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论文】

时间:2019-05-13 00:2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论文】》。

第一篇: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论文】

精品学习文档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论

文】

摘要: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北京正式发布。核心素养解决了 教育培养什么人 的问题,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教育就有评价,如何让教育的过程与效果可评可测是本文的主旨。以2018新高考为背景,在初中阶段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育;综合素质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一)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在面对 21世纪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的问题时,各国际组织、主要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的特征,分别形成了几种典型的价值取向。例如,美国以社会职业需要为价值取向,新加坡以品德为价值取向来构建核心素养框架。核心素养 最早是1997年由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提出来的。2002年欧美提出,2005年中国台湾提出,2006年美国提出,2009年日本提出。

从国际经验出发,我国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精品学习文档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构建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论与框架。

2014年4月8日,中国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若干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北京正式发布。核心素养框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如下图所示)。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二)综合素质评价对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和意义

素质教育是根,核心素养是干,综合素质是果。资深教育家、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说 通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核心素养体系,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一致,是一个整体。

文化学习是适应未来社会的根本动力,自我发展是实现自我与推动社会健全发展的重要基础,社会参与则是个体实现自我价值与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建构可以整合这三个领域的素养,有效地实现个人发

精品学习文档

展,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相统一的目标,并促使各领域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互为基础,互相补充,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安庆市作为国家级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自2013年启动实验以来,组建起包括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在内的实验专业队伍,还在全市范围内选聘200多人的本地骨干教师团队,从事测评工具开发、测评具体实务等多方面工作。对学生和学校尝试全新的 绿色评价 ,真正让管理、教研、教学架构到科学的评价信息上来,推动了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行为的转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2016〕84号)要求,省教育厅制订并颁布了《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中开始试行,2018年秋季正式实施。对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一)建构的原则与依据

精品学习文档

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一级学校公正、科学选拔人才。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客观记录,据实评价原则。以日常表现为依据,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经历和典型事例做客观记录或写实描述,学校依据客观记录和真实数据对学生综合素质做出评价。

2.内容全面,体现特色原则。着力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特别注重考察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3.注重过程,促进发展原则。实现评价与日常教育教学特别是德育的融合,注重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功能,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促进学校加强对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

4.强化监督,确保公正原则。规范综合素质评价程序,落实教师、班主任、校级评价小组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的审核制度、信誉等级制度、公示和复核制度,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评价结果可信可用。

精品学习文档

(二)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1.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重点是学生参与团队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如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帮助,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为赛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活动做志愿者。

2.学业水平。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点是学生课堂表现、选课经历、考试成绩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积极探索学分评价、等级评价,以及学习成果记录有机结合的发展性评价方式。

3.身心健康。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重点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

4.艺术素养。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5.社会实践。主要考察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动手操作、精品学习文档

体验经历等情况。重点是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如与技术课程等有关的实习,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军训,参观学习与社会调查等。

学校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分年级在上述五大指标框架内增设反映学校办学特色的评价内容。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

(一)评价主体和方法

综合素质评价是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之一,是为教和学服务的,其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与学校评价、课程评价和教师评价一样,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学生评价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将极大地影响教学观、学习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学生评价是一门科学,具有专门且独特的理论和方法。[1]

评价方法是基于安徽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和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学生空间建立,记录、录入典型材料和客观数据,经整理、审核、公示后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1.写实记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适时登陆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学生空间 成长记录系统 ,写实性记录

精品学习文档

能够反映本人综合素质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相关证明,如调查报告、研究报告、作品照片、证书和录音录像,记录团队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个人荣誉称号、军训、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专题报告等内容。学生必须对所提供的相关事实材料、证明的真实性负责。以下以钱想同学在平台上操作为例。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2.整理遴选。每学期末,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整理 成长记录系统 记录,遴选最具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以及其他能体现个人特长的实证材料,在班级进行展示并进行自我陈述。

3.录入数据。学生基本信息、考试成绩、《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综合得分等内容由学校教务部门统一录入 档案管理系统.学生表彰奖励、违纪违规等情况由学校组织统一录入 档案管理系统.4.审核公示。成长记录系统 中学生遴选后的实证材料经学校、班主任及相关教师审核后进入 档案管理系统.区教育局需要事先审核导入 档案管理系统 的客观信息与数据

