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学教改总结
2014九年级化学教改总结
中考成绩已揭晓,成绩叫人喜忧掺半,喜得是几个特长班中,我所教的班成绩还算满意,位特长班之首,忧的是全校的理综整体考得不够理想。为了提高以后的教学质量,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总结了几条经验,争取下一个年度理综重放光芒。①.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这个学年度,由于去年下期我校的理、化都比期它学校各少开半节课,所以导致进度赶不上其它学样,为了不掉在别人学校的后面,我们在比别人每周少半节课的情况下也紧跟别人学校的进度,这样不免一部分学生基础未打扎实,致使灵活应用能力跟不上。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单元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② 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③.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④.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且是一些教材上没有,但贴近生活的实验探究题。这是我们今后教学中应引起重视的问题。⑤.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教改总结
2011-2012年第一学期教改总结
商务管理系 徐斌
本学期是本人来到水利学院的第13个学期,担任物业地产A101物业地产A091的《房地产市场营销实务》与商务英语A101《外贸函电》的教学任务,约170学时。这一学期,本人在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巨大进步。现将本人的教学改革总结如下: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根据学生要求,减少课本内容的讲授,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房地产市场营销实务》给学生补充专业术语,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身边大量案例;《外贸函电》补充大量的贸易术语,并且穿插讲解翻译技巧。
二、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课文讲解淘汰教师讲授的传统教学方式,代之以任务教学和小组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三、改革实践《外贸函电》课程的校内实训模式。设置国内和国外两家公司,分角色模拟交易磋商的全部过程,练习从建立业务关系到业务善后等多种信函。所写信函采用学生自查,互查与教师检查的方式。此次实训持续一周,从宏观上帮助学生掌握了交易磋商的全部过程,提高了写作水平。另外,翻译公司简介与英文合同,有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四、对教学工具进行改革。逐步脱离传统的普通教室,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室和校内实训室;逐步脱离课本,多采用课件。
五、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本学期本人发表论文四篇,其中,在院刊发表论文两篇和考试周刊发表论文两篇。
同时,本人在读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英汉语对比与翻译专业,学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拓展了自己的知识范围,结交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和同学,自己得到了成长和锻炼。在新的一学期,本人将继续探索有益于学生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2012年1月5日
第三篇:化学教改中的一点体会
化学教改中的一点体会
资福中学 钟建扬
为了全面了解初中化学教学、掌握初中化学的教学规律,一年来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些收获,现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加强课前预习
1.精心设计课前预习提纲,及时检查完成情况。
通过预习,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找出重点。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听讲,提高听课效率。预习提纲不宜过难,多结合学生的实际编写。
2.上课以前,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的大部分,以此进行自我检查,暴露问题。实践证明,这样做能使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口,通过独立思考,掌握的知识是牢固的,同时由于不强求一律(不会做的可不做,放在课后完成),抄袭作业的现象减少了。
3.预习的最后一个任务是提出问题。
个别和非重点问题,上课及时解答,关键性问题不进行回答,在课上通过讲座加以解决。
二、向每堂课要质量
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后,就会充满信心地走进课堂。这种情况下,如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各有所得,并通过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这就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抓住重点精心设计。教师要善于在学生面前提出问题,摆出矛盾,这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我们课堂教学的程序一般是以实验为中心,以答疑、设问、讲座为主线进行的。把多数课堂演示实验让给学生做,教师只有必要时,给予指导。这样做既满足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要求,同时也检查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有时还能得到意外的收获。比如,在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收集完毕时应“导管出水再撤灯”,但学生由于不理解常常记反,致使造成错误操作,但却取得了牢固的记忆。在让学生做每一个实验前,先复述自学所记录的实验目的、注意事项及现象和结论等,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以加深印象。
预习效果如何,不仅表现在完成预习和课后练习的正确率高低,更重要的是在提出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上。所以必然引导、鼓励学生提问,这样既可巩固深化知识,又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若遇到一些难度稍大的问题,可放手让学生互相讨论,即使课堂纪律“乱”一些也是很有益的。如讲原子结构时,学生相继提出:“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原于核作怎样的运动呢?”“核外为什么有很大的空间,而不是电子被吸在核上呢?”“有没有比质子、中于、电子更小的微粒?”等等。学生提出这类问题,反映了他们自学时已经钻了进去,已经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超越大纲的部分问题,则可利用课余时间解答或介绍杂志和有关书籍以扩大学生阅读范围。学生的积极性又进一步促使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进入这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轨道后,教学质量会大幅度地提高。
三、加强练习和辅导,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的最后一步是通过作练习题,全面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练习是培
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消化和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练习方法多种多样,除在课堂上提问、填写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外,我们还坚持有计划地布置定量的课外作业加强练习,每课后留2--3个习题。对书本上的习题通过不同方式处理、每节课到少批改一次作业,作业中有代表性的问题和有关双基方面的知识缺陷摘录下来,进行综合分析后,个别的问题个别解答,普遍性问题就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辅导课。根据学生练习中的问题,通常上好三种类型的辅导课:示范问题课、习题答疑题和考核讲评课。在这些辅导课中,指导他们学会如何分析题意、考虑解题思路、确定解题格式、方法和步骤等,并注意逐步培养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加强辅导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对好中差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尽量照顾到,尤其对差生更要多加关心。差生一般都有严重的自卑心理,但是甘心落后的人是没有的,他们很需要“师爱”的温暖。因此,我们注意从后进生身上发现“闪光点”。一旦发现他们有微小的进步就及时鼓励,使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对他们缺点的批评要注意态度和方法,要注意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越学越自信心,越学越有劲头。
四、摸清底子,指导方法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了解学生实际是搞好因材施教的基础。初三学生的实际是什么?我们开始所接触的教学对象,大都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各科学习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多数不求甚解,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不高。当他们初次接触化学这门新课时先是好奇,有兴趣,但是学习一般时间后,感到化学概念多、符号多、不好学、记不住等,丧失了学好这门课的信心。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内课外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方面加强对每个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另一方面加强对每个学生情况的研究,了解他们家庭学习环境、对学化学课的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方法等。给每个学生建立学习卡片,每个单元练习后,对他们就进行一次分析,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学好化学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有许多学生的学习潜力还是很大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去引导他们,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如对记忆的,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便于记忆的条件。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几道歌诀,如化合价歌、溶解性歌和物质鉴别歌等,起到了加深记忆、减轻学生记忆负担的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四篇:新课程教改总结
