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核心素养之小学生武术品德培育研究

时间:2019-05-15 06:1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育核心素养之小学生武术品德培育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育核心素养之小学生武术品德培育研究》。

第一篇:体育核心素养之小学生武术品德培育研究

体育核心素养之小学生武术品德培育研究

【摘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高度重视学生德育教育,培育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追求和精神。

本文旨在以体育核心为基准,以体育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武术这个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来渗透体育的德育培育,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毅力,高尚的情操及自强不息,爱我中华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文研究表明,从武术教学中的品德培育为切入点,体育核心素养对学生品德培育作用之重大,效果之良好,同时不论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研究更有实际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武术教学;品德培育;前 言: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它已不是单纯的一项健身、技击、竞技体育运动,武术本质就是一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我校是武术特色学校,有自己的校本教材,武术教学是不可缺少的教材内容之一,武术品德培育在武术教学中非常重要,本文研究的体育核心素养之内涵,武术品德培育之内容,武术品德培育之途径,武术品德培育之方法等目的是探讨如何在武术教学中贯穿加强德育教育与同行们共同研讨。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016学年我校四年级3个班,全级人数121人,男生75人,女生,46人。这个班男生多女生少整个班级状态是非常浮躁非常活跃,没规没矩,在学校违反纪律最多,总是有使不完的精力。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专著、论文、学术期刊,对文献进行分析整理,了解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2.2行动研究法:

对我校四年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武术品德培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研究。

2.2.3案例分析法:

以武术教学中品德渗透与培育案例分析武德之作用。

3.分析与讨论

3.1体育核心素养之内涵 体育核心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的影响所形成的,包括体质水平、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等要素的综合素质与修养。

小学武术的教学与训练,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外,还必须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系统科学的教学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3.2 我校四年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之缺乏

(1)部分学生受不了挫折,怕困难,意志品德薄弱。学生上体育课爱偷懒,有点小伤小病就请假。尤其对于难度较大的教材,怕经受挫折,没有勇气去尝试,缺乏勇敢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较欠缺。

(2)部分学生缺乏规范的纪律性来约束自己,纪律品德有待强化。学生在体育游戏中缺乏遵守体育游戏规则的意识,表现出为了急功求利而缺乏规范的纪律来约束,出现混乱,无法形成纪律严明、积极向上的团队。

(3)部分学生自我为中心,私心较重,自信心不足,团队意识品德缺乏。在体育教学中很多同学集体主义观念不强,只想个人,而不愿参加集体的活动。一有失败就相互埋怨,经常出现队友不和而拒绝或消极参加运动的现象。缺乏集体荣誉感无法产生团队归属感。

(4)部分学生未能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日常生活中未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喜欢体育热爱体育运动。学生缺乏自觉性和自制力的培养,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根据我校四年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之缺乏现象的出现和依据我校校本教材目标设置特点需更进一步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 才能有效地对体育核心素养武术品德培育的研究 3.2.1武术教学中确立目标

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作为学校课程之一,教学目标明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武术文化的了解及接受。我们需要完成的是将武术文化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思想中,并内化为行为习惯 ,这才是武术教学目标之所在。3.2.2确立德育目标之重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不难看出,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和关注我国现代教育中的育人质量,给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因为学校教育的每一门学科和教学内容,都有其自身的育人目标和方法,但都应处理好德智体美四者的关系。3.2.3确立德育目标之内容

武术教学中的德育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在育人方面还具有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首先,在武术教学中,根据武术固有的武德内容,在传授武术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同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道德情操,树立崇高的理想追求和团队意识,培养遵纪守法,讲究公德的良好行为,同时,还要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自尊自强的进取向上精神,以及吃苦耐劳,忍受挫折的良好心理品质。3.2.4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功能目标

这种强调潜能开发,注重创新精神,增强动手能力,具有广泛交流和展示的机会,体现了个性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现代教育特点,适应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武术教学,使他们的学习不仅停留在技巧水平上,而是看到它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及传统哲学、美学的思想和智慧,接受武术道德思想的熏陶、教育和影响,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加强中华民族精神凝聚力。鉴于此,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对武德教育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利用在武术课上进行抱拳礼,相互文化等方式首先加强礼仪的教育,同时在对教学内容以及教材的选择上,要重视技能的同时还需要突出文化内容,保证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思想道德上的净化和升华。3.3何谓武德教育

武德教育,也称武德修养。就是要求习武者按照武德原则、规范进行一系列的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改造的过程,以至经过长期努力所形成的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境界,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人才。3.3.1武术教学中渗透武德教育

