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镇江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联赛少儿体育竞赛
2018年锦州市非资助课题立项指南
一、经济类
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锦州市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路径研究
2、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再延续30不变的背景下锦州市推进农业三化的路径研究
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锦州工业转型的驱动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
4、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企业研发费用计核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5、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研究
6、京津冀协同发展对锦州的辐射作用研究
7、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提升决策科学性研究
8、在“蓝天保护战”背景下锦州低碳经济增长路径研究
9、提升锦州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路径研究
10、“智慧旅游”背景下锦州旅游目的地智慧营销体系建构研究
11、锦州乡村旅游升级转型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
12、锦州红色旅游资源挖掘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13、关于推进县域(凌海)沿海经济改革试验区创新发展对研究 14关于产业特色小镇建设对策研究
15、美丽中国建设,锦州的促进机制研究
16、关于推进两个先导区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17、大力发展旅游业,推进区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研究
18、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19、打造特色小镇,推动区域全面发展研究
20、加快锦州“两区一市(滨海、松山两个先导区和凌海市)”协调发展研究
21、锦州发展先导区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2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锦州发展乡村产业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23、锦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和路径研究
24、锦州营商环境的现状、问题和优化对策研究
25、锦州港如何带动锦州工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6、关于我市开展智慧社会建设的研究
27、关于加强我市与苏州对口合作,建设苏锦工业园区的研究
28、关于加强城市东联,实现锦凌同城化的研究
29、基于辽西文化传承的锦州旅游景观叙事性研究 30、辽西山地传统景观建筑研究
31、锦州市科技服务企业创新心智模式与装备制造企业质量特异性免疫的耦合效应研究
32、锦州市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33、锦州市区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4、论新形势下锦州港口物流发展的关键路径和建议
35、锦州市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研究
36、以“智慧农业”引领锦州市农业新业态发展研究
37、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工业4.0建设水平研究
二、文化教育类
38、锦州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39、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40、辽西走廊方言民俗文化研究
4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42、“全面二孩”政策下锦州中小学师资力量研究
43、对外文化宣传视角下城市公示语英译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辽宁省锦州市为例
44、高校网络育人载体构建研究
45、党员教师在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中作用研究
46、辽西满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再利用
47、大数据背景下的数值分析课程教学研究
48、基于“导学案”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49、基于高校留学生培养的辽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途径研究与实践
50、协同效应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用研究
51、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共同体构建研究
52、高校志愿者团体服务社会效果研究
53、锦州地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54、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研究
55、锦州高校人才培养服务锦州贫困县建设研究——以辽宁理工职业学院为例
56、锦州区域红色教育基地开发与利用研究
57、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现代化研究
58、高职院校服务辽西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59、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
60、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需求研究——以辽宁理工职业学院为例
61、“工匠精神”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合研究 62、《基于技能大赛基础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 63、《探讨跨文化交际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64、《中西文化融合与翻译的技巧性》 65、《基于情境建构的英语教学研究》 66、锦州市高职教育集团化发展策略研究
67、自贸区背景下锦州外语人才需求变化的教学启示 68、自然拼读法进入高职英语课堂的必要性分析研究 69、锦州市职业院校供给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70、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71、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72、基于就业前提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究 73、高职学生英语能力培养研究
