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生物与生物学教案_20120916062238365

时间:2019-05-13 21:2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1生物与生物学教案_20120916062238365》,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1生物与生物学教案_20120916062238365》。

第一篇:§1.1生物与生物学教案_20120916062238365

七年级生物教案

课题: §1.1生物与生物学

计划:1 /1

主备:杜守俭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概述生物学的概念,举例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2.初步练习图文分析.重点与难点:

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激发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生物自学引导:讲述:

观察图片,P1中的图片,让学生讨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指出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首先,我们人类是大自然中的一员,此外,在美丽的校园、广阔的田野、碧绿的草地、葱郁茂密的森林,到处可见植物和动物,还有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的细菌、病毒等微小的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究竟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呢?

指导学生读书,相互讨论交流,通过观察书中的四幅图片总结出生命的特征,提问:

具有生命的生物体应具有哪些最基本的特征?

答:⑴通过观察兰花螳螂诱使其他昆虫前来传粉或采蜜,将它变成自己的美餐的图片,得出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食物链,生物体需要获得营养才能维持其生命活动,这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

⑵通过观察黄瓜植株是由许多细胞有序构成的图片,很容易得出生物体的构成不是混乱无序的,而是有严格的结构层次关系,其最基本的层次是细胞。⑶通过观察雏鸟需要亲鸟喂养,从而获取食物用以维持生命生命活动的图片,我们能得出生物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需要获取营养才能维持,比如雏鸟的生长,另外对于动物体,有许多特殊的生命活动现象,如繁殖行为等等。

⑷通过观察母狗一胎能生多只狗崽,有的幼崽毛色与母狗相同,有的幼崽毛色与母狗不同的图片,我们知道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都存在着像与不像的问题,这就是生物体的一个重要特征,遗传与变异。互动探究讨论:

1.图1-3表现了生物的哪些特征?这些特征是不同生物所共有的吗? 答:1图表现出生物适应一定的环境和生物需要营养的特征;2图表现出生物需要营养的特征;3图表现出生物体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大多数生物的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特征;4图表现出生物具有繁殖和遗传与变异的特征。2.科学家研制的机器人可以通过电脑控制,模仿人完成一些工作,甚至能和人下棋。机器人是生物吗?说出你的理由。

从表面上看,机器人具有了生物的某些功能,但它不具有生命现象的本质特征,如能繁殖后代,有遗传和变异现象等等。所以严格的说,机器人不是生物。指导学生观察图1-4总结出生命的一些重要特征:

生物体是由许多细胞有序构成的,生物进行生命活动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还要进行呼吸和排泄,并在此基础上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和变异现象,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等。这些都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阅读总结:P5 生物学是研究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生物学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的多样性,以及人类对生物的的利用和保护等。指导学生在阅读书本的基础上了解生物学与现代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息息相关的联系。

读图1-6了解现代生物科技的成果概况,并给我们当今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列举事例说明生物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说明生物学的重要性。

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改造了世界,世界的发展也伴随着新威胁人类生存的难题,如人口过度增长、环境污染、资源匮乏以及生态平衡被破坏等等。这些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着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

勉励学生努力学好生物学,将来成长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课堂作业:P18基础巩固

教学反思:

第二篇:1.生物与生物学

教师寄语:我参与,我进步,我展示,我提高!参与 合作 探究,争先 争光 争气 1

1.生物与生物学(2)

参备人员:王辑宏 郭全龙 张彩霞 杨海军主备:杨海军 审核:朱学农 班级:组名:姓名:使用时间:____月____日评价: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生物学,了解生物学方面信息及生物学发展前景。

2.能力目标:分析总结生物学在人类生活、生产、医学、军事等领域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习生物兴趣,逐步养成关注生产、生活、社会中生命科学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学习重难点分析:重点激发学习生物兴趣,逐步养成关注生产、生活、社会中生命科学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难点是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应用。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约10分钟)

一、激趣导入(1分钟)

你知道哪些生物知识,比一比,谁对生物知识了解更多?

二、独学(7分钟)

阅读课本P5-6页图片及文字,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对生物学认识,三、检查矫正(2分钟)组长学科长检查,生生、师生互查等形式检查矫正。

【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内容(小组长展示约22分钟)

四、合作学习(10分钟)学科长组织组内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1、什么是生物学?

2、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关系?

3、生物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迪?

