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课程标准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堂重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辟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发现环境氛围;二是重视学生的听觉艺术,把发展音乐听觉放在重要位置;三是大幅度降低了乐理,乐谱知识及技能的难度;四是重视教材与相关文化的融合。特别强调的是:多种感官参与、多种形式的表达,结合着语言、唱歌、舞蹈、律动、器乐、图画、手工、表演等多种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受、表现的形式和通道。培养学生的一种自信、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通过培养学生们对艺术的热爱,来发展他们的各项潜能,拥有他们自己丰富的艺术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认识过程,培养认知方式,注重情感融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课,张凌燕老师的课让我反思和借鉴的东西很多,总体感觉如下:
—、张老师在导入环节跳了一段新疆舞蹈,并提出了两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效果很好。结合课堂内容、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对即将开始的课堂产生兴趣与参与的激情,对于改进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巩固课堂知识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这节课是歌舞结合的综合课,充分体现出教师的艺术水平是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先决条件。教师能歌善舞,语言优美,表情生动。有艺术教育工作者的气质和涵养。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对音乐知识的渗透,对音乐的认识、理解,都按照螺旋上升的原则完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再加上教师在每个环节中,环境渲染精妙,学生掌握起来轻松愉快。
三、音乐的旋律很欢快、流畅。
音乐的节奏感很强,鲜明。音乐的情绪充满活力。
张老师贯穿着学生对整个课堂活动的体验,学生始终在体验中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并且探讨音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者。以往的教师的“传授式”改变成指导学生的“情景式”“体验式”“主体发现式”,通过供给学生感受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和技巧,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愉快的投入情感,积极主动的体验音乐,既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实现音乐体验价值。这种体验式的音乐学习,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以审美为核心,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了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向张老师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断提升自己掌握课堂的能力。
音乐课《雪绒花》观后感
作者:念丽媛
单位:沂源县历山中学
更新时间:2015-08-19 16:54
浏览量:2
通过这段时间的研修,看了几位优秀教师的晒课视频,收获很大,对其所讲的知识点也是受益匪浅,其中学唱课《雪绒花》让我感受颇深,该课程中,无论是教材分析还是学情分析都比较全面,课堂的整体框架结构有条不紊,其中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也是非常满意,热情度高,课堂气氛活跃有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的循序渐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对实录课程的观察,其中的几处感受,现与大家共勉交流,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开始部分:教师通过几张抓人眼球的图片向学生介绍了电影《音乐之声》,配合教师对电影剧情的讲解,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情境导入较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起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让歌曲故事背景穿插整堂课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歌唱的喜悦,使学生们都带着饱满的热情走进了课堂。
基本部分: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重点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学习时的兴趣高,参与积极,练习认真,加强了课堂的活跃氛围,通过学生的分组节奏练习体现了学生们较强的合作能力,教师做到了及时的反馈点评,在此基础上,教师使用精炼的语言讲述歌唱时的状态及表情,教师的讲解示范规范到位,既突出了重点,又明确了难点,使学生在学习时不费吹灰之力就可学到较多的知识,教学目标完成的较好,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堂知识。
结束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和声演唱,优美的和声旋律为整堂课起到了非常好的放松效果,真正使学生达到了身体心理的全面性放松,最后教师进行的课堂小结总结归纳出了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准确到位,使同学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意识到做一个爱国的好学生。
通过这节课,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一堂好课是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准备的,教师自身对教学理念的理解很重要,一堂课从宏观的整体设计到微观的眼神、语气等,都要考虑到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于本节课的观赏,使我学到了很多讲课的技能,对个人今后的教学实践帮助很大。
总体评价:本节课的整体结构框架合理有序,衔接顺畅,教师本身驾驭课的能力较强,对学情,教材分析准确到位,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衔接有序,重难点的讲述清晰明白,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用标准普通话教学,神态大方,基本功到位,是一堂非常好的课。
学习心得:通过《雪绒花》这堂课使我学到了很多,首先,学生的情绪是上课的关键,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待学生的公正性,个体差异上要照顾到位,上课的形式必须要做到多样化,让学生们热闹起来,其次,在这节课上我感受到了对学情分析和教学设计的重要性,认真的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思想贮备,第三,要想音乐课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师要不断加强自生能力的学习和培养,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的学习进取,吸收借鉴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己。
建议:整堂课环节安排紧凑,衔接自然,教学重难点分明,只是课堂容量较大,学生不能够全面很好的消化知识,如果在精简一些会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丁亚平
单位:单县第十一中学
更新时间:2015-08-19 16:16
浏览量:6
通过研修,观看六位老师的课堂实录以及相关资料,使我感触颇深。不论是从专业知识方面还是课堂教学方面,都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注入了一股新的清泉。