74、慕课对高职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影响研究 75、翻转课堂对高职英语教学方法改革意义研究 76、高职高专学生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与英语水平相关性研究 77、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78、“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进高校与沿线国家交流与合作研究 79、“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服务供给模式研究 80、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等教育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研究 81、加强教育互联互通、人才展需求实现合作共赢问题研究 82、高校经费绩效评价与优化资源配置的调查研究 83、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84、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85、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沟通机制研究 86、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改革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 87、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保障机制研究 88、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89、“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进高校与沿线国家交流与合作研究 90、“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服务供给模式研究
91、支持大学智库合作,健全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发展问题研究 92、城市集群化产业发展与人才引进探究
93、做好市民舆情分析,促进市民意识形态健康发展之研究 94、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改革的实证研究 95、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对锦州教育的启示研究
96、基于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医生英语听说培训有效性的研究
三、社会
97、社会特殊群体增收机制研究——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例 98、农村独居孤寡老人生存困境及综合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99、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锦州市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研究 100、锦州沿海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及对策研究
101、大数据时代推进我市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问题研究 102、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机制创新研究 103、医养结合的关键领域问题确认与对策研究 104、“互联网+” 背景下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路径研究
105、供给侧改革视野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推进策略研究 106、“健康中国”背景下全民健身科学化模式研究
107、移动新媒体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影响研究——以短视频APP为例 108、锦州创客教育调查:现状、问题与对策 109、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110、智慧城市建设中破解资金难题的路径研究
111、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智慧化水平研究 数据共享中的个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兼评《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112、关于锻造“相适应相匹配”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研究 113、公民道德建设 114、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115、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116、锦州市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117、关于锦州精准扶贫政策优化的研究
118、锦州市网格化社区综合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19、流程再造理论视域下锦州市基层公共服务能力现代化研究 120、伪满时期日本关于锦州研究的资料整理与汇编 121、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监测与应对研究
122、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护理趋势—辽宁省现状、需求与对策加速康复外科联合酒石酸布托啡诺提高老年人直结肠术后镇痛效果的应用研究
123、关于锦州市青少年营养饮食的调查研究 124、关于锦州市青少年隐性听力损失的调查研究 125、辽宁省高值药品医保政策执行效果研究
126、新医改之“一国两制”——辽西地区省级医院与中小型民营医院医联体托管模式的研究
127、推进医养一体化协同发展相关问题研究
128、“互联网+”背景下锦州地区小微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129、基于课堂教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130、锦州市高校新媒体使用现状研究 131、锦州市儿童文化公益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132、网络问政与政府形象传播研究 133、“共享经济”语境下组建校园造型团队的必要性研究 134、法制化视阈下锦州市城市社会治理的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 135、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健美操课程介入微课教学手段的研究 136、锦州市大众跆拳道运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137、基于合作学习理念视角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管理问题研究 138、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后社区托管服务体系的建设研究 139、职业能力需求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140、如何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加快锦州地区汽车服务业的经济发展 141、《关于锦州地区在校大学生职业办公能力提升的研究》 142、高职校企合作教学软件测试课程的研究