4、你知道生物学的最新科研成果吗?

五、组间展示交流(10分钟)口头、板演等形式逐组展示。

六、小结(2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明白了些什么呢?想到了些什么呢?

【反馈拓展】(约8分钟)

七、当堂检测(6分钟)

结合凤县旅游发展情况,举例说明生物学与我们生产、生活密切关系。

八、矫正(2分钟)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通过讨论,学优生或老师讲解解决。

九、作业:预习课本P7页学会观察与实验,完成小练习册P2页三、四、五题。完成优化高效一课三练P2页3、5、7、8、9、10题。

【课后反思】

自我评价:______ 组长评价:_______ 家长评价: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

第三篇:生物学③必修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学目标】

一、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和组织合作学习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一)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教学难点

(一)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教具与教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大家打开课本的章首,上面一图是雪山环境,如果把一杯水放在雪山的环境中,这杯水的温度是低还是高,那么在这个环境中的边防士兵的体温又是多少呢?下面一图是炼钢炉旁边的工人,这个环境温度如何?如果放一杯水在炼钢炉旁边,这杯水的温度与放在雪山的那杯相比较哪个高?炼钢炉旁边的工人的体温又是多少?为什么放在雪上和炼钢炉旁边的水的温度一高一低,然而在这两个环境中的人体温却一直是37℃左右?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人体内的环境——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结合问题,讲述新课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展示课本第二页问题探讨)

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两幅图中图1是什么细胞? 图2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师生共答:图1是血细胞,生活在血浆当中。图2是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水环境当中,从水获取营养物质并把代谢废物排入水中。

教师讲述:血浆大部分是水环境,也就是说血细胞也生活在水当中。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都是生活在水中的。

设问:那我们知道人体也是由细胞构成,人体内的细胞是否也生活在水环境中呢? 学生阅读:大家看课本P2相关信息,成年男性含水60%,成年女性含水50%。教师讲述:曹雪芹曾经说过女人是水做的。从这则资料看来男人更是水做的。也就是人体内含水量特别的多。因此,我们把人体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

设问:我们知道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组成人体的细胞(如血细胞)外有没有液体呢?那么细胞内呢? 师生共答:我们又根据体液分布位置不同的把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教师提问:血液是不是体液呢?(展示血液组成成分)

教师讲述: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我们称为血浆,简述细胞外液的概念。

设问:既然血液中有细胞,那么血液是不是体液?如果不是,那么血液中的什么成分是体液呢?什么成分是细胞外液? 学生讨论回答:血液不是体液,血细胞内的液体和血浆是体液,血浆是细胞外液。教师强调:血浆存在于血细胞外,所以血浆是属于细胞外液。血浆就构成了血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设问:我们知道血细胞和血浆存在于血管内,我们人体除了血细胞外还有很多其他细胞,那么这些细胞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

(展示课本P3 图1-1)教师提问:请大家看一下红色的是什么?蓝色的呢?绿色的这些管又是什么管呢?这些管内是什么呢?在这些管外还有一些细胞,这些细胞又叫什么细胞呢?这些细胞之间有间隙吗?如果有,间隙中的液体叫什么呢?

教师讲述:红色和蓝色管是血管,内有血液,其中红色的是动脉毛细血管,蓝色的是静脉毛细血管。绿色的管为毛细淋巴管,管内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以及淋巴液,淋巴就是它们的直接生活环境。管外的细胞为组织细胞,在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一些间隙,在这间隙中也充满着液体,成为组织间隙液,又称为组织液。组织液就构成组织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教师提问:通过以上的讲解,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些是不是细胞外液?

教师讲述: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些都是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这个环境与我们人体周围的这个环境有很大的区别,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细胞生活的环境在体内,所以我们把细胞生存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教师提问:大家考虑一下细胞外液和内环境是否相同? 师生共答:是相同的,都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教师提问:血浆中水是怎样进入细胞,细胞代谢产生的水又是怎样进入血浆?通过课本P3 图1-1简述三种细胞外液的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设问:细胞外液的成分有哪些呢?

(展示课本P4资料分析血浆的化学组成)思考讨论:课本P4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研究表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成分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含较多蛋白质。细胞外液成分类似海水,反映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设问:我们知道细胞外液是一种液体,在化学学习时,每接触到一种液体就要了解一种液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把这些统称液体的理化性质。那么细胞外液都有哪些理化性质?