精品学习文档

(含本级及同级相关部门提供),并对学生、学校录入的内容进行抽检。对录入 档案管理系统 中的所有内容(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除外)必须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显著位置进行不少于7个工作日的公示。

5.形成档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以纪实报告的方式呈现。纪实报告由 档案管理系统 分学期、分学年和整个初中阶段自动生成。毕业前,学生撰写自我陈述,教师为其撰写简要、客观、准确反映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的评语。纪实报告经学生本人确认,班主任及相关教师、校长审核、签字以及学校盖章后存档。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电子档案,学生、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可依照各自权限查看相关内容。

(三)评价结果的运用

本研究将发挥安徽基础教育应用平台优势,利用信息技术课,每月由学生自己将自己的过程性材料输入电脑,等待老师的审核和归档整理建议。不断优化材料。做到材料的即时性,真实性,系统性,导向性。评价结果有以下效用。

1.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学校利用每学期的班级评价结果建立学生分类发展性评价体系,指导学生建立自信、克服不足,学会自我管理,明确努力方向;引导教师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优化德育过程,实施素质教育。建立经常性反馈机制。反馈是任何学习的核心。对一个人的表现没有一句评语,这对谁也没有帮助,包括执行

精品学习文档

者、领导和组织。没有反馈就没有学习,反馈是让你知道是正在接近目标还是做得不正确的唯一方法。有时反馈可能在会让人痛苦和尴尬。即使人们知道反馈是自我认识和成长的必要组成部分,他们仍然不是很愿意对反馈敞开心扉。研究学者不断指出,想成为专家和能手必须经常得到建设性甚至批判性的反馈。[2]

2.促进初中学校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和评价数据,定期根据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要求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诊断初中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督促初中学校组织开展素质教育活动,促进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这需要对学校工作给以积极的期待。人们只有在被激励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得最出色,才会坚持工作。而且当工作时间长、任务艰巨、充满挑战的时候更是这样。人们需要一个理由继续下去,需要被激励去完成以前从来没有完成的任务。没有人愿意在自己被忽视和被认为理所应当的情况下长期坚持。[3]

四、本研究的优势和不足

本研究的对象是初中学生。主要是研究当前社会背景和人文、自然环境下的人要具备的核心素养如何在学生初中阶段给予有效的培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对学生的评价适合时代的要求,造就时代的合格的人,使学生在后续的时间里有发展的空间,有发展的潜质。

精品学习文档

培育核心素养要落实到课程体系设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社团活动中要细化培养育方案,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中如何体现评价的导向作用。本研究的目标是最大限度的找出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的契合点,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培育和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组织教师选择与核心素养相匹配的教学素材,总结典型经验做法,形成切实有效的案例集在一定范围内共享或推广。

结合当前中考的理科实验操作考试,中考体育考试的选项的增多,各种社团活动和研学旅行的开展,校园文化科技艺术节的推进,学校艺术特色教育的强项。结合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诗词大会的热潮,朗读者的氛围。结合学生小学阶段在全国各地就读的优势,加强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和融合。结合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要求每一个学生有做一个文明市民的意识和行动。变这些大杂烩为大优势。系统设计校本课程,整合各类资源。

当前的现状是体现 能力为重 的指导方针,重视工具性素养,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提出全面要求,尤其重视实践素养,主动探究,问题解决能力等素养。当前的问题是对素养缺乏明确的界定和系统的阐述,对跨学科的素养相对忽视,论述的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相脱节。

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有什么样的关系?课堂教学如何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校教育如何培育学

精品学习文档

生的核心素养?在培育核心素养方面,学校教育如何引导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或者学校如何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有何异同?如何评价综合素质更为科学和有效?如何利用评价手段来促进核心素养的培育?等系列问题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仅是研究开端。在之后的教育实践中还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障碍,等待反思、总结和攻克。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1.[2][3](美)库泽斯(Kouzes,J.M.),(美)波斯纳(Posner,B.Z.)。领导力:如何在组织中成就卓越[M].第5版。徐中,周正,王俊杰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212-

213、206-207.