作为音乐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来组织音乐教学,还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本身的特点,让学生在自由、积极和愉快的音乐实践中,自主地感受音乐、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提高音乐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是很重要的。参加本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六位老师授课方法各有所长,让我明白了怎样去教好这门学科,以及更全面的传授给学生。以下是我近期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强调学习的人文性,整个学习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交流过程。老师应该积极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既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还要尊重每一个求知的心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在与教师平等、民主的交往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六位老师均能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各有特色,值得学习。
二、学习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能围绕自己设定的课题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突出,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节奏紧凑,架构合理。
三、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整堂课都给学生营造音乐的氛围,给学生们充分的练习机会,并将教师的讲解换成多媒体的呈现,加深记忆.这一切都是很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充分吸引每个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其中的感觉,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中。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学习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以往,我们往往偏重于“填鸭式”教育,忽视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去点燃学生渴求知识的火花。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由于学校、家长过于重视文化课,导致对音乐课的忽视,使得有些音乐教师在自身文化修养方面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课堂上存在糊弄学生的情况。通过对“优效教学的学习”后,给教师的个性发展、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教师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明白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两要素,注重互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是给学生创设启诱导的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然后创作,这样我们的教育目的达到了,成功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创造情趣,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学生就会关注音乐,关注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思考,彻底改变音乐鉴赏课只是老师讲同学们听的这种落后模式,使学生参于到课堂中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我们坚持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一定有能力加强对音乐的理解,去喜欢音乐、创作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魅力。
五、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在教学中,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六、情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喜欢音乐,热爱生活,团结合作,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作为当代教师,我们肩负的不仅是教书的责任,更大的责任是以育人为目标。研修即将结束,经通过这六门课程的学习我收获很多,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和品味,为自身积累财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积累更多经验,不 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每一个初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远程研修是适合一线教师进修的有利途径,重要的是实践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
丁蕾老师的《青春舞曲》有感
作者:王玉霞
单位:诸城市一中初中部
更新时间:2015-08-18 07:52
浏览量:19 现代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同学几首歌,学跳几只舞,而是把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听了丁蕾老师的《青春舞曲》一课,让我受益匪浅。短短的40几分钟的时间里,丁老师发挥了极大的热情,利用了中央电视台新疆主持人小尼的开门大吉来进行歌曲的欣赏和演唱,让学生在整堂课上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在深入浅出、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中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我在这堂课里看到了音乐教学中让我深思和需要学习的几点:
一、课堂开端的设计
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课堂开篇词早已不是“请同学们看书”,而是向着多元化发展,通过各种巧妙的引导、现代化设备的应用,结合课堂内容、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对即将开始的课堂产生兴趣与参与的激情,对于改进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巩固课堂知识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开堂即用了一个电视主题和一支舞蹈的形式让学生迅速融入到课堂氛围当中,而且切合课堂主题,便于层层递进的将课堂内容铺展开来,学生的积极响应、热情参与也是对教师进一步展开教学内容的有力保障。
二、增设兴趣小环节
无论是开场开门大吉加入,还是对新疆相关的知识介绍,再到后面的学生参与到与教师的舞蹈互动中来,都是这节课的一个个亮点,我看到的不仅是学生的热情及对求知欲的激发,更看到了今后教学中需要发掘的一个个闪光的点。
在进入正课之前有将近四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引出《青春舞曲》这一课的“热身”,看似占用了不少宝贵的课堂时间,但是这近十分钟的时间里学生们初步了解了歌曲的背景、新疆歌曲的特点、很好的将学生带入到了课堂的氛围中来,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如何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如何让学生如海绵一样主动的去吸收音乐这个美妙的世界,其实比让学生跟唱两三遍收到的效果还要好。
三、结合课堂特点,针对课堂内容实施高效教学
并不是让学生在一节课中有了足够的兴趣和激情学生就能够掌握应学的知识,还要老师的一步一步的教导,针对不同的课程编排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丁老师根据新疆歌曲的特点---节奏明快、情绪欢快、旋律优美等特点,在教学生识唱之前,先让学生感受新疆音乐的特点,这样在后面的识唱的环节中,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青春舞曲》这首歌的节奏感。
四、课后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后的反思能让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也能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养成好的学习惯,思考是对知识巩固的过程,更是将知识消化吸收乃至学习致用的过程。总结:这些只是我在观丁老师《青春舞曲》这一课后的一些浅显的思考,但已让我受益匪浅,看到了很多自身的不足,也明确了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教学中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让我们共勉。