学生阅读:课本P5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师生共同总结:

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微粒数越多,吸引力就越大,也就是渗透压越大。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2.酸碱度: 人的pH为7.35~7.45。pH的稳定与酸碱对物质有关。3.温度:人的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师提问:我们在前面讲过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细胞生活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都来自于细胞外液,那么细胞外液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又是从外界吸收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是怎样进入细胞?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排出体外?

(展示课本P5 思考与讨论)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展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教师强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细胞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废物的排除都需要通过内环境,因此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五、综合知识,本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学习了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中三者之间的关系,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以及外界物质如何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着重要掌握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中三者之间的关系,外界物质如何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

六、课堂作业

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

2.内环境中不含

()A.血红蛋白

B.尿素 C.葡萄糖

D.二氧化碳

3.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

B.血浆、消化道

C.淋巴、组织液

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4.人体占体液总量比例最多的是()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浆

D.组织液

5.人体组织液中的氧气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需要 通过的磷脂分子层()A.2层

B.3层 C.4层

D.6层 6.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答案:1.C 2.A 3.D

4.A

5.D

6.C

七、板书设计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的生活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1)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2)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血浆、组织液、淋巴等。2.内环境中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血浆中的主要成分)(1)水,占90%。

(2)气体,以氧气和二氧化碳最为重要。

(3)各种无机离子,钠、氯、钾、碳酸根、磷酸根。

(4)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脂质、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等。(5)各种激素。

(6)细胞代谢的废物,氨、尿酸、尿素等。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1)溶液的渗透压:约770kPa。(2)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3)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C。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八、布置作业:

教材第6页“练习”

一、二。

九、教学反思

1.本节内容较多,较抽象,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图片、多媒体动画。对每个知识点要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后再进行总结。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内环境的组成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利用直观图片引导学生识别图中的各种结构和成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内在联系。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第四篇:1.1 认识生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认识生物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七年级的生物课。人和其他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使学生认识到“家”中有很多成员,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处在动态变化之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人类的迫切愿望,加强环境教育,使初中生提高环境意识,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的现状,学习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观念,并使学生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学过生物学知识,但他们从小学的《自然》及生活中的电视节目中已了解了许多生物学的知识。他们能说出各种各样生物的名称、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等,但没有构成“生物和其生存的环境”的整体体系──生物圈的概念,不知生物和生存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七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要求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他们不喜欢枯燥的说教,但乐于观察、分析图片,自己动手做实验等能表现他们的活力。

七年级的学生不喜欢、不满足简单的教材里的图画、文字,他们喜欢讲自己熟悉的人或事。布置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合个性发展的空间,更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通过观察,比较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 2.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身边有各种各样的事物,大家能不能说出什么是生物?大家可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举出一些事物,并说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学生可思考,讨论并交流)

二、新授课

1.什么是生物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

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单元页的照片和图I-6,I-10。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

生:同学1说:“蓝天、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同学2补充说:“还有、流水、土地”。2.生物的特征

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

生: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师: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

生: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

师:给予掌声鼓励。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生物还有什么共同特征,请举例加以说明。

生: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图I-3)

师:很好!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植物呼吸吗?

生:植物也呼吸,比如夜晚睡觉的屋子里摆放很多的花,容易使人憋闷,贮存白菜的地窖里也是这样。

师:对,植物在有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而夜晚正好相反。人是有生命的,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会排出废物吗?请大家看图I-4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回答说:“其他的生物也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小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师:那么植物呢?也是出汗、排尿吗?请大家看I-5。

生:回答说:“植物通过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植物也能通过呼吸排出废物。” 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并举例说明生物还有哪些特征。教师引导学生看图I-7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到后,它会合起来。”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例如,人用苍蝇拍打苍蝇,苍蝇会立即飞走。”

学生3回答说:“狗看到骨头就会流口水。”

师:这些都属于应激性。教师补充说明含羞草的叶子合起并垂下,其实是在保护叶片。让学生用手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子,亲自感受一下。继续说明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植物的应激性大多表现在向光生长、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继续让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特性。

师:出示I-8在在生长的蘑菇和I-9种子的萌发图片,以及I-10图学生讨论。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生物体可以从小长大。”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可以繁殖。”