武术教学是一个双边的教学过程,通过身体练习,身械练习,以及竞赛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动作都会自然流露出学生的真实个性特点、思想感情和心理品质。有表现出勇敢和懦弱,果断和犹疑,协调和僵硬,遵守规则和投机取巧,顽强拼搏和怕苦怕累等等,学生的这些表现,有利于教师准确生动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案例1:讲一些历史性的武林英豪,像林则徐、戚继光、秋瑾李世民、等,他们为了民族尊严,国家兴旺,甘洒热血报效祖国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再如将武术文化推向世人知晓的影视巨星,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他们的为国争光精神和吃苦耐劳,以及对事业执着追求的优良品质,值得当代青少年学习和敬仰。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但这种教育绝不是生硬的说教,也不是训斥,而是应该把教育因素寓于各项练习及活动之中,教师的每一个口令,每一句话,每一个示范,每一次评价,每一个动作手势和每一种眼神表情,都可以作为教育的信号和手段,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表现对与错,从而不断校正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准则,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3.3.2武术教学中加强意志品德培育

中国武术修炼者讲究“十年磨一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冬天增力,夏天增气”,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经过长期修炼,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勤奋、刻苦、果敢、顽强、勇于进取的意志品质。在武术教学中要常抓不懈,例如:武术训练“扎马步”是必需的一种手段,的确很累,有的少年儿童会蹲了一会就会坚持不住,但有的同学就不一样,就是累的哭也不会动,这时教师要及时表扬这些学生。同时要教育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而且要超过他们,多数孩子本身就有一种好胜心。这样能培养他们有一种拼劲。案例2:起初在柔韧训练过程中,有些少年儿童特别怕痛,只要老师刚用劲,他们就叫,有的还会叫“救命”“老师饶命”等让你想到不到的词语,真是又气又好笑。但通过教师给他们讲革命英雄故事,他们听后也很震动,决心向烈士们学习,这样经过一段时间,那些叫救命的少年儿童逐步开始表现得坚强起来,即使痛得掉眼泪咬住牙再也不会叫出声来,这时教师应及时给与表扬、鼓励这样会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意志品德也会进一步加强。在教学中老师要抓住每个机会适时适候激励孩子就能起到事到功倍的作用。3.4武术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文化环境是一种“隐形课程”武术教育注重文化环境的营造。我校有专用武术馆“尚武馆”墙上有标语,有口号等,有学生比赛、习武的生动照片,丰富的色彩,生动的图案,富有震撼力的语言、四周摆上十八般武艺精心装饰,走进武术训练场,犹如走进民族文化的摇篮之中,深深地感染每一位少年儿童。

案例3:充分利用学生演出时穿上专业武术表演服突现服饰文化的育人功能。告诉学生服饰的作用,武术服饰应该如何穿戴,如何保管。特别强调穿上武术服饰象征龙的传人,腰带一束,精神百倍,浑身充满中国人的自豪。另外,用中华民族音乐结合武术套路来演练,音乐与武术结合不仅完善武术套路的“新、美”内容,提高欣赏性和艺术性,更能推动竞技武术的发展和发挥武术套路在少年儿童武术教育中的特点,以达到更好的普及目的,音乐、武术套路都具有节奏感、欣赏性、艺术性,通过音乐伴奏可以培养少年儿童动作的韵律感、节奏感和美感,可以激发少年儿童做动作时的内在情感和表现力,增加少年儿童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音乐的鉴赏能力。

案例4:用《男儿当自强》歌曲和歌词“做个好汉子„„”等来编排的动作,他们嘴里唱着,做动作更加有劲,也相当整齐。有效的激发了他们的兴奋性,促进其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发挥,烘托表演气氛和艺术感染力,使音乐的美感与动作美感得到完美统一。

4.结论与建议

4.1.理论层面结论

4.1.1在小学武术教学中进行武德渗透是十分有必要的,充分利用武德的教育功能,抓住武术在校园中普及和推广这一契机,加强对学生的武德教育,弘扬中华优良的传统文化、培育人文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4.1.2在小学武术教学中武术德育教学是武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它的技艺范畴,武德教育既是传统美德教育,也是武术专业素质教育,时代变迁赋予武德新的内容,武德教育不是单纯的说教,应寓于实践之中。

4.1.3 在小学武术教学中需特别注重教师的表率作用和教学环境的熏陶作用。4.2教学实践结论

在武术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武术套路技术和实践技法,而且能够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就将礼仪规范融合于武术的教学训练之中,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并将这种礼仪行为和意识带到平时生活、学习各个方面,努力养成尊师重道、克己礼让、宽厚待人、恭敬谦逊的道德修养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切实可行的。4.3建议