第二篇:音乐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 言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力求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或艺术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因此,高中音乐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选择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作,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并进行音乐创作的初步尝试。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三、课程设计思路 1.关于模块的设置 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及音乐课程的性质,为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总要求,全面实现高中音乐的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由六个模块组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这六个模块是: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
音乐鉴赏 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
歌唱、演奏 学生通过对音乐表演活动的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享受音乐表现的乐趣,陶冶情操,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创作 是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园地,也是学生进一步获得音乐基础知识和学习音乐基本理论的模块。
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 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密切关系,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
上述各模块的教育功能和作用,虽有不同的侧重,但对于绝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说,“音乐鉴赏”作为增进学生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应首先得到突出和强调。
2.关于学分
依照《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方案》规定,学生每完成18学时的学习任务,通过考试或考查评价,可获得1学分。每个高中学生需在音乐课中获得的必修学分为3学分。
据不同模块的教学容量和要求,在高中音乐课程的六个模块中,“音乐鉴赏”为2学分,其余五个模块各为1学分。
对于具有较强音乐能力并愿意在音乐方面继续发展的学生,在获得必修学分后,鼓励选修其他模块,或继续深化歌唱、演奏、创作模块的学习,每修满18学时,通过考试或考查评价,可获得1学分。
3.学生选课及不同模块的实施
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在学牛选课前,应将音乐课程不同模块的内容、性质和开课计划(包括课时安排、上课地点、教材和任课教师等)及时向学生详加介绍。在学生选课时,音乐教师应和班主任共同对学生选课给予具体指导,以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学校有能力开出的模块,均应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并通过教师的指导,选择符合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的学习内容。
从目前师资及教学设备等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地区和学校都具备同时开设六个模块的条件。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模块分步实施。总的原则是:优先开设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以保证学生获得参与现代社会生活应具备的音乐文化素养。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发课程资源,逐步开设其他模块,积极为普通高中学生学习音乐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高中音乐课程结构及教学实施表 高中音乐课程学分
⑴高中音乐课程共六个模块: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
⑵高中音乐课学分:1)、必修学分3学分,选修学分5分 2)、每个模块 18学时,考评合格得1学分。其中,音乐鉴赏:必修2学分,36学时。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每个模块18学时,考评合格得1学分。必修3学分,在高中的任一学年开设(通常在高一或高二年级)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性质的定位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具体课程日标,内含在以下三个维度的表述中。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思考并规划人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2.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音响、形式、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3.通过对我国优秀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学习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传统及优秀的音乐作品,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使学生初步具有国际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要启发学生在对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中,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爱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比较。通过比较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3.探究。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倡导开放式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合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介,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三、知识与技能
1.欣赏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体裁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学习音乐的表现手段,了解音乐的历史与发展,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
2.通过对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够参与教学中的表演及创作活动,培养与其相关的表演、创作能力。
上述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进行表述,在实际操作中,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中学生,更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内容标准] 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从中体验音乐的荚,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增进对音乐的热爱,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