143、加强我市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对策的研究 144、《“微平台”模式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实践》
145、《关于实现高校毕业生在锦州地区高质量就业的研究对策》 146、推动辽西农产品冷链物流跨域式发展
147、“学训赛创”融合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148、“互联网+管理会计”的应用探究
149、辽西地区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150、面向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智能化研究
四、政治类
151、新使命下干部激励与约束机制建设问题研究 152、关于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153、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镇村党组织发挥作用研究 154、建党百年工程——基层党建工作
155、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精准协同放权问题研究 156、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问题研究 157、锦州市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法治化进程研究 158、构建健康政商关系研究
159、我市如何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研究 160、统一战线开展政治引领主题教育研究 161、统一战线参与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及主要问题研究 162、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用研究 163、民主党派组织发展问题研究 164、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研究 165、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研究 166、网络人士统战工作研究
167、新形势下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 168、知联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研究 169、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研究 170、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研究 171、建立党委、政府与民营企业、商会组织沟通协商制度问题研究 172、城市少数民族工作研究 173、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研究 174、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研究 175、海联会发展问题研究
176、政府部门领导班子党外干部安排使用情况研究 177、加强法检两院党外人士安排使用工作研究 178、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管理工作研究 179、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研究
180、地方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作业发挥问题研究 181、加强和改进基层统战工作研究 182、统一战线理论队伍建设研究 183、统战系统新媒体应用研究
184、习近平党建思想在高校基层组织建设中创新发展研究 185、习近平党建思想在贫困乡村脱贫攻坚中作用研究 186、习近平对外开放战略思想研究
第二篇:2013年苏州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联赛赞助招商方案 2
2013年苏州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
赞助招商方案
一、赛事概况
2013年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以下简称“联赛”),将于2013年7月14日至7月25日正式举办。本次联赛是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批示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由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体育局、服务业发展局主办,吴中区教育局和吴中区文体局承办,苏州市雀跃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苏州市天奥体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为协办单位和联赛管理、推广单位;以在苏州范围内培育、选拔青少年优秀运动员、体育后备人才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体育赛事为主,以各项时尚、积极、健康的各类活动为辅,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苏州市青少年广泛参与的综合活动项目。
联赛通过组织内容丰富、健康文明、具有广泛参与性的体育竞赛项目和大型公益主题活动,为全市万名青少年搭建阳光体育运动的大平台;同时,吸引赞助企业和相关组织机构合作,为各界企业、组织提供展示的舞台。
二、赛事亮点
赛事规模大、参赛人数众多、回报贯穿时间长
联赛在全市分别组织包括篮球、手球、排球在内的三个单项约70场比赛: 2013年7月14日-17日为2013年苏州市中、小学生手球比赛;
2013年7月18日-20日为2013年苏州市小学生排球比赛;
2013年7月26日-30日为2013年苏州市小学生篮球比赛;
将吸引约60余支学校代表队参赛,长达12天的赛程,将吸引全市万名青少年的眼球。
主流赛事项目、活动内容丰富、受众群体集中
联赛比赛项目均为苏州市青少年主流体育活动项目,均是喜闻乐见的青少年广泛参与的活动,具有受众群体集中的优势。赞助企业全程参与,既可通过赛事推广品牌,又可通过融入丰富的活动获得收益。
全方位的媒体宣传、打造赛事影响力
联赛在赛事媒体推广方面,将力邀苏州电视五套、苏州教育电视台、苏州日报、姑苏晚报、现代苏州杂志、苏州体育信息网、名城苏州、苏州新闻网等苏州主流媒体对比赛进行宣传和报道。总冠名商、单项比赛冠名商等可通过以上媒体报道,实现自身商业形象的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
优势的活动场地资源,为赞助商提供支持