结论综上所述,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不健全到逐步完善的过程。4.3.1在课堂上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并积极有效地展开德育的灌入与渗透将会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和其他学科无法比拟和超越的作用。

4.3.2对小学武术教师而言,在武术课中进行德育的渗透,不仅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更能树立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来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培养德才兼备、内外兼修的祖国优秀人才而准备,这是时代需要也是为人师所应做到的。4.3.3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的。

参考文献

[1]孙思雨.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2016,(17):14-16+20.[2]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4):10-23.[3]辛涛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1.[4]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国学校体育,2016(7):29-33.[5]柴士兴,魏胜敏,王凤阳.弘扬中华武术传统文化加强青少年道德品质修养[J].搏击·武术科学,2015(11):54-60.[6]王楠,马琳.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5(4):28-32.

第二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摘 要:素养是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水平和正确的待人处事态度。学科素养是近几年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那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如何融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来进行体育教学呢?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首先应该明确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清晰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方法途径,才能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解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文章根据学习,结合自己的理解,在体育核心素养概念定位、培养途经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体育;核心素养;培养

小学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初期阶段,现阶段的教育重点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理论知识,而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体育学科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此外,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拥有集体荣誉感以及强烈的竞争精神,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

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试能力,他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2.1 体育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的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我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2 体育课堂教学重视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体育教学与各类文化知识的整合性,是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小学体育教育渗透德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体育教学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体育教师在游戏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2.3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主健身的习惯

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4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教学中应关注学生能否适应当今与未来的发展,适应社会、终身学习、成功生活、个人发展的学科关键素养。体育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和各个学段落实的阶段性,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体育运动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教学如何调整学生的心理平衡,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体育教学目标与学生心理健康目标和谐统一,使学生身心能得到健康成长,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

3.1 打好身体基础

回归体育的本质功能,增强体质,顺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育核心素养高的人群,固然可以终身体育,可以自主锻炼和健身,使自身的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

3.2 提升全民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质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自主健身,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运动技能,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能够提高自主锻炼的能力,使学生的身体终身受益。提高他们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可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有助于培养终身体育,具有长远的意义。

3.3 塑造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调节能力,现代的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很大,若不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会产生各种心理疾病,这就要求每一个个体都要具备健康的心理调节能力,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不“新”,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是我们体育教育一直以来的目标和追求。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内容,这些都是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直接体现。终身体育不仅影响学生短时间内的身体情况,还会影响学生未来较长时间内的生活状态,因此,老师应该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掌握更多的锻炼技巧,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下更好地成长.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固然重要,但是,素质教育从来都不只是学校教育的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格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告诉我们教育要生活化,要从实践中去教育。其实实施素质教育,每一个学校、每一个课堂、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当今的社会大环境下,帮助学生培养其核心素养,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能够放松身心,劳逸结合,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基于体育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 张彦忠.浅议小学体育课与学生素质培养[J].新课程,2015.04.[2] 周济.学校体育是青少年体育的基础和重点[J].中国学校体育,2007.6.[3] 刘军.刍议小学体育课与学生素质的培养[J].读与写杂志,2010.10.[4] 孙有平,张磊.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11.[5] 汪晓赞.学生――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J].体育教学,2009.[6] 邹德敏.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体育教学,2009.[7] 曲伟东.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5.[8] 许志文.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07.

第三篇:论文:研究学生体育品德核心素养之团队意识的培养

研究学生体育品德核心素养

之团队意识的培养

摘要: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以及素养皆可在学校进行有效的培养,其中在体育课程中可对学生体育品德核心素养当中的团队意识实施有效的培养。本文针对这一课题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团队归属感的培养策略、竞争意识的培养策略、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给出了指导与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育;品德;核心素养;团队意识

1、团队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对各科的教育教学活动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其中关于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格外引人注意。核心素养为现代教育最为重视的关键点,要具备更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以及态度。在2016年的3月份,我国便推出了20门学科关于核心素养的详细表述。当然体育课程也涵盖其中,体育课程当中的核心素养包含了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健康的相关行为、体育方面的品质等三个重要的方面。这些皆是可以培养的,是可以对学生进行塑造的。在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体育教师应该如何面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其渗透在相关的课程中,是一直深入探究的课题。