能够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常见音乐体裁及表演形式,认识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欣赏中外作曲家的优秀音乐作品,感受、体验其民族风格、地域风格和时代风格;认识、了解不同音乐流派及其重要代表人物的生平、作品、贡献等。
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
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了解西方音乐不同发展时期的简要历史。
聆听有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认识了解中外通俗音乐的发展简况,并能对其做出评价。
能够联系姊妹艺术或其他相关学科,对所聆听音乐作品的音乐风格、文化特征作比较,并进行综合评论。学习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能够对标题音乐和非柝题音乐有基本的认识。
能以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对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或社会音乐生活现象做出恰当的评价及选择。
能够借助乐谱熟悉音乐作品的主题。
能够在电脑上应用相关软件欣赏音乐,并能够通过互联网搜寻和下载音乐资料。
[活动建议] “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或方法,都应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和体验。
聆听音乐时,可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
鼓励学生根据指定专题或自选专题,主动收集文字、乐谱、图片、音响、音像等资料进行交流,以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对音乐展开联想与想象,用口头描述、撰写诗歌散文等形式,表达鉴赏心得。可采用办音乐墙报或召开专题音乐班会等形式,交流鉴赏体验。
二、歌 唱
歌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普通高中歌唱教学应在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学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要注意培养、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审美意识规范自己的歌唱实践,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
[内容标准] 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感受人声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积极参与合唱、重唱、独唱等实践活动。
学习并逐步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圆润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
在合唱中,注意倾听各声部的声音,保持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并对指挥的动作做出敏锐的反应。
重视合唱曲目的积累,本模块一般应排练合唱曲3~5首。
在重唱中,能够独立承担一个声部的演唱任务,并能做到与其他声部默契、和谐。
在独唱中,能够较深入地理解作品的题材及风格,并能依据自己的声音特点,自信地、有表情地歌唱。能够较熟练地运用乐谱学唱歌曲。
利用民间音乐资源,组织学生进行采风活动.采集并学唱优秀的民间歌曲。
[活动建议] 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与愿望。歌唱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应尽可能地融于歌唱实践活动中。
歌唱曲目的选择要注意难度适中,应与学生的歌唱水平相适应.注意循序渐进。
排练合唱曲时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感受与体验。分声部排练要为合排、精排打好基础,合排时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举办各种类型的演唱会、音乐会,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音乐表演才能的机会。
在民间音乐丰富的地区,可安排较多的学时组织学生进行采风和学唱民歌。
三、演 奏
演奏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牛音乐表现能力及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普通高中演奏教学应在培养学生兴趣与爱好的基础上发展其音乐才能,使他们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在教学中,要逐步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及与他人协作的精神,并在演奏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
[内容标准] 欣赏优秀的器乐作品,感受器乐丰富的表现力和美感,积极参与合奏、重奏、独奏等实践活动。
学习并逐步掌握演奏乐器的基本技能,能够流畅地演奏与学生技术水平相当的曲目,能较准确地把握和表现乐曲的情感。
在合奏中,学生能够调整自己的乐器并使其符合乐队的演奏要求;能桉总谱的要求进行排练,正确奏出自己声部的音乐,并能注意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能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并对指挥动作做出正确的反应;能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发表对作品艺术处理的意见。
重视合奏曲目的积累,本模块一般应排练合奏曲2—4首。
在重奏中,能独立承担一个声部的演奏任务,并做到与其他声部默契、和谐。
在独奏中,能够较深入地理解作品的题材及风格,并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奏乐曲。
能较熟练地运用乐谱演奏乐曲。利用民间音乐资源,组织学生进行采风活动,采集并学习演奏优秀的民间乐曲。
[活动建议] 欣赏优秀的器乐作品,激发学生演奏乐曲的兴趣与愿望。
演奏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要循序渐进,曲目的选择要注意难度适中,应与学生的演奏水平相适应。
合奏曲的排练要重视学生对乐曲的整体感受与体验。分声部练习要为合排、精排打好基础;合排时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逐步成熟后进行精排。
举办各种类型的演奏会、音乐会,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音乐表演才能的机会。
乐队的类型、规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组织。如:民族管弦乐队、丝竹乐队、吹打乐队、西洋管弦乐队、西洋管乐队、电声乐队、混合乐队、重奏小组等。独奏乐器的选择,各地、各校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在民间音乐丰富的地区,可安排较多的学时组织学生进行采风和学习演奏民间乐曲。
四、创 作
高中学生尝试音乐创作是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是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过程和手段。这种学习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应以歌曲创作为重点。条件比较好的学校或有兴趣的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量增加音乐创作的专业知识及其他形式的创作实践。
[内容标准] 学习音乐材料组织与发展的基本形式及声乐作品中的词曲结合关系,初步掌握音乐作品结构的一般常识及基本的作曲手法,参与以歌曲创作为主的创作实践。
学习音乐创作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遵循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进行创作学习,并能用简谱或五线谱较准确地记录作品。
尝试为歌词谱曲、为旋律配置简易伴奏,或利用各种不同的音源材料,进行某一主题的命题创作。
在电脑上尝试运用数字音序和数字音频软件进行简单的音乐编辑和创作。鼓励学生在当地进行采风活动,采集优秀的民间音乐,作为创作和改编的素材。
[活动建议] 通过分析典范音乐作品,逐步地渗透创作音乐的意识,培养学生通过音乐抒发和表达自己情感和意念的兴趣。学习音乐创作的基础知识,要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可推荐一些通俗易懂的专业书籍引导学生自学,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在创作实践中,可通过学习创作不同风格、不同性格的歌(乐)曲的音乐主题入手,进而探索音乐展开的基本手法和创作技能。
学生的习作,应尽可能组织试唱、试奏及评论,不断修改提高。