第二篇:综合素质评价论文

浅谈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得失

[摘要]传统的学生评价是一种功利性评价,由此造成评价内容片面,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手段单一以考试与测验为主,过分追求考试分数,损伤学生心理健康,评价过于量化,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动态过程性的的评价,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得不到保障。随着新课的全面深入,人们的教育观念进一步更新,要求对学生的评价是发展性、综合性的,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智力、技能、品德等发展水平的综合性评价,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诚挚帮助,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最终目的评价。

关键词:发展性综合性身心健康

一、什么是综合素质评价

“素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事物本来的性质,心理学上指神

精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对学生某一过程的学习、品德、行为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它关注的是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发展过程,而不仅仅是最后的结果。它是一种发展性的学生评价,为学生的身心提供帮助,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最终目的。它有别于传统的学生评价,传统的学生评价是一种利功性评价,评价内容片面,手段单一,以考试测验为主,过分追求分数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评价标准过于量化,过分关注最终结果,忽视学生日常的动态的过种性的评价,往往会造成评价氛围和人际关系紧张。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并逐步深入人心,传统的学生评价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已迫在眉睫。

二、综合素质教育评价的优点

1、突出了评价的整体性。《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手册》的填写包含了班主任、所有任课教师、家长、班干部、同学,是他们根据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有的表现填写的,评价手册填写具有全面性、全体性,而且在填写手册时,包括量化考核的各项内容如:品德方面的表现、参加社会活动、身体的变化、日常学习情况等。思维成果,还要评价思维过程、思维方法。这样就能全面分析一个学生,既看他的思想认识,又看到他的学习态度、学习习的改变,既能看到他的优点,又能及时指正他的缺点,使之注意改正。

2、突显了评价的人文性。《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手册》中有为班主任设定的评语栏,也有为其他科任教师设计的评语栏,教师在做评语时,大多采用亲切的语言,热情地鼓励学生的进步,委婉地提出改进的方向,突显了评价的人文性,而且对于学生自己的评价采用涂画方式做选择,很清楚“★★★”,一般“★★”,不清楚“★”,还有画笑脸的形式,这样的评定方式避免了较差学生的尴尬,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从而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更好地获得发展。这种评价方法的采用,使每一个个体在人文化的关注下积极主动地发展。

3、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评价。《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手册》更重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过程,给予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带“我”的部分明显增多,既有用红星表现的“我知道”,又有用笑脸展现的“我做到”;有亲身经历的“我记录”,展现个性发展的“我的擅长本领”实物展示;还有“我的荣誉”,“我可以做得更好”等板块。这些评价栏目的设计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通过内心的自我唤醒促进成长的心理需要。

4、注重家长评价的参与。《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手册》通过栏目的设置使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有了展示的机会,使教师和家长更

紧密地联系起来,增强了家校的互动,使得家长更加关注学校里教师对孩子的评价,也把自己对教师对孩子的期望用语言表达出来。

总之,《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手册》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更有利于发挥评价的内在价值,推进学校育人工作的整体性、和谐性,更加使教育走向开放化、人文化。

三、当前综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

尽管实行综合评价已几年了,但是由于有中考、高考这两座大山,以及老师家长对素质教育和综合评价认识不够,实施综合评价困难重重。

1、‘分数决定一切’的观念在某些家长心中根深蒂固对素质教育不理解。

虽然实施素质教育已有几年,国家也正逐步改进和完善中考、高考政策、但分数仍占很重要的因素,在中考、高考这两根无形的指挥棒下,孩了要想充分发展自已的兴趣爱好,家长便认为其是不务正业。在期末报告单上打上优良没有分数,便有许多家长打电话来问自已的孩子语文、数学考了几分,而对素质报告单中的有关孩子的性格特点、社交能力、很不关心。在今后的综合评价中,应就评价工作对家长加大宣传力度,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提高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方面。

2、部分教师对素质综合评价的评定不够公平。

实行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部分老师眼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其它方面的表现也是优秀的,而成绩差的学生其它方面的表现也是差的。因而在进行综合评价时往往以成绩而定论,没有做到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在今后的评价工作中,应科学规范评价的过程和环节,由重结果变为重过程,由教师元化变为多元化评价。

3、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评价过程不够完善。

教师一般只在期末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重要依据是期末考试,有的同学平时表现较好,但在期末考试中失利了,这就真接影响了老师的综合评价,其实期末评价,还可设立“我的假期表现”“月月回头看”等评价方式,全程评价学生,用时发现学生的优点与缺点.