2、对学生进行团队归属感的培养

2.1培养团队归属感的作用

团队意识其实并不是将某一个意识进行排斥,但是自己的意识需要与团队的意识始终保持一致。团队是一个人进行发展的基础,是根本所在,所以个体要具备全局思想有整体的活动意识,才能符合团队发展的要求,之后才能使个体进行发展【1】。因此,在体育日常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的对学生团队意识实施有效的培养,以便学生树立好全局的观念,多进行一些集体性的活动游戏,使学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能够一共为最终目标的完成而付出自己的努力,将团队的意识进行深化。学生在集体的游戏中便会明白自己是团队的一员,不能与团队分开,树立良好的团队责任意识。所以,在体育集体性的游戏当中培养团队的意识便是对学生进行体育品得核心素养的培养。

2.2具体的培养策略

在一个团队当中,要对团队的归属感进行强化,将学生的团队归属感意识进行提升。因此,在体育的日常授课当中,可多进行一些集体性的项目进行活动,进行团队的划分,以各个小团队为单位实施相关的教学活动,可有效将学生的集体意识进行提升,培养学生强烈的团队归属感【2】。例如:篮球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游戏,其中可以实施团队意识的培养,但是不要将男生和女生分开,让他们一同加入到篮球的游戏中,以便培养学生克服个人为中心的思想,要为团队负责。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四个团队,每个团队当中的俩个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运球比赛。两个人要背靠背夹好球,将求运到固定的位置绕一圈回来,在把求传给下一组,最后看看哪一个小组的运球结果有快又好。学生在游戏的进行中,为了团队的荣誉,会非常努力认真的完成游戏,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便将团队意识的深层含义进行了理解,并将其内化于心。

3、对学生竞争意识进行培养

3.1竞争意识培养的深层含义

对学生实施有效的竞争意识培养,其中包含了两项深层次的含义:其一,培养学生树立与对手之间进行竞争的强烈意识;其二,在一个团队的内部当中,也要有一定的争先意识。不同的团队之间为了获取最高的荣誉,一定会发生竞争。但是自己团队的内部具备争先的意识,可以推进整个团队向更好的层次进行发展,将团队的整体实力进行提升【3】。因此,在体育的日常授课中,要将这种强烈的竞争意识进行调动,使整个团队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这样进行拼搏的精神便是进行竞争的一种表现,正是体育游戏运动中的项目推进了学生构成单独的表现。教师作为各个团队的管理人员要引导团队之间进行公平正当的竞争。要在团队之间始终保持住这种良性的竞争,提升整体的综合素养。由此,可以得出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也是对学生进行体育品得核心素养的培养。

3.2具体培养的策略

现在的社会发展离不开激烈的竞争,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同样离不开竞争的帮助作用。在学校期间对学生进行正确竞争意识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团队的意识,并且有益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例如:在“三个进球”的游戏当中,游戏规则为:在每个团队中选出一名学生,不能回头站在规定好的地方,将手中的网球投掷到后面的球框中,团队中队员可以给予相应的指示,向右挪一点或者向左挪一点,以便帮助进行投掷网络的学生投掷的更加准确一些。这项游戏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更使学生有了竞争的意识,如果自己不对投掷网球进行努力练习,那么其它团队的学生便会超过自己的团队。如果团队当中有一名投手的技术非常好,那么会带动其它队员进行练习,使自己的技术至于太差,影响团队获得荣誉。

4、将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行加强

4.1培养竞争意识的意义

市场经济主体的发展以及方向的确立,使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举止也在渐渐的发生变化。从开始的阶段,便接受着来自学生和社会的先进思想影响,并且逐步构成了属于学生自己的竞争以及自主意识。所以,在体育的日常授课当中,利用对不同的集体性游戏活动开展教学,可以有效对学生的责任意识实施培养,这更是新课程标准对与体育教学的要求。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责任意识培养,可有效帮助学生对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但是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并不是快速可以达成的教学任务,是需要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所以,要求教师要有充足的耐心以及长期实施集体性游戏活动的准备,要在相关的游戏中创设出学生进行责任承担的机会,使每一名学生都有几乎完成任务。其中对学生实施责任意识的培养更是对学生进行体育品得核心素养的培养。

4.2具体培养的策略

社会能够有序的进行发展,与公民的信任意识有非常大的关系。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基本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更为我国每个公民皆应具备的品质。在体育的相关活动中,有非常多的运动项目对集体性进行了强调。例如:在跳大绳的游戏中,要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保护【4】。该项游戏是学生经常进行的集体性游戏,游戏的最终成功每一人都有责任,但是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绳子的力量会非常大,所以中间进行跳绳的队员彼此之间要做好保护工作,避免队员被绳子伤到,这也是对学生责任意识的一种培养。该项游戏对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非常浓厚,成员之间会努力做到最好,达到最后的目标。又例如:篮球运动和足球运动,是男生非常喜欢的运动。在这样的体育运动当中,每个队员都肩负着非常大的责任,篮球场上的五个人组织后卫、得分后卫、小前锋、大前锋、大中锋每个人都有肩负的责任,并且缺一不可,一同为了目标而努力。

