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教育人的又一次携梦之旅

时间:2019-05-13 00:3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改,教育人的又一次携梦之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改,教育人的又一次携梦之旅》。

第一篇:新课改,教育人的又一次携梦之旅

新课改,教育人的又一次携梦之旅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一学年实践总结和反思

各位专家、老师们:上午好!

很荣幸有这个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我们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一学年实践以来的心得体会。今天,我给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新课改,教育人的又一次携梦之旅——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一学年实践总结和反思”。

2010年秋期,我们高一年级进入新课程实验教学,作为一线教师,我积极地投入到这场课程改革实践之中,它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也是一次充满智慧的挑战。经过一学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感到既有实践的喜悦,又有一些问题与困惑。在此我想与各位分享实践的喜悦,探讨未解的问题与困惑。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跟大家交流:

一、新课程实践中的喜悦

一学年的各级各类新课改培训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让我们对新课程有了更加深刻的教学感悟。

(一)以课程标准为依托,转变课程理念,明确教学内容目标性,探索出“课标+主题+教材+教学设计”的校本教学模式。

新课改要求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是新的核心理念、新的课程目标、新的课程内容,学习模块从体系、结构和内容上以新的形式呈现,对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真正实现“三维目标”?我们认为,新课程下历史教学应体现能够引领课堂教学思维的中心思想即以思想感悟为主体的教学“主题” 也可称为教学立意、主题立意。我们从新课程理念出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索出“课标+主题+教材+教学设计”的校本教学模式:即“以课程标准为依托,教学“主题”,也可称为教学立意、主题立意为灵魂,取舍教材内容,再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校本教学模式。

这校本教学模式中何谓教学“主题”呢?

教学“主题” 即一节课的中心思想,也可称为教学立意、主题立意。教学“主题”是教师构思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和根本意图,是教学目标最主要的体现,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思想灵魂”,是教师个人实现其教学价值的内核。通过确立教学“主题”,教师根据“主题”重新规划教材结构,进行实效化的教学环节设计,使教学逻辑严密而紧凑;学生依据“主题”实现思想交流,思考学习有了明确的突破方向和延伸空间。

案例1 《历史》必修Ⅰ专题三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本课课标要求是“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本课从“五四运动”讲到“开国大典”,包括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教学容量上看,本节内容繁多,时间跨度大,涵盖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近30年的的历史,包含了很多重要历史事件: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革命运动、“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开国大典等;从课时上看,这一课的内容过去要用二十个课时左右才能完成,新课程则安排在一课内,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

如何将一节课的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实现整合,体现一个中心“主题”?

先把本节内容作一下分析:本课虽然内容繁多,但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不同阶段的革命努力,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不断的进行革命探索,不断的根据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做出政策的调整,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整个历程,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漫长征程与基本脉络,从而很自然的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根据分析,本课的教学主题可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学生自然得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案例2 《历史》必修Ⅰ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第三课“民主政治的扩展” 一课,课标要求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法国共和制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认识民主是历史的潮流,但走向民主的过程是曲折艰难的,体会法德两国因国情不同而民主政治各有特色。有教师就以“和而不同”为主题教学。

案例3 《历史》必修Ⅰ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介绍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七十年代外交的突破到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在当今国际关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历史的追溯可以深化对现实的思考,有教师就以“新中国的外交”为历史材料,以当代中国政府的外交为现实材料,进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外交策略性主题教学。

案例4 《历史》必修Ⅰ专题六第三课“罗马人的法律”这一课,课标要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特点。本课的教学主题可定为“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选取典型材料,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把原本枯燥的法律条文生动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悟,明白古代罗马的法律制度留给人类的不是这些法律的本身,而是一种追求民主追求法律意识的人文精神和确立民主与法制的一些基本原则,该课是以培养学生民主、法制意识为目的。