本次联赛的场地将安排在吴中现代文体中心。吴中现代文体中心是苏州市目前设施最为先进、最受市民欢迎、汇集大型赛事举办最多的场馆。我们将在赛事组织方面,充分利用现场LED屏、巨幅海报、横幅、展台等现场广告资源和比赛秩序册、参赛证、引导牌等比赛物料为广大支持商家提供宣传支持。
三、招商方向
结合本次联赛组织对象和主题方向,暂定招商方向为:学校、教育培训机构、体育用品、饮料品牌、青少年服装品牌、文具用品企业、玩具企业、旅行社、目前在推涉及青少年产品业务的银行或保险公司、资质齐全的针对青少年的保健品牌等。
四、项目推广
(一)媒体推广
1、电视媒体:苏州五套的“吴中报道”和“科教栏目”对比赛的报道;
2、平面媒体:苏州日报、姑苏晚报、现代苏州杂志等的硬广和软文;
3、网络媒体:苏州体育信息网、名城苏州、苏州新闻网等的专题报道、通栏广告、软文报道;
(二)活动推广
1、比赛相关物料:秩序册硬广、参赛证、活动背版、海报、引导牌、比赛挡板、篮网等;
2、现场广告位:喷绘广告、展板广告、X展架、横幅、地贴、吊旗等;
(三)比赛现场的展示及售卖机会
1、指定合作企业可以在赛事活动场地拥有一个展示销售区域,满足每次活动观众的需求,并可结合赛事活动做品牌体验宣传。
2、让更多的消费者能更近距离的感受产品,增加产品的市场美誉度和销量。
(四)校园推广
1、透过与体育的合作,牵针引线,将合作品牌带入校园,增强品牌的知名度,影响新一代的消费者,寻找新客源;
2、现在学生普遍对新奇、隆重的事物及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配合媒体的活动策划与报道,势必将在校园甚至社会引起轰动;
3、有针对性的广告宣传,辅之以特色活动,能够让学生及家长有更深的印象和更直观的感受。对于塑造企业文化、品牌推广也有着更好的效果
(五)社区推广
1、结合本次联赛主题,在社区打造参与性、娱乐性、互动性强的阳光体育嘉年华活动,拉近企业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
2、现场将通过活动背板、设置产品展示区或互动区、摆放若干赞助企业相关POP、易拉宝或广告伞等广告物料等方式,最大化突出冠名赞助品牌形象,使活动现场成为赞助企业品牌最大传播媒体。
五、赞助回报体系
赞助商级别:战略伙伴
(一)赞助方式:现金10万元
(二)赞助回报:
1、赛事回报权益
获得“XXX杯”2013年苏州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总冠名权;
比赛期间所有比赛场地安排大幅广告展板,至少3块;
比赛期间所有比赛背景板上设置企业LOGO;
比赛期间现场设置企业宣传或产品展示、售卖区1个;
比赛期间现场摆放X展架,至少5个;
比赛相关证件上设置企业LOGO广告;
所有比赛项目的秩序册、成绩册上刊登插页广告各1页;
比赛现场恭贺单位横幅2条;
现场围栏或挡板广告;
电视媒体报道出现企业形象;
苏州日报、姑苏晚报等新闻报道出现企业信息;
现代苏州杂志2P硬广宣传(1P页面);
网络媒体的专题报道和赛事追踪展示企业形象,通栏出现企业LOGO;
3、活动回报权益
在校园推广和社区推广中,为战略伙伴量身打造推广方案;
4、其他回报
成为吴中现代文体中心球类馆的战略合作伙伴,享有部分权益:
a.享有为期一年的羽毛球馆、篮球馆、乒乓球馆其中一个主题馆的广告位
b.购买会员充值可享受的优惠;
c.苏州市雀跃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赛事运营团队免费为战略合作伙伴策划一场体育赛事活动;
赞助商级别:联赛总冠名
(一)赞助方式:现金5万元
(二)赞助回报:
1、赛事回报权益
获得“XXX杯”2013年苏州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总冠名权;
比赛期间所有比赛场地安排大幅广告展板,至少2块;
比赛期间所有比赛背景板上设置企业LOGO;
比赛期间现场设置企业宣传或产品展示、售卖区1个;
比赛期间现场摆放X展架,至少4个;
比赛相关证件上设置企业LOGO广告;
所有比赛项目的秩序册、成绩册上刊登插页广告各1页。
比赛现场恭贺单位横幅1条;
现场围栏或挡板广告;
苏州日报、姑苏晚报、现代苏州等新闻报道出现企业信息;
现代苏州杂志1P硬广宣传;
网络媒体的专题报道和赛事追踪展示企业形象,通栏出现企业LOGO;
3、其他回报
享有为期六个月的羽毛球馆、篮球馆、乒乓球馆其中一个主题馆的广告位
购买会员充值可享受的优惠;
苏州市雀跃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赛事运营团队免费为战略合作伙伴策划一场体育赛事活动;
赞助商级别:单项赛事冠名
(一)赞助方式:现金3万元
(二)赞助回报:
1、赛事回报权益
获得“XXX杯”2013年苏州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单项比赛冠名权;
比赛期间所有比赛场地安排大幅广告展板,至少1块;
比赛期间冠名比赛背景板上设置企业LOGO;
冠名的单项比赛期间现场设置企业宣传或产品展示、售卖区1个;
冠名的单项比赛期间现场摆放X展架,至少3个;
冠名的单项比赛相关证件上设置企业LOGO广告;
冠名的单项比赛项目的秩序册、成绩册上刊登插页广告各1页。
冠名的单项比赛现场恭贺单位横幅1条;
现场围栏或挡板广告;
2、媒体回报权益
苏州日报、姑苏晚报等新闻报道出现企业信息;
现代苏州杂志新闻报道1次;
网络媒体的专题报道和赛事追踪展示企业形象,通栏出现企业LOGO;
4、其他回报
享有为期三个月的羽毛球馆、篮球馆、乒乓球馆其中一个主题馆的广告位
苏州市雀跃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赛事运营团队免费为战略合作伙伴策划一场体育赛事活动;
赞助商级别:合作伙伴
(一)赞助方式:现金0.5万元,或价值不低于1万元的产品
(二)赞助回报:
1、比赛期间现场设置企业宣传或产品展示、售卖区1个;
2、比赛期间提供x展架宣传位1-2个;
3、比赛期间可安排2-3名工作人员派发单页或在售卖区售卖商品
4、比赛结束后延长1个月X展架展示时间;
5、获得场馆小广告位一个,为期二个月;
赞助商级别:指定供应商
(一)赞助方式:至少现金1000元或产品价值3000元;
(二)赞助回报:
1、比赛期间现场设置展台1个,提供X展架位置1个;
2、现场只可安排1名销售人员派发单页,不可售卖产品;
2013年苏州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组委会苏州市雀跃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512-65168290***联系人:冯彪
第三篇:阳光体育运动
“阳光体育运动”中“阳光”有哪二层含义?,①阳光下(操场上、大自然中、户外)②充满活力(体魄强健、意志坚强)有人曾形容“阳光体育运动”意味着学校体育的春天到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阳光体育运动”号召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全国各地正在积极探索,以创新的手段推进学校体育教育
第四篇:浅谈阳光体育运动
浅谈阳光体育运动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像阵阵春风,让全国亿万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生机勃勃。下面我就阳光体育运动,谈谈我的看法:
一、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和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青少年的健康是国家的财富,更是每一个人健康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根基,有了健康的体魄,就能为祖国和人民作更大贡献,拥有更加幸福的生活。阳光体育运动无疑是一剂良药,将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促进高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体师生参与的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有效地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