5、结束语:

总之,体育是学校进行教学必备的科目,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就有体育课程的设置,可见体育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其中,体育的核心素养包括了体育意识、知识以及技能。核心素质中包含了道德水准、品德意识等等。因此,教师要在实际的授课当中,应用多灵活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以及责任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推进学生的全面综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霞,胡清芬,刘艳,方晓义,陈英和,莫雷,张文新,赵国祥,李红,辛涛,林崇德.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证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15-22.[2]霍军.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1:84-90.[3]马金凤.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02:105-109.

第四篇: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研究

[摘 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对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素养提出挑战。迎刃教育时代难题,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剖析化学学科本质,立足于课堂教学,可采用聚焦核心知识、建构思想观念、注重宏微结合、引导实验探究、启发科学思维等策略。

[关键词] 化学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标志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启幕。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弄清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立足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科独特的教育价值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和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五个方面,[1]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内涵丰富,价值多元。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聚焦核心知识。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化学课程标准的魂,是化学课堂教学的根,是化学教学评价的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以具体的化学知识为依托,让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的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出化学学科应有的贡献。化学学科知识就其重要性而言,可分为核心知识、次要知识和外围知识,核心知识就是指那些在整个知识系统、学科结构中处于轴心地位,对周边知识领域起着统摄、关联作用,发挥结点功能的课程内容。[2]化学核心知识犹如植物的根系和经脉,具有内核性、统摄性和生长性。加强化学核心知识教学,有利于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让学生集中主要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最有价值的核心知识,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例如,硫的氧化物中的二氧化硫,从知识主线上看,它位于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知识链的节点上;从化学性质上看,它既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又具有还原性和漂白性等特性;从化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上看,它与日常生活、环境污染及防护密切相关,是培养学生绿色化学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素材;从它所处的课程模块上看,它属于化学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体现了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上看,它几乎涉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所涵盖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有关二氧化硫知识应当作为化学学科的核心知识来组织教学,而三氧化硫则属于一般性的次要知识。教学中可通过物质分类、实验探究、证据推理和宏微结合等,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性、还原性与漂白性等知识进行自主探究与建构,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建构思想观念。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以及绿色化学观念等,多个条目均与化学学科思想或学科观念相关联。化学学科思想是化学科学在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和应用物质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具有化学学科特征的最具影响力的思想集合体[3],例如物质变化思想、质量守恒思想以及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等。而化学学科观念是个体对化学研究对象、化学研究过程以及化学学科价值的本体的见解或意识,具有超越具体事实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4]例如,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实验观和化学价值观等。长期以来,广大中学化学教师对于化学学科思想与学科观念的区别模糊不清,事实上它们是化学研究者基于不同角度做出的阐述。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共同体在头脑中构建的学科观念等同于学科思想,而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期望学生通过对学科内容的学习达成与学科思想相一致的观念。[5]所以,笔者以为在化学教学中不必刻意地区分学科思想与学科观念,重要的是要通过无痕教学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知识学习过程中自觉领悟与形成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和观念,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例如,氨属于必修模块中重要的元素化合物内容,喷泉实验是学生学习氨的溶解性和氨与水反应的重要实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重点放在喷泉实验的原理上,而将氨与水的可逆反应简单告知。笔者认为,喷泉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学重点应放在基于实验现象的证据推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上,虽然必修模块中没有出现化学平衡的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不应对平衡思想有一定的认识。相反,锦程论文之家服务因为只有部分学生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就更应该在必修模块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平衡思想,以满足国家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为此,可在喷泉实验之后提出3个问题:(1)通过喷泉实验,了解到氨有哪些物理性质?(2)氨溶解于水仅仅是物理变化吗?(3)氨溶解于水后得到的溶液(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和微粒观,并建议再补充一个实验:用吸管在喷泉实验的圆底烧瓶中吸取少量溶液注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上套一个气球以达到密封的效果,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冷却后再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此实验操作虽然简单,但实验现象的变化却可以让学生对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有具体的感性认识,相关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化学必修课程学习中也能得到有效落实。