新一届初一我们采用的是北京版的实验历史教材,面对新教材、新课标,为使课改试验工作持续的发展,2005年8月暑假期间XX区教师进修学校为我们进行了有关新课程的培训(属于二级培训)。通过培训使我对课改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从各国课程改革的历史看,一些重大的课程改革不能取得重大的成功,问题基本都出在课程理念与教师行为的转换上。从理念到实践之问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种基础比较薄弱的初中学校的教师来讲更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转换过程。改变教学行为首先要改变教育教学理念。能否把国家的意志、专家的思想变为教师的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不仅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还需要对这种理念的进一步的感悟,而这种感悟只有在实践中才是最有效的。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例如,旧课程观认为课程是知识。因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旧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材,教材又是知识的载体,因而教材是中心,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建设课堂。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材中学到得多。旧课程观认为课程与教学是相互分离的,教师只有教材意识,只知道教材、教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而新课程观则认为课程与教学是整合的。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正是这些理念的不同,才是我们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面临严峻的考验。
基于对新课程的认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力求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例如,讲京张铁路时我专门设计了一个专题,即南口与京张铁路。为什么设计这个专题,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我们所居住的南口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特殊贡献,但这些贡献却不被学生所知。二是许多学生就家庭背景来看,或多或少都与铁路有关,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三是可借此进行热爱家乡教育。整个的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资料的搜集,包括史料的搜集及流散于民间的资料。第二步,课堂上学生进行资料的展示与交流(多媒体资料)。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第三步,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师生共同感受历史。最后,进行小结。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使同学们切身领悟到,詹天佑创造了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契机,而南口恰恰是见证这一历史奇迹产生的地方。通过这种教育同学们还感受到家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存在和作用,并以此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对于这节课学生反映非常强烈,也是我认识到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课才是一节成功的课。
经过近一年的课程改革工作,我感觉自身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提高。首先,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做到面向学生,面向生活。使原来索然无味的历史有了一些“声气”。在课堂上我积极营造一种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中受到激励和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其次,在多媒体教学上,觉得更加得心应手。这学期由于教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我在学期开学之前,就利用各种条件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有文字信息、图片信息、影视资料及大量的历史纪录片资料。这些资料为营造情景教学提供了有利的保证。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冲动和兴趣。与此同时在新教材的使用上,我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由于教材信息量过大,往往课堂上很难做到精讲精炼,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明显不够。而且多位互动的交流空间也不够,分层教学的工作也开展得不够好,不能给不同认识的学生以更大空间和展示机会等等。这些不足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善。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转变观念,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认清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明确新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性的高度。
第五篇:教改总结
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首先,是教师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堂教学改革之初,很多教师存在着怀疑、观望、排斥的态度,一是对原来的教学方法深信不疑,不相信新的教法能取得好的收效;二是担心课堂教学改革耽误时间、影响学生成绩。学院一方面实行了强力推进的政策,要求大家要认识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每个教师在上课时必须使用高效课堂的模式,逼大家上路。另一方面学院大胆开辟“试验田”,让骨干专业教师充当引路人、开路先锋,积极尝试、大胆试验。部分老师已经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建设的尝试,使原来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发生了明显变化。事实胜于雄辩,他们的做法让其他老师们看到了高效课堂改革的效果,课堂改革获得了一致认同并得以大力推进。
其次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围绕教材转,学生围绕教师转。在现在的高效课堂,教师不再是绝对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成了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站在同一个高度和老师展开对话、合作和交流,真正形成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变得更加和谐了。
第三,课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很多班级积极尝试座谈式教学,便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交流。一上课老师就四十分钟滔滔不绝的现象越来越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交流、展示的情形越来越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争辩和质疑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变得想说、敢说、会说,课堂气氛活跃了。
第四,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变成了在老师指导下的提前预习,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加,学习兴趣空前浓厚,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五,课堂教学改革效果明显。一方面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课堂教学改革对症下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展示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形成共识,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实践,素质在学习中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老师们参与课堂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老师的工作热情,高效率真正体现在了教学成绩的提高上。凡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积极参与的教师,在测验中成绩都比较有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
总之,学院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牢牢抓住了课堂教学的牛鼻子,扼其要害,牵一发而动全身。方向已明确,思路已清晰。我们将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学质量,为凤凰学院的教育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