四、综合评价的作用

1、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唤起学生的自信心。

综合素质的评价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帮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保护学生的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不突出,但并不代表他在其它方面也默默无闻,也许他富有爱心,爱帮助别人、也许他在体育方面是个子天才,按传统评价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就会觉得低人一等,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信心,自暴自弃。而发展性的综合评价就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表扬,对孩子的优点给予肯定,让孩子充满信心对学习感兴趣。

第三篇:综合素质评价论文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

现代教育理论及心理学发展成果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要用开放、多元的眼光看待世界,为人充分展示生命的本真提供舞台。基于这些理论,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智能领域,并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将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能领域迁移;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知识时采用的策略或方法的评价,把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采用师对生、生对生及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而上述种种评价方式或指导思想上的转变,无不体现着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

课程改革时值今日,各学校在评价方面的确采取了许多新的举措。如:开始使用学生素质评价手册、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册、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考试方式等等。为此对原先的评价机制进行了幅度不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践中同样发现有不少问题存在。改革的步子迈出去了,但思想依旧在“鞋子”里-----“流于形式”是最普遍的问题。因此,新的评价机制在某些方面,没有让教师、学生、家长体会到对学生发展的明显的促进作用。下面就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情况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1)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欠缺科学性。现在通用的《素质综合评价手册》主要从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实践技能素质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素质综合评价。评价多由教师、同学以及学生本人三方面给出。从形式上看,评价的机制实现了多元化,评价的内容实现了多方面,评价的定位实现了多层次。不可谓不科学、不全面。但落实到教师、小组、学生本人怎样去进行评价,却没有细致可行的方案出台,使评价流于形式。

就拿学生互评为例,同学之间在缺乏具体素材,没有详细数据的情况下,仅凭自己的印象,甚至掺杂了自己的感情,给自己同组的其他学生在不同的方面评定四个等级,这样的评价的可信度是可想而知的。还有,在对学生实践技能素质进行评价时,教师、同学包括学生家长很难拿出一个具体、有力的证据对自己所评定的等级进行说明,完全凭借自己的印象进行。这些评价又有多少说服力呢?

我们都进行过体检,当拿到体检报告时,很容易就会知道自己有哪些身体方面存在问题。因为上边给出了这方面的一个健康的数值范围,简单对比一下就可以了。那么同样,对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也应该能够有一套类似医学诊断的、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测量后的数据积累,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些数据不仅教师要掌握,学生也应当了解。以便他们能在同别人的对比中加以自我的反省,也便于别人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

(2)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尊重。表现在教师、家长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相评价重视不够,在心里把学生评价

看成了可有可无的“选填项”。其本质就是对“以学生为主体”这一课改方向未能深入理解,还未深入人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具体,缺乏信度与效度。对此,可以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自拟题目对各人的进行阶段性的评价,积累评价他人的数据信息。在教师与家长这方面,要从意识深处更新传统观念,要懂得充分尊重学生的评价。成人对学生评价的尊重,才能带动学生对评价的重视,使学生认真参评,真正发挥学生评价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促进作用。

(3)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资料不注重管理。各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资料管理很是不规范,时常造成资料混乱,连续性差等现象。首先,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资料一般是由班主任统一管理,没有及时归档,结果多是上一任交给下一任,代代相传,并且查阅不规范,造成资料的遗失现象时有发生。鉴于这种现象,综合教育评价的相关资料应当有专人或专门的科室统一管理,定时发放与归档,规范资料的管理。其次,综合素质评价的资料不能像学籍等资料一样装入学生档案,一般到某一个学业阶段就结束,下一个学业阶段又重新评价,不具备连续性。

(4)不能发挥指挥棒的作用。《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逐步使中小学对学生的评价纪录成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择优录取的重要参考之一。”这一点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呢?这根“指挥棒”就决定了学生、老师和学校对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视程度。如果不能落实这一点,依旧是成绩决定一