三、注重宏微结合。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宏观辨识、微观探析和符号表征是化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特性之一。宏观辨识要求,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微观探析要求,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符号表征要求,了解化学符号的蕴涵,使符号表征成为概括、提升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的重要环节。[6]有专家指出,化学学习存在三种水平:宏观水平、微观水平、符号水平。[7]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把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置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条目之下,一方面规定了高中阶段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层级要求(宏观水平和微观水平),另一方面又要求对化学符号表征有所了解,能从基本的化学符号表征中解读出它们的宏观意蕴和微观意蕴。

例如,学习乙烯的加成反应时,要求学生从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宏观现象入手,推断出乙烯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能从乙烯与溴的分子结构上分析和理解反应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正确书写乙烯与溴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而推测乙烯与氯化氢、乙烯与水、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教学中注重了宏微结合,化学方程式就不再是冰冷抽象的符号,而是赋予了灵魂的宏微结合的载体,这样的学习体验不再需要死记硬背,而是富有意义的建构活动。

四、引导实验探究。

化学是一门与实验相关的自然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实验探究,有助于学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问题解决,明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有助于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相互合作完成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信息加工并获得结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合作意识。所以说实验探究既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素,又是综合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方法。

例如,学习苯酚的酸性时可采用发现探究式的教学模式[8],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在实验探究中解决问题。

[引导发现]观察苯酚样品及分子结构模型,展示苯酚软膏,阅读说明书有关条款,从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引出问题。苯酚具有酸性吗?酸性强还是弱?

[猜想与假设]根据苯酚、乙醇、水分子中均含有羟基,猜想苯酚能电离产生H+,可能具有酸性。

[制订计划]设计苯酚与指示剂、Na、NaOH溶液作用,判断苯酚能否电离产生H+;设计苯酚在非水、非醇条件下与钠反应。设计苯酚钠溶液与HCl、CO2反应,进一步判断苯酚酸性强弱。

[进行实验]

(1)将少量苯酚溶于热水中,向其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

(2)将少量苯酚溶于苯中,向其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

(3)将少量苯酚晶体与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并振荡。

(4)将制得的苯酚钠溶液分为两份,向其中的一份中滴加稀盐酸,另一份中通入CO2.[收集证据]苯酚不能使指示剂变色,能与金属钠缓慢反应放出H2,能与NaOH溶液反应,苯酚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或通入CO2,均出现浑浊。

[推理与结论]由于受苯环的影响,苯酚分子中的羟基变得活泼,能电离产生H+,表现出酸性,其酸性比H2CO3弱。

五、启发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科学思维主要包括科学推理、科学论证、模型建构、质疑创新等要素。

科学推理和科学论证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具体表述为证据推理,上述苯酚的酸性探究实验中,学生根据苯酚的分子结构做出猜想,通过实验收集证据,并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得出苯酚具有酸性的结论,就是在实验教学中基于证据推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一则教学案例。

模型建构源自科学研究,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因而模型认知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它是在已获得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理想化的思维方式对化学事实进行近似、形象和整体的描述,进而揭示其本质和规律的认知方式。化学教学中借助于模型认知有利于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深奥为浅显,加深学生对于具体事物的复杂联系或本质属性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例如,原电池教学时就可以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很好地体现出来。首先组织学生实验,通过铜丝与锌粒在稀硫酸中接触,铜丝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引发猜想锌失去的电子转移到铜上去了.果真如此吗?学生通过实验收集证据,验证猜想得出结论,从而形成原电池的概念。猜想验证的过程其实就是证据推理的科学思维过程。然而,这一装置具有普遍意义吗?将铜片换成石墨、稀硫酸换成乙醇试试?在此基础上建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模型,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如何判断一个装置是否属于原电池?就需要借助模型认知,学生尝试从电极、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氧化还原反应等方面做出判断。借助于模型认知,不管遇到怎样陌生的情景,只要将复杂的反应、陌生的装置与模型中的要素一一对应,就能很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必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渗透社会责任教育,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与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相互融合,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云生。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确定--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7-9.[2] 龙宝新。走进核心知识的教学:高效课堂的时代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12(3):21-24.[3][4][5] 毕华林,万延岚。化学基本观念:内涵分析与教学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4(4):76-83.[6][7] 吴俊明。对化学语言及其教学的再认识[J].化学教学,2015(7):3-9.[8] 徐宾。新课程化学教学方式的基本特征与有效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4):16-18.

