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中体育品德在课堂中的培养途径
中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中体育品德在课堂中的培养途径
-----以成都市武侯区为例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出炉。框架中将科学性、时代性和名族性作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由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共同构成。其中体育核心素养是组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必不可少的因素。体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体育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包括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而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对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关注不够,造成了一些问题的出现,这次将体育品德纳入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可见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一、体育品德概念及具体内容
体育品德培养对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有着实际的意义,随着近年来中小学体育品德教育的缺失,学生在体育品德方面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加强中小学体育品德教育变得尤为重要。然而体育品德指的是什呢?在对成都市武侯区32名体育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其中23名教师体育品德的概念和内容不够了解。而在对成都市第十二中学的16个教学班的调查中发现,92%的同学不知道体育品德是什么。那么,什么是体育品德呢?体育品德的内容包括的那些?在2016年3月,国家出台的20种学科素养中将体育与健康学科也列入其中,并将体育品德作为体育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指出体育品德是体育运动中应对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的作用。体育品德的具体内容有:自尊自强的心理状况;勇敢顽强、积极进取、主动克服内外困难的能力;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态度和精神;对待比赛胜负结果的态度(胜不骄、败不馁);判别自己运动角色的能力;在体育活动在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遵守规则、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
二、中小学体育品德在课堂中的培养途径
结合中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中体育品德的具体内容,对成都市武侯区中小学体育品德的培养,应细分到各个学段,针对学段特点,具体落实到体育课堂中。通过教师引导,引起学生的重视,以促进中小学生体育品德的养成。
1、在技能难度的学习中培养中小学生的自尊、自强心
自尊与自强心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我们国家民族性的需要。而普遍的成都市武侯区的中小学生自尊心较强,而自强心还有待提高。如在对成都市武侯区川大附中、西北中学、武侯高中、太平园小学的体育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如学生在立定跳远的测试中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很稳定,每学期的变化不是很明显,虽然他们相信自己可以跳的很好,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前进目标,课余时间也不会自己进行专门性的练习,而面对没有变化的成绩,却能够坦然接受,自强精神明显不足。
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心理上加强自尊、自强心的教育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在思想上重视,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同时,在对技能难度的设置中,体育教师要循序渐进,让学生不断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培养起兴趣,主动的寻求突破。而言语上的鼓励也能让学生充满信心,激发他们的潜能,创造更好的成绩、使自强心不断得到增长。
2、树立学生信心,提升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能力
中小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有的困难会激发学生斗志,成为成长路的垫脚石。而有的困难也许会变成一生的羁绊。提升学生勇敢顽强、积极进取、克服困难的能力,是发展体育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而成都市武侯区中小学生勇敢顽强、积极进取、克服困难的能力现状是怎样的呢?在对成都市武侯区32名体育教师和的访谈和成都市第十二中学的16个教学班的调查中发现,实际现状并不令人看好。如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谈到,在长跑的练习过程中,大部分的同学不能忍受第一次“极点”时,带来的痛苦,会有同学选择放弃;而在跨栏的练习中,部分女生会因为恐惧而不敢尝试。面对这样的状况,体育教师的引导就变得尤为关键。在体育课堂的学习中,造成学生感觉遇到困难的因素,大部分原因是实际情况的身体素质不佳或心理上的不自信。那么,就需要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方法的练习,强化身体素质。此外,还需要设置个体差异达成目标,通过小目标到大目标的逐渐达成,树立学生自信,从心理上弱化或消除困难的程度。此外,体育教师的不断鼓舞也是提升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3、不断提高,追求卓越自我
追求卓越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前行的重要内驱力,只有通过努力,不断的追求自我发展,才能更好的展现自己的潜在能力,创造美好的学习生活。而现如今,因为考试的需要,更多的中小学生希望在学习成绩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而对体育技能学习和身体素质发展投入的关注较少。诚然,现阶段大部分的学生、家长、包括老师更加在意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也知道身体锻炼很重要,然而用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时间实在有限。学校运动会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让学生在运动中发现卓越自我的一种好的形式,然而武侯区中小学运动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时间短。武侯区大部分学校运动会开展的时间在3天左右。如此短的时间,学生参与锻炼的效果不明显;
二、形式较为单调。我区大多数的学校,比赛项目不多,不能很好的发掘学生各个方面的运动天赋;
三、参与面不广。一般情况,每个班只有几个名同学参与比赛,其他同学无法发现自己更好的运动能力。那么,如何在体育运动中追求卓越自我呢?体育教师在教授内容后,都需要去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采用运动会形式,通过经常性、小范围比赛的检验手段,以检验数据作为参照,或许是激励学生发现卓越自我、追求卓越自我的一种好的方法。
4、胜不骄败不馁
胜不骄、败不馁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也是学生品德和修养的重要体现。中小学生合理、客观的对待胜负,有利于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在对川大附中2个教学班参加迎面接力比赛后,对待胜负的心态调查中发现。赢得比赛的班级高兴的占72%、不高兴的占2%、需要继续努力的占19%、无所谓的占4%.没有回答的占3%.输了比赛的班级高兴的占2%、不高兴的占68%、需要继续努力的占23%、无所谓的占4%.没有回答的占3%.从而可以看出,胜负对学生情绪的影响还是占很大的比率。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比赛中的输赢,享受比赛的过程,客观的看待比赛结果,争取下一次的进步,就变得尤为重要。
5、团队配合,找准角色定位
体育比赛更多的需要团队的配合,在团体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力量,为团队争取荣誉,是培养中小学生体育品德的内容之一。而中小学生如何才能团队配合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哪?在篮球比赛中,球员的角色分为中锋、大前锋、小前锋、得分后卫和控球后卫,这几种角色的担任是以球员的个人素质和篮球技术特点分类的,在场上球员根据自己的能力担任不同角色,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通过默契的配合,最终赢得比赛。而在对川大附中高一年级篮球比赛的18个教学班的了解中发现,只有2个班的同学在场上明确自己的位置、12个班的同学场上位置不是很清楚、4个班级的同学完全不清楚自己在场上的位置。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日的练习中,了解自己的个人身体素质和技术动作特点,在团队配合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6、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学生在接受教育后应该具有的品德。中小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勇于担责。如在迎面接力的过程中,因为自己在交接棒时的大意,而造成全队成绩的下降。这个时候就需要勇敢的站出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吸取教训,确保以后不会发生同样的失误。而如果一味的找借口、推诿责任,不仅不能得到队友的谅解、对自己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而这时候负责人的行为是良好修养的体现,也是发展体育品德的一种途径。
7、遵守规则、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公平竞争
遵守规则、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公平竞争等这些优秀的品质,更多的关系到中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良好个人修养和品德的体现。中小学生在体育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个人身体素质,更需要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在对武侯区5所中小学的32体育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我们的体育教学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当中,而忽略了学生内在的体育精神和品德的教育。从而造成部分学生的功利主义,在比赛中只关注比赛的结果,而不在意遵守规则、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公平竞争等这些最优秀的体育品质。这样发展下去,结果是非常令人担忧的。我们的体育老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必须将体育精神和品德作为技能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精神和品德,才能更好的发展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行为、健美的身心。
三、小结