建议选修本模块的学生,结合选修“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多媒体技术运用”模块,更好地将电脑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音乐创作实践。
五、音乐与舞蹈
音乐与舞蹈是亲密无间的姊妹艺术,其直观的艺术感染力,对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在音乐与舞蹈课中,舞蹈技能的学习固然是需要的,而音乐感知、体验及综合艺术素养,也不可忽视。在教学中,应注意音乐、舞蹈学习的有机结合。
[内容标准] 积极参与舞蹈的学习、排练、演出等活动。
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及动作组合,并在音乐声中练习和熟练。
了解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根据舞蹈的节奏和情绪选配适合的音乐,或通过肢体动作表现舞蹈音乐的节奏特点和情绪情感。
能根据指定或自选的音乐即兴舞蹈。
学习优秀的舞蹈或舞剧片段,能够生动地进行表演。能够根据音乐,设计与之相应的舞蹈动作及队形。
结合欣赏和排练,了解舞蹈的起源、发展、体裁及相关文化知识。能够鉴赏和评价中外民族舞、古典舞、现代舞、芭蕾舞、社交舞等不同舞种及其音乐的特色及风格。
[活动建议] 练习舞蹈动作或排练舞蹈,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在训练舞蹈动作、排练舞蹈之前,要做适量的准备活动以舒展身体。
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直接影响舞蹈的情感表现及节奏的准确性。在学习和排练舞蹈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音乐感的培养。
丰富的舞蹈语言是创编舞蹈的前提。通过现场观摩、观看录像或排练优秀舞蹈作品,帮助学生积累舞蹈语言。可通过表演实践和反复切磋,逐步提高学生创编和排演舞蹈的水平。
引导学生收集与舞蹈相关的文化资料,并组织交流研讨。
六、音乐与戏剧表演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与戏剧表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艺术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应将音乐与戏剧表演相结合,重视表演及创编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及创造才能。
[内容标准] 欣赏中国戏曲、中外歌剧、音乐剧及戏剧和影视配乐等,了解戏剧构成的主要元素,认识音乐在不同类别的戏剧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选配适当的音乐,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词、寓言、童话等文学作品。能够选择适当的题材,创编有配乐的戏剧小品或小型音乐剧,并参与排练及演出。
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我国的戏曲唱段及中外歌剧选段。
了解我国传统戏剧及中外歌剧的起源、发展、流派风格、主要代表人物及艺术成就,并能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做出评价。
[活动建议] 根据戏剧表演的综合性特征,引导学生学习、感受、体验、理解、鉴赏包括影视在内的多种门类的优秀艺术作品,适应戏剧表演的需要。
可从朗诵配乐,或参与表演音乐戏剧小品入手,从感性上认知音乐在戏剧、影视等综合艺术中的作用。
有计划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摩戏剧表演,丰富学生的戏剧体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提炼戏剧素材,进行创编。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讨论和评议,并在排练和演出中得到实践的检验。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渗透在不同的模块中。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想象、音乐创作、音乐评价等能力,奉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应坚持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充分聆听及参与艺术表演实践,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深入地感受和理解音乐,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教师要精心创设艺术化的教学氛围,用自己刘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与学生共同探索音乐美的内涵;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并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歌声、琴声、语言、动作,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2.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校和教师应首先确保高质量地开好开足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还应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以保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意愿自主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力求使每个学生获得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富有乐趣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教师对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提供进一步发展才能的机会,鼓励和引导他们在集体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3.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方式,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教师要爱护和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电脑和网络使音乐的传播和复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教育的资源,对音乐教育的方法和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应充分认识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音乐教育的重大作用。教师要经常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电脑和网络资源,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城乡、学校之间都存在着差别。各学校及教师应结合本地区、本民族、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实施教学。
二、评价建议
(一)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音乐课程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自己的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其文化素质及价值判断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人生规划意识等提供有益的参照;有利于教师总结经验,提高教育
教学水平;有利于学校加强、改进、提高音乐教学工作,促进课程改革朝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
2.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应以音乐学科的特点和不同教学模块的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符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音乐审美教育的客观规律。
3.整体性原则
无论是评价学生、教师,还是学校音乐教育工作,都应从整体着眼,涵盖课程目标的各个层面和教学的各项内容。对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要用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眼光,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对比中,肯定其进步与发展,指明其努力方向,使评价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
