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7:1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

第一篇:浅谈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 北京市永定路中学

徐望儒 随着课改的深入,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我觉得现在的新教材教学难度增加了,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新教材的特点是不仅内容新、容量大,而且所需要的教学方式也非常值得研究;所以,现在的生物教学对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它给学科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为素质教育的推动与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主要指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代表,具有“信息高密度、传递高速度、交互高强度、反馈高效率”的特

点。

所谓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而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相整合,就是在生物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变革教学行为的工具,提供课程资源,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以及支撑学习活动的基本要素,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和谐互动的课程整体。生物学科知识是学习的载体,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去,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又能培养学

生解决生物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注意整合不是简单地课程叠加,而是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建立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目的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根本目的:1.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当前人们在不断探索如何以互联网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突破口,建构一种全新的教学结构以及相应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学生必须会合理利用各种技能进行学习、合作和交流并解决问题。2.促进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我们已经步入了个性化的学习时代,网络交互式教育环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与学习习惯。3.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为载体,教师根据各自情况,吸纳最先进的最新鲜的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学科知识,学习信息技术,学习做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见,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能力,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教与学的手段其目的也是如此。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现在也有教育专家认为:“今天开设信息技术课,是为了以后不再开设信息技术课。”如此说来,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其在整合学习过程中的示范功能及终身学习过程中的辅助功能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三、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

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它强调的是“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音响资料,创设一个自主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主动去收集并分析有关生物知识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生物学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把当前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生物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最终达到当前所学的生物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所以成为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四、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我日常教学设计的原则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协作学习;分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个性化学习,激励学生创新,培养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科学创新精神。

(一)整合的优势

由于生物学科的特点,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较其他学科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1.生物的微观性。生物的细胞结构极其微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通过挂图和语言描述,往往使学生难以理解。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模拟放大显示任何细胞结构的详细部件,可以极大地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思维,极大地拓宽时间、空间领域,实现微观的东西宏观化,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使学生易懂好记。

2.生物的运动性。生命是运动的,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理过程很难利用通常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细胞分裂的三维动态过程、DNA双螺旋结构及碱基互补配对过程、气体交换过程、尿的形成过程、生物由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全过程等,这种动感化表现手段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使学生看得透彻,听得明白,优化了教学过程。3.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有200多万种,每一种又有许多个体,每一个体又有许多结构和生理特征,生物现象更是纷繁复杂、包罗万象;而利用信息技术于生物学科中,则能在瞬间表现那些用一般教学手段所不能表现的许多生物现象,例如,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生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海底世界的奇妙、克隆羊多莉的诞生等等。这一切,在此之前学生根本无法直接观察到,也难以想象;而现在,学生可以通过学科整合来领略世界的博大、生物精彩,掌握自然科学的最新、最前沿的知识。

(二)整合的方式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的方式主要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课件的类型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辅助教师讲解为目的开发的多媒体课件,这类课件一般呈现一条主线,按照教师的讲解过程逐步演示,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详细;另一种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它可以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由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相比之下,后一种课件更能体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也

是今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的方向。

(三)存在的问题 1.注意正确运用多媒体。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多媒体则只能起辅助教学作用。在一堂课中,是否使用多媒体以及使用哪种多媒体(或多或少)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如在介绍知识成果、动物的多样性、动物行为、植物资源、环境保护等等方面的内容时,采用录像机就能很好地完成。在细胞显微结构、生物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等方面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来突破重点难点更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一些演示实验如观察骨骼肌收缩、心脏的结构中,采用实物投影仪会让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在课堂教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是很重要的。现行的课堂评价标准中几乎都有正确使用电教媒体的要求,有些教师在理解正确使用上出现偏差,凡是公开课,不管教学内容如何都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结果造成教学效果不佳。2.CAI系统有许许多多的优势,但是,它只能是教学辅助设备,也只能根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需要而出现,在突破教学难点、突出重点的时候采用多媒体,会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如在讲授“种子的萌发”一节时,学生根据演示实验的现象进行讨论萌发条件后,我采用CAI系统的演示,通过慢镜头处理,播放萌发过程,增强了学生对萌发条件及有机物转化的理解。尽管课堂上只使用了几分钟的多媒体设施,但比之整堂课使用,学习效果明显。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什么媒体、什么时候使用什么媒体都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确定。