合理的教学“主题”定位,对于一节历史课而言,决定了教学目标设置的方向性、教学程序设计的主次性、教学材料选择的取舍性、教学功效评估的侧重性。

用诗化的语言来描述,即教学“主题”就是搭建一座鹊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孕育出灵魂新生的圣果;就是寻求一个亮点,照耀着能力训练的轨迹与精神涵育的境界。

(二)转变单一评价机制,增加评价标准的多样性,顺利有效地对学生历史学科进行了学段学分认定。

学分认定工作难度大: 学分制淡化了考试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强化了基础性与过程性。学分制认定的难点在于: 一是学分认定主体包括学生、同伴、家长、教师、学校等多主体,评价程序繁多,评价主体多元,环环相扣,环节过多。学分认定过程中的社会因素、人际因素干扰,不可避免地影响学分认定的公正性,难免造成学分认定的程序缩水,多元评价目标难以实现;

二是学生能否顺利通过模块学业水平考试,与教师的命题水平、命题意图息息相关;

三是学科特点的差异、班生规模也导致学分认定工作程序的差异,每科任课教师所任教的课时数、班级数、学生数不一样,工作量差距较大。

以历史学科为例,历史每周每班2课时,一位历史教师担任8个班的教学任务,每个班级基本上近70位学生,一位历史教师在一个学期里要面对500多位学生进行学分认定,显然工作量较大。

课标中的评价建议明确指出:“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依据以上情况,我们采取这样的办法来认定学生必修课的学分:根据模块考试成绩、平时检测和作业成绩、学科修习的学时数和学习态度三部分进行。其中:

1、学科修习的学时数和学习态度占15%,学生只要修满该模块学时数其学习态度较好就可得满分15分。

2、平时检测和作业成绩占15%,且不少于规定学时,任课教师根据平时检测的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打分。

3、模块考试成绩占70%,模块学习结束时,举行全面、系统的统一考试。

以上三项综合成绩总分达60%—74%为合格(C等),75%—89%为良好(B等),90%以上为优秀(A等),未达到60%为不合格(D等),总分合格及以上者即获得该模块的学分。

(三)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就谈不上历史教学改革,教师的美好愿望也就无从实现。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能够较好掌握运用知识,努力创设新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自己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合作精神不断得到发展。

在这方面,我们学校采取对你本期所教的全部班级进行书面调查,调查内容为“本期学生课堂活动的情况”,并公布调查结果的办法,督促教师们关注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

案例5 在学习《历史》必修Ⅰ专题九第二课“新兴力量的崛起”一课时,以多媒体的手段通过讲授法、讨论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多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地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进行导入新课和引导学生认识“欧共体形成原因”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并结合相关资料,以材料解析题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并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通过观看“欧共体形成”的录像,让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历史产生哪些影响?”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精神,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使教学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图示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现象,使所学知识具体化、直观化。通过“对战后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我们有何启示?”问题提出,将历史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体现历史教学的人文关怀。

我们应辨证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具体的教学要求,灵活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高质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新课程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主观愿望良好,但与教学实际总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主要有:

(一)《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笼统,教师在教学中不好把握。

课标对必修课的三个学习模块和选修课的六个学习模块的具体内容的掌握,划分出了三个层次:识记、理解、运用。课标对识记这类内容在陈述中使用了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等行为动词,这类内容约占全部内容的40%左右;课标对理解这类内容在陈述中使用了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认识等行为动词,这类内容约占全部内容的50%左右;课标对运用在陈述中使用了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这类内容约占全部内容的10%左右。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不好把握。

(二)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学生初中历史知识的储备十分有限。

初中历史教学在现行的考试制度制约下,现实中存在着学生初中历史知识贫乏,一些学校少开历史课,把时间留给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农村学校历史专任教师少,导致进入高中以后,初中的历史基础严重脱节,严重影响高中教学的正常开展。由于初中历史教学的现实,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学生初中历史知识的储备十分有限。