当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不是很高,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显示:有66%的学生每天锻炼不足一小时,有24.8%的学生基本不锻炼,有60.4%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74.6%的学
生认为他们体质不好是由于体育锻炼不够造成的,有28.9%的学生认为他们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2007年4月笔者对广西8所成人和高职院校1000名学生进行了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发现:一周活动3次以上的男生只有24.71%,女生只有12.20%;每次活动时间1小时以上的男生为32.17%,女生为14.02%。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次数和时间远远达不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要求,尤其是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次数和时间明显比男生少。如何鼓励大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进行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工作者面对的重要问题。
1体育课增设具有地方特色和新兴体育项目的教学内容。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根据高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在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时,应把“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选编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坚持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不但要考虑学生在校学习的需要,而且要考虑适应社会的需要;不但要选择传统的优秀教学内容,而且要选择具有地方特色和新兴体育项目的教学内容,形成学校和地方阳光体育运动特色。新兴体育项目迎合了当代大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需求,对大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这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能很
好地弥补课堂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不足。为了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让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掀起全体学生健身运动的高潮,高校应做到:(1)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2)发挥学生体育社团、协会的功能,吸引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3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营造校园体育锻炼氛围。
体育文化艺术节是一种新型校园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面较广,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益于营造浓郁的体育锻炼氛围。(1)对田径进行调整,保留具有观赏性较强、学生喜欢的项目。(2)把技术性强、难度大的项目删除(3)增设师生喜闻乐见、趣味性强的体育集体竞赛项目(4)引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投绣球、踢毽子、三人板鞋、拔河等,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5)开展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体育主题的演讲比赛等活动。
4拓展运动休闲形式,丰富学生的节假日体育生活。
运动休闲形式可丰富节假日体育活动。高校运动休闲是指学生利用余暇时间,为达到娱乐、健身而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参加由学校或班级、个体组织的体育健身娱乐活动。运动休闲是人们抱着自我完善、自我充实的自觉态度,积极、主动地追求和享受体育乐趣的一种体育活动方式。它具有自主性、娱乐性、创造性、新奇性和群体性等特点。运动休闲可以丰富节假日的体育生活,是一种由学校过渡到社会的运动方式。学校应充分利用运动休闲这种积极、健康、文明
和科学的休闲方式,引导和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姿态参与运动。培养学生运动情趣,使学生在节假日能轻松快乐地参与运动锻炼,将运动休闲贯穿终身。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对在高校中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校应积极保障体育活动开展的各项基础条件,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运动时间,科学、合理、有创造性地安排活动内容;应将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将校内体育活动扩展到校外,延伸到节假日,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再次掀起大学生体育锻炼热潮,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强化终身体育意识,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第五篇:阳光体育运动
加强学校体育管理推进“阳光体育运动”
_____________桦川县第三中学
桦川三中在一贯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的精神,市县有关工作实施意见,加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把“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不断引向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各项工作。
二、重视学校体育,加强管理力度
1、建立激励制度,搞活体育教学工作。
学校长期以来,坚持每天对各班进行广播操,跑操评比以外,还对各班参加体育活动,锻炼活动的情况和体育达标率、优秀率作为评选文明班、优秀班的重要依据。这样大大加强了班主任老师对体育工作的重视,无怪乎,在操场上,经常可以看见班主任老师的身影。同样也促进了学校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
2、抓常规,出成绩。