3.注意多种媒体之间的配合和协调。

多媒体教学按照常规的理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媒体进行的教学活动。在一节课中,语言表述是基础,板书是纲要,离开这些去片面追求电教多媒体的感官刺激势必造成教学失败。如果我们采用CAI系统教学,从上课到下课学生全部观看大屏幕,且不说引起兴奋的手段单一,学生在诸多能力培养方面也是单一的,学习基础必然不扎实。媒体毕竟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选择合适的媒体为教学服务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投影的使用可以很好地配合观察实验、讨论、阅读及复习课的纲要;采用CAI系统,由于声音、立体动画等效果则会更加突出教学的重心、突破教学难点。当然,一堂课中应该以一种电教媒体为主,如采用投影时,尽可能不使用挂图;在CAI系统中,要尽可能少使用投影、录像等。假若不注意媒体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就会搞得课堂花哨,反而效果不佳。

最后,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丰富的,生物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必须是有机的结合,整合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我们只有积极行动起来,用现代化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质,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在生物学科教学中,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整合,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定稿)

浅论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视点。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新教材教学难度增加了,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生物教学课本中涉及的图、文、形、像很多,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看,去听,去想。信息技术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吸引学生注意,降低理解难度。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增大课堂容量,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能力。本文就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本质、基本原则和途径、方法等做了一定的阐述。

关键词: 生物课程 信息技术 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的本质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提高生物学科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教学媒体,当它们与生物课程加以整合,即与生物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它们可以体现出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极为宝贵的特性,从而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所以研究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

所谓整合就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功能,使计算机溶入学科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具

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中学生。整合并非是将计算机与生物学科的简单结合,也并不能够解决生物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而是从实际出发,寻找最佳结合点,突出教学重点,解决难点,探索规律,启发思维,从而提高生物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转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它强调的是“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技术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等资料,创设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和一个自主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主动去收集并分析有关生物知识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生物学问题

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把当前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生物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最终达到当前所学的生物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所以成为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三、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途径、方法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是关键问题。我日常教学设计的原则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协作学习;分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个性化学习,激励学生创新,培养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科学创新精神。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不但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还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强调师生互动。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1、常用软件做为思维支持工具

思维支持工具不等于就是简单的课件制作工具。常规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往往要为一节课制作一个课件,课件使用的灵活性不大,而且在实施教学前要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其实计算机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教学功能,如利用计算机中的图表工具进行数据统计,只要输入相应的数据,计算机在几秒钟之内便自动产生统计图,而且可以根据需要产生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这样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对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推断上,培养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实践表明,学生通过整合教学,既达到

了学会看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变化做出适当的分析与推测;又达到了学会用图表工具制作统计图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还激发了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加工能力

强大的信息加工能力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特点。让学生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在大量信息中快速提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培养信息加工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中收集相关材料,包括文字、图片、动画等,然后根据学习目标进行信息筛选,并对选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再进行组合和再创造,最终得到学习成果,有的学生还把学习成果制作成网页的形式。在这里,计算机一方面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信息工具”的角色,促使他们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以“出版工具”的角色出现,帮助他们整理知识,综合应用所学的语文写作、美术绘画和欣赏等多项知识完成研究报告,使知识内化并激活。

3、创设模拟实验的整合教学

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的时代。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为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许多在现实中很难做到的试验,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从而给学生以真切感,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例如《减数分裂》一课,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较为抽象,虽然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分裂的装片,但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只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某一个时期的图形,而减数分裂本身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并真正提高应用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模拟试验,设计制作减数分裂中“精子的形成”过程的多媒体课件,整个过程可控性强,让学生自己操作,体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的含义,帮助做出正确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整合,学生真切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和学习方式革命的紧迫性。

4、使用网站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指教师在指导下,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和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如: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创设生动的研究情境、大大地扩充协作范围,提高协作的效率、改革学习的方式。

遂然我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中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和探索,但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漫长的、历尽艰辛的过程,只有通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全体参与和不懈努力,才能使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跃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号 [2]陆建身.生物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3] 章剑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载《浙江教学研究》,2000年 [4]杨改学.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甘肃:甘肃省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5]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1年5月 [6]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第三篇:“实用生物信息技术”课程总结

“实用生物信息技术”课程总结

1.收获

1)学会了资源搜索。研究生的一个必备工作是读阅读文献,分析文献,但我在文献搜集方面知识比较欠缺,本科的时候使用比较多的是学校图书馆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而对于专业外文文献的搜集并不会。我觉得上实用信息技术课最大的收获是如何搜索自己需要的文献。文献搜索的讲解主要放在第一次课和第二次课。当时就觉得没有白选这门课,这门课的确很实用,作为一个辅助工具辅助我的学习。主要搜索基本可以通过abc主页进入,包括PDB, NBCI, Uniprot等。