(三)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学生升入高中以后,才开始真正把历史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时,就不知如何下手了。部分学生的课本在使用两个月之后如同新书一样,上面居然没写一个字,不知道做课堂笔记,而还是等老师在复习时给他划重点;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虽然认真听讲,甚至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一到考前复习时,就不知道如何自主复习、理解地掌握历史知识。再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许多学生还固守着学习历史也就是上课听一听,考前背一背的老观念。没能通过平时的及时复习和适当练习来提升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教学时间非常紧张与教材跨度大,跳跃大,难度提高,内容增加,中外结合。——课时受限制与教材内容多的矛盾突出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教学时间周课时2节,高一新教材内容的时间跨度大、体例新、容量多、融通古今中外。它给历史教师展示才华带来了机遇,但也给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新教材的内容好似压缩的太空饼干,再加上学生初中知识的“肤浅”,前后内容无法衔接,一节课45分钟不能完成一课的教学任务。如内容多的问题:必修Ⅰ专题三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包括五四运动、中共的诞生、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武装起义、土地革命、红军的长征用1课时完成,课时紧。因此在实践中就出现了课时受限制与教材内容多的矛盾突出。

稍不注意,同一本课组教师之间和同一教师不同班级之间的教学进度差距较大,不利进行同步训练和同步检测。

三、对策与措施

(一)对课标的认识:加强对历史课程标准的研读,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基础。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它规定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目标要求和内容框架,是教材编写、教学开展、考试命题和教学评价的依据。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历史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师生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教学内容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科书为主要载体,由师生共同确立的、落实于每一次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内容。由此可见,加强对历史课程标准的研读,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基础。高一上期还未开学,我们就打印好课标,高一备课组教师每人一份,并进行认真研讨。

(二)对学生的认识: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

本次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贯彻的基本精神,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

1、落实课前预习工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新的知识;落实课后及时复习,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先让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动员和指导学生完成学案,去查找相关资料。学案的设计包括本课课标要求、主干知识梳理、重要概念理解、易错易混知识等。这样,在教学新知之前,学生不再是“零”起点,在学习时能使自己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上,也缓解课时受限制与教材内容多的矛盾。

2、加强方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阶段,学生对历史学习尽管很有兴趣,但是,高中历史学习应该注重历史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注重历史学习方法。

高一第一学期开学后的第一节历史课,建议进行“学习方法常规”介绍。即:历史笔记方法,课前预习方法、课后的复习方法等学习,为学生以后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三)对教法的认识:实现课标、教材、教法、教学效果的同一性研究。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材料学习法。这是提升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是探究历史奥秘的一种途径。由于材料学习活动法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发现——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过程,因此具有探究式学习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此为突破口,体现研究性学习实质的要求。

2、讨论法。它主要适用于原因、影响、评价等类型的问题,一般采用分组讨论法。学生结合课内外所接触的史实,通过分组讨论、汇总,使其对某一历史问题有一个更全面、清楚的认识。例如:结合历史根据时政预测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等等。

3、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因有满堂灌之嫌,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受到一些质疑,但它仍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思维能力难以达到的问题仍有积极重要的作用。此外,这种教学方法也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在历史知识、教学能力和水平上的优势,引导学生更好地分析解决问题。比如必修Ⅰ专题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就比较适合用讲授法,而且讲授法在每节课均可和其他方法交叉使用。

4、实践学习法。是指“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情境模仿和解释现实问题等途径来学习历史的方法”。

案例6 历史必修Ⅰ专题五第二课“外交关系的突破”可采用“历史活动课”的教学形式,设计一个虚拟的展览馆,让学生“身入历史”,在亲身感受历史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教学过程(略)

5、观察学习法。它是指“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运用观察学习法的主要内容是对历史实物、历史图画、历史环境等的观察”。关于历史实物与历史图画、表格的功能,传统的教学法认为主要在于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对历史对象的直观感。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合理运用历史图片、图表、视频资料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因为一些内在的、本质的东西,是可以通过历史现象的各种表现显露或折射出来。观察学习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学生达到深刻理解和认识历史的目的。如必修Ⅱ专题一第三课“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通过观察《清明上河图》、功夫针商标图片、交子拓片既增强学生兴趣,又记住宋朝商业的繁荣。