切,综合素质评价就只是空谈,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有效作用。

(5)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评价的重要作用是改进与激励功能,实现以评价促发展。而实际上的评价距离这个目标还很远。因为对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评价的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几乎使评价的基本作用丧失。

针对于此,我们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使得教育的各方明白为什么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教育方才能知道如何进行评价;受教方才能明白评价后如何去改进。同时,要将综合评价与监督相结合。学生通过评价有所发展是我们的目的,评价后教师去监督学生的改进过程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总之,“让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正在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师开始用新的评价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但更需要教师从思想上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冷静思考,切实把握“以学生为主体”,“让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发挥评价的效用,促进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教育工作者们,不要再让评价变异为一种纯粹选拔与淘汰的无情的机械工具,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不再被这个工具所扼杀。孩子的理性、智慧和思想不再被这个工具所扭曲。所以说,我们任重道远。

第四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论文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论文1

摘要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应运而生。中小学阶段对其进行综合性素质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评价体系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有助于学生多方位发展,也就是说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更科学、更健全、更有激励性的评价体系。此研究旨在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提高各个方面综合素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培养能力,促进多元化发展。改变传统评价学生模式,促进提升学生综合发展。

关键词

评价 综合素质 学生

一、研究目前教育现状

教育部早在2002年就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近年来,中小学生的综合评价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中小学生的综合评价是全面反应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很多学校的传统评价和考试制度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他们在社会压力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不得不只追求荣誉和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健康,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的人,多元化多方位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已迫在眉睫。

二、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

打破传统评价和考试制度,突破社会压力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发展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们成为一个真正健康,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

三、制定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教育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素质教育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学生素质发展记录册”、“学生成长记录袋”等。但是这些评价都缺少一个评价标准,因此评价出来的结果并不科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在教育领域运用“档案袋评价”,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同伴作出评价的相关材料。综合素质评价即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中小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实践、创新”这六大方面进行比较和测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我们将构建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制定行之有效的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细则。

四、制定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学习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学生发展的最新报道,掌握有关学生发展的理论和方法。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理支持和方法指导。

2、案例研究法:根据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成长记录袋”。对一个个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标准、方法及操作步骤。

3、比较法:以学校为单位,每个班级的评价方式各不相同,每个学期末,对全校学生进行一下综合的评价,这个综合评价与各班的评价进行对比,然后找出最科学的评价模式。

4、行动研究法:好的想法需要行动进行验证。我们运用访谈和观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跟踪报道,在一定的时间内,将效果进行分析,制定出有利于孩子的综合评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五、总结

中小学生综合性评价是一种理念的创新,要着眼于未来,改变过去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考试模式,侧重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全社会都来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让学生不仅学习得到提高,更应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让学生在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成长,适度给予压力,根据学生的能力给予不同的评价,使每一个学生能够找准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奋斗的动力和兴趣。我们从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情况等方面和多项指标来评价学生。通过纸笔测量化测评、个案跟踪研究、行为观察、不同班级不同评价的比较和问卷调查获取比较完整有效的信息,进一步分析数据并加以总结,发现每个班评价的优势和不足。借用“综合素质成长资料袋”对学生进行纵向分析,找到进步点和落差点,使其个体成长重树信心,拔足前进。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得出更精准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发展完善和提高自我。多角度的审视学生,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科学具体务实的改进建议。发现各项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为综合评价模式的科学性、合理性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论文2

【摘 要】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是一项复杂艰巨、关系到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研究。综合素质评价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我们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原来单一的考试测评,不断往多元化多举措的方向改善。虽然目前仍面临很多问题,但是在国家的强力推动下,随着评价主客体的积极参与,在新时代新思想新举措的配合下,我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将为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方法;教育观念;多元化

一、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理论渊源

自人类有教学行为以来,教育实施、评价和咨询便同时产生,随后三者相辅相成发展,缺一不可。然而,历史上人类对于教育评估的研究发展滞后,在相当长的`历史中,教育评估一直被简单视为人才选拔与考试。在19世纪中期以前,教育评价与人才选拔的界限模糊,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成绩测评在思想与理论上也一直没有完整明确的区分。