第五篇:在课堂培育核心素养

在课堂培育核心素养

■主 持 人:韩世文 《中国教师报·区域教育周刊》主编

■对话嘉宾:成一涵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中初一学生

畅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中初二学生

杜金山 中国教师报特聘课改专家

洪劬颉 江苏省南京市教科所科研员

冯荣雄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北部片区教育局常务副局长

符永平江苏省南通市教科院副院长

学生眼中的课堂

韩世文:这场沙龙与以往不同,我们邀请了两位刚才上课的学生参与分享。关于课堂,学生永远最有发言权。所以,我们把第一个问题抛给场上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走进南通市第一初中的课堂,你们觉得他们到底来看什么?

成一涵:老师们来看南通学生学习的风采,见证南通教师和各地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韩世文:那你们在其他学校教师的引领下学习,感受如何?

成一涵:带我们上课的是来自山东杜郞口中学的数学教师刘桂喜,她的教学方法非常独特,课堂提问也很有意思,总是采取引导方式,将问题放到屏幕上,一目了然;有困惑时,我们相互解答„„这节课非常精彩,也很有意义。

韩世文:这与平时的课堂学习有何不同?

成一涵:以前上课,教师等学生举手了,要点名才能回答;而现在,可以随时答,学得轻松、自主。与其说是教师上课上得有意思,不如说是我们学生上课上得更精彩。我觉得,平常上课很快乐,今天更快乐。

刘畅:我们的课是符永平老师上的,学习“章前图”,所有问题都是学生自己提出或者创作出来的,这让我们体会到当教师的快乐,自己学习并能为同学出题,能深入了解知识、系统思考问题。

师生改变了什么

韩世文:在上课和转课的过程中,各位嘉宾看到了什么?

洪劬颉:通过这次活动和上课的体验,我看到,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表达想法和观点,并希望在争论中说服别人。这种积极和勇敢让我感动。这背后,自然也体现着南通整体课改的成效。

其次,我看到了孩子对深度学习的渴望。在课堂表象的背后,是学生有想法、有深入的思考。我平时备课设置问题,往往看起来缺乏价值导向,但孩子们在课堂学习中却慢慢生成了价值,并呈现出价值碰撞与交锋。

杜金山:这次课博会,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转课上,我看到了教师们身上的变化。这些展示课教师,都是优中选优的,他们处在新环境中,呈现出的课改新理念、新方法是令人欣喜的。我也转到了承办学校其他常态课的班级,这些课堂呈现出常态的、真实的状态,虽然不如展示课显得精彩,但也有小组合作,孩子们跃跃欲试,表达和坚守自己观点的瞬间,真实而动人。教育界有一个说法“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有传统优势的地方往往是改变难度最大的地方,但在这里,看到的变化令我开心。

冯荣雄:看到的改变令我震撼。课改带给学生很大的改变,学生非常阳光,非常自信,有朝气,有一种主动学习的积极状态。课改带来的不仅是改课,不仅是改变教学关系、学习方式,更是生命的成长状态。新课堂培养了学生质疑、批判、沟通、处理问题的能力。作为区域教育管理者,这更坚定了我对课改的信心,也看到了整个教育发展的方向。我们要坚定、坚持、坚守课改。

符永平:作为东道主和展示课教师,我更希望发现问题。我们在课改的初始阶段,要奔向好的目标,不能勤勤恳恳走弯路,轻轻松松犯错误。那么,课改中,学生的问题从哪来?要自主发现问题。学生不会解决问题不行,解决的问题全是教师提出来的也不行。好课是引领教师成长、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价值呈现。所以,课堂的问题必须模块化,不能碎片化。课堂上,学生能发现的问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这是课改走向深度的一个方向、一个切口。

好课堂让学生自在成长

韩世文:我们的沙龙从发现开始,在问题中生成。面对当下的课堂,面对生命的健康成长,作为学生代表,你们如何看待今天的课改,又有什么样的期待?

成一涵:我想,最基础的是不搞题海战术,不做碎片化知识练习。要在玩中学、学中玩。这也是此次展示课给我们的启发。刘桂喜老师改变了循规蹈矩的上课方式,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继而发现数学规律,这就让我们学生做回真正的自己,学得也很开心。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地参与课堂,把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全部呈现出来,教师才能更好地提供帮助;学生要在互相帮扶和启发下,在课堂有新探索,并积极展示出来。

韩世文:也就是说,你希望课堂上教师要更大程度地放手,激发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动力,同时在课堂实现团队合作学习?

成一涵:没错!