6、辩论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思辩性较强,从不同的角度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的历史问题。通过辩论培养学生思辩的能力以及从中感悟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结论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

(四)对教师的认识:加强教师协作,促进同伴互助。新一轮课改,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对于如何用教材教,大家都没有现成的经验,更没有捷径。经过一学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高一历史备课组的教师共同认可的一条经验就是注重教师的协作精神。我们实施过的有校内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以及校外与教研员、兄弟学校教师之间的协作。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校内教师协作,教师间的协作主要有: 首先是同一学科各教师之间的沟通协作。不同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是明显的,这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我校让同一备课组的老师在同一个办公室里办公,这样就为困惑中的我们随时切磋、随时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资源共享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讲每一节课前,我们历史备课组的4位老师都会在一起围绕“课标+主题+教材+教学设计”的校本教学模式进行讨论:围绕本课的课标,如何确定本课的主题,根据本课的主题如何取舍教材等,设计新课导入、采用哪些方法、设计哪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在相互探讨中,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问题,都有可能使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刹那间豁然开朗.假如备课组中的哪位老师要参加比赛或去讲观摩课,我们组内成员都会尽自己所能助他(她)成功,更加体现了教师间可贵的协作精神。

其次是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协作。新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所以教师应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心态,加强与其他学科交流与合作,认真借鉴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理念、育人方法、教学手段等,从他们的闪光点中启悟自己教学的得失,权衡自己教学的利弊,从中撷取能为己所用的。如平时多去听其他学科教师的课,虽然有时可能听不懂教学内容(尤其是理科),但可以借鉴他的教学方法,由此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五)对教材的认识:认真研读教材,做到在课标指导下的对教材的全面把握。

人民版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通过设置若干专题,展现不同的学习视角和问题视角;图文并茂,增强可读性,适应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教材的模块编写体系,跨度大,跳跃大,中外结合,无形中使教材难度提高,与课时限制、学生基础差,不适应相矛盾,这就加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所以我们建议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课与课之间、专题与专题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衔接问题。案例7 历史必修Ⅰ专题一的专题核心内容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发展历程,因而可以确定专题一各课的学习重点,第一课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第二到第四课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完善。

案例8 讲授历史必修Ⅰ时,可适当调整专题教学顺序,通过对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中相关内容的整合,侧重探讨中国政治发展史;通过对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相关内容的整合,使中外政治专题史自成一体,侧重对比中外政治发展的不同特点;通过对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九“当今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相关内容的整合,侧重进行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背景的整合。

也可以在历史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之间整合相关专题,如历史必修Ⅰ的“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历史必修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专题;历史必修Ⅰ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历史必修Ⅱ的“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历史必修Ⅰ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与历史必修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专题等。从其相互联系的特点出发,相互参照、统筹兼顾,整合相关内容进行教学。

合理整合历史教材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但是,教师对历史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必须以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具体内容出发,在教材资源整合时,应注意初、高中历史教材的衔接。学生基础较差的学校进行整合教材要特别慎重。

总之,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探索和实践新课程改革的过程是很艰难的,其中的酸甜苦辣,相信每一个积极投身课改的教师都会有自己的诠释。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更新观念、内强素质、大胆实践、努力探究,定能实现泸州历史教育的新跨越。

正如有老师所说:“我们不是诗人,却总有诗人的浪漫,追梦不顾路途遥远;我们不是画家,却常有画家的气质,着墨岂管山高路险; 教育人,永远在携梦而行!新课改,教育人的又一次携梦之旅!”