2)加深了课题认识。除了本科期间做的实验,毕业后我没有参与研究所实验室的实验,这使我对本研究所本团队的研究领域并不清楚,尽管也咨询了师兄师姐但认识仍然比较浅。但在罗老师的严格要求下,通过不断与导师联系,我对本实验室的认识也加深了,对自己将来可能研究的课题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对于我今后进实验室进行研究有了积极的作用。3)了解了分析工具。

在整个课程中,老师讲解了各种蛋白质集基因序列的分析工具,使我倍感受益,以前在课堂上看到的蛋白质结构图,在论文上看到的序列比对分析图,自己也能做出来的时候真的很有成就感,原来未知的知识有这么多。今后我也会继续练习,争取熟练运用老师上课讲的各种工具。这些工具主要有:Weblab分析平台(Emma多序列比对,coderet获取全长基因组的对应序列),Blast数据库相似性搜索,Mega软件的使用,Swiss-PDB viewer蛋白结构比较软件。

2.感悟

用在学习上再多的时间也不过分。Half a day on abc saves a month in the lab。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有的知识你感觉很难,但是只要肯下功夫,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更何况现在所碰到的根本不是大的难题,而仅仅是因为自己对专业课题的认识不深或者基本知识没有掌握而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通过查阅文献和阅读使用说明就能够解决的。

3.遗憾

最遗憾的是自己对自己的课题没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仅阅读了几篇文献,因此在课程操作当中,并没有尽善尽美的对自己的课题完成一个深入的报告。

4.计划 接下来,我会将进一步深入探究自己的课题,利用上课所学知识完成对自身课题的初步研究,以北大同学做的报告为鉴,对自己的课题做一个完美的报告。

最后一堂课来的很匆忙,没想到这次竟然是我们实用生物信息技术的最后一堂课,真的舍不得。感觉要学的东西真的刚刚开始,我们这几天的学习在abc无限的资源里面真的是九牛一毛,那么多的Tools,Literature,database我们都还没怎么接触。老师说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完。这么多宝贵的资源在这儿,我们怎能浪费。如果不能好好利用这些前人总结下来,创造下来的资源,那真的是太可惜。

我觉得能够碰到这样一位教学严谨的老师,是我们莫大的福分。虽然基本操作都会了,但仍然需要认真练习,利用例题同时也利用自己课题的研究对象寻求更好的方法去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构。当然里面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继续探讨的操作,这些都需要我们自己在课后补充了。把基础打好了,我相信后面的能够通过努力练习都能熟能生巧。另外,老师在课堂上还讲了很多活生生的例子,以期来警示我们不要为了让结构漂亮而忘记实验的初衷,结构上,最主要的还是要知道它的功能,不能做出来一张漂亮的图片,却不知道每个原子,基团代表什么,不能从图片上读到有用信息就是失败的图片。老师展示了一个同学的关于pymol viewer的PPT,我最喜欢上面的自己做的动画,相信自己也能摸索着做出来用于自己的课题,当然我会在理解其结构基础上再做这些工作。对于老师推荐的一些有用的网站,数据库和工具。比如phyre,protscale,dotlet,AAAAA抗体相关网站等等。每种工具都含蕴着很多有用的知识,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很多人以后都要走在行业的前列,我们有必要将自己武装到最好,不负所期。课程永远不会结束。我知道,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会更加深刻理解自己的课题,这样会更好的利用课上所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课题上,不懂的地方,老师永远愿意帮助你。感谢罗老师。我会好好利用课上所学知识,服务于自己课题,做到真正掌握。

第四篇:实用生物信息技术课程期末总结

实用生物信息技术课程期末总结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2年8月1日

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邮箱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

(按学号为文件名保存为WORD 2003文档,如1001210241.DOC,8月20日前发送至pku12s@yahoo.cn)

简述你正在进行或准备开始的研究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科学意义。通过文献阅读、数据库检索,利用序列分析、数据库搜索、结构分析和模拟等各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你研究课题涉及的蛋白质及其编码基因的序列特征,说明其可能的代谢通路和调控网络,分析或推测其可能的生物学功能;对不同物种中的直系同源基因和同一物种中的旁系同源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推断该基因家族的起源和演化。

 以上总结过程中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交流,在交流基础上独立完成上述练习题,严禁互相抄袭。 引用文献资料,必须注明出处,严禁照抄网上现有资料。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生物论文