二、我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状况

199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文件中指出:“高考科目设置和内容的改革应进一步突出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这是新中国关于教育评价的政策文件中首次出现“综合素质”的概念。2002年国务院教育部陆续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两个文件被我国教育界视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直接政策依据。这两个政策文件的颁布,引发了教育界和学者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广泛讨论和研究。

三、综合素质评价目前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未来发展模式,将从横向平面化研究转向纵深研究发展,将充分利用新时代科技条件下,进一步重视新型评价工具的开发和应用。

按照我国教育部所施行的政策要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需要从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学习成绩、身心体质、审美水平和表现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研究。评价体系应当体现信度、效度高、实效性强、契合度好,具有正面影响力等特点。一般来说,评价的具体落实方式越多样化,越有利于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可采用定量测量与定性评估、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总体评价与个项评价、个体评价与团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然而,我国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工作并不完善,还存在着评价方法贫乏、保守、形式主义倾向较为严重等问题。在未来,综合素质评价方法需要在一下方面进行改善。

(一)敢为天下先,改进思想

新时代要有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综合素质评价的诞生只有不到四十年的历史,在我国更是起步较晚,难免与很多陈旧传统教育环境和社会观念产生矛盾。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经说过:“在学习成绩上,马云是比不过我的,我考上了北京大学,他才考上了杭州师范大学。可是他的阿里巴巴所创造的价值是新东方的十倍以上。”俞敏洪以身作则,表面社会不能以考试和升学论成败。心理学教授、青少年教育研究专家李玟瑾也说过:“每个孩子的天性和天赋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就爱学习,有的孩子就爱动。李玟瑾教授的话表明,我们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应该促进学生往自己擅长的方面发展,而不是揠苗助长,在本来并不突出的方面消耗了學生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国家的教育资源。因此,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兼容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多元化评价和标准权威性评价等。既要多元而开放,又要有所依据,正如教育部所提出的“两个依据,一参考”,在正确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指导下,让祖国的花朵能够百花齐放。

(二)新时代新举措

新时代要有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还需要有新举措来保证践行出成果。

1.作为综合素质评价活动中主体地位之一的教师,其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高低,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败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学校老师有目的的定期培训,提高教师的评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的综合素质评价活动主要还是通过教育部相关部门自上而下推行,会出现各种仅仅为了应付上级任务的形式主义评估工作。这对真实了解学生状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十分不利。教师作为关键的评价主体,不仅是评价活动的第一线执行者,也应该是评价方案的研究者和宣传者,只有教师对评价方案和具体执行措施了如指掌,才能保证评价工作执行的效率和有效性。

2.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完善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在我国起步以来,各种献言献策不断推陈出新,但是需要结合当前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一国情来考虑其可操作性。比如,有新闻称某高福利的发达国家,有一位小学生因为擅长写诗,可以申请不用修学数理化文史哲等科目,并且可以得到相当数额的生活补贴,以保证衣食无忧,在家专心写诗即可。暂且不论该新闻的可信度,显然,这种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我国就不具备可操作性,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春燕,张勇.新型教育评价技术破解教育评价改革难题[J].考试(理论实践),2014(3):8-12.[2]勒玉乐,孟宪云.中小学综合素质的评价方法及其改进[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42-148.[3]张顺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及对策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06-108.

第五篇: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研究

[摘 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对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素养提出挑战。迎刃教育时代难题,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剖析化学学科本质,立足于课堂教学,可采用聚焦核心知识、建构思想观念、注重宏微结合、引导实验探究、启发科学思维等策略。

