束 语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的结合,不仅使学生能学到现阶段生物学科的研究成果,而且能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生物科学知识,跟上生物科学发展的时代步伐;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由单一性、单调性走向多样化和趣味性。把信息技术灵活地运用在生物教学中,我自知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3]柳海民.现代教育理论进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4]陈维.利用INTERNET获取生物学资源[J].中学生物学教学,2001(4):29.[5] 张勤让.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误区[J].中学生物学教学,2001(7~8):76.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定稿)
浅论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视点。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新教材教学难度增加了,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生物教学课本中涉及的图、文、形、像很多,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看,去听,去想。信息技术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吸引学生注意,降低理解难度。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增大课堂容量,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能力。本文就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本质、基本原则和途径、方法等做了一定的阐述。
关键词: 生物课程 信息技术 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的本质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提高生物学科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教学媒体,当它们与生物课程加以整合,即与生物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它们可以体现出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极为宝贵的特性,从而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所以研究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
所谓整合就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功能,使计算机溶入学科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具
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中学生。整合并非是将计算机与生物学科的简单结合,也并不能够解决生物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而是从实际出发,寻找最佳结合点,突出教学重点,解决难点,探索规律,启发思维,从而提高生物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转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它强调的是“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技术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等资料,创设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和一个自主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主动去收集并分析有关生物知识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生物学问题
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把当前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生物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最终达到当前所学的生物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所以成为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三、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途径、方法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是关键问题。我日常教学设计的原则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协作学习;分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个性化学习,激励学生创新,培养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科学创新精神。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不但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还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强调师生互动。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1、常用软件做为思维支持工具
思维支持工具不等于就是简单的课件制作工具。常规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往往要为一节课制作一个课件,课件使用的灵活性不大,而且在实施教学前要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其实计算机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教学功能,如利用计算机中的图表工具进行数据统计,只要输入相应的数据,计算机在几秒钟之内便自动产生统计图,而且可以根据需要产生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这样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对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推断上,培养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实践表明,学生通过整合教学,既达到
了学会看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变化做出适当的分析与推测;又达到了学会用图表工具制作统计图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还激发了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加工能力
强大的信息加工能力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特点。让学生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在大量信息中快速提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培养信息加工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中收集相关材料,包括文字、图片、动画等,然后根据学习目标进行信息筛选,并对选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再进行组合和再创造,最终得到学习成果,有的学生还把学习成果制作成网页的形式。在这里,计算机一方面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信息工具”的角色,促使他们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以“出版工具”的角色出现,帮助他们整理知识,综合应用所学的语文写作、美术绘画和欣赏等多项知识完成研究报告,使知识内化并激活。