4.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要简便、明晰、易于操作和推广。根据音乐教学的特点,应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把评价融进教学的全过程,使自评、互评和他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良好评价氛围。
(二)评价内容 1.学生
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如: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及合作能力;音乐的感受体验能力、表现能力、评价能力、探究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等。
2.教师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教育思想、业务素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效果、教学业绩(含课外音乐活动)及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中是否爱护和尊重学生等。
(三)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形成性评价的主要依据,应给子充分关注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应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表演、习作展示等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在某一模块的学习结束时进行。教师应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做出总体评价。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如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合作精神、探究性学习能力等,是定性评价的主要内容,町以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评价;对学生在演唱、演奏、创作、舞蹈和戏剧等方面的艺术表现力、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曲目的难易程度和数量等进行定量评价。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以各模块的内容标准为依据,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和可行性。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可采用自评的方式。学生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果,对自己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成果等做出相应的评价。
班级音乐会及师生音乐作品,音乐评论,或就某一专题展开的讨论,演出照片、录音录像的展示等活动,是生动活泼、富于实效和具有音乐课程特点的评价方式。这类方式能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气氛。通过此类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
学生和教师的自评、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互评、学校和家长对师生的他评,都是必要的评价方式,这些评价叮以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评价活动不宜过多,应尽量简化评价过程,防止流于形式。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1.教科书要依据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日标和内容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写,确保教科书设计的总体思路与《音乐课程标准》相吻合。
2.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经验。内容要生动、千富、多样,应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有助于学生探究式、自主式的学习。
3.教科书应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及音乐教育的规律.保证教材内容的准确性、严谨性。加强音乐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发掘音乐的人文内涵。
4.教科书应重视实践活动和研究性课题的设计,设计内容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5.教科书的编写应兼顾传统与现代、经典与一般、中华音乐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注重吸收具有时代感、富柯现代气息的优秀作品。所选曲目中,应包括中华民族传统音乐、中国20世纪初至七十年代的创作和八十年代以来优秀的新作品、世界民族音乐、西方古典音乐、现代音乐及适量的通俗音乐和电子音乐。
6.教科书中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内容要有机地渗透在各个模块之中,注意每—模块内容设置的合坝与均衡。
7.教科书由文字、乐谱、图片和视听材料共同组成,各部分应紧密结合、整合配套。视听材料要尽可能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制作(CD、VCD、DVD和CD—R等),以获得良好的视听效果。
8.“音乐鉴赏”模块应有单独的教科书;其余5个模块,可以单独或合并编写教科书。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1.《音乐课程标准》和据此编写的教科书是音乐课程最重要的基本资源。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选择经国家教育部审查通过的教科书(包括学生用书、教师教学用书及配套的视听材料),依据《音乐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精心地、创造性地实施音乐教学。
2.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级课程管理。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有一定比例。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
3.教师是实施音乐课程的关键因素,学校应聘任专职音乐教师任课。由于音乐教师的专业特长不同,提倡校际问的师资交流及跨校兼课。为了弥补专职音乐教师的不足,可以聘请校内具有音乐艺术专长的其他学科教帅兼课。如条件允许,也可聘请符合教师任职资格的音乐工作者到校兼课。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音乐教师可与信息技术教师合作实施教学。
4.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学校应配备音乐专用教室和必要的教学设备,除学校常用乐器(如键盘乐器、部分管弦乐器、民族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外,还应配备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音频、视频设备和多媒体电脑。
学校图书馆和音乐教研组应购置足够数量的音乐书籍、乐谱、杂志和视听资料以及音乐软件,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的学生阅览室也应配备足够数量的音乐书籍和视听资料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使用。
5.学校的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是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建设校园精神文明的窗门。学校领导不仅应该加强管理。还应要求学校的有关部门配合音乐教育活动及音乐课堂教学,经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的礼堂、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室内体育馆等也应视为音乐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可以利用这些设施,举办歌咏比赛、文艺汇演、师生音乐会或音乐讲座等。
6.学校课外艺术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有责任承担此项任务。学校应将此项工作合理地计入教师工作量,并在设备、场地、经费上予以支持和保障。