本学期日常工作我校注重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班主任平时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每天第二节课下课,学生一听到音乐铃声声响起以后,就会觉得在教室门口列队,排着整齐的队伍,随着音乐的节奏精神饱满地列队进入操场,班级的组织纪律性得到了加强,为良好班风的形成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在2010年参加的运动会及2011年县越野赛中,我校克服了人员少,均取得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
三、加强继续教育,参与教研活动
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素质的优劣,取决于教师能力的高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学校最基本的工作。我校每年都要自筹经费让体育主管领导带领我校三名体育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的研讨会、专业技术培训及各类赛事,采取以会代培的方式,激励教师艰苦奋斗、踏实工作;提高教师基本工作能力;不定期组织体育教师观摩县内外体育公开课,及时掌握较新的教学信息;每学期每位体育教师要写一篇教学心得或论文,每周要写一篇教学反思。除此以外,我校体育教师还积极参加了每一年一次的县“蓓蕾杯”竞赛;每两年一次的省、市两级优质课评选 及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且均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由于近几年来我校教研工作开展得好,因此,县客座教研员、县科研带头人的光荣称号落在了我校体育教师的头上。我校体育教研组还多次承担了全县体育教师观摩课及特岗体育教师培训任务。2010年我校被誉为“桦川县体育教研基地”。
四、加强艺体管理,促进体育教学工作。
体育课是一门学科,而且是一门特殊的主课。既然如此,就必须认真对待,加强管理。学校要求教研组做到学期有计划有总结;活动有分工,有措施;成绩有记录;资料有积累。分管领导定期检查。要求体育教师根据学校体育器材条件,认真备好课,做到备课、备人、备场地,充分利用45分钟的课堂教学,抓好学生的体育常规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有机的结合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学校领导定期和随机检查教案,随时进行听课和评课。坚决杜绝无教案上课和“放羊式”教学。
2、结合体育课程标准,因地制宜制定教学计划。
学校要求体育教师,从努力调动学生体质这一大局出发,坚持以生为本,在拓宽体育资源上动脑筋,想办法,因地制宜地准备每一节课,保证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学校主要抓六个方面的工作。1)、抓教学进度和备课;2)、抓常规纪律;3)、抓安全教育;4)、抓运动密度;5)、抓锻炼时效6)、抓听课评课。
3、改革课间操活动,充实活动内容
为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实施,我校每年对大课间活动都要进行适宜的变革。由原来的广播操、集体舞、以及以班为单位的板块式活动内容,转变成现在每天都要进行的,长达1000多米的方阵变换跑,收效较好。
4、、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与建设
学校的运动场地、器材、设备设施是开展体育运动和体育教学的基本物质条件。我校设有专门的体育器材室并由专人负责管理,体育器材室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责任心强,所有体育器材不但有登记、而且器材的分布适当、井然有序。学校对破损的器材能够及时补充,对体育教师的服装及时发放。保证了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使我校的体育器材设备逐步的向标准化发展。
五、加强设备设施管理、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体育工作的认识不够,学校体育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十分严重。我校领导坚持贯彻“艺体工作当排头兵带动文化课突飞猛进向前冲”的办学宗旨,把体育教学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绝不允许占用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学校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我校领导仍克服重重困难,为学生修建了两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水泥场地)并购进篮球30个、排球30个、足球20个、小体操垫20个、以及跳绳、毽子等各种体育器材若干。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学生活动需求。虽然学校基础设施差,但全校教职工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在现有的条件下,坚持不懈地开展各项体育活动。2009年我校在抓紧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尝试在每周日、周一下午增设了第二课堂体育活动小组,根据学校体育场地、师资等实际情况,设置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几个运动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兴趣和特长,自愿报名参与某个项目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兴趣,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的推行。由于近几年我校体育事业开展得好,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多次被桦川县及佳木斯市评为“学校体育先进单位”;2010年被黑龙江省评为“省篮球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五、以活动为载体、促进体育工作开展
促进学校体育训练的最好办法是竞赛,提高运动成绩的最佳手段是竞赛,激发和团结体育教师工作热情的最有效途径也是竞赛。我校在学校资金严重紧缺的情况下,仍坚持每年都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学生及教职工的各种赛事上。我校每年的5月份、10月份都要为学生开展一次篮球节(篮球赛、排球赛),3月份、9月份举行越野赛,每年6月份都要进行广播操评比,每年9月初都要聘请县武装部教官
对我校学生进行1—2周的军训操练,以及每学期不定期举行的拔河比赛、跳绳比赛、小型趣味运动会等。除此以外,全县举行的每两年一次大型运动会,一年一次的学生越野赛,两年一次的教职工蓝排球赛,我校都会积极踊跃的报名参加。通过各种赛事的举办,激发了体育教师的训练积极性,有效的增强了全校师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总而言之,桦川三中在较艰苦的条件下,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认真贯彻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把“阳光体育运动”推向了高潮,使全校的学生受到了良好的体育教育、增强了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