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动物、植物、细菌怎样繁殖。

生:学生思考后回答。

从同学们的叙述中,不仅可以看到生物之间传递信息这一本领,还可以看出生物适应环境这一本领。另外生物也能影响环境。例如,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大气湿度,从而可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改善空气质量。接着鼓励学生多观察生物,从而得出更多更新颖的建议。

请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特征?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

生: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答说:“有。例如,图片中的猎豹,它有情感,也要呼吸,也要营养,也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遇到情况会声音来传递信息,也能从小长大并繁殖后代。”

三、巩固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对认真观察生物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说明观察环境对学习生物学的意义。多媒体打出珊瑚和珊瑚虫的图片,让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出理由,让学生能够更形象的理解生物的特征。

师: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

生:不是,它们都有生命。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

生:我们应该热爱和保护那些生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作业、练习:完成课后练习以及《练案》第一节 认识生物内容。

板书设计:

一、生物和非生物

二、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呼吸

4、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教学反思:

1.对于七年级的学生,生物是一门新学科,所用的教材又是新教材,学生尚未进入正轨,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讨论风气、合作精神,出现了课堂气氛松散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从这一方面进行调整,分组讨论、完成任务时采取责任制,责任到人,做到“组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2.以后的教学过程要认真解读、努力钻研新大纲、新课程标准,尽量达到更高的要求。

第五篇:七年级生物我们身边的生物学教案

课题: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目标:

1、描述生物学的概念。

2、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重点: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难点: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教学过程:

[导入]:自古以来人类不断探索生物界的奥秘,也与自然界中的生物建立起

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板书]:我们把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叫做生物学。[讲述(引申)]: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生物学有了很大的进展称为生命科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性成就,不仅使生命科学自身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它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经其特有的方式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主生日益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

[阅读并思考]:生物学对人类生活的关系。[讨论]: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1、生物学与衣、食、住、行、医等方面的关系。

2、生物学与国家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的关系。[指导]:

1、学生4 人一组,联系生活实际,讨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并做好记录。

2、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交流讨论情况。

[小结]:人类的生存和生存发展离不开生物,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走进生物学,去探索生命的奥秘,更好地与自然和谐共处。问题:

1、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对社会有何贡献?

2、袁隆平等科学家有什么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指导]:

1、快速阅读《袁隆平和杂交水稻》一文,在重要的文字下面做上记号。

2、讨论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杂水稻对社会的影响。

[小结]:生物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生物学不断取得新进展,生物学对

农业、医学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思考与练习:

1、判断:

(1)研究动、植物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叫做生物学。()

(2)生物学研究可以解决癌症、艾滋病等,却不能解决能源危机。

()

(3)袁隆平认为,通过人工杂交技术培育高产水稻是不可能的。()

2、简答:如果你是一位生物学工作者,你最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课外探究]:搜集生物学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进行交流(可以上网查阅)。

[课外阅读]:阅读有关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本节小结]:

1、我们把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叫做生物学。

2、生物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医学有密切联系。

3、生物学发展对农、林、牧、副、渔、医药等有很大的影响。[作业]:实验报告册P4。

下载§1.1生物与生物学教案_20120916062238365word格式文档
下载§1.1生物与生物学教案_2012091606223836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关于小池塘大世界的生物学教案 试讲人:刘伟小池塘 大世界 引入新课,讨论什么是生态系统。 为了进一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请学生看教材P.151[看一看,想一想......

    1.1 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 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 第一章 生命的世界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内在联系 2、 能力目标:学会找资料、书写、口头表达......

    七年级生物上册 1_1 生物与生物学教案 (新版)苏科版

    生物与生物学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生物学的概念、举例说出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图文分析,能结合生活实际以及平时通过杂志、电视......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案

    学院教案(/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专业及班级4授课日期年3月1日第1周课次1授课内容免疫与免疫学概述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细胞因子教学目标掌握免......

    1.1正数与负数教案

    1.1正数与负数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

    1.1《自尊与自爱》教案

    1.1《自尊自爱》 备课:八年级政治组 课型:新课 时间:9月2日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了解自爱、自尊的含义,认识自爱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石。 2.过程与方......

    1.1《我与社会》教案

    1.1 《我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认识社会生活,参与并奉献社会。 2.正确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3.明白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

    1.1枫树与竹子教案范文合集

    1.1 枫树与叶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枫叶和竹叶的特征。 2.描述不同植物的叶子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能用颜料涂在叶片表面,拓印在纸上。 2、能写出拓印纸上的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