[关键词] 化学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标志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启幕。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弄清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立足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科独特的教育价值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和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五个方面,[1]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内涵丰富,价值多元。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聚焦核心知识。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化学课程标准的魂,是化学课堂教学的根,是化学教学评价的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以具体的化学知识为依托,让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的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出化学学科应有的贡献。化学学科知识就其重要性而言,可分为核心知识、次要知识和外围知识,核心知识就是指那些在整个知识系统、学科结构中处于轴心地位,对周边知识领域起着统摄、关联作用,发挥结点功能的课程内容。[2]化学核心知识犹如植物的根系和经脉,具有内核性、统摄性和生长性。加强化学核心知识教学,有利于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让学生集中主要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最有价值的核心知识,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例如,硫的氧化物中的二氧化硫,从知识主线上看,它位于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知识链的节点上;从化学性质上看,它既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又具有还原性和漂白性等特性;从化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上看,它与日常生活、环境污染及防护密切相关,是培养学生绿色化学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素材;从它所处的课程模块上看,它属于化学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体现了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上看,它几乎涉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所涵盖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有关二氧化硫知识应当作为化学学科的核心知识来组织教学,而三氧化硫则属于一般性的次要知识。教学中可通过物质分类、实验探究、证据推理和宏微结合等,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性、还原性与漂白性等知识进行自主探究与建构,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建构思想观念。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以及绿色化学观念等,多个条目均与化学学科思想或学科观念相关联。化学学科思想是化学科学在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和应用物质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具有化学学科特征的最具影响力的思想集合体[3],例如物质变化思想、质量守恒思想以及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等。而化学学科观念是个体对化学研究对象、化学研究过程以及化学学科价值的本体的见解或意识,具有超越具体事实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4]例如,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实验观和化学价值观等。长期以来,广大中学化学教师对于化学学科思想与学科观念的区别模糊不清,事实上它们是化学研究者基于不同角度做出的阐述。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共同体在头脑中构建的学科观念等同于学科思想,而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期望学生通过对学科内容的学习达成与学科思想相一致的观念。[5]所以,笔者以为在化学教学中不必刻意地区分学科思想与学科观念,重要的是要通过无痕教学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知识学习过程中自觉领悟与形成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和观念,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例如,氨属于必修模块中重要的元素化合物内容,喷泉实验是学生学习氨的溶解性和氨与水反应的重要实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重点放在喷泉实验的原理上,而将氨与水的可逆反应简单告知。笔者认为,喷泉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学重点应放在基于实验现象的证据推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上,虽然必修模块中没有出现化学平衡的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不应对平衡思想有一定的认识。相反,锦程论文之家服务因为只有部分学生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就更应该在必修模块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平衡思想,以满足国家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为此,可在喷泉实验之后提出3个问题:(1)通过喷泉实验,了解到氨有哪些物理性质?(2)氨溶解于水仅仅是物理变化吗?(3)氨溶解于水后得到的溶液(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和微粒观,并建议再补充一个实验:用吸管在喷泉实验的圆底烧瓶中吸取少量溶液注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上套一个气球以达到密封的效果,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冷却后再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此实验操作虽然简单,但实验现象的变化却可以让学生对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有具体的感性认识,相关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化学必修课程学习中也能得到有效落实。

三、注重宏微结合。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宏观辨识、微观探析和符号表征是化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特性之一。宏观辨识要求,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微观探析要求,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符号表征要求,了解化学符号的蕴涵,使符号表征成为概括、提升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的重要环节。[6]有专家指出,化学学习存在三种水平:宏观水平、微观水平、符号水平。[7]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把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置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条目之下,一方面规定了高中阶段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层级要求(宏观水平和微观水平),另一方面又要求对化学符号表征有所了解,能从基本的化学符号表征中解读出它们的宏观意蕴和微观意蕴。

例如,学习乙烯的加成反应时,要求学生从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宏观现象入手,推断出乙烯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能从乙烯与溴的分子结构上分析和理解反应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正确书写乙烯与溴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而推测乙烯与氯化氢、乙烯与水、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教学中注重了宏微结合,化学方程式就不再是冰冷抽象的符号,而是赋予了灵魂的宏微结合的载体,这样的学习体验不再需要死记硬背,而是富有意义的建构活动。

四、引导实验探究。

化学是一门与实验相关的自然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实验探究,有助于学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问题解决,明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有助于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相互合作完成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信息加工并获得结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合作意识。所以说实验探究既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素,又是综合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方法。

例如,学习苯酚的酸性时可采用发现探究式的教学模式[8],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在实验探究中解决问题。

[引导发现]观察苯酚样品及分子结构模型,展示苯酚软膏,阅读说明书有关条款,从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引出问题。苯酚具有酸性吗?酸性强还是弱?