第二篇:中国梦 育人梦

中国梦 育人梦

“中国梦”---全球华人共同的理想,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使华人为之共同奋斗的目标;“育人”是一个任重道远,而十分细致的事情,他是实现“中国梦”这一远大目标中最最重要的前提。

然现在的社会对于育人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性,家长花精力,花金钱,花时间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自认为把自己的下一代培养成对这个社会乃至这个国家的人才,不一定要多有身份,多有地位,只要他不危害这个社会,不成为这个社会的蛀虫,对自己有明确的目标,那么至少对于我来说就不是失败。

我会给我的孩子给予最大的鼓励,让他知道就算他不是最棒的我也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他,让他有最强大的后盾,让他的信心不被大挎,继续努力,不一定要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努力的那一个,当然不是让他做书呆子,还要给孩子一定的自我空间。给孩子应有的,但决不过限,即使有在好的条件也不给予孩子挥霍的资本。

当然教育孩子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还有学校的教育方式,能让家长跟的上学校的教育思维。而我们家长也会全力配合学校,提高孩子的学习水平和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家校互动,共同管理教育孩子。

家长在生活细节上一定要给孩子做最好的榜样,家长就是孩子在成长之路最近的一面镜子。现在的孩子智力开发的及早,学东西也特快,决不能忽略,那怕是在小的事。

给我们的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让孩子自由成长,因为人生只有一次,帮助孩子认识到人生道路只有自已选择。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确立远大志向和正确的理想信念。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祝愿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国泰民安;作为父母,我祝愿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学有所为。

第三篇:中国梦.育人

中国梦.育人

前几天,小孩来电说学校要求家长写一篇“中国梦.育人”的文章,顿时我倍感彷徨和惭愧——因为中国梦很宏观,而育人又是每个家庭问题,虽然我知道家庭教育累积起来变成了社会问题,“中国孩子累,家长更累”,我终日早出晚归,少与孩子见面,哪有育人之体会?但看到咱家的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学习成绩良好,毫无不良嗜好,深感欣慰,结合我的育人观点和家庭小故事,不得不想说一些体会:

历史和现实中的榜样力量,要给孩子一个灿烂的梦想,美好的理想。我爷爷,孩子的曾祖是一个读了几天私塾的识字人,在我不到三岁的时候,就开始教我《增广贤文》、《三字经》、《弟子规》和讲读三国、水浒等传统做人处事的道理和浪花淘尽英雄人物的故事,一直激励我一生……同样,在孩子不满五岁的时候,就有意识的给他们播放四大名著的故事、《三字经》的视频、国内外新闻大事……耳闻目染,就会经常听到:“爸爸,长大后我要当将军!” “爸爸,长大后我要教师!”这些坚定而可爱的声音,让我宽慰许久。

因为一个孩子的梦想和理想是他从小行为习惯的起点,是他成长的动力。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在中国这个文明古国而伟大的土地上蕴育着千万个从小就树立了梦想并为之拼搏和奋斗的人,他们有意无意的把自己梦想同中国梦想结合在一起,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狠心教育,让孩子坚强、独立,树立他们的生存意识:自从我懂事开始,就知道我家是大巴山区一贫如洗的困难户,父母又是文盲,当时为了出人头地,我六岁开始,每天就徒步30公里读书,无论天晴落雨,还是风花雪月,都一如既往的坚持……现在生活富裕了,我对小孩教育也是同样如此:七岁的时候,我就让他单独到厦门机场去接他奶奶,还表面狠心的告诉他:“自己想办法,把自己弄丢了,我就当没你这个儿子!”结果每次都出色完成任务;在来成都之前,我还有个规定,每周要零花钱,必须在外面捡矿泉水瓶20个拿来置换,否则一分没有;另外,当时我远离厦门到成都从事教学工作,无法亲自监管他们学习,就只好告诉他们自己独立学习的方法,电话上抽查他们学习的结果,并与他们交流心得体会……