7.积极开发与利用校外各种旨乐课程资源。应重视家庭和社会音乐环境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并予以积极的引导;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本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使学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可采取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开发课程资源,如:组织学生听音乐会、采访民间艺人,或请专业音乐家到校表演、举办音乐讲座等。
8.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交流活动,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信息的沟通。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等渠道交流课程资源
第三篇:音乐鉴赏课程标准
《音乐鉴赏》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432030 1.范围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潞安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学生。学时:30学时。
2.引用标准
2.1教育部教高【2000】2号:《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2教育部教高【2000】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3潞安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人才培养方案》。2.4潞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条例》。
3.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为全校性开设的音乐选修课。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促进学生全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4.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环节包括讲授和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析。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中认识理解、鉴赏音乐,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注意学习各国、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5.内容
本课程以审美为主线,以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为基础,介绍音乐鉴赏理论、中国和西方各时期的音乐、中国汉族和少数民主的音乐、世界民族音乐等。各章节基本包括概述和音乐作品赏析两大部分。内容设置注意从大学生审美和艺术修养的实际出发,详略适当、文字表述深入浅出,对提高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大有裨益。
6.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篇 音乐欣赏基础知识
第一章
音乐表现的基本特征(1学时)
本章主要通过学习了解音乐的表现特征,表现要素和手段。1.音乐的抒情性特征和描绘性特征。
2.旋律、调式调性、和声、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音区。第二章
如何欣赏音乐(1学时)
本章主要学习音乐欣赏的本质及应具备的知识与基本素质。1.音乐欣赏的方式 2.如何欣赏音乐 第二篇
声乐部分
第三章
人声的分类与声乐演唱形式(2学时)
本章间要学习人声的类别组合,声乐的演唱方法与风格。主要内容:
1.人声的类别:童声、女声、男声。
女声又分为:女高音(抒情女高音、花腔女高音、戏剧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男声又分为:男高音(抒情男高音、戏剧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2.人声的组合形式:齐唱、重唱、合唱、轮唱、对唱、领唱。3.声乐的演唱方法与风格: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第四章
常见声乐作品的体裁(2学时)了解声乐作品体裁。
1.颂歌:用来歌颂自己热爱的国家、英雄人物或美好事物的歌曲,如《祖国颂》。
2.抒情歌曲:是用以表现个人或集体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抒发各种各样的情怀。它的歌词就是一首抒情诗。如《再见吧,妈妈》。
3.叙事歌曲和表演唱:叙事歌曲通常以叙述为主,如《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表演唱是把歌唱现表演结合一起的演唱形式,如《库尔班大叔上哪儿》。
4.诙谐歌曲与讽刺歌曲:诙谐歌曲是用风趣、诙谐的手法逗人笑乐的歌曲,如《阿凡提》;讽刺歌曲是用讥讽和嘲笑的手法,揭露消极、落后或反动事物的歌曲,如《老天爷》。
5.进行曲和舞蹈歌曲:进行曲是一种采用行进步伐的节奏,作为基本节奏写成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舞蹈歌曲是指伴随舞蹈而歌唱的歌曲,如《克拉玛依之歌》。
6.摇篮曲与船歌:摇篮曲又名催眠曲,是母亲在摇篮边为使婴儿安静入睡时哼唱的歌曲;船歌原为威尼斯船工所唱的歌曲,如《桑踏露琪亚》。7.艺术歌曲和浪漫曲:艺术歌曲是指受过音乐训练的作曲者谱曲的、有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谱的独唱曲,如《松花江上》;浪漫曲和艺术歌曲的特征十分相似。第五章 民歌(2学时)
了解中国各地民歌的起源、发展概况、风格特征。
1.中国民歌:山歌(信天游、花儿、山曲、爬山调)、劳动号子(搬运号子、工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小调(孟姜女调、鲜花调、绣荷包调)2.汉族民歌:山歌(信天游、花儿、山曲、爬山调)、劳动号子(搬运号子、工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小调(孟姜女调、鲜花调、绣荷包调)3.少数民族民歌:蒙古族长调民歌《牧歌》、花儿《漫上个花儿表心肠》、维吾尔族民歌《阿拉木汗》、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朝鲜族民歌《道拉吉》、陕北民歌《三十里铺》
4.外国民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俄罗斯民歌)、《红河谷》(加拿大民歌)、《故乡的亲人》(美国民歌)、《樱花》(日本)、《星星索》(印度尼西亚民歌)、《我的太阳》(意大利民歌)等。第六章 现代创作歌曲(2学时)了解中国现代创作歌曲的起源与发展
现代著名创作歌曲欣赏《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和谐中国》、《我们众志成诚》、《大雪无情人有情》、《凝聚每份爱》、《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们的梦》、《北京欢迎你》、《我和你》等。第七章 合唱指挥(2学时)
了解指挥的作用及重要性——乐队的灵魂
1.指挥及其基本图式动作: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这三种最常见。2.几种常用的指挥方法:起拍方法、收束方法、长音、延长音的指挥方法、二部轮唱的指挥方法、左手指挥方法等。第八章 大型声乐套曲(2学时)通过学习典型的声乐套曲,了解其内涵。
1.《黄河大合唱》:大型声乐套曲,是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完成于1939年3月。《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结构十分完整并富于变化,各个乐章又富有寓意,每首合唱开头都以配乐诗朗诵加以贯穿。八个乐章依次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黄河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2.《长征组歌》:又名《红军不怕远征难》,原是纪念发生在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30周年而创作的长诗。《长征组歌》共有十个乐章,分别是《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大会师》。
第三篇 乐器与器乐曲
第九章 中华民族乐器与民族器乐(2学时)了解民族器乐的发展及器乐类别的划分。1.民族器乐简介:
1.1吹奏乐器:埙、笛子、箫、笙、唢呐、管子、巴乌。1.2弹拨乐器:古琴、古筝、箜篌、琵琶、阮、柳琴、扬琴。1.3拉弦乐器:二胡、高胡、板胡、京胡。
1.4打击乐器:碰铃、堂鼓、板鼓、缸鼓、定音缸鼓、铜鼓、朝鲜族长鼓、大锣、小锣、云锣、小鼓、排鼓、达卜、大钹、小钹、编钟、编磬。2.传统民族器乐曲欣赏:丝竹乐、吹打乐、重奏乐、民族器乐合奏曲。作业:通过赏析民族器乐曲,请谈谈你对民族音乐的看法。第十章 西方乐器(2学时)了解西方乐器的发展历史。
1.管弦乐队的简介