刘畅:今天的课堂体验,让我们觉得独立学习、自主学习是很好的方式。不仅在学习中更快乐,还能为今后更好地学习奠定能力基础。另外,课堂上除了基本知识的学习,还能在团队中讨论、交流和分享,体会到与平常课堂学习不一样的快乐。平常的快乐,是对知识的理解,对问题的解答,在知识中享受的快乐;而今天,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体会到更多快乐。

韩世文:也就是说,当你们从日常知识学习的课堂,进入有能力提升、规律生成、生命互动的课堂,会体验到更多成长的快乐,感受到学习的意义。

刘畅:是的。好课堂一定是我们学生的课堂。

成一涵:好课堂可以让我们和教师一起成长。

在课堂发现真正的儿童

韩世文:这或许就是学生眼中的深度课改,也是课堂育人的价值体现。那么,面对核心素养的新要求,作为教育人,我们又如何让课改走向深入,如何在课堂发现真正的儿童?

洪劬颉:最基础的是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教师。每一节课上,孩子能讲的话让他们去讲,孩子能做的事让他们去做。教师要学会引导,并帮助他们一起制定规则。

冯荣雄:课改走向深入,首先是学习走向自主。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我觉得教师要多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质疑、交流。我听洪劬颉老师的课,他就善于等待学生,不管学生回答问题多么不完整,甚至有缺陷„„要放手让学生相互质疑,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慢慢形成必备的素养,生命才能成长。教师不能过于着急,要有静待花开的心态,还要善于关注每一个个体,让他们自由发挥,自主成长。

符永平:如果谈今天的课堂有没有人性,似乎话题太大。如果具体到操作层面,我在课堂尝试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编制,课堂习题让学生自己创作并解答。我想,为了精彩,课堂上找几个学生和教师一起“作秀”并不难,但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优秀起来是很难的。几年来,南通课改有“12字方针”:“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这“12字方针”是课堂教学的底线要求,我们在各学校都能看到。

所以,对于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要学会等待。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让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都去发现,课堂才会有人性,才能给学生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永远的幸福。

杜金山:要发现儿童,必须发现人,必须发现生命。如果教育不从发现生命开始,那我们对好教育的期待就会变成一种奢望。我常常在想,学校的产品和工厂的产品有什么区别呢?我认为,学校的产品——学生是有生命的,而工厂的产品是无生命的。然而,学校里“无生命”式的教育这些年一直大量存在。

以前培养学生是“双基”目标,后来有了“三维目标”,现在上升到核心素养层面,这是巨大的进步,也是教育目标真正关照人的体现。

其实,生命的成长只要给条件就能自然生长。如同小幼苗一样,不管农民在家里还是在田里,也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幼苗都在生长。因此,我们的教育不能遏制儿童的生长,课堂上更是如此。符永平老师的课,给学生创造了一种生长的情境,体现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对多样性选择的尊重,对生命成长缓慢的尊重。我们也需要像给农民土地一样,给教师“土地”,让他们带着生命在“土地”上自由生长。

韩世文:的确,发现儿童本身就是一个大命题。短暂的碰撞无法真正解读清楚。但是基于现场的课例,我们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思考、一些启示。每一次新的发现,都将有助于课改人走得更远。最后请大家用一句话阐述,怎么让课堂的生命更好地走向自由?

成一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能力其实比学历还重要!

刘畅:让课堂从知识走向思维,给学生更多思维的空间。

洪劬颉: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校园乐起来!

杜金山:学会把握分寸,等待孩子成长。

符永平:放手,等待。课改,快不得,停不得,不改不道德!

冯荣雄: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发现他们的心灵。

下载体育核心素养之小学生武术品德培育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育核心素养之小学生武术品德培育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核心素养”之初探

    “核心素养”之初探 李艳 2月下旬,全市教研员齐聚圣城曲阜,参与了由市教育科学院组织的第三次全员培训。会中,我们有幸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向东所作的《基于......

    依托学科教学培育核心素养

    依托学科教学培育核心素养 陈永平 朝前走 孙万帅 绘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下简称“核心素养”)正式颁布后,一线教师最为关心的是:如何在国家厘定的核心素养框架内定位好......

    创新设计活动 培育核心素养

    创新设计主题活动 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秭归实验小学 姜勇 小学阶段是儿童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肩负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学生社会......

    学校如何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学校如何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进入21世纪以来,每个国家、国际组织都在思考到底要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论文】

    精品学习文档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论文】 摘要: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北京正式发布。核心素养解决了 教育培养什么人 的问题,是教育的出......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论文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论文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论文(一)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些思考 为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浅谈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策略

    培育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和评价中的启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 下面我先谈一下对我市组织的初中学段学科素养考试的认识:......

    21世纪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

    21世纪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 作者:褚宏启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学生总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