虽然内心很担心,很自责,也很爱他们,但为了孩子不得不狠心!只有看到孩子的独立性和生存能力越来越强,才会由衷的高兴呀!因为带孩子不能象养花一样小心翼翼,成天供着宠着捧在手心疼着,严重忽视教会孩子从小学会劳动生存和独立能力,什么事总是自己代替和包办孩子的劳动,生怕孩子苦了累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至少是不热爱劳动,还极有可能厌恶劳动,怎么会独立生存呢?因为父母不能陪伴他一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生存意识,缺乏艰苦奋斗独立能力,对于发奋有为和社会责任感来说,恐怕就无从谈起了,更不要说成就中国梦了。

规矩教育,让孩子明白懂规矩、遵纪守法是成长的基础和保障。在我创办的大学里,就给全校师生树立了人才培养的基本标准:“能说、会做、懂规矩”。因为懂规矩在现实社会中非常重要,决定你是否有贵人帮你,决定是否获得发展的机会,决定是否保障你良好发展而不偏离方向。记得孩子四岁时,到厦门一个叔叔家过春节,结果因孩子拿了红包没说谢谢,回到家后,我让他跪着进行深刻反省。另外,还让孩子明白,要遵守国法,必须先从家规做起:我们家一条基本家规,就是没有我的允许,不准私自进网吧,否则就如孩子亲自说的:“让老爸知道,我就死定了!”咱家也有电脑,每天可以给孩子1-2小时绿色上网时间,但必须执行一个规定:每天用1-2小时的家务时间置换上网时间……

家庭教育是情感育人,我也会给孩子们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让孩子自由成长。但前提是:必须懂规矩,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疾驰而进而不会翻车;孩子才会从小学会尊重他人,遵守法律法规和校风校纪,孩子的个人梦,父母的家庭梦,国家的中国梦才会有保障而不是一句空话。

第四篇:追梦之旅

梦想,从这里开始

一(5)班倪喆

正月初一那天,我们一家人都起了个大早,穿好新衣服,带好我心爱的鞭炮准备去外婆家和小弟弟玩个够。

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我猛地打开了窗户,“哇!”我惊叫了起来,窗外一片白茫茫,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快,关上窗!。”妈妈急忙喊道,“怎么啦?”我很纳闷地问。“外面雾霾很严重,对身体有害。”妈妈神色凝重地说。“什么是雾霾啊?”我大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气势,追问妈妈,妈妈用平时给学生上课的语气讲解道:雾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漂浮在空中的微小水珠,而霾则是一些大颗粒的烟和尘等有害物质,它们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一直在新闻里听到的雾霾。哦,原来是这样啊,我又增长了一些知识。“那为什么小时候没有听你说过呢?它为什么这么可怕呢?”妈妈给我找了一本百科全书,翻开后让我自己读下去,我知道了1952年,英国伦敦因为烟雾死亡了一万多人,而有毒的烟雾主要是由工厂排放的其他造成的。不好,我赶紧把门又拉紧了一点,妈妈还告诉我,现在我们国家由于汽车越来越多,森林越来越少,有些人们还肆意地焚烧生活垃圾,所以现在我们很难再看见蓝天白云喽。

妈妈长叹了一口气,给我打开了电脑,让我浏览去年我们去云南时的照片。“玉龙雪山!”我用手指着照片对妈妈喊。妈妈将一张张照片点给我看,“蓝天、白云、雪山、雪水、牛羊成群,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环境啊,”妈妈感叹:“由于环境的破坏,我们的河流不再干净,鱼儿们无家可归;我们的空气不再纯净,鸟儿们成群逃亡。但我们人类没法逃啊,这里是我们的家啊„„”妈妈说了很多我不理解的话。

但我有一样是可以理解的,就是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我们的祖国到处都是蓝天白云和清澈的河流,鸟儿歌唱,鱼儿嬉戏,小朋友们快乐地在阳光下玩耍,我对自己说,多信以后,再也不让爸爸用轿车接送我了,我也不再放鞭炮过春节了。

“太阳出来啦,雾霾散开啦,快点下楼来!”爸爸在楼下喊我们,我打开了房门,一缕阳光照进了房间,太阳公公在冲着我笑,似乎在告诉我,我的梦想从这里开始,我相信一定会成真的。

第五篇:中国梦作文 携梦起航

携梦起航,遇见幸福

——中国梦之教师梦

摘要

自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成为亿万中国人的共同梦想。中国梦是所有中国人民美好梦想的总和。作为免费师范生,教师梦便是我们心中的中国梦。教书育人、传递文明是我们的天职。我们怀揣着桃李满天下的教师梦:今天,我们强大自己;明天,我们守护祖国的的未来!这是诺言,更是使命!