[猜想与假设]根据苯酚、乙醇、水分子中均含有羟基,猜想苯酚能电离产生H+,可能具有酸性。

[制订计划]设计苯酚与指示剂、Na、NaOH溶液作用,判断苯酚能否电离产生H+;设计苯酚在非水、非醇条件下与钠反应。设计苯酚钠溶液与HCl、CO2反应,进一步判断苯酚酸性强弱。

[进行实验]

(1)将少量苯酚溶于热水中,向其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

(2)将少量苯酚溶于苯中,向其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

(3)将少量苯酚晶体与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并振荡。

(4)将制得的苯酚钠溶液分为两份,向其中的一份中滴加稀盐酸,另一份中通入CO2.[收集证据]苯酚不能使指示剂变色,能与金属钠缓慢反应放出H2,能与NaOH溶液反应,苯酚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或通入CO2,均出现浑浊。

[推理与结论]由于受苯环的影响,苯酚分子中的羟基变得活泼,能电离产生H+,表现出酸性,其酸性比H2CO3弱。

五、启发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科学思维主要包括科学推理、科学论证、模型建构、质疑创新等要素。

科学推理和科学论证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具体表述为证据推理,上述苯酚的酸性探究实验中,学生根据苯酚的分子结构做出猜想,通过实验收集证据,并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得出苯酚具有酸性的结论,就是在实验教学中基于证据推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一则教学案例。

模型建构源自科学研究,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因而模型认知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它是在已获得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理想化的思维方式对化学事实进行近似、形象和整体的描述,进而揭示其本质和规律的认知方式。化学教学中借助于模型认知有利于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深奥为浅显,加深学生对于具体事物的复杂联系或本质属性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例如,原电池教学时就可以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很好地体现出来。首先组织学生实验,通过铜丝与锌粒在稀硫酸中接触,铜丝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引发猜想锌失去的电子转移到铜上去了.果真如此吗?学生通过实验收集证据,验证猜想得出结论,从而形成原电池的概念。猜想验证的过程其实就是证据推理的科学思维过程。然而,这一装置具有普遍意义吗?将铜片换成石墨、稀硫酸换成乙醇试试?在此基础上建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模型,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如何判断一个装置是否属于原电池?就需要借助模型认知,学生尝试从电极、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氧化还原反应等方面做出判断。借助于模型认知,不管遇到怎样陌生的情景,只要将复杂的反应、陌生的装置与模型中的要素一一对应,就能很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必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渗透社会责任教育,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与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相互融合,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云生。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确定--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7-9.[2] 龙宝新。走进核心知识的教学:高效课堂的时代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12(3):21-24.[3][4][5] 毕华林,万延岚。化学基本观念:内涵分析与教学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4(4):76-83.[6][7] 吴俊明。对化学语言及其教学的再认识[J].化学教学,2015(7):3-9.[8] 徐宾。新课程化学教学方式的基本特征与有效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4):16-18.

下载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论文

    浅谈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对学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学校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班主任工作来讲,更是一项重要工作。多年来,我们习惯以“三好生”与积极分子(劳动、文......

    核心素养论文

    我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教学中的应用 ‚知识核心时代‛已逐渐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学校的任务绝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给未来发展提供有核心素养的学生。那学生的核心素养指......

    论文核心素养

    论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史料实证精神” 2014 年 3 月我国教育部明确提出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与构建作为推动教育发展、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就为适应国际......

    核心素养论文

    着眼农村小学英语课堂学习能力的提升 南头镇升辉小学 梁舒敏 内容摘要英语"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实现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小学英语......

    在课堂培育核心素养

    在课堂培育核心素养 ■主 持 人:韩世文 《中国教师报·区域教育周刊》主编 ■对话嘉宾:成一涵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中初一学生 刘畅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中初二学生 杜金山 中国......

    学校如何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学校如何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进入21世纪以来,每个国家、国际组织都在思考到底要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摘 要:素养是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水平和正确的待人处事态度。学科素养是近几年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那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如何融合体......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

    大学生综合素质状况分析及评价研究策略【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状况,提出了几点大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改善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