3、创设模拟实验的整合教学
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的时代。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为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许多在现实中很难做到的试验,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从而给学生以真切感,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例如《减数分裂》一课,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较为抽象,虽然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分裂的装片,但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只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某一个时期的图形,而减数分裂本身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并真正提高应用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模拟试验,设计制作减数分裂中“精子的形成”过程的多媒体课件,整个过程可控性强,让学生自己操作,体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的含义,帮助做出正确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整合,学生真切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和学习方式革命的紧迫性。
4、使用网站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指教师在指导下,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和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如: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创设生动的研究情境、大大地扩充协作范围,提高协作的效率、改革学习的方式。
遂然我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中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和探索,但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漫长的、历尽艰辛的过程,只有通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全体参与和不懈努力,才能使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跃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号 [2]陆建身.生物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3] 章剑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载《浙江教学研究》,2000年 [4]杨改学.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甘肃:甘肃省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5]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1年5月 [6]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第五篇:“实用生物信息技术”课程总结
“实用生物信息技术”课程总结
1.收获
1)学会了资源搜索。研究生的一个必备工作是读阅读文献,分析文献,但我在文献搜集方面知识比较欠缺,本科的时候使用比较多的是学校图书馆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而对于专业外文文献的搜集并不会。我觉得上实用信息技术课最大的收获是如何搜索自己需要的文献。文献搜索的讲解主要放在第一次课和第二次课。当时就觉得没有白选这门课,这门课的确很实用,作为一个辅助工具辅助我的学习。主要搜索基本可以通过abc主页进入,包括PDB, NBCI, Uniprot等。
2)加深了课题认识。除了本科期间做的实验,毕业后我没有参与研究所实验室的实验,这使我对本研究所本团队的研究领域并不清楚,尽管也咨询了师兄师姐但认识仍然比较浅。但在罗老师的严格要求下,通过不断与导师联系,我对本实验室的认识也加深了,对自己将来可能研究的课题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对于我今后进实验室进行研究有了积极的作用。3)了解了分析工具。
在整个课程中,老师讲解了各种蛋白质集基因序列的分析工具,使我倍感受益,以前在课堂上看到的蛋白质结构图,在论文上看到的序列比对分析图,自己也能做出来的时候真的很有成就感,原来未知的知识有这么多。今后我也会继续练习,争取熟练运用老师上课讲的各种工具。这些工具主要有:Weblab分析平台(Emma多序列比对,coderet获取全长基因组的对应序列),Blast数据库相似性搜索,Mega软件的使用,Swiss-PDB viewer蛋白结构比较软件。
2.感悟
用在学习上再多的时间也不过分。Half a day on abc saves a month in the lab。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有的知识你感觉很难,但是只要肯下功夫,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更何况现在所碰到的根本不是大的难题,而仅仅是因为自己对专业课题的认识不深或者基本知识没有掌握而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通过查阅文献和阅读使用说明就能够解决的。
3.遗憾
最遗憾的是自己对自己的课题没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仅阅读了几篇文献,因此在课程操作当中,并没有尽善尽美的对自己的课题完成一个深入的报告。
4.计划 接下来,我会将进一步深入探究自己的课题,利用上课所学知识完成对自身课题的初步研究,以北大同学做的报告为鉴,对自己的课题做一个完美的报告。
最后一堂课来的很匆忙,没想到这次竟然是我们实用生物信息技术的最后一堂课,真的舍不得。感觉要学的东西真的刚刚开始,我们这几天的学习在abc无限的资源里面真的是九牛一毛,那么多的Tools,Literature,database我们都还没怎么接触。老师说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完。这么多宝贵的资源在这儿,我们怎能浪费。如果不能好好利用这些前人总结下来,创造下来的资源,那真的是太可惜。
我觉得能够碰到这样一位教学严谨的老师,是我们莫大的福分。虽然基本操作都会了,但仍然需要认真练习,利用例题同时也利用自己课题的研究对象寻求更好的方法去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构。当然里面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继续探讨的操作,这些都需要我们自己在课后补充了。把基础打好了,我相信后面的能够通过努力练习都能熟能生巧。另外,老师在课堂上还讲了很多活生生的例子,以期来警示我们不要为了让结构漂亮而忘记实验的初衷,结构上,最主要的还是要知道它的功能,不能做出来一张漂亮的图片,却不知道每个原子,基团代表什么,不能从图片上读到有用信息就是失败的图片。老师展示了一个同学的关于pymol viewer的PPT,我最喜欢上面的自己做的动画,相信自己也能摸索着做出来用于自己的课题,当然我会在理解其结构基础上再做这些工作。对于老师推荐的一些有用的网站,数据库和工具。比如phyre,protscale,dotlet,AAAAA抗体相关网站等等。每种工具都含蕴着很多有用的知识,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很多人以后都要走在行业的前列,我们有必要将自己武装到最好,不负所期。课程永远不会结束。我知道,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会更加深刻理解自己的课题,这样会更好的利用课上所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课题上,不懂的地方,老师永远愿意帮助你。感谢罗老师。我会好好利用课上所学知识,服务于自己课题,做到真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