关键词

中国梦教师梦师范生

“梦”是一个诗意的比喻,指的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和境界。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梦想,神奇而美丽。梦想,绚丽多姿,催人奋进。因为有梦想,我们才经历坎坷依然前行,因为有梦想,我们才历尽艰难信心不改。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传承着一个长长的梦,几经辗转,几经沉浮。时至今日,汇聚成了一个梦,中国梦。梦,寄托着炎黄子孙的期望与憧憬,梦,给予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中国梦”是“为当下中国画自画像,为未来中国画设计图”。

国有国的梦,我也有我的梦。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德高身正,为人师表便是我的梦想。“教师梦”,上承“中国梦”,是每个教师的美好梦想:

传道授业、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

春风化雨、铸造灵魂是我们的使命;

传递文明、教育兴邦是我们矢志不渝的毕生追求!

这,就是我们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的崇高梦想!今天的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将脚踏实地,充盈自我,厚积薄发;明天的我们,作为一名关荣的人民教师,将兢兢业业,言传身教,耕耘人生。我们,怀揣着我们的“教师梦”,扬帆起航,收获人生彼岸的幸福!

一、寻梦——历经坎坷

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锐意进取,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福利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中国,这个东方大国,正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走向更好的明天,我想每一个华夏儿女也更当积极的承担祖国和民族的复兴责任。用自己的双手去编织中国的梦想,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而我,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一个未来人民教师,我想更是任重道远的。新中国的发展之路,时一部奋斗史,也是一部血泪史。我们每一个后生晚辈,在缅怀先烈的时候,也应该想一下自己的道路,如何走出去,如何为国家的繁荣而不懈奋斗和努力。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不断的磨砺中,找到自己的梦想,寻找自己的梦想,确立远大的目标。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段话。假如你瞄准月亮,你射不到月亮,也许可以射下一只老鹰;你瞄准老鹰,或许会射中一棵树,而你瞄准树,射不中,或许就只能射中一颗石头⋯⋯这谈到的也就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将一个个目标放置人生长河,步步走下去就成了我们的理想,所以我们目标的高度构成了理想的海拔,织梦—— 志存高远。当然,我们说高的目标和远大理想不代表好高骛远,我们是契合自己实际,让理想成为我们成功的驱动力。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要志存高远,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这样的理想,既应该是自己的人生目标,也应该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我觉得它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自我价值、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小我到大我,我们每一个人的梦也将成为整个“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自我价值体现,为祖国做贡献,为民族振兴而奋斗,做“美丽中国”的未来建设者、“中国梦”的“圆梦人”,为国家的复兴和民族的繁荣而不懈的追求和奋斗。

二、筑梦——脚踏实地

曾经,路过汶川,那个牵动十三亿同胞心扉的地方,在震后五年的今天,地震掠过的山峦依然寸草不生,看到满山的沟壑、滚落的石砾和倾覆的房屋,我想到了五年前那群山之间、残垣之下的躯体,顶天立地、顽强不屈的血肉之躯;我想到了,谭千秋老师,当生命的抉择摆在他们面前时,他们选择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教师的角色被谭老师诠释得尽致淋漓,我想到了那些默默的为生命奉献的人。

我们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这是关于两种科学研究范式的起源问题。

这就是其中之一。其实就是对古代和现代中国科技成就对比鲜明的一个疑问,很耐人寻味。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比例一直在54% 以上。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中国,文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古代的中国是多么让人骄傲!但是,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跌人窘境。据有关资料,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只占0.4%。时代在进步,中国却一路由辉煌走向低谷,不能不引起我们思考。