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三角塘镇渔池学校 黄检桥

摘要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各门学科教学工作者也积极地开展学科教学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的结合的探索,由于计算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形、光、声和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计算机软件运用了视、听并用的记忆效果,在帮助学生认识与记忆学习材料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教学 视觉刺激 听觉刺激 直观性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知识与学科教学结合有了更多的探索,我结合几年来在生物学科的教学实践,开展了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的探索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计算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形、光、声和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如讲“DNA结构和复制”一节,我采取声像点睛的方式,首先让同学们看一段课外阅读,思考什么是遗传物质,DNA为什么能控制性状的遗传,引导学生去探索DNA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然后打开显示器,就可出现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及代表各种化学分子的图形„„在复制过程中,首先出现一个旋转的DNA空间结构,有一个动态的自动解旋、碱基的配对和形成两条DNA分子的过程,这是在其他教学手段中所不能比拟的。在演示DNA分子复制 的同时,还可进行强化训练,也可自学练习。如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在计算机的显示器上如碱基配对不符,会发出“嘟嘟”的响声。(我用它的谐音“不不”)这就对学生出现了声刺激,如果对了会发出清脆悦耳的音乐声。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记忆深刻,课后练习时正确率达到90%。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极大的兴趣。

二、突出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并且能使微观世界宏观化 直观性原则是生物教学中一个重要原则。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如讲葫芦藓的生殖特点。葫芦藓个体小,生殖过程必须借助于水的条件才能完成。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显示器上首先出现葫芦藓的完整植株,再把各个部分用分解的形式描述:其蒴帽和蒴盖脱落后,由孢蒴中放散出大量的孢子,孢子萌发形成原丝体、长出假根和芽体,由芽发育成葫芦藓植株(配子体)。配子体中的精子器和颈卵器放大,精子器中产生精子,借助水游到颈卵器中与卵细胞融合,完成受精过程。受精卵在颈卵器中进一步发育成胚,长出长柄„„。整个的显示过程形象逼真,给同学以直观的感受,使不易理解的教学难点轻松自如地解决。通过计算机软件的显示,90%的同学都能自己概括出葫芦藓的生殖过程。

三、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

生理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和尿的生成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 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比如,讲血液循环时,过去我用“讲述 版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点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应用计算机软件来显示这一生理过程,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心脏的结构和血液流动的动态过程,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显示之前可设思考题,让同学带着问题去看。如心室收缩时,心房处于什么状态?血液为什么没有流回心房?心房收缩时心室处于什么状态?另外,教师可先出示模型,使同学对心脏的形态、大小,各部分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打开显示器,首先出现的是心脏剖面图。用光点把4个腔进行强化,接着就是瓣膜的强化。血管与4个腔相连,分别用红光和蓝光强化,然后就是心脏搏动和血流方向,说明心脏是动力器官,使同学进一步懂得心脏的重要性,为下节讲体育锻练对心脏的影响奠定基础。另外在显示过程中,可以根据时间放慢速度,边讲边显示。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以后测验这一内容时,85%的同学都能用绘图的方式画出血流的方向,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掌握这部分内容。

四、能加快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速度,提高一节课的知识含量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运用了视、听并用的记忆效果,在帮助学生认识与记忆学习材料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葫芦藓的生殖和蕨类植物的生殖”这一节,过去用一节课时间特别 紧张甚至还需延长时间,现在通过运用软件教学,大大缩短学生对重点、难点的学习理解过程,仅用半节课就完成了。

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屏幕显示为生物教学提供更新的视觉刺激,通过声音为生物教学提供口技般的听觉刺激。生物教学采用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优化我们的教学结构,使我们的生物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将为培养我们的生物科技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下载浅谈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抽象的、难以理解......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论文整合——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姓名:xxxxxxxx 班级:xxxxxxxx 学校:xxxxxxxx目录一、摘要————————————————————3 二、正文 1、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思考与练习1.您是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途径与方法的? 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信息素养? 什么是整合?整合的内涵是什么?很多教育技术专家和学者都提出了对整合内涵的认识。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整合的探究 [摘要]本文界定了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整合的概念,根据数学教学的内容对其进行了分类,提出了整合的几个原则,并对整合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

    生物信息技术与设计生命

    生物信息技术与设计生命 BIOMECIC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THYNETIC LIFE 摘 要 本文所讨论的设计生命主要为设计微生物,设计微生物即通过生物技术将多种不同DNA片段......

    浅析生物课堂有效性之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的课程整合

    浅析生物课堂有效性之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的课程整合 胡祥芳(安徽省铜陵县一中 安徽铜陵)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它给学科课程的教学带来......

    生物课程与教学论

    概述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属于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教育学”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3个一级学科。其中一级学科“教育学(0401)”又包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