综上所述,体育品德作为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成都市武侯区中小学部分教师和学生的了解发现,我区学生在体育品德培养发展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体育品德所包括的每一项内容,我们都没有得到一个很满意的结果。一方面是由于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关注点存在偏颇;另一方面也与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对学生体育品德重视不够有关。发现我区中小学生体育品德培养存在的问题,以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框架为指导,在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通过在课堂中实施有针对性的实践研究,解决影响学生体育品德发展的因素。以期为地区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第二篇:初中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初中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密切,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英语学科在学生学习生涯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应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学生课堂内容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也应当加强学生英语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教育。通过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努力,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打破传统教学,引导学生思维转变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就应当调整和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的是一对多、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没有真正的做到“授之以渔”。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英语教学,不利于学生自身英语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和提升。教师在实践教学的活动中,应当敢于打破传统,在制定课堂教学任务和计划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制定一个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和完成教师教学任务相契合的教学计划,提高了学生对课堂英语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英语水平提升,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和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转变教学观念,塑造核心素养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责任,相比于教书,育人更加重要。由于受到国家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教师教学的重点依然是在学生的分数上,课堂教学的目标依然是课堂知识内容的教授上,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初中教学应当把培养学生能力和核心素养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上,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体验英语、运用英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语言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教学文本中的思想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能够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注重教学实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的教学实践活动是核心素养养成的载体。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也是初中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阅读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阅读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针对课堂学习内容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的方式去完成课堂学习,在扮演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的文化和不同人物的心理变化和特点,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力和表达能力,潜意识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英语的语境和语感,更好的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英语小游戏或者一些精选的英语歌曲等,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等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英语素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四、结语
阶段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英语作为初中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语言学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的总结和革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第三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1.回归学习本质—解决问题。
2.学习方式改变—问题化学习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
3.教学模式的变革—“活动课程” 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第四篇:数学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学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首先,我个人认为数学核心素养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能将枯燥的数学学习融于生活,对数学产生良好的兴趣。2.能坚持不懈地进行数学学习,具有主动探究的意识。3.具有一定的思考力,能提出问题,并具有动手探究问题的意识。4.具有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时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5.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针对以上观点,我认为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灌输式的教学是达不到培养核心素养的效果的。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在学习地过程中,提高能力,形成素养。
2.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各项能力得以扎实有效的提高,切记盲目浮躁。
3.数学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工作,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品质,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素养培养的重点。4.具有问题意识,是素养培养的起点,方法策略的运用是素养的重点,而意志力的培养是素养培育的难点。
有了兴趣,有了能力,有了品质,都会形成素养。
第五篇:德育在体育课堂中的渗透途径与方法
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途径与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教学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体育教学的目的已经从单纯的强身健体逐渐向注重人的思想、意志品质、智力、能力和完善人格等人的全面发展转化。同时,体育教学在对人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问题,成为体育教师关注的热门话题。体育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从而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美德。本人认为,德育在体育课堂可以通过五个方面进行渗透。
一、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渗透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渗透
教学内容中,寓有明显的积极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接力跑、拔河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中长跑练习中的“极点”现象,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的最好时机;体操练习和跳跃项目既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品德,又可增进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美德;韵律操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陶冶其美的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体育基础知识教学和游戏教学更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和行为结合起来,利用课堂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如:队列队形练习,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的保护,增强他们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通过发挥体育积极分子骨干作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和独立工作能力;通过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四、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渗透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篮球比赛中,有个别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又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五、结合教师以身作则,进行思想品德渗透
首先,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衣着整洁,在教学中,讲解清楚,重点明确,示范规范,优美大方;其次要言行一致;再次,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做到“诲人不倦”。这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是极为重要的,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
学校的德育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内容也不可能囊括学生的各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具有独立性的人。教育者要紧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体状况,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道德基础,找到恰当的切入点,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行为习惯,把德育渗透其中,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德育的辩证关系。从而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正确的认识。遵循学生的心理发育状况,对症下药,才能达到形成良好品德的目的。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也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
1、体态暗示法
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漫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
2、实践体验法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
3、激励竞争法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4、时机捕捉法
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5、情感感染法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业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