1.1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1.2木管乐器:长笛、短笛、双簧管、单簧管、英国管、萨克斯管。1.3钢管乐器:小号、长号、法国号(圆号)、大号。
1.4打击乐器:定音鼓、木琴,排钟,管钟、钢片琴、大鼓、小鼓、三角铁、锣、铃鼓、钹、响板。
1.5键盘乐器:钢琴、管风琴、手风琴。1.6色彩乐器:竖琴、吉他。
1.7电声乐器与电声乐队:爵士鼓、电吉他、电贝司、电子琴。2.管弦乐器简介
第十一章 大型器乐体裁与欣赏(2学时)
1.序曲:是指要歌剧、话剧、清唱剧等开场前演奏的管弦乐曲,有时也指某些大型器乐作品的开始曲,如《费加罗的婚礼序曲》、《春节序曲》。2.交响诗:是一促自由形式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它的前身是音乐会序曲。如《伏尔塔瓦河》、《人民英雄纪念碑》。
3.组曲:是由几个乐章组成的套曲,如《培尔·金特》、《陕北组歌》。4.奏鸣曲:是由一种独奏乐器演奏,或由独奏乐器和钢琴合奏和器乐套曲,《“月光”奏鸣曲》。
5.协奏曲:是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套曲,如《梁山伯与祝英台》。
第十二章
小型器乐体裁与欣赏(2学时)本章主要了解西方音乐的各种演奏形式
1.前奏曲和练习曲:前奏曲是附在乐曲之前的引子;练习曲是用来练习演奏技巧的乐曲。
2.夜曲和小夜曲:是一种具有特性风格的钢琴小曲;小夜曲是指夜间情人在窗下歌唱的爱情歌曲体裁。
3.随想曲:是一种相当老的音乐体裁,多指各种自由形式的乐曲。4.室内乐:是指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宗教音乐。
第四篇 综合艺术形式
第十三章 舞剧音乐(2学时)
了解舞剧与音乐的关系。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手段,集音乐、哑剧、舞台美术于一体,表现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
1.舞剧概述:是以舞蹈为主要手段,集音乐、哑剧、舞台美术于一体,表现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
2.外国舞剧音乐赏析:《天鹅湖》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柴可夫斯基。3.中国舞剧音乐赏析:《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第十四章
歌剧和音乐剧(2学时)了解歌剧由哪些内容组成。
1.歌剧艺术的特点:歌剧是一种以歌唱为主,并综合器乐、诗歌、舞蹈等艺术为一体的戏剧形式。
2.中外著名歌剧唱段赏析:《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晴朗的一天》。3.音乐剧:《猫》
第十五章
曲艺艺术(2学时)了解曲艺的由来及艺术特征
1.曲艺的由来及艺术特征: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2.曲艺的种类及特点:评书与评话、相声、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河南坠子、陕北说书、二人转、快板、小品等。第十六章
戏曲音乐(2学时)1.戏曲唱腔的特点
2.主要剧种唱腔音乐赏析:京剧、秦腔、豫剧、黄梅戏、越剧等。
考试方式采用:问卷、写作短文等方式。考试内容重点位学生感受音乐能力
及分析、比较、鉴别作品的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采用考勤、课堂提问、书面作业等形式。
期末考试占60% 7.课程标准说明
7.1关于教材的说明 教材是:
《音乐鉴赏》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张国廷 张 艳 苏 京主编
8.本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8.1基本要求
音乐院校毕业的音乐专业教师任课。
8.2其他要求
身体健康、思想健康、专业知识面强
9.附加说明
9.1本标准由潞安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文体教研室制定并解释; 9.2本标准执笔人:贾 鑫
9.3本标准审核人:李治国 胡忠良 9.4本标准批准人:王成旺
9.5本标准二2012年3月1日发布并实施。
第四篇:初中音乐课程标准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二、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
2、创造性发展价值
3、社会交往价值
4、文化传承价值
三、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
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
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7、提倡学科综合 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8、弘扬民族音乐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9、理解多元文化
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
10、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
三、课程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
2、模仿
3、探究
4、合作
5、综合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2、乐基本技能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4、音乐与相关文化
四、实施建议、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2)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4)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6)因地制宜实施《标准》、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整体性原则
(一)教学建议1(((((((二)评价建议1((((4)可操作性原则
2、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第五篇: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10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孝义市教研组杨老师关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讲座,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对新版的音乐课程有了更深刻认识和理解,更加明确了小学音乐课应该怎么样去上。
杨老师从不同的方面对新课标进行了讲解,他强调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由感官快乐进而使精神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的那种愉悦。音乐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美,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从而使人产生愉快的感觉。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杨老师主要强调了调式的重要性,他说不管中学还是小学的音乐课都必须涉及到调式的讲解,通过讲解调式有助于学生对乐曲的分析与了解,在中学的音乐课里主要讲解西洋调式,小学音乐课里主要讲解民族调式,因为小学音乐课本里有好多的民歌,了解了民族调式以后有助于学生了解咱们民族音乐的色彩与风格。
杨老师首先从调式的理论开始详细的讲解,因为此次培训的老师除了好多年轻教师以外还有好多老教师,他们对调式比较陌生,为了照顾到年老的教师,所以杨老师详细的一步一步的讲解,分析了好多例子,如《交城山》《二月里来》《军民大生产》《国际歌》《嘎达梅林》等等,从民族调式到西洋调式、从五无声调式到七声调式、让我似乎又回到了大学时代,杨老师津津有味的讲解让我对调式又有了进一步了了解。在小学的音乐课里很少能用到这些大学里的理论知识,所以我也慢慢的把一些东西给遗忘了,特别是调式的运用,更是少的可怜,通过今天杨老师的讲解我才又意识到了这些知识在小学音乐课里的重要性,在小学里也得讲解、渗透一些这样的理论知识。
总之,我认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对音乐乐的兴趣;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还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欣赏音乐,多听、多唱、多做,对此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音乐,老师就必须讲解一些简单的理论知识,如调式等,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使学生的的身心在音乐教学中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