再来看看大家都熟知的“钱学森之问”。2005年温家宝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是啊,为什么?从古代的辉煌带近代的没落再到现代的平庸。中国为什么出不了领先的科技成果?为什么不再领先世界?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个个问号,犹如一块块巨石,击打在我们心上,让我们从反思中开始了中国梦的探索。

我们大学生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如何实现中国梦呢?我们有了梦,有了学问,还应该脚踏实地的躬耕实践,将我们的梦想付诸实践和行

动。

三、逐梦—— 坚持不懈

有了远大梦想的,有了脚踏实地的恒心,梦想和现实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我们就此踏上了逐梦的旅程,在追梦的过程中,我们要付出实际行动,我们更我们不能放松,要有坚持的恒心和毅力,有坚持不懈的勇气。

这样一条路,肯定会充满坎坷,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我相信,只要自己坚定信念决不放弃自己的梦,哪怕前方的路有多苦,不管自己理想梦想是否能实现.我对自己说我决不放弃决不认输,属于我们未来就在我们的手中,为了自己梦想人生的路。人生就像走这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未知前方有着多少崎岖有着多少迷雾,只要自己坚定信念决不放弃自己的梦,哪怕前方的路有多苦,不管自己理想梦想是否能实现,我对自己说我决不放弃决不认输。

坚持不懈,逐梦人生,在不断的奋进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编织属于自己的梦想,同时心系国家和人民,只要我们自身的意志坚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程将会渐渐开阔平坦;作为一个实现大国的梦想之路,我们十三亿同胞更需要的是共同的坚定地观念和意志。

梦想指向未来,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落在我们肩上,作为当代大学生,是不是觉得我们的梦想也承载着民族的未来,有没有觉得我们的梦想需要在担当中浴生?是的,我们的梦想就是要担当责任,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我的教师之梦在这里鼓足勇气,扬起风帆,正乘风破浪,驶向梦想的彼岸!

下载新课改,教育人的又一次携梦之旅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改,教育人的又一次携梦之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最美教育人(最终定稿)

    “最美教育人”评选实施方案 2014-03-05 08:59:51 浏览:295次 为全面落实教育系统2014年度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 “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宣传教育系统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涌......

    筑梦北交大 携手创未来

    筑梦北交大 携手创未来——在2010秋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你们不怕辛苦,不怕劳累,在异常忙碌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求学,这种精神是很令人敬佩的,所以我一开......

    携梦飞翔铸辉煌演讲稿

    携梦飞翔铸辉煌 曾都区实验小学六(7)中队蔡颖春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来自曾都区实验小学的蔡颖春,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放飞梦想铸辉煌》。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的中国;我......

    农商行携梦前行演讲稿

    农商行携梦前行演讲稿 篇一:农商行信用社行庆演讲稿我为行庆添光彩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来XX支行的XX!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这硕果累累、稻香阵阵的季节里,我......

    追梦之旅 满载而归

    追梦之旅 满载而归 7月8号,我们一行百人在王局长的带领下,带着憧憬和希望踏上了北京的学习培训之旅。学习的每一天都能让我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击与迸发,整个培训的过程就好像是......

    开启追梦之旅

    开 启 追 梦 之 旅 记西部计划志愿者新疆之行(3) 和布克赛尔县西部计划志愿者林静凤 转眼又是一年毕业季,怀揣着梦想的学子们即将迈入社会,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奋斗,挥洒汗水,贡献......

    青春,筑梦之旅

    青春,筑梦之旅世界上有一个词汇,令孩子心驰神往,使青年意气奋发,让老者回味无穷; 人世间有一段年华,让失败者重燃斗志,使奋斗者斗志昂扬,令成功者心旷神怡! -----------这就是青春! 青......

    做个真教育人

    做一个“真”教育人 重庆市教科院陶元红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教师,